You are on page 1of 19

2019 年历史选择题

1. 《海录》一书记载了马六甲“王居前屋用瓦,乃永乐中太监郑和所遗者”由此
可知,15 世纪马六甲中国的哪个朝代关系密切?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 西方学者陶德甫 (GPDratford) 认为“马六甲在荷兰人统治之下,比以前任何时


期贫困。”这是由于以下哪些因素造成?
I 亚齐 (Acheh)发展为荷兰在东方的贸易中心,取代了马六甲的地位。
II 哭他 (Sunda)海峡成为荷兰东来的主要航线,取代了马六甲海峡。
III 面对泥沙淤积、河床日浅,荷兰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疏浚。
IV 荷人在马六甲海峡巡逻,实行贸易垄断政策,令商人却步。
A I , II , III
B I , II , IV
C I , III , IV
D II , III , IV

3. 图 1 为两张分别发行于 1901 年和 1909 年的北婆(North Borneo)邮票。下列从邮


票提取的信息说明中,哪一项与史实相符

图一

A 沙固 (Sagu)和鸟是北婆人的主要粮食,因此成为邮票图案。

B 面值出现爪夷文和中文,显示北婆与马来群岛和中国外交关系密切。

C 北婆是一个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因有 State ofNorth Borneo 的字眼。

D 英国保护邦(British Protectorate) 字眼,表示北婆的国防和外交受英国保护。


4. 原任马来小学老师的莫哈末·哈密(Mohamad Hamid)在 1931-1941 年《马来亚新闻》
(Warta Malava)出版期间,担任该报记者,经常批判英殖民政府对马来人的政策。

根据当时的办学特色,哈密最可能毕业于下列哪所学校?

A 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学院(Sultan Idris Training College)

B 马沙亚马德拉沙(al-Madrasah al-Massayah)

C 马来学院(Malay College)

D 大英义学(Free School)

5. 马来西亚成立后,东姑阿都拉曼 (TunkuAbdul Rahman)和李光耀之间最大的政


治分歧是什么?
治分歧是什么?
A 巫统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法
B 新加坡拒绝成为联盟政府一员
C “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
D 新加坡和柔佛水供契约的时效性

6.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缅甸的农业经济走向单一作物生产。此农业作物是什么?
A 稻米
B 甘蔗
C 咖啡
D 罂粟

7. 20 世纪初,荷兰殖民政府在印尼实施福利政策 (EthicalPolicy)的原因为何?
A 印尼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抗争,荷兰政府改变施政方针。
B 荷兰在强迫栽种制度中赚取大量财富,借此回馈印尼人民
C 荷兰深怕其他列强夺取东印度群岛统治权,故开放印尼的经济投资,
D 印尼人民的生活未在自由政策中获得改善,引起荷兰人关注与抨击。
8. 菲律宾最早的民族主义运动体现在下列哪项?

A 菲律宾籍神职人员要求从西班牙籍传教士手中争取教会控制权。

B 菲律宾商人迫使西班牙政府放弃垄断性质的“大帆船贸易”。
C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对西班牙的持续武装斗争
D 菲律宾人民要求参与市、乡议会以议政。

9. 来自越南的阮大明在我国一间工厂任职。他说他的祖父曾参加 X 之役打败西方
殖民者 Y,不过 Z 条约签订后,国家却分裂成南北两部。他所说的史实与下列
哪一选项相符?

X Y Z

A 西贡 西班牙 《慕尼黑协定》
B 蚬港 美国 《康堤协定》
C 奠边府 法国 《日内瓦协定》
D 胡志明市 美国 《巴黎和平协定》

10. 20 世纪以来,泰国军人曾专政长达 26 年,并多次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泰


国会陷入如此吊诡的局面,与下列哪一宗事件有关?
A 不流血革命军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B 泰王不甘失权一直在背后操纵政局
C 二战之后美国为接替英国积极干政
D 冷战时期美国企图掌控泰国为基地

11. 下列哪项有关中国朝代的先后排序是正确的?
A 夏一商一周一秦一汉一魏晋南北朝一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宋一元一明一清
B 夏一商一周一宋一元一明一秦一汉一魏晋南北朝一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清
C 魏晋南北朝一秦一汉一五代十国一宋一元一明-清一 隋一唐一夏一商一周
D 魏晋南北朝一隋一唐一夏一商一周一五代十国一宋一元一明一清一秦一汉

12. 图 2 的汉代“废井田,开阡陌”画像砖
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变革。
此变革的意义何在?
A 奖励林业的生产
B 确立土地私有化
C 划一农耕的工具
D 制度化田地丈量
图2

13. 秦始皇“焚诗书,坑儒生”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目的是什
么?
A 加强控制民众思想
B 提升知识分子地位
C 促进民族思想融合
D 削弱各诸侯国势力

14. 按人才优劣,将所选人才分为上、中、下三等第,是哪一种选士制度的特征?
A 察举制
B 养士制
C 科举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将元朝富庶的中国介绍给欧洲人?
A 艾儒略 (JulioAleni)
B 利玛窦(Matteo Ricci)
C 马可波罗(Marco Polo)
D 南怀仁( Ferdinand Verbiest)

16. 图 3 乃出自中国 16 世纪一部科学巨著,它最有可能是下列哪部著作?

A 收录药物和医方的《本草纲目》
B 记录各地风土的 《徐霞客游记》
C 总结古代农学知识的《 农政全书》
D 记载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 《天工开物》

17.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
实行什么政体?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君主专制
D 君主立宪制

18. “川人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
则国有,实为外国所有。“此段话的背景与下列哪一项运动有关?
A 洋务运动
B 保路运动
C 立宪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19.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各地军阔坐大,形成混战的局势。下列叙述何者最贴切表
达当时的情况?
A 各地军阀为扩大势力而依傍列强,其中奉系的张作霖得到美国的扶植。
B 担任总统的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和,出现“府院之争”。
C 徐州军阀张勋一度在其领地拥护溥仪复辟,惟很快就被“讨逆军”收复。
D 相对北方军阀,西南的滇、桂系因支持孙中山,而彼此合作,维持一方和平。

20. 1979 年台北桃园中正机场启用,是当时亚洲数个最现代化的机场之一。这个机


场乃国民党政府展开的十大建设之一,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十大建设是由
谁所推动?
A 蒋介石
B 马英九
C 蒋经国
D 李登辉

21. 下列有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说明,哪些符合史实?
I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II 世界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区域
III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王权专制的发展
IV 加强世界的联系,逐渐结束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A I , II , III
B I , II ,IV
C I , III ,IV
D II , III ,IV

22. 下列西欧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的区别


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A 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
B 遍及西欧各国 遍及欧洲各国
C 中产阶级文艺运动 中产阶级思想运动
D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产生与自然科学的产生

23. 英国与荷兰于 16、17 世纪在亚洲进行贸易时,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展开。东印度公司属于下列何种性质?
A 行会型态的公司
B 家族的控股公司
C 严密的联合股份公司
D 垄断的特许合股公司

24.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Socialism)兴起背景的叙述,何者正确?
A 法国大革命造成阶级更为对立。
B 工厂制度兴起后,产生劳资对立现象。
C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社会的地位更重要。
D 科学革命使科技受重视,劳工福利被忽视。

25. 19 世纪时,欧洲出现一股要求独立自主的运动,此运动潮持续影响到 20 世纪
中叶的东南亚各殖民地。这股运动主要受下列哪个思想的影响?
A 自由主义(Liberalism)
B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C 殖民主义(Colonialism)
D 帝国主义(Imperialism)

26. 加富尔(Cavour)和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二人分别对其国家的统一有卓


越的贡献,下列史实何者正确?
I 两人均曾出任首相,负责推动国家统一工作。
II 两人均通过外交关系进行铺设,逐步完成国家的统一。
III 两人都极为注重军事的建设,以及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IV 在发动战争前,两人均以割让土地的方式争取他国的助战。
A III ,IV
B I , II ,III
C II , III ,IV
D I , II ,III ,IV

27. 下列有关新帝国主义(New Imperialism)的叙述,何者正确?


A 新帝国主义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B 意大利是新帝国主义时期获得最多殖民地的欧洲国家。
C 新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目标主要是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 新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列强对他国进行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本国人口。

28. 一战后,针对德国的庞大赔款和苛刻的裁军要求,突显了列强哪一方面的企图?
A 重建欧洲经济新秩序
B 分沾德国在欧洲的权益
C 防止各国法西斯思想抬头
D 加强各国的军事及财务实力

29. 小说《动物农庄》(Animal Farm)里描述:在某个国家,农民会因为私藏谷物


而遭受到审判。富农的财产也必须转交给集体农场。文中的“某个国家”,最
可能是指下列哪一个国家?
A 奥地利
B 意大利
C 苏联
D 德国

30. 第二次大战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尽管彼此之间有利
益上的冲突,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立场,例如中立主义的态度。文中论述的国家
最可能是指:
A 第一世界国家
B 第三世界国家
C 共产主义国家
D 资本主义国家
甲部 申论题
1. 试就当前佛教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势力分布状况,讨论东南亚区域文化的异同。
答案:
东南亚可分大陆东南亚与岛屿东南亚,大陆东南亚如印支三邦、缅甸与泰国,
由于跟印度及中国接壤,深受两大文化古国的影响,是佛教盛行的国家。
岛屿东南亚过去也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建立不少印度化古国如马来半岛的
狼牙修、吉打王国及苏门答腊与爪哇的室利佛逝及满者伯夷等。但是,自 13
世纪左右,印度穆斯林商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后,伊斯兰文化逐渐取代印度文化,
先后建立了亚齐、马六甲、马打蓝与苏禄王国等伊斯兰教国家。于是,到了 17
世纪,伊斯兰教逐渐全面取代印度文化的婆罗门及佛教,变成岛屿东南亚最主
要的宗教信仰。除了菲律宾主要的信仰是天主教以外,其南部的民答那莪过去
一直是苏禄王国的所在地,也信奉伊斯兰教。

2. “因为英国势力在 1874 年的介入,化解了马来半岛各土邦长期以来的政治纷争,


所以说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我国半岛的统一与经济发展.”你认同此说法吗?试结
合史实提出你的意见。
答案:
a. 19 世纪的马来半岛自廖内柔佛王国衰落后,霹雳、彭亨、雪兰莪各邦实际上已
摆脱柔佛王国的统治,并陷入争夺王位的连年内战中。北方的吉兰丹、登嘉楼
各邦则处于暹罗势力下,马来半岛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些不相统属的
土邦,不但纠纷不断,而且经济落后。
b. 十九世纪 50 年代,霹雳大臣在苏丹阿里去世后,并没有扶立二王拉惹阿都拉
为苏丹,反而拥立三王拉惹伊斯迈,而另一位被排挤在权力范围外的拉惹尤索
夫也宣称有继承王位的权力,于是引起王位继承纷争。另一方面,在拿律地区
开矿的华人两大会党海山公司和义兴公司为了争夺矿区与水源,爆发大规模的
械斗事件。由于拉惹阿都拉支持义兴公司,于是海山公司转而支持苏丹伊斯迈。
造成两大会党的械斗事件升级,拿律矿区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霹雳地区
的商业、锡生产停止,损及海峡殖民地的商业利益。
c. 雪兰莪境内治安不靖,一方面由于土酋争夺河口的征收锡税权而发生战争;另一
方面,沿海一带海盗横行,劫掠来往船只。1867 年,拉惹马哈地为争夺巴生河
流域的锡矿利益,率兵进攻巴生,掀开雪兰莪内战序幕。战争蔓延到整个巴生
河流域,吉隆坡区的两大华人会党海山公司和义兴公司也卷入马来王族派系的
斗争中,这场内战历时七年才结束。
d. 1874 年,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Sir Andrew Clarke)在邦咯岛协助拉惹阿都拉登
上苏丹位,获得在霹雳委派参政司(Resident)的权力,从此英国开始介入马来半
岛土邦的内政。
e. 其后,雪兰莪、森美兰和彭亨这几个矿产丰富的土邦也陆续接纳英国委派参政
司。除了彭亨,这几个土邦的锡矿生产为英国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他们为方便
原料的运输,进行交通基础建设,如公路和铁路的铺设;也引进新的经济作物如
橡胶,并引进大量印度人和华人从事橡胶业和锡矿开采业,使这两项成为马来
亚的最大型出口货品。

3. 独中统考文凭目前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大专的承认,惟我国政府除外。华社一直不
断呼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2010 年政府虽让独中生进入师训学院,但仍受条
件限制。
身为一名独中生,依你对我国华教历史及政治时事的了解,你认为承认统考文凭对我
国社会的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
a. 《1961 年教育法令》规定:由 1962 年起,只有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的学
校才可获得政府全部津贴。所有中学公共考试的媒介语,仅限于国语和英语。
b.1973 年霹雳州华社首先发起华文独中复兴运动,获得热烈的响应;之后从霹雳
州扩展开来,成为全国性的华文教育救亡运动。年底董教总召开大会,拟订
《华文独中建议书》,对华文独中的使命、办学方针、统一课程、统一考试、
师资问题、学生的来源与出路等问题作出具体的建议,成为华文独中发展的
指导原则。同时还成立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工作委员会,以负责起草金国独中
办学方针。
c. 独中工委会在 1975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独中统一考试,目前获世界许多
国家大专的承认.肯定了华文独中学术水平。

乙部 问答题
A 组 马新史

4. 试回答下列有关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势力在马来半岛扩张的问题:
(a)英国占领槟榔屿跟哪一位东印度公司人物有密切关系?
莱特(Francis Light)
(b)英国想要在马来半岛上建立根据地的原因为何?试述之。
①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成强国。经过七年战争,英国已确立在印度的统治,
并成为海上霸主;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从中国茶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② 由于当时在东南亚各地商业仍然操纵在荷兰手中,为扩大公司的商业利益,英国必
须在往
来中印的航线上建立一个根据地,作为修理船舶与补给粮食的中途停泊站和收购土产
的中心,借此解除荷兰的威胁。
③ 英国计划利用同一港口作为军舰停泊地,以保护往来中印航线英国商船免受法国的
攻击.
(c)一些评论者说,新加坡被英国占领跟槟榔屿有莫大的关系。依你对
这段史实的认识,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认同,因为英国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只剩下槟榔屿和明古连两个商站,槟榔屿的地
理位置太偏北,不能有效地保护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为了突破荷兰的封锁,维护
英国在远东/亚洲的利益,英国决定在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南部入口处,建立一个由
英国控制的商业 点。或不认同,因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需市场和原料,原本就需要
开拓更多的殖民地,加上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所以迟早会占领新加坡,与槟榔屿无
关。

5. 材料一:
1853 年,26 岁的陈旭年到柔佛发展,他与合伙人陈万泰取得 Bukit Peranyang 的港契
(Surat Sungai)。到了 1866 年,他已经成为业务繁盛的甘蜜(Gambir)、胡椒商人。
材料二:
为了保留祖先历史,华社在各地陆续兴办“地区文物馆”,创校六十年以上的独中也
设置了校史馆,将社区、学校文物集中展示,让民众了解社区和学校的发展历史。

(a)根据材料一,陈旭年是在什么制度之下取得港契?试介绍此制度。
港主制度(Sistem Kangcu)。
所谓港主制度,即天猛公在各河流的支流处设立“港区”,相引华人开辟,凡
是中清港区的华人,都获得天猛公发予“港契”,成为港主。港主在港区内享
有一定的权力,如采矿权、伐木权、铸币权、烟酒专卖权、开设赌馆权、征税
权、行政权及司法权等,此外,另一些无港契的港主,则只有土地使用权,没
有其他特权,港主的义务是每年贡奉金钱子天猛公;在港区利益关系内,其地位
犹如酋长,陈开顺、黄亚福、林亚相等是较有名的港主,柔佛推行港主制度后。
开港约 138 处,成为当时土地开发最成功的一州。十九世纪 80 年代,柔佛成
为世界上胡椒和甘蜜的主要产区。

(b)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这些文物馆或校史馆的设置对你认识社区或学校的历史
发展有何帮助?试说明之。
通过参观文物馆,可以认识到社区曾经的面貌,发展过程以及中间发生的重大
历史事件等。让我们更珍惜,爱护这片社区,为它的发展作贡献与努力,还有
助于这段历史的传承,让我们永久纪念这珍贵的历史发展及纪念有功人。校史
馆的设立则是可以记录学校的建校过程,发展历史,例如半岛北部的霹雳独中
内,便记载有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各华社开始捍卫华教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得
以传扬至今,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校史与身临其境后,使我们懂得发扬
文独中华教的重要性,那是民族重要的财富。文物馆和校史馆内的旧照片、影
集等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其中,感受这段历史的力量与发展。一些经典的文物或
刊物得以保留并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不断地修补使之更完善,让一代又一代的人
见证这些刻骨铭心又令人赞叹的时刻。
6.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百年余间,马来半岛的多元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变化?
答案:
至 20 世纪初,在英国统治下的马来半岛包括海峡殖民地(1826)、马来联邦
(1896)和马来属邦(1909、1914)。在英人积极开发与干预下,政治趋向稳定,经
济日益兴盛,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① 多元种族社会的形成:
随着 1826 年海峡殖民地的成立,商业的兴盛,人口增长迅速,特别是华印族大
批南来,一个多元种族杂居的社会出现。槟、新、甲三地到 1860 年是以华人
居民占多数。
1874 年之后英国采取积极干预政策下,马来半岛各邦社会趋向稳定,同时受到
鼓励,更多华、印族涌入,聚集在半岛的西海岸,成为锡矿产区与橡胶种植区
的主要劳动力。至 1911 年马来半岛全人口中,华、印族占了一半,于是马来
亚逐步发展为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的多元社会。
除了本来居住在半岛的马来人之外,由于经济的开发,也吸引了邻近岛屿的马
来人到来。大体上,马来人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半岛的东海岸,他们多数
以捕鱼为生。另一些分布在平原区,如吉打、吉兰丹等地,他们则从事种植,
包括稻米。华人多聚居在半岛的西岸,多从事商业、采锡业和种植业。
印度人则受雇于英国殖民政府成为公务员,或英人的企业如橡胶园的工人,或
从商,多聚居在半岛西岸.
② 社会转型:
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城市兴起,交通建设。
马来半岛在英人经济利益开发下,采锡业、橡胶种植业等迅速发展,商业兴盛,
人口聚集的矿区和种植区形成新兴城市,为运输而铺设的交通网络发达,于是
传统的经济结构起了变化,马来半岛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成为胶锡两大
原产品的主要产地。

7.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我国现任首相马哈迪(Tun Mahathir Mohamad)在 1981 年至 2003 年的首相任期内让
我国于二十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都高于 8.5%,国民生产所得从 380
美元上升到 2200 美元。

(a) 试举两项当时马哈迪实行的经济政策。

1 向东学习 学习二十世纪 80 年代日本及韩国人的勤奋与


或 团队精神,争取日韩投或 资与贸易。派遣学
与日本,韩国合作 生及工人到日韩深造及培训,鼓励两国大企业
和 与日本,韩国合 厂家来到联营投资,通过
合作关系达到技术转移目标,提升本地重
作 工业地位。或
注重重工业发展,制造国产车,建南北大道。
2 国营企业私营 为了减少公共开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改
或 善服务水平,增加政或
强化马来人的经济 府收入,对国营企业进行私营化,如邮政电
讯、马航、公路、港口强化马来人的经 和房
屋建造等。或
济 马来人通过政府的政策,提高了参与工商
业的比例。
3 促进国内资本发展 积极鼓励外国投资,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小企
业提供各种便利,放展宽法令限制,以华人资
本为主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4 调整产业结构 鼓励建立高技术产业如橡胶、棕油、木材、石
油化工、电子电器、交通器材、机械、钢铁、
纺织与服装工业等,促使出口更多元化。提出
国家发展政策(2020 宏愿 )、以提高生产力为
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
转向技术密集型,朝资讯工艺发展(兴建多媒
体超级走廊)。

(b)就你所举的其中一项政策,评论其给人民带来的优缺点各一项。
调整产业结构:
好处:能提高出口的产量与生产效率,增加人民的就业机会与所得,失业情况会
减少。
坏处:政府只注重于工业上面的改革,使人民难发展其它领域如农业。农业的销
量会减少。而农民则会丧失利润,有失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出
现。
B 组 区域史
8. 材料一:
19 世纪,暹罗异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它是唯一能够度过“新帝国主义”侵略攻击的王国。
暹罗能够维持着独立地位的部分原因或许应该归诸于
英法两国……把暹罗当作一个缓冲国(buffer state):……大部分原因应该 11
归功于两位杰出的暹罗国王的政策。这两位国王的改革是具有革命性的他们外交灵活,
玩弄英国对抗法国,并且割让一些领土给这两个国家。
材料二:
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帝国主义砸开暹罗这个封闭的铁罐头,暹罗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
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西方帝国主义是暹罗历史的转折点,让暹罗牺
牲了不少领土主权。

(a) 根据材料一,两位杰出的暹罗国王是指何人?
蒙固(Mongkut)/拉玛四世(RamaIV)、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拉玛五世(RamaV) )

(b)材料一说“这两位国王的改革是具有革命性的”,试简单列出这两位国王
在内
政和外交的改革。
① 蒙固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鲍宁条约》(Bowring Treaty),牺牲主权,向西方启
开大门。
② 蒙固联英制法以保持暹罗政治上的独立。
③ 对内革新政策,如缩减平民服徭役时间。限制奴隶制、采用雇佣劳动、创建
近代军队、
兴办新式教育等,揭开了暹罗近代化改革的序幕。④ 朱拉隆功仿效西方体制治理
国家。
⑤ 朱拉隆功革新内政如教育(成立西方教育体系、建立军事、医学、法律等专门
学校)、社
会(废除奴隶制,规定征用劳工须支付薪酬,兴建医院,发展交通和邮电事业)、
国家行政(改革财政制度,税收由中央政府征收,设立内阁,取消阶级授田的土地
制度,改为薪俸制),司法治安(建立警察制度和常备军,设立司法部)等。
⑥ 朱拉隆功效法其父采取联英制法的政策,甚至割让藩属以换取国家主权。

(c)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帝国主义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西方帝国主义使暹罗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同时也传播了西
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9. 材料一:
多数受累于外国统治的知识分子,开始重申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如缅甸的佛
教青年会(YMBA)和印尼伊斯兰教的相关组织。两者都成为西方化或受西式教育的
知识分子领导的有组织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
1917 年俄国革命,亚洲强国日本的崛起,中国辛亥革命和印度甘地领导
的反殖运动取得成功,都打动了许多东南亚知识界人士的心弦。
罗兹•墨菲《亚洲史》

(a) 依据材料一,西式教育对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兴起产生怎样的作用?
19 世纪末,殖民政府为培养公务人员,开办学校,识字率提高,有些资产阶级的孩
子甚至有机会到宗主国留学,这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思潮影响,先发动思想上的启蒙
运动。他们创办报社,翻译出版西方启蒙作品,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封建专制的
腐败,力图唤醒民族意识,再创立民族主义组织、通过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达到
民族振兴的目的,并促使民族主义的发展。

(b) 从材料二中列举的四项事件,选择其中两项说明其给东南亚民族主义运动带来的
启示。
①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在 19 世纪末历经明治维新后,于日俄战争中竟然击败领土庞大的沙俄帝国,证明
东方人改革维新,就能转弱为强,可战胜西方列强。
② 中国辛亥革命:
1911 年,中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9 年五四运动的
文化、社会革新,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鼓舞及启发东南
亚的人民。
③ 印度不合作运动:
一战后,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印度人以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迫使英殖民政府让步,
获得全国人民支持,也鼓舞了东南亚的人民,带来启发和借镜。
④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苏维埃体制建立,马克思列宁(共产)主义也在东南亚
传播,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和社会民主党左翼崛起,在东南亚各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
10. (a)试述日本侵略东南亚的原因。
① 掌控资源
日本原本缺乏资源和粮食。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资源耗损更快;欧战爆发后,原料
进口受限制,无法满足需求。故发动太平洋战争是要控制东南亚的资源,强化战争机
器,独霸亚洲,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② 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企国摧毁英美荷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占领东南亚的战略地点,将西方国家赶出
东南亚,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进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并南下澳洲和纽西兰。

(b)为何日本在发动战争后不到半年便迅速占领东南亚?试举出三项原因说明。
① 英、美、荷不认为日本会发动战争,防务工作不彻底。
② 长期与殖民地人民处于对立状态,没有善用当地人为防务资源。
③ 英、美、荷的兵力部署分散,指挥不统一和没有一致的战略计划。
④ 日本与当地民族主义者合作,以解放者之姿入侵,还获得当地上层人士的欢迎。
⑤ 日本军入侵前已展开热带丛林军事训练,一些军人甚至曾参与中日战争,作战经验
丰富。
⑥ 日本有详细的作战方案,事前情报收集完整。

11. (a)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政策中,哪一项潜伏引发以后“宫廷政变”的危机?试
述此政策的内容。
分封诸王:
为了巩固皇权,明太祖分封诸王。诸王最初是“列爵而不临民,分土而不任
事”,而后则以亲王守边,专决军务,小事专决,大事请示皇帝。虽有一定的
军权,但不能干预民政,以防藩王势力太大。
(b)以上所指的“宫廷政变”是什么?试述其发生始末。
靖难之变
明太祖死后,惠帝继位,诸王擅权跋扈,对皇帝造成威胁。惠帝接受大臣建议,
准备削藩,激起燕王朱棣的反抗,起兵“靖难”。1402 年,攻下南京,混乱中惠
帝不知下落,朱棣在南京即位,是为明成祖。
(c) 哪位皇帝彻底解决了这个危机?试述其解决方案。
(明成祖/朱棣)
采取削藩政策。各藩王或被迁徙封国,使其不能与地方势力勾结,或被废黜,
进一步巩固皇权。
12.(a)下列材料分别代表了清朝初期的哪两项施政策略?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繁……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
勿减,永为定额,其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东华录》康熙朝卷八九
材料二:
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若规避惜发,决不轻贷……杀无赦。
《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材料一:怀柔;材料二:高压

(b)这两项施政策略的目的为何?试分别说明之。
怀柔—笼络中原汉人/明朝遗臣;
高压——打击汉人的民族意识。

(c)你认为这两项施政策略的作用和影响有多大?试从两项策略中各
举一措施为例分析之。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项策略中各举一措施分析,有关措施分别例举如下:
怀柔策略的措施:
① 礼遇明室君臣:下今厚葬崇祯皇帝及皇后,表扬死节的明臣,优待降附者。
② 减轻百姓痛苦:废除厂、卫特务机构及苛捐杂税。
③ 奖励学术,优礼文士:尊崇孔孟,提倡程朱理学;开科取士,礼聘名流做官;
广开书局,
编修大型典籍。高压策略的措施:
① 剃发易服:下今汉人剃发留辫,违者处死,并逼迫汉人接纳满人服饰。.
② 禁结盟社:严禁结盟立社,以防止反清复明的思想流传。
③ 大兴文字狱: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多次挑剔文字,检查异端,任意株達,杀戮
甚惨。

13.184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成为列强竞相争夺的目标。试回答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问题:
(a)战争爆发前,清朝政府内部出现哪两大弊端?
大清帝国的衰弱:乾隆后期劳民伤财、和珅乱政、天灾民变、清兵作战能力下降。
清廷的保守和盲目自大:自给自足和物产丰盈、担忧外国人滋扰生事、限制对外贸易
和闭关政策。
(b)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名称是什么?
《南京条约》
(c)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思想有哪些影响?
经济:赔款导致银元外流、鸦片茶毒人民、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逐渐解体。
思想:积极面对现实、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14.
他于 1799 年 11 月 9 日发动了政变,建立执政政府(The Consulate),代替了
督政政府。1804 年,他举行了加冕典礼,从执政官变为该国的皇帝。

(a)上述的“他”是指谁?“他”发动的政变,历史上称为什么?
拿破仑(Napolcon);雾月政变

(b)试举出其中三项“他”在称帝后对国内所进行的重大改革措施。
拿破仑在重建秩序的名义下,采取了以下的重大措施:
① 强化中央集权
从中央到地方,以任命各级官吏的办法,代替了革命时期建立的地方自治,中央权力
特别集中于拿破仑一身。他指挥海陆军,任兔官吏,还有权建议制订新的法律,立法
机构有名无实,丧失了实际权力。
② 制订法典
1804 年,法国颁布了一部法典,称《拿破仑法典》,包括了民法、刑法、诉讼法和商
法几部分,其特色是将过去繁复的法律条文加以系统化,使其简单明了;同时保存了
法国大革命中人人平等的精神。革命以来的社会改革,如民权平等,信仰自由,废除
封建制度等,都明文地列入法典中。
③ 整顿国家财政
财政困难是大革命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拿破仑有鉴于此,大刀阔斧加以整顿,
如调整国内的关税,严惩贪污,节省开支,收回跌价的纸币,并把军费让征服地人民
负担.
④ 改革教育制度
拿破仑颁布教育法令规定全国学校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设师范学校培养师资。
这使法国的教育权从教会手中收归中央政府。开办法兰西大学,作为管理各级学校的
中心。
⑤ 建设公共事业
拿破仑利用战俘的劳力来建设公共事业,如建筑公路桥梁,开凿运河,使国内交通便
利、发达。他还设计了巴黎的街道,并利用对外战争时掠夺到的艺术品来美化巴黎,
使巴黎成为世界的花都。
⑥ 发展工商业
拿破仑奖励工商业发展,扶植对外贸易,利用关税以保护法国商品的竞争力,建立法
兰西银行作为政府财务的代理人。
(c)试就你所选择的其中一项措施,评论其历史的价值。
制订法典
《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有系统的法典,内容全面,为后来各国制定法律条文时
的参照,对人类的法治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建设公共事业
拿破仑对国内公路、桥梁、运河的建设,便利了国内交通运输的往来,对法国
当时和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他美化了巴黎,也为世人留
下 18 世纪法国的诸多科技美术遗产,丰富了法国的建筑文化史。

15.美国的黑奴问题是 16、17 世纪西方国家殖民美洲时的产物。为何美国的黑奴问题


会由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甚至差一点导致国家的分裂?试分析之。
答案:
美国因有庞大的农田,劳力的需求仍大,所以一直不能放弃使用黑奴,尤其是
以农业及种植业为主的南部各州,经济重心的棉种植业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北部各州则因为工业化而对黑奴的需求不大,主要从事家庭仆役,加上受自由
主义与人道主义思想影响,因此对奴隶制度颜不以为然。南北方对黑奴问题故
而出现不同的立场。而在中西部的开拓中,新州纷纷加入联邦政府,其实施奴
隶制与否,事关联邦政府中南北地方势力的消长。
就当时情况而言,北部各州反对蓄奴,南方各州则主张蓄奴,而联邦政府较大
的控制力在于主张中央集权的北方,因此反对奴隶制逐渐成为中央政府的立场,
主张奴隶制则成为主张地方分权南方州政府伸张其自治权力的一种象征,于是
黑奴的问题便成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限争议问题。这也就是说,黑奴问题
关系到美国要走向中央一统或地方自治的建国方针问题,所以 1860 年主张废除
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造成南方各州脱离联邦,另组国家,最终爆发南北
战争.

北方 南方
政治 1.共和党主张中央集权 1.民主党主张地方分权
2.主张自由州 2.主张蓄奴州

[南北双方在争夺参议院的控制权]

经济 ① 工业发达 ② 农业/种植业发达
② 主张保护关税 ② 主张自由贸易
③ 受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影响 ③ 需要大量劳动力
④ 废除黑奴 ④ 主张保留黑奴
其他 ①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
② 南方脱离联邦,引发南北战争
16.明治天皇继位后,完全改变了日本在 19 世纪中叶以来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试
说明明治政府的政治、经济及教育改革措施。
答案:
政治:
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迫使各藩藩主(大名)向朝廷交出土地和户籍。
1871 年宣布“废藩置县“,把全国分为 3 府 72 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县府长官,
因而消灭了封建割据,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经济:
① 土地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发地契,确认了耕种者的土地所
有权,并规定凡
有持地契者一律按地价的 3%交纳地税。地税成为明治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 殖产兴业:利用国家权力和资金带动发展生产,振兴工业,包括引进西方的
先进生产技术和
设备,发展交通、通讯事业,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初步实现工业化。
教育: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以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明治政府效法西方
国家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各类专业学校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实行小学义务
教育。教育根本目标:“忠君爱国”,忠于天皇,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产
生巨大的影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