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1972 年,毛主席在陈毅悼词中删去了这四个

字,令人感叹
1972 年 1 月 6 日晚 23 时 55 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溘然长
逝。1 月 8 日,年近 80 高龄的毛主席,审阅了中央向其
汇报的有关陈毅同志的追悼会的文件。毛主席强支病体,
在仔细阅读了文件后,将其中的四个字划掉。被划掉的
四个字是哪四个字?毛主席和陈毅元帅之间又有鲜为人
知的故事?
一、此去泉台招旧部
1 月 10 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礼
堂举行。同以往很多追悼会不同,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显
得较为冷清。即便偶有进入的宾客,也难掩礼堂的萧瑟
气氛。
彼时的北京尚未到大寒节气,同窗外空气中冰冷的
气流一同游走的,是休息室内到访宾客的火热心声。陈
毅元帅的遗孀张茜同志正惆怅间,瞥见门口闪入一个熟
悉的身影。只见那人面容清癯、身形修长,矫健的步伐
中略带几分谨慎、温柔的表情里稍含一些悲凉,举手投
足间不失书生意气、立蹲坐卧时颇有长者遗风,这来人
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来不及过多的寒暄,周恩来总理马上通知张茜同志,
毛主席将会参加此次的追悼会。张茜听罢,两行泪水忍
不住夺眶而出,仿佛有许许多多的委屈就顺着这眼泪流
了下来。
张茜问道:“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啊?”

二、南国风烟正十年
张茜的疑惑不是没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毛主席同
陈毅元帅的意见,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产
生了分歧。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面对陈毅
元帅的追悼会,很多人心中百感交集。毛主席为什么发
动“文化大革命”?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写出无数文章,
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陈毅元帅对毛
主席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从开始便表示了难以理解
的态度。
1966 年 5 月 16 日,随着《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民
间人士对于这一时期一系列政策的成败利钝,至今仍众
说纷纭。反对者说它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大动荡,将人性
的丑恶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险些把国家推入了万劫不
复的深渊。支持者说它挽救了年轻的共和国免于被修正
主义者所掌控,使得国家能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旗帜下继续前进。后人固然可以在茶余饭后,
悠闲地论短道长。然而在当时,
“文化大革命”正如燎原
地烈火,它热烈地、无情地、凶猛地扑向了每一寸土地、
每一个人。
对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陈毅元帅的
表现却是十分不解。他无法理解毛主席发动和领导“文
化大革命”的意义所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毅
元帅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
神,以中流砥柱的姿态,同以林彪、江青等野心家为首
的阴谋集团进行了殊死斗争。
三、此头须向国门悬
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不是绘画绣花,这就要求每一
名共产党员都要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英雄
主义气概。这一点在陈毅元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义正言辞的叶剑英,他表示支持;面对拂袖而
去的谭震林,他出言挽留;面对气势汹汹的康生,他据
理力争;面对穷凶极恶的造反派,他大勇若怯。
风浪中不改英雄本色,劫难里方显坦然心思。斗争
中的陈毅元帅是英勇的,斗争中的陈毅元帅是无畏的。
因为他这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悲怆的
一生。尽管受了这许多委屈,陈毅元帅对领袖的爱戴却
没有丝毫减退。这种感情是真挚而动人的战友之情,是
纯粹而无私的朋友之情,是尊敬而深刻的同事之情。1971
年 1 月,陈毅元帅被确诊患有结肠癌。12 月 26 日,重病
中的陈毅元帅依然牢记这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他支撑起
自己的身子,吞下了几根面条。而后他对医生解释道,
因为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所以他吃了面条。陈毅元帅
对毛主席的感情,委实令人动容。

四、投身革命即为家
说起毛主席同陈毅元帅的深情厚谊,主要可以由他
二位的思想、经历及文字两个方面窥见。1928 年 4 月,
陈毅元帅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那时的毛主席方三十多
岁,陈毅元帅更是不到三十岁,两个年轻人互相欣赏,
坚定了彼此的友谊及革命的信念。一个月后,毛主席给
陈毅元帅写信一封,上有“相见恨晚、遇事相商”几个
字。陈毅元帅见到这封感人肺腑的信后,更加笃定了自
己投身革命的信仰。同时,这封信也说明了毛主席对陈
毅元帅终其一生的欣赏与倚重。这一段英雄之间惺惺相
惜的故事,也成为了共和国历史里光辉灿烂的一页。
革命之首,必为武装。武装之要,即为改造。毛主
席如此欣赏陈毅元帅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
二位伟人的思想中有共通之处。1927 年,毛主席率领秋
收起义后的部队来到了三湾村。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动摇
分子,毛主席采用了三条措施。第一条就是缩编,将师
缩编为团,对动摇分子发放路费准其返乡。第二条就是
“支部建在连上”
。第三条就是官兵平等。这些做法同陈
毅元帅率领南昌起义后的部队时协助朱德所采用的一系
列整顿类似。对于部队一系列无组织无纪律的肆意妄为,
陈毅元帅的做法一是思想教育,二是纪律整顿,三是组
织整编,四是军事训练。通过这一系列整顿,提高了部
队的纪律意识,增强的部队的军事素养,坚定了部队的
政治信念。此外,在 1928 年 6 月 26 日,湖南省委在指
示信中说:
“省委决定……立即向湘南发展”
。对于湖南
省委的指示,毛主席和陈毅元帅均表示了坚决反对。这
些默契的举动,足以说明他二人思想中相通之处。

五、创业艰难百战多
除了思想上的相近之处,毛主席和陈毅元帅二人也
共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雨雪风霜。这些磨难中最有代表
性的就是 1949 年前后围绕国际大都市上海所发生的一系
列故事。
数十年的交往,让毛主席对陈毅元帅有了充分的了
解和信任。正因如此,在考虑解放和管理上海市的领导
干部时,毛主席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陈毅。
接过这一重担后,陈毅元帅便开始了他的思考。他
敏锐地察觉到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下解放和管理上海
的艰难之处。进攻若不顺利,便会引起外部势力干涉。
管理若不谨慎,便会加大上海人民风险。于是他采取了
以下做法:
一是强调部队纪律。主要是两条:不用重武器、不
入民宅。这一点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认可。
二是灵活运用策略。陈毅元帅在攻取上海的作战中,
针对敌方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战术,陈毅元帅巧
妙地运用了“将计就计”的原理,为解放上海市区作了
很好的铺垫。
胜利解放上海后,在毛主席的充分支持和赞赏下,
陈毅元帅先后在上海放了这几把“火”
:控制通货膨胀、
会见大实业家、调整公私关系、开展自我批评。而后,
在领导上海市的“三反”、“五反”运动前,毛主席对陈
毅元帅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运动后,毛主席对陈毅元
帅表现出了非常的满意。面对投机倒把、以次充好的资
本家时,陈毅元帅表现出了其过人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
斗争本领,取得了在上海市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的伟大胜利。
这些在上海的实践进一步加深了毛主席和陈毅元帅
的感情。

六、博文约韵坐春风
政见上的心有灵犀,经历上的同舟共济,这些公务
范围的交往使得毛主席和陈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另外,毛主席和陈毅元帅的个人文字往来也是我党革命
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陈毅元帅在外婆家寄读时曾受到陈
老师的教导,因此得以入门诗词格律。随后在成都,陈
毅元帅又受到了冯老师的影响,同时阅读了大量古文著
作。这些都愈加奠定了陈毅元帅的文学基础。井冈山时
期,毛主席同陈毅元帅时常一起讨论古典诗词。甚至对
于毛主席的一些诗词,陈毅元帅是最早的一批读者之一。
1929 年 5 月,毛主席同陈毅元帅在龙岩交谈,陈毅元帅
对毛主席念出了他写作的诗词: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
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这随口作出的诗不但表
达了陈毅元帅豁达开朗的性格,而且反映了陈毅元帅深
厚的文学功底。陈毅元帅也曾当面对毛主席朗诵过他撰
写的《莱芜大捷》诗,其中“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
波唱大风”一联巧妙地通过景色描写,抒发了诗人心中
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勇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受到
了毛主席的赞扬。1957 年国庆节,毛主席对陈毅元帅所
写的旧体诗进行了称赞,说陈毅元帅的旧体诗“有诗味”

1965 年 7 月,毛主席写信给陈毅元帅,信中附有毛主席
为陈毅元帅所修改的诗词《西行》
,诗中有“不因鹏翼展,
哪得鸟途通”这样大气磅礴且徜徉恣肆的句子。信中毛
主席对陈毅元帅谈及了撰写律诗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应该使用的作诗思维、作诗的基本艺术手法以及毛主席
本人对历史上一些著名诗人的评价。要知道,毛主席向
来不愿同他人多谈诗词,这次却同陈毅元帅谈及了有关
诗词的许多方面,可见二者感情之契合金兰。
七、丈夫何事足萦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一
点在毛主席和陈毅元帅二位伟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毛主席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后,对张茜同志和他们
的子女进行了勉励,对他们说道: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
是一个好同志。陈毅同志是立了功劳的。他为中国革命、
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嘛。他跟项英不
同。新四军 9000 人在皖南搞垮了。当然喽,后来又发展
到 9 万人。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陈毅同志是能
团结人的。
”追悼会开始后,由周恩来致悼词。悼词中没
有出现由毛主席划去的“有功有过”四字,这对周恩来
及很多同志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毛主席和陈毅元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下的友谊,是印刻在共和国历
史丰碑上的不朽史诗,是编撰在共和国历史长卷上的光
辉作品,是描绘在共和国历史图画上的动人场景,是回
荡在共和国历史乐章上的永恒歌声。古人有“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千古名句
描写友谊,今人有毛主席和陈毅元帅的珠玉在前,更应
提倡坦荡诚实、守信无私的朋友关系。当今的朋友相交,
多有思想既已不正,目的亦更不纯者。古人道:以利相
交者,利尽而疏。形影不离固然是朋友的一种境界,却
远不如两肋插刀。两肋插刀固然是朋友的一种境界,却
远不如推心置腹。真正的朋友,应当是意气相投、理念
相近、头脑相知、肝胆相照。是一种距离远隔万里却愿
意为对方叫好的浪漫,是一种年龄相差十年却欢喜为对
方鼓掌的风采。真正的友谊是什么?它不仅是两只大手
的相握,更是两首诗词的唱和,更是两种精神的交融,
更是两个心脏在各自火热的胸膛中滚烫地默契地跳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