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文史纵/ft. ‘汉书.艺文志’(AIt书・经籍志)异同略论

—————■———_—■■I—一lil————●■——●■———■————————■——_——●■●■—●■●—■————●————————●_——■■■—■—●_●—■●———l●●_—___—●■—一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异同略论
廖膏

(I.童,.f大学人文学兜贵州青阳S.T的025;2.饥工学院t州饥王巧6∞O)

【擅耍】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和<睛书・量着志>在田书分奏方法、圈书评说、紊_记戴、著秉创新等方面的两-t-9"析.用速雨
志的异同.并由此揭示出古其丈蚨el录学的发展和变化。
l关■调】‘沅书・艺文志>;‘晴书・垃藉志>;异阿

<汉书・艺文志>和<睛书・经籍志)作为我国古代两部较为童要 又增加了‘说卦)、‘杂卦>。并言明‘说卦)是在秦焚书之时亡佚的。同
的文献典籍,长期以来一直是目录学、文献学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 时在叙述时。‘隋书・经堵志)还提及<易>经于秦焚书之时.被河内女
两志的写作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所以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承袭因素.不 子得之.而后传于田何之事。‘汉书・艺文志)则对此事未加提及。
过由于两志所编写的年代及其编写者的不同.因而在图书分类方法、图 再如。两志虽然都认为<尚书)的起源年代很早。都认为古文<尚
书评说、条目记载和著录创新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此. 苗)是■恭王坏孔子壁所得。后经孔安围校之。但两志所记载的‘书)经
本文试就两志的异同进行简单的阐述。 的起止日寸同却不同:<汉书・艺文志)认为。至孔子曩焉,上断于尧,下讫
首先.‘汉书・艺文志>和‘晴书・经暑志>在目书分兵方法上王壕 于秦。.<睹书・经稻志)mU认为。上自虞,下至周。。而且两志所记载的
鼻取法于刘敌的<七略).但有着一定的盖异性 ‘书>经篇数也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记为。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
‘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基本上采用刘歆<七略>的图书分类 六篇。.‘隋书・经堵志>则记为。孔安田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
法.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 再比如,关于‘诗经>两志虽然都认为是孔子删诗,凡三百篇.但是
‘方技咯。六大类。‘汉书・艺文志)与刘歆的<七略>相比只缺少了。辑 关于<诗经)的创作目的,两志中的记载却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
咯。一部分。关于。辑略。.颜师古在其注中说。辑与集同,谓诸书的总 云:‘古有采诗之宫,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而<隋书・经
曼’。也即相当于。六咯。的总序或总目,类似今人撰写著作时篇首的凡 籍志>皿U记载为:。上古人潭俗朴.情志未惑。其后君粤于上。臣卑于下,
例。虽然‘汉书・艺文志)缺少。辑咯’这一部分.但其志中的。总序。和 面称为谄,目谏为谤。故诵美讥恶.以讽刺之。’虽然两志所记部有着达
。小序’部分,同样取着‘辑咯。的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 于上听之意,但‘汉书・艺文志)强调的是君主的‘体察民倩。.‘啊书・
书・艺文志)基本上是对刘歆<七略)的承袭。 经摇志>蛋涌的则是臣子的讽谏作用。
而<孵书・经堵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则。取资于<七录),师资于 由以上三例可见由于编写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
‘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同时还继承了晋人李充(四部 一.在相同的编目中,两志的记载和叙述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
书目>的四分法.运用经、子、史、集四部类目进行图书分类。<隋书・经 差异性.因而学习看或使用者要注意予以辨别。
籍志)所采用的这种四分法,较之于‘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有着明显 此外.‘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相对于前代着录均有所
的进步,这种分类法更为完整、更加切合实际.能客观反映和适应当肘 创新上,而且所作的创新工作也有所不同。
历史条件下图书发展变化情况。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法。这 ‘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但在增删的基础上
种图书分类方法在此后的公私图书分类中相继沿用了上千年.成为我 编写者有所创新。<汉书・艺文志>中运用了‘入’、。出入。、。省’辱方
田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 式.标明对‘七略)所收著作的调整。如在。六艺哆。的。书。部分。最末
其次。‘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烃着志>均对各类剐圈书进行了 说:。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班固自注云:‘入刘向‘稽疑)一篇。。
评说.但在具体评说上雨志存在着一定的盖异性 颜师古注曰:。此凡言‘入。者.谓‘七略)之外。班氏新入之也。。由此可
‘汉书・艺文志)开篇是—篇。总序。,全序三百余字。叙述了刘向、刘 见,‘汉书・艺文志)在承袭<七略>的同时。著录上是有所创新的。
散父子整理图书的过程和分工,以及刘向‘别录)和刘歌<七略)的分类关 而<璃书・经霜志)在继承<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基础上亦有所
系,交待了<汉若・艺文志)与‘七略)的因袭关系,这篇总序相当于全志 创新:‘隋书・经箱志)注意记载图书的存佚情况.不但著录了隋代现存
的序言.对西汉以前的学术史、目录学史和文献学史进行了筒略的说明。 的图书.在注文中还附载了隋代已佚失和政府未收藏的图书.而且<啊
此外.<汉书・艺文志>在每一家之后有。小序。,以此‘小序。说明每家的 书・经籍志)还能够采用注文‘……有……今无。的方法,来反映六朝时
学术内容币D学术源流;每—咯后又有。总序。.以此‘总序’综合评论每一 期图书的流通情况。这种在书名下附以简要注释.指明作者、标明图书
略的要旨。‘汉书・艺文志)‘小亭’和。总序’中的这些评说性文段对于 存亡情况的著录方式在此之前是没有的。它既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图书
帮助我们了解各类图书的学术内容和潦流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收藏状况。又记录了前一时期图书的流通情况,对揭示隋代以及隋以前
<■书・经箱志>继承和模仿<汉书・艺文志>。小序。和‘总序’的 的藏书概貌有着重要的意义。至今仍不失为我们考证唐以匍古籀收飘
图书评说样式,不但也写有四十篇。小序。,而且在每一部之后也有。总 及流通情况的重要依据。

序。。并且‘鹰书・经籍志>的。小序’和。总序。较之于<汉书・艺文 综亡所述,我们可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堵志>作为我田古
志>来说。显得更为全面和深入,不但能从学术史角度叙述诸家学术源 代两部较为重要的文献典籍.在图书分类方法、图书评说、条目记载、著录
流及演变过程,而且对各部类图书与学术发展史的关系,各部类图书的 创新等方面既模仿、继承.又有所发展、变化.而这种状况的存在。在笔者
功用以及各部类图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 ■来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古典文献目录学的继承、发展和变化过程。
阐述,更便于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各类图书的把握和了解。
再次.‘汉书・艺文志)和‘晴书・经藉志)记|jL相同的书_时.在 【◆膏文簟】
具体文字叙述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l】班目.菠书.中年书局。1962.12.1.
如,两志都把<易)经列在第一位。且都承认伏囊氏始作八卦。都认 【2】 冀征.晴书.中年书局。1962.12.I.
为<易>经于秦焚书之时.因是卜筮之书而得存。但在一些记载上也有 [3】 农三夕.中因古其文蚨学.华中师范大学出麓社.2003.

不同之处:<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 【4】王欣夫.戈蚨学讲义.上海古鲁出版杜,1986.
‘序卦>之麓十蔫。。而‘晴书・经堵志>则在‘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上 I下转第跖页l

・-一118・・一 <新西部)200s.24期
万方数据
公.共管理 浅议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一II ■●———■■—■———●——■■■●—■■——■■—■—●■—■—■●—●—●■■—●■■—_——■●—_——_●—_●—■—●—————一

浅议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采多

(福建省立压茂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 伴随着电子档棠的不断增多,其特性导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档章管理不可忽视的t要内客。为了确保电子档蠢的安全性、完
整性和准确性,可采取克分采用备份技术;运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访同或病毒入侵;采用身份验证和文档加密手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安全措施。
【关■词】 电子档素;档案管理;安全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 措施加强管理。

的逐步应用。一种新型的档案载体一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它不仅使档 二、加强电子档案安全性的蕾理措囊
案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查询利用成为了现实.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 l、充分采用备份技术

来了新的要求。由于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贮等处 所谓‘备份‘是指为电子文件制作一份或几份相同的拷贝,并将拷
理方式而形成的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有着许多不同的特性,如: 贝后的电子文件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一旦原文件被破坏,还有相同的
非人工识读性、系统的依赖性、信息的不稳定性、信息的可共享性等等。 备份文件可以取而代之,这样就可避免因文件被毁所带来的重大损失。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导致了其安全性的问题,同时在电子档案的输入、输 为了防止存档载体物理性能变化或设备故障而丢失信息.电子文件的
出、存贮、传输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操作、丢失、被偷窃、自然 备份系统可以从硬件级备份、软件级备份、人工级备份三个层次入手,
灾窖、病毒及黑客侵犯等危害。因此.我们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在纸质 这种多层次的综合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备份目的,做到万无一失。
档案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以确保 2、运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访同或病毒入侵
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所谓。防火墙’是一种访同控制技术,它是建立在专用网络和公用
一、影响电子档案安全性的不利因素 网络之间的一道保护墙。凡是符合事先设置的安全规定的信息允许通
l、计算机软硬件的设备故障 过.否则将拒之于墙外,以此用于实现访问控制,即杜绝外来非法访同
由于电子档案一般不能直接利用,它的形成和处理与利用均需借 和内部机要信息的非法输出。因此。防火墙’是当今电子档案网络安全
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持才能实现。而计算机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 技术不可缺少的保护神。与此同时,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也是保护电
成,每个部分的薄弱环节都极易遭到破坏,如:数据输入易被误输;应用 子档案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预防和杀毒两个方面。为了防止
软件易被篡改或盗用;硬件没备中的芯片和电子线路易被损坏等。这些 病毒入侵,要杜绝使用非法软件及不随意从网络上下载软件。f驯}寸还必
故障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电子档案的丢失或破坏.从而造成不可挽回 须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并且还要不断升级更新杀毒软件。以
的损失。 确保网络与系统的安全,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2、人为的失误 3、采用身份验证和丈档加密手段

因为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人交互而形成的,而这一过程 为了防止无权限者操作系统和信息资源,通常在用户登录或实施
都需要操作者给予一定的指令并输入准确的数据来完成,这样就不可 某项操作之前,系统将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并根据事先的设置来决定是
避免地存在误操作的可能。如:操作员操作不当产生安全漏洞.或用户 否许可。通常验明用户身份是采用口令来确认.安全的口令必须是位
安全意识不强,将自己的口令密码与他人共享等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此 数长于六位、大小写字母混用、非字母和非数字符号混合使用,这样才
外,操作人员在工作紧张、疲劳、缺乏经验等情况下也会增加人为操作 能确保口令的安全而不被非法用户轻易破解.并要定期更改口令以防
的错误。而这些人为的失误都有可能成为影晌电子档案安全性的因 密码泄露。此外。为确保信息的安全,在电子文件传输过程中还可采用
素。 公共密钥和私人密钥相结合的加密方法,且这两者必须配对使用方可
3、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攻击 防止非法用户截获机密文档破解原文内容,以真正确保电子文件的完
由于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当今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头号杀手,它 整和安全。
会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攻击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以及硬件设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页的综合素质
备.从而造成电子文档的破坏或系统的瘫痪。随着圉际互联网和许多 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我们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
局域网的广泛应用。的确给人类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 度来加强管理。即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措施。我们不
也给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与蔓延打开了大门,这些病毒在网络环境下是 仅要对电子文件制作者的职责严格规范,还要对利用者的利用行为实
很难被彻底清除的。且病毒的更新速度却永远领先于杀毒技术。此外. 施有效的监控.以此避免某些非法操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耍
有些计算机黑客也利用电脑网络进行犯罪活动,他们伺机寻找系统和 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
软件方面的某些缺陷来攻击,通过破译口令与密码而获取使用权限。非 道德和业务水平。加强对密码、口令、机房的安全管理及应用软件、数据
法访同、删除或修改某些重要电子文档.使文件所有者和利用者均遭受 库管理的维护工作。重视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巨大损失。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必将给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带来保障,并逐步
这些不利因累的存在无疑会给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蒙上一层阴影, 实现以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的安全过渡。
同时也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同题,我们可采取安全

l上揍第118页)

【作奢简介】 刊教授.
廖雨.t州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在职研究生.饥里学院人文学院

一黼一 <新西部>2008.24期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