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文心雕龍精讀

推薦序
劉勰所著《文心雕龍》,世譽為文學批評之曠世經典巨著,傳世達
一千五百年,鑽研學者代繼相傳。而近百年來特為發皇,不論文學及批評
理論之闡發、評註通釋之詳備、原典之評介版本校勘等,均見前賢潛學攻
錯成就;環視目前大學均講授《文心雕龍》專書,龍學遂得以專名享世。
準此,《文心雕龍》一書,理應通釋必達,實又不然,蓋體大精深,難探
奧微。王運熙嘗綱舉全書內容有「文學與現實」、「文學與時代」、「內
容與形式」、「文學之思想藝術」、「作品風格與作家個性」、「文學風
格之建立」、「文學繼承與革新」、「文學批評之態度和方法」,以見其
體大。王禮卿論及通釋之矩矱云:「篇旨明而後義脈有所貫通」、「貫通
諸篇要義庶可總會全書」、「以要義文理之精覈為論」、「文心精奧,跡
形求神,期盡言外之旨」,而總之以始由方智而體圓神之說,以見精深。
二家之說,可見一斑,復案前賢揭示研讀津梁,不知凡幾,足見其體大精
深。嘗云「皓首難窮一經」,庶不誣也。若此捨之可乎?復大謬矣;欣悉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文心雕龍精讀》,期以達詁通曉之讀本,引領廣
大讀者,樂於研讀經典名著,令人贊佩;該書邀約卓國浚博士撰寫,亦深
慶得人,問世後想必普獲好評。
卓國浚博士為龍學後勁,嘗問學於余,資穎出眾,好學敏求。十年
間,以《文心雕龍之建安七子研究》及《文心雕龍文論體系新探──閱讀
式架構》,先後完成碩、博士學位,可謂深獲龍學奧微之學者。日前示以
《文心雕龍精讀》原稿,見其能融合取用前賢之論著,更系統化地處理閱
讀式架構,單元化後之統整。篇章解讀力求條暢,循序導引讀者能漸登堂
奧之境。其間自有樹立,以見學力勃發,至為欣喜。樂為之修序。

鄭靖時
書於台中益堅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寫在前面 ()

寫在前面
2003年中,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為發揚傳統文化,普及中國典籍,計畫
出版一系列中國傳統典籍叢書,乃與之簽約編撰《文心雕龍精讀》一書,
預設讀者是一般社會大眾,務求深入淺出能予以普及。三年多來,或是紅
塵俗事拘絆,亦或是學殖不厚、識見不深,往往文思窒礙,也因此延遲至
今方付梓刊行,甚為汗顏。
近代以來關於《文心雕龍》之相關研究,當以1927年黃季剛將其在北
京大學講授《文心雕龍》之講稿編輯《文心雕龍札記》一書為濫觴,也開
啟了一波跨世紀的龍學研究熱潮,期間關於《文心雕龍》全書譯注之書籍
約略可分為四類:

一、前賢評注類:評注類的著作以黃叔琳、紀昀、楊升庵等評注為
主,屬於古籍重新出版,是研究龍學必備之重要參考書籍。
二、校注類:校注類之重要學者如大陸王利器、楊明照,台灣王叔岷
等,其出版之書籍對原文校勘貢獻卓著。
三、今人評注類:在前賢評注之基礎上,作更進一步、更深微之注
疏,其中大陸學者范文瀾、詹 、周振甫、祖保泉,台灣學者李
曰剛、王禮卿等學者之作均影響深遠,為扛鼎之力作。
四、評注語譯類:此類著作除集評、注疏之外,並將原文作白話語
譯,這類著作對龍學之推廣與流通助益頗大。其中重要之著作如
陸侃如、牟世金合著之《文心雕龍譯注》、王更生《文心雕龍讀
本》、羅立乾《新譯文心雕龍》、陳拱《文心雕龍本義》、龍必
錕《文心雕龍》、吳林伯《文心雕龍義疏》等。

上述四類著作中,前賢評注、校注類與今人評注三類,為本書編撰之
重要參考書籍,當擇其優點依類綜理,而對同屬評注語譯類之著作,筆者
在詳閱之後提出其可供參考之特色如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文心雕龍精讀

一、上列各書在每篇前均有解題,詳述該篇要旨與理論體系之相關
性,至為精要可取。
二、陸侃如、牟世金合著之書,其原文作分段呈現,並將原文與語譯
在同一版面作上下分開之編排,對閱讀者實一大便利,可省卻前
後翻閱檢索不利閱讀之困擾。
三、祖保泉《文心雕龍解說》在分段注釋之後有分段要旨說明,王更
生之作則置於原文眉批中,對分段文旨有點醒之作用。
四、王更生之作在各篇之後另有問題與討論,引導讀者作加深加廣之
學習,可為效法。

綜合上述著作編撰之優點,本書擬採綜合各家所長熔匯於一爐之作
法,作為本書編輯之總綱。
綜合上述現有《文心雕龍》譯注書籍概況之探討,與筆者研究之心
得,本書編輯有下列四項特色:

一、分類呈現;分類篇次前有總引論,以利建構全書理論體系:全書
從原篇次第五十〈序志〉說起,以明劉勰之創作動機,爾後分文
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四部分說明,在系統理論之呈現
中,建構有主有從、有本有末之理論體系。
二、分段呈現原文,原文與語譯互見以利閱讀,後加分段要旨以明要
義。
三、篇末增列深入閱讀指引,列舉重要觀點之提出者、可參考之專著
或期刊論文等。
四、理論與實際之結合,在附錄中以《文心雕龍》之理論作實際之運
用,作理論與實際相互印證,以明劉勰理論之可操作性,並非泛
泛之空談。

基於上述緣由,本書編輯分引論、寫作動機、文原論、文體論、文術
論、文評論、《文心雕龍》批評理論與實際等七大部分。

一、引論:引論部分包括《文心雕龍》全書理論體系之概述,並探討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寫在前面 ()

劉勰生平、《文心雕龍》版本、流傳與影響等問題。
二、寫作動機:主要討論《文心雕龍•序志》關於劉勰創作《文心雕
龍》之動機。
三、文原論:文原論主要探討〈原道〉、〈徵聖〉、〈宗經〉、〈正
緯〉、〈辨騷〉等五篇。分正、變二主題,分述劉勰文學本體論
之思想特色。
四、文體論:文體論分有韻之文與無韻之筆二部分,計共二十篇。
五、文術論:文術論分文學能力訓練、文學創作原則、文學創作技巧
三部分。文學能力訓練,包括〈神思〉、〈體性〉、〈養氣〉三
篇。文學創作原則,包括〈風骨〉、〈情采〉、〈定勢〉、〈通
變〉四篇。文學創作技巧,此部分再細分為文句鍛鍊與謀篇布局
二部分。文句鍛鍊,包括〈麗辭〉、〈比興〉、〈夸飾〉、〈事
類〉、〈指瑕〉、〈聲律〉、〈練字〉等七篇;謀篇布局,包括
〈章句〉、〈隱秀〉、〈鎔裁〉、〈附會〉、〈總術〉等五篇。
這十九篇彼此之間關係密切,建議讀者交互參看,筆者在編輯上
仍以《文心雕龍》現今版本編序為次加以呈現,並未加以更動。
六、文評論:文評論內容包括文學與社會、文學與自然環境、文學與
讀者、文學與作者四部分。〈時序〉、〈物色〉,論述文學創作
與社會環境、文化背景、自然環境等因素之關係。〈知音〉,論
述讀者與批評家詮釋文學作品時所面臨之困境,與應該具備之能
力等問題。〈才略〉、〈程器〉二篇,則論述作者個人才性、修
養、遭遇、政治見解、品德修養等因素,對文學創作所產生之影
響。
七、《文心雕龍》批評理論與實際:收錄〈「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
新」──論潘岳哀體〉、〈小議《文心雕龍•明詩》四言詩說──
兼釋王粲四言雅潤〉二篇,以劉勰理論作實際運用之論文。

龍學是二十世紀的顯學,雖然從二十世紀末起已漸趨式微,出版之專
書與受學術界重視之程度均不若新興西方文學理論之熱絡。然而在近一世
紀學者的戮力耕耘下,在譯注類中已產生為數不少的典範著作,如黃季剛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文心雕龍精讀

《文心雕龍札記》、范文瀾《文心雕龍注》、詹 《文心雕龍義證》等,這
些著作如同一座座豐碑,昭示前代學者無可跨越的輝煌成果。筆者僅嘗試
從分類呈現、建構系統理論、方便閱讀與深入探討四個方向,作有別於前
人著作之呈現,雖明知學殖淺薄,然企盼勤能補拙,為自己的學術生涯留
下一段勤耘書田的見證。
筆者與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簽約之時,出版公司要求以龍必錕《文心雕
龍》一書為正文與語譯底本,筆者即以此為底本,正文方面另以詹 《文
心雕龍義證》相互參校,並對語譯做小幅度的更動,另本書段落分配亦以
詹 是書為主。又限於出版規約,全書以二十萬字為原則,經筆者長考後
決定刪除龍氏原書之注釋,以減少篇幅,特此說明。

卓國浚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

目 錄

推薦序/鄭靖時 (2)

寫在前面 (3)

第一章 引論 1
第一節 關於劉勰 2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版本與流衍 2
第三節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 4
第四節 結 語 13

第二章 創作動機:序志第五十 15

第三章 文之樞紐:文原論 25
第一節 文學發展的起源:〈原道篇〉 26
第二節 理想作者:聖人 27
第三節 典範的建立:五經 28
第四節 典範地位的動搖:〈正緯篇〉 28
第五節 新典範的建立:〈辨騷篇〉 29
第六節 小 結 31
原道第一 32
徵聖第二 37
宗經第三 42
正緯第四 4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文心雕龍精讀

辨騷第五 53

第四章 論文述筆:文體論 61
第一節 何謂文體? 62
第二節 文類與文體的分辨? 63
第三節 劉勰建立文體概念的方法與用心 63
第四節 文筆的分辨 66
第五節 結 語 67
明詩第六 68
樂府第七 75
詮賦第八 81
頌讚第九 89
祝盟第十 95
銘箴第十一 102
誄碑第十二 109
哀弔第十三 116
雜文第十四 122
諧讔第十五 130
史傳第十六 136
諸子第十七 147
論說第十八 154
詔策第十九 165
檄移第二十 173
封禪第二十一 180
章表第二十二 186
奏啟第二十三 195
議對第二十四 203
書記第二十五 2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

第五章 割情析采:文術論 227
神思第二十六 230
體性第二十七 237
風骨第二十八 243
通變第二十九 252
定勢第三十 259
情采第三十一 266
鎔裁第三十二 272
聲律第三十三 273
章句第三十四 285
麗辭第三十五 292
比興第三十六 299
夸飾第三十七 306
事類第三十八 312
練字第三十九 319
隱秀第四十 327
指瑕第四十一 334
養氣第四十二 341
附會第四十三 347
總術第四十四 353

第六章 文評論 361
第一節 鑑賞論 362
第二節 批評論 363
第三節 文學接受論 364
時序第四十五 366
物色第四十六 378
才略第四十七 386
知音第四十八 39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文心雕龍精讀

程器第四十九 411

第七章 理論與實際 417
「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論潘岳哀體 418
小議《文心雕龍•明詩》四言詩說──兼釋王粲四言雅潤 43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文心雕龍精讀

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創作興盛蓬勃,面對這豐富的文化訊
息,當下文人如何消化?如何從良莠不齊的文本中,披沙撿金,尋覓佳
構?如何在俊才雲蒸的文壇中,一文成名、嶄露頭角?如何從閱讀前代佳
作,歸納整理寫作法則,以為創作之法門?這些問題縈繞當時文人心中,
也是這文化氛圍中,文人無法逃避之問題。摯虞〈文章流別論〉、李充
〈翰林論〉、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均面對問題,深刻思
考這自覺時代面臨之困境,也從不同面向提出精闢之見解。而至劉勰集合
前代之大成,《文心雕龍》順勢而生,成為影響百代的文學理論典範。

第一節 關於劉勰

劉勰(約西元467~522),字彥和,東莞莒人(今山東省莒縣)。父
親劉尚做過越騎校尉,軍職低微又早逝,家境貧寒的劉勰,篤志好學,家
貧不婚娶,很早便追隨佛教沙門僧祐住在定林寺,幫忙整理佛經。對佛理
體會深刻,當時寺廟、佛塔碑銘,高僧墓誌,多為劉勰之手筆。另據《梁
書‧劉勰傳》載,彥和完成《文心雕龍》之後,並未獲時人重視,想毛遂
自薦於當時文壇名士沈約,又苦無門路。於是喬裝賣貨郎,等候沈約於車
駕之前,沈約讀後深為讚許,以為深得文理,並常將《文心雕龍》放置几
案之上,以便隨時翻閱。然劉勰文名並未因此而水漲船高,在奉旨與沙門
慧震於定林寺整理佛經功德圓滿之後,燔鬚髮於定林寺出家,改名慧地,
出家後未足一年圓寂。
在《文心雕龍‧序志篇》中,記載劉勰在三十多歲的一個夢境,夢中
劉勰手執禮器跟隨孔子南行。夢醒大喜,並樂於當孔子的追隨者。心中揣
度,注解經文,馬融、鄭玄博大深刻,恐難超越以成一家一言。於是另闢
蹊徑,從文章角度切入,創作這體系宏大、思慮縝密的文學理論書,作為
文人創作與鑑賞之領航。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版本與流衍

現存最早的《文心雕龍》版本,為元至正十五年(1355)嘉興知府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劉貞刻的刊本,卷首有錢惟善的一篇序,現存上海圖書館。而最為通行,
影響亦最深的,當屬乾隆四年(1741)刊印的黃叔琳輯注的《文心雕龍輯
注》,即姚培謙刻的養素堂本,主要輯的是梅慶生、王惟儉的注,校勘也
據此二本與何焯校本。另有原刻於道光十三年(1833)的黃叔琳注紀昀評
本,有多種翻刻本,流傳亦廣。除刊刻本之外,在倫敦博物館東方圖書
室,有敦煌唐寫本《文心雕龍》殘卷,此寫本從〈原道篇‧贊〉的最後
十三個字開始到〈雜文篇〉為止,〈諧讔篇〉只有篇題「諧讔」二字,推
斷是唐玄宗之後的抄本。
《文心雕龍》成書之後,雖然沈約頗為讚許,但是一直未蔚風行。後
代文人雖迭有引述,但並未受到應有之重視。直迄清末民初,西學東漸,
西方文學理論逐漸影響中國,傳統兩宋、明清吉光片羽式的詩文話,雖然
字字珠璣,然相較西方文論的系統論述,在當時力求科學化的文化思潮中
相形失色。《文心雕龍》在這思潮中以其邏輯因明學的系統架構,成為中
國人喚回民族尊嚴的重要著作,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學術中的顯學,與研究
《紅樓夢》的「紅學」比肩,稱作「龍學」。民國之後的龍學研究,以黃
侃在北京大學授課講義編撰而成的《文心雕龍札記》首開風氣之先,其集
合文字校勘、資料箋證和理論闡釋的研究方法,影響深遠。然黃氏所論僅
三十一篇,范文瀾在其規模下作全面校勘,並徵引豐富之材料作深刻的注
釋與系統闡釋,成就超越前人,是龍學研究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范文
瀾《文心雕龍注》也是大學中文系所普遍使用的教學用書。
近數十年來,在《文心雕龍》校勘、注釋等方面佳作迭出,如劉永
濟、王利器、楊明照、潘重規、張立齋、王叔珉、李曰剛、王更生等,均
自不同角度切入,對龍學研究助益頗大。其中集大成者,當屬詹鍈於1989
年8月出版的《文心雕龍義證》,在資料蒐集、版本校勘上均超越前人,
實為扛鼎之作。至於理論闡釋與體系建構礙於全書規模體例,著墨不多。
關於《文心雕龍》理論闡釋,寫得最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當屬王夢鷗
《古典文學的奧祕:文心雕龍》,是想在最短時間掌握劉勰理論概要的最
佳捷徑。其他如王更生、牟世金、張少康、周振甫等龍學專家的著作,均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籍。另近年來,龍學研究除在版本校勘、注解與
理論闡釋外,學術史的概念亦已導入,張文勛《文心雕龍研究史》精簡扼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文心雕龍精讀

要,張少康等合著的《文心雕龍研究史》詳實豐富,亦是掌握龍學研究流
變的重要著作。

第三節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主要以〈序志篇〉為依據,自〈原道篇〉
至〈辨騷篇〉共五篇,為文之樞紐,亦稱樞紐論或文原論;〈明詩篇〉至
〈書記篇〉共二十篇,為論文敘筆,囿別區分,亦稱文體論;〈神思篇〉
至〈總術篇〉,加上〈物色篇〉共二十篇,為割情析采,亦稱創作論、文
術論。〈時序篇〉談文學與時代文化背景,〈知音篇〉談文學與讀者,
〈才略篇〉、〈程器篇〉則論文學與作者,而〈序志篇〉為全書之序,明
劉勰創作之原委。全書共五十篇,取法《易經》大衍之數五十,其為文用
四十九。

一、文之樞紐:文原論

〈原道篇〉主要是為文學創作尋找哲學之根源,然而形上的本體如
何化為實際的文學創作?劉勰言:「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
哉!」將文的位階提高到天地並生的高度,巧妙迴避文學創作之哲學根
源,而務實地從「文」出發。「文」是語言文字,是文學創作的重要媒
介,而文學正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語言文字是文學創作的媒介,但是並無
法主動呈現,須透過「人」加以表達。人為五行之秀、天地之心,這大千
世界是透過人類命名活動而一一呈現,未被命名、不能感知是不具意義
的。當人心發動形成語言文字,語言文字詮釋說明這大千世界,這可理解
的人文世界得以成立。在這語言文字建構的人文世界裡,能繼承前代文化
遺產,並啟迪後代文明的聖人:孔丘,居關鍵的典範意義。
〈徵聖篇〉所強調的,即聖人在文化傳承中之關鍵與典範意義。聖人
的文章「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情志能透過語言文字如實且巧妙地
表達,其所用的策略,或用簡單的語言傳達精妙的意旨,或用華茂的文辭
來抒發情感,或用明白的道理表述重點,或用隱曲含蓄的語言掩飾真正的
用意。所以能「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並用」,文章的要義與隱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含蓄的語言不會相互矛盾,辨別事理的恰當說明與精深的內容相輔相成,
達到「銜華而配實」、文質彬彬的理想文章。而這理想的文章典範,正是
「五經」。
聖人的思想感情透過語言文字加以記錄,並流傳後世即為「五經」。
經是永遠不變、不能刊改的道理,是人類性靈深微處的原型,是文章創作
的要義。它的根柢穩固、盤根錯節、枝葉茂密,所以能以最簡約的文辭,
表達最豐富的意旨,能用最貼切平凡的事理,比喻最微妙深遠的旨趣。
寫作文章,以五經為典範,就能做到情感深摯而不詭詐,教化純正而不紊
亂,事理信實而不虛妄,意義真確而不歪曲,語言簡約而不繁雜,文辭華
麗而不過分。「五經」是後代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遺產。
然「五經」典範,歷經兩漢讖緯盛行的文化氛圍,出現誣聖亂經的文化現
象,面對這亂象,劉勰全面否定讖緯對解經的價值,提出「經足訓矣,緯
何豫焉」的主張,但是卻另從文學角度提出「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
經典,有益文章」,肯定緯書在文學方面之價值。劉勰對緯書經學價值的
全面否定,卻獨鍾緯書對文章華采之貢獻,也說明著「五經」典範在文學
發展流變中對秀句美辭的期待與重視,期待著一種既能繼承五經傳統,又
能吸收文學流變中不斷增生的麗辭佳句的新典範誕生,這新的典範正是
「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並能」的《離騷》。
文學發展的流變,隱然體現著建立、破壞與再建立的過程,從「五
經」典範的建立、緯書的誣聖亂經,到《離騷》典範的再建立,正是文學
流變的縮影,也是劉勰文之樞紐五篇的關鍵意義。

二、論文敘筆:文體論

一般來說,從〈明詩篇〉到〈諧讔篇〉為有韻之文,而從〈史傳篇〉
到〈書記篇〉為無韻之筆。劉勰用二十篇談約三十五種文體,其論述之方
式主要依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
以舉統」的方式加以展開。

(一)原始以表末

所謂「原始以表末」,即先論述各文體之起源,再談其流變。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文心雕龍精讀

「銘」這文體,劉勰從黃帝在輿几上刻下銘文以自我警惕談起,進而列舉
大禹、成湯、武王、周公、孔丘等銘文的創作,說明其源起。更進一步談
到兩漢的銘文、魏晉銘文。又如「論」這文體,劉勰從孔子的微言大義,
門人追記成書,稱為《論語》,為「論」之首作。下舉漢之班彪、嚴尤,
魏晉的王粲、陸機等。簡言之,「原始以表末」就是各文體發展史的縮
影。

(二)釋名以章義

「釋名以章義」是解釋各文體的名稱,並說明文體功能。如「賦」,
劉勰解釋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說明賦是直言鋪
陳,是鋪陳華采、雕鏤文辭,透過具體意象來表達作者情志的文體。又如
「檄」,劉勰言:「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說明檄的意
思就是明白,是將討伐的原因公開宣布,明明白白公告周知的文體。「釋
名以章義」實即為各文體正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先確定各文體
之意義後,所有相關的文體論述才不至於空泛。

(三)選文以定篇

「選文以定篇」,即從各文體發展簡史中,挑選出堪為表率的典範
作品。〈明詩篇〉中,劉勰提出四言詩的典範風格是「雅潤」,並以為張
衡得雅、嵇康含潤;五言詩則當「清麗」,張華凝清、張協振麗;能夠兼
美四言與五言詩的則是曹植、王粲,偏美一體的則是左思、劉楨。又如
「哀」,劉勰以為潘岳的〈金鹿〉、〈澤蘭〉二篇哀辭,「義直而文婉,
體舊而趣新」,認為其文章內容事理質實,文辭卻婉轉委曲;文章體裁與
語言風格雖然傳統,但透過多重修辭策略卻表達出新的趣味,並以為「莫
之或繼」,是後代難以超越的豐碑。這些均是「選文以定篇」的內容。

(四)敷理以舉統

「敷理以舉統」,是透過對各文體發展流變與典範作品的探討,歸
納整理出各文體的創作要領。劉勰提出「頌」之創作要領:「原夫頌惟典
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銘,而異於規戒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域。揄揚以發藻,汪洋以樹義。唯纖曲巧致,與情而變。其大體所底,
如斯而已。」以為頌的內容應該典雅,文辭則要求清新明亮。並畫清頌
與賦、銘之界線,以為太過華麗鋪張則成為「賦」,過於嚴肅莊重則成
「銘」。頌的文體是以頌揚為目的來鋪陳文采,以宏大的事理來充實內
容;至於細膩精巧的描述,則隨著內容情志而變化。又如「啟」,劉勰
言:「自晉來盛啟,用兼表奏。陳政言事,既奏之異條;讓爵謝恩,亦
表之別幹。必斂飭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
也。」對晉朝之後,啟、表與奏各文體間相混雜現象加以釐清,以為陳述
政見、議論國事的啟,實同於「奏」;辭讓爵位、感謝恩賜的啟,亦同於
「表」。「啟」應該割除與奏、表重疊的文體模糊地帶,使其合於文體規
範,緊促音節,切中要旨、簡明輕快,不過於華麗鋪述,這即「啟」的創
作要領。
劉勰透過這四個方法,有條不紊地理解各文體,並將歸納所得具體轉
化為創作之原理原則,在「割情析采」的文術論中一一呈現。

三、割情析采:文術論

文術論主要談作家文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文學創作應把握的主要原
則,文句修辭與謀篇布局的方法;並以〈神思篇〉為首,加以展開。

(一)文學能力的訓練

「神思」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想像中心,探討心與物、言與意之間微妙
的關係,主張要有豐富的學識與燭照的洞識能力為基礎,並在不忮不求、
心物兩忘的情況下,來醞釀創作的文思,運用修辭技巧美化文辭,以完成
文學創作。然而,方法雖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為創作者天賦氣質之
差異、後天學習環境之不同,與文化背景習染不同,所以產生的文學作品
風貌也不相同。
〈體性篇〉將這種風格差異區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
壯麗、新奇、輕靡。這八種風貌的差異,主要來自先天才氣與後天學習之
不同,天賦氣質難以移易,所以對初學的創作者而言,師法學習對象的選
擇更顯重要,劉勰以為還是從「典雅」入手為佳。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文心雕龍精讀

該根據自己天賦秉性,循循善誘,才是最佳途徑。
〈神思篇〉是文學創作的總綱,〈體性篇〉則歸納文章語言風格的八
種面貌。然真正影響創作進行的衝動,或稱之為「靈感」,那飄忽不定、
不易捉摸的存在,更是困擾文學創作者的一大難題。劉勰在〈養氣篇〉提
出他的看法,劉勰以為唯有養氣才能使文章像剛磨好的利刃,暢行無阻。
其方法:

是以吐納文藝,務在節宣,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
捨,勿使壅滯。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
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藥倦,常弄閒於才鋒,賈餘於文勇。
使刃發如新,湊理無滯,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
方也。

從事文學創作者,務必做好情緒管理,使情緒清和寧靜,神氣調和通暢,
一旦文思繁雜,當下停止,等待創作靈感不請自來。「水停以鑑,火靜而
朗」,就像平滑如鏡的水面才能映照萬物,靜止的火焰才能在黑暗中照明
事物的形象一樣,只有在不受干擾逍遙自處的心靈狀態下,才能創作出真
正好的文章。

(二)文學創作的總則

每位創作者根據自己才氣學習不同,呈現不同的文學風貌。在這百
家爭鳴中,是否具有一種文學創作的文體風貌典範,作為寫作或批評的標
準,劉勰提出「風骨」概念,正是文體風貌的典範,一個標準。「風骨」
是各文體創作之語體普遍要求,在抒情文本中,重視文氣,即有感而發、
為情造文的創作衝動,而以精鍊語言、謀篇布局的結構法則,成就一篇能
風行草偃、影響讀者的文本。而在應用文本中,以功能為前導,尋找最能
表達文章宗旨的事義為創作之單位,加以組合安排,「總文理,統首尾,
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成就一篇能充分表達創
作意圖、產生社會功能的文章。典範既然確定,文學創作便在這大架構下
加以展開。
〈通變篇〉所談正是創作者在面對前代典範文本的壓力下,如何擺脫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束縛、建立個人面貌之策略。自古而今,每一朝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產
生各具特色的時代文學風貌。在這變化中有不可違背的堅持,如忠信孝悌
道德規範、約定俗成的語言文字與文體規範;有不得不變的事實,如隨著
時代進步不斷增加的名物、文化融合後新的生活體驗等。「通變」正是要
求文學創作者對文體創作規範、傳統禮教加以繼承,而在文學創作的語言
名物、創作修辭技巧上加以變化,斟酌於文與質、雅與俗之間,才能成就
具有時代意義的文章。
〈定勢篇〉則強調作者對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選擇最恰當的書寫體
裁與語言,並順應所選擇的策略,形成文章的風貌。用劉勰的說法即「因
情立體,即體成勢」,要求情、體、勢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要求三者的
和諧統一,實際上就是創作情感與創作語言之間的統一,內容與形式、情
感與辭采的統一,〈情采篇〉所論便是劉勰銜華配實、情采並流的文學主
張。劉勰以為文學創作應該以情為經、以辭為緯,要為情而造文,反對為
文而造情,認為擁有華麗辭采而缺乏真實情感的作品,將使人厭煩,只有
文質兼備才是理想作品。
〈情采篇〉論情感與辭采的和諧,〈物色篇〉則談自然萬物與文學創
作之關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細膩深刻地表達情、物、辭三者間
交叉影響之關係。然自然萬物品類繁雜,《詩經》採取「以少總多」的策
略,情貌均能具體深刻的表達。漢賦鋪排華麗,但卻過於繁複淫侈。劉勰
總結前人經驗,提出「物色雖繁,而析辭尚簡;使味飄飄而輕舉,情曄曄
而更新」,認為對物貌的描寫,應該善於繼承前人辭彙並做適度改造,以
簡練的文辭加以表達,使作品的餘味清揚、耐人尋繹,情韻盎然又有異於
前人的新意,達到「物色盡而情有餘」,寓有限的景物為無窮的餘味。

(三)文學創作技巧:文句鍛鍊與謀篇布局

關於文學創作技巧可再細分為文句鍛鍊與謀篇布局兩部分。關於文
句鍛鍊主要集中在〈聲律篇〉、〈麗辭篇〉、〈比興篇〉、〈夸飾篇〉、
〈事類篇〉、〈練字篇〉、〈指瑕篇〉等。
〈聲律篇〉談文學語言的和諧美,劉勰處在平上去入四聲觀念初興時
期,雖然對四聲有一定程度體會,但並未形成後來四聲八病的嚴格規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文心雕龍精讀

主張口吻間的自然音韻。
〈麗辭篇〉主要談文辭對偶問題,將對偶分為四種類型:言對、事
對、正對、反對。言對是文辭上的對偶,所以較為簡單。事對則必須引用
典故加以對仗,所以較為困難。正對是對偶的事情雖然不同但意義相似,
所以較為普通。反對則是事理相異但旨趣相同,所以較為傑出。劉勰對於
四對所提出之看法,是歸納駢儷文體所得,具文體之局限性。
〈比興篇〉專論比、興兩種表現手法。一般而言,比是比附,是以事
物相似處來比況說明;興是興起,根據事物的隱微處興發情感。劉勰則更
進一步提出「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記諷」,認為比是創作者內心
激憤強烈的語言表達,而興則是委婉的寄以諷諭之旨。比、興除了是種修
辭技巧外,更進一步與作者思想情感息息相關。
〈夸飾篇〉專論誇張手法的運用,認為誇張是文學創作普遍存在之手
法,就是「五經」也不例外。只有充分發揮夸飾,才能展現事物奇詭之形
態。但是,夸飾手法也並非毫無節制,如果過分違背常理、違反事實,那
將大打折扣、適得其反。
〈事類篇〉談論文章中對史實、典故、陳辭之運用,運用事類之目
的在於能夠「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利用典故陳辭來類比意義,以
歷史事實來證明時事,是劉勰重視創作者學識能力極重要之一篇。雖然劉
勰仍以為「才為盟主,學為輔佐」,但也提出「將贍才力,務在博見」,
極重視學識之看法。才與學,如一體之兩面,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劉勰
主張對陳辭典故之運用,要做到「用人如己」不著痕跡之地步,但對部分
「體同書抄」的作品,仍不予苟同。
〈練字篇〉探討文章中用字的問題,提出用字的四個忌諱:一是不用
怪字。二是避免堆疊偏旁相同的字,最多可至三個,否則就像字典。三要
避免字重複出現,但是如果無法避免,寧可犯忌。四是要調配文字筆畫之
多寡,這是從文章書寫切入所提出之看法,認為筆畫多的字聚集在一起,
則抄寫後的文章通篇漆黑、黯淡無光,所以應該調配文字筆畫之多寡。
〈指瑕篇〉論述寫作中應該避免的弊病。認為應避免用詞不當、違反
人倫之常、尊卑不分、不當譬喻、文意模糊不清和剽竊他人文辭等。
關於文句鍛鍊這七篇,其所論述之內容並非壁壘分明,而是相互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11

涉,互有關聯。「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與謀篇布局
亦是息息相關。強予分類,旨在明各篇論述之要旨,其間之觀念應予融會
貫通,才能更進一步明白劉勰文學理論之內涵。當然,文學創作的修辭技
巧,超過泰半並未為劉勰所論及,但這七篇仍是中國文學史上,關於文章
修辭不容忽視的篇章。
另關於謀篇布局,主要集中於〈鎔裁篇〉、〈章句篇〉、〈附會
篇〉、〈總術篇〉等。〈鎔裁篇〉討論文學創作的鎔意裁辭。規範作品的
主要內容是鎔,刪除文章中浮華無實的文辭就是裁。鎔裁的目的在達成
「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情志內容周延而不繁瑣,辭采變化而不浮
濫的理想。
〈章句篇〉探討作品中書寫內容的布置,與每個意義段落順序間之
密切關係。要求做到「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
旨」,使作品之內容與文辭緊密結合成為有機結構。
〈隱秀篇〉因為補文真偽問題,較為複雜。就可信資料言之,「隱」
要求文章要有字面意義之外的內容,要「義生文外」,產生「餘味曲包」
的無窮餘韻。「秀」則是一篇作品中最為突出的警策之句。
〈附會篇〉論述使文章首尾統一、條理分明的方法。認為構成作品最
重要的四個部分是:創作者的情志,文章中的陳辭、典故與史事,所使用
語言文字的風采辭藻,以及語言文字的聲調韻律。其中又以作者情志最為
重要,是統攝一切的根本原則。
〈總術篇〉則總結創作之原則與修辭技巧,並藉以說明寫作方法的
重要性。認為理想作品的寫作方法,就像善於下圍棋的人一樣。遵照平時
鍛鍊的技巧,在恰當時機與情感內容密合無間的配合,達到「義味騰躍而
生,辭氣叢雜而至」,內容韻緻濃郁動人,文辭氣勢蓬勃旺盛,使閱讀文
章的人如看五彩錦繡,如聽琴瑟佳音,如品嚐美味佳餚,如配戴芬芳香
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文心雕龍精讀

四、崇替於〈時序〉,褒貶於〈才略〉,怊悵於〈知音〉,耿介於

〈程器〉:文評論

〈時序〉主要談文學與社會之關係,〈知音〉則論文學與讀者間之關
係,〈才略〉、〈程器〉則論作者對文學創作之影響。在文評論中,〈物
色〉的歸屬是較尷尬的,就其內容而言較接近於創作手法,但現有版本卻
放在〈時序〉與〈才略〉之間,筆者尊重原著精神未予更動,仍將其置於
文評論中,也形成〈物色〉的兩棲性質。從文評角度切入,〈物色〉主要
論創作主體與自然萬物萬象間相互影響之關係。以下試再就其他四篇分述
之:

(一)文學與社會:〈時序篇〉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政治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文學風貌。試以建安
為例,在東漢末年長期的動盪不安環境下,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文人創
作相對慷慨激昂、情志深刻;再加上曹操、曹丕、曹植雅好文學,以君王
之尊為號召,群聚英才,使曹魏文學集團成為中國歷史上「建安風骨」典
範。劉勰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正是對文學發展與社會
關係有深刻體會所發之定見。

(二)文學與讀者:〈知音篇〉

〈知音篇〉是劉勰對當時文學批評鑑賞普遍存在:推崇古人貶抑時
人、推崇自己貶抑他人,和誤信偽說不明真相的現象,而提出從讀者角度
出發的相對客觀方法。劉勰以為要做到「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的客觀理
性閱讀,必須先有豐富的閱讀經驗,主張「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
識器」,透過大量閱讀才能擺脫個人喜惡愛憎、私心偏見,成為理想的讀
者。並提出「六觀」六個閱讀途徑,分別從文章情志與文體風貌、作品中
遣詞造句的修辭策略、文章語言風貌的繼承與新變、文章中表現手法的平
正或奇譎、作品中對陳辭典故的運用,與文章的和聲韻律等,提供讀者閱
讀作品的多重途徑,而文章的餘韻深意,也在這多重閱讀中逐漸深刻,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引 論 13

成透過作品文辭理解作者情志的任務,泯除作者與讀者間的距離。

(三)文學與作者:〈才略篇〉、〈程器篇〉

〈才略篇〉主要論述文才在文學創作中之重要性,〈程器篇〉則從
道德修養角度切入,推崇文質彬彬、德才並茂的理想作家。劉勰雖重才,
但並非天才決定論者,對才、學之分際,有深刻之體會。其在討論司馬相
如、王褒與揚雄、劉向文章風貌之差異時提到,「然自卿、淵以前,多俊
才而不課學;雄、向以後,頗引書以助文:此取與之大際,其分不可亂者
也」,以為司馬相如、王褒之前的文人多騁才之作,而揚雄、劉向之後的
文人則援用典籍來輔弼強化文章之內容,二者之間壁壘分明,不可混亂。
除重視才氣與學識外,劉勰對文人的道德修養格外重視,對司馬相如偷情
受賄、班固的諂媚竇憲、孔融的傲慢等,均頗有微詞。相對的,如屈原、
賈誼的忠貞愛國,黃香的至孝、徐幹的安於貧賤,則大加推崇。實際上,
劉勰對文人的輕薄無行也提出同情的理解,其言「蓋人稟五材,修短殊
用,自非上哲,難以求備」,文人各如其情性之不同,展現不同的生命態
度,我們不能以聖賢的標準加以要求。話雖如此,但是劉勰心中依然存在
理想的作家典範:「是以君子藏器,待時而動,發揮事業,固宜蓄素以弸
中,散采以彪外,楩柟其質,豫章其幹,摛文必在緯軍國,負重必在任
棟梁,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若此文人,應梓材之士矣。」
這一理想作家應具備良好的才德,等待時機以發展長才,應該時時修養身
心、陶冶性情,並將內在的才德外化為可見的華采,寫有助於經緯軍國的
鴻文,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若仕途困頓,則修身養性、從事創作;如果
仕途順利,則騁馳才力、建功立業,這樣的文人正是劉勰心目中真正理想
的文人典範。

第四節 結 語

《文心雕龍》是為糾正文壇風氣、提出理想文風而寫的書,書中普
遍存在著典範思維。面對世俗澆薄、儒學沒落的文化環境,文原論的前三
篇,道、聖、經三位一體,建立一套「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的五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文心雕龍精讀

典範,撥亂反正,為發聾振聵之獅子吼。然歷經兩漢,緯書誣聖亂經,
《離騷》驚采絕豔,並世無所匹敵,對創作者影響深遠,是五經典範在文
學流變中逐漸形成的新典範。聖人創作五經,屈原創作《離騷》,孔丘、
屈原儼然中國文人的百代掌門。然而,並非人人均可為堯、舜,有為者的
理想作者典範即〈程器篇〉中那「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的
文士。
另揆之文體論的二十篇,在劉勰探討各文體發展流變中,也具體呈
現劉勰對建立各文體典範風貌之努力,而這典範風貌正具體濃縮在〈風骨
篇〉中,具有風骨的作品,正是劉勰理想的作品典範。而理想的作品需
要理想的讀者,才能有恰當的詮釋與深刻的體會。〈知音篇〉提出的「六
觀」閱讀途徑與「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的理想,正是一理想讀者的典
範。
道、聖、經三位一體,確立孔丘典範地位。聖人不可學而能,文人騁
才之典範正是「楚人多才」之屈原。而在文學發展流變與詭譎政治環境中
的文人,則以〈程器篇〉所論為理想。作者端之典範既已確立,作品之典
範則是「風骨」,那在抒情文本中,重視文氣,即有感而發、為情造文的
創作衝動,而以精鍊語言、謀篇布局的結構法則,成就一篇能風行草偃、
影響讀者的文本。而在應用文本中,以功能為前導,尋找最能表達文章宗
旨的事義為創作之單位,加以組合安排,成就一篇能充分表達創作意圖、
產生社會功能的文章。
好的作品要有好的讀者,而這能深刻體會作品深意的理想讀者,正是
〈知音篇〉那「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的理想讀者。作者、作品、讀者,
劉勰從這三個面向建構典範,並藉以開展出《文心雕龍》體大慮周的文論
體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文心雕龍精讀/卓國浚著.--初版.--
臺北市:五南,2007[民96]
 面: 公分.
ISBN 978-957-11-4689-8(平裝)
1.文心雕龍 - 選譯
820 96003301

1 X X 8 文學專題系列

文心雕龍精讀
作  者 ─ 卓國浚

發 行 人 ─ 楊榮川

主  編 ─ 黃惠娟

責任編輯 ─ 王兆仙 許經緯

封面設計 ─ 童安安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7 年 5 月 初 版 一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4 8 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