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三版 單元

四 講讀《登樓》進階思考_教師版

《登樓》杜甫
進階思考
1 試根據課文,闡述下列「景——事——情」的關係。

(1) 試略加說明「錦江春色」和「北極朝廷」的關係。(2分)
詩人看見「錦江春色」,山河壯麗,便設願朝廷可像「北極星」一樣不變,
永保國祚。

(2) 詩人如何通過「玉壘浮雲」之景帶出憤慨之情?(2分)
詩人因玉壘山上的浮雲變幻的景象聯想到國家還有「西山寇盜」的隱憂,想
到這「寇盜」要侵擾國家安寧,便感到憤慨。

(3) 詩人抱憤慨之情,並看見「後主還祠廟」,他因而衍生出怎樣的情緒?(4分
)詩人想起國家之所以受侵擾乃因君臣無能,(1 分)又看見像後主劉禪那
樣昏庸的君主也有祠廟紀念,不禁替鞠躬盡瘁輔助後主的諸葛亮不值。(1
分)遂嗟歎當世再沒有像諸葛亮這樣的賢人坐鎮朝廷,(1 分)同時嗟歎自
己未能有機會為國效力。(1 分)
整合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2012年閱讀題10)
2 試指出《登樓》中具象徵意義的景物,並說明它們的象徵意義以及詩人藉此表達
的情感。(4分)
文中以「浮雲」象徵世事變遷不定、政權興亡無常的時局,(1 分)詩人藉此暗
示了對當時不穩時局的憂慮。(1 分)此外,文中以「日暮」象徵遲暮之年,(1
分)詩人藉此抒發自己年老卻仍未有機會報效國家的遺憾和無奈。(1 分)
整合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寫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2019年閱讀題11)
比較 3 試根據王維《山居秋暝》末句「王孫自可留」和杜甫《登樓》末句「日暮聊為《
梁甫吟》」,回答下列問題。

(1) 兩句同樣運用哪種手法?(2分)
引用 典 故 (2分)

(2) 承上題,試分別說明兩首詩的作者怎樣運用這種手法表達感受?(4分)
《山居秋暝》:王維末句反用《招隱士》典故原意是寫山中環境可怕,希望
王孫不要久留。(1分)《山居秋暝》卻以此表達自己喜歡山間美景和清靜
的山居生活,願意留在山中居住。(1分)
《登樓》:杜甫末句引用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好為《梁甫吟》」。(1分)
作者藉此表達自己雖欲仿效諸葛亮扶助君主,但未獲賞識,只能聊為吟誦
以自遣愁懷。(1分)

 (3) 承接題(1),在詩文中運用這種寫作手法有甚麼優點和缺點,試分別說明
。(4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22 1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三版 單元
四 講讀《登樓》進階思考_教師版

 優點:表情達意委婉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較簡練的字句表達豐富
的意思。(2分)
 缺點:如果典故生僻,讀者不認識有關典故,或會無法掌握詩文的內容和
深意。(2分)
整合 引申 評價
考核重點:掌握寫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出見解。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22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