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2 宋詞三首

模擬試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末以「江山如畫」總述赤壁景色,試分析詞中寫景部分如何
符合「充滿動感」、「比喻傳神」這兩項特點。(5分)
(1) 充滿動感:詞的開首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形容長江江水滾滾東
流的氣勢;(1分)至於赤壁,作者以「穿空」來描繪不會動的「亂石」,賦予靜態
的景物動感;(1分)而寫洶湧的波濤拍打岸邊,浪花四濺,用「拍」字和「捲」字,
都傳神地道出了景物的動感和氣勢。(1分)
(2) 比喻傳神:作者以「千堆雪」來借喻浪濤拍打崖岸而產生的浪花泡沫,既切合浪花
的顏色,又能表現出浪花四濺的震撼場面。(2分)
作法 整合

2《念奴嬌•赤壁懷古》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樣的形象?試據相關詞句加以說明,完成下表。
(5分)
詞句 形象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  寫周瑜適值壯年,娶得美人小喬,姿態雄偉,神采飛揚,
了,雄姿英發。 表現出他年青得意、氣宇軒昂的超凡形象。(2分)
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  寫周瑜在戰場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在談笑之間,就將敵
櫓灰飛煙滅。(1分) 人戰船付諸一炬,大獲全勝,表現他風度翩翩、從容瀟灑、
指揮若定的儒雅形象。(2分)
內容 複述、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6)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如何呼應作者在下片中「人間如夢」的感慨?試摘錄有關詞
句,並加以說明。(5分)
(1) 句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1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1
分)
(2) 說明:上片寫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雖曾叱吒風雲,最終都淹沒在時間洪流中,
隨着歷史過去;(1分)而「多少豪傑」,也只是叱吒「一時」,即使建立了豐功偉
業,都不能長存,(1分)這正呼應了作者在下片「人間如夢」的感慨:人間一切都
是短暫而虛幻。(1分)
內容 複述、整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4《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慨歎「人間如夢」後,以「一尊還酹江月」作結。這兩句並
列,有甚麼用意?作者藉這二句寄託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態度?試加以說明。(5分)
(1) 用意:作者有感「人間如夢」,只有眼前的明月可以永恆長存,把這兩句並列,是
以短暫虛幻的人生對比永恆不變的月亮。(2分)
(2) 寄託:作者藉此寄託了自己豁達的人生態度。(1分)既然「人間如夢」,即使功業
顯赫如周瑜的「千古風流人物」和「豪傑」,最後也煙消雲散,不能如月亮長存,
故此作者雖然仕途失意,屢遭貶謫,也就不足介懷了。(2分)
作法 主旨 整合、引申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5)


5《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2分)
 借喻
 誇飾
 借代
 對比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修辭 整合

《聲聲慢•秋情》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7)
6《聲聲慢•秋情》開首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抒發愁情,以下哪一
項不符合這些詞句在抒情方面的分析?(2分)
A 逐步交代感情變化。
B 運用疊字,加強語氣感情。
C 運用直接抒情。 A B C D
D 運用借景抒情。 ○ ○ ○ ●
作法 整合

7《聲聲慢•秋情》一詞真情流露,試指出作者在以下各句中表達的情思。(8分)
詞句 作者的情思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  作者圖借酒取暖,卻難以抵禦凜冽的秋風,正如作者圖借
風急! 酒消愁,卻難以排遣滿腔愁緒。(2分)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  黃花凋謝枯萎,正如作者面容憔悴,流露對自己年華老去
今有誰堪摘? 的感歎。 / 黃花殞落遍地,正如作者飄零異鄉,孤苦無依,
作者藉此抒發自憐身世之感。(2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作者獨個兒呆坐窗邊,苦悶無聊,度日如年,可見她感到
極度孤苦。(2分)
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 作者百感交集,愁思揮之不去,眼前景物都勾起她心中悲
苦,已不能訴之於筆墨和言語。(2分)
內容 整合、引申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7)


8 以下引錄《聲聲慢•秋情》的詞句中,哪句不屬於直接抒情?(2分)
A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B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C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A B C D
D 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 ● ○ ○
作法 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8)


9《聲聲慢•秋情》中運用了借景抒情,以下為有關詞句。
甲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上片)
乙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下片)
以上兩句借景抒情,你認為當中情與景的關係是怎樣的?試加以說明。(6分)
(1) 情景關係:甲句運用觸景生情(1分)的手法,乙句運用緣情寫景(1分)
的手法。
(2) 說明:甲句:作者本居北方,因中原淪陷,避走南方,當看見從北方南下的大雁飛
過,便勾起她對故國家鄉的想念,傷心不已,屬於觸景生情;(2分)乙句:寫庭院
中菊花枯萎凋謝,作者惋惜菊花憔悴,其實出於自己年華老去,飄零異鄉,孤苦無
依的感情,屬於緣情寫景。(2分)
內容 作法 整合

10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粗體字所要強調的意思。(4分)
(1)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敵」字強調了晚風的凜冽程度,難以抵受。(2分)
(2)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守」字強調了作者獨自呆在窗邊時間之長、心境之孤寂無聊。(2分)
內容 整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青玉案•元夕》
11 試指出《青玉案•元夕》開首「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描寫的對象和突
顯的特點,並扼要說明詞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4分)
(1) 描寫對象:元宵節晚上璀璨的花燈(和煙火)。(1分)
(2) 突顯特點:花燈(和煙火)鋪天蓋地,閃閃生輝。(1分)
(3) 修辭手法:作者一連以「花」、「星」、「雨」三個比喻來刻畫既漂亮又密集的燈
火(和煙火)。(1分)寫出花燈(和煙火)的色彩鮮豔、閃亮發光和密密麻麻地
分佈。(1分)
內容 修辭 整合

12《青玉案•元夕》上片描寫元宵佳節怎樣的熱鬧氣氛?試從景物、人事兩方面說明。(6
分)
(1) 景物:元宵的晚上,滿城張掛花燈(和滿天煙火),火樹銀花,璀璨奪目。(2分)
(2) 人事:遊人絡繹不絕,車水馬龍,香氣彌漫,(2分)周圍傳來悠揚的音樂,整夜
舞動魚燈、龍燈(百戲表演),熱鬧非常。(2分)
內容 整合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6)


13 試摘錄《青玉案•元夕》下片敍寫尋覓「那人」經過的句子,並說明作者的心情變化
及對「那人」的感情。(8 分)
(1) 句子: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2分)
(2) 說明:作者在眾人之中尋覓「那人」,百次千回也遍尋不獲,失望的心情躍然紙上;
(2分)後來,他不經意回首,竟發現原來「那人」就在燈火疏落之處,他的喜悅
也就不言而喻了。(2分)從遍尋不獲的失望到後來忽然發現「那人」的喜悅,可
知他對「那人」的愛慕。(2分)
內容 複述、引申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7)


14 以下哪一項不是《青玉案•元夕》下片塑造「那人」的形象?(2分)
A 超凡脫俗
B 不黯世事
C 不慕繁華 A B C D
D 自甘寂寞 ○ ● ○ ○
內容 整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5《青玉案•元夕》作者運用甚麼手法來突顯「那人」的形象?試加以說明。(5分)
(1) 手法:襯托 / 反襯。(2分)
(2) 說明:佳節當前,婦女出遊都盛裝打扮,在街上走路時「笑語盈盈」,又傳來陣陣
「暗香」,嫵媚吸引,惹人注目;(1分)而「那人」卻偏偏不在眾人之中,只獨
自留在「燈火闌珊處」,不隨俗不造作。(1分)作者藉一般婦女的表現反襯「那
人」超凡脫俗、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形象。(1分)
作法 整合

16 結合辛棄疾寫《青玉案•元夕》時的政局和他的處境分析,你認為詞的上、下兩片分
別有甚麼寄意?試加以說明。(6分)
(1) 上片:當時正值南宋偏安江左,金兵環伺,局勢危急,(1分)作者藉上片所寫的
元宵熱鬧景象,諷喻南宋朝廷只顧醉生夢死,不思振作(2分)
(2) 下片:作者屬抗金主戰派,屢遭主和派排斥,鬱鬱不得志,(1分)所以藉下片所
寫的「那人」自喻,寄託自己孤高傲世、自甘寂寞、不願隨俗同流的高尚情操(2
分)
主旨 引申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