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4

人民的參政
一、選舉制度之特性及影響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
地方政治?

二、公民投票

選舉之外,有什麼制度性的政治
參與方式?

三、其他的政治參與途徑

除了選舉、罷免與公民投票,我國人民
還有哪些參與政治的管道?
2018 年 11 月 24 日,我國一併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號稱史上
最複雜的投票。選民依照居住地區的不同,在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部分領取 3 ~ 5 張不等的選票,
並加上全國性公投票 10 張。複雜的選票,造成各投開票所大排長龍的景象,部分投票所甚至在投
票時間截止前,仍無法讓選民順利完成領票與投票,因此只好順延投票時間,造成邊開票邊投票的
情況。選後立法院檢討並修改了公民投票法(以下簡稱公投法),正式將公投與大選脫勾。

在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過後,上任不到一年的高雄市市長決定投入 2020 年的總統大選。總統大


選結束後,高雄市市民提出罷免市長一案,並投票通過,是我國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市長。2021
年,桃園市也出現了首位遭罷免通過的直轄市議員,臺中市亦出現立法委員罷免通過的案例。

在 2018 至 2021 年間,國人共同見證選舉、公民投票與罷免等參政權的落實,也注意到各種


利益團體的多元倡議。在多元繽紛的民主社會中,我國人民有哪些參政的管道?人民的參政又會如
何影響政府的政策與作為呢?
99 公民與社會 1

選舉制度之特性及影響
第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地方政治?
一 我國憲法賦予人民選舉權,使人民能藉由自由意志選出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讓

節 他們代表人民執行政策或立法監督。而在選舉過程中,選舉制度會影響到選民的投
票行為與候選人的競爭策略,本節將帶同學認識我國各層級的選舉制度與其特性。

在民主國家中,人民透過定期選舉行政首長與民意
代表,讓政府施政必須重視民意,以落實主權在民的精

於 民主 嗎 神。因此,定期選舉成為民主國家的基本要件之一。
就等 ?
舉 就選舉權利而言,公民除了擁有可投票的「選舉權」,

亦包括成為候選人的「被選舉權」。選舉結果將代表相對

多數的民意,對政府施政與立法產生直接的影響。

不過,我國公民如何行使選舉權?我國在中央與地
方選舉,有哪些選舉類型與選舉制度?選舉制度深深影
※ 設計對白
響選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候選人的競選方式與策略,因
此相當值得我們進一步認識。 10

圖 4-1-1 非民主國家的投票

雖然近代民主國家多採行定期選 想素養
舉,以落實主權在民精神,但並
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有哪些差異呢?
非每個實施選舉的國家都被認為
是民主國家。例如:非民主國家 直接民主:指由公民直 間接民主:指人民透過選
也 會 辦 理 選 舉, 但 只 是 徒 具 形 接決定政治事務。例如: 舉授權代議士,由代議士決
式,統治者及政府的權力並不受 古雅典採用直接民主,由 定公共事務。例如:我國公
限制,人民權利仍無保障。 公民集體決定城邦內的公 民透過選舉授權立法委員制
共事務。 定、修改與廢止法律。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00

一 我國行政首長的選舉
小辭典
我國中央與地方行政首長選舉,由公民直接投票選 中央行政首長選舉
出,以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公民可以藉由定期選舉, 指正副總統選舉。

來肯定或汰換現任的行政首長,具體落實主權在民的精
地方行政首長選舉
5 神。我國行政首長選舉皆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任
包 含 直 轄 市 市 長、 縣
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市)長、鄉(鎮、市)長、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
(一) 選舉制度: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單一選區是指一個選區僅有 1 位當選者;而相對多
圖 4-1-2
數決是指獲得最高票數的候選人當選。在單一選區相對
相對多數決與絕對多數決
10 多數決制的選舉下,每個選區由得票數最多之候選人當
選,即使僅領先 1 票,也能贏走該選區的唯一席次,故 相對多數決
此制度具有「贏者全拿」(winner-takes-all)的特色。 最高票者當選
例如:我國總統選舉
例 我國正副總統的選舉,以全國為單一選區,聯名登

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以候選人相對得票數最多
15 之一組為當選;而縣(市)長選舉,以縣(市)做 40
%
為選區,得票數最多的候選人,當選縣(市)長。 30
%
30
%

另外,多數決制有兩種,「相對多數決」是指得票
最多者獲勝,但得票不一定要過半數;而「絕對多數決」
絕對多數決
是指候選人必須拿到過半數的選票才能當選,否則要進
得票須過半數,才能當選
20 入第二輪投票,例如:法國的總統選舉。 例如:法國總統選舉

70
在法國總統選舉中,如未有候選人獲得過 %
50 %
半支持,將再以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進行
第二輪投票,故又稱「兩輪決選制」。 20 %
10 %
101 公民與社會 1

(二) 我國行政首長選舉制度的特性與影響

1. 選民的棄保效應

棄保效應是指選民沒有將選票投給支持的候選人,而是投給立場
最相近且有機會當選的候選人,以避免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因此又稱
為策略性投票。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下,選民容易出現棄保效應的 5

心理;而政黨或候選人也經常催化棄保效應來拉抬選票,出現呼籲選民
「不要把票投給不可能當選的人」、「不要浪費選票」的現象。

2. 贏者全拿的效果

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選制下,大黨往往憑藉資源充沛、組織強
大的優勢,贏得選舉;小黨或獨立候選人較難以生存。因此,常出現兩 10

大黨對決、小黨在夾縫中無法勝出的現象。為了爭取多數中間選民的支
持,候選人的政見多採中間且溫和的路線,以爭取多數選民的支持。

例 1996 年起我國總統由人民直接普選,當選者皆為國民黨或民進黨
的政黨候選人。雖曾有親民黨、新黨、無黨籍等候選人參選,但得
票率仍遠低於國、民兩大黨,無法與其競爭。 15

圖 4-1-3
棄保效應的運作

1. 選民喜好 2. 民調參考 3. 投票
本次候選人有張三、李四與老 但根據民調結果顯示,李四與 這時,小明會避免浪費選票,
王。小明最喜歡張三,最討厭 老王支持度相當接近,而張三 而投給可勉強接受的李四,防
老王,勉強可以接受李四。
老王,勉強可以接受李四。 毫無當選的機會。
毫無當選的機會。 止最討厭的老王當選。
止最討厭的老王當選。

N0.1
N0.1

李四
張三 > 李四 > 老王 43%
47%
10%
VOTE
民調結果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02

二 我國民意代表的選舉 圖 4-1-4 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

我國民意代表分為中央層級與地方層級,由於中 單一選區

央與地方性質不同,因此在民意代表的選舉上,採用 選區內應選名額為 1 席

不同的選舉制度,以下將詳細介紹。

5 (一) 地方民意代表: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1. 選舉制度: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地方民意代表包括: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 複數選區

鄉(鎮、市)民代表、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 選區內應選名額為 2 席以上

任期四年,無連任次數限制,並且有婦女保障名額的
10 制度設計。

我國的地方民意代表選舉,皆以「複數選區相對
多數決制」產生,也就是在每個選區中,應選名額為
兩席(含以上),最後按照候選人的得票高低,依序
當選。然而,在某些人口較少的地區,應選名額僅 1 小辭典
15 席,如連江縣第 4 選區。 婦女保障名額
根據我國地方制度法第 33
(二) 中央民意代表:混合投票制 條 第 5 項 之 規 範:「 各 選
舉區選出之直轄市議員、縣
我國立法委員共有 113 席,任期四年,連選得連
(市)議員、鄉(鎮、市)
任。為使立委可以兼顧我國多元的民意,並同時考量 民代表名額達四人者,應有
婦女當選名額一人;超過四
全國政策與地方需求,我國立委分為:區域立委、全
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20 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原住民立委等三類。
而不同類型的立委,皆由不同的選舉制度產生,稱為
「混合投票制」或「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投給候
選人、一票投給政黨。
103 公民與社會 1

1. 區域立委: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全國劃分 73 個選區,每個選區以「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選出
一名立委。考量到人口數量與各縣市的代表性,選區劃分規定各縣市至
少有一席立委,以避免中央政策無法與地方民意連結。

2. 不分區立委與僑居國外國民立委:比例代表制 5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共有 34 席,採用比例代表制選舉
產生。選民以「政黨」為投票對象,各政黨再依得票率分配應得席次。
政黨得票率超過 5% 即能取得席次,因此選民投給小黨的意願也相對
較強,較有利於小黨生存。另外,我國亦有「政黨名單中女性比例不得
低於 1/2 之規定」,保障婦女之參政權。 10

3. 原住民立委: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我國設有 6 席原住民立委,採用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產生,亦
即山地原住民立委 3 席、平地原住民立委 3 席。而為了實踐憲法增修
條文中保障原住民族的參政權益,無論是候選人或是選民,都必須具備
原住民身分。 15

小辭典

比例代表制 假設國會一共有 120 個比例代表制席次

政黨在選前會擬出「政黨 政黨 得票率 當選席次


候選人名單」讓選民參考, A 60 120 X 60% = 72
選民可依政黨名單與政黨理 B 30 120 X 30% = 36
念,投票給喜愛的政黨。選
C 10 120 X 10% = 12

舉後,政黨依得票比例分配
國會席次,而在名單上的候 A B
72 36
選人會依名單順序當選。 C
12
圖 4-1-5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我國立委的選舉制度:混合投票制
104

73 席 單一選區 相對多數決制

• 選區最高票者當選
區域立委
• 各縣市最少需有 1 席

複數選區 相對多數決制
投候選人
6席 • 平地原住民選區:3 席

原住民立委 山地原住民選區:3 席
• 選區內前三高票者當選
立法委員
• 原住民才可參選與投票

113 席
34 席 比例代表制
採用混合投票並立制
• 政 黨 得 票 率 5% 以 上,
不分區及僑居
投政黨 依得票率分配席次
國外國民立委
• 政黨名單有 1/2 婦女保
障名額

2028 年的正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你已正式成為公民,具有投票資格。
身為選民的你,應該要領取哪幾張選票呢?

問題 A 總統、副總統票 B 區域立委票

如果我是 一般選民
� � � � � �

可以領哪幾張選票?
蔡OO

王OO

陳OO

李OO

賴OO

嚴OO

楊OO

林OO

答:( )

如果我是 原住民 C 原住民立委票 D 不分區立委票


可以領哪幾張選票? � � � � � � � �

答:( )
OO 黨

XX 黨

△△ 黨

♡♡ 黨
巴奈OO

高OO

桑OO

陳OO

※ 參考解答請見第 187 頁
105 公民與社會 1

(三) 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特性與影響

選舉制度之特性,將影響一國的政治生態與選民的投票行為。以下篇
幅著重討論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之特性與影響。

1.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有關於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的特性與影響,已於我國行政首長之選舉 5

中討論(參考課本第 101 頁)。然而,在民意代表的選舉中,仍有比例性


偏差與傑利蠑螈之現象值得我們探討。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是指候選人之得票率與席次率間的吻合程
度。在此選舉制度下,易出現比例性偏差之問題,例如:A 黨在全國得票
率為 40%,但由於在每個選區都不是最高票,因而僅拿到 20% 的當選席 10

次,此即得票率與當選席次不一致的現象。

另外,此選制下亦可能導致執政黨為己私利操縱選區劃分,藉此贏得
選舉,形成傑利蠑螈之現象。透過重新劃分選區,可以分散在野黨的選票,
或者是集中執政黨之選票,藉此使執政黨繼續占有選舉優勢。

小辭典
傑利蠑螈
指不公平的選區劃分。政治人物僅憑黨派利益
劃分選區,而不考量地理、人口與交通等因素。

1812 年, 美 國 麻 州 州 長 傑 利(Elbridge
Gerry, 1744 ~ 1814)為打擊在野黨,而主導
州議會劃分選區。為了使所屬政黨獲得最大化利
益,以不規則狀劃分選區,最後選區產生有如蠑
螈(salamander)之形狀。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06

2.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在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下,候選人僅須掌握一定比例的票數
便可贏得席次,因此小黨或無黨籍候選人較有機會可以勝選,故較
能展現民意組成的多元性。

5 在候選人政策方面,由於掌握一定票數便可勝選,因此候選人
在政策主張上可能會較為極端,以吸納特定族群的選票。

圖 4-1-6
從2018年嘉義市第一選區 • 應選席次:10 席→ 得票數前十名即可當選
市議員選舉解讀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 參選人數:21 人

台灣團結聯盟

國民黨 民進黨 無黨籍候選人

當選席次 3 1 1 5

占席次比 30% 10% 10% 50%

候選人 得票數 得票率

最高票當選者 國 傅大偉 5,922 9.5%

最低票當選者 無 凌子楚 3,242 5.2%

最高票落選者 無 李奕德 3,176 5.1%

觀 察 選 舉 結 果( 上 表 ), 觀察候選人得票(下表),
觀察

觀察

可以發現無黨籍候選人當選 最低票當選者以 5.2% 的得票


1 席次占 50%。 2 率勝選。

你認為上述現象與複數選 上述現象,展現複數選區相
區相對多數決制有何關係? 對多數決制中的何種特性?
107 公民與社會 1

3. 比例代表制

在比例代表制中,由於政黨只須獲得一定比例的選票即可在國會中獲得席
次,因此比例代表制較有利小黨生存,且較能彰顯社會中多元的聲音。然而,也
因此特性,某些國家施行比例代表制,亦帶來小黨林立、社會意見分歧的現象。

因此,在比例代表制中是否應該設立政黨得票門檻、門檻要設為多少,皆是 5

此選舉制度中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4. 綜合討論混合制的特性與影響

我國立法院之總席次為 113 席,採混合投票制產生立委。在總席次的計算


上,由於不同類型之立委各採用不同選舉制度,最後再將席次加總,因此屬於混
合制中的「並立制」。 10

表 4-1
不同選制下的政治生態

選制 單一選區 相對多數決制 複數選區 相對多數決制 比例代表制

小黨或無黨籍候選人較 能反映較多元或
政治生態 利於大黨輪流執政
有生存空間 少數的意見

正副總統、直轄市與縣市首 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
全國不分區
選舉舉例 長、鄉鎮市長、直轄市山地 市民代表、直轄市山地原住
及僑居立委
原住民區區長、區域立委 民區區民代表、原住民立委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08

在混合投票制中,另有「聯立制」的設計。聯立制是以政黨的總得票率來計算總席次,
例如:德國聯邦眾議員選舉即是以此方式計算國會總席次。

我們可以思考:我國以並立制計算總席次,是否較利於大黨生存?若是以聯立制計算
立法院席次,會產生何種變化?會對政黨體系產生何種影響?(參考表 4-2 思考)

表 4-2
在混合投票制下,總席次的計算方法,會影響各政黨的席次嗎?

翰翰國國會選舉採用混合投票制,總共 100 席:50 席國會議員由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選出;另外 50


席由政黨比例代表制選出。以下有本屆選舉結果,請閱讀得票情形後,分別以聯立制與並立制思考政黨總
席次的分配對不同政黨有何影響?

A黨 B黨 C黨 D黨

政黨票 40% 30% 20% 10%

候選人票 35 席 10 席 4席 1席

以 並立制 計算席次 以 聯立制 計算席次

候選人票與政黨票分開計算,互不影響。 以政黨得票率計算各黨總席次,候選人票與政黨票
合併計算。

A黨 B黨 C黨 D黨 A黨 B黨 C黨 D黨

政黨票 40% 30% 20% 10% 政黨票 40% 30% 20% 10%

候選人票 35 席 10 席 4席 1席 候選人票 35 席 10 席 4席 1席

政黨票席次 20 席 15 席 10 席 5席 政黨票席次 5席 20 席 16 席 9席

政黨席次 政黨席次
55 席 25 席 14 席 6席 40 席 30 席 20 席 10 席
總計 總計

經過觀察「並立制」的計算方式較有利於: 經過觀察「聯立制」的計算方式較有利於

□ 大黨 □ 小黨 ,寫出具體原因: □ 大黨 □ 小黨 ,寫出具體原因:

※ 參考解答請見第 187 頁
109 公民與社會 1

圖 4-1-7 公民如何行使罷免權? 三 透過罷免收回公職人員的權力

總統 民選
我國憲法第 17 條賦予公民罷免民選公職人員的權
副總統 公職人員 利。若公民發現民選公職人員背離民意,便可發起罷
免,以避免不適任者濫用權力。罷免屬於選舉後的補救
手段,藉此讓民選公職人員之施政方針合乎民意,落實 5

立院提案 提案 主權在民精神。若罷免門檻過高,人民不易行使此權。
全體立委 1/4 選舉人總數
提出罷免案 1% 以上提案 然而,若是罷免成為政治常態,國家的政治將會
陷入不穩定的局面,影響全體利益;且若是罷免過於容
立院成案 連署 易,民選公職人員將會受到選民利益鉗制,進而難以實
全體立委 2/3 選舉人總數
現公共利益。因此,在多數的民主國家中,並無罷免制 10
同意罷免 10% 以上提案
度,又或是對罷免民選公職人員設有嚴格的門檻。

罷免投票 罷免投票 為了更加落實主權在民的精神,我國於 2016 年修


1. 半數以上選 1. 同意票 > 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將罷免門檻由「1/2」調降為
舉人投票 不同意票
「1/4」。門檻的調降,使人民更容易罷免民選公職人
2. 且同意票大 2. 且同意票 >
於半數 選舉人數 1/4 員,但也容易引發政治紛擾與國家資源浪費,因此罷免 15

門檻如何設立、帶來哪些弊害,亦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公民論壇 公費選舉行不行?

在我國若想要投入競選必須有龐大的金錢支持。根據聯合報的調查與採訪,參選縣市議員需花費 500 ~
800 萬元,而參選縣市長至少需「億元」起跳。從宣傳、文宣品與廣告看板等,皆需金錢支持。因此對於
有意參政者來說,無疑形成龐大壓力。然而,如果選舉變成金錢競賽,只讓有可觀財富或社會地位的人參
選,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則便無法維持。

有些國家採用公費競選的模式(如:德國、日本),其規定候選人必須使用政府公費競選,一切花費由政
府管控。這樣做的優點是每位候選人站在一樣的起跑點;但是,缺點是政黨或是候選人的選舉活動會被限制。
資料來源:蔡佩蓉等(2018/11/07)。我的存款夠不夠參選?遊戲告訴你選舉多燒錢。聯合報。

請查找資料,並思考:

1. 公費與自費選舉,有哪些優點與缺點?
2. 以我國為例,你認為政府應該舉行公費選舉嗎?請提出你的觀點。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10

公民投票
第 選舉之外,有什麼制度性的政治參與方式?

二 人民可以直接參與並決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這種政治參與稱之為「直接民主」
(direct democracy),公民投票(referendum)即為一例。我國憲法第 17 條:

節 「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因此,立法院於 2003 年通過公投法,


落實公民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管道。

一 公民投票的意涵

現代民主社會中,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具體展現,以彌補
代議政治的不足。人民藉由公民投票強化民主政治的正當性,並
提高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當民選公職人員制定的法令或政策不符
5 合民意期待時,透過公民投票的行使,可以明確地表達人民的意
志,這是積極落實國民主權,體現主權在民的精神。

公民投票依其性質又分為:創制權與複決權。創制權指公民 圖 4-2-1
擁有主動制定重要法律原則或政策的權利,是一種積極的權利。 2014 年瑞士反對大量移民
公投結果
例 2014 年,瑞士公民推動「反對大量移民公投案」,最終有
支持 50.3% 反對 49.7%
10 50.3% 之公民支持「反對移民大量進入瑞士」之政策。瑞
士政府為實踐公民對移民政策之想法,重新與歐盟展開移民
配額、依親權利等政策之談判。

複決權是指公民對憲法修正案、現行的法律或政策,投票表
圖 4-2-2
示廢棄或保留,是一種消極的權利。
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結果
15 例 2016 年,英國舉行「脫離歐洲聯盟公投」,有 51.9% 之
脫歐 51.9% 留歐 48.1%
公民投票表達英國應該脫離歐盟,促成英國 國會通過退出歐
盟法案,並於 2020 年正式退出歐盟。
111 公民與社會 1

二 公民投票在我國的運作

我國於 2018、2019 年,連續兩年修正公投法內容,修正重


點包含:全國性公投之主管機關由行政院改為中央選舉委員會;投
票年齡由 20 歲下修為 18 歲;廢除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等。並規
範自 2021 年起,每 2 年舉行一次公民投票,且於 8 月第 4 個星 5

期六舉行。

除公民可成為公投提案者,行政院、立法院及總統,也可以針
對特定項目提出公投案。提案者不同時,其提案內容亦有所限制,
像是我國公民可以針對「法律」、「立法原則」與「重大政策」來
進行提案,而總統可針對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投;當然,公投 10

法亦針對公投事項有明確規定:

立法原則之創制、法律之複決、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
可提案

預算、租稅、薪俸、人事事項
不可提案

憲法增修條文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憲法修正案及領土變更案,雖交由「公
全國法規資料庫
投複決」,看似為全國性公投的範疇,但實際上有關於憲法修正案 15

及領土變更案之規範,係由憲法增修條文第 4 條與第 12 條所定,


因此不適用於公投法之全國性公投的相關規範。此外公投案之成案
門檻、辦理方式與結果之執行均依照公投法之規範執行,可參考圖
4-2-3。
圖 4-2-3

全國性公投
註:立法院亦可依憲法規定提出複決案,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12
提出後公告半年後,交由公民投票複決。

行政院提案 總統提案
公民提案 立法院提案 (防禦性公投)

提 案
• 立法原則之創制 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
重大政策之 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
• 法律案之複決
創制或複決 虞,總統就攸關國家安
• 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
全事項交付公投

Step 1:提案門檻

成案門檻
• 最近一次正副總統選舉之
選舉人總數的萬分之一
由 立法院 由 行政院院會
Step 2:連署門檻 議決是否成案 議決是否成案
• 需於 6 個月內完成連署
• 提案時最近一次正副總統
選舉人總數的 1.5% 以上

投票辦理 • 由中央選舉委員會辦理
• 公民得不在籍投票

投 票
(※ 公投法第 25 條有此規畫,但執行面行政與
立法機關仍在研擬中,尚未通過。)

投票資格 • 中華民國國民
• 年滿 18 歲,未受監護宣告
• 在選舉區連續居住 6 個月以上

必須同時滿足以下 2 條件:
通過 • 有效同意票>不同意票 結 果
• 有效同意票> 1/4 投票權人總數

不通過 二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提出
*

* 根據公投法第 30 條,公投結果對行政與立法部門皆有拘束力

想看看,我國現行的公投規定對於
公民行使權利會不會過於嚴苛? 公民投票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113 公民與社會 1

三 公民投票的反思
想素養
為什麼公投法會特別 (一)公民投票的優點與缺點
保障原住民族呢?
公民投票可彌補代議政治之不足,落實主權在民精
我 國 公 投 法 中, 有
保障原住民族權利之設 神,實踐民意政治,提升政府政策的正當性,解決行政與
計,避免犧牲為數較少
立法間的衝突,化解重大政策僵局等優點。然而,公民投 5
之原住民族權利。
票仍有諸多缺點值得我們思考。
請參考公投法第 1
條 第 2 項 之 規 範, 並
首先,公民投票採多數決制,可能會犧牲少數群體權
思考:為什麼立法者特
別保障原住民族?你認 利;且在某些議題具有專業性,若以民意凌駕於專業評估,
為還有哪些少數群體的 則無法保障政策決策品質。接著,公民投票中僅有「同意」
權利,是重要但未列於
現有的法條中?
與「不同意」的選項,可能窄化政策討論空間,亦無法探 10

知公民對議題的詳細看法與見解。最後,公民投票可能會
製造社會衝突及對立,除了可能高估人民的決策理性,更
有可能淪為政府或利益團體操弄政治議題的工具。

圖 4-2-4 公民投票的優點與缺點

公投的優點:

1. 落實主權在民

2. 促進政治參與

3. 化解政策僵局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14

(二) 我國現行公民投票帶來的問題與隱憂

在公投法將提案、連署與通過的門檻下修後,人民更重視公民投票做為
展現民意與影響政府決策的管道。然而,從我國近年舉辦之公民投票實務來
觀察,有些現象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5 1. 待表決公投案數量增加

公投提案與連署的門檻下修,關注各議題的公民與團體,較有動機提出
公投案,並成功連署,因此待表決之公投案數量增加是可預期的。

然而,案數增加亦可能使公民了解公投案內容的時間被壓縮。公民在未
有充足時間與資訊的情況即投票決定政策走向,是否合宜值得我們再思考。

10 2. 公投案內涵被簡化描述

對於社會重大分歧的公投案,社會上出現不同立場的團體製作「懶人包」
來簡化討論過程,喊出「A、B 案投同意,C、D 案投不同意」的指導棋,這
樣的現象可能剝奪公民互相辯論與思考的機會,忽略投票前的討論過程。

公投的缺點:
1. 可能侵害少數群體之權利

2. 過度簡化問題

3. 無法保障決策品質

4. 淪為政府或利益團體的工具
115 公民與社會 1

在代議政治中,我們經由對「人」的選舉,賦予人
民對政府的統治授權,讓它具有執政的正當性。但政府
並無法從選舉結果來了解民意的完全趨向,而公民投票
就是讓民眾不需等到下次的大選,即可藉由對「事」的
公投,來表達對重大政策、憲法或法律等修改的意見, 5

以免政治與政策僅由少數民意代表或官員單方面決定。
因此,現代公民不僅可以藉由公投參與監督政府,更可
以對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予以民意制衡。

公民論壇 公投法修正的討論

我國公投曾由於提案、連署與投票門檻過高而曾被視為「鳥籠公投」,認為這樣的設計局限人民創制
與複決權的行使。然而,連署門檻降低也可能造成案量暴增、資源浪費的現象。以 2018 年所舉行的公
投為例,中央選舉委員會受理多達 37 件全國性公投案,最後共有 10 件成案。

請試著解讀右方表格資訊,並思考: 修法前 修法後 *


1. 假設上次正副總統選舉人總數為 提案 5/1,000 1/10,000
1,900 萬人,請比較修法前後提案、
連署 5% 1.5%
連署、通過公投案之門檻。

1. 有效同意票數多 1. 有效同意票數多
2. 比較修法前後之各項門檻,請思考
檻 於不同意票數 於不同意票數
修法前後的優點與缺點,除了引言 通過 2. 且投票人數達原 2. 且有效同意票數
所述,還有哪些? 選舉區人總數總 達原選舉區人總
數 1/2 以上 數 1/4 以上
3. 比較各項資訊後,請具體說出你較
支持修法前或修法後之門檻?請說 公投年齡 20 歲 18 歲
明具體原因。
*2017 年我國下修公投法提案、成案與通過之門檻。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16

其他的政治參與途徑
第 除了選舉、罷免與公民投票,
我國人民還有哪些參與政治政的管道?
三 加拿大政治學家伊斯頓(David Easton, 1917 ~ 2014)提出「政治是社會


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意即:由於社會資源有限,於是政治便是權威性地決定資源
該如何分配。那麼,在國家分配資源的過程中,人民是否有足夠的管道可以共同參
與呢?是否有機會替自己想守護的價值或需求發聲呢?

當你看完前述有關選舉與公投的討論後,可以發
想素養
現憲法所保障的參政權仍然有其局限性。既然無法隨
社會處境不利族群的政治參與
時以選舉或公民投票來參與,那麼我們還有哪些方式
社會處境不利族群易面臨政治
可以參與政治和決定政策呢? 參與機會的不平等,甚至是資源
分配的不平等。例如:為數較少
5 一 志願結社 的原住民族之聲音,在多數決下
易被忽略;不熟悉中文的移工或
志願結社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目標、利益相近的 新住民,可能無法知悉法律規範
或政策,進而表達自己對法律或
人,基於自由意志而組成的團體。
政策的看法。

志願結社是藉由關注公共事務、形成公共議題, 你認為社會上還有哪些族群,
面臨政治機會參與不平等的困
進而匯聚共識並達成保障公共利益的目標,是人民由
境?政治參與的不平等,會對他
10 下而上自發性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也是政治參與的 們帶來何種影響?
管道之一。透過志願結社,可以形成關心公共事務的
社會文化,是奠定公民社會穩健發展的基礎。

圖 4-3-1
憲法第 14 條 「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
117 公民與社會 1

(一) 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


小辭典
利益團體是指一群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組成之民間
遊說(lobby)
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其 團體,為了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向政府或社會提出
所屬機關對法律、政策形 訴求,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由於利益團體同時具有向
成、制定、通過、變更或
政府施壓,以影響政策的特質,因此也稱為壓力團體
廢止。以口頭或書面方式,
5

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 (pressure group)。


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例 我國社會中,有相當多元的利益團體,像是:臺灣
我國制定遊說法,其目
的在使個人或團體進行遊 高等教師產業工會、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人本教
說時,能遵循公開且透明 育基金會等。
之程序,以防止不當利益
輸送或對價關係,確保民 利益團體為了達到其目標,經常會採取遊說、影響 10

主政治的公平、合法、合
理參與。
社會輿論與支持特定候選人或政黨等方式來影響政策。

例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自 1980 年代起,致力於菸害

防制工作;1988 年起推動「拒絕菸害」之政策立
法,最後於 1997 年菸害防制法成功立法。

圖 4-3-2 董氏基金會推動菸害防制法立法

社會倡議 爭取社會認同 影響政策立法

宣傳團體理念,使民眾 舉辦各式活動,爭取更 號召認同之民眾,藉由民意向政


了解香菸之危害 多民眾認同其理念 府或民意機關施壓,倡議立法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18

(二) 政黨(political party)


小辭典
政黨是指一群具有共同政治理念的人,為贏得選
政治社會化
舉、獲取執政機會,從事政治活動以實現其理想,而 泛指個人學習與了解政治
結合的團體。政黨和其他團體最大的不同在於:政黨 事務的過程,並逐漸形成個
人對政治的看法。政治社會
會推出候選人參選,希望藉由贏得選舉,成為實現政
化的途徑可以涵蓋家庭、學
5

黨理念的執政黨。 校、傳播媒體、政黨、政府、
網路等管道。
政黨具有組織政府(執政黨)與監督政府(在野
黨)、反應與匯集民意、培育與甄補政治人才、促進
個人政治社會化、推進社會公益等功能。良好的政黨
10 政治奠基於國民成熟的民主素養,也會讓民主政治發
展更為健全。

2017 年,我國通過政黨法,期待以此建立政黨
公平競爭環境,確保政黨的運作能符合民主原則,健 圖 4-3-3 學校內的政黨

全政黨政治。本次立法將參與政黨之國民年齡下修為 臺中一中首創「學生政黨」。你對
學生政黨有何看法?若你想在學校
15 16 歲,促使青年得以更多元之方法參與政治,投入 成立政黨,該如何進行?學生政黨
對公共事務的關懷。 也受政黨法規範嗎?

表 4-3 利益團體與政黨的異同

利益 團 體 政 黨

為影響特定公共利益、政策,
成立目的為何? 為獲取政治權力與政府職位
或是增進團體本身利益

透過遊說、社會倡議、贊助政黨或候選人
如何達成目標? 提名候選人參選,以獲取政治職位
的方式取得資源,不直接提名候選人參選

議題取向為何? 關注特定議題 為回應民意,故關注議題較為多元

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
舉例 綠色和平組織、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
119 公民與社會 1

二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是一種「從下到上」的政治參與,是指由公民主動發起,透過公開、
集體且有組織的倡議或行動,以持續地推動其價值理念,影響甚至改變政府決策。
像是示威、遊行、抵制、演講等行動,皆屬於社會運動的實踐方式。此外,社會
生活的各項事務都可成社會運動的關懷,如教育、食安與勞動等。 5

社會運動是一股促進社會改革的力量,透過集體合作的力量促使政府正視政
策法案、調整方向;集體合作之樣態,同時也展現了公民社會的力量。

例 2016 年,我國發生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空服員認為公司變更工時計算
方式侵害到勞動權益,經歷幾次勞資協商皆無結果,因此發動罷工活動,使政
府與公司能夠正視空服員的勞動權。 10

然而,透過社會運動參與政治仍有可能遭受批評,因為社會運動經常是在衝
撞不同的價值觀,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運動中所爭取的價值;另外,有些人雖
然認同社會運動的目標,但無法認可其手段或策略,常常也會遭受批評。

例 在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中,部分民眾認為員工不應該以罷工手段威脅公

司,空服員應遵守公司規定,以服務旅客為重;也有些民眾支持空服員爭取勞 15

動權益,但不應該使用會影響航班的罷工行動來爭取。

圖 4-3-4 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
第4章 人民的參政 120

三 網路平臺之參與 圖 4-3-5
我國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現今的資訊社會使數位科技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為何建立?
網路更成為民眾政治參與、資訊取得及意見分享等重
要媒介。因此,各國政府紛紛設置網路參與平臺,讓 透過網路平臺披露政策訊息,
強化公民監督,並建立常態性
5 民眾能積極地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與連署。 的公民線上討論空間。

我國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立公共政策網路參
與平臺,旨在提供民眾對政策的建言管道,建立政府 有哪些網路參與服務?

與民間之夥伴關係,期能落實資訊透明及公民參與。

例 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目前臺灣高
提點子 來監督 眾開講
10 中生普遍睡眠不足,上學時間應延遲」之議題, 國民可提議欲 監督正在實施 政策形成前的
獲得教育部關注,後續匯集各方意見召開公聽會, 推動的政策 中的的政策 政策諮詢

研擬該議題之解決措施。

民主體制讓每個國民都有機會以多元管道參與政 一起參與!

治。然而,在參與政治的時候必須提醒自己:我們應
15 該更細緻的觀察、分析與評價各個議題或事件,而非
簡單落入「支持」與「反對」的選擇題,如此才能提
升公民參政的品質。

公民論壇 你期待什麼樣的政治參與?

民主社會除了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 請想想看:
還有各種不同的政治參與管道。像是本 1. 請分別分析透過利益團體、政黨、社會運動與網路平臺參與
節介紹過的志願結社、社會運動與公共 政治的優點與缺點有哪些?
政策網路參與平臺。進一步,同學亦可 2. 根據上述的分析,你對於哪個參與政治的管道最有興趣?
透過參加利益團體或工會組織,與同好
3. 過去透過網路參與政治並不多見,然而現今成了重要的參政
一起為特定的議題發聲,以達到影響政 管道之一。試想,除了本節介紹的途徑,是否還有其他參與
府決策的效果。 政治的管道?你認為未來會有哪些新興的參政管道呢?
121

參與政治有必要設立門檻嗎?

依現行規定,我國民眾若有意參選公職人員,需要繳交保證金,若得票數

未達標準,保證金將被沒收。其目的在防止「浮濫參選」,希望候選人嚴肅看

待選舉。然而,仍有部分候選人做出特立獨行的舉動,使得參選門檻的合宜性

再度成為焦點。例如:嘉義市還有某位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上,裝扮成財神灑

假鈔、食用雞肉飯、麻花捲,以及清唱拜年歌謠等行徑。

另外,人民要執行投票權也要符合年齡要求。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

訂立投票年齡,且以 18 歲為主流,因為在投票年齡以下的人,往往被認為沒
有足夠能力獨立決定投票意向。

探究流程

search

分組並蒐集資料 上臺分享 交互討論

• 全班同學分為六組 • 分享內容必須包含: • 各組分享是否認同


這些規定並說明原因
• 各組須蒐集國內外參選 1. 資料彙整結果
及投票資格的相關資料 2. 規定背後的目的
122

文本中的候選人都符合年齡及保證金的門檻要求,但在政見發表會上的舉動卻出人
問題 1 意表,似乎無法達到防止「浮濫參選」的目的?請問你對我國參選門檻的看法為何?

你的主張 理由

這些候選人只是特例,目前的門檻規定並無不妥

應該廢除現有門檻(如: )
或訂立其他門檻(如: )

根本沒有必要訂定門檻

你認為訂立參選門檻及投票權門檻後,哪些群體會面臨政治參與機會與資源上的不
問題 2 平等?請說明之。

社會處境不利的群體 面臨的不平等情形

訂立參選門檻後

訂立投票權門檻後

我國憲法明定投票年齡為 20 歲,比大多數國家設定的 18 歲還來得高,部分國家如


問題 3
奧地利、尼加拉瓜甚至把投票年齡設定在 16 歲,你認為我國投票年齡該下修嗎?如
果要下修,該怎麼著手進行呢?

請寫下你的想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