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背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子,母亲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老中医,退休后同儿子一起来到美

国生活。儿子是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经常久坐办公,下班回家后背部经常酸痛
导致无法入睡。于是,他的母亲经常为他拔火罐,缓解腰部的肌肉酸痛。
场景一:下班后的晚上
儿子: 今天公司接了一个大订单,一直坐在工位上加班到十点,我的腰像是被折断了.(倒在
沙发上)
母亲: 我看你最近忙得昏天黑地的,肯定是阴阳不调。我来给你把个脉看看(把脉)
母亲:我再看看你的舌头
(看)
母亲:你的舌淡苔白,体内寒气太重,要多滋阴温阳,御寒保暖。还有你腰疼的话我来给你
拔火罐吧.
场景一
儿子下班与邻居相遇,邻居警见儿子脖子上拔火罐的印记
邻居: 你脖子上是什么印记?
儿子:是我母亲弄的
邻居: 是你母亲家暴了你吗?
儿子: 不不不,不是的
邻居不作声,转头开始准备报警
母亲刚好走到门外
母亲: 发生什么了?
邻居继续打电话:喂,这里有一位母亲家暴自己的孩子,她用某种方法把孩子的背部烧伤了,
就在我的隔壁母亲听到: 什么? 发生什么了? (夺过电话挂掉)
邻居: 你儿子身上的伤痕是你造成的吗?
母亲:是的
邻居:你这是违法的,你在家暴你自己的孩子! 我早就在媒体上听说中国的一些家长喜欢用
身体上的惩罚来让他们的孩子学习!
母亲: 什么? 你在诽谤我!
儿子: 大家冷静,这只是一个误会!
邻居: 什么误会? 我亲眼看见你身上的伤疤了!
儿子:那不是伤疤,那只是我母亲为我做的拔罐!
邻居: 什么是拔罐?
儿子: 拔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一些常见的疾病,前些天加班让我非常疲
劳,所以我母亲为我做了这个拔罐。
邻居:只是通过这种方式真的能够起效果吗?为什么你不去看医生,而选择中国的传统医学,
我认为现代医学应该是更加有科学依据的!
母亲:中国的医药学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中国的医药学更偏向于经验而西方的现代医学更偏
向与理论,虽然有些中医的理论在现在看来不尽然正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结论在现
在仍然发挥着其作用。

1.论述引子:情景剧
2.论述联系书上理论:Stereotypes(定义,在情景中的体现)
Culture Shock (中西医治疗方式不同引出背后文化的思维模式) (定义,在情景中的体
现)
通过对 Culture Shock 的定义(Culture Shock 本质上指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发生的,那么
中西医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并在论述完之后继续深入:这种差异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从中
西医文化差异扩大到中西文化差异})过度到中西医文化的不同
中医注重经验总结,西医注重理论
论述结果:发生 Culture Shock 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升华

刚才这一情景剧展示了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子与邻居之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这一情景剧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固定
和过度简化的看法(定义)。例如,在这个情境中,邻居看到儿子脖子上的印记,立即做
出了关于家暴的判断,这就是她对中国人教育方式的一些刻板印象造成的()

第二个方面是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指个体在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经历的
心理和情感的困惑、不适和紧张。邻居对拔罐的不理解和误解正是文化冲击的体现。文化
冲击本质上是因为中西医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中西医之间的差异
并在阐述出这些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医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最早产生于远古时代,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
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夏代(约前 2070-前 1600)酒
和商代(前 1600-前 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
(前 1046-前 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西医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医的全称是“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而不是仅仅笼统地指
地是西方的医学。实际上,在现代科学体系产生之前的古希腊时期,西医的奠基人希波克
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学说也是和中医中“阴阳调和”有着一定共同点的。但在现代科学形成
之后,以这个为转折点,中西医走上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为什么中医和西医会就此
分道扬镳呢?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人们对世界观的归纳和总结,而世界观形成于生活实践
又反作用于生活实践。医学的发展实际上是和哲学息息相关的。而一个文明的哲学代表着
这个文明人民的文化和思想。
从中西医的理论和医学实践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指导它们的哲学:
中医强调整体,用药抓住整个人体的内在环境循环协调。而西医强调部分,抓住关键。西
医用药往往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用药见效较慢,但一般不但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副
作用,甚至有时还能起到 “医一器官而治全身” 的效果。
中医强调对一个问题进行调和,通过各方作用的相互抵冲来达到最终目的。而西医强调对
一个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中医重视“整体最优”;而西医注重“局部最优“,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
中医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西医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即分析思维。

背后的文化思维模式的对比
而正是这种思维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医学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医因为缺乏严谨的逻辑
思维,所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严格的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为什么老中医看病抓药,可
能每个人为你开的药方都不同,但都能达到效果呢?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
最后得出来的药方。同一种疾病,西医可能能够分析这种病的成因,而中医只会告诉你例
如“寒气湿重“”阴阳失调“,并没有深入到这一病因的微观本质。而这一问题也是中医
药学饱受西方现代医学诟病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能不能因为中医药学没有系统的,逻辑的体系,就说中医药学是一门落后的,
没有价值的科学呢?
不能。
举例:(屠呦呦饱读中国古典医学书籍,在书籍上找到了灵感,结合西医的理论基础,研
制出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
结论:我们要尊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只有。。。。。。。。。。才
能。。。。。。。。。。。。。。。。。。。。。。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应用于实践,都可以得到积极的反馈,同时他们拥有各自的
局限性。辩证思维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缺少把问题从整体背景中区分出来的
意愿、能力、技巧,因而无法做出进一步的分类。就是喜欢把握大方向,对细节上的东西
难以进一步的研究,这是思维习惯带来的影响,容易眼高手低。而西医的分析思维,喜欢
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缺乏整体的、联系的分
析问题的意愿、能力、技巧。于是分科越来越细,有限的精力分散在无限的局部,容易抓
小放大。所以我国一直强调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取长补短
(选)(Confrontation)面对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这个情境
中,邻居选择了直接面对和解决冲突,而母亲和儿子则试图避免直接冲突,选择了解释和
缓和的方式。

**中西医文化的差异**
中医注重经验总结,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疾病的产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有关。而西医
则更注重理论和科学依据,疾病的产生与具体的病原体或生理机制有关。

**论述结果**
文化冲击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医学上,还体现在日常
生活、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往中的关键。

辩证思维;整体观:中医
逻辑思维(分析思维);重点论:西医
逻辑思维 整体观 辩证思维 重点论: 哲学 —— 哲学是世界观的集合 —— 世界观,来源于
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实践方法论的总结
移情

Stereotype 的定义
Cultural Shock 的定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