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析論《三國演義》中「三絕」的人物形象-從作品與讀者相

互交流為探討面向

doi:10.7004/TULN.200605.0017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56), 2006

作者/Author: 陳思齊

頁數/Page: 17-35
出版日期/Publication Date:2006/05
引用本篇文獻時,請提供DOI資訊,並透過DOI永久網址取得最正確的書目資訊。
To cite this Article, please include the DOI name in your reference data.

請使用本篇文獻DOI永久網址進行連結: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7004/TULN.200605.0017

DOI是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的簡稱,


是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
用於永久連結及引用該篇文章。

若想得知更多DOI使用資訊,
請參考 http://doi.airiti.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doi.airiti.com
文稿

文稿
析論《三國演義》中「三絕」的人物形象
--從 作 品 與 讀 者 相 互 交 流 為 探 討 面 向
陳思齊∗
摘要
在《 三 國 演 義 》裡,曹 操、諸 葛 亮、關 羽 這 三 位 人 物 始 終 佔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地 位,其 形 象 塑 造 的 藝 術 相 當 成 功。本 文 試 圖 以 伊
塞 爾 的 文 學 觀 點,也 就 是 從 作 品 本 身 與 讀 者 接 觸 文 本 後 產 生 的
反應與彼此相互交流的關係來重新探討這三位人物的形象塑
造,以期對這些人物能達到客觀且公正的評價。
關 鍵 詞 :《 三 國 演 義 》、 曹 操 、 諸 葛 亮 、 關 羽 、 毛 宗 崗 、 伊 塞 爾
一、前言
「 三 絕 」 一 詞 語 出 毛 宗 崗 , 其 云 :「 吾 以 為 三 國 有 三 奇 , 可 稱 三 絕 :
諸葛亮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
名 高 萬 古 者 莫 如 孔 明。… … 歷 稽 載 籍,名 將 如 雲,而 絕 倫 超 群 者 莫 如 雲
長。……歷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1
這 三 位 人 物 不 僅 在《 三 國 演 義 》中 佔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地 位,其 形 象 塑 造 的 藝
術 也 是 極 為 成 功 的 。 長 久 以 來 ,《 三 國 演 義 》這 部 作 品 不 知 引 起 多 少 讀 者
的 共 鳴,姑 且 不 論 作 者 2在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的 背 後 的 意 圖 是 什 麼,單 單 就 讀 者
而 言 , 每 個 讀 者 都 是 獨 立 且 自 由 的, 所 以, 每 個 讀 者 在 接 觸 文 本 後, 其 閱
讀 經 驗 都 不 盡 相 同。也 正 因 為 如 此,每 個 讀 者 對 於 作 品 中 的 人 物 或 者 事 件
都 有 自 己 一 套 的 定 見。作 品 不 變,但 其 中 的 人 物 或 事 件 會 因 各 個 讀 者 的 再
詮 釋而賦予不同形象與意義。於是文本試圖以沃爾夫岡.伊塞爾(Wolfgang Iser)
的 文 學 觀 念 來 針 對《 三 國 演 義 》中「 三 絕 」的 形 象 作 一 作 品 與 讀 者 相 互 交
流的探討,以期能對作品的人物形象有更全面的呈現。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1
朱一玄、劉毓忱編:毛宗崗〈讀三國志法〉 ,《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
學出版社,2003 年 6 月),頁 255。
2
關於《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目前尚無定論,故本文以「作者」此一通稱來代表,
至於一般認為的作者羅貫中,(明)無名氏, 《錄鬼簿續編》對其生平有所記載:羅
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
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則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17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伊 塞 爾,康 斯 坦 茨 學 派 的 代 表,挑 戰 文 本 中 心 的 理 論 範 式,建 立 以 讀


者 為 中 心 的 美 學 理 論,強 調 文 學 研 究 應 不 再 專 注 於 作 者 原 旨 的 尋 求 或 作 品
意義的解釋,而是轉向讀者感受和理解文本的過程。伊塞爾認為:
文 學 作 品 具 有 兩 個 極,我 們 可 以 稱 之 為 藝 術 極 和 審 美 極:藝 術 極 是
作 者 的 文 本,審 美 極 是 讀 者 完 成 的 具 體 化。從 這 種 極 性 的 觀 點 來
看,作 品 本 身 顯 然 不 能 等 同 於 文 本 或 具 體 化,但 必 須 安 置 在 二 者 之
間 。它 在 性 質 上 必 須 是 虛 的 (virtual), 因 為 它 既 不 能 還 原 為 文 本
的 實 在 性,也 不 能 還 原 為 讀 者 的 主 觀 性,它 的 動 力 即 來 源 於 這 種
虛 性。讀 者 在 文 本 呈 現 的 豐 富 景 觀 中 流 連 忘 返,把 不 同 的 情 景 與 模
式互相勾連起來,把作品和自己都捲入同一運動之中。3
對於文本的解讀,伊塞爾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
文 學 文 本 不 指 稱 外 在 現 實 (像 一 種「 文 獻 」那 樣 ),而 是 再 現 一 種 模
式,一 種 引 導 讀 者 想 像 的 指 示 結 構。但 這 種 指 示 結 構 是 未 完 成 的 ,
佈 滿 了 要 由 讀 者 來 填 補 的 「 斷 裂 」,「 空 白 」 和 「 不 確 定 性 」。 這 種
填補活動是在讀者的個人氣質和文本規定的視角這雙重作用下完
成的。4
由 此 可 知,唯 有 瞭 解 作 品 與 讀 者 相 互 交 流 的 雙 向 關 係,才 能 直 接 把 握
以 及 呈 現 其「 意 義 」的 所 在,以 下 將 從 藝 術 (作 品 )和 審 美 (讀 者 )的 層 面 來 探
討《三國演義》中「三絕」的人物形象,茲分述如後。
二 、 藝 術 (作 品 )層 面 的 探 討
以下依序從曹操、諸葛孔明、關羽來說明之,分別敘述如後:
(一 )曹 操
在 正 史 裡 , 最 早 記 載 曹 操 事 跡 的 是 《 三 國 志 》, 陳 壽 對 曹 操 作 了 這 樣
的 評 價 :「 漢 末 , 天 下 大 亂 , 雄 豪 並 起 , 而 袁 紹 虎 視 四 州 , 強 盛 莫 敵 。 太
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
最 優 也。抑 可 謂 非 常 之 人,超 世 之 傑 矣。」5從 這 裡 可 以 看 見 陳 壽 對 曹 操 的

3
ELIZABETH FREUND 著,陳燕谷譯:
《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橋:駱駝出版社,
1994 年 6 月),頁 138~139。
4
同前註,頁 139。
5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3 月),頁 55。

18
文稿

評 價 不 可 謂 之 不 高。 而 在《 三 國 演 義 》裡, 對 曹 操 形 象 的 描 述 可 從 其 用 人
惜才、待民、個性等方面來得知,茲略舉數例,如下:
1.用 人 惜 才 方 面
(1)荀 彧 入 見 曰 :「 劉 備 , 英 雄 也 。 今 不 早 圖 , 後 必 為 患 。 」 操
不 答 … … 程 昱 諫 曰:「 劉 備 終 不 為 人 下,不 如 早 圖 之。」操 曰:「 方
今 正 用 英 雄 之 時,不 可 殺 一 人 而 失 天 下 之 心。此 郭 奉 孝 與 吾 有 同 見
也。」6
(2)曹 操 既 脫 華 容 之 難,行 至 穀 口,回 顧 所 隨 軍 兵,止 有 二 十 七
騎 。 … … 操 忽 仰 天 大 慟 。 眾 謀 士 曰 :「 丞 相 於 虎 窟 中 逃 難 之 時 , 全
無 懼 怯;今 到 城 中,人 已 得 食,馬 已 得 料,正 須 整 頓 軍 馬 復 仇,何
反 痛 哭 ? 」 操 曰 :「 吾 哭 郭 奉 孝 耳 ! 若 奉 孝 在 , 決 不 使 吾 有 此 大 失
也 ! 」遂 捶 胸 大 哭 曰:「 哀 哉,奉 孝 ! 痛 哉,奉 孝 ! 惜 哉,奉 孝 ! 」
眾謀士皆默然自慚。7
(3)操 次 日 設 大 宴 , 會 眾 謀 臣 武 士 , 以 客 禮 待 關 公 , 延 之 上 座 ;
又 備 綾 錦 及 金 銀 器 皿 相 送。… … 關 公 自 到 許 昌,操 待 之 甚 厚,小 宴
三日,大宴五日。8
(4)時 操 方 解 衣 歇 息, 聞 說 許 攸 私 奔 到 寨 ,大 喜, 不 及 穿 履, 跣
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9
這 裡 舉 了 4 個 例 子 來 說 明 曹 操 在 用 人 惜 才 方 面 所 呈 現 出 來 的 形 象,其 中 第
(1)、 (3)、 (4)的 例 子 說 明 曹 操 不 管 在 納 用 或 網 羅 心 儀 的 文 官 武 將 時 所 作 的
行 為 , 第 (2)的 例 子 則 是 曹 操 懷 念 已 故 將 士 的 情 感 表 現 。 關 於 第 1 個 例 子 ,
史 書 中 有 所 記 載:《 魏 書 》曰:「 劉 備 來 奔,以 為 豫 州 牧。或 謂 太 祖 曰:『 備
有 英 雄 志 , 今 不 早 圖 , 後 必 為 患 。 』 太 祖 以 問 嘉 , 嘉 曰 :『 有 是 。 然 公 提
劍 起 義 兵,為 百 姓 除 暴,推 誠 仗 信 以 招 俊 傑,猶 懼 其 未 也。今 備 有 英 雄 名 ,
以 窮 歸 己 而 害 之 , 是 以 害 賢 為 名, 則 志 士 將 自 疑 , 回 心 擇 主 , 公 誰 與 定 天
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太祖笑曰:

6
羅貫中原著,吳小林校著: 〈第 16 回〉
,《三國演義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
年 9 月),頁 203。
7
同註 6,〈第 50 回〉,頁 580。
8
同註 6,〈第 25 回〉,頁 306。
9
同註 6,〈第 30 回〉,頁 361。

19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 君 得 之 矣 』」(《 三 國 志.郭 嘉 傳 》注 引 )。曹 操 為 了 用 人,網 羅 天 下 賢 士 ,


故 也 樂 於 接 受 郭 嘉 的 意 見 。由 此 可 知 ,一 個 能 在 亂 世 中 打 天 下 的 人,除 了
要有高超的交際手腕外,能廣納意見、禮賢下士才是最根本的。
除 此 之 外,在 禮 遇 關 羽 方 面 ,曹 操 可 說 是 極 其 隆 重 ,即 使 是 曹 操 身 邊
的 貼 身 護 衛 許 褚 、 典 韋 也 未 必 有 這 般 待 遇 。「 小 宴 三 日 , 大 宴 五 日 」突 顯
出 了 曹 操 對 關 羽 的 重 視 , 以 當 時 的 情 境 來 說 , 關 羽 不 過 是 一 位 「 降 將 」,
在「 降 漢 不 降 曹 」的 原 則 下 , 曹 操 愛 護 之 心 仍 然 不 曾 稍 減。 不 僅 小 說 中 敘
述 如 此 , 史 書 上 亦 然 :「 建 安 五 年 , 曹 公 東 征 , 先 主 奔 袁 紹 。 曹 公 禽 (擒 )
羽 以 歸 , 拜 為 偏 將 軍 , 禮 之 甚 厚 」 (《 三 國 志 . 關 羽 傳 》 )。 而 對 於 許 攸 來
降,曹 操 更 是 喜 上 眉 梢:
《 曹 瞞 傳 》曰:
「 公 聞 攸 來,跣 足 迎 之,撫 掌 笑 曰 :
『 (子 卿 遠 )(子 遠 , 卿 )來 , 吾 事 濟 矣 』」 (《 三 國 志 . 武 帝 紀 》 注 引 )! 至 於
曹 操 於 華 容 兵 敗 時 憶 起 郭 嘉 的 早 死,其 心 裡 仍 是 非 常 的 在 意 和 難 過:「 後
太 祖 征 荊 州 還 , 於 巴 丘 遇 疾 疫 , 燒 船 , 歎 曰 :『 郭 奉 孝 在 , 不 使 孤 至 此 』」
又,《 傅 子 》曰:「 太 祖 又 云:『 哀 哉 奉 孝 ! 痛 哉 奉 孝 ! 惜 哉 奉 孝 』」(《 三 國
志.郭 嘉 傳 》)! 從 上 述 這 些 史 書 上 的 記 載,都 在 在 地 突 顯 出 曹 操 愛 才 惜 才
的一面,曹操死裡逃生,原本應該開懷大笑、慶幸不已,但是曹操沒有,
他 反 而 想 起 昔 日 曾 立 下 不 少 汗 馬 功 勞 的 郭 嘉,可 惜 郭 嘉 後 來 不 幸 早 死,曹
操 在 經 歷 赤 壁 戰 敗 的 苦 痛 後,不 禁 憶 起 昔 日 郭 嘉 的 足 智 多 謀,因 而 痛 哭 失
聲 。 在 小 說《 三 國 演 義 》裡 , 作 者 把 這 些 部 份 保 留 了 下 來 , 對 於 曹 操 形 象
塑造方面有正面加分的作用。
2.待 民 方 面
(1)… … 操 切 齒 曰 :「 陶 謙 縱 兵 殺 吾 父 , 此 仇 不 共 戴 天 ! 吾 今 悉
起 大 軍,洗 蕩 徐 州,方 雪 吾 恨 ! 」遂 留 荀 彧、程 昱 領 軍 三 萬 守 鄄 城 、
范 縣、東 阿 三 縣,其 餘 盡 殺 奔 徐 州 來。夏 侯 惇、于 禁、典 韋 為 先 鋒 。
操 令 但 得 城 池 , 將 城 中 百 姓 , 盡 行 屠 戮 , 以 雪 父 仇 。 10
(2)操 使 人 遠 近 遍 諭 村 人 父 老 ,及 各 處 守 境 官 吏 曰 :「 吾 奉 天 子
明 詔,出 兵 討 逆,與 民 除 害。方 今 麥 熟 之 時,不 得 已 而 起 兵,大 小
將 校,凡 過 麥 田,但 有 踐 踏 者,並 皆 斬 首。軍 法 甚 嚴,爾 民 勿 得 驚

10
同註 6,〈第 10 回〉,頁 124。

20
文稿

疑 。 」 百 姓 聞 諭 , 無 不 歡 喜 稱 頌 , 望 塵 遮 道 而 拜 。 11
(3)操 既 定 冀 州 , … … 乃 下 令 曰 :「 河 北 居 民 遭 兵 革 之 難 , 盡 免
今 年 租 賦 。 」 一 面 寫 表 申 朝 ; 操 自 領 冀 州 牧 。 12
在 待 民 方 面 , 在 這 裡 舉 出 的 3 個 例 子 中 , 第 (1)個 例 子 , 史 書 中 有 所 記 載 ,
其 言 :《 世 語 》曰 :「 嵩 在 泰 山 華 縣 。 太 祖 令 泰 山 太 守 應 劭 送 家 詣 兗 州 , 劭
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補。嵩家以為紹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
弟德于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
妾 俱 被 害,闔 門 皆 死。」又,韋 曜《 吳 書 》曰:「 太 祖 迎 嵩,輜 重 百 餘 兩 。
陶 謙 遣 都 尉 張 闓 將 騎 二 百 衛 送, 闓 於 泰 山 華、 費 間 殺 嵩, 取 財 物, 因 奔 淮
南 , 太 祖 歸 咎 於 陶 謙 , 故 伐 之 」(《 三 國 志 . 武 帝 紀 》注 引 )。 若 把 上 述 兩
個 記 載 來 比 較 , 會 發 現 有 些 微 的 不 同 ,《 世 說 》的 記 載 明 白 地 指 出 曹 嵩 之
死 , 是 因 陶 謙「 密 遣 」數 千 騎 圍 捕 , 可 見 這 是 陶 謙 有 意 的 行 為 。 但 在 吳 曜
的《 吳 書 》中 , 只 有 提 及 是 陶 謙 都 尉 張 闓 於 華 、 費 間 殺 嵩 , 取 走 財 物 且 奔
走 淮 南 ,並 沒 有 直 接 證 據 說 明 這 是 陶 謙 指 使,但 是 ,我 們 不 能 因 此 排 除 陶
謙 有 私 下 授 意 的 嫌 疑,可 是,也 不 能 忽 略 陶 謙 有 受 張 闓 嫁 禍 的 可 能。不 過,
曹 操 在 父 嵩 死 後,志 在 復 讎 (仇 )東 伐,於 興 平 元 年 夏,起 兵 征 伐 陶 謙,拔
城 掠 地,「 所 過 多 所 殘 戮 」, 這 也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曹 操 為 父 興 兵 ,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是 值 得 同 情 的 ,但 是 過 於 濫 殺 無 辜 ,對 於 無 端 遭 難 的 百 姓 來 說,曹 操
卻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至 於 從 第 (2)、(3)的 例 子 中 我 們 又 可 以 看 到 曹 操 待 民 的 另 一 面,這 兩 個
例 子 在 文 本 中 的 時 空 背 景 分 別 是 曹 操 征 討 張 繡、袁 紹 之 時,曹 操 鑒 於 百 姓
屢 遭 戰 禍,以 及 農 作 品 收 穫 在 即,於 是 下 令 手 下 軍 士 不 可 擾 民,破 壞 農 時,
且 慘 遭 兵 禍 之 地 則 全 年 盡 免 租 賦。這 對 當 時 的 百 姓 而 言,無 非 是 舉 手 稱 賀
的 好 消 息。從 這 裡 我 們 也 可 以 更 進 一 步 了 解,同 一 位 曹 操,對 百 姓 卻 有 兩
種態度,可見作者在塑造曹操形象時,用心之深,不言自明。
3.個 性 方 面
(1)操 幼 時 , 好 遊 獵 , 喜 歌 舞 ; 有 權 謀 , 多 機 變 。 操 有 叔 父 , 見
操 遊 蕩 無 度,嘗 怒 之,言 於 曹 嵩。嵩 責 操。操 忽 心 生 一 計:見 叔 父

11
同註 6,〈第 17 回〉,頁 216。
12
同註 6,〈第 33 回〉,頁 392。

21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來,詐 倒 於 地,作 中 風 之 狀。叔 父 驚 告 嵩,嵩 急 視 之, 操 故 無 恙 。


嵩 曰:「 叔 言 汝 中 風,今 已 愈 乎 ? 」操 曰:「 兒 自 來 無 此 病;因 失 愛
於 叔 父,故 見 罔 耳。」嵩 信 其 言。復 叔 父 但 言 操 過,嵩 並 不 聽。因
此 , 操 得 恣 意 放 蕩 。 13
(2)… … 操 不 顧,策 馬 便 行。行 不 數 步,忽 拔 劍 復 回,叫 伯 奢 曰 :
「 此 來 者 何 人 ? 」伯 奢 回 頭 看 時,操 揮 劍 砍 伯 奢 於 驢 下。宮 大 驚 曰:
「 適 纔 誤 耳 , 今 何 為 也 ? 」 操 曰 :「 伯 奢 到 家 , 見 殺 死 多 人 , 安 肯
幹 休 ? 若 率 眾 來 追,必 遭 其 禍 矣。」宮 曰:
「 知 而 故 殺,大 不 義 也 ! 」
操 曰 :「 寧 教 我 負 天 下 人 , 休 教 天 下 人 負 我 。 」 陳 宮 默 然 。 14
(3)一 夜 操 醉 , 退 入 寢 所 , 私 問 左 右 曰 :「 此 城 中 有 妓 女 否 ? 」
操 之 兄 子 曹 安 民 , 知 操 意 , 乃 密 對 曰 :「 昨 晚 小 姪 窺 見 館 舍 之 側 ,
有 一 婦 人,生 得 十 分 美 麗,問 之,即 繡 叔 張 濟 之 妻 也。 」操 聞 言 ,
便 令 安 民 領 五 十 甲 兵 往 取 之。須 臾,取 到 軍 中。操 見 之,果 然 美
麗 。 … … 操 曰 :「 今 日 得 見 夫 人 , 乃 天 幸 也 。 今 宵 願 同 枕 席 , 隨 吾
還 都,安 享 富 貴,何 如 ? 」鄒 氏 拜 謝。是 夜,共 宿 於 帳 中。… … 操
每 日 與 鄒 氏 取 樂 , 不 想 歸 期 。 15
在 個 性 方 面,曹 操 在《 三 國 演 義 》中 最 常 被 塑 造 成 三 種 形 象,第 一,奸 詐 ;
第二,殘忍;第三,好色。分別說明如下:
第 一,奸 詐。在 奸 詐 這 點,上 引 第 (1)的 例 子 最 能 說 明,關 於 第 (1)個 ,
史 書 記 載 : <曹 瞞 傳 >云 :「 太 祖 少 好 飛 鷹 走 狗 , 遊 蕩 無 度 , 其 叔 父 數 言 之
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腡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
曰 :『 卒 中 惡 風 。 』 叔 父 以 告 嵩 。 嵩 驚 愕 , 呼 太 祖 , 太 祖 口 貌 如 故 。 嵩 問
曰 :『 叔 父 言 汝 中 風 , 已 差 乎 ? 』 太 祖 曰 :『 初 不 中 風 , 但 失 愛 於 叔 父 , 故
見 罔 耳 。 』嵩 乃 疑 焉 。 自 後 叔 父 有 所 告 , 嵩 終 不 復 信 , 太 祖 於 是 益 得 肆 意
矣 」(《 三 國 志 . 武 帝 紀 》注 引 )。 這 裡 是 曹 操 的 第 一 次 亮 相 , 這 對 讀 者 來
說 是 非 常 重 要 的,因 為 這 樣 會 很 容 易 帶 給 讀 者 一 個 先 入 為 主 的 觀 念,認 為
曹 操 奸 詐 的 一 貫 性,是 與 生 俱 來 的,也 誘 發 了 讀 者 對 曹 操 厭 惡 心 理。因 此,
沿 著 奸 詐 的 軌 跡 ,曹 操 就 只 能 與 忠 厚 誠 實 愈 來 愈 遠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加, 頑

13
同註 6,〈第 1 回〉,頁 7。
14
同註 6,〈第 4 回〉,頁 54。
15
同註 6,〈第 16 回〉,頁 204。

22
文稿

劣 的 程 度 則 更 甚。從 裝 中 風 欺 人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體 現 的 也 正 是 這 種 劣 性
的高度發展。像這樣的故事情節,不僅把曹操的奸詐的個性給突顯出來,
也隱約帶給讀者對於曹操的一種既定印象。
第 二,殘 忍。以 上 文 所 引 的 第 (2)個 例 子 來 說 明,我 們 知 道,曹 操 的 人
生 哲 學 是 --寧 教 我 負 天 下 人,休 教 天 下 人 負 我。一 旦 有 損 於 他 或 他 認 為 會
對 他 不 利 時,他 會 是 一 個 不 擇 手 段 的 人。從 第 (2)個 例 子 可 看 出 曹 操 因 猜
疑 ,為 杜 絕 後 患 ,無 情 地 殺 害 了 呂 伯 奢 本 人 及 其 家 人 。這 個 片 段 也 正 是 一
般讀者認定曹操性格為殘忍的基礎所在。
至 於 第 三,好 色。即 上 文 所 引 的 第 (3)的 例 子,以 這 個 例 子 來 說,這 段
的 描 寫,只 是 曹 操 在 征 討 張 繡 的 那 一 段 情 節 中 一 個 小 小 的 插 曲,這 一 小 段
插 曲 卻 意 外 增 加 了 曹 操 的 另 一 個 形 象,雖 然 文 字 不 多,卻 也 體 現 了 曹 操 個
性的另一面。
(二 )諸 葛 孔 明
以下將從其文本中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及志節和通曉數術這兩方面來
分別述之。
1.智 慧 及 志 節 方 面
(1)孔明曰:「…… 荊州北 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達吳會,西通
巴、蜀,此 用 武 之 地,非 其 主 不 能 守;是 殆 天 所 以 資 將 軍,將 軍 豈
有 意 乎 ? 益 州 險 塞,沃 野 千 里,天 府 之 國,高 祖 因 之 以 成 帝 業 … …
若 跨 有 荊、益,保 其 巖 阻,西 和 諸 戎,南 撫 彝、越,外 結 孫 權,內
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
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
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
圖 之 。 」 16
(2)先主命內 侍扶起孔 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 手,曰:「朕 今死
矣,有 心 腹 之 言 相 告 ! 」孔 明 曰:「 有 何 聖 諭 ? 」先 主 泣 曰:「 君 才
十 倍 曹 丕,必 能 安 邦 定 國,終 定 大 事。若 嗣 子 可 輔,則 輔 之;如 其
不 才,君 可 自 為 成 都 之 主。」孔 明 聽 畢,汗 流 遍 體,手 足 失 措,泣
拜 於 地 曰 :「 臣 安 敢 不 竭 股 肱 之 力 , 盡 忠 貞 之 節 , 繼 之 以 死 乎 ! 」

16
同註 6,〈第 38 回〉,頁 447。

23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言 訖 , 叩 頭 流 血 。 17
(3)孔 明 曰:
「 臣 受 先 帝 託 孤 之 重,夙 夜 未 嘗 有 怠,今 南 方 已 平 ,
可 無 內 顧 之 憂;不 就 此 時 討 賊,恢 復 中 原,更 待 何 日 ? 」忽 班 部 中
太 史 譙 周 出 奏 曰 :「 臣 夜 觀 天 象 , 北 方 旺 氣 正 盛 , 星 曜 倍 明 , 未 可
圖 也。」乃 顧 孔 明 曰:「 丞 相 深 明 天 文,何 故 強 為 ? 」孔 明 曰:「 天
道 變 易 不 常,豈 可 拘 執 ? 吾 今 且 駐 軍 馬 於 漢 中,觀 其 動 靜 而 復 行。」
譙 周 苦 諫 不 從 。 18
這 個 部 份 可 以 分 成 兩 個 方 面 來 論 述,第 一,智 慧 的 部 份,即 上 文 所 引 第 (1)
的 例 子。第 二,志 節 的 部 份,即 上 文 所 引 第 (2)、(3)的 例 子。智 慧 的 部 份 ,
第 (1)個 例 子 則 是 有 名 的「 隆 中 對 」,作 者 一 字 不 漏 的 從《 三 國 志.諸 葛 亮
傳 》 中 搬 引 到 《 三 國 演 義 》 裡 。「 隆 中 對 」 是 劉 備 第 三 次 拜 訪 終 於 得 見 諸
葛 亮 時,諸 葛 亮 分 析 天 下 局 勢 所 給 予 劉 備 欲 伸 大 義 於 天 下 最 妥 當 的 做 法 與
建 議 , 這 一 段 話 有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重 點 , 即 是 : 連 吳 抗 曹 ,「 三 分 天 下 」 的
成 果 之 所 以 能 實 現, 就 建 立 在 這 個 基 礎 上。 蜀、 吳 兩 國 若 能 聯 合, 則 中 原
可 圖,若 其 中 一 方 打 破 這 個 默 契,必 然 開 始 一 步 步 走 向 被 曹 魏 各 個 擊 破 的
道 路,諸 葛 亮 深 知 這 個 道 理,所 以 當 諸 葛 亮 後 來 入 川 時 曾 叮 嚀 關 羽 說:
「吾
有 八 個 字 , 將 軍 牢 記 , 可 保 守 荊 州 。 雲 長 問 :『 那 八 個 字 ? 』 孔 明 曰 :『 北
拒 曹 操 , 東 和 孫 權 。 』」 可 惜 後 來 關 羽 並 沒 有 把 持 住 這 個 原 則 , 不 幸 蜀 、
吳交惡失和,也導致了蜀、吳元氣大傷而遭到先後被滅的命運。
第 二 , 志 節 的 部 份, 一 言 以 蔽 之, 就 是 鞠 躬 盡 瘁 的 精 神。 諸 葛 亮 在 人
們心中除了具有高超智慧與謀略的形象外,就是那令人敬佩的忠貞精神,
如 第 (2)個 例 子,史 書 上 亦 提 及:「 章 武 三 年 春,先 主 於 永 安 病 篤,召 亮 於
成 都 , 屬 以 後 事 , 謂 亮 曰 :『 君 才 十 倍 曹 丕 , 必 能 安 國 , 終 定 大 事 。 若 嗣
子 可 輔 , 輔 之 ; 如 其 不 才 , 君 可 自 取 。 』 亮 涕 泣 曰 :『 臣 敢 竭 股 肱 之 力 ,
效 忠 貞 之 節,繼 之 以 死 』」(《 三 國 志.諸 葛 亮 傳 》)! 劉 備 這 樣 對 諸 葛 亮 的
態 度,讓 諸 葛 亮 更 急 欲 報 答 先 帝 的 知 遇 之 恩,竭 盡 全 力 去 完 成 統 一 中 原 的
大 業,於 是 諸 葛 亮 勵 精 圖 治,屯 田 興 兵,念 念 不 忘 的 就 是 完 成 先 主 的 遺 命。
其 <出 師 表 >云 :「 先 帝 知 臣 謹 慎 , 故 臨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也 。 受 命 以 來 , 夙 夜

17
同註 6,〈第 85 回〉,頁 958。
18
同註 6,〈第 91 回〉,頁 1031。

24
文稿

憂 慮,恐 付 託 不 效,以 傷 先 帝 之 明;故 五 月 渡 瀘,深 入 不 毛。今 南 方 已 定 ,


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壤除奸凶,興復漢室,還
於 舊 都; 此 臣 所 以 報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職 分 也。 」正 是 此 理。 即 使 明 知 天 命
不 可 違 ,諸 葛 亮 為 了 完 成 先 帝 遺 志,仍 執 意 出 兵 以 報 先 帝 拔 擢 之 情,知 遇
之 恩。接 下 來 第 (3)的 例 子,諸 葛 亮 雖 曉 天 文、明 天 意,但 仍 執 意 逆 天 而 行 ,
以 人 事 改 變 天 命,就 為 了 完 成 先 帝 的 遺 託,一 直 到 臨 終 之 時,仍 掛 念 於 心,
也 正 因 為 諸 葛 亮 有 這 種「 鞠 躬 盡 瘁, 死 而 後 已 」的 精 神 , 所 以 諸 葛 亮 在 小
說中不僅是賢相的代表,其形象在千古以來的讀者心中更是忠貞的象徵,
「 出 師 未 捷 身 先 死 , 長 使 英 雄 淚 滿 襟 」, 便 是 諸 葛 亮 最 好 的 寫 照 吧 !
2.通 曉 數 術 方 面
孔 明 辭 別 出 帳,與 魯 肅 上 馬,來 南 屏 山 相 度 地 勢,令 軍 士 取 東 南 方
赤 土 築 壇 。 方 圓 二 十 四 丈,每 一 層 高 三 尺, 共 是 九 尺。……孔明
於 十 一 月 二 十 日 甲 子 吉 辰,沐 浴 齋 戒,身 披 道 衣,跣 足 散 髮,來 到
壇 前。… … 是 日,看 看 近 夜,天 色 清 明,微 風 不 動 。瑜 謂 魯 肅 曰 :
「 孔 明 之 言 謬 矣 。 隆 冬 之 時 , 怎 得 東 南 風 乎 ? 」 肅 曰 :「 吾 料 孔 明
必 不 謬 談。」將 近 三 更 時 分,忽 聽 得 風 聲 響,旗 旛 轉 動。瑜 出 帳 看
時 , 旗 腳 竟 飄 西 北 , 霎 時 間 東 南 風 大 起 。 瑜 駭 然 曰 :「 此 人 有 奪 天
地 造 化 之 法,鬼 神 不 測 之 術 ! 若 留 此 人,乃 東 吳 禍 根 也。及 早 殺 卻,
免 生 他 日 之 憂 。 」 19
在 術 數 方 面 所 舉 出 的 例 子 , 是 小 說 中 有 名 的「 孔 明 借 東 風 」, 這 純 粹 是 作
者 為 了 突 顯 出 諸 葛 亮 超 人 的 能 為,全 力 為 其 量 身 打 造 的 情 節 。但 是,也 正
因 為 如 此,小 說 的 張 力 更 能 擴 大,其 中 人 物 的 形 象 也 給 予 了 讀 者 深 刻 的 印
象,在 這 點 上,作 者 是 成 功 的,他 創 造 出 了「 萬 古 雲 霄 一 羽 毛 」的 諸 葛 亮 ,
其忠貞、智慧的形象,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推崇、所喜愛。
(三 )關 羽
以下將從個性及武功方面來瞭解關羽在文本裡形象。
1.個 性 方 面
「 文 遠 代 稟 三 事 20,蒙 丞 相 應 允,諒 不 食 言。」操 曰 :
(1)關 公 曰:

19
同註 6,〈第 49 回〉,頁 564~566。
20
見文本第〈第 25 回〉 :「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
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

25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 吾 言 既 出 , 安 敢 失 信 。 」 關 公 曰 :「 關 某 若 知 皇 叔 所 在 , 雖 蹈 水
火,必 往 從 之。此 時 恐 不 及 拜 辭,伏 乞 見 原。」… … 關 公 自 到 許 昌 ,
操 待 之 甚 厚,小 宴 三 日,大 宴 五 日;又 送 美 女 十 人,使 侍 關 公。關
公 盡 送 入 內 門,令 伏 侍 二 嫂。卻 又 三 日 一 次 於 內 門 外 躬 身 施 禮,動
問「 二 嫂 安 否 」。二 夫 人 回 問 皇 叔 之 事 畢,曰「 叔 叔 自 便 」,關 公 方
敢 退 回 。 21
(2)雲 長 曰 :「 子 瑜 此 來 何 意 ? 」瑾 曰 :「 特 來 求 結 兩 家 之 好: 吾
主 吳 侯 有 一 子,甚 聰 明;聞 將 軍 有 一 女,特 來 求 親。兩 家 結 好,並
力 破 曹 。 此 誠 美 事 , 請 君 侯 思 之 。 」 雲 長 勃 然 大 怒 曰 :「 吾 虎 女 安
肯 嫁 犬 子 乎 ! 不 看 汝 弟 之 面,立 斬 汝 首 ! 再 休 多 言 ! 」遂 喚 左 右 逐
出 。 22
(3)雲 長 問 曰:
「 漢 中 王 封 我 何 爵 ? 」詩 曰:
「『 五 虎 大 將 』之 首。」
雲 長 問 :「 那 五 虎 將 ? 」詩 曰 :「 關 、張 、趙 、馬、黃 是 也 。」雲 長
怒 曰 :「 翼 德 吾 弟 也 ; 孟 起 世 代 名 家 ; 子 龍 久 隨 吾 兄 , 即 吾 弟 也 ;
位 與 吾 相 並,可 也。黃 忠 何 等 人,敢 與 吾 同 列 ? 大 丈 夫 終 不 與 老 卒
為 伍 ! 」 遂 不 肯 受 印 。 23
關 羽 在 文 本 中 最 讓 人 深 刻 的 印 象,就 是 他 的 忠 義 精 神,從 上 文 第 (1)個 例 子
可 以 看 到,關 羽 即 使 不 得 已 降 曹,仍 謹 記 他 與 劉 備 的 兄 弟 之 義 ,就 算 曹 操
待 之 甚 厚,關 公 仍 不 為 所 動 ,對 其 嫂 子 亦 是 恭 敬 得 體 。即 使 後 來 張 遼 又 問
他 :「 倘 玄 德 已 棄 世 , 公 何 所 歸 乎 ? 」 關 羽 答 道 :「 願 從 於 地 下 。 」 就 這 麼
一 句 話, 便 把 關 羽 忠 肝 義 膽 的 形 象 勾 勒 出 來, 栩 栩 如 生。 除 此 之 外, 我 們
也 可 從 第 (3)和 第 (4)的 例 子 了 解 關 羽 個 性 的 另 一 面 , 關 於 第 (3)個 例 子 , 史
書 記 載:
「 先 是,權 遣 使 為 子 索 羽 女,羽 辱 罵 其 使,不 許 婚,權 大 怒 」(《 三
國 志 . 關 羽 傳 》 )。 第 (4)個 例 子 , 史 書 亦 載 :「 先 主 為 漢 中 王 , 遣 詩 拜 關 羽
為 前 將 軍 , 關 羽 聞 黃 忠 為 後 將 軍 , 羽 怒 曰 :『 大 丈 夫 終 不 與 老 兵 同 列 ! 』
不 肯 受 拜 」(《 三 國 志.費 詩 傳 》)。從 這 裡 可 見 關 羽 也 是「 自 視 甚 高 」的 ,
不 管 是 對 自 己 人 還 是 同 盟 方 的 人,關 羽 不 改 其 睥 睨 的 態 度,這 雖 然 是 他 個

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21
同註 6,〈第 25 回〉,頁 306。
22
同註 6,〈第 73 回〉,頁 830。
23
同前註。

26
文稿

性 中 的 一 面,但 不 是 全 部,在 文 本 裡 還 是 以 其 忠 義 精 神 為 主,只 是 在 這 裡,


我 們 把 文 本 中 描 寫 關 羽 形 象 的 另 一 面 抽 取 出 來 彼 此 關 照,對 其 形 象 的 複 雜
性也才有進一步的認識。
2.武 功 方 面
紹 曰 :「 可 惜 吾 上 將 顏 良 、 文 醜 未 至 , 得 一 人 在 此 , 何 懼 華 雄 ! 」
言 未 畢 , 階 下 一 人 大 呼 出 曰 :「 小 將 (關 羽 )願 往 , 斬 華 雄 頭 獻 於 帳
下 ! 」 … … 關 公 曰 :「 如 不 勝 , 請 斬 某 頭 。 」 操 教 釃 熱 酒 一 杯 , 與
關 公 飲 了 上 馬 。 關 公 曰 :「 酒 且 斟 下 , 某 去 便 來 。 」 出 帳 提 刀 , 飛
身 上 馬。眾 諸 侯 聽 得 關 外 鼓 聲 大 振,喊 聲 大 舉,如 天 催 地 塌,岳 撼
山 崩,眾 皆 失 驚。正 欲 探 聽,鸞 鈴 響 處,馬 到 中 軍,雲 長 提 華 雄 之
頭 , 擲 於 地 上 , 其 酒 尚 溫 。 24
從 這 段 描 寫 我 們 可 以 清 楚 看 到 關 羽 形 象 裡 重 要 的 一 面,就 是 武 藝 絕 倫 的 形
象 塑 造。 在 關 羽 與 華 雄 交 手 之 前, 華 雄 已 連 贏 盟 軍 數 陣, 即 使 擁 有「 江 東
猛 虎 」之 稱 的 孫 堅 也 為 其 所 敗,關 羽 當 時 只 是 以 一 個 馬 弓 手 的 小 將 身 分 挺
身 而 出 , 曹 操 本 欲 以 酒 嘉 其 志 、 壯 其 膽 , 關 羽 只 淡 淡 一 句 :「 酒 且 斟 下 ,
某 去 便 來 。 」就 在「 酒 尚 溫 」的 片 刻 裡 關 羽 果 然 凱 旋 歸 來 , 從 這 裡 所 透 露
出 來 的 訊 息,不 僅 僅 是 兩 人 交 手 的 時 間 短 暫 所 顯 示 出 來 的 武 藝 差 距,更 藉
由 之 前 華 雄 不 可 一 世 的 氣 勢 來 襯 托 出 關 羽 不 凡 的 能 為,這 對 於 塑 造 關 羽 勇
猛威武的形象有正面的助益。
最 後,經 由 上 述 從 文 本 中 舉 出 的 例 子 來 看,作 者 並 沒 有 在《 三 國 演 義 》
裡 把 曹 操、諸 葛 亮 、關 羽 刻 意 塑 造 成 一 個 單 一 形 象 的 人 物,我 們 可 以 清 楚
看 見 這 三 個 人 物 形 象 是 複 雜 豐 富 的。而 且 這 三 個 人 物 形 象 似 乎 充 滿 了 一 種
不 確 定 ,從 這 裡 可 知,這 跟 伊 塞 爾 所 提 出 的 文 學 觀 點 是 不 謀 而 合 ,這 種 空
白,斷 裂 或 不 確 定 性 其 實 就 是 藝 術 極 與 審 美 極 的 交 流 處,是 互 相 交 互 作 用
的 。 因 此 , 按 照 伊 塞 爾 的 看 法 ,「 三 絕 」的 人 物 形 象 絕 不 能 單 靠 文 本 內 的
敘 述 來 定 型, 必 須 要 加 入「 讀 者 」的 要 素 在 裡 面 , 關 於 這 部 份 將 在 下 文 加
以討論。
三 、 審 美 (讀 者 )層 面 的 探 討
經 由 前 文 的 了 解,我 們 知 道 伊 塞 爾 的 文 學 觀 點,也 就 是 他 的 讀 者 反 應

24
同註 6,〈第 5 回〉,頁 65~66。

27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批 評 理 論 實 際 上 就 是 一 種 接 受 理 論,它 給 予 讀 者 相 當 的 自 由 度,但 是 讀 者
並 不 是 可 以 隨 心 所 欲 地 來 闡 釋 文 本,他 必 須 受 到 文 本 自 身 的 制 約 才 能 保 證
自 己 的 闡 釋 是 屬 於 他 所 閱 讀 的 文 本。所 以 ,讀 者 在 閱 讀 過 程 中 ,會 根 據 不
同 視 角 所 提 供 的 資 訊,不 斷 修 正 自 己 的 觀 點、態 度 ,並 有 可 能 在 有 利 的 觀
點 與 各 視 角 相 交 , 理 解 文 本 的 內 涵 , 揭 示 出 作 品 的 意 義 。 25接 下 來 , 我 們
將 從 讀 者 的 層 面 來 依 序 探 討 曹 操、諸 葛 孔 明、關 羽 等 人 物 形 象 在《 三 國 演
義 》 中 所 遺 留 下 來 的 「 空 白 」 及 「 不 確 定 性 」, 茲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
(一 )曹 操
對 於 曹 操 這 個 人 物 形 象 的 部 分,在《 三 國 演 義 》裡 所 留 下 的 最 大「 不
確 定 性 」就 是 --曹 操 是 奸 雄 ? 還 是 英 雄 ? 有 很 多 讀 者 對 此 意 見 不 一,而 這
也 是 作 者 厲 害 的 地 方,他 全 不 宣 判,全 不 自 己 出 面 議 論,而 以 細 節 的 油 彩,
反 覆 塗 抹,終 於 繪 成 了 一 個 生 動 的 醜 類,使 曹 操 成 為 一 個 長 期 流 傳 於 民 間
的 「 白 臉 奸 臣 」。 26再 加 上 毛 宗 崗 亦 評 :「 曹 操 一 生 , 無 所 不 用 其 借 , 借 天
子 以 令 諸 侯; 又 借 諸 侯 以 攻 諸 侯; 至 於 欲 安 軍 心 , 則 他 人 之 頭 亦 可 借, 欲
申 軍 令,則 自 己 之 髮 亦 可 借。借 之 謀 愈 奇,借 之 術 愈 幻,是 千 古 第 一 奸 雄。」
27
又 :「 曹 操 前 哭 典 韋 , 而 後 哭 郭 嘉 。 哭 雖 同 而 所 哭 則 異 : 哭 典 韋 之 哭 , 所
以 感 眾 將 士 也 ; 哭 郭 嘉 之 哭 , 所 以 愧 眾 謀 士 也。 前 之 哭 勝 似 賞 , 後 之 哭 勝
似打。不謂奸雄眼淚,既可以作錢帛用,又可作梃杖用。奸雄之奸,真是
奸 得 可 愛 。 」 28曹 操 在 整 個 政 治 生 涯 中 , 為 了 保 全 和 發 展 自 己 , 對 一 些 陰
謀 顛 覆 集 團 以 及 部 分 同 自 己 離 心 離 德 的 部 屬 大 肆 殺 戮,並 不 難 理 解。但 他
採 取 了 一 些 過 火 的 行 動 , 卻 大 失 公 允 者 所 望 。 29這 些 也 就 是 促 使 曹 操 成 為
奸雄形象的原因之一。
但 是,這 樣 的 評 價 真 的 公 平 嗎 ?「 奸 雄 」固 然 是 曹 操 主 體 性 格,卻 不
是 他 性 格 的 全 部,曹 操 的 性 格 非 常 豐 富 和 深 刻,是 由 多 種 情 致 和 各 種 才 能
構 成 的。他 不 是 世 人 所 單 純 認 為 的 絕 代 奸 雄,他 同 時 也 是 一 個 具 有 遠 見 卓

25
參見田明剛〈論「隱含讀者」 〉
,《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第 19 卷第 5
期,2001 年 10 月,頁 67。
26
見陳松柏〈細節,決定了曹操形象的反面定性〉, 《零陵師專學報》 ,1995 年第 2
和 3 期,頁 107。
27
同註 1,毛宗崗〈三國志演義回評〉,頁 281。
28
同前註,頁 331。
29
見馬維光〈曹操領導行為淺探〉 ,《廣西社會科學》,1995 年第 3 期,頁 78。

28
文稿

識和雄才大略的傑出政治家、謀略家和軍事家。他駕馭群英,統帥雄師,
縱 橫 天 下, 打 敗 群 雄, 統 一 北 方, 並 為 其 子 孫 代 漢 稱 帝, 天 下 統 一 於 晉 奠
定 了 基 礎。這 原 因 固 然 是 多 方 面 的,但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原 因,就 是 他 的 高 智
與 雄 才 。 30而 且 高 智 與 雄 才 並 不 是 毛 氏 所 謂 的 「 奸 雄 」 二 字 可 以 囊 括 。 所
以 , 也 有 不 少 讀 者 對 於 曹 操 的 形 象 是 持 不 同 意 見 的 , 有 人 認 為 :「『 奸 詐 』
其 實 應 是『 權 變 』的 同 義 語 ,是 作 為 領 袖 為 了 應 付 各 種 複 雜 局 面 必 不 可 少
的 本 領 , 另 外 更 要 指 出 的 , 曹 操 的 『 奸 詐 』 都 是 被 動 式 的 ,『 爾 虞 』 也 有
『 我 詐 』, 在 自 己 的 生 命 , 事 業 受 到 威 脅 時 , 才 不 得 已 用 詐 。 」 31又 有 人 提
出 :「 曹 操 狠 , 出 於 嚴 明 法 治 的 一 種 需 要 ; 不 狠 , 就 嚴 不 起 來 , 嚴 與 狠 是
他實現『安天下』心願的基本條件。曹操狂,是他勃勃雄心的集中表露;
胸 無 大 志 之 人 不 會 發 狂 的 , 也 根 本 狂 不 起 來。 被 作 者 作 為『 王 道 』化 身 歌
頌的另一位英雄劉備,不狠、不奸、不狂、仁義忠孝俱備,然而卻給人留
下 了 許 許 多 多 的 遺 憾。」32再 者,雖 然 曹 操 所 採 取 的 手 段 有 時 頗 為 殘 忍 ,
但是,作為在亂世中奪取權利的領袖,有誰能避免得了這種殘忍?劉備、
孫 權 是 否 自 始 自 終 是 以「 仁 義 」來 奪 取 蜀 漢 與 東 吳 統 治 地 位 的 ? 恐 怕 都 離
不 開 殺 戮 。 33
關於上述 的 論點,筆者 認為,作者 塑造曹操 這 個人物的 確 是很用心的 ,
有 很 多 的 性 格 特 徵 在 曹 操 的 身 上 顯 現 出 來 ,有 好 的 ,也 有 壞 的 。作 者 的 用
意 , 在 於 塑 造 出「 真 實 」 的 人 物 , 對 於 曹 操 , 作 者 不 刻 意 揚 善 , 也 沒 有 為
其 掩 惡, 就 像 我 們 一 般 人 一 樣, 有 為 善 的 一 面, 也 有 作 惡 的 另 一 面。 這 樣
的 作 法 ,化 消 了 讀 者 與 曹 操 之 間 的 距 離 ,原 來,曹 操 的 形 象 是 我 們 每 個 人
的 投 影 , 我 們 有 時 也 會 為 了 自 己做出自私的 行 為,遇到 值 得同情的 事 我們
也會不吝 惜 地付出憐憫 , 所 以 , 讀 者 在 閱 讀 文 本 的 當 中 , 曹 操 形 象 的 「 不

30
見陳繼征〈論曹操的「奸」與「雄」 〉,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0 卷第 3 期(總 53 期),2000 年 9 月,頁 87。
31
見王同書〈曹操新論─兼論《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藝術〉 ,
《江蘇教育學
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 3 期,頁 47。
32
見劉玉景〈 《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探析〉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 年第 3 期,頁 96。
33
參見馬寶記、朱雨生〈「英雄」與「奸雄」--《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曹操
不同形象的美學內涵〉, 《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3 卷第 4 期,1994
年,頁 72。

29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確 定 性 」自 然 而 然 就 呈 現 出 來,畢 竟 他 體 現 了 每 個 讀 者 內 在 部 分 真 實 的 自
我 ,這 正 是 曹 操 人 物 形 象 成 功 的 地 方 。因 此,藉 由 以 上 的 說 明 我 們 可 以 更
進 一 步 了 解 曹 操 形 象 在 文 本 中 所 呈 現 的 「 不 確 定 性 」。
(二 )諸 葛 孔 明
長 久 以 來, 諸 葛 亮 的 形 象 在 人 們 的 心 中 就 是 聖 明 的 賢 相, 智 慧 的 化
身,其形象形成的軌跡可分三個階段:
第 一 , 歷 史 上 的 記 載 :「 諸 葛 亮 之 為 相 國 也 , 撫 百 姓 , 示 儀 軌 , 約 官
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
罰 , 服 罪 輸 情 者 雖 重 必 釋 , 遊 辭 巧 飾 者 雖 輕 必 戮 ; 善 無 微 而 不 賞, 惡 無 纖
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
畏 而 愛 之,刑 政 雖 峻 而 無 怨 者,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勸 戒 明 也。可 謂 識 治 之 良 才,
管 、蕭 之 亞 匹 矣 」(《 三 國 志 .諸 葛 亮 傳 》)。我 們 知 道 ,《 三 國 志 》的 作 者
陳壽是以魏國為正統的,但在這裡,陳壽評價、記載諸葛亮事蹟的部份,
可謂中肯得體。
第 二 , 頌 揚 與 修 飾 : 例 如 杜 甫 寫 了 <詠 懷 古 跡 五 首 >中 的 第 4、 第 5 兩
首 、 <蜀 相 >、 <八 陣 圖 >等 十 餘 首 詩 34, 對 諸 葛 孔 明 推 崇 備 至 , 不 僅 大 加 稱
頌其高尚傑出之處,也把諸葛亮的形象修飾到近乎完美。以下拿《蜀相》
這首詩為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 師 未 捷 身 先 死 , 長 使 英 雄 淚 滿 襟 。(《 全 唐 詩 》 卷 226)
我 們 知 道,諸 葛 亮 雄 才 大 略,一 生 忠 於 蜀 漢,鞠 躬 盡 瘁,死 而 後 已 ,
表 現 出 一 個 傑 出 政 治 家 的 高 尚 品 德 與 情 操,杜 甫 對 於 諸 葛 亮 是 極 其 欽 佩
的。從第一句就可以看出杜甫傾慕的心情,第二句說明古柏的參天聳立,
使 人 容 易 聯 想 到 諸 葛 亮 的 高 風 亮 節,而 古 柏 經 冬 歷 寒 ,萬 古 長 青 ,更 容 易
使 人 聯 想 到 諸 葛 亮 的 名 垂 千 古,兩 句 一 開 始 就 創 造 出 一 種 莊 嚴 的 氣 氛,也
流露出杜甫崇敬的心情。

34
杜甫頌揚或緬懷諸葛孔明的詩,除<詠懷古迹五首>中的第 4、第 5 兩首、<蜀相>、
<八陣圖>,尚有<古柏行>、<謁先生廟>、<武侯廟>、<夔州歌十絕句>(其九)、<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登樓>等。

30
文稿

到 了 五、六 兩 句,則 是 杜 甫 正 面 讚 頌 諸 葛 亮 的 一 生 功 績。「 三 顧 頻 繁


天 下 計 」,這 是 追 懷 諸 葛 亮 隱 居 隆 中,劉 備 三 顧 茅 廬 並 詢 問 統 一 天 下 謀 略
的 事 。諸 葛 亮 受 到 劉 備 的 看 重 ,是 因 為 他 具 有 非 凡 的 政 治 才 能 。所 以 這 一
句 表 面 上 寫 劉 備 ,實 際 上 是 從 側 面 烘 托 諸 葛 亮 的 才 智 。至 於「 兩 朝 開 濟 老
臣 心 」則 是 讚 美 諸 葛 亮 為 蜀 漢「 鞠 躬 盡 瘁 , 死 而 後 已 」的 忠 心 。 諸 葛 亮 幫
助 劉 備 開 創 了 蜀 漢 基 業,又 輔 佐 後 主 劉 禪 渡 過 了 時 局 的 危 難。他 對 蜀 漢 忠
心 耿 耿 ,一 生 志 在 恢 復 漢 室 ,雖 然 最 後 未 能 成 功 ,但 其 品 德 與 情 操 也 深 深
地為後人所景仰,這兩句也深刻表達出杜甫無限的敬意。
最 後 兩 句 的 部 分,更 是 表 達 出 不 僅 杜 甫,而 是 全 天 下 人 無 盡 的 感 慨 。
諸 葛 亮 北 伐 沒 有 成 功,統 一 天 下 興 復 漢 室 的 大 志 未 能 實 現,使 千 古 以 來 的
英雄都為之惋惜,為之傷心落淚,對杜甫來說,諸葛亮的形象是完美的,
其精神更是他所景仰。
第 三,小 說 的 誇 張 描 寫:例 如 小 說 中 鋪 排 諸 葛 亮 出 場 的 描 寫,毛 宗 崗
曾 評 曰:「 此 卷 極 寫 孔 明,而 篇 中 卻 無 孔 明。蓋 善 寫 妙 人 者,不 如 (於 )有 處
寫 , 正 於 無 處 寫 。 寫 其 人 如 閒 雲 野 鶴 之 不 可 定, 而 其 人 始 遠 ; 寫 其 人 如 威
風 祥 麟 之 不 易 睹 , 而 其 人 始 尊。 且 孔 明 雖 未 得 一 遇 , 而 見 孔 明 之 居, 則 極
其幽秀;見孔明之童,則極其古淡;見孔明之友,則極其高超;見孔明之
弟,則極其曠逸;見孔明之丈人,則極其清韻;見孔明之題詠,則極其俊
妙 。 不 待 接 席 言 歡 , 而 孔 明 之 為 孔 明 , 於 此 領 略 過 半 矣 ! 」 35由 此 可 知 ,
諸 葛 亮 出 場 前 的 鋪 排 技 巧 是 非 常 高 明 的,人 尚 未 出 場,其 飄 逸 彷 如 神 仙 之
形 象 已 深 植 每 個 讀 者 的 腦 海 中,及 至 諸 葛 亮 正 式 登 場,「 玄 德 見 孔 明 身 長
八 尺 , 面 如 冠 玉 , 頭 帶 綸 巾 , 身 披 鶴 氅 , 飄 飄 然 有 神 仙 之 概 。 」 36其 形 象
更 是 滿 足 了 讀 者 的 期 待,不 僅 成 功 展 現 完 美 鋪 排 的 藝 術 手 筆,也 讓 所 有 讀
者 嘆 為 觀 止。再 加 上 小 說 中 的 諸 葛 亮 不 僅 智 慧 一 流 ,還 會 法 術 ,幾 近 全 能
的表現,對諸葛亮的形象當然也就具有正面的加分作用了。
但 是 , 諸 葛 孔 明 的 形 象 在《 三 國 演 義 》裡 還 是 有 其 不 確 定 性 , 即 使 諸
葛 孔 明 號 稱「 智 絕 」, 但 他 選 擇 出 山 幫 助 劉 備 , 對 他 本 身 而 言 , 是 智 ? 還
是 不 智 呢 ? 有 人 認 為 :「 諸 葛 亮 欲 報 劉 備『 三 顧 茅 廬 』之 恩 , 於 是 自 出 山

35
同註 27,頁 310。
36
同註 16,頁 446。

31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開始,占荊州,攻長沙,克南郡,取西川,使劉備在成都稱帝,形成天下
三 分 的 局 面 。 」 37這 是 持 肯 定 的 態 度 。 也 有 人 指 出 :「 劉 備 三 訪 隆 中 , 途 遇
孔 明 摯 友 崔 州 平。崔 甲 說 一 番 治 亂 之 理,且 言:
『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
補 綴 乾 坤,恐 不 易 為,徒 費 心 力 耳。』又 水 鏡 先 生 亦 云:『 孔 明 雖 得 其 主 ,
不 得 其 時 , 惜 哉 ! 』再 者 , 孔 明 臨 行 前 不 忘 囑 咐 其 弟 :『 吾 受 劉 皇 叔 三 顧
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
隱 。 』雖 言 功 成 , 也 未 始 不 知 天 時 不 順 , 此 前 他 對 徐 庶 薦 其 於 劉 備 之 舉 則
是 聞 言 變 色, 曰 :『 君 以 我 為 享 祭 之 犧 牲 乎 ! 說 罷 , 拂 袖 而 入 』, 其 內 心 的
真實想法,恐非自高身價,有意清高。應該說,諸葛亮最後的出山,多多
少 少 有 些 勉 為 其 難 的 意 味 。 」 38在 這 裡 所 呈 現 的 又 是 另 外 一 種 見 解 。
對 此 , 筆 者 認 為 , 作 者 這 樣 安 排 孔 明 形 象 的「 不 確 定 性 」是 在 於 能 夠
留 給 讀 者 自 己 判 斷 的 權 力,作 者 並 不 主 動 議 論 孔 明 出 隆 中 幫 助 劉 備 是 否 是
明 智 之 舉,取 而 代 之 的 是 藉 由 孔 明 身 旁 的 朋 友 對 此 提 出 看 法,例 如 上 文 所
提 及 孔 明 好 友 崔 州 平 所 說 的 話 , 其 立 論 的 基 點 在 於「 治 亂 無 常 」, 也 就 是
「 天 下 合 久 必 分 , 分 久 必 合 」的 道 理 , 孔 明 出 山 之 舉 終 究 只 是 徒 勞。 但 站
在讀者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希望孔明能幫助劉備的,以當時的情勢來說,
相 對 弱 勢 的 劉 備 的 確 較 能 獲 得 讀 者 的 同 情,最 後,孔 明 也 不 負 讀 者 的 期 待
幫 助 劉 備 完 成 三 分 天 下 的 霸 業 。但 是 ,孔 明 最 大 的 成 就 也 就 僅 止 於 此, 從
文 本 第 38 回 出 隆 中 到 104 回 病 逝 五 丈 原,孔 明 終 究 無 法 興 復 漢 室,這 對 於
讀 者 來 說 , 諸 葛 孔 明「 知 其 不 可 為 而 為 之 」的 堅 持 固 然 可 敬 , 但「 鞠 躬 盡
瘁 」, 也 只 能「 死 而 後 已 」, 且 留 給 後 世 許 多 無 限 的 感 慨 。 於 是 , 讀 者 不 禁
回 溯 源 頭,孔 明 出 山 到 底 是 不 是 明 智 之 舉 ? 也 正 因 為 如 此,文 本 中 孔 明 形
象的「不確定性」便產生了,至於答案,只存在每個讀者各自的闡釋中。
(三 )關 羽
關 羽 的 形 象 , 在 文 本 中 最 大 的 不 確 定 性 就 是 --關 羽 是 否 有 勇 無 謀 ? 有
人 認 為:
「 關 羽 一 生 中 最 大 的 錯 誤 就 是 違 背 了 諸 葛 亮 制 定 的 戰 略 方 針 --『 北
拒 曹 操 , 東 和 孫 權 』。 所 以 , 最 後 由 於 關 羽 的 剛 愎 自 用 , 不 僅 導 致 失 去 荊

37
參見秦秋玉,王春〈聖明的賢相,智慧的化身--淺談諸葛亮的形象〉 ,《松遼學刊》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 年第 1 期,頁 27。
38
參見劉賢漢,石泉〈略論《三國演義》中的謀士形象〉 ,
《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
社版),1998 年第 2 期,頁 61。

32
文稿

州 , 遭 擒 被 斬 , 更 嚴 重 的 是 引 發 了 吳 蜀 彝 陵 之 戰 , 陸 遜 火 燒 連 營, 幾 乎 擒
住 劉 備 , 使 蜀 漢 的 國 力 元 氣 大 傷 。 」 39至 於 上 文 所 提 及 關 羽 「 剛 愎 自 用 」
的 部 份 , 早 在 文 本 的 第 75 回 , 呂 蒙 、 陸 遜 計 畫 襲 取 荊 州 之 時 已 見 端 倪 ,
陸 遜 曰 :「 雲 長 倚 恃 英 雄 , 自 料 無 敵 , 所 慮 者 惟 將 軍 耳 。 將 軍 趁 此 機 會 ,
托 疾 辭 職, 以 陸 口 之 任 讓 之 他 人, 使 他 人 卑 辭 讚 美 關 公, 以 驕 其 心, 彼 必
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別出奇計以襲之,
則 荊 州 在 掌 握 之 中 矣。 」果 不 其 然, 陸 遜 的 計 策 奏 效, 關 羽 因 而 大 意 失 荊
州 。 除 此 之 外 , 也 有 人 指 出 :「 關 羽 『 水 淹 七 軍 』 40的 行 動 , 不 失 也 是 一 種
智 謀 的 展 現 。 」 41的 確 , 關 羽 在 這 場 戰 役 中 表 現 出 智 慧 的 一 面 , 不 僅 大 破
曹 軍 , 更 生 擒 了 敵 方 將 領 于 禁。 從 這 點 來 看, 關 羽 並 非 莽 夫 , 這 也 就 是 關
羽 在 文 本 中 所 呈 現 的 「 不 確 定 性 」。
對 於 上 文 所 述,筆 者 認 為,文 本 裡 的 關 羽,若 是 心 存 驕 矜,他 不 過 是
一 位 猛 將,只 能 在 武 力 上 爭 強 鬥 勝,也 才 會 有 荊 州 失 守 的 情 況 發 生。但 是,
關 羽 若 能 審 時 度 勢,他 則 是 一 位 足 以 擔 任 重 責 的 大 將。作 者 在 塑 造 關 羽 形
象的同時,便把這兩個相異的特點都放在關羽身上,所帶給讀者的感受,
就 是 在 閱 讀 過 程 中 讀 者 面 對 關 羽 時 對 其 形 象 的 不 確 定 感,關 羽 到 底 是 有 勇
無謀還是 智 勇兼備,作 者聰明的 把 這個問題 交 給讀者,由 讀 者 自 己 來 定 奪 ,
不難發現,在文本中 絕 妙的敘事 筆 法背後其 實 還藏著作 者 默默經營 的 用心。
因 此,我 們 經 由 上 述 從 讀 者 層 面 的 探 討,對 於 曹 操、諸 葛 孔 明、關 羽
的形象相信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伊塞爾認為文學交流是一種雙向的關係,
他 也 堅 持 讀 者 不 與 文 本 重 合 , 所 以 , 真 正 的「 意 義 」, 真 正 的「 人 物 形 象 」
還 是 得 靠 作 品 與 讀 者 這 兩 個 層 面 相 互 交 流、作 用 來 產 生。讀 者 可 以 自 由 地
填 補 空 白,但 同 時 又 遵 循 文 本 的 模 式 ,文 本 進 行 提 示 或 指 示 ,讀 者 則 進 行
意 向 或 建 構 。 42所 以 , 從 這 兩 者 相 互 交 流 與 作 用 來 看 , 曹 操 、 諸 葛 孔 明 、

39
參見劉軍〈 《三國演義》人物描寫略論〉 ,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 3 卷第 2 期,2001 年 6 月,頁 92~93。
40
見文本〈第 74 回〉 :
「公曰: 『于禁七軍不屯於廣易之地,而聚於罾口川險隘之處;
方今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犯漲;吾已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
船,放水一渰,樊城、罾口川之兵皆為魚鱉矣。』」
41
參見陳偉春,孫愛春〈《三國演義》人物塑造的性格化傾向〉 ,
《泰安師專學報》,
第 11 卷第 2 期,1998 年 6 月,頁 19。
42
同註 3。

33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56 期

關羽的人物形象是多樣化的,具有層次性和複雜性,但是也正因為這樣,
他們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四、結論
曹 操、諸 葛 孔 明、關 羽 作 為《 三 國 演 義 》中 舉 足 輕 重 的 人 物,作 者 在
其 形 象 塑 造 上 ,下 了 不 少 的 苦 心,透 過 作 者 在 文 本 裡 的 描 寫 ,讀 者 不 僅 能
貼近這三 位 人物,也能 享受其人 物 形象塑造 的 至高審美 感 受。作 者 的 成 功 ,
在 於 給 予 這 三 位 人 物 多 樣 的 人 格 特 徵 , 也 就 是 人 物 形 象 的 「 不 確 定 性 」,
這 也 就 是 伊 塞 爾 文 學 觀 念 的 重 點 之 ㄧ,於 是 本 文 試 圖 藉 由 此 一 觀 點 來 檢 視
《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以期對這些人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經 由 前 文 的 說 明,我 們 知 道,伊 塞 爾 的 文 學 觀 點 是 注 意 到 了 讀 者 在 意
義 產 生 過 程 中 的 重 要 性,他 肯 定 了 文 本 在 意 義 產 生 時 的 制 約 作 用,他 認 為
意 義 的 產 生 來 自 讀 者 與 文 本 的 結 合,兩 者 相 互 影 響 ,相 互 制 約 。人 物 形 象
的 產 生 也 是 如 此,作 者 的 文 本 描 寫 與 讀 者 閱 讀 過 程 中 的 感 受 相 互 交 流,其
真正的意義才會產生。
因 此,我 們 經 由 這 樣 的 方 式 來 了 解《 三 國 演 義 》中「 三 絕 」的 人 物 形
象 是 比 較 妥 當 且 客 觀 的,畢 竟 作 品 與 讀 者 之 間 的 交 流 與 相 互 作 用 是 不 可 避
免而且存在的,從作品與讀者開始接觸之後,一刻也不曾停止。
參考書目
1.(晉 )陳 壽 , (宋 )裴 松 之 注 ,《 三 國 志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4 年 。
2.(明 )羅貫 中 著,吳 小林 校著,
《三 國 演義校注 》
,台北:里 仁 書 局,1994 年 。
3.(清 )聖 祖 御 製 ,《 全 唐 詩 》, 台 北 : 明 倫 出 版 社 , 1971 年 。
4.ELIZABETH FREUND 著 , 陳 燕 谷 譯 ,《 讀 者 反 應 理 論 批 評 》, 板 橋 :駱 駝
出 版 社 , 1994 年 。
5.朱一玄、劉毓忱編,
《三國演義資料彙編》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年。
6.馬寶記、 朱雨生,〈「 英雄」與 「 奸雄」 --《 三國志》 與 《三國演 義 》中曹
操不同形 象 的美學內 涵〉,《許 昌師專 學報》,第 13 卷第 4 期 ,1994 年 。
7.劉玉景,
〈《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探析〉
,《鄭州大學學報》
,1994 年第 3 期。
8.陳 松 柏 ,〈 細 節 , 決 定 了 曹 操 形 象 的 反 面 定 性 〉,《 零 陵 師 專 學 報 》, 1995
年第 2 和 3 期。
9.馬 維 光 ,〈 曹 操 領 導 行 為 淺 探 〉,《 廣 西 社 會 科 學 》, 1995 年 第 3 期 。
10.王 同 書,
〈 曹 操 新 論 --兼 論《 三 國 演 義 》中 曹 操 形 象 的 塑 造 藝 術 〉
,《江蘇

34
讀書筆記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 1995 年 第 3 期 。
11.陳 偉 春,孫 愛 春,〈《 三 國 演 義 》人 物 塑 造 的 性 格 化 傾 向 〉,《 泰 安 師 專 學
報 》, 第 11 卷 第 2 期 , 1998 年 。
12.劉 賢 漢 , 石 泉 ,〈 略 論 《 三 國 演 義 》 中 的 謀 士 形 象 〉,《 煙 台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1998 年 第 2 期 。
13.陳 繼 征,〈 論 曹 操 的「 奸 」與「 雄 」〉,《 西 安 交 通 大 學 學 報 》,第 20 卷 第
3 期 (總 53 期 ), 2000 年 。
14.秦 秋 玉,王 春,
〈 聖 明 的 賢 相,智 慧 的 化 身 --淺 談 諸 葛 亮 的 形 象 〉
,《松遼
學 刊 》, 2000 年 第 1 期 。
15.田明 剛,
〈 論「隱含讀 者」〉
,《嘉應大學學報》
,第 19 卷 第 5 期,2001 年 。
16.劉 軍 ,〈《 三 國 演 義 》 人 物 描 寫 略 論 〉,《 哈 爾 濱 工 業 大 學 學 報 》, 第 3 卷
第 2 期 , 2001 年 。

讀書筆記
讀 <最 後 一 頭 戰 象 >有 感
方謙光∗
今 年 的 春 節 期 間,台 灣 東 海 大 學 文 學 院 的 許 建 崑 教 授 來 家 裡 做 客,據
母 親 介 紹,許 教 授 曾 是 我 老 爸 最 得 意 的 學 生,現 在 東 海 大 學 執 教 ,對 兒 童
文學方面頗有成就,叫我虛心地向許教授求教。我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
所 學 的 專 業 是 地 球 物 理,工 作 了 卅 五 年 ,從 事 的 是 鐵 路 勘 測 設 計 ,跑 的 地
方 不 算 少,也 可 以 說 有 較 豐 富 的 人 生 經 驗,因 此 許 教 授 建 議 我 把 專 業 知 識
和 人 生 經 歷 結 合 起 來,寫 一 點 具 有 知 識 性 和 趣 味 性 的、適 合 兒 童 和 青 少 年
的 科 學 普 及 讀 物。我 很 願 意 接 受 許 教 授 的 建 議,可 是 我 從 來 也 沒 有 讀 過 少
兒 的 科 學 普 及 讀 物 ,不 知 應 從 何 做 起 。隔 了 幾 天 ,許 建 崑 夫 婦 提 了 一 大 書
包 少 兒 科 普 讀 物 給 我, 叫 我 先 看 一 看 , 先 瞭 解 一 下 , 什 麼 是 少 兒 科 普。 我
仔 細 一 看 絕 大 部 分 都 是 大 陸 出 版 的 書 , 其 中 有 《 十 萬 個 為 什 麼 》、 法 國 科
幻 小 說 作 家 儒 勒.凡 爾 納 所 著 的 系 列 叢 書《 海 底 兩 萬 里 》
、《 船 長 的 女 兒 》、
《 神 秘 島 》、《 地 心 遊 記 》等 ,其 中 還 有 中 國 文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大 陸 作 家 沈
石 溪 所 寫 的 《 牧 羊 豹 》 和 《 殘 狼 灰 滿 》。 沈 石 溪 的 作 品 與 眾 不 同 , 小 說 裡
面 所 描 寫 的 主 人 公 全 都 是 擬 人 化 和 人 格 化 了 的 各 種 動 物,題 材 新 穎,語 言


前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方師鐸教授長公子。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