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成神之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Key 粉談麻枝准與《成神之日》

大家好,這邊是白羽,這是今年第一篇文,先在這邊祝大家新年快樂,希望接
下來我所訴說的能讓你有收穫。

麻枝准,一個不需要過多介紹的人物。你一定多少聽過這個名字,還有他
耳熟能詳的作品──《Clannad》、《Air》、《Little Busters!》等。那個曾經以
催 淚 之 名 「 麻 枝 大 魔 王 」 打 響 整 個 ACG 界 的 男 人 , 繼 《 Angel Beats! 》 與
《Charlotte》後,在 2020 年秋季推出了全新原創動畫《成神之日》。

這部 Key 社與 P.A. Works、Aniplex 共同合作的作品,是麻枝生平的第三部原創


動畫,在其開播與完結之際,都引發了網路上了多方評比的熱議。而多數人給
予這部動畫的評價是一蹋糊塗,糟糕透頂之類的負評,這樣的結果更使得麻枝
在動畫完結前幾天關閉了自己的推特帳號。

那麼,究竟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才使得《成神之日》負評如潮?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動畫《成神之日》的狀況,還有那個眾所周知,卻又有
太多秘密鮮為人知的宅圈老大哥──麻枝准。

...
麻枝准寫作手法

麻枝的原創動畫為人詬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這得歸咎於他的創作筆
法。熟悉麻枝的 Key 粉應該多少都知道他的寫作習慣,總是鋪陳,鋪陳,再鋪
陳,最後再給你一記重拳「磅」──徹底擊破觀眾們脆弱的心牆。這種直接且
純粹的撕心裂肺與演繹的淋漓盡致,便是麻枝劇本惹人喜愛的原因之一,也是
他被稱為胃痛大魔王的主要原因。但是,這套「麻枝系」手法放到只有 13 話的
動畫問題會層出不窮,原因在於一季的動畫篇幅太短,僅一季的 13 集動畫是沒
有那個能耐可以支撐他想訴說的長篇大論。

偏偏這男人是 galgame 出身的,他筆下的遊戲光是一條線路可能就得花上整天的


時間來跑(詳見總遊戲時長上百小時的《Clannad》),而他總在用寫 galgame
劇本的方法寫動畫劇本,可想而知的是整部動畫的走向不是爆炸就是更慘烈的
爆炸。因此即便他的日常寫得再好,那樣寫作方式致使的山窮水盡,也造就了
動畫收 尾 的危 在旦夕 。 最要 命的是這手法他一 用 就是 10 年, 從 2010 年的
《Angel Beats!》,到 2015 年的《Charlotte》,再到 2020 年的《成神之日》。你
很難想像一個當年被 ACG 界捧上神壇的人在同一個坑上跌了 3 次,而且還沒有
多大的長進。
因為不知道要放什麼圖好所以自己畫

雖然麻枝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譜寫動畫劇本,但他的動畫還是有別於一般的
gal 改動畫。一般的 gal 改動畫是將各線路揉合進同一條線中,為的是讓作品趨
於更完整,而非僅表達了一條線的單調。與之不同的是,上述提及的三部原創
動畫均沒有其他角色的線路存在,皆貫徹了自己的主線,就像是一般動畫一樣,
這確實能算是麻枝勇於嘗試的表現。

可儘管麻枝做得更像是動畫,這卻也為他的作品帶來了反效果。

問題就出在他的創作方式──角色與劇情間的關係。麻枝作品的角色數量總是
很龐大(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他想玩「羈絆」那套路),而他一貫的做法是以單
元劇來呈現,讓某位角色得以於單元劇內發揮完全,帶出該角色的過去。如此
一來,角色的單元劇情與主線間聯繫的強弱程度,成了左右動畫觀感的關鍵,
而麻枝便是於此敗下陣來。好一點的角色劇情和主線有一定程度的聯繫,差一
點的曖昧不清,最糟的是你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來幹嘛的。這也確實是有一丁
點 galgame 思維的寫作方式,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麻枝無論哪邊都做了一半,才誕
生出了這種看樣子像是半吊子的作品。

麻枝的原創動畫想要做得好,無非就是搞一個 gal 改動畫,要不然就是別再用自


己那套方法做動畫,當然最輕鬆的就乾脆做一部搞笑日常。除最大的篇幅問題
外,麻枝劇本所欠缺的,是將劇情與劇情能完善的揉合在一起,這樣不只可以
解決多方元素聯繫的問題;用支線劇情來推動主線劇情,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分
攤篇幅不夠的弊病(儘管效果實在有限,因為他的日常實在太過於瑣碎)。順
帶一提,同為單元劇,《冰菓》和《果青》都算是處理得相當不錯的動畫。

...

麻枝與 Key 社的其他作品

原諒我待會多談麻枝與 key 社一段時間,接下來所訴說的這些都與《成神


之日》有很大的關係。

先說說 Key 社最近期的新作,2018 年的《Summer Pockets》。我曾在「該如


何找回遺留在夏日的寶物 - 雜談《 Summer Pockets》」中提過我對這部作品的
失望,儘管麻枝在這部作品中的參與程度是個謎,但對於老 Key 粉來說或許能
算是 Key 社先前作品的集大成、Key 社的原地踏步。

我們能從《Summer Pockets》中看到很多 Key 社之前作品的影子,要是你曾看過


四季組曲中的某一部,在玩《Summer Pockets》時必定會有很高程度的既視感。
所以老 Key 粉們必然會覺得舊酒新瓶、了無新意。《成神之日》的情況也十分
相似,麻枝總在玩一樣的套路,一樣的灑狗血(不過《成神之日》並沒有輪
迴),同樣「神與數據」概念也曾在《Angel Beats!》中出現過。這不免俗地令
人想向麻枝抱怨:能不能來點新東西。
《Angel Beats!》第十二話

為了更清楚了解《成神之日》的問題出在哪裡,我趁著空閒時間將麻枝的
第一部原創動畫《Angel Beats!》重新看了一遍。到了後頭我才發現,當你抱持
著喜出望外的期待,又同時兼具理性批判的心態,重新觀看那個數年前曾惹哭
你的作品,你還真的哭不出來。

就像先前所說的,麻枝的問題從最一開始就存在著,收尾急促、情感渲染難以
到位之類的,這些全都在《Angel Beats!》中能夠看到。譬如說日向和由依的劇
情,從以前就很讓人疑惑日向的心意是否為真,給人一種「愛情來的太快就像
龍捲風」的感覺。而最令人詬病的劇情節奏,也和先前提及的日常問題脫離不
了的關係,花了那麼多篇幅搞日常,卻又跟主線沒有太大的關連,若是說為了
鋪陳感情,那麼後期死後世界戰線夥伴們的退場就更顯得過於莫名急促,難以
接受。

...

麻枝與 Key 社的秘密武器

儘管《Angel Beats!》是部靜下心來觀賞就能發現問題不勝枚舉的動畫,但
卻依然有不少人喜愛這部動畫,這是為什麼?很大一部分得歸功於音樂,音樂
是《Angel Beats!》能受大眾喜愛的主要原因,這些歌曲將感情的渲染重新拉回
到原本的位置,使整部動畫的缺點被漸漸掩蓋,但這同時也說明了如果原本劇
情處理得宜,音樂對於這部動畫來說會是如虎添翼。
麻枝的音樂一直以來都是 ACG 界不可多得的寶物,和他的 galgame 劇本一樣,
兩個字,典範。那年紅遍大街小巷的《一番的寶物》放到現在依然歷久不衰,
備受世人愛戴。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麻枝除了會做遊戲做動畫之外,還會寫
詞作曲,基本上他就是個才子,放到現在來看也依舊如此。首先麻枝的 galgame
劇本寫得好是無庸置疑的,要不然《Clannad》和《Air》、《Kanon》等作品就
不 會 在 這 圈 子 被 捧 那 麼 高 。 再 來 就 是 他 的 音 樂 , 要 知 道 , 從 1999 年 的
《Kanon》開始,麻枝就開始著手部分的作詞作曲,Key 社催淚名作《Clannad》
的音樂也是由他本人親自操刀。

而既然提到音樂,更不能不說說やなぎなぎ(柳凪。你可能沒聽過這位歌
手,但你一定聽過她所演唱的果青第二季的 OP『春擬き』)與麻枝在 2012 年
的合作專輯《終わりの惑星の Love Song》,詞曲全由麻枝所包辦,共收錄 13
首歌,其中初回限定版中包括了『終わりの世界から』、『Killer Song』『無敵
の Soldier』、『Last Smile』、『火吹き山の魔法使い』5 首歌的影片,並同時
被上傳到了 Youtube 和 NicoNico 上。這5首歌在當時簡直被視為奇蹟來看待,
現在來看也依舊令人讚嘆,無論是やなぎなぎ清澈動人的歌聲,還是曲子飄渺
且搖曳的悠揚旋律,抑或是歌曲背後壯闊且淒厲的麻枝系催淚故事,都儼然成
為了當時網路上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這種音樂與故事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的
最高傑作,便是麻枝准最為強大的地方。尤其是『終わりの世界から』與『火
吹き山の魔法使い』,十分推薦大家前去聆聽並欣賞歌詞背後的動人故事。

與《成神之日》相聯繫的是,《成神之日》全部的歌曲皆由麻枝與やなぎな
ぎ合力創作。這睽違 8 年的合作,對於當年的老宅來說,可是相當難按耐住激
動澎湃的心情。總得來說,我們很難看到一個人兼顧劇本與音樂並達到了十分
高的水準,更難得的是以此創造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這就是當初麻枝在
網路上被稱神的理由,也是為什麼網民們對他期待會那麼高的原因。

...
《成神之日》為什麼備受爭議?

說了那麼多,那《成神之日》為什麼備受爭議?我想《成神之日》之所以
被如此強烈抨擊,很大部分是出在普羅大眾的「期待」。並不是說「期待」這
件事是錯誤的,而指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概念。如剛才所提及的,麻
枝與 key 社無論在 galgame 或是音樂領域,都有著後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正所謂
樹大招風,當年《Charlotte》結尾的爆走也是因此被多數人批評得體無完膚。

儘 管 大 家 都 知 道 《 Charlotte 》 的 問 題 在 哪 , 並 有 了 《 Angel Beats! 》 、


《Charlotte》的前車之鑑,也免不了《成神之日》依然因為麻枝的招牌被網民狠
狠嘴了一波,引發了一陣熱議。這和《成神之日》初期的宣傳有很大的關係 ,
2020 年 5 月 1 日以「Key x Aniplex x P.A.Works」如此振奮人心的合作情報作為
《成神之日》的開頭宣傳,又在 5 月 10 日宣布新作是打著麻枝「回歸原點」的
作品,這樣一系列過於自信的操作必然在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程度的關注。可見
人們依然期待著麻枝能夠重返當年榮耀,只不過這個回歸原點的新作,並沒有
妥善回應人們的期待,無非是顯示了麻枝團隊(非個人)在創作領域上的原地
踏步。

《成神之日》的宣傳圖
《成神之日》的缺點,除了先前提及麻枝在劇本上編排的問題外,角色的
出場與安排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前期登場的人物,如男二國寶阿修羅與女二
伊座並杏子等人,到了後期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稍晚出場的鈴木央人或
CEO 在劇情上更顯得有影響力。除此之外,《成神之日》最大的敗筆是演出的
處理。

這部動畫之所以失敗,不能完全算麻枝的鍋。看過《成神之日》的朋友是否曾
有過這樣一個感覺:尷尬。沒錯,這部的演出極其令人感到頭痛,最直接的感
想就是尷尬二字,端看陽太與雛在劇中的互動,前期的搞笑讓兩人互相大喊亂
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到後期雛無法行動時陽太的行動卻沒有太大的改變,這
明顯是在聲優還有角色處理上出了差錯。相信每個人都知道要哄一個不認識/
記得你的小女孩並不是輸出全靠吼,因此陽太那大呼小叫的行動必然會招致許
多觀眾反感。這種糟糕的處理方式使得陽太的舉手投足處處都充滿了問題,我
甚至沒有想過我會把「舉手投足」這成語放在充滿批評意味的句子中。再比如
第九話央人跳入資訊之海的那段劇情,角色的演繹與動畫呈現完全不在同一個
頻率上,以至於讓人有「不知道該從哪裡吐槽」的想法。

《成神之日》第九話

再優秀的故事也是需要人物、動作、氣氛、分鏡的協同合作,以表現出故事的
精湛。監督淺井義之在這些方面的處理實在是過於迷惑,最後一集雛與陽太相
擁而泣的橋段,演繹更是糟糕的引人發笑:從明明是主角卻要平舖直述講述劇
情的陽太,到毫無配合度可言的分鏡設計。因此即便是配上了麻枝操刀的背景
音樂,也顯得十分無感染力。可能部分人知道《Charlotte》的監督也是淺井義之,
作為他首次擔任監督時的處女作,《Charlotte》的失敗照理來說會成為他該次吸
取失敗的經驗。可如今已過了五年,與麻枝的合作依然出了很大的問題。

《成神之日》的缺點在麻枝爆炸性劇本與淺井義之迷惑操作的配合下表露無遺。
老實說,若拋開劇本長度不論,麻枝的劇本從部分範圍來看問題並不大,無論
是《Charlotte》中乙坂有宇最後想隻身改變世界的決心、抑或是《成神之日》中
陽太想和雛共同生活的心意,都不免俗地令人替這股衝勁感到肅然起敬。但問
題就出在動畫劇本不能以單一面向來看。因此最難受的是你能夠理解角色行動
背後的涵義、能理解動畫想表達什麼,卻很難帶入他們心中的感受。

...

結語

對於一個老 Key 粉來說,《成神之日》的結果也算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了,


我們都知道,也想要吐槽麻枝回去做遊戲才叫回歸原點。其實「追動畫進度」
這件事就跟交往一樣,你花了三年用心對待的女朋友對郎造,就跟你花了三個
月追一部動畫結果爛尾一樣,都是浪費時間,唯一的收穫是你知道這人或作品
有多爛。而當那個人捲土重來,或許你依然對他抱有些許當年的喜愛,畢竟曾
經真心喜歡過,所以即便他做得再爛,你也會對他有所期待。這也是十分無奈
的一件事情。

老實說在《Charlotte》完結到《成神之日》開播前的這段期間,我對麻枝准的意
見很多,換句話說很像是黑粉那般的存在。但到了《成神之日》的完結,就覺
得無所謂了。我從不抱期望,到徹底失望都經歷過了,現在對於 key 社留有的
只剩惋惜,對麻枝准抱有的只剩下同情和憐憫。

麻 枝 准 厲 害 嗎 ? 無 庸 置 疑 的 , 他 當 然 厲 害 , 能 寫 出 《 Clannad 》 、 《 智 代
After》、《Air》、《Rewrite》這種作品的人哪能不厲害?不只我們這些一般民
眾這麼覺得,只要稍微看看與麻枝的合作企劃就能知道:Aniplex、P.A.Works、
やなぎなぎ、佐倉大法等,都已經和麻枝合作過許多次,這無非都是曾被麻枝
感動過、對麻枝抱有信心的人們行動使然的結果。
Steam 上的《Clannad》

身為 key 粉,我確實喜歡麻枝,但如今卻很難對他抱有太大的期待。無論如何,
只要出新作品,這些 key 粉們嘴上說爛,但還是會看,還是會買單。同時我們
也 在 內 心 深 處 默 默 期 望 , key 社 總 有 一 天 能 像 當 年 一 樣 輝 煌 , 給 我 們 如
《Clannad》那般感人肺腑的新作品,也希望麻枝准能在這波撻伐下找到自己的
出路。

最後,感謝閱讀至此的你們,筆者由衷感謝,辛苦你們了。希望你們能因為這
篇文章獲得些什麼,也願你們會喜歡這樣子的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還請不要吝嗇你手中的 Clap、GP,或回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那些都將是我
下一篇文章的動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