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合議庭裁判書

上訴案編號:第 93/2024 號
上 訴 人 :A
上 訴 標的:否決申請假釋之批示
日 期:2024 年 2 月 15 日
*
一、 案情敘述

2023 年 9 月 8 日,上訴人 A 在第 CR4-23-0134-PCC 號卷宗中因觸


犯一項「詐騙罪(巨額)」,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
2023 年 12 月 29 日,刑事起訴法庭在 PLC-142-23-2-A 卷宗內否決
上訴人之假釋申請,及後,上訴人向中級法院提起上訴。
*
上訴人不服該批示,向中級法院提起上訴,內容如下(結論部分)

1. 透過於 2023 年 12 月 29 日作出的批示,尊敬的刑事起訴法庭法官 閣下否決上訴

人 A 作出的假釋聲請。

2. 上訴人不服有關否決假釋之批示而提起,本上訴認為有關批示違反了《刑法典》

第 56 條第 1 款的規定而使得其沾有瑕疵。

3. 根據《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及第 3 款的規定,假釋的形式要件是上訴人須服

刑達三分之二且至少已服刑六個月及經其同意,實質要件則是在綜合分析上訴人的整體情況

並考慮到犯罪的特別預防和一般預防的需要後,法院在被判刑者回歸社會和假釋對法律秩序

及社會安寧的影響兩方面均形成有利於上訴人的判斷。

4. 上訴人於 2022 年 12 月 30 日被拘留,並於翌日被移送往路環監獄羈押,其刑期

2024-93-假釋案 1
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屆滿,並於 2023 年 12 月 30 日服滿申請假釋所取決的刑期。

5. 上訴人服滿申請假釋所取決的刑期及同意對其實行假釋,因此滿足《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及第 3 款所規定的假釋的形式要件;

6. 被上訴法庭於 2023 年 12 月 29 日作出的否決上訴人假釋聲請之批示,認為上訴

人之情況並不符合《刑法典》第 56 條規定之特別預防及一般預防之實質要件;

7. 就實質要件方面,被上訴法庭尤其考慮到上訴人未支付訴訟費用及未對被害人損

失作出彌補、其於 2023 年 8 月的一次違規紀錄、結合所實施的犯罪情節,認為上訴人仍未

為重返社會做準備、未能吸取教訓,及提早釋放上訴人將不利於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

8. 上訴人為初犯、本次為首次入獄;

9. 上訴人除了其仍在生並早已改嫁的母親外,僅餘兩名仍在求學的弟弟及妹妹,而

上訴人已於其假釋申請中承擔其作出犯罪行為的責任並制定了將來對被害人的賠償計劃,可

見其一直都想為其犯罪行為負責,僅礙於上訴人個人及家人的經濟能力不足而未能適時支付

有關賠償;

10. 被上訴法庭基於上訴人於 2023 年 8 月 16 日的一次違規記錄,認定上訴人仍未

能吸取教訓,忽視了有關違規行為發生於有關有罪判決(即 2023 年 9 月 8 日)作出之前,亦即

發生於上訴人仍屬為嫌犯而並非被判刑人時作出:此外,上訴人於其假釋聲請中提到害怕因

有關違規而對其假釋聲請有不利影響,可見其已對有關違規行為深感後悔;

11. 亦忽視了在特別預防方面,更應著重的是上訴人在服刑期間的行為及人格的演變

過程,從而得出其已具備重新納入社會之準備,而不應以上訴人在服刑時的一次違規行為,

從而否定並抹煞上訴人在服刑期間的努力;

12. 事實是,懲教管理局社會援助、教育及培訓處社會援助及心理支援組就上訴人的

假釋聲請發出了假釋報告,當中指出上訴人入獄後「之後經過不斷的反思,發現多方面均需

改正,不應再存有僥倖心理,要腳踏實地做人」
,由此可見上訴人在服刑期間對其所作的犯罪

事實進行充份反思,滿足了「監獄行為良好及社會有利預測」的前題要件;

13. 就一般預防方面,須指出的是,上訴人被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其刑期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屆滿,即在提起本上訴時,上訴人已履行約 1 年的實際徒刑,以及上訴人

並非本澳居民,在獲假釋後,將會回內地生活,為此,提前 6 個月釋放上訴人,相信不會對

2024-93-假釋案 2
「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造成不利,亦能讓社會大眾知道,即使是非本地居民,其將來很大

機會不會再與澳門社會有任何交集的人士,亦必須要服滿 1 年的實際徒刑方能獲假釋;

14. 法院不能過於要求一般預防的作用而忽視了特別預防的作用,而使人們產生“嚴

重罪行不能假釋”的錯誤印象。並且,這也不符合刑法所追求的刑罰的目的;

15. 我們的假釋制度也是一種教育制度,是一種考驗性制度,是一種幫助上訴人盡快

融入社會的制度;故給予上訴人假釋有利其盡快融入社會;

16. 上訴人經過獄中漫長歲月的洗禮,足以認清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之嚴重性及徹底改

過自新;

17. 因此、上訴人已滿足了《刑法典》第 56 條規定的形式及實質要件,其假釋理應

依法給予准許。

*
檢察院對上訴人的上訴作出答覆,內容如下(結論部分):
1. 2023 年 9 月 8 日,於初級法院第 CR4-23-0134-PCC 號卷宗內,內地居民 A 因

觸犯一項澳門《刑法典》第 211 條第 1 款及第 3 款結合同一法典第 196 條 a 項所規定及處罰

的巨額詐騙罪,被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

2. 有關刑期終止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於 2023 年 12 月 30 日服滿法定申請假釋所

取決的刑期。

3. 2023 年 11 月 10 日,澳門監獄就 A 的假釋製作了報告,表示不同意 A 的假釋。

4. 服刑人 A 為內地居民,初犯,根據服刑人在監獄的紀錄,服刑人屬信任類,監獄

對其在服刑期間行為的總評價為“差”。

5. 2023 年 12 月 6 日,執案檢察官建議否決囚犯 A 的首次假釋申請。

6. 2023 年 12 月 29 日,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否決 A 的假釋。

7. 上訴人(即囚犯)不服原審法院的決定,聲稱其已符合《刑法典》第 56 條所規定的

形式及實質前提,請求廢止有關批示,給予上訴人假釋。

8. 上訴人在上訴詞中指其已服刑滿申請假釋所需的三分之二刑期,已符合假釋所規

定的形式要件,上訴人認為基於其 2023 年 8 月 18 日的一次違規記錄,認定上訴人仍未能吸

取教訓,忽視了有關違規行為發生於有關有罪判決作出之前,亦即上訴人仍屬嫌犯而並非被

2024-93-假釋案 3
判刑人時,且上訴人已對該違規行為深感後悔,原審法庭應著重上訴人在服刑期間的行為及

人格的演變過程,假釋報告中指上訴人入獄後經不斷的反思,發現多方面均需改正,滿足了

「監獄行為良好及社會有利預測」的前題要件,其已符合了《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規定的

假釋前提要件,要求廢止有關批示,給予上訴人假釋。

9. 本案中,無疑,上訴人已符合了假釋的形式要件。

10. 眾所周知,羈押期亦計算在徒刑執行期間,再者,違規行為在羈押期或服刑期內

發生性質並無分別,均是對規則的漠視,無論是在服刑期間抑或羈押期間,作為一個已經因

犯罪行為而被判刑或因存有強烈跡象顯示其作出嚴重犯罪行為而剝奪自由的囚犯而言,仍然

無視獄規,作出違規行為而要讓人相信其獲釋後將以對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生

活,是不可能的。

11. 上訴人聲稱其在服刑期間,對其犯罪行為進行為充份的反思,滿足了《刑法典》

第 56 條第 1 款規定的假釋前提要件,人格出現了積極的演變過程,明顯地,上訴人的行為與

其所言並不相符,聽其言,觀其行,上訴人在獄中於 2023 年 9 月 28 日違反獄規,至今僅 5

個月,如何令我們相信上訴人重返社會能奉公守法地生活。

12. 我們必須強調,服滿徒刑是對犯罪行為人的一種懲治、矯正及預防犯罪的手段,

期間獲得假釋屬例外,只有在能預視獲釋者能以對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屬有依據

者,方能獲得假釋,正如原審法庭所言,提早釋放囚犯將不利於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上訴

人是否是痛改前非,就此遵循社會規則生活,現仍言之過早,仍需時間觀察。

13. 另一方面,近期以兌換貨幣為名而引發的賭場詐騙案日趨嚴重,為維持本澳正常

金融制度的運作,考量此類人士的假釋,對社會治安造成的壓力及法律秩序的影響不容忽視,

上訴人至今的服刑期並不足以體現當局對打擊此類犯罪的決心,亦不足以阻嚇同類犯罪份子。

14. 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仍不應給予上訴人假釋。

*
案件卷宗移送本院後,駐中級法院的檢察院司法官作出檢閱及提
出法律意見,內容如下:
(...)

1.

2024-93-假釋案 4
A, melhor identificado nos autos, inconformado com a douta decisão do

Meritíssimo Juiz do 2.º Juízo de Instrução Criminal do Tribunal Judicial de Base que

lhe indeferiu o pedido de concessão de liberdade condicional, interpôs o presente

recurso, pugnando, em síntese, pela revogação da douta decisão recorrida e pela

sua substituição por outra que lhe conceda aquela liberdade.

2.

2.1.

Decorre do artigo 56.º do Código Penal (CP) que a concessão de liberdade

condicional depende da verificação de pressupostos de natureza formal e de

natureza substancial.

São pressupostos de natureza formal:

(i) O cumprimento de dois terços da pena e no mínimo 6 meses (artigo 56.º,

n.º 1 do Código penal);

(ii) O consentimento do condenado (artigo 56.º, n.º 3 do Código penal).

São pressupostos de natureza substancial:

(i) Que, de forma fundada, seja de esperar, atentas as circunstâncias do caso,

a vida anterior do agente, a sua personalidade e a evolução desta durante a

execução da prisão, que o condenado, uma vez em liberdade, conduzirá a sua vida

de modo socialmente responsável, sem cometer crimes [artigo 56.º, n.º 1, alínea a)

do Código Penal];

(ii) Que a libertação se revele compatível com a defesa da ordem jurídica e

da paz social [artigo 56.º, n.º 1, alínea b), segunda parte, do Código Penal].

Em relação aos pressupostos de natureza substancial, pode dizer-se que

aquele que vem referido na alínea a) do n.º 2 do artigo 56.º do Código Penal tem

em vista a satisfação de finalidades de prevenção especial, ao passo que aquele a

que alude a alínea b) do mesmo n.º 2 do artigo 56.º do mesmo diploma legal, visa a

prossecução de finalidades de prevenção geral.

2024-93-假釋案 5
2.2.

No caso concreto, é incontroversa a verificação dos pressupostos de

natureza formal de concessão da liberdade condicional.

Na verdade, por um lado, o Recorrente deu o seu consentimento à dita

liberdade e, por outro lado, já se mostram cumpridos dois terços da pena de prisão

que lhe foi aplicada.

Já no que concerne aos pressupostos substanciais da liberdade condicional,

nada temos a acrescentar às bem fundamentadas e pertinentes considerações

exaradas pelo nosso Ilustre Colega na douta resposta que apresentou ao recurso e

às quais aderimos.

Por um lado, o comportamento do Recorrente no Estabelecimento Prisional

não permite um juízo de prognose favorável quanto à sua reintegração social, pelo

que não se mostra preenchido o pressuposto da alínea a) do n.º 1 do artigo 56.º do

Código Penal.

Por outro lado, parece-nos de salientar que, face ao tipo de crime por si

praticado, muito frequente na Região, a concessão da liberdade condicional, nesta

altura, colocaria em causa as exigências de prevenção geral que estiveram

presentes na condenação, podendo dizer-se que ficariam fortemente afectadas as

expectativas da comunidade na validade e na eficácia das normas penais violadas.

A defesa da ordem jurídica e da paz social é incompatível com a libertação

antecipada do Recorrente, pelo que se não mostra verificado o pressuposto

substancial previsto na alínea b) do n.º 2 do artigo 56.º do Código Penal.

Deste modo, estamos em crer que a decisão recorrida deve ser mantida.

3.

Face ao exposto, salvo melhor opinião, é nosso parecer ode que deve ser

negado provimento ao recurso jurisdicional interposto, mantendo-se, em

consequência, a douta decisão recorrida.

2024-93-假釋案 6
*
本院接受上訴人提起的上訴後,組成合議庭,對上訴進行審理,
各助審法官依法定程序檢閱卷宗,並作出評議及表決。

***
二、事實方面

經庭審後原審法庭確認下列事實為既證事實:
於 2023 年 09 月 08 日,囚犯於第 CR4-23-0134-PCC 號卷宗內,因觸犯一項詐騙

罪(巨額) ,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囚犯須向被害人賠償人民幣 92,100 元,另加自本案

判決日起計至付清的法定延遲利息。且不妨礙在將來其他案件能予證明其他涉嫌人存有共同

犯罪及須共同賠償之前提下,該等人士得與囚犯以共同連帶責任方式承擔本案判處之民事賠

償。判決已於 2023 年 9 月 28 日轉為確定(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3 至 13 頁)


囚犯仍未支付被判處的訴訟費用,仍未支付賠償金(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25 頁)

囚犯於 2022 年 12 月 30 日至同月 31 日被拘留,於 2022 年 12 月 31 日被移送到路

環監獄,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服滿所有刑期,並於 2023 年 12 月 30 日服滿申請假釋所

取決的刑期(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14 及 15 頁)

沒有其他待決卷宗正在審理中。

***
三、法律理據

被上訴批示之內容如下:

經囚犯 A 同意下,根據澳門《刑事訴訟法典》第 467 條規定首次對該囚犯的假釋聲

請進行審理。

2024-93-假釋案 7
路環監獄社會援助、教育暨培訓處技術員製作了假釋報告(見卷宗第 9 至 13 頁)。

監獄獄長及檢察院建議不給予囚犯假釋(見卷宗第 7 頁,以及第 30 頁)

根據澳門《刑事訴訟法典》第 468 條之規定作出決定。

本法庭對此案有管轄權,且訴訟形式恰當。

沒有任何無效,例外或先決問題。

於 2023 年 09 月 08 日,囚犯於第 CR4-23-0134-PCC 號卷宗內,因觸犯一項詐騙

罪(巨額) ,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囚犯須向被害人賠償人民幣 92,100 元,另加自本案

判決日起計至付清的法定延遲利息。且不妨礙在將來其他案件能予證明其他涉嫌人存有共同

犯罪及須共同賠償之前提下,該等人士得與囚犯以共同連帶責任方式承擔本案判處之民事賠

償。判決已於 2023 年 9 月 28 日轉為確定(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3 至 13 頁)


囚犯仍未支付被判處的訴訟費用,仍未支付賠償金(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25 頁)

囚犯於 2022 年 12 月 30 日至同月 31 日被拘留,於 2022 年 12 月 31 日被移送到路

環監獄,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服滿所有刑期,並於 2023 年 12 月 30 日服滿申請假釋所

取決的刑期(見徒刑執行卷宗第 14 及 15 頁)

沒有其他待決卷宗正在審理中。

囚犯並非本澳居民。

囚犯現年 24 歲。

囚犯報稱其具有小學程度的學歷。

囚犯報稱入獄前其曾從事餐飲店洗碗及電子廠工人。

根據卷宗資料,尤其顯示:

囚犯是首次入獄。

據囚犯在監獄的紀錄,囚犯屬信任類,監獄對囚犯在服刑期間行為的總評價 為

2024-93-假釋案 8
“差”,因於 2023 年 8 月 16 日違反監獄紀律而於 2023 年 9 月 28 日被監獄收押紀律囚室

並剝奪放風權利 10 日。獄方指囚犯狂獄中行為仍有待改善。

囚犯沒有參與獄中舉辦的課程,曾參加獄中舉辦的新入獄講座等活動。

囚犯申請參與獄中的職業培訓,正在輪候中。

囚犯在獄中喜歡看書及做運動。

囚犯向獄方申請致電與家人保持聯繫。

囚犯表示服刑至今接近一年,入獄初期不適應獄中生活,之後經過不斷反思,發現多

方面均需要改正,不應再存有僥倖心理,要腳踏實地做人。若曷之能獲准假釋,會返回內地

努力工作。

囚犯亦表示倘獲准假釋出獄,打算回中國內聯繫之前的維修汽車師父,相信對方會聘

用其,以及出獄後將回家居住。

根據澳門《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之規定,當經考慮案件之情節、行為人以往之生

活及其人格,以及於執行徒刑期間在人格方面的演變情況,期待被判刑者一旦獲釋,將能以

對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屬有依據,以及釋放被判刑者顯示不影響維護法律秩序及

社會安寧時,法院須給予被判刑者假釋。

根據卷宗資料,囚犯至今仍未支付被判處的訴訟費用,亦仍未支付賠償金,未能顯示

囚犯曾就其所犯的不法行為而導致被害人損失作出彌補。另外,囚犯沒有參與獄方舉辦的課

程,正在輪候參與獄中的職業培訓,至今仍未沒有為重返社會做準備。再者,囚犯在獄中並

沒有好好服刑,在獄中曾違反監獄紀律,曾被收押紀律囚室及剝奪放風權利 10 日,可見囚犯

仍未能吸取教訓。

綜合分析卷宗的資料,尤其考慮上述情況,本法庭對於囚犯在現階段獲釋放後能否遵

守社會規範仍存有疑問,認為仍需要更長時間以觀察囚犯在人格方面的演變。

鑒於刑罰的目的為一方面對犯罪行為作出阻嚇作用、預防犯罪;另一方面對犯人本身

進行教育,將其改變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直至目前為止,就本具體個案而言,本法

2024-93-假釋案 9
庭考慮到囚犯的人格、監獄部門及檢察院的意見、本法庭不肯定一旦囚犯獲釋,是否會誠實

做人,不再犯罪;同時,考慮到犯罪的性質、情節及嚴重程度,本法庭認為在此情況下提早

釋放囚犯將不利於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

綜上所述,本法庭接納檢察院之建議,決定根據澳門《刑事訴訟法典》第 468 條第 4

款及澳門《刑法典》第 56 條的規定,否決囚犯 A 之假釋聲請,囚犯須服餘下的刑期。

通知囚犯及遵守澳門《刑事訴訟法典》第 468 條第 4 款及第 5 款之規定。

告知懲教管理局、社會重返廳及相關判刑卷宗。

作出適當措施及通知。

*
Quid Juris?
上訴人提出以下理據:
「(...)
4. 上訴人於 2022 年 12 月 30 日被拘留,並於翌日被移送往路環監獄羈押,其刑期

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屆滿,並於 2023 年 12 月 30 日服滿申請假釋所取決的刑期。

5. 上訴人服滿申請假釋所取決的刑期及同意對其實行假釋,因此滿足《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及第 3 款所規定的假釋的形式要件;

6. 被上訴法庭於 2023 年 12 月 29 日作出的否決上訴人假釋聲請之批示,認為上訴

人之情況並不符合《刑法典》第 56 條規定之特別預防及一般預防之實質要件;

7. 就實質要件方面,被上訴法庭尤其考慮到上訴人未支付訴訟費用及未對被害人損

失作出彌補、其於 2023 年 8 月的一次違規紀錄、結合所實施的犯罪情節,認為上訴人仍未

為重返社會做準備、未能吸取教訓,及提早釋放上訴人將不利於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

8. 上訴人為初犯、本次為首次入獄;

9. 上訴人除了其仍在生並早已改嫁的母親外,僅餘兩名仍在求學的弟弟及妹妹,而

上訴人已於其假釋申請中承擔其作出犯罪行為的責任並制定了將來對被害人的賠償計劃,可

見其一直都想為其犯罪行為負責,僅礙於上訴人個人及家人的經濟能力不足而未能適時支付

有關賠償;

2024-93-假釋案 10
10. 被上訴法庭基於上訴人於 2023 年 8 月 16 日的一次違規記錄,認定上訴人仍未

能吸取教訓,忽視了有關違規行為發生於有關有罪判決(即 2023 年 9 月 8 日)作出之前,亦即

發生於上訴人仍屬為嫌犯而並非被判刑人時作出:此外,上訴人於其假釋聲請中提到害怕因

有關違規而對其假釋聲請有不利影響,可見其已對有關違規行為深感後悔;

11. 亦忽視了在特別預防方面,更應著重的是上訴人在服刑期間的行為及人格的演變

過程,從而得出其已具備重新納入社會之準備,而不應以上訴人在服刑時的一次違規行為,

從而否定並抹煞上訴人在服刑期間的努力;

12. 事實是,懲教管理局社會援助、教育及培訓處社會援助及心理支援組就上訴人的

假釋聲請發出了假釋報告,當中指出上訴人入獄後「之後經過不斷的反思,發現多方面均需

改正,不應再存有僥倖心理,要腳踏實地做人」
,由此可見上訴人在服刑期間對其所作的犯罪

事實進行充份反思,滿足了「監獄行為良好及社會有利預測」的前題要件;

13. 就一般預防方面,須指出的是,上訴人被判處 1 年 6 個月實際徒刑,其刑期將於

2024 年 6 月 30 日屆滿,即在提起本上訴時,上訴人已履行約 1 年的實際徒刑,以及上訴人

並非本澳居民,在獲假釋後,將會回內地生活,為此,提前 6 個月釋放上訴人,相信不會對

「維護秩序及社會安寧」造成不利,亦能讓社會大眾知道,即使是非本地居民,其將來很大

機會不會再與澳門社會有任何交集的人士,亦必須要服滿 1 年的實際徒刑方能獲假釋;

14. 法院不能過於要求一般預防的作用而忽視了特別預防的作用,而使人們產生“嚴

重罪行不能假釋”的錯誤印象。並且,這也不符合刑法所追求的刑罰的目的;

15. 我們的假釋制度也是一種教育制度,是一種考驗性制度,是一種幫助上訴人盡快

融入社會的制度;故給予上訴人假釋有利其盡快融入社會;

16. 上訴人經過獄中漫長歲月的洗禮,足以認清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之嚴重性及徹底改

過自新;

17. 因此、上訴人已滿足了《刑法典》第 56 條規定的形式及實質要件,其假釋理應

依法給予准許。」

上訴人提出的觀點有其合理之處,亦值得考慮,但最終還是遵守
法律所定之假釋制度。
2024-93-假釋案 11
澳門《刑法典》第 56 條規定:
「一、當服刑已達三分之二且至少已滿六個月時,如符合下列要
件,法院須給予被判徒刑者假釋:
a)經考慮案件之情節、行為人以往之生活及其人格,以及於執
行徒刑期間在人格方面之演變情況,期待被判刑者一旦獲釋,將能以對
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屬有依據者;及
b)釋放被判刑者顯示不影響維護法律秩序及社會安寧。
二、假釋之期間相等於徒刑之剩餘未服時間,但絕對不得超逾五
年。
三、實行假釋須經被判刑者同意。」
*
根據《刑法典》第 56 條第 1 款的規定,是否給予假釋取決於假釋
的形式要件及實質要點是否同時成立。
本案,上訴人同意實行假釋,其已經服刑達刑期的三分之二,並
且超過六個月,符合假釋的形式要件。
但是,上訴人符合假釋的形式要件之後,並非自動獲得假釋,須
同時具備假釋實質要件之要求,方可獲給予假釋。
假釋的實質要件是:在綜合分析服刑人的整體情況並考慮到犯罪
的特別預防和一般預防的需要後,法院在被判刑者回歸社會和假釋對法
律秩序及社會安寧的影響兩方面均形成有利於服刑人的判斷。
假釋的特別預防要求,是得出對服刑人將能以對社會負責之方式
生活而不再犯罪的有依據的有利預測。這需要綜合考慮案件之情節、行
為人以往之生活及其人格,以及行為人於執行徒刑期間在人格方面之演
變情況,從而整體判斷服刑人是否已有具真實依據之悛改,及將能以對
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
2024-93-假釋案 12
假釋的一般預防要求是,提前釋放被判刑者顯示不影響維護法律
秩序及社會安寧。這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對假釋提出的一個前提要求,
不論對被判刑者能否重新納入社會有否肯定的判斷。
*
假釋作為一項執行徒刑的機制,要求在特別預防方面和一般預防
方面均符合假釋的要求。
在審查特別預防方面時,不能孤立考慮服刑人的某些行為表現,
需綜合考慮案件之事實和情節、行為人以往之生活及其人格,以及行為
人於執行徒刑期間在人格方面之演變情況,從而整體判斷服刑人是否一
旦獲釋,將能以對社會負責之方式生活而不再犯罪。
在審查一般預防方面時,重點是從“社會觀感”去考量。具體而
言,這一“社會觀感”是,面對服刑者犯罪事實和情節的嚴重程度、其
服刑期間的人格演變,公眾對其的人格改變予以認同和接納,其假釋不
會令到公眾認為不符合公平正義、不會動搖公眾對法律制度的信心、不
會引發公眾不必要的恐慌、不安。

在本案裏,檢察院認為:
「(...)
Já no que concerne aos pressupostos substanciais da liberdade condicional,

nada temos a acrescentar às bem fundamentadas e pertinentes considerações

exaradas pelo nosso Ilustre Colega na douta resposta que apresentou ao recurso e

às quais aderimos.

Por um lado, o comportamento do Recorrente no Estabelecimento Prisional

não permite um juízo de prognose favorável quanto à sua reintegração social, pelo

que não se mostra preenchido o pressuposto da alínea a) do n.º 1 do artigo 56.º do

2024-93-假釋案 13
Código Penal.

Por outro lado, parece-nos de salientar que, face ao tipo de crime por si

praticado, muito frequente na Região, a concessão da liberdade condicional, nesta

altura, colocaria em causa as exigências de prevenção geral que estiveram

presentes na condenação, podendo dizer-se que ficariam fortemente afectadas as

expectativas da comunidade na validade e na eficácia das normas penais violadas.

A defesa da ordem jurídica e da paz social é incompatível com a libertação

antecipada do Recorrente, pelo que se não mostra verificado o pressuposto

substancial previsto na alínea b) do n.º 2 do artigo 56.º do Código Penal.

Deste modo, estamos em crer que a decisão recorrida deve ser mantida.

3.

Face ao exposto, salvo melhor opinião, é nosso parecer ode que deve ser

negado provimento ao recurso jurisdicional interposto, mantendo-se, em

consequência, a douta decisão recorrida.」

本院同意上述觀點,並採納為本案之理據,基於一般預防之需要,
綜合考慮本案之各項具體情節及服刑之目的,本法院裁定上訴理由不成
立,維持被上訴批示之內容。

最後,按照刑期的計算,2024 年 6 月 30 日上訴人的刑期已滿,屆
時將獲釋及返回正常的生活,希望其能吸收教訓,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解決所有的問題後,現須作出決定。
***
四、裁決

2024-93-假釋案 14
據上論結,中級法院合議庭法官裁決如下:

1. 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不成立,維持原審法庭之批示。
*
2. 判處上訴人繳 4 個計算單位之司法費,以及上訴敗訴而產生的
其他訴訟負擔。
*
將辯護人之報酬訂為 MOP$1,800.00。
*
依法作出通知及登錄。

2024 年 2 月 15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馮文莊 (裁判書製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盧立紅 (第一助審法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倩儀 (第二助審法官)

2024-93-假釋案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