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董沛文 主编

大 道 真 传
(道教西派内丹秘诀典籍)
民国 • 魏则之 原著
盛克琦 编校

即将公开出版

唐山玉清观道教文化网
http://www.tsyqg.com/page1.asp

[道学内丹文化论坛]

http://www.dandaowh.com/bbs/index.php

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图书邮购

唐山玉清观道教文化网

http://www.tsyqg.com/page1.asp

邮购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北环路六号唐山玉清观图书邮购服务部 王文
彪先生 收

邮编:063021

会计电话: 0315 - 3362625 (财务会计)

购书负责人: 135 0337 6836

银行帐户信息:

中国工商银行

0403 0117 0930 0024 232


户名:唐山玉清观

(备注:银行汇款,为了稳妥,请核查户名,并先来电话核实__ 会计电话 0315 -

3362625 。邮购请另附邮资:15 元/公斤。汇款后,请及时来电话联系,以免发


生延误。——附:本处是道观请书,故按书定价全额,系做为您向道观捐赠的香油。
若您欲邮购本《丛书》打折图书,您可以到相关网络书店购买,据我们所知,很多
网店有售本系列《丛书》。)

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出版书目

1、《张三丰丹道养生全书》,定价 45 元。2008 年 11 月出版,团结出版社


《吕洞宾丹道养生全书》,定价 126 元。
2、 (上中下册)2009 年 7 月出版,团结
出版社
3、《圆峤内篇》(李涵虚著),定价 54 元。2009 年 5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4、《中和正脉》(李道纯著),定价 45 元。2009 年 8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5、《老子庄子故里考》(王振川、蒋门马著)定价 56 元。2009 年 10 月出版,
宗教文化出版社
6、《古书隐楼藏书》
(闵一得著)定价:120 元(上下册)2010 年 3 月出版,
宗教文化出版社
7、《三才八阵指迷录补注》,定价 56 元。2010 年 5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8、《医道还真》,定价 28 元。2010 年 5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行大道--老子养生秘藉》,定价 30 元,2010 年 8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9、
《方壶外史》
10、 (陆潜虚著),定价 98 元。上下册。2010 年 9 月出版,宗教文
化出版社
11、《悟真抉要----悟真篇注解集成》(定价 138 元,上下册。)
12、《天乐丹诀——道家大江西派内丹功诀阐秘》(定价 146 元,三册)
13、《养生类要 大成捷要》,定价 45 元,2011 年 5 月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14、《女仙丹道》——即将出版
15、《仙道口诀》——即将出版
16、《大道真传》——即将出版
(备注:银行汇款,为了稳妥,请核查户名,并先来电话核实__ 会计电话T 0315

- 3362625 T。邮购请另附邮资:15 元/公斤。汇款后,请及时来电话联系,以免发

生延误!谢谢!)

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玉清观记

玉清古观,处冀东之域,倚燕山之脉,傍滦水之畔,望渤海之滨,立石城(唐山市开平区,
古称石城)垣内,聚亿万年之钟秀,享千百年之香火。山水环抱,京津毗邻,鸾翔凤集,人杰
地灵。黄帝问道而登空同,轩辕学仙而礼广成,鼎湖跨龙以飞升,仙宗道脉,由之滥觞。昔古
孤竹国君,嗣子伯夷叔齐,立次子为储君。国君殁,齐让伯夷,夷不受而遁,齐不立亦逃。闻
西伯善养老,相偕欲适周。当值盛夏,路过石城之地,腹饥口渴,踌躇间,突现一淙清泉,汩
汩而流,急掬泉水,捧之尽饮,入口温如玉,至腹冽沁腑,饥渴顿消。昆仲绕泉徘徊,流连忘
返,决意结庐而居,烧茅修炼以求仙。其玉浆清泉,即后世之玉清古井也。数年后,往西岐,
复隐首阳山中,不食周粟,杳失所踪。燕君昭王,遣使求不死药,入海登蓬莱方丈,卜地石城
合药以炼丹,其丹炉遗迹尚存井隅也。秦皇寻神山,觅仙药,游碣石,尝饮玉清之水,顿改容
颜,身轻而转体健。张陵演教,天师布道,桓灵帝间,有观筑于古井之旁。葛洪炼丹,鲍姑侍
鼎,寻仙访道,安炉立于灵泉之侧。唐王东征,屯兵大城,山赐唐姓,筑立石城,二百余丈。
有随军道士,长于望气,见紫霞缥缈如飞鸾,仙气凝聚似丹鼎,遂离军隐居,潜修仙道,升举
而去。刘操仕燕主,居相位,正阳垒卵以度化,易号海蟾子而学仙,为演清净无为之宗,以道
全形之旨。复遇吕祖纯阳于原野,饮玉清之神水,授以金液还丹之秘,遁迹修真,得成仙道。
丘祖长春真人,会元世祖于雪山,赐号神仙,颁虎符玺书,掌天下道教。越二载,驻鹤燕京,

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大阐玄风,道侣云集,化道十方,建宫立观,设坛作醮。丘祖座下,有一弟子,结庐于石城,
立宫于井侧,见水清泠,故题观名曰澄清,祀三清之真容,布道德之宝章,香火鼎盛,终日不
绝。几经兵火,焚毁殆尽。明永乐间,召仙真三丰张真人于金阙,犹龙不见,惟隐迹名山,藏
身大川,隐显游戏于人间。一日携弟子游蓟北,途经石城,睹残垣败瓦,黯然神伤,咐弟子云:
“此地古炼丹之处也,尝有观,名澄清,惜毁于兵祸。留汝此地,募修宫观,异日将兴。玉清
之境,始气化成,元始天尊所居之仙宫。此有井亦曰玉清,乃古仙遗迹,以之为观名可也。斯
井水清如玉,可传淮南王之术于乡里,授做豆腐,济养百姓,以解温饱,亦可彰我仙家飞丹砂
而点灵汞之玄妙也。以火炼金而丹成,今岁丙申,正其值,玉清当兴,因缘所定。越五百余年,
火燥土焦,木以犯土,当有浩劫,观迹随毀 。金木交并,九返还丹,观必重兴,香火复盛也。”
真人语毕,飘然而去。弟子遵真人之命,修道观,兴香火,并用古井之水,盐卤以点豆汁,其
术不日而风行四乡。以玉清神水所点之豆腐,质地柔嫩,晶莹如玉,味道鲜美,烹调得味,有
远胜燕窝之美誉。光绪初,开平建矿,近代工业之始兴,人口增多,商贾云集,成京东之重镇。
玉清观,历数百年之风雨,几经增茸,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处石城西门外,火神关帝二庙侍
立左右。岁临丙辰,乙未之月,地动山摇,突发地震,房屋摧倒,楼宇化为平地,玉清观亦随
之毁塌。多难而兴邦,艰苦而奋志。唐山儿女,意坚志强,抗震自救,恢复建设,经廿余年之
拼搏,重塑辉煌于冀东,再兴繁荣于滨海。玉清古观,亦得之以复建也。董道长崇文,号文道
子,讳沛文,皈依全真,嗣教龙门。董道长乃著名实业家,河北省政协委员。清秀浑朴,端庄
大方,谈吐间声和语慢,儒雅温和,亲切近人,无烟火气息,真道家风范。幼读诗书,博阅经
籍,早年隶职企业,后弃职经商。历经多年之艰辛,饱尝恒沙之磨砺,奋志不懈,果业斐然。
荏苒光阴,感人生如梦。芸芸众生,名利绊身,几失真我;追名逐利,沦丧道德,世风愈下;
人心不古,禀赋天和,损耗殆尽。甲申冬月,睹道观之残垣,望断壁之朽木,不忍坐视,乃盟
愿发心,斥以巨资,再塑三清真容,复兴玉清古观,上接轩辕遗教,绵老圣之心传;下振道门
宗风,扬钟吕之秘旨。洵属不愿独善己身,达而兼善天下者也。国运隆,有祥瑞。吉士出,观
必兴。玉清之塌毁复建,斯应仙真之谶语乎?复建之玉清观,由政府拨地廿余亩,座落于开平
老城遗址北门外,坐北朝南。正南牌楼,雄伟壮丽,气势非凡。牌楼之上,手书玉清观三大字,
字劲苍遒,金光闪灿。由南往北,大殿三重,依次为灵官殿、文昌殿、玉皇殿。再之往后,乃
高达三层之三清殿。配殿分列左右,香炉鼎立案前。各殿建筑,风格迥异,却又有异曲同工之
妙。主殿气势宏伟,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配殿小巧玲珑,精工细做,结构严谨。每重殿内,
绘有壁画,均乃道教典故,及山水人物,供游人香客之观赏,劝善以净化人心,使之人人奉善,
不为恶习之所染。纵观整个道观,红墙黄瓦,苍松翠柏,具浓厚道教古韵之风貌,与开平古艺
街遥相呼应,珠联璧合,古文化之气息犹若天成。观内奇花异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缤纷
争艳。游人云涌,香客不断,祥烟缥缈,紫气鸾飞。道教独具之仙乐,道众诵经之天韵,不时
幽然入耳,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玉清古观,重焕仙容,琳琅殿阁,日臻完善,谋公益之慈善,
造大众之福祉,弘文化之传统,扬道教之祖风,殊为唐山福地洞天之胜境,河北仙府宫观之翘
楚。诚邀国内之羽士道子,喜迎海外之仙客高真,会四洲之宾朋游人,接五湖之善信男女,驾
临驻鹤,共庆国昌,同祈太平,是幸甚哉。
道历四千七百六年岁在己丑

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目录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一…………………………………………任法融( )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二…………………………………………康志锋( )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三…………………………………………董沛文( )

前言…………………………………………………………………………盛克琦( )

第一编
一贯天机直讲
一贯天机直讲序一………………………………………………………………( )
一贯天机直讲序二………………………………………………………………( )
一贯天机直讲 卷首………………………………………………………………( )
发 端…………………………………………………………………………( )

一贯天机直讲 卷一
第一讲
乾坤坎离 天地橐 内外虚空 运毂正轴……………………………( )
第二讲
将欲养性 延命却期 生身受炁 立道始基……………………………( )
第三讲
本性妙明 人人具足 谷神不死 返还太极……………………………( )
第四讲
内养虚无 外生真阳 饶他为主 配合相当……………………………( )
第五讲
虚极静笃 推性合情 两孔穴法 自通神明……………………………( )
第六讲
知白守黑 先返混沌 坎离颠倒 双修性命……………………………( )

一贯天机直讲 卷二
第七讲
天地合德 日月合明 一得永得 是谓大人……………………………( )
第八讲
大学工夫 中庸性理 火候详明 虑安静止……………………………( )
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第九讲
还虚守静 性住气回 九还七返 片刻之间……………………………( )
第十讲
虚中生阳 静极而复 不采而采 要知止足……………………………( )

一贯天机直讲 卷三
第十一讲
心印妙经 丹书之祖 不设象言 词明旨远……………………………( )
第十二讲
天盗人盗 生机杀机 道在自然 静者得之……………………………( )
第十三讲
时子心传 月圆口诀 卯东酉西 午南子北……………………………( )

一贯天机直讲 卷四
第十四讲
渐法顿法 人元天元 九层循序 一意生身……………………………( )
第十五讲
督脉在后 任脉在前 直冲横带 上下交连……………………………( )
第十六讲
真水真火 七返内交 金木子午 九还外交……………………………( )
第十七讲
神与气精 意与身心 三家相见 炼成真金…………………………( )
第十八讲
降伏其心 先除四相 金刚般若 留金去矿……………………………( )
第十九讲
佛即正觉 惟人自度 有相即非 如电如露…………………………( )
第二十讲
乾坤坎离 颠之倒之 先天后天 倒之颠之……………………………( )
第二十一讲
尽性至命 是曰天元 至简至易 最上乘禅…………………………( )

第二编
大道真传口诀
大道真传口诀第一讲……………………………………………………………( )
大道真传口诀第二讲……………………………………………………………( )
大道真传口诀第三讲……………………………………………………………( )
大道真传口诀第四讲……………………………………………………………( )
大道真传口诀第五讲……………………………………………………………( )
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大道真传口诀第六讲……………………………………………………………( )
后记………………………………………………………………………………( )

第三编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序一………………………………………………………………( )
《大道真传》序二………………………………………………………………( )
第一篇 总旨……………………………………………………………………( )
第二篇 真土真意………………………………………………………………( )
第三篇 元神识神………………………………………………………………( )
第四篇 胎原卦气………………………………………………………………( )
第五篇 真息凡息………………………………………………………………( )
第六篇 炼己筑基………………………………………………………………( )
第七篇 五行生克………………………………………………………………( )
第八篇 五元妙用………………………………………………………………( )
第九篇 性命双修………………………………………………………………( )

附录
大江西派丹诀阐微
第一节 大江西派丹道钩玄……………………………………………………( )
第二节 玄关解密………………………………………………………………( )
第三节 丹道初步功诀讲述……………………………………………………( )
第四节 睡功丹诀“锁鼻术”讲解………………………………………………( )
第五节 丹道的要求和效验程次………………………………………………( )

1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董沛文

中华民族历史渊远流长,文化丰富璀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据传说肇始
于轩辕黄帝,教导民众播五谷、创文字、制衣冠、作历律、定算数、立音律、造舟车、创医学,
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之河。黄帝战蚩尤,平叛乱,立为天子,居五帝之首。访天师歧伯,
问疗病之方,作《内经》,用以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登空同山,拜广成子问道学仙,佐五谷而
养民人,用以强健黎民的体魄,延长民众的寿命,道统仙学由此而滥觞,道教也由此而初具雏
形。
民族的根基在于传统,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独立的民族,关键在于他的传统,它是民族的
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没有自己独特传统的民族,不能保持自己民族传统的民
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更不会有独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华夏民族的传统,就是
五千年的历史,就是民族一脉相承的国学文化。弘扬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发扬爱国主义
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皈依,民族精神得以独立,才能将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上!
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传统来源二个方面:一是道家,创立于史官,以《老子》为代
表,崇阴尚柔,提倡静、柔、谦、弱、下、和之六德。道学文化,实际是继承了母系氏族文化
传统,拥有几十万年的实践和发展经验,是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老传统”,
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原始基因。二是儒家,创立于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以《诗》、
《书》、《礼》

《易》为代表,贵阳贱阴,推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儒学文化,是继承了夏商周三代
的父系氏族文化传统,仅仅拥有四五千年的实践经验,是渐进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
族的“新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原始基因的外延和发展。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过都
是在祖述道家,我们应向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中发掘智慧!
鲁迅先生(1881-1936)在《致许寿裳》的信函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
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诠释此义云: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
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的大半。”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名学者、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1900-1995)也曾强调:“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
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2 卷,第 178 页,科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出版。)这些论断,可以说“一语中的”,显然道教和道家是
解开全部中国历史之迷的钥匙。
东汉时期张道陵以道家之学为基础,吸纳原始巫觋之术创立“五斗米道”,和以《太平经》
为经典的“太平道”,都是早期的道教。从此,道学与道教合流,道学与道教并行不悖,不明
道学不足以识道教,不知道教不足以悉道学。
道学和道教不是普通民众眼中的消极、陈腐、浮妄的封建迷信学说,更不是教人离群寡居、
消极厌世、不近人情、行径怪异的乖巧邪说,而是完全非常积极的文化,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
1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方方面面的所想、所需和所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上到朝政辅国,下到衣食住行,是非
常注重实践的实用文化,堪称经天纬地之学。道家之学,有帝王御政之术,有辅国经世之略,
有强兵战胜之策,有经商治业之谋,有冶炼烧制之方,有却病延年之药,有服食驻颜之饵,有
导引强身之技,有御敌抗辱之功,有夫妇床笫之戏,有预知未来之占,有趋吉避凶之法,有长
生不老之丹,有修心养性之道,有飞升轻举之秘,有祭祀先人之礼,有超度亡魂之仪,有祈祷
太平之醮,有怡情冶性之乐,可见道学、道教覆盖面之广,凡是人们之所想,必有与之相应的
技术和方法。因此道学、道教,是以人为本之学,是人性化之教,是人生不可缺少、不可不学、
不可不明的文化和信仰。道教经典《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充分体现了道
学和道教贵生度人的特点。仙学养生大师、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1880-1969)就曾指出“仙
家唯生的宗旨”,并且说:“神仙之术,首贵长生。惟讲现实,极与科学相接近。有科学思想
科学知识之人,学仙最易入门。”(陈撄宁《读〈化声自叙〉的感想》

古代道家道教圣贤真人,无不利用自己的道学智慧建功立业,标名青史,垂德后世,为道
家学子立行的典范。黄帝为天子,“且战且学仙”,登空同问道广成,鼎湖跨龙升举。太公吕
望辅佐武王,立周天子八百年基业。老子为柱下史,走流沙而化道西域。范蠡献妙计帮助越王
勾践复国,三年灭吴,后封金挂印,乘舟泛五湖而去,遵循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的教诲。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经商积资巨万,后散给黎民,曾“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陶弘景归隐山林,心存魏阙,梁武帝“每有吉凶
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南史·陶弘景传》)吕祖曾
中进士,刘海蟾为燕相,重阳应武举,三丰做县宰。诸葛亮、徐茂功、刘伯温等,更是人们耳
熟能详的道家人物。
道教中的仙人、真人的境界更是让人魂牵梦绕,遐想向往。
《庄子·大宗师》中说:“何谓
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
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拒;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
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
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这就要求真人能看破世俗的成败得失,
能看破生死以及人生旅途上的生命价值,在行为状态上与道合真。能够树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和生态观,不掠夺大自然,不戡天役物,要与自然界万物和睦共处。真人在生活态度和精神面
貌上更要保持一股中和之气。
《汉书·艺文志》叙神仙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
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
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
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
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
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
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揭示了
仙人、真人是“此其道生”,是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的,不仅仅是神话小说中编造的美丽故事。
1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南宋陈泥丸在《翠虚篇·丹基归一论》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古
仙上灵,诏人炼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是乃入道之捷径耳。”白玉蟾《紫清指玄集·鹤林问道
篇》中也说:“夫金丹者,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谓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
也,道即丹也。”因此道教内丹学就是通向仙人、真人境界的阶梯,人们只要修炼成大丹,便
成了驻世逍遥快乐的仙真。
道教内丹学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
合一之学,渊源流长,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与道学同源,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瑰宝。老子、庄子集其成,阴长生、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奠其基,钟离权、吕洞宾、陈抟、
刘海蟾将内丹学理论体系发展成熟,大开法门传道,从此内丹流派纷呈。北宋以来,直至明清,
丹道流派大多都上溯钟(钟离权)、吕(吕洞宾),宣称是钟吕门下,由之又分为南、北、中、
东、西五大流派。南宗创始于浙江天台张紫阳(984—1082),名伯端,有《悟真篇》、《金丹四
百字》、
《青华秘文》等;北宗创立于山西咸阳王重阳(1112—1170),传全真七子,尤以长春真
人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广开教门,至今传承不衰; 中派肇始于元朝李道纯,其本是南宗白玉
蟾门人王金蟾的门人,入元后加入全真道,因之调和南北两派之学于一炉,被丹家尊为中派。
东派创立于扬州陆潜虛(1520-1606),名西星,著《方壶外史》、
《三藏真铨》等。西派创立于
清道咸年间李涵虛(1806-1856)
,著有《道窍谈》、《三车秘旨》等。
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中最难求者就是“寿”,
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内丹仙学
文化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视久生之妙术。内丹学,陈撄
宁会长早年称之为“仙学”,“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煅炼而成者”(陈撄宁《答
覆浦东李道善君问修仙》),更是道教修炼养生文化中的核心精华,不明内丹则难明道学,不懂
道学则难识道教。丹道之学,以法、侣、财、地为修仙炼丹的四大条件。法,就是丹道法诀,
是内丹修炼的具体操作功程,其理法存于丹经道书,其关键秘密处则在于口诀,必须由师父口
传才能掌握丹诀次第和火候细微。侣,就是修真的道侣丹友,结伴共修大道,同参玄机,互相
扶助,过大关防危虑险之时更是不能缺少;阴阳丹诀中的金鼎、火鼎、水鼎,也属于侣的范畴。
财,就是修道用的资财,一是访师之用,有“法财互施”之说;二是备制炉鼎器皿之资;三是
在日常生活中的支出。地,就是适宜从事修炼的洞天福地。从事修炼,首先必须要培养积功累
德,以增福培慧,所谓“道高降龙虎,德重鬼神钦”,更有“有道无德,道中之贼”之说。做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全人”,才有资格修
炼丹道,仙经谓:“欲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所以内丹学不是普通的信
仰,是真知践履之学,不仅仅是养生全形、延年长寿之学,更是“一套凝炼常意识(识神),净
化潜意识(真意),开发元意识(元神)的心理程序”。丹道具有净化人之心灵,塑造人之道德,
化解心中之恶,走向至美之善。内丹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塑人们的
道德情操,必然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积极的作用。
在从事道教仙学丹道养生修炼的过程中,访师求诀自不可少,但是真师难遇,真诀难得。
陈撄宁会长早年耗费五六年的时间寻师访道,结果“都是空跑”,自思“这样的寻访,白费光
阴,还不如自己看书研究,因此遂下决心阅览《道藏》。”(陈撄宁《自传》)历经数年苦读,
参悟《道藏》中所秘载的丹诀道法,终成为一代仙学巨子、养生大师,解放后参与筹备道教协
1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会,曾被选举为会长,教内有“当代太上老君”之美誉。丹道法诀尝隐藏于丹经道书之中,博
阅丹经,广参道典,不失为没有条件访师者的首选。近年虽然有《道藏》、《藏外道书》、《道藏
辑要》、
《道藏精华》、
《道书集成》等大型丛书影印刊行,然而仅一部《道藏》就五千四百余卷,
浩如烟海,普通读者焉有时间逐卷研读?另外,这些丛书都是影印出版,竖版繁体,不利于阅
读,同时价格昂贵,普通读者购买颇为吃力。
余自幼就非常爱好传统文化,对于古籍经典苦读孜孜不倦,常通宵达旦,乐之不疲。及长
进入工作岗位,每以微薄薪金购书渴读。因缘所致,弃职经商,尝将所学到的道家玄妙思想用
于为人处事之中,事半功倍。庚辰年皈依道教,承嗣全真龙门派二十六代薪传。从之深研道家
文化,遍游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甲申冬月,
斥资复建唐山玉清观,再塑三清真容。古时玉清观,在开平古建筑中,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庙宇。
坐落在开平西城门外,火神庙与关帝庙之间。坐北朝南,始建于汉代,初毁于宋。复建于明。
后毁于唐山大地震。再建的玉清观,坐落在开平老城遗址北门外,坐北朝南,由政府拨地二十
余亩,总体建筑面积约九万六千平方米。完成建筑后的玉清观与开平古艺文化街遥相呼应,形
成浓厚的古文化氛围。丙戌年,唐山道众发起筹建唐山市道教协会,被推选为道协负责人。
宫观虽立不可无文化,道士虽众不可无道统。文以载道,书以救世。且玉清古观,乃古仙
合药炼丹之地,三丰隐居修炼之所,与丹道仙学早已结下千古之殊缘。故邀请专家学者为顾问,
携手道门同修为编纂,将浩如烟海的道书古籍加以整理校订,首以吕祖、三丰之仙书为发轫,
继理陈抟、李道纯、陆潜虚、李涵虚、傅金铨、闵一得诸仙书道籍,编纂为《唐山玉清观道学
文化丛书》。丹经道书,几经传抄翻刻,鱼鲁豕亥之处颇多,影响阅读,也不利于道教文化的传
播。本次点校整理,务求善本,必致精良,努力使《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成为名山深藏
之宝典、道流渴读之仙籍,予愿足矣。
在编纂本丛书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张继禹、黄信阳三位会长的鼓舞,
得到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教授的赞许,也得到中共河北省常委统
战部刘永瑞部长、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陈会新厅长、康志锋厅长、王兴社处长等领导的支
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岁在戊子识于唐山玉清观

(作者系河北省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山市
道教协会会长)

1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前 言

中华民族内丹学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
天人合一之学,渊源流长,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与道学同源,乃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中的瑰宝。史书载昔黄帝访天师岐伯而问医,作《内经》阐明医学以疗人民之疾苦,始开
中华医学之先河,同时登空同访广成子学仙问道,鼎湖跨龙白日飞升,仙宗道脉由斯滥觞。嗣
后老子、庄子集其成,阴长生、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奠其基,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海
蟾将内丹学理论体系发展成熟,大开法门传道。自此内丹流派纷呈,大略可以分为南、北、中、
东、西五大流派,其余尚有龙门派、伍柳派等衍化的流派。南宗创始于浙江天台张紫阳(984
—1082),名伯端,有《悟真篇》等记其法诀;北宗创立于陕西咸阳王重阳(1112—1170),
传全真七子,金莲演派,至今传承鼎盛;中派则肇始于元朝李道纯,著《中和集》等,调和南
北两派丹学于一炉,故后世称之为“中派”。东派创立于扬州陆潜虛(1520-1606),名西星,
著《方壶外史》、《三藏真铨》、《南华副墨》等流传于世。
西派,是道教内丹诸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开创于清朝中叶道光、咸丰年间乐山李涵虛
(1806-1856),自称得吕祖、张三丰传以丹诀秘奥,并推崇陆潜虛丹道学说,冠之以“东派
祖师”,袭之而衍“西派”,著有《圆峤内篇》,大张法门,递传近代不衰。
李涵虛(1806-1856),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又作平权、苹荃)。后因遇吕祖洞宾为之易
名为李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号长乙山人,又隐号白白子、白白先生、圆峤外史、树下先
生(因姓李,故树之下,木之子也)
、树下涵虛、卷石山人、紫霞洞主人、火西月、火二(吕嵒
曾以“火二”呼之)、荷锄子(尝隐于农,故自号“荷锄子”
)、尧舜外臣、食本子等等。据载得
遇吕洞宾和张三丰两位高真亲传丹诀,并得到明朝孙教鸾(1504-1612)
《金丹真传》一脉门人
郑朴山先生丹道口诀。清·李道山在《李涵虛真人小传》中记载说:李“奉母命至峨嵋山养病,
遇郑朴山先生。先生康熙(1662—1723)时人,孙真人讳教鸾之高第也。同寓与之治病,……
遂传口诀。……后至峨嵋山,遇吕祖(吕洞宾)
、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潜修
数载,金丹成矣。三师复至,叮咛速著书救世,”遂创立“大江西派”。在其亲自编辑的《张
三丰全集》之“道派”篇中也隐晦记载其师承:“道光(1821-1851)初,遇张三丰先生于绥

山 ,传以交媾玄牝、金鼎火符之妙。既更遇纯阳祖师,得闻药物采取之微。”其编辑的《吕
祖全书·纯阳先生诗集》之《壶庐草自引》中也谓吕祖游岷山,“偶过其间,行至一处,遇有
少年逸士,荷锄朗吟。入其山,摩崖者,一卷也。临其水,铭池者,一勺也。造其庐,额屋者,
一壶也。其寓意广矣。问姓不言,指火为姓。诘名不答,指月为名。予知其有夙根者,火为汞
龙之子,月乃铅虎之精,遂授以龙虎大丹,及卦象河洛,嘱其飞锄江畔,觅侣同研,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焉。”此歌谓是吕祖所作,以示给“火二”者。“火二”,就是李涵虚。“李”拆字


绥山,二峨山,即峨眉山第二峰,峨眉山叫大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又有三峨,名为美女峰。
1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为“木子”,木之子是火,所谓“火生于木”,因此“火”就是“李”,故李西月又谓“火西
月”。李涵虚,排行居二,所以称“火二”。 李涵虚在《吕祖题词》中诗曰:“大江初祖是纯
阳(吕洞宾)
,九转丹成道气昌。今日传心无别语,愿君个个驾慈航”。民国年间玄静居士徐颂
尧(海印子)在《天乐集》中也记载:“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
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
《天乐集·西派要诀》)。
西派,全称“大江西派”。“大江”是吕祖一派的别称,李涵虚编纂的《吕祖全书·纯
阳先生诗集·江上看云歌》云:“有客将予比大江,从今便衍大江派。”在《大江吟》之后记中
明确称吕祖开创了“大江派”:“先生大海也,而以江自喻,弟子沟渠也,不敢以沱自居,然
沱乃大江一派耳。虽非沱而窃愿为沱,遇灌则分,逢泸则合,而今而后,皈依先生者,即称为
‘大江派’也可”。所以皈依吕祖者,即广义的称为“大江派”。 首句谓之“西陟岷山观徼外,
千峰万涧成一派。一派溶溶号大江,长驱万里注沧海。”然而大江一派,乃众水之所依附,故必
万流之来归。大江自西而东,皖江既受淮河西流水,后来又归长江,暗喻陆潜虚仍归宗于吕纯
阳。四川在长江之西,故李涵虛宜称“西派”之祖也。而陆潜虚系淮海人,乃在大江之东,允
称为“东派”之祖也。东有淮河皖江之来归,西则有沱江诸水之共趋,淮者固为陆西星,沱者
即是李涵虚。淮也沱也,一东一西,同注大江而去,陆东李西,即所谓“星月交辉之谶,宿有
因缘”也。亦由此可知,“大江派”乃是以尊奉吕祖为创始,而“西派”乃是“大江派”之一
支,故谓之“大江西派”。
西派传代有九字:“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据《吕祖全书》“大江派偈并引”所
载,此传代九字系纯阳吕祖所题,云:“余前作《大江吟》
,人多以‘大江’称我,怍良深矣。
今诸子诵之,同然心喜,请开‘大江’一派,纯阳苦不敢辞。因按《禹贡》经文,‘岷山导江’

八句 ,书九字曰:‘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以此循环,合九转之义。”又纯阳宫版《太
上十三经注解》所载的“大江派九字”前有《吕祖序》云:
“元始玉音,命岩便宜衍道。岩观生
民气质,有清不能无浊,有善不能无恶,因浊恶而不敢传道,道终难传也。不如将清浊善恶浑
而一之,以大道传播其间,使清者、善者得道而行,则善气益多,清气益甚,阳大而阴小,泰
长而否衰,则浊者益少,恶者益寡矣。吾见紫霞洞主《东来正义》一注及《九层炼心》一书,
先不欲以示人,既则丕然心广,汲汲焉欲以传人。爰携紫霞之神,上叩太清,得蒙道祖允授人
寰,以培善气,以增清气。于戏!道何敢私哉!吾前开‘大江’一派,意欲汇萃英才,同归大
海神山,故以‘大江’为名,即仙谶也,岂徒龙沙八百而已哉!得此书者,先须诵太上《定观》

《清净》诸经,以却人心之累,乃有道心之生,故命潜虚辅紫霞洞主斟酌而行,并将太上诸经
列于卷首。诸子奉道者,以道为珍,则中条老母之言‘有本者为师,受书为徒’者,宜遵行而
衍其传,广其派也。今将大江派九字具书于左,纯阳为初,紫霞为起,可循环而命名也。”
据海印子《天乐集》记载:“西派李祖传陕西吴天秩,吴太师传湖北柯葆真(柯怀经)及
我师汪体真山人(汪东亭)。”又讲:“自涵虚祖一传而至吴天秩公,再传而至汪师(汪东亭)

其间不过五六十年。”
汪东亭(1839—1917),安徽省休宁县凤湖人。名汪启濩,字东亭,号体真山人。幼习儒学,
然嗜慕玄学道法,搜罗丹经子书,博览经史道籍。二十二岁访友求师,初因未得真师秘诀,修

“岷山导江”八句,自《尚书·虞夏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
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1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炼无成,遂浪迹江湖,阅遍五省,觅访明师二十有二载。一日由匡庐(庐山)经过,偶遇吴天
秩师翁,睹其丰神洒脱,必非常之人。故叩问玄旨,曰:“子虽有仙缘,诚恐始勤而终怠”。
继以弟子礼事之,复询丹诀,遂传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于是心领神会,
豁然贯通。嗣后到武汉,又遇到柯怀经、柯载书、李云岚、周俊夫等,约同志八人,组织道社,
为“八人谈道会”,复有四五同志,随喜参加,总达十余人。及天秩师翁莅汉,此十余人者,
直接或间接闻道。后由弟子邀请,留居沪上传道多年。民国六年,临化时,语其子曰:“昔鄂
友十余人,唯柯伯(道号葆真)一人成功,余皆摇首示意,可知成道之难,非福慧双全者不能
也。”并谓弟子曰:“十年后求我于武当”。汪东亭著作丰富,自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别
传》、《体真心易》、《三教一贯》等。
汪东亭是自李涵虚创派以来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曾立誓“愿天下人人,修此大道,超升
上界,同享天福”,故“彰明玄学,大开道门”(汪东亭《性命要旨·自序》),著书立说,倡明
大道,并且授徒颇广,门人众多,是西派中兴之臣。在众多的门人弟子中,最著名而具代表者,
当属魏尧(后觉道人)和徐颂尧(海印子)二人,均颇富才情,立志高远,继承汪东亭志愿,
分别著书讲道,乐育英才。
魏尧,四川人,字则之,盖取《论语》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意,又号后觉道人。
魏尧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经典。据考知魏尧(则之)早年毕业于成都中学,后入北京法律学校,
分发至奉天(辽宁)司法界,1920 年前曾任滨江(哈尔滨)地方检察厅厅长、特别法院刑庭长
等职(
《哈尔滨史志丛刊》
)。其余生平,所知不详。
魏尧自云:“获闻妙谛于真师”,始抉破丹道秘机。魏尧所获真师,果系何人?其在《一
贯天机直讲·卷一·第三讲》中有云:“吾师汪真人”;在同书《第四讲》中又云:“吾师东
亭先生”。因此得知,魏尧所获真师就是体真山人汪东亭先生。既得师丹诀,后又参以三教精
华,证以身体力行,所获颇丰。其谓:
“因道为大公之物,我汪师亦以普渡为心,所以上继其志;
且道不可私,既受此道,应以宏道为己责,譬如吕祖普渡之心,至今未了,所以到处开鸾宣化。
至于成道,必须三千八百功行,然若有诚心一念,亦可满愿,不可畏难也。我辈应以利济为心,
济一人不如济多数之人;济多数之人,不如济天下之人。能济天下之人,于心方稍尽矣。”
(《一
贯天机直讲·第十三讲》
)故在 1924 年 12 月 22 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传道
讲学,拨迷指悟,钩沈发微,直至翌年四月初八(公元 1925 年 4 月 30 日),共讲课 49 次。其
所讲内容经浙江陈威公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编印成讲义,名《一贯天机直讲》,计四卷二十一
讲。另外经陈公孟纪录整理的尚有《大道真传口诀》一书,计六讲(现存抄本),羽翼《一贯天
机直讲》。此两书堪称表里,均天机毕露,直泄西派真传秘机,易学易懂,真可谓西派后学的指
路明灯。魏则之尚有托张三丰降笔所著之《大道真传》,计九篇。
现将魏则之所著《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口诀》和托名张三丰降笔的《大道真传》三
部著作结集整理,精心点校,编纂《魏则之文集》定名为《大道真传》,公开出版,以飨丹道学
者研究之需求,也解决丹道爱好者深入学习西派丹法之热盼。
《一贯天机直讲》一书,署名“蜀西魏尧则之口述、浙会陈威公孟笔记”,记载了自 1924
年 12 月 22 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到翌年四月初八(1925 年 4 月 30 日),共讲课 49 次的讲课
内容。因是根据讲课记录整理而成,所以本篇通俗易懂,是历代丹经道书所仅有的上乘佳作。
本次整理,以民国三十年(1941 年)蓬莱高恩洪刊印本《一贯天机直讲》为底本。此本是高恩
1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洪“偶于书肆中获得”, 其披阅之余,叹为观止,对该书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其云:该书“对
于三教菁华,诸经奥义,详加注释,发泄无余,实为亘古道书所仅见,所有修真一切秘旨口诀,
暨玄宗释典先后天种种秘词奥旨,均为详注明晰,开卷了然,可为无师修真者之金针宝筏。若
能循是虔修,不独可延年益寿,虽仙籍可登。”故而重新付梓刊板,以广流传。
《大道真传口诀》一书,也署名“蜀西魏尧则之口述、浙东陈威公孟笔记”。通过阅读可知,
本篇也是 1924 年按其时讲课内容所记录的稿本,与《一贯天机直讲》一书诚为表里。本篇未见
刊印本。此次整理,是根据上海林峰先生提供的抄本为底本。该抄本是姚劲松先生所藏,系抄
录自著名内丹学家胡美成先生之藏本。在此衷心感谢二位先生的帮助!
《大道真传》一书,署名“张三丰真人降笔、弟子涵青道人、后觉道人、碧云道人敬录”,
系民国十二年(1923 年)正月张三丰在“滨江至诚社”降笔所作。其《大道真传序》中称本篇
“泄古人之所不敢泄,见古书之所未曾见,尽去象言,直揭实义,将道之诀,一一证明”。魏则
之也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该书,
“扫数千年丹书积习,尽去龙虎、坎离种种象言,而直演性命
根宗,揭其妙窍,发前人之所未敢发,使修道之士,得以溯流探源,知所下手,洵渡世之梯航,
渐修之宝筏也。”又称:“仆初扶笔之时,犹未尽悟其妙,嗣因缘遭际,获遇圣师,幸闻最上一
乘之道,始知大道简易,人人固有,如我张祖所传,实无上至真之妙道,而始终修养之全诀。

其云“因缘遭际,获遇圣师”,即《一贯天机直讲·卷一·第三讲》中所云“吾师汪真人”,及
《第四讲》中云“吾师东亭先生”,其所“幸闻最上一乘之道”即是大江西派一脉相承的“虚
无大道、无着真宗”也。其云 1922 年夏六月始扶乩降笔,至 1923 年正月为《大道真传》作序,
若据之以此推算,魏则之系在此间“嗣因缘遭际,获遇圣师,幸闻最上一乘之道,始知大道简
易,人人固有,如我张祖所传”。然而汪东亭先生实已于民国六年(1917)化解而归道山,不可
能再得到汪东亭传授“最上一乘之道”
,故魏则之得汪东亭之传授实在此之前,也就是说其在扶
乩降笔作《大道真传》之前已经得传大道口诀,且早已身体力行,并证诸于三教经典,为讲道
授课、著书立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大道真传》之作,实可认定为魏尧自己的作品,惟
遵循道教“神道以设教”的传统,托名“张三丰真人降笔”而已。再者,通过阅读本篇,也可
以发现本篇与《一贯天机直讲》完全符契相合,文脉一气相承,与《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
传口诀》二书可以互相印证发明,互为补充也。本次整理,以民国上海明善书局刊印本为底本。
因《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口诀》和《大道真传》三部著作,语言通俗浅显,读者只
要能精心阅读、潜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要义,故笔者不再多费笔墨介绍。最后本书附录收入
《大江西派丹诀阐微》,以助读者理解和研习本书也。
另外,由于笔者学识浅薄,必然在整理本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纰漏,希望诸位专家学者和
广大读者给予鉴谅,也希望提出宝贵意见。来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北环路 6 号唐山玉
清观唐山市道教协会,邮政编码:063021。电子信箱:shengkq999@163.com。

2011 年 7 月 31 日盛克琦识于崇文书院

1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第一编

一贯天机直讲

蜀西魏尧则之 口述
浙会陈威公孟 笔记
蓬莱高恩洪定盦 校印

一贯天机直讲序一

於戏,人心何尝不善!而所以不善者,则以境遇时势所迫故耳。当名利驰逐之秋,而赠缴
已施,陷阱已设,贤者亦惟有高举遐飞、隐于尘外而已。何则?既不肯逐流扬波以戾乎道,复
不肯钩心斗角以丧其真,避世而超乎象外,避言而免落言诠,斯即所谓全真大道矣乎!
今夫人之所得乎天者,本为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也。乃诱之以外物之杂遝 ① ,蔽
之以人欲之纷纭,而明德遂以不明矣。是故嗜欲深者天机浅,物诱寡者性命全。彼治世之贤哲,
所以必淡泊以明志;超世之仙佛,所以必清静以归元者,岂非以此之故欤!尝考儒、道、释三
教,本属同源,大体无外乎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为入德之门。所以《阴符》、《道德》、《心印》
诸经,以及《大学》、《中庸》等书,均以修齐、明德、清静、无为为本,不设象言,非似他种
道书,比喻多端,以龟蛇、龙虎、铅汞、丹炉等玄词,种种象言,使人迷离徉往,如坠五里雾
中,甚至有误以为服食、符咒、房术、烧炼等事者。历观士大夫,多有晚年遁入禅窟,以求了
心性者,其初未尝不好久视、冲举之说,顾以词理艰深,不若禅之简易直指。故佛日盛,老日
衰,此大道之所以日晦也。
余自甲子 ② 在胶澳督办任时,即研究全真之学,惟公务鞅掌,不能专心致志,所得甚微。
兹以避嚣故都,偶于书肆中获得《一贯天机直讲》一书。披阅之余,知为西蜀魏则之真人,民
国甲子年在北京讲道时所编之最新讲义。对于三教菁华,诸经奥义,详加注释,发泄无余,实
为亘古道书所仅见,所有修真一切秘旨口诀,暨玄宗释典先后天种种秘词奥旨,均为详注明晰,
开卷了然,可为无师修真者之金针宝筏。若能循是虔修,不独可延年益寿,虽仙籍可登。
本拟早日付梓,以广流传,而挽世道,惟以第三卷内所注之《阴符经》第十七篇,短缺一
页,未免有不窥全豹之憾。物色数年,竟不可得。不得已,将是篇留出空白,先行付梓。最奇


杂遝,同“杂沓”。

甲子,公元 1924 年。
1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者,排版前一日,书肆店员李君文浩,于德胜门地摊上,无意中检得第三册残书一卷,而所缺
之第十七篇《阴符经》注解,宛然在内。余得之如获拱璧,遂即钞入原书之内,送交手民排入。
非神灵默佑呵护,曷克臻此耶!
民国三十年 ① 岁次辛巳立冬止舟一日
蓬莱定安高恩洪谨序

一贯天机直讲序二

余慕玄真大道,迄已廿载有余。所阅丹经道典,率多隐语迷辞,殊难了解。岂著者深恐传
非其人,故为多方设喻,以使其隐而不彰耶!
蓬莱高公定安,精研道学有年,平素修养身心,深得养真三昧。虽已年近古稀,望之如四
旬中人。其功夫之深,足称师表。公所藏古今道书,多所罕见。间尝屡承赐阅,受益良多。就
中如《一贯天机直讲》一书,尤为近世道书之圭臬。惜乎原版模糊,且更属难得之本,不易购
求而畅读,殊觉遗憾。
是书所述功夫次第,原原本本,解说精详。儒家得之,可以穷理尽性而称圣;释家得之,
可以明心见性而称佛;道家得之,可以修真养性而称仙。吾人果能依此修持,则入世者可得圣
贤之真传,以尽修齐治平之人道;出世者可得仙佛之妙谛,以尽虚无清静之天道。盖三教一贯
之学,殊途同归,而其广大精微之至道,此编无不备载,足为学者之指南针也。
公往年宣勤国务,职掌交通教育,利济之功著称中外。迩来退隐闲居,而于颐养余暇,犹
复存心济世。近乃特就此编,加以校正,并为慨然出资,付诸剞劂,以广流传。吾知是书一经
广布,则此玄真大道,必能日益昌明。邪者可正,迷者可悟,决不致误入旁门,而罹厄害。其
有裨于世道人心,至深且巨矣。是为序。
辛巳年立冬日
后学叶一盦谨识

一贯天机直讲 卷首

发 端

道之不明也久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久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夫过与不及,皆违乎中者也。大道本在中庸,并非高尚难剧之事,故孔子称时中之圣,而《大
学》、《中庸》二书,为圣门心传法言,千古不易。惟其平庸,人愈鲜知。虽慧如颜、闵,非师
莫识其理。此三教圣人,所以咸以“中”字象之也。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民国三十年,1941 年。
2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二字,即是中庸。中庸
之道,即在平常日用之中,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是道也,可道而非常道也,人道而亦天
道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谷得之以盈,人得之以寿,王侯得之以为天下贞。老子曰:
“得其一,万事毕。”一者,独也,上也,太一也,太极也,一而神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
不测者也。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盖一者,两仪未分之象,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
始炁也。在太极为始炁,在天为虚灵,在地为贞元、为生气,在人受之,则为性命,是即道也。
率而由之,全受而全归焉,道在其中矣。此上德也,此圆顿之功也。若下德,必出于修。修者
何?修此性命之道也。既云乎修,必有法则,必有授受,此所以谓之教也,即渐法也。其实,
天地不可一日无道,无道则天地毁矣;人不可一息离道,离道即不能生活矣。世俗之人,囿于
六识七情之中,习于道中而不知,亦犹鱼之日泳水中,而不知为水耳。吾国以道立教,儒、道
本为一家,均无仪式。秦汉以来,始有分别。于是,儒者自为衣冠,而张正一天师复定道家服
制。
《汉书·艺文志》更叙别儒、道家言,始成为宗教之形式。及佛教来华,遂有三教之称。其
后,儒者沦于训诂词章,道家陷于符箓咒诀,释教流于斋戒念经,而大道全晦。嗣有回教,又
有泰西耶教,合为五教。平心研考,论理皆同。惜教中人咸在形式色相中求,竟不知有“中庸”
二字,此世界之所以乱也。
今者穷极则变,变则通,吾国之人,皈三教之门而研求性命之学比比然,然不流于旁门,
即落于外道。否则下乘色相门中,或持佛念经,拜忏祈斗,以求福果,去道殆亦甚远,况所谓
最上一乘、至高无上之先天大道乎哉!尧幸叨天佑,获闻妙谛于真师,又参证三教经典,略有
所得,不敢自秘,爰集同志,互相讨论,发明丹书佛经之真理,以免贻误于后人。律以向来科
仪,固有漏泄天机之嫌。但生今之世,大义乖而微言绝,实有不容自己者。谨于火候之逐节事
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愿我同志诸君,各自秘修,毋浪传泄可也。况此道
修必有证,慧根者自可顿超无上,立跻圣域,而钝根者亦可渐悟圆通,同归大觉,岂世之结社
集会以传道者所可同日语哉!
甲子冬至日
后觉道人魏尧自识

一贯天机直讲 卷一

第一讲
(甲子冬至日)

乾坤坎离 天地橐籥
内外虚空 运毂正轴

八卦有先后天之分,故乾、坤二卦,亦应分先、后天。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所谓“乾”、
2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坤”,乃一阴、一阳也,生于太极。太极生于无极,无极实无也。由无极生太极,体仍无物,
其象为○。太极动,而生一炁,其象为⊙,仍无形象,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即一阳之炁
也。迨无形炁足,而生有形之气,是为静而生阴。于是,无形之炁,清轻而上浮为天,为乾;

有形之气 ① ,重浊而下凝为地,为坤。其象如 ,而两仪立矣。天上地下,而其中真空。真

空之处,仍为一太极也。无炁无气,合之无形之炁之天,与有形之气之地,而为三。三即一也,
其象为 ,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当二万四千里之间,正为真空,而成一太极,名为“大中
极”,又谓之“天地之心”
,省言之曰“天心”,亦曰“道心”。两仪既分,阴阳相荡,炁气相交,

又分而为四象。其象为 ,阳包阴,无形之炁在外,有形之气在内,为日。阴包阳,有
形之气在外,无形炁在内,为月。天地日月之间,仍有一中,而为真空之太极。合天地日月而
成五,五即三也,三即一也。广成子告黄帝以三一之道,《悟真篇》曰:“三五一都三个字,古
今明者实然稀”,即指此也。一为天地未分之太极,三为天地已分之太极,五为四象成立后之太
极,太极包天地,天地又包太极。即物以明之,譬如鸡卵中间有一小空,其色淡黄,外以黄色

包之,又以白色包之,而鸡卵之两尖皆有空隙。其象如下: 。中空,即内含之太极
也;白黄,即天地也;两尖之孔隙,即外包之太极也。此特举一物而言之,其实天地间万物之
化生,其象无不同乎大造,皆由一中之空发源,而后从外而附益之。动物之胞胎,植物之种子,
无乎不然。可以见造物之神妙矣。修道者,仰观大造,执之以为法,由四而返二,由二而返一,
由实而返虚,由后天而返先天,皆于此虚空之中下手,而返乎太极之本来。三教圣人,皆以“中”
字代表太极,而形容此虚空之体。太极之体为○,加以理气之丨,则为中。中者,虚也,通也。

合二“中”字,成一“贯”字。古“贯”字,其形如 。修道者,身内一中,身外一中,合
二中而成“贯”,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而中庸之道得矣。又中者,正也,不偏之谓中;凡有
形之物,无有不偏而能正者。惟虚空则大中至正而不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于此可以见太
极之体矣。
《参同契》曰:“乾坤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乾,阳也,阳炁无形,画 以象之;

坤,阴也,阴气有形,画 以象之。积三画而成乾 ,乾为天;积六画而成坤 ,坤为地。

三生万物,三字又有“终”字义,成始成终,故积三画以为卦。乾坤交,而成离坎;天地交,
而成日月。乾坤以离坎为用,天地以日月为用。“易”者何物?即日月是也。道家谓之“丹”,
合上日下月而成“丹”字;佛家谓之“明”,合左日右月而成“明”字;儒家谓之“易”,亦合
上日下月而成“易”字。易也、明也、丹也,一也。天地之用,由日月以显之,积其升降往来
而成寒暑,分四时。万物之化化生生,皆经四时而成功。东方为木气,于时为春,木有生生之
德,而万物生;南方为火气,于时为夏,火有炎上之德,而万物长;西方为金气,于时为秋,
金有杀物之力,万物遇之而凋伤;北方为水气,于时为冬,水为收藏之气,万物潜藏。此先天
五行之气也。兹于古《河图》证之:
《河图》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

气,底本作“炁”,校者改。
2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居中。一六象北方壬癸水,二七象南方丙丁火,三八象东方甲乙木,四九象西方庚辛金,五十
象中央戊己土。中五象太极,含四象中空,无形而内蕴妙有,又象太极之含一炁。自其始化言
之,天一之阳炁,其性润湿主静,名之为水,而藏于北。北,成始成终之坤方也,故象为冬。
冬主归藏,而为万物资生之本也;地二之阴气,其性上炎主动,名之为火,而丽于南。南,至
尊无上之乾方也,故象为夏。夏主长养,而为万象交明之时也;东三则合天一地二而成其性,
主生,其气则温,故象之春,和煦有仁慈之德;西四则合二水一火而成,其性主杀,其气则凉,
故象之秋,严肃有义毅之德。气之激而荡者为风,故东、南、西、北之风各顺其性,而生、长、
杀、藏适符其德。金、木、水、火居四方之位,中间之空间,名之为五,即土气也。土旺四季,
藏在金、木、水、火之中。万物生于空间,由空而立,即无不有空在其间,故土气周流四象,
而无不在,此先天气化之五行也。在地则为水火木石土之五形,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常。
仁由性发,诚中形外,如东三生生之气;义由情动,感外应内,如西四刚肃之气;礼生于心,
外为节文,如南二之火;智出于身,内含机变,如北一之水;信应中宫,妙有中宫,仁义礼智,
无不因信以成。信实立人之本,如中央之土,而旺四季也,故真意谓之真土,为性命双修之真
主宰也。
何以名之为“门户”?宇宙譬之一室然,乾坤张其门枋,日月从中出入而运用之,其象如

。万物之化生,由于五行;五行之消长,由于日月。一升一降,而昼夜分矣;一往一
来,而寒暑成矣。今日时逢冬至,正日月交光之日也。日月南北相交,日上月下,月吸日光,
而一阳生。由一阳,而二阳,而三阳,盛极就衰;时逢夏至,日月东西相交,日吸月气,而阴
生焉。自一阴、二阴、三阴,阴衰阳复,又逢冬至,而日行一周天矣,需时一年。至月行,则
一月一周天。凡此日月之运行,即阴阳二气之消长,有开必合,此其所以为门户也。乾坤又为
“众卦之父母”,乾为诸阳之宗,为父;坤为诸阴之宗,为母。父母相配,阴阳相交,产生男女。
乾一索坤,得其初爻,而生巽,为长女;坤一索乾,得其初爻,而生震,为长男;再索而生离、
坎,为中女、中男;三索而生兑、艮,为少女、少男。是为三女、三男,此就爻数言之也。乾、
坤气交之初,则先生坎、离,次生艮、兑,最后则乃生震、巽。六子生后,乾、坤已老,退居
西北西南之地,让中男、中女居正用事,而听其号令。故曰:“乾坤为体,坎离为用。”离外阳
而内阴,日也;坎外阴而内阳,月也。天地位立以后,辟其门户,让日月之运行,而成造化,
是即“为用”之说也。由八卦相重,而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流以探源,因末而穷本,
盖无不出于乾、坤之二卦,一阴一阳之二爻。故曰:“乾坤为众卦之父母”。
兹更就乾、坤、离、坎之在人者而言之,乾天为性,坤地为命;性即性根,命即命蒂;离
为后天之性,坎为后天之命。《黄庭经》首章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
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举上、下、前、后、左、右六者,暗藏一“中”字在内,中即虚
空也。① 太虚以天地为真胎,日月为真息。日月之升降,即太虚之呼吸也。而吾人身中之呼吸,
亦正有似乎太虚,其所出入而锻炼之者,亦为一日一月,亦名之为坎、离。所谓坎离,即后天


李涵虚《黄庭内景经详注》:魂灵者,心中元神也,在上。关元者,脐下三寸也,在下。少阳属胆,主
东方,在左。太阴属肺,主西方,在右。密户乃夹脊关,主督脉,在后。生门乃脐堂穴,主任脉,在前。合上
下左右前后,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
此虚无窍中,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也。
2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之性命也。吾人身上之乾坤门户,即上下是也。丹道亦指乾为鼎,而坤为炉,以太虚为乾鼎,
以太极为坤炉。人身之虚空即太虚,人身之虚窍即太极。故八门九窍,皆为人身之门户,皆太
极也。
《道德经》之言曰: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妙即太虚,窍即太极。而观之
之法,则在“一念不生以观妙,一意不散以观窍”
。所谓“无欲”、
“有欲”,即“一念不生”、
“一
意不散”之谓,非指有欲念、无欲念也。学者当入室时,神气相依,打成一片,久之而返于混
沌,入于无何有之乡。此为一念不起,可于此时而观妙也;但灭动心,不灭照心,智而若愚,
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中,而有其觉,自自然然,不加附益,而照体炯然。此即一意不散,
可于此时而观窍也。吾人妙窍,即是玄关。玄关者,天地间至玄至妙之机关也。天地之大虚空,
与吾身之小虚空,藉门户而息息相通。其象如下所列:

学者在此安炉立鼎,亦自有其程序。其始返照内观,由动而静,至静笃,而太极炉立基;
其次鸿蒙恍惚,入混返虚,至虚极,而太虚鼎呈象,安炉立鼎之能事毕矣。伍冲虚曰:
“鼎鼎原
无鼎,炉炉非玉炉。”鼎与炉,原本有象无物,而古今人之误于此炉鼎二事者,不知凡几。兹特
抉而出之,明眼人当知所下手矣。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南上北下,而天地定位;东左西右,而日月运行。阴阳
有常,刚柔相当,而成造化。乾元资始,乾南面而无为;坤元资生,静顺以承天德。日东月西,
推迁运转,而生万象。天地无为,而日月有为。圣人观日月之往来,而知天地之盈虚。孔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① 故天地之生化不可见,而日月之转轮可见,此后天八卦,
所以以坎、离正位南北,而退乾、坤于无用之地也。亦即天地为体,日月为用之道也。
《参同契》
曰:“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者,即自日月之用言也。天地之门户不动,
日月由虚空中运旋。一气周流,小而昼夜晦朔,大而春秋寒暑,再大而元会运世,亘万劫不失
其序,而盈虚消长,纯出自然。非有主宰,而虚空实主宰之,故曰“虚灵”也。老子曰:
“天地
之间,其犹橐籥乎!”橐籥者,冶人吹火之具,俗称之为风箱。籥即空箱,橐即箱中抽送空气之
具。一抽而气出,一送而气入,一出一入,而气自煽火。出入调匀,而炉中之火,熊熊上升,
不燎不熄。冶人恃此火候,乃能化金。日月之在空间,为天地之呼吸,而气机升降,自然均匀,
岂非橐籥乎!即天地之间虚空也。气之周行,在此空中;万物之荣枯,亦在此空中。其所以调
匀此法度,非此空之力耶?天上地下,日东月西,上下者如门户,左右者如匡廓,岂非冶人之

见《论语·阳货》。
2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橐籥耶?而日月运行,一消一息,又岂非橐籥之开阖自如者乎?故曰“虚而不盈,动而愈出也”。
乾坤定高卑之位,坎离列左右之廓,四卦一牝一牡,而资生资始,万化定基。魏伯阳以为“匡
廓”,所以形容虚中之造化者,极其玄妙矣。
人身一小天地也,受炁之初,感太虚而赋性,在天成象也;因太极以立命,在地成形也。
体质既备,出日入月,以为呼吸。日月运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阴阳升降,得十三万五
千次。人之呼吸,一昼夜亦一万三千五百息。日月推移,一年为一周天;人之呼吸,一日夜为
一周天。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则合于人身之经络骨节,出入之息,且时时与天地太虚通。
乾坤坎离,固已备于人身,知门户匡廓之所以为门户匡廓者,而道在其中矣。
《契》又曰:
“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
数在律历纪”者,申言一阴一阳之消息,坎离二气之功用耳。覆降冒升,应在复、姤两卦,而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① 又于《乾》之九三曰:
于二十四气、七十二候验之。故孔子曰: “终
日乾乾,反复道也。”盖即气机动静验之,推而至于一年也。历数之兴,取象于此。以“御”者
作喻,出于《老子》
“三十辐,共一毂”之意。毂者,运轴之虚穴也。车以轮行,轮以轴贯,而
轴之所以能一贯之者,惟毂之中虚也。毂之虚,为车之中,无此虚中,则车不能行。虽有轮辙,
夫复何用!《契》以轴为正,而运用在毂,故曰“处中以制外”;亦犹日月之运于虚中,而成四
时也。凡物莫不有中,中者正也,不偏之谓也。有形之物,无有正而不偏者。惟虚空之在物,
则无处而不正。大而天地之空谷,小而万物之虚牝,皆中也。而虚中实孕万有,三教圣人莫不
言中。太虚之鼎,中也;太极之炉,亦中也。人之中,通乎天地之中,故能盗天地之神气,以
为神气;天地万物之中,通乎人之中,故能盗人之神气,而使之有生老病死。人人各具一太极,
万物亦各具一太极。苟善养之,则人可位天地、育万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故
“万物皆备于我矣!”② 太极一而神也,子思曰:
孟子曰: ”③ 夫生
“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物不测之物,果何物乎?即独立无偶之太极也。太极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炁与气也。两
而化也,由两仪化而为四象、八卦,至于万亿,皆谓之“数”。数固始于阴、阳之对待也,天地
分,而数兴矣,故《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日月运行,千秋万劫不违其序;阴阳二气,
盈虚消长,不失其候,即有数以范围之也,此历律之所由纪也。惟先天太极,超然数外,而为
天地之始;后天太极(即天地之中),亦超然数外,而为万物之母。即“有名”之太极,以复“无
名”之太极,是之谓“抱朴返真”,是之谓“归根复命”。此道之所以为道,而妙窍之所以双修
也。丹经曰:
“乾坤合处为真中。”
《金丹四百字》曰: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
内有坎离精。
”白玉蟾曰:
“玄关一窍乃真中。”所谓“玄关”者,阴阳也,鼎炉也,亦前图之太
虚与太极也。而玄牝合处,斯为真中,斯为玄关矣。《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两者同出而异
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也。造化推移,不失其中。妙有真空,归原一本。门
户匡廓,所以立其体;虚谷化生,所以开其用。太极之义大矣哉!


见《易·复卦》。

见《孟子·尽心上》。

见《礼记·中庸》。
2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一贯天机直讲 卷四

第十四讲

渐法顿法 人元天元
九层循序 一意生身

吾人学道,做还虚之功,到阳生之时,自应明白“时子之心传、月圆之口诀”,方可用九还
七返之功,今已于上两回,详讲其理。今再举李仙涵虚九层炼心之功,详讲一过,则修道全部
工夫,可于是得其大概矣。先述李仙正文,再详讲之。其原题为《人元大道九层炼心文终经》

又曰《九层炼心道言》:

初层炼心者,是炼“未纯”之心也。未纯之心,多妄想,多游思;妄思生于贪欲,游思起
于不觉。学人打坐之际,非不欲屏去尘情,无如妄想才除,游思忽起。法在“止观”,乃可渐
渐销熔。止则止于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中稍下,有一个虚无圈子。吾心止于是,而内观之,
心照空中,与气相守,维系乎规矩之间,来往于方圆之内,息息归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
动,立清净之元基。从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浑浑灏灏,安安闲闲,此炼心养气之初
功也。
修道炼心之功夫,分为九步,分别讲之,谓为“人元大道”者。丹法分人元、天元。所谓
“天元大丹”
,亦从人元做起,人元亦合天元。天元纯为先天大道,始终还虚;人元则下手之初,
掺以后天有为、有作之法。古者多由人元以进天元,人元即筑基栽补之法也。上德圣智,可以
直修天元;若为钝根,自以人元入手为易。天元为圆顿兼修,人元则为渐法,所谓“道以全形,
术以延命”是也。李仙由吕祖亲传道法,所述九层,亦为上乘简易之功。
初层炼未纯之心,即炼己也,由后天之身心做功夫。后天之心多妄想,更有游思。妄想,
即念也。游思者,未起念而忽动于中,并无目的,往来无定,忽起忽落者是也。游思本无中生
有,时有时无,念则有所专注,随想而生,故念可强制而克去之,游思则无从制止。譬如贫而
思富,以贫而有所欲,此是妄想;游思则无论心中有念无念,忽然撞上心来,因其无因而至,
故事前难以防止。修士炼斯二者,法在止观。止者,止念;观者,观心。止观在习静,在止于
至善。以至善之心,止于玄牝之门,为“止观双修”。 “止观双修”,为佛家名词,道家谓之“性
命双修”、“妙窍双修”也。
止观双修,佛家又有许多层次。初时为“小止观”,后有“大乘止观”,又有“人天止观”。
小止观者,渐法也;大乘止观,圆顿兼修之法也;人天止观,最后还虚之事也,此为了手之事,
而非初步之功。止观为止念观空,从空中下手。
《小止观》书中有云:
“止者,系心于缘中。”缘
中,即空中也。或者系心于眉间,或者系心于脐下,系心即观系止于何处,即止也。将空空洞
2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洞,无思无虑之心,放之于此三处。有此三处,可分三层。两眉间者,正与同善社之法相同。
不过系心眉间,须却入一寸,却者退也,仍在虚空之处也。脐下系心,亦须离开肉一寸三分。
两眉间,为性光发见之地,所以如来两眉间放白毫光,此即本性中之光明。所谓“虚室生白”
之时,即眉间发光也。两眉间,即是虚室。脐下一寸三分,胎息之地也,真息即在此处。廖蟾
辉曰:“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金鼎者,真息凝结也,修功到时,自能知之。脐
下一寸三分,有真气一团,圆转如轮,即命蒂也。人自下生以后,命蒂即在此处,由婴而孩,
胎息散,而此处成为空穴矣。单修性功者,从眉间一窍下手;单修命功者,从脐下之处下手。
吕祖曰:
“单修性而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只能成为阴神鬼仙耳;
“单修命而不修性,寿同
” ① 故必须性命双修。
天地一愚夫。
性命双修,必须从“缘中”下手。缘者,边际也,边际之中,即为内外虚空相接之虚窍,
即人身天地中虚窍是也。因此处为呼吸之根,又为心神出入之门户,故神气皆聚于此。人欲修
道,必先使神气心息相合相依,正好在此下手。盖神属于性,气属于命,人藉气而有命,藉神
而能灵。神气二物,为人之至宝。气自外来,盗之于天地万物,然有神方能盗气入身,故人死
神散,则气不入矣。而人死亦有二种,若神先散而死者,临终时先昏迷不醒,只有出气,而无
入气,气出尽则绝矣;若气先断,而后神散者,则神志清明,忽然气绝,目自死去多时,仍明
是也。神气二者,有一去身则必死,是必保此神气二者,方能生存。修道即修此神气二物也。
修性从“神”字下手,修命从“气”字下手。若欲双修,必须在“神气相合”之处下手。彼眉
间、脐下,皆无当也。唯“缘中”一穴,神气出入,皆在此处。双修下手,由此一窍,则妙窍
皆在其中,此窍本虚,故三教皆以一“中”字象之。 ② 然此为虚中,而非真中,必神气相合,
心息相依,而后有“真中”,白玉蟾曰:
“念头动处为玄牝”是也,故此曰“缘中”。缘中者,真
中缘此而生也,道家谓之“圆中”,亦曰“悬中”
。“系心于缘中”,即道家之“妙窍双修”,儒家
之“性命双修”,佛家之“止观双修”也。大乘止观,即自然无为,安而行之者也;小止观,即
知止之功夫也。南岳思大师,专讲大乘止观,先须能空净其心,涵养其气,不止观而自然合于
止观,即顿法也。我辈顿渐兼修,先在系心于“缘中”下手,则无误矣。此天元之工也。
李仙所述,人元初层下手工夫,
“止在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中稍下,有个虚无圈子,吾
心止于是,而内观之”,即“系心于脐下”之法也,为“以术延命”之道,故谓“人元”。其所
以为之“人元大道”,与“天元”不同者,即在以意生玄窍而已。所谓吾心止观于是,其法先以
后天呼吸之气,入之深深,聚在脐下,成此虚无圈子,而以心观之之道也,所以云“心照空中
(即是脐下离肉一寸三分)
”,是即下手功夫也。息到于此,心亦安在此处,心息相依,即能混
沌而发生造化矣。此由接命入手者也。至于维系乎规矩之间,往来于方圆之内,上句即性命双
修矣。先修命而后合性,性得于天,命立于人,所以云人元也。其法须先调息,入息以意送到


参《敲爻歌》,文字稍异。

李道纯《中和集·卷之三·赵定庵问答》:斗柄推迁者,玄关也。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
学者,多泥于形体,或云眉间,或云脐轮,或云两肾中间,或云脐后肾前,或云膀胱,或云丹田,或云首有九
宫中为玄关,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或指口鼻为玄牝,皆非也。但着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
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
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
麽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
“念头不
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2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内之金鼎处,出息以意送到外之脐下。及脐下元气已动,则以神合息,上住缘中,下止脐下。
方者,地也;圆者,天也。圆窍以通天气,方窍以通地气。“方圆之内”,即天地之间之中也。
“规矩之间”
,即脐下一寸三分之规中真金鼎处也。因脐下元气已生,规中已成,故自外中以达
内中,真意来往,以维系之耳。凡六十四岁以上,或身体不健之人,宜用此功以保命。
九层炼心,由人元起,而到天元,由上品丹法,进而入于最上一乘,即此是也。由此心息
相依,心合于息,然后真息成立,在先之“虚无圈子”,凝结而成玄窍,即后天中之先天也;复
以心合之,而混沌方入先天。炼到此,而初层炼心功夫已成矣。但所谓意者,仍是有意无意之
意,若过于助长,反起邪火而致疾矣。慎之。

二层炼心者,是炼“入定”之心也。前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若能直造杳冥,自
当透出玄窍。奈何定心不固,每为识神所迁;心与气离,仍不能见本来面目。法在心息相依之
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此炼心合气之
功也。
二层炼入定之心,即心定于气中是也。心止在虚无圈子之内,是即定于一也。久久纯熟,
自然由定而忘,归于混沌,不识不知,内忘其心,外忘其身,自然透出玄关。张三丰曰:
“玄关
往来无定位。
”又曰:“黄庭一路皆玄关。”所谓“黄庭一路”者,即呼吸之范围也。呼吸之气,
从口鼻而出入,凡息所能到之处,即“黄庭一路”也。兹就丹田所在之地位,以明“一路”之
范围,列图以明之如下:

从顶至中,为上田;从中至脐,为中田;从脐至阴蹻,为下田。身内之丹田,必内丹成立,
方为丹田,无丹则不能有丹田也。譬如土田,田中所种何物,即为何物之田,如种草者为草田,
种麦者为麦田。田中有丹,方为丹田;既未有丹,即无丹田。今所有者,只有丹田地位之空窍。
丹田之地位,实只“黄庭一路”而已。黄庭一路,皆为玄关,故玄关有上下之别,又有内外之
分。或现于上,或现于下,并无定在。见于上者,为上玄关;见于下者,为下玄关。其形如环,
其白如雪,其软如绵。如○或如 ,此皆指外玄关而言也。至内玄关,即丹原是也,佛说为
“法轮常转”
。丹原初成,大如黄豆,常在下田之范围内跳动,到静定之时,即能觉之。吾人下
手做功,而现象之玄关为外玄关;至内玄关,须待三元混合,凝结丹原,真息成立之时,方能
见之。玄关一窍,最为秘密,从来皆不明说,今为便利后学计,故详说之。
心既止在脐下虚无圈子之内,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息相接,自能杳冥,因杳冥而生恍惚,
2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而透出玄窍,是即外玄关现象也。唯因定心不固,所以不易即见玄关,必须先事还虚,泯去知
觉,心息相依,神气相合,由定到忘,入于混沌,方能见之。所谓入于混沌,即还虚功夫也。
吾人对于还虚之功,一步直入,而彼有三步工夫。脐下一团之气,是为命宝,心定而入于其中,
一也;使心息相依,神气相合,二也;渐渐杳冥,而入于混沌,返还虚境,三也。与吾人稍有
不同,而到还虚以后,得药则相同也。

三层炼心,是炼“来复”之心也。前此氤氤氲氲,打成一片,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是名
天地之心,即是玄关一窍。此刻精气神都在先天,鸿濛初判,并不分真精、真气、真神,即此
是真精、真气、真神。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无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景现
前,茫无措手,心一动而落后天,遂分为精、气、神矣。法在玄关初现之时,即刻踏住火云,
走到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焉。此炼心进气之功也。
三层炼来复之心,即七日来复,一阳生之时也,此为阳生火候。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渐
渐真阳充足,即见玄关一窍,此时已达恍惚之境矣。玄关既现,精气神合而不分,若无杂念,
即可采取。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生惊喜之心,或疑惧之念,立刻即落后天,精气神分立
为三矣。人元至此,有作有为,法在玄关初现之时,不着一相,仍用功夫定神在外,一心不动。
少焉阳气充足,即微用意引至尾闾。火云,即阳气也。初,一阳来到尾闾,即是到身。何以不
曰身,而曰尾闾?因阴蹻一穴,藏有先天真阳,与外来真阳同类,故能招摄外阳。外面一阳前
来,先到尾闾,内外相合,直到命门,而外肾即举,此为活子时;随即冲到心府,而自觉外肾
之举,此为活午时。觉知之后,即须用定,由是而二阳、三阳,阳气充满,自然由尾闾上升泥
丸。人元于此,恐因着相生心,当面错过,故先以微意,引之而上,冲开尾闾,以过三关,先
通后天之道路也。天元于此,任其自然,玄窍一开,全身各窍,自无不开。人元有为,用意先
之,此亦不同者也。至活子时,指阳生言;活午时,指知觉而言。吾人为后天破体之身,阴气
甚盛,阳之初来也,不甚觉知,仅知皮上跳动而已;其实阳气业已上升到顶。所谓“坚心柔息”,
即“定、忘”二字之功夫也。

四层炼心者,是炼“退藏”之心也。前此踏火云,过三关,心与气温固,已入于泥丸矣。
然在泥丸宫内,或有识神引动,则气寒而凝,必不能化为真水洒濯三宫,前功尽弃矣。法在昆
仑顶上,息心主静,与气交融,气乃化为美液,从上腭落下,卷舌承露,吞而送之。注心于绛
宫,注心于黄庭,注心于元海,一路响声,直送到底,又得玄关之现象焉。此炼心得气之功夫
也。
四层炼退藏之心,即身内七返工夫也。由阴蹻之阳,吸入外阳;外阳到来,冲动命门而肾
举,我应定、忘在外。阳气即上冲心府,而觉外肾之举,我仍定、忘在外,阳可直到顶上,此
阳气内行之路也。天元丹法,任其自然升降,故在我所知觉者,只知身上酥麻,其初如蚤在身
上跳动,旋即全身酥麻成片,应即用“忘”字功夫,阳气方能化而为液,由昆仑下降,透心清
凉,此时心中快乐,不可言喻也。人元有为,处处用意,当气上升,则静守于泥丸,注意久之,
引而下降,以腭承之,咽下重楼;又注意引下绛宫、黄庭,以归元海,此即七返之小周天也。
此时应即止火。若再接续做去,身体即不舒适,而其气散矣。心与肾之相交,水火既济,阳气
上升,凉液下降,有声如雷,直达于底。上升时为阳上交于阴,下降时为阴下交于阳,此即小
2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周天,运动河车之功夫也。

五层炼心者,是炼“筑基”之心也。前此入泥丸,而归气穴,已有河车路径,从此一心做
去,日夜不休,基成何待百日乎!然或有懈心,有欲心,作辍相仍,丹基难固。夫筑基所以聚
精会神也。工夫不勤,精神仍然散乱,何以延年!奉道法者,在行凭子午,逐日抽添,取坎填
离,积金实腹。此炼心累气之功也。
五层是炼筑基之心也。上功行之不怠,有三百周天,既筑基成功矣。然或时作时辍,行功
不勤;或动于外诱,定心不固;行功不能合法,则虽行之甚勤,而仍无金可积,难以进步。夫
筑基,即筑其丹基而固之之意也。若优游玩忽,何能日起有功,而使之永固!故道在聚精会神,
日新又新。功夫不勤者,必改之使勤;行持不合法者,必矫之使合法。要在行一周天,有一周
天之效用,逐日抽添,积金实腹,则三百周天,自易毕而成功矣。人生修持,每多始勤终怠。
能加一番矫正鞭策之功,自能不蹈往辙,而渐臻有成。此炼心累气之功夫,最要而不可忽者也。

六层炼心者,是炼“了性”之心也。前此河车转动,聚精会神,则灵根充实矣。从此心液
下降,肾气上升,是为坎离交。杳冥中有信,浩浩如潮,一半水气;蒙蒙如雾,一半云气,是
名金水初动。方修玉液还丹,倘用心不专,则尽性之事难了。法在于金水初生之日,由丹田分
下涌泉,霎时合到尾闾,调停真息,鼓之舞之,乃能滔滔逆上;至于天谷,涓涓咽下,落于黄
庭。如此则朝朝灌溉,心地清凉,血化为膏,意凝为土,土中生汞,汞性圆明,遇物不迁,灵
剑在手。孟子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① 仙家名为“阴丹”
、“内丹”
。此炼心明性之功也。
六层炼了性之心,即炼己以生真意之功也。天元炼己,为最初下手之功,炼到真意已成,
即由真意调停火候,故一面任之自然。人元先以己意导气,此意不真,必于筑基后,作此炼己
之功,使真意成而真息立,此关于性字之功夫也。盖前此心肾相交,肾气上升,心液下降。升
者,为坎中真火,阳交于阴也;下者,为离中真水,阴交于阳也。在内心肾相交,在外金木 ②
自然合并,即有一团真意,氤氤氲氲,周于玄关,聚而不散,二土成圭,此在外者也。至在内,
则因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行满三百周天,自生一团真息,即是丹元,日夜跳动,自脐而下,
由蹻而上,往来不息,以意封固,则在脐下,圆转如轮。又能自然开阖,而真息升降,上达于
顶,下达至踵,周流上下,此时应用温养丹元功夫。只有“定忘”两字。每日“忘”若干时,
“定”若干时,亦可“安”若干时。六时做工,六时必须“定、忘平均”。经过一年温养之后,
丹元化为还丹,外方有象,眼前见有黑球,仍守“定忘”,渐渐黑球变为红球。是即得到内丹,
而了性之时也,将进大周天七日之功矣。

七层炼心,是炼“已明”之心也。前此金水河车,仙师名为“内炼”,到此还有“外炼”
工夫。以外合内,真心乃聚而不散。盖内体虽明,好飞者汞性;内修虽具,易坏者阴丹。设或
保养不纯,则心性复灭矣。法在以虚明之心,妙有之性,和砂拌土,种在彼家。彼家虚而自我
实之,彼家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实入虚,死心不动。霎时间,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
一候为一阳,有如震;二候为二阳,有如兑。时值二候,正宜合丹。那边吐出一弦真气,其喻

见《孟子·尽心上》。

木,底本作“水”,校者改。
3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为“虎向水中生”;这边落下一点玄光,其喻为“龙从火里出”
。两边龙虎会合,性情交感,一
场大战,宛如天地晦冥,身心两静矣。俄而三阳发动,有如乾卦,如潮如火,如雾如烟,如电
如雷,如雪如花。身中阳铅晃耀,我即持剑掌印,踏罡步斗,鼓动元和,猛烹极炼,透三关而
上泥丸,一身毛窍皆开,比前玉液河车,更不同也。吞而服之,以先天制后天,性命合而为一,
即大还也。性属火,其数七;命属金,其数九,返本还原,故名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从此铅来
制汞,其心常明,汞不动摇矣。此炼心存神之功也。
七层炼心,是炼已明之性也,即炼气化神之功也。炼已明之性,即以我之虚灵,通天地之
虚灵,我心完全在于空中,于是须增忘减定。忘者,身心两忘也。我之身心,化入于虚,与虚
空无异,而虚中生出造化,显现应过大周天之景,黑球变为红球,又称“朱桔”
,所谓火里炼丹,
即其时矣。红球回绕吾身,忽上忽下,由后而上,由前而下,绕后绕前,可分为子午卯酉。到
子午卯酉之位,球行必稍舒缓。过此位后,忽而升入极高,忽而落下极低,如狐炼丹,人但见
其红球起落也。此子午卯酉,完全在外也。彼家即是虚空,而我以真意实于虚中。至在身内者,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红球升而热气与之同升,少焉红球落下,甘露亦即下降,有声如
雷。过七日后,红球变为紫气,笼罩身上,此时阴魔如潮如火,汹涌而来,此为过大周天之景,
即《西游记》过火焰山之时也。
过大周天之时,宿业发现,万魔齐来,吾人所有贪、嗔、痴、爱,及历劫宿业,皆发现于
目前;所有曾入眼帘人物,亦皆于眼前出现。所谓“持剑掌印”者,剑即慧剑,是为灵觉真心,
须以真心镇之,譬之于剑,以斩断一切。印为天印,即天心也。阴魔既潮,心动便倾丹鼎,故
须持剑印,镇伏一切,应以心放在空洞之中,不使起意。
“罡”者四正,即子午卯酉是也;
“斗”
者斗柄,亦即定盘星也。“此时应鼓动元和,猛烹极炼”,即是《西游记》之过火焰山是也。此
山八百里,无路可通,中有万魔聚集,火烈如焚。过此难关以后,方得平安,身上毛窍,皆已
展开,有如炒豆,又痒又热,人则如醉如痴,血气全身倒流,少时凉液下来,而全身清凉矣。
过火焰山所以须芭蕉扇者,因芭蕉是木叶,虽为木质而极柔,以比木液,扇以生风,风即真阴
之气。此气到口,方化液体,而甚清凉,未到口时,本为气体也。三调芭蕉扇,煽风灭火。三
即乾也,金也;芭蕉,木也。此为金木交并。孙悟空见铁扇公主时,情话绵绵,以比真阴、真
阳相见,而阴阳交感和合也。火焰山之火,识神之火,牛魔王为牛,即雪山之大白牛也。是为
坤土,亦是意土。意多邪妄,去妄即真;意本相续,故杀之而落头生头。唯牛魔王为妄意,妄
意之火,须以阴柔克之,熄其妄而归真,乃是明心见性,故牛王皈正,全赖金刚合围,喻遍体
乾金也。人生七情六欲,皆妄意也。此时真妄相战,阴阳相激。既过大周天,妄返为真,浊阴
已尽,真阳返入吾身,而成为纯阳之体,故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与小周天之“玉液还丹”
不同也。小周天为七返,大周天为九还。若单举一种而言,则大小周天,皆有七返九还也。过
大周天后,止心不动,与太虚一体,此后即是出神功夫矣。

八层炼心,是炼“已伏”之心,而使之通神也。前此七返九还,以铅制汞,心已定矣。但
要温之养之,要使身中之气,尽化为神。身中之神,能游于外,于是取一年十二月气候,除卯
酉二月为沐浴,余十月为进退,故名“十月温养”。非言要十个月功夫也,否则心虽定而不灵。
炼之煅之,灵心日见。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故有出神之事,而不为物情所迷。此炼心成
神之功也。
3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八层炼已伏之心,而使之通神,是即出神之功夫也。既得外丹之后,须用温养工夫,为时
约须一年。除卯酉二月,应沐浴外,共有十月,是即“十月怀胎”也。法以我身之虚空,通天
地之虚空,久之而罩身之紫光,化为金光,渐渐金光大如车轮,覆于顶上,此即出神之景也。
在此时多不自觉,以一意于忘之故,不识不知,宜有伴侣,以守护之、警提之,而使其觉,则
其神一觉,而即出矣。初时其神幼稚,不能远出,仅及五步、十步而止,渐炼渐远,到后来可
远至千里、万里也。此时回视色身有如粪土,故多有到此时,即尸解而化去者。且此后炼神还
虚,皆为神上之事,即无色身,亦可修炼,故无妨舍去。然即舍去,而其色身亦可历久不坏矣。

九层炼心者,是炼“已灵”之心,而使之归空也。前此温养功深,神已出而不惑,随心所
欲,无往不宜,高踏云霞,遍游海岛,致足乐矣。但灵心不虚,则不能包涵万有,此所以有炼
虚一著也。炼虚者,心胸浩荡,众有皆无,清空一气,盘旋天地间,是我非我,是空不空;世
界有毁,惟空不毁;乾坤有碍,惟空无碍,此所以神满虚空,法周沙界也。此炼心之始末也,
无以加矣。
九层炼已灵之心,是还虚也。灵之神应,打扫干净,使之虚空粉碎,成为千百亿万化身,
则神通变化无穷矣。此时神已脱胎,故可以神还虚,亦可带躯壳而还虚,遍虚空皆我神之所到,
遍虚空皆为我之法身。于是九层炼心,大功告成。本章从初步说起,到还虚而止,因先从接命
入手,功夫稍有不同。至入大周天以后,则与现在所讲之先天大道,无以异也。
人元丹法,以己意为主,亦取“意生身”之义。法在专一其意,以达于诚,不过炼己未熟,
火候恐不甚易,而其简易不若天元。古人谓,天元唯上根可修,中人之资,必须由人元而进天
元也。

3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第二编

大道真传口诀

蜀西魏尧则之 口述
浙东陈威公孟 笔记
冀东玉田盛克琦 点校

道自心中求,心空道可修。
若为希福果,尚隔一江舟。
诸生于道已得,执着人我即非,务要放下身心,乃能冲开龙虎。自修自俭,克念克思,贪
嗔不起,一意存诚,道义之门,便是玄牝。一朝得药,遍体生春,那时息香如桂花,津甜如蜂
蜜,乃知其好处。务竭诚努力,勿误勿怠,切切勉之!劫运已兴,道运亦启,切勿自己耽延、
负天恩也!慎行之,审修之。切切!切切!

大道真传口诀第一讲

何谓小周天之火候?夫候者,时也。以活子时、活午时之候,候其时到而起火,故曰火候。
火,离也,心中之神也。用火皆心神之妙用,妙在于觉。以自然神觉,修天然之火候以炼大药,
其中有一定之规矩。丹经中皆照规矩说法,其实自自然然,不必有意去用功,自然无为而无不
为。此中火候,皆修天然之次序而出,可以证验者也。然必修自然,乃有神觉,若稍不自然,
则神不灵,因着相动念之故,而火候亦时生错误,故吾以“自然神觉”四字名之,丹经谓为黄
婆。黄,婆之色。婆者,纯坤之象,又取其婆心柔顺也。
《西游记》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皆火候
之错误也。其间遇魔之因,不为斋,即因借宿,皆缘衣食住之故,人因此生贪求之心。盖人身
心中有食色之性,与生俱来,此性半禀诸父母,半受于中阴。父母食色之遗传于我,一也;中
阴乃历劫食色之业根,据于我之心地,二也。有此二者,因而生贪、嗔、痴、爱之心,无时或
已,稍一不慎,生心动念,火候即错误矣。猪八戒动言散伙,即火分散也。
火候唯小周天最要,至大周天则自然神觉已全,故错误较少。在小周天则或灵、或不灵,
故须步步照管,丹经皆详为解说,职是故也。
《悟真》曰:
“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火候断不可
错也。然因详述之故,学者转入歧途,譬如用九、用六、乾策、坤策之说,事实并非如此,不
过有此理而设此象耳。若照书死做,即着相矣。《龙门秘旨》中,邱祖有《小周天歌诀》,若照
歌诀下工,亦不合也。柳华阳真人《风火经》亦详讲火候,皆以色身比相,行火之时,其不能
3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执句下工,亦与《小周天歌》同也。何者为火?自然神觉是也。何者为药?先天之一炁是也。
此从“药火”上说。若从“炼”字上说,则气是炉也;神是炉中之火也;虚空一窍是鼎也,神
气合而招摄之先天炁即鼎中药物也。白玉蟾曰:“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气而成道。”李清
庵曰:“为佛为仙不劳力,只在凝神入气穴。”即此语,药火鼎炉皆备言之矣。
炼丹时“采取”最要,
“封固”亦不可忽。采取得到真阳,恐再有遗漏,须用封固之功,要
在“定忘”二字。定者,在真阳到身之时,用之使之长足;至用“忘”之一字,则不采之采、
不取之取也。封固,即止火也。已采取真阳而尚行火不止,则过犹不及,反易漏失,故必须止
火而封固之,此亦最要者也。
《小周天歌诀》所说,皆证验也,法度也,而非行功之法。至应如何行功,仍须用“定、
忘、止”之三字。阳生而能知觉,已有活子、活午矣。午,离也;子,坎也。既觉则子午已相
交,既交以后,正是炼药之时。在大周天则为乾坤相交,正为行火候之时。在上已有活子、活
午,而或不能灵于活午而不自觉知;或虽觉而不照法用火;或用火而着相、着意,皆为水源不
清。《悟真篇》曰:“要知火候通灵处,须共神仙仔细论。”书上所不详者在此,“定、忘、止”
之三字,故须与神仙论之也。吕祖曰:
“但安神息任天然。”
“安”字最要,能安则有自然神觉火
候,但须顺其自然,即无错误矣。小周天做到工夫极熟时,可快至一分钟行一周天。倘照书上
所说,须乾坤用三百六十度数之息,则必须若干分钟,必不能一分钟毕事。可知数隐于其中,
不过其理与法度如是而已,事实上决不如是,不可因此而生疑义也。
兹将邱祖《小周天歌诀》详释如下:

“静极而动兮,一阳来复”者。小周天功夫,应从阳生时下手,而阳须静极而生。静极时
所生之阳,水源极清,故“静极”二字,最须注意。动时所生者为真阳。平常因意念感动而生
阳,是为淫精。唯静极而动时,方生真正之阳精也。张紫阳真人曰:“药物生玄窍。”由药物而
生玄关,药从虚空中产生。初生时由阴蹻入命门。命门,内肾也。命门冲动而外肾自举,一面
而上行冲动心府,而知外肾之举,是为活午时,坎水中真火上交于离也。一阳来复,是地雷复
卦。七日来复,为天地之造化。地下真阳之生,七日一次。
《易》曰: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道
家简称曰天心。一阳来复,外肾勃举,即是天心发现之时也。外肾之举,因为阳气所冲动。此
项阳气,即太极之理气,与先天太极所具生天地者相同。此气一到吾身,外肾即举,譬如时逢
冬至,一阳生于重阴之下,由地下震冲而出,以复天心。人身之阳举,亦由下而上,正与之同,
其举即一阳来复也,亦即复卦也。静极纯阴之时,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故曰“来复”。此时
药虽已有,嫩而不可采取,不过即从此下手而已。吾人做功到杳冥之时,万象俱寂,一阳来复,
恍惚之间,而外肾忽举,是天人合发。先天之阳,初感于身,但举而未坚,以其只有一阳故也。
《道德经》曰: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窍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此所曰象,即阳生复之相也。阳何以举?因有精之故,此为虚无元精;阳生,感至
身上为元精到身,亦为混元至精,有相即生精矣。在交感之时,亦阳举而生精,而与此所生之
元精不同,故以“甚真”二字别之。
“信”为信用之信,天心七日来复,千古而不稍差异,故谓
之信。而阳举即天心发现之信,修士凭此信而行采取之功也。人能到虚极静笃之际,则一阳必
然来复,无论二十岁,乃至百岁,一也。其信何如焉?然必须杳冥恍惚,方能有信。孔子曰: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有信方可免死,以立命而得命宝。朱子不知,故所注不合。盖唯
3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知此,乃可不死,而亦不妨于死,生死由己而不由天,自己自有把握。能心身两静,一阳来复,
自能出入生死,自由自在,而不受造物之拘束也。静极而动,则返于太极,太极返无极,从此
而一阳来复。若能静坐生阳固好,倘其不能,则改用睡功,自能静极而生阳矣。语曰:向晦入
息睡,为大休息之时,身心两静时也。然人多为七情六欲所蔽,睡亦不能真静而梦扰之,梦中
仍贪欲好色,不得休息。倘真身心两静,则睡而无梦,静极阳举,一阳来复,心神自能觉知。
因神气相合,气一动,神自能动而知之故也。

“药产神知兮,妙诀通灵”者。“知”,即“知白守黑,神明自来”也。一阳,即药也;来
复,即药产也;一阳来复,即活子时也。神知,即活午时也,先天之一炁,来即知之。因真阳
由阴蹻而进,冲动命门真火而外肾举,上冲心脏而神觉知。阴极生阳而药产,阳里生阴而神知,
活子、活午相连,气动而神随之动故也。《契》曰:“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是也。其中有
妙诀,自可通灵。通灵为通天地之灵气,自己之灵性。妙诀,即药产神知之诀,活子、活午之
诀也。吾人应下手采取之时候,倘能知而修之,自能“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故曰“通灵”也。

“微阳初生兮,嫩而勿采”者。既通此诀,即须采取。药嫩不可采,老亦不可采。孔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
者不及也。”老嫩皆不可用,过与不及,一也。必其无过不及,而合乎时中,方为合法。孔子称
为“时圣”,正是“喜、怒、哀、乐未发”之“中”。采取工夫,系有作有为,即“发而皆中节”
之“和”。至封固,则为和合凝结矣。嫩阳,刚生之时也。微阳初生,虽举未坚,嫩而不能用,
不可以采取。一阳为地雷复,不可采;二阳地泽临,亦不可采;必至地天泰卦,上三阴而下三
阳,彼此平衡,真铅八两,真汞半斤,阴阳得其平衡,方可采取也。初生时嫩不可采,须定于
鼻外虚空之中,火逼金行,使阳生足。盖真金必须一点一滴积渐而成也。

“药物坚实兮,十五光盈;时当急采兮,莫教错过”者。时则药物坚实,则已可采取矣。
十五光盈,即金满之时。坚实,即阳举而坚实之时也。此时已无过不及,正是圆月,不可错过,
即须下手采取矣。所谓采取,即用“忘”字工夫,此时应“拳拳服膺”勿失,以为不采之采、
不取之取。夫人每日有阳生之时,而多当面错过,因不能知诀而采取之故也。药物坚实,即正
子时也。初觉其动时,活午时也。“时当急采”之“时”字,正午时也。外肾初轻举,继高举,
后坚实,缘药足而冲动心脏,故再觉而知其坚实,此为正午时也。是为口诀之口诀,学者须切
志之!

“久而望远兮,采之无成”者。即《悟真篇》
“金逢望远不堪尝”是也。
“久”字最须注意,
已坚久而过时为久,是则去十五日已远为十七、八、九日之月,老而不能用,不能成丹矣。即
此数语,已将小周天药物之老嫩及其火候,完全讲毕矣。下文所讲,为神气相依,活子、活午
相连之理也。

“气驰于外兮,神亦驰外;神返于根兮,气亦回根”者。上句为“行则同行”,下句则“住
则同住”;上句“药产神知”,下句则“凝神入气穴”;上句气动而神随之,下句即神住而气亦同
3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住;上句活子、活午相连,气动即觉,而神随之,对外之说也。真阳自外来,故气由外至,神
即出而相迎,所谓“铅至汞迎”是也。下句说“采取封固”之时,初时用定,外药之作用也。
阳生已定,即须采取,应用“忘”字工夫。气归而神相随,神亦入于鼎炉之中。气为药,而神
为火,神归根而气复命是也。
《道德经》曰: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养气为立命工夫,定而在
外至忘则归根矣。采取用忘,气归根而神亦归根也。以火炼药,神归根而真阳外生,即将此阳
收归于鼎炉之中,不采之采,不取之取,采取足而归根忘身,气亦归于根矣。神气归根之时,
气将盈而外肾落下矣。采取为一候,封固为一候,是为二候采牟尼也。

“气回将盈兮,采封候足;子时起火兮,须要分明”者。即已落下而采封候足,即应止火
而停工不做,不可再用火候。倘不知止,药则又泄矣。
下文所说者,乃工夫之证验,而非工夫也。吕祖曰:“自有天然真火候。”火候有天然之次
序。下文所说,皆火候中进阳火、退阴符之理也。人自静极而动,一阳来复,用定功而真阳到
身,以至充足,即须从事采取。既采取矣,神气已归于根,即须止火,此为一度功夫。日日如
此,行持久久,采到阳足之时,即积金实腹。已到真金满腹之时也,因而生此烹炼之作用,使
三百六十周天能即速毕工。金木水火,同时来而相交,以采取外药。盖行功到此程度,则进阳、
退阴同时并举。既已采封候足,自能起火而退去身上之阴也。

“如何是火兮,后天呼吸;如何运火兮,呼降吸升”者。火,即后天呼吸之气。此为自然
工夫,到此则元神能灵,而有自然神觉矣。呼即前降,吸即后升也。

“用火玄妙兮,如无似有”者。即有无不立,其呼吸之升降,出入似有而仍如无,所谓“但
安神息任天然”,用“忘”字工夫,而不着相也。

“行火鼎内兮,息效真人”者。即将后天之气收归鼎内,而效法真人之息。“真人之息以
踵”,踵即深深之义,此即真息也。此时呼吸之气,能及足之后跟也。

“火须有候兮,数息出入;名为刻漏兮,用定时辰”者。数息工夫,即刻漏之武火也,须
以默听为数,亦即刻漏。刻漏以定时辰,此亦以之记时刻也。因用刻漏之武火,听息之出入,
方能坚实,而得正子时,方可采取炼药也。

“自子至巳兮,六阳用九;三十六息兮,采取进升”者。自子到巳为六阳爻,乾卦用九,
计三十六息,即进阳火之时也。即到正子时,须用“忘”,其中自自然然,有三十六个呼吸,此
三十六息即进火也。

“自午至亥兮,六阴用六;二十四息兮,退降炼烹”者。自午至亥为六阴爻,坤卦用六,
计二十四息,以之退身中之阴气,即有凉液下降,自顶过重楼入腹,是即退阴符也。所谓二十
四息,仍是自然,不可着数之相,而吾之神觉自能主持火候以烹炼之也。

3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卯阳沐浴兮,阳火宜熄;酉阴沐浴兮,阴符宜停。不降不升兮,沐浴景象;较之大周兮,
略有微形”者。卯酉沐浴,宜停息用忘。停息即不呼不吸,停止呼吸而不升降,是即卯酉之沐
浴也。总而言之,子动午觉,药产神知,即应下手而定。定,即刻漏之武火也。定在鼻外虚空,
而以耳听息,即是数息之出入,有此方能坚实其药物,而正子、正午时刻到矣。此时即应采取,
宜用“忘”字工夫,亦即卯酉沐浴之时。

十字大交之时,既知正子时到,即进阳火。一面觉而正午时,即退阴符。子午本同时而来。
所谓三十六、二十四,乃火候之法度也。然督长任短,长有三十六息,短仅二十四息,彼此正
相当。相交之点,在卯酉之间,内而水火交,外而金木交。金木水火同交于中宫,此即取坎填
离,二土成圭是也。然此工夫,皆在“忘”字之中。六阳六阴,皆为法度之比相。督有三十六
息,任有二十四息,一长一短,其工夫皆在“忘”中做完,自己自自然然,一物不知,身心无
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也。上下为水火交,左右为金木交。两两会作于中宫,九还七返,同时
而来,无所先后,比之于大周天,略有不同也。

“周天三百兮,除卯酉数;三百六十兮,连卯酉名。再加五度兮,四分之一;以象闰余兮,
周天一巡。复归于静兮,依然沐浴;神凝气穴兮,再候阳生”者。此时行工一度,为周天一巡。
一巡既毕,应止火不做,而沐浴凝气穴,候阳生再做,至三百六十周天做完,而小周天之工夫
毕矣。从子到午,由午至亥,而外肾落下,即是周天一巡也。

“行之日久兮,精返为气;回风直上兮,百日功灵”者。回风直上,即运行周天,日日做
工,身上精皆化为气矣。小周天功夫告成,约须百日,经此百日,而筑基已完成,为胎仙,故
百日功灵也。

“六种震动兮,七日口诀;大周功起兮,再问迷津”者。由此到六种震动,其中尚有一年
温养功夫。经一年温养后,应再行大周天之功,当求七日行功口诀,以过此大周天,故曰“大
周功起,再问迷津”也。
小周天行功,举要言之,只有“定、忘、止”之三字,而实行工夫,全在阳举之中,举而
行工,落而毕工。身上所觉者,只酥麻一片而已。到行功纯熟时,其酥麻由后到前,及顶有凉
液下降,此即进阳、退阴之证也。迨至阳落而酥麻消失,是为一度工夫,并无他方法。学者于
此二事,加之意可耳。

3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大道真传口诀第二讲

邱祖《小周天歌诀》所说景象火候,已完备矣。小周天起点在阳生,阳生之时,即起火之
候;阳落之时,即止火之候。尚有一种,即伍真人《丹道九篇》所述“阳光三现”之说,是亦
小周天之景象也。此景初下工之时,不能完全知觉,因其时恍恍惚惚,行不采之采、不取之取,
工夫务在混混沌沌。若起明觉,则为水源不清。故无明觉,有景亦不能认清也。到末后“阳光
三现”,筑基已成之时,即须止火。阳光发现,即是“虚室生白”。两眉中间放白光,来如掣电,
《经》称如来眉间放白豪光,即此是也。此光初现,即阳生之时,不易觉知。活子到后,活午
即至,而神方觉知。阳光之来,一闪即逝,此为“阳光一现”,《天仙正理直论》详言之。至阳
足采取之时,此时药物坚实,下手采取后,阳光又一闪,此为“阳光二现”。吾侪做工时,对境
忘情,身心两静之故,亦不明了此景,盖二现亦不能明觉也。前讲外肾落下,即止火之时。所
谓“阳光三现”,亦即在此。外肾缩回之时,故曰“阳光三现”,须止火也。此觉已能微觉,唯
阳光极速,昔伍真人此时不能止火,到四现方止火,而火已过矣。
“阳光三现”之时止火,则恰
到好处也。现在不因阳光之现而止火,惟凭外肾之伸缩,外肾缩回,身上一阵酥麻之时,即须
止火,因恐阳光之现认不清楚,倘不退火及生错误故也。然到积金已满之时,元神能灵,发生
自然神觉,自能觉知之矣。此阳光,即铅花之光也。初现时,铅初到身;二现时,铅已满足;
三现时,铅足入鼎。心斋坐忘,虚室生白,即此是也。所谓虚室,即是目前,不从身上出,而
来自身外者也。
小周天之工夫,即是烹炼。所谓文烹武炼,即是炼药,炼先天混元至精。此一点精炼在身
中,身中阴精,皆化而为气,谓之曰炼精化气。初做时甚费时间,及至纯熟,则时可减少,故
有攒簇之说。自一时始,继而一刻,后而一分钟、一秒钟,愈做则愈速也。迨至纯熟以后,则
真阳积满而筑基成矣。积阳,即还虚炼己也。炼己纯熟,则筑基坚固,到此发生景象,呼吸由
周身出入,八万四千毛孔皆开,阳缩如龟矣。小周天功夫完全完了,筑基告毕。
其中尚有温养工夫,必须经过。盖阳生后,采取封固。内丹得而封固于丹田之中,尚须有
以温养之,方能永久缩如龟,现如马阴藏相。苟其不然,则虽得,亦不能保守,故此项温养功
夫为最要也。温养计时须一年,为十二个月,内中除卯酉二月,是为沐浴之时,故曰十个月,
此为“温养道胎”工夫。
《黄庭经》曰:
“琴心三叠舞胎仙。”小周天毕而初结胎,过大周天则胎
成而可出神矣。所谓结胎,乃比象之词,实即得药而结内丹是也。温养须一年者,不过举其略
数,或不止一年,或不及一年,因人而异,不能一定也。经过此一年,方算真正现马阴藏相,
永为童真之体,而成为人仙,亦结胎仙,又为地仙,是即陆地神仙也,可以保命而不死矣。
小周天与大周天工夫,不相连续,中间有一年温养也。小周天生而后采,从虚空中生,阳
到身而采取之。大周天则采而后生,必须有所积蓄,方可采而能生。此一年中温养所积者,即
以预备大周天之采取也。过此一年后,方可行七日口授天机而采大药,行大周天之工夫。从古
上真于此一年工夫,皆不提明而颠倒其时序,谓为大周天后有此温养工夫。其实不然,皆缘不
愿泄漏而秘密之之故也。大周天后,有哺乳三年工夫,此即还虚工夫也。经此一年温养后,可
以行大周天而出神。得大周天后,方行三年哺乳工夫。末后有九年面壁工夫,即所谓“粉碎虚
空”是也。此则可做可不做。此项面壁工夫,全系性功。我辈修最上一乘者,最初即从还虚下
手,以后处处以性功为根底,此时熟悉习,故不必有此九年也。若下手非修先天大道而为其余
3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丹法,则此九年功夫,实不可缺,盖可藉此以打扫一切故也。再大周天七日出神后,若愿放下
躯壳,则可不必做此三年哺乳之功;若不欲放下,再用三年之功,亦可也。
现所最要而须讲者,为一年温养功夫,不在九年面壁之功也。此项温养功夫,与现在所用
者不同,应入山静修;仍处尘世,应备幽深屋宇,使不闻外声,方可做功。能居静室,专心一
志从事,方许一年毕事。如不能入山,又无适当静室,则不能专心为此,只能照现在兼修时之
法用功,则一年不足,必须三年。我人现在皆系兼修,处世事而修出世法,或竟须延长至四五
年,然亦无甚关系,因终究必能得之故也。此项工夫亦非甚难,要在真实能静而已。
《悟真篇》曰:“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前后尽非铅。”铅为尘世上所有,由人能虚极静笃
而生,非山中之产。今已得内丹,必须入山。以小周天有作有为之工夫,无人能见,朝晚在床
上所做,及至无为而家始知之,故须入山专一为之,非其先有作有为可比也。盖其功在终日入
定。入定为佛家之说。其间工夫,有定有忘。能有幽深屋宇,每日划定做工夫时刻,能专一修
持者,则一日十二时,除夜睡四时之外,尚有八时,其中以二时休息,六时用功,可矣!若不
专修,亦须限定时刻,以四时或六时用功,但可不克定钟点,此为“洗心涤虑”功夫,紧切于
身心无为之事也。第一在“定”,即《大学》定能静、安、虑之定也;第二在“忘”
,即《老子》
“忘其形而形存”之“忘”也。工夫全在此“定忘”二字,无所谓止与不止也。其与平时不同
者,在必须定、忘平均,如以二时做功,则必以一时定,以一时忘。定忘相平,不能定多忘少,
或忘多定少,亦不能定中夹忘,忘中夹定,此实即“朝屯暮蒙”二卦之工夫也。朝屯者,晨间
日出之时,恐丹为阳火所伤,即须退火,退火须忘也;至暮日入,阳光已无,恐寒气伤丹,即
须进火,进火须定也。实际上,使水火两平而已,朝恐其燥,用水以盖其铅,即朝屯之工夫也,
“忘”字工夫也;暮恐其寒,用火以盖其汞(抽铅添汞),即暮蒙之工夫也,“定”字工夫也。
朝须“忘”而暮须“定”
,实则“定忘”即水火,必取其均匀,有一时定,必有一时忘;有二时
定,必有二时忘,不可偏枯者也。在实际,朝屯暮蒙亦同时而并举,必须分其时间,以一半为
定,一半为忘。此时之“定忘”功夫,要甚易为也。做工之初有神觉而不能自然,积久则做到
安然,自然神觉自能调度一切,不必作意定忘,此时六根清静,万感不生,一坐而自然定、自
然忘也。吾人但须调停使之平均而已,不然则不偏于燥,即偏于寒矣,故必使之两两平衡。即
短至一二十分钟功夫,亦须如此,有忘即有定,有定即有忘,而用两者相等之时间也。吾人调
停火候,即在于此。每日能用功到六时,则一年足矣。倘其不能,或竟短至一二时,则须时加
长,可依此比例而定之也。观上举二语之理解,即在使“定生汞”,而“忘生铅”,因已有内丹,
即是铅汞二物故也。修炼金丹功夫,能处处使之平均,则铅汞二物,自然平均,为半斤八两。
铅汞既满,即到行大周天之火候矣。
我人现所得者为后天中之先天。空中所生之阳,先天也。既到吾身上,则化为后天,故其
本体为先天,而实际上已变为后天,故谓为后天中之先天。既得此后,再由此生出一物,则为
先天之先天。此一年温养功夫,即得先天中先天之预备也。
《入药镜》曰:“水怕干,火怕寒。”
又曰:
“采药时,调火功,火候足,莫伤丹。”即此是也。
《易》卦,皆两卦对举,如坎为水,对
离为火;水火既济,对火水未济;天地否,对地天泰。两卦相对,两卦相反也。火候除乾坤坎
离四卦外,用六十卦以为准则,正与炼丹时阴阳对举、二八相当事实相合。如日一定一忘,一
水一火,两两对举而相反相成,故火候配卦,象以乾坤坎离四卦为体,其余六十卦为用,一日
用两卦,如朝用屯而暮用蒙,贯通相合而甚妙;如以定为地天泰,忘为天地否,正无不合也。
3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卦有吉凶悔吝,而吉凶悔吝生乎动,盖能平均则无咎,偏枯则生凶吝矣。《入药镜》曰:“受气
吉,防成凶。
”受气之初,容易得吉;温养火候,即须防危,所谓防危虑险,即此是也。
《大学》
曰:“安而后能虑。”小周天后仍须顾虑,务在小心谨慎,不可使有偏枯而或寒或燥,盖唯以平
均为要也。上谓须幽深之屋宇,亦为此故。用功时须静室,更须有人看守伴静,恐有惊扰。一
有惊忧,即不平均矣。自古高真修炼,皆有伴侣,亦因是故也。吾人修持须定时间,或朝晚两
次,必须室外有人,看管照顾,不使有人事之惊动,差其火候。故此为无为无不为之功夫,为
外人所不能知之者也,与小周天行功不同,彼可在床上行功采取,不使人知;此时行功既须静
室伴侣,则人皆知之矣。
经此温养,内丹化生金液。金液满足,方能生出大丹。所谓内外,即大小虚空是也。小周
天采自外而得在内,所结为内丹,是以外药结内丹。大周天采在内而得在外,所结为外丹,是
以内药结外丹。此其不同之点也,所谓合内外之道,即此是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三讲

十月温养工夫,历来丹家皆不详言,而为丹道之秘诀。举要言之,即“定忘平均”是也。
此时已得真自然神觉,定忘自然平均,不然则为差误。
《悟真篇》曰:
“毫发差殊不结丹”是也。
调停者,即使之平均之谓。此时内丹已结,能以“定忘平均”之法温养之,方可生外丹而成阳
神。盖内丹不过能化身上之阴,成为人仙而已。至阴神之群阴,历劫来之业根,入胎之中阴,
内丹所不能化,唯大丹方可化之。故结内丹后,必温养之,使生外丹,方可毕事,而成为大觉
金仙也。
邱祖《小周天歌》外,尚有《大道歌》一章,为《龙门秘旨》各歌之纲领,今试举而解之
如下:

“大道渊微兮,现在目前”者。开口即点窍。大道幽深,而不可测,其发现要即在目前也。

“自古上达兮,莫非师传”者。大道之源,书中语焉不详,全赖真师口口相传焉。

“渺漠多喻兮,究竟都是偏”者。且书中即有所说,皆为喻言,渺漠而不可认为实在,又
皆偏于一边者也。古来著书立说,皆对时弊而言,因世人之弊,而思有以救之,故宋元间之著
书,皆主张有为。因其时陷于清净,落于孤寂,故以有为之说进之;及至明清间之著书,多主
张无为。因其时流于女鼎采战,故以无为之说药之。亦因真诀不能全漏,故各书多为比喻比象
之言,渺漠多喻,究竟是偏也。

“片言万卷兮,下手在先天”者。此谓修道口诀,皆包罗于“下手在先天”一言之内也。

“有名无象兮,元气本虚然”者。元气,有名无象之物,体本虚空。修道须从此虚里下手,
所采所得者,皆此物也。

4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阳来微微兮,物举外形旋”者。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其来焉甚微,一点一点积渐而
成,故曰微微也。其来也于何证之?即“物举外形旋”是也。阳物举时,即可知先天真阳已来。
外形旋者,刚举之时也。举头便是,转念即非,故谓之曰旋。
“旋”字最为重要。下手采取先天,
在刚发动而不转念之时;旋举以后,一有杂念,则水源不清矣。

“恍惚梦觉兮,神移入丹田”者。问阳举在于何时?曰:即在恍恍惚惚,在睡梦中时也,
亦即梦觉刚动之时也。何以能恍恍惚惚梦觉?因神已入丹田,与气相抱,所以阳动而觉知之也。

“鼓动巽风兮,调药未采先”者。在未采之先,应鼓动巽风以调停之,使之不老不嫩。巽
风,即刻漏之武火也。不然,即生念而水源不清矣。鼓动巽风者,以此止念,一也;以此调药,
二也。有此二者,故一觉即须定在鼻外虚空,以耳听息。鼓动巽风,药调既好,方能采取。不
然,则不失之无,即失之有。失之无于即无物,亦不可采;失之有,即念杂而源不清,欲采而
不可以采。故必先以风火调药,此为最要、最要。有刻漏之武火,方能使药生足而不失之于有
无也。

“无中生有兮,天机现目前”者。此药从无中生有,既生即天机现于目前,是即眼前之相
也,亦是玄关之相。眼前现一白圈,恍如圆月,合上弦下弦,而成为十五之月,正可采取之时
也。此相既现于目前,即正子时到。盖以武火调之,即生正子、正午时矣。

“虎吸龙魂兮,时至本自然”者。从虚无中生阳,自外到身,由阴蹻至命门而外肾动,一
面上冲心脏,即觉知其动。因用武火,火逼金行,则外肾坚实;一面心仍觉其坚实,是即正午
时到也。因鼓风调火,仍定在外边,阳生不断,自外而来,渐渐满足,皆感到身上,故外肾能
坚实也。既已坚实,而阳气上行,冲动心神,心神下行,是为水火已交,神气已合,所以谓之
虎吸龙魂。又水火既交,方有正子时、正午时,故曰“时至本自然”也。

“身心恍惚兮,四肢如酥绵”者。以其时身心似觉非觉,一身又酥又软,四肢舒适已极,
是为正子时,在我则已到正午时而觉知之矣。

“药产神知兮,正是候清源”者。此时水源甚清,即可采取也。药产神知,已觉坚实。盖
唯此景,水源方清,而可采取也。

“火逼金行兮,橐籥凭巽旋;河车运转兮,进火提真铅”者。水源既已甚清,须保持之,
不可再失之于浊。仍用火逼金行之功,鼓动橐籥,凭巽风以回旋。用自然呼吸以逼之,以行自
然之采取,即不采之采、不取之取也。其呼吸听诸自然,不用武火。既任其自然,所以有河车
自然之运转,即进阳火、退阴符也。进火提真铅,即采取也。此项河车进退,全系自然转动,
毋容以意去作用之。

“周天数息兮,四揲逢时迁”者。周天三百六十,以四分之,为九十。此时实只九十息,
4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全为自然之息,因时迁流,可不必去数之也。

“卯酉沐浴兮,子午中潜”者。周天三百六十,用四分为九十息,即其中有卯酉沐浴、子
午抽添。卯酉即藏在子午之中,子午即卯酉也。四候九十息,为子午卯酉,而卯酉藏于子午,
所以即九十息亦无也,子午卯酉皆为比相而言也。

“归根复命兮,闰馀周天;数足三百兮,景兆眉前”者。到归根复命之时,即为一周天。
何以为归根复命?因采取功毕,阳物缩回,是即归根复命也。阳举之时,神气皆向外驰,一到
缩回,则归复矣。三百六十度为一周天,此时其数既足,应即止火,目前即有止火之景。两眉
中间,虚室生白,如电光之一闪,即此是也。此时须进而封固之矣。

“止火机成兮,光候三牵”者。此时应即止火而休息,故曰“止火机成,光候三牵”,即
伍真人所说,
“阳光三现,止火之景”是也。
上文所说小周天采取之工也,先须阳足水清,而后可采取。既已采取封固,而三现阳光,
即须下来止功毕事。以下所说,即温养中之封固工夫也。经过三百周天,内丹已结,即有丹原,
有物大如黄豆,而上下跳动,此时宜用采药归炉之功夫。 ① 药到腹中,须归入炉中,他书又谓
之曰“移炉换鼎”,即《阴符经》所谓“机在目”是也。

“双眸秘密兮,专视中田”者。到内丹已结,上下跳动时,应用两目看着脐眼,此为秘密
工夫,不可对人而看视也。专视数日后,其跳动更变矣。前者跳动,上到心脏,下到命门。此
时则循脐眼而跳动,成一团形,此为已得内丹。以后应用上讲所述之温养工夫。此时丹原绕脐
转动,平时已不觉知之矣。应用一年温养,使生大药也。

“大药难采兮,七日绵绵”者。须接连大定七日,用七日之功夫。一日须定到六钟之时间,
其定时盖甚长也。下文皆说大周天下功夫之法也。

“蹊路防危兮,机关最玄”者。蹊路即上下鹊桥之路,应防危虑险。机关亦指上下鹊桥而
言,最为幽玄,恐有走丹之险,急须谨慎也。

“深求哀哀兮,早觅真传;择人而授兮,海誓盟言;遇机服食兮,全凭德先”者。大药难
采,鹊桥甚险,必须得传后,方可下手做功。而为师者,授徒亦须谨慎,必经海誓山盟,方可
传授。且大药之遇机关服食,全凭德性,若德薄福浅,行功必有魔障。《悟真篇》曰:“大道修
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即此是也。


汪东亭《性命要旨·性命篇上》:“凡道妇人怀孕后,有一物如豆子大,觉在脐下跳动,医书谓之胎原。
胎原者,人身从此发源也,由是而五脏六腑,由是而四肢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义、
能礼能智,由是而能圣能神、能文能武。若达此理,乃凡父凡母交,凝成一胎原也。仙道自结丹头后,亦有一
物,如豆子大,觉在脐下跳动。惟斯命宝,上天所秘,圣贤仙佛,留下丹经子书,佥不肯明言直论,巧喻设象,
万号千名,无非此物,无非此窍也。如不谙此窍,而欲修道,真是涉水捕鸡兔,登山索鱼龙矣。”
4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寂照十月兮,不昧觉禅”者。十月中一意定忘,所谓“增忘减定”之功,行大周天以后
事也。

“二气休休兮,性定胎圆;阳纯阴尽兮,雪花飘迁”者。此时大周天已过,可以得六通而
出神入化。既已阴尽阳纯,眼前见有雪花飘飘之景也。

“超出三界兮,乳哺在上田”者。此时超出三界,可以出神,故移在上田也。初时丹在下
田,至大周天时,丹在中田。此时之丹,则移入上田矣。中田,即脐上也。

“无去无来兮,坦荡逍遥仙;夙缘偶逢兮,早修莫挨年;休待老来临头兮,枯骨无资空熬
煎”者。此时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矣。结尾数语,即神仙得诀须早修,不要老来再做之意也。
真人劝世度人之苦心,于此可见矣。

此歌于全部丹法,皆已涉及,而详于小周天;至大周天功夫,不过举其大略而已。
《龙门秘
旨》各章中,惟《小周天歌》与此《大道歌》二章,确系为邱祖所作,其余理虽无差,恐非邱
祖嫡笔,观其文辞即可明白,因落笔措辞,皆有不同故也。
上述所讲一年温养功夫,必须“定忘平均”。如定十分钟,忘亦十分钟;定一点钟,忘也须
一点钟;定两点钟,忘亦须两点钟。盖忘多即寒而丹嫩,定多即燥而丹老,必须不寒不燥方可
也。初下手时,须注意令其平均,久之纯熟,则任其自然,神气自能终日行之,而得其平均也。
一年温养,实为大周天而设,使内丹生药,方可行大周天功夫。故筑基毕后,即须从事一年温
养。必其专一行持,使一点一点积聚起来,身中渐积渐多,方生先天之先天,方是行大周天之
时也。到得温养已足,得药已满之时,则眼前有相,即见一黑球,内中有白,初与脐平,渐则
上升到眉间;再加温养,即变为红球,此即行大周天时所用者也。 ① 《黄庭经》曰:
“积精累气
以成真。”每日积累生药,即“积精累气以成真”也。然必须定忘平均,方有效验。此项温养一
年功夫,若做得良好,即过大周天无险难。做到自然神觉,即能按时自然定忘无误。大周天之
能否做成,全视一年温养功夫是否良好以为准则,学者必须加之意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四讲

前两回讲至温养。所谓温养内丹者,在使内丹充满于一身,化为金液,谓之金液还丹。盖


徐颂尧《天乐集·养丹与养胎》:“丹家温养工夫,实有二部,即养丹与养胎是也。炼精化炁足,即止
火,以防泄炁。止火得力,则得结丹之效。初结丹时,灯光下一直望去,眼前现一黑点,日间不能见也。一现
此点,知丹已结,即须温养火侯以养丹。眼前黑点,渐转红黄,直至日光下望去作金色,即知小还丹已成矣。……
此养丹火侯,圣圣相传,只凭口授,不载于书,本编也不能例外。盖本编宗旨,只露初步延年益寿之诀,至深
秘口诀,非人人所能行者,亦秘而不书也。小还丹养足,则行大周天,超凡入圣。此大周天,亦有三种火侯须
知,只凭口授,不著于书。行大周天,至相当时期,亦有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得大药而大还。大周天过后,
即是十月养胎工夫,是为第二步温养,大定神全,即出神矣。是知第一部温养而使丹足,乃小还边事,所以成
地仙者也。凡学者工夫到结丹程度,纵遇灾害而死亡,亦一灵有主,可以自由投胎或夺舍,胜于常人远矣。”
4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金液充满于身,然后能生外药,谓之大药。诸书对于此项温养调停火候之功,多不详说,皆于
百日行功后,紧接说大周天。其实内丹虽结,只有丹原而不满足,不能化为金液,必须温养变
化之后,方可行大周天。
百日后生丹原,定于下田,谓之精根。精根温养后,方能充满于一身,而化为金液,是即
混元至精。所谓采取、封固、烹炼,皆此混元至精也。既化金液,方生大丹。大丹为大周天之
丹,有色、有相者也。唯其有色有相,因而谓为外药,为大丹也。然温养到若何程度,方可行
大周天?此不可不知也。夫日日定忘,自然生神觉,而火候由之主持,不用识神温养,自然水
火平均,安而后虑,虑而后得,一得永得矣。终日定忘平均,真息开阖,无形之中,内丹渐渐
化为金液,而我不自知之,唯觉六脉已停,气皆归根,脉细而几至于无,呼吸已停,赤血皆化
为白血。迨至金液已满,改由毛孔呼吸,而渐渐无中生有矣。
吾人已结内丹,则腹中有宝,譬如牛之有黄。人之有宝,内有宝则外必有相,即在温养之
时,显现于眼前空中,有一个黑圈〇,初见时与脐相平,渐渐上升而渐大。初唯灯下可见,而
日中不见,继而日中亦可见之矣。其物内白外黑。《悟真篇》曰:“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怀雌
见宝珍”是也。所谓丹母者,大丹之母也,其形如球而中空,谓为雌者,以其中空故也。此为
人身之宝,是丹亦是金丹,周流在黄庭一路。此时仍用定忘平均,见相不着,应定时仍定,应
忘时仍忘,则过若干时后,黑球变成一红球矣。初形仅一点,积久而其大如桔,谓之朱桔。既
变成为朱桔之时,是即外丹也,是即大药也。所谓大周天之功,即应在此时行之矣。
丹原即内丹之基也,用温养以光大之,渐积而成珠,成朱桔。若就此采取烹炼,是即行大
周天之功也。大周天与小周天不同,七日之间,终日混沌,所谓“七日混沌,死而复生”是也。
否则外丹不成。大周天七日死后复生,此七日中,无异于死,即是混沌之景象也。混混沌沌,
死而复生,有此七日之死,方可以经万年而不死。夫得内丹者,不过已失去之真阳,仍返于吾
身而已。至此则日日金生,积久而得先天之先天。既得此物,方能去历劫之阴气,化一身之魂
魄,达到无生之境。法身成立,从而出神,故此功实为最要、最要,而不可或忽者也。夫此之
工甚为难能,仅仅经七日之久,而逐识神,绝中阴之魂魄,化历劫以来父母遗传,及己身所带
有气质食色之宿业根性,因而有种种之魔障,亦固其所。盖此魔非他物,实即识神也;魂魄者,
历劫以来遗留之业根也,在在皆可为吾人入道之障碍。必经过七日之锻炼,即行化去。故生平
经历各事,皆潮上心来,与我有关系之人物,亦皆于目前出现,不但本生,更追溯而至于无始
劫来所经历之事及人。
盖过大周天,即《西游记》之过火焰山也。须用芭蕉扇以息火,方可过山。扇系木质而为
罗刹女之物。罗刹女即牛魔王之妻 ,牛魔王即坤土,罗刹女是兑金,须用纯阴之功,即还虚是
也。坤卦六爻,皆为虚境,必须一切皆空,所谓法相非法相,皆须空尽而等于太虚,方可过此
难关。倘不能空,譬如火上加火,而有危险矣,故应慎之又慎也。然此时已经过一年温养之功,
平日炼虚已久,若能得力自然,空空洞洞,见相不著,而安稳过去矣。苟或不然,则临时仍有
动念著相之事,即处处有危险也。所以一年温养工夫为最要也。其法当温养中之定忘平均,以
之调停水火也。既已平均,渐积而生一黑圈,仍然用定忘平均工夫。待到渐大,黑中有白之时,
即应用过大周天之预备功夫。而稍变其定忘,而为“增忘减定”,此为过大周天之预备功夫也。
在用功定忘之时,而忽黑中有白之球,白天亦能显现于眼前,此时即应“增忘减定”,忘时
须多而定时须少,如以一时忘,即以半时定是也。忘者,万念皆空是也。定尚著意,此中尚有
4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真意,忘则完全去尽,一物不留矣。用“增忘减定”功夫,即损之又损,先损后有益是也。此
时必须忘时多而定时少,例如前此定忘平均,为定忘各两时,此时应定一时半而忘二时半。又
从此渐增而渐减。朱桔生则外丹足而又足,外相之圈亦愈积愈大矣。定字尚有法相,虽系自然
神觉,而元神尚须用力。忘则一物不存,法相亦空矣。定尚有微意,太极之体也;忘纯为虚空,
无极之体也。定用自然神觉,忘则并自然神觉亦忘之矣。定时用心尚重,忘则到无心之境矣。
忘功多则外丹愈足,迨至忘最多而定几乎无时,朱桔即大放光明矣,在眼前忽上忽下。到过大
周天之时,则去定用忘,完全忘去,一物不知,万象皆寂,完全太空,与太虚同体矣。此即“损
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也。
损之又损,即增忘减定;无为,即大忘之时也。朱桔,丹经又曰火珠,又曰玄珠,又曰水
底玄珠,亦曰火球,此时行大周天之景象到矣。其证验不一种,即六种震动是:六根(眼耳鼻
舌身意)震动,一也;脑后生风,二也;眼有金光,三也;鼻有搐气,塞而不通,四也;两肾
汤煎,膀胱火热,内肾如在汤中煎熬,五也;外面火球忽上忽下,六也。此项六种景象,皆属
于身,最怕不能忘身而动念,所以“忘”为最要也。必须不识不知,完全忘去方可。倘不能大
忘,则药不能上行,丹不能成矣。是在完全忘了,心与太虚同体,此即火里炼丹,故曰“过火
焰山”也。然仍是一相不著,而一意不散,身在太虚之中也。此功虽难,而实非难,先能将温
养功夫做好,自然能忘,可以毋容忧虑也。温养已久,到此自入于忘,自然神能觉知,而仍忘
而无为也。一到玄珠有象时,即日日忘而归于太虚。到此行功已熟,能自自然然,大忘特忘,
而同于太空也。此六项,佛家名为“六种震动”
。因此时内外真阳满足,将历劫以来阴气逐出,
故有此种种景象,如三昧火烧身一样。除此六种外,尚有一种景象,即“痒生毛窍”是也。周
身八万四千毛孔发痒,如炒豆然,即周身金液往外流注之故。此在采取之时,当即生物之时也。
兹将《龙门秘旨》中《采大药赋》述之,并详为解释如下:

“百日气足兮,止火景到;待至三至兮,急采元精”者。待至三至,即阳光三现时也,即
须止火,而采封之,大药因百日气足而生也。

“真土擒铅兮,归于本穴”者。即气归根,百神亦归根也。

“龙从东至兮,炁足神凝”者。此即表到时也。上句为铅,到此为小周天之结丹也。

“乾住坤宫兮,形神相合”者。即调停火候,定忘平均之工夫也。乾,有也;坤,无也。
以有归无,即定忘在外,是为温养功夫。丹书俱在,不另详说,此章仅此一句而已。

“七日天机兮,火候无心”者。大周天为无心之火,与小周天不同。小周天有阳动阳举而
觉等等,皆为有心,此则无心也。

“忘形罔象兮,真意不散”者。此项真意,自自然然,在虚空中,而忘形罔象,方能一点
真意不散也。

4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道在无为兮,问之无云”者。此道全在无为,而不能说出来,无法可说,一物不有,毫
无功夫也。

“静合一候兮,七日来复”者。照此虚极静笃做去,大周天大药方生,方有七日周天之景
象也。

“月圆魄足兮,大药通灵”者。月圆精足,即是大药,故曰“大药通灵”。此时眼前有一
轮明月照于窗前,复有一轮红日上来与之相并,是为日月合璧。此等皆外向之虚景也。

“阳内癸生兮,火珠之象”者。火珠,即火球。丹结外间,即见火球之象,近在眼前,忽
而上升,忽而下落,与狐狸之炼丹相同也。火球一上一下,即是升降,亦即周天也。

“上朝离位兮,复归坤原”者。此火球上朝于离位之顶上,而复归于腹下之坤原。其上下
若干度,人皆见之,而我则大忘特忘,一物不知。其时外面一升一降,腹内真息一开一阖也。

“因驰小腹兮,转冲尾闾”者。此球亦由背后上去,到前面下来,忽上忽下,气足则由后
上而前下矣。此时身上小腹中之阳气,亦从尾闾上冲心脏。到尾闾时,或恐走丹,走丹即为放
屁,即须紧撮肛门。然已大忘特忘,忘形忘物,一物不知,无法行此紧撮之功,故必须有法以
防之。即用一木塞,上裹以棉,塞住谷道。因气往下冲,若不闭谷道,恐有走丹之事也。此为
下鹊桥之危险,须塞谷道。至上鹊桥之危险,亦同须紧塞鼻孔也。

“此皆药力兮,天机自然”者。凡上所说,冲尾闾之事,皆因药力,皆为自然天机。此时
真意与虚空同体,不识不知,不能以意引之也。或谓可以意引之者,是知此时情形之故,要皆
为自然天机耳。

“尾闾三穴兮,精髓充满;鹊桥须度兮,要问真仙”者。尾闾有三窍,皆为精髓所充塞者,
兹以图明之:

尾闾三穴皆充满,欲度此窍须问真仙方知。倘能冲过此穴,而往上行,则大药已得之矣。
然若已过下鹊桥,而不能过上鹊桥之危险,亦为得而复失也。此气度下鹊桥而上行,再过命门、
夹脊两关,共为三关,三关计九窍,是为“一箭射穿九重铁鼓”。此等九窍,皆有精髓充塞,非
先天真炁,不能冲开,故谓三关九窍,皆须先天真炁方开,其余无论何物不能开之也。
4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过大周天有吸、闭、撮、舐四诀。吸者,气上行而走,不行过去之时用之,有时力薄,到
命门等处,开窍稍停不行时,须用微微呼吸以通之。盖不能过关之时,即须微微用定也。此为
阳不足而生,温养已熟,阳已足时,则无此弊,可不必用之也。三百周天中亦唯首二次有之,
其余则无此也。闭者,闭谷道也。撮者,上鹊桥须塞鼻孔也。舐者,舐上颚也。亦有以吸为内
呼吸,闭为闭六门,撮为撮谷道者。若照而讲,则吸闭皆为虚相,而不必实有此功矣。亦有以
闭为紧闭其口者,六根门头,皆可名为口,与上述“闭六门”之意同也。
大周天亦共须行三百次,于七日之内行毕。大定七日而毕功。此时如大死一番,死里求生,
死后复生,皆此大周天之事也。朱桔到而即可采取,此为自生自采,与小周天之采取不同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五讲

《龙门秘旨》所载《采大药赋》以下各章,大小周天功夫混杂,次序亦不清楚,须分晰观
之。兹更将《得大药赋》解释之如下:

“尾闾在下兮,子辰之尽”者。尾闾在子时之尽处。子为药生之时。尾闾在下兮子辰之尽
者,尾闾在阴蹻一窍之后也。由子到巳有六时,由复到乾共六卦,而尾闾在丑、临之间,命门
在寅、泰之间,到顶心则为巳与乾。兹以图解之自明也。

“二十四椎兮,骨节之初”者。从尾闾起到顶下,共二十四节。初节尾闾,即在子时尽之
候,亦即骨节之第一节也。

“沃焦九孔兮,三岔之路”者。三岔路,即阴蹻一窍也。九孔,即三关皆有三孔,故三三
成为九孔。佛曰:
“一箭射穿九重铁鼓”是也。此九孔皆为骨髓所充满,唯先天炁可以通之。何
以每关皆有三孔?修中下品丹法者,其传说中有“三河”之名,曰神河、精河、气河。丹为精
炁神所结成之大药,原为此精炁神之三者。当大药上行之时,神河在中,而两边为一精一炁,
三者分行而各走一孔,故有此名。不过行则同行,住则同住而已。

4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中正三窍兮,行精神炁”者。即指中间三窍,内有精神炁之分是也。皆为象言,在此实
际上,不能知有三孔,亦不能知若何行走,不过知有热气往上行而已。

“后天血脉兮,贯行其下”者。先天炁,开关无形者也,仅能觉有热气上行,而无形无相。
有此先天炁开关,而后天血脉亦从此行走矣。后天破体之人,各关窍闭而不开,经过大周天开
关,血脉亦于中行走,经此锻炼,能化赤血为白血也。

“此中甚实兮,不透真精”者。此中闭塞不透,唯先天炁可透之也,三关九窍本不通透也。

“欲度阴关兮,须知玄帝”者。欲打开此关,须知玄帝,即北方真武玄天大帝,是即坎中
之阳,命门中之真阳也。须知者,即以外药合于命门中之真阳,两者同类相感,方能打开,是
亦名为“五龙”也。

“投身入壑兮,五龙效灵”者。身,即法身也。我以炁透入小腹,即有自然神觉,自有“五
龙捧圣”之象,亦为“五龙效灵”。即先天五行真炁之大药已到尾闾,即化五归三,化三为一,
攒簇于一炁,方能上达而打通各关,故曰“五龙效灵”也。然此功究用在何处?夫五本中央之
土,五即中也,中即空也。完全是空,而为真空,此应身心两静,以自然神觉与太虚同体,方
能上行。倘不十分空,或有意,或著相,即不能上行也。必须皆忘而空之,方为合法。龙为变
化不测之物,如真意能到真空境界,炁自上行,必有五龙出来也。

“捧其至体兮,冉冉而上”者。至体,即大丹、大药也。冉冉而升,由尾闾而上行也。

“息和空意兮,自致升腾”者。到此方说明如何方能升腾,即在真息与真空元意和合,自
能升而上达。必须大忘,与太虚同体,方能自然上升,此即“五龙效灵”,亦即“五龙捧圣”也。
息者,空息、真息也。

“六门外闭兮,一炁内转”者。此时耳不闻,目不见,心无物,完全返空,真阳之炁方能
上行也。六根若一著相,周天不能运行,故曰七日如死,混混沌沌,六门皆闭。内转者,上行
也。

“三关九窍兮,历历分明”者。小周天亦有气上下,而自己不能觉知,三关九窍不分明也。
此则历历分明矣。火珠得由北方玄帝,故曰玄珠,亦曰火珠,在外有球之相,在内有热气熏蒸。
随火球上行,历历分明,此即自然神觉,药到何处,能自觉知,此外则一物不知也。

“阳精上返兮,孤关之上”者。过了三关九窍,阳气直到顶上,是即到孤关之上也。《悟
真篇》曰:
“种在乾家交感宫”是也。到乾宫则已得药,由乾宫下行,是为减火之作用,过火焰
山而火灭也。

4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默默玄珠兮,滚过昆仑”者。顶为昆仑山。由背到顶而下,是即滚过昆仑也。

“背负青天兮,更图南下”者。此为《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所说,主旨在取坎填离。
其言曰: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
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又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
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所谓玄溟之鲲,即玄珠也。上行,即到顶
而至南,是为图南。六月息,即须经过六卦也、六时也。
《庄子》此篇,知道者始知其为说火候
工夫,昧者则不知所云为何矣。更图南,即到南方而下,是为一升一降,从后升而从前降,亦
即为阳升阴降也。

“伸而复屈兮,法天循环”者。伸屈,即阴阳也。法天,即周天也。玄珠滚过昆仑,有上
鹊桥之危险,是在明堂山根间,故到明堂,须防危险也。上下鹊桥之险相同,皆为一实窍、一
虚窍相间。上山根,实窍也;鼻孔,虚窍也。下尾闾,实窍也;肛门,虚窍也。虚者有门,而
实者有髓。实不能通过,恐其由虚漏出,则在下者为走丹,在上者为漏丹,皆不可也。此时已
是不息,不息则无口鼻之外息,似若无妨,不知此为熟路,稍不注意,仍恐漏泄也。为防此危
险,亦自有法,须用木棉以塞之。其实,塞否无甚关系,要在心合太虚,任其自然,即能下行
而无危险矣。

“至于明堂兮,须防危险”者。此时万不可起有形之呼吸,有息即随之而漏出矣,故曰须
防危险也。

“急采金丹兮,上安丹田”者。已到上丹田,即为采得,即须服食而吃于腹中。其实非是
吃下,由上丹田自行流下,即是“甘露洒须弥”也。此甘露为水液。
《西游记》过火焰山,以芭
蕉扇扇四十九扇,先下细细雨,而后下大雨是也。

“由斯而下兮,自流玄腑”者。顺流而下,自然到乎脏腑也。

“微微仰面兮,舌舐而迎”者。为防止上鹊桥之险,舌须仰舐上腭,面应稍仰而甘露自下。
或曰:此露即由玄膺所生者也。

“药贯舌端兮,重楼而下”者。此药随舌尖经重楼而下,入于腹。重楼,即喉管也。其实
丹自下行,因通过喉管,故亦曰“服食”也。

“名为服食兮,阶梯渐行”者。此功应一步一步历级而行也。

“绛宫相见兮,水火既济”者。绛宫,为泥丸宫之小虚空。到绛宫即为水火既济,此时合
4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真阴而上行,化为甘露。既到绛宫方有先天真阴,故曰“相见”。真阳与真阴相见,即是“水火
既济”也。

“返于帝乡兮,得一归宗”者。服食之后是还丹,即得一归根也。

“精神含运兮,金居于内;始名得丹兮,神胎基成;诸经百脉兮,归复本位;外屏内除兮,
太极完真。
”上列四句,为大周天初过得丹后之效验。大周天功夫,由后升而前降,周天三百次,
七日而毕,一日不计行若干次。现所讲者,皆为首次行功而说,能首次顺利,则自然而然,安
稳无难。始终归于大忘,神胎自成,而可以出神矣。既过大周天,诸经百脉归位,外绝六识,
内除七情,从此情识消灭,归于太极之真矣。到七日而完功,亦有仅五日而完功者。炼己纯熟,
自然致速也。

下文一段曰:
“六根灭识兮,六般震动;眼吐金光兮,脑后鹫鸣;两肾汤煎兮,丹田火炽;
身涌鼻搐兮,耳内生风;真炁为息兮,皆有景象;精神合中兮,永证长生;超脱精境兮,证真
无漏;更不化精兮,中炁天成;斯成神质兮,声先所发;大周天起兮,炼炁化神。”
上列十句,为大周天以前之景。筑基已毕,温养已足,则永永不“漏”
,此后应炼炁化神,
得六种震动之景,而炼大周天也。
再大周天之险,即阴魔潮涌与上下鹊桥之险也。上下鹊桥,只要首次慎防避免,则以后自
可无妨。大周天亦有三百周天,做功既熟,眼前即发生魔难。盖此大周天,即是以三昧火炼身,
心中之阴气,使之尽去。阴气即魔,凡历劫以来中阴之业根,父母遗传之气质食色等等,皆是
魔也。功夫熟而难做,多在于七日之第二天发生。此时火球忽上忽下,一上即心血来潮,平日
所作所为者,皆现于目前。如声色货利、贪嗔痴爱,种种可悲、可喜、可爱、可惧之事,形形
色色,无所不有,不特此世,即历劫以来所经历者,亦无不现前。所以炼大定功夫,无论来者
若何,一切不管。尚有天魔、地魔亦来试我定力,如心爱女色,即有如天仙之美女现于当前;
心爱银钱,即有银山金穴任我携取。凡此等等,由外来者,曰天魔。地魔虽由外来,亦吾心中
之所感也。其他如平生所交之友人,及已故之亲属、友朋,亦皆出现。非真有此人、此鬼,实
皆我心之魔也。七日大周天,烧得神号鬼哭,到第五六日为最甚,第六天稍静,至第七天,则
安然无事矣。所谓三灾八难,即须明心见性,是即须真意归空也,能归空即无事矣。先是温养
中增忘减定,完全空矣。此时若能达到一意不散、一念不生之境,儒家谓之至诚,炼心到此,
方可行大周天也。修道者,全凭德性,而德性仍在不染六尘、不著四相之中。故《金刚经》谓:
“有人能不住于相,其福甚大。”能到空无所空,无心、无物、无我、无人,不著一相之境,其
功德最大也。《老子》曰:“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字之中,有三千八百之功德
也。能大忘,是能得大周天,可以出神而事毕矣。至末后还虚之功夫,可做可不做也。
大周天炼过七日后,外面红球化为紫金色之光而笼罩于一身。尚有一口诀,即出神之诀也。
大周天所炼,即在炼去情识而使之化去,炼成即为阳神,不留情识业根,即无阴气矣。此功夫
亦不可视为甚难而畏之,苟能照法步步做去,自可成功也。此时,法、财、侣、地皆不可少。
地者,因炼大周天时须择清静山林,或须看过地势风水,不遇凶煞,择一清幽之所。同伴者,
须有三人轮流照顾,一人则不敷分布也。法,即大周天之口诀也。财,即衣食之资也,皆须先
5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行备具。又已做大周天之功夫,而大药不来,或已见红球,行功而炁不至,道家指为德性不足,
须舍财以积德,盖丹为天宝,而财为世宝故也,应舍财祀天,发誓再做功夫;儒家指为炼己不
熟,故感而不应;佛家指为有宿业,须忏悔以禳之。佛家之言近俗;道家之言虽有至理,而嫌
太空;惟儒家所说,为最当也。白玉蟾自得师传以后,自谓此道可必得,神仙可必成,临时有
“夜半风雷”之患,私意拟不再炼。张紫阳真人知之,由天台送《金丹四百字》文一卷,白受
而读之,始明火候细微,由此再炼而成功;其初稍有轻忽之意,故致此患也。吕帝行大周天,
亦三次不得,因看《入药镜》,再炼而成。此因钟祖所传,纯阳祖未尽体会之故耳。盖微细之节
目,若不注意,亦不能得。《悟真篇》曰:“毫发差殊不作丹”
。学者须细味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六讲

大周天之后升前降,即是炼炁化神也。在小周天炼精化炁,即采混元至精,积累凝结,以
化太乙含真之炁,而交感精亦随之而化炁焉。交感精既化,故能不动情欲。炼精化炁结成内丹,
化金液感摄成真阳之正炁,合之已得之阳精,以神锻炼之而成大丹焉。小周得内丹,大周得外
丹。内为阴丹,外为阳丹。阳丹可以锻炼识神,使归藏识,合于太虚,而业根断绝矣。小周天
所得者,为后天之先天,是为元炁,元炁结成内丹。经过大周天,化为金液,产生大药,未服
食以前为药,既服食以后为丹,是为先天之先天,是化神也。后天之先天,经烹蒸而生红球,
此红球即外丹也。经三昧火锻炼为红色,即火气也。所以曰“炼炁化神”,得此炁而化神矣。扩
而充之,可以出神;再扩充即还虚也。
神,一也;炁,二也;精,三也。由三化二,由二化一,得一而神矣。此一即性,空性即
空灵。修道者,因此灵而得六通。分为三则不灵,合而一即灵也。天地间虚空中真阳之一炁,
本太极之理气,最灵者也。化而为神,无两仪、四象、五行等等,故而神也。《中庸》曰:“其
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一如独立而无对者,所以变化无穷而灵也。神也者,化万物而为言
者也。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圣尚可道,神则难知。致广大,尽精微,极高
明,博厚而悠久无疆,道家指为神仙,佛家名为菩萨,皆有永久万能之意。
经过大周天后,谓为神丹,此丹即是阳神也。火球在外之时,阳尚在外,经过七日之后,
而阴尽阳纯,与神合德矣。外来之种种魔难,即历劫以来宿业之根也。今皆显现,以心神最灵,
识神亦灵,因历劫以来之经验留有影像于识里,今将化去,须出现一次,古谓大周七日即以炼
阴魔。待将识神之影像化去,与外来阳神合而成道,所谓“形神俱化”是也。识神之阴退尽,
业根尽绝,其识全空,与元神之空体合一,所以形神俱化,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也。至身中精
血,过大周天后,变为白膏;至其骨肉则至坚强,可经久远不坏,唯究为重浊之物,不能飞升。
在天成象者,元神出神也;在地成形者,即将躯壳委之于地也。唯形身已成,为金刚不坏
之体,天地坏时方坏,其余则无物能坏之也。神去而躯壳在地,历久不坏,色身之指爪发眉等
物附属于骨肉者,骨肉有灵气能长育之,故指爪发眉等仍能生长也。试举例以明之。山东青岛
崂山上清宫中有修道者居焉,相传为明代时人,至今仍端坐于中,不食、不睡,亦不语。地方
官交替一人,加一封条于其上。此屋虽已破败,道者仍端坐不移,人皆见之,其爪极长,绕腰
三匝。类乎此者,各省皆有之。肉身经几百年如生,其指爪等仍能长也。前清山东省河道总督
靳辅在山东黄河修堤,掘得一古棺,其棺见风日即化,中有尸体在焉,历久不坏,发甚长,而
5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指爪绕身数周。以其为无名古尸,有人主张付之火化,正欲付火,天大雷雨而止。其夜靳正从
事办公,见有古衣冠丈夫过而告之曰:
“我为得道之人,肉体能永久不坏,既欲筑堤,请改地以
葬,随地皆可,不可付火,火之则不利于公也。
”又宋时修某宫,掘得古墓,棺开见尸如生,似
汉时之人,共观之时,尸忽坐起,好事者仍从傍注视,见尸开眼望天而言曰:
“天何以如是垂垂,
比我时低之多矣。”言毕仍睡下不起。考之志历,知为东汉时修道之某君,仍为葬之如故。凡此
皆因经过锻炼,身上阴尽,肉体能永久不坏也。
前后升降,从后升而由前降。升上之时,其热有似火球,从督脉而上,到顶稍住,仍由昆
仑而下明堂入口,谓之曰“服食还丹”,即“白云朝顶上”也。前降即“甘露洒须弥”也。服食
到口之时,仅仅三数滴,少时仅一滴而已,由重楼而下,物少而其效甚著,有声如雷。大药到
腹中,谓之“得丹”。一日数次,积累到三百次之数满足,眼前之火球化为红紫之光而罩身。初
时只能罩至半身,渐渐罩尽全身。其人迷离恍惚,似在云烟之中,其光红色。此中盖有工夫,
有次第也。初经七日之后,红光遍体,此光即我人之阳神,是其初步也。我人应用温养之工,
丹法谓之沐浴之工、乳哺之工也。大周天无定而纯忘,此时更宜用“忘”也。阳丹既得,神移
上田,即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放之则弥六合也。此时身心仍用大忘,而微微用我神觉,
觉我之小虚空,通入于天地之大虚空中。将天地之虚空,为我之虚空;而我之虚空亦为天地之
虚空,则我神居天地之中,炁包天地之外矣。此实炼炁化神后、还虚前之温养工夫也。
经过小周天后,则精满不思色。又经大周天,则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终日大定,不
食不息。以我虚空之中,合于天地虚空之中,少则百日,多则三百日,如慧根之人,亦可顿即
贯通,而身上照体之紫红光,渐渐变为紫金光,由紫金光再变金光罩身。《悟真篇》曰:“近来
遍体金光现,不与旁人话此规”是也。到红光罩身之时,仙佛皆可目见,至变金光之时,即可
与神佛往还矣。炼神还虚,光大阳神之口诀,全在“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二语也。
金光罩身之后,再过数日,或数十日,遍身金光,照而覆于顶上。初小渐大,竟至大如车
轮,即出神之时刻。到阳神完全可以出神,守护伴侣见金光大如车轮之时,应告之曰出神,使
之觉而速出。若仍不觉,应再告之,觉一动而神即出矣。古有断臂出神者,如蓝养素,因出神
景到,而己不觉,时过已久而不出神,钟祖虽点化之,而神仍不出,因用力断臂,神一惊而出
矣。若有伴侣在旁,能早惊觉而告之,则觉动即能随金光而神出。盖此时早已归于大忘,正觉
非感不通,必有人为之告。蓝仙之神不出,即景到未觉,致神滞于彀中,真意不动,故以断臂
惊之,乃忽然而觉耳。
初出神时,阳神幼稚,其胆甚小,不可远出,一出即须收回。觉动而出,亦觉动而回。初
时仅可五步十步,或三四十步,渐放渐远,至五里十里。时时炼习,到纯熟之时,意欲出到何
处,即至何处。及至放到五百里、一千里方可用之。用神之初,到其地若住若干时或一刻钟或
半点钟,而再收回之也。能放到千里以上,住一点钟之久,则到万里亦同之矣。此时用其灵而
作种种之举动,能放之愈远,住时愈久,而神愈灵也。炼到随时放而随时收时,方为完全,此
时入地通天,阳神皆能之矣。聚而成形,散则成气。聚时俨然人也,散时则化而为气,可以随
心所欲而为之矣。然此时尚为一神,而不能化多身,再进则可化多身矣。
出神之时,为炼神还虚;化身之时,为炼虚合道。道本空,无名无相,而炼虚以合之,道
家谓之“粉碎虚空”;佛家谓之“千百亿万化身”
;儒家谓之“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也。此时已能随心所欲,若欲解脱,可以脱离躯壳而去;若欲留形度世,亦可带躯壳而修炼。
5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炼虚合道,即以我之阳神,归于虚空,化于虚空之中是也。
带躯壳做功,佛家谓之曰“九年面壁”之功。“九年”二字,亦假言之,实不在乎年月也。
修炼年久,则化身愈多,由一而三,由三而九,由九而八十一。修到九年,则可化到无数之化
身也。此中久暂,全视根器之利钝而别。根器利者,一日亦可,甚至立刻圆通,亦可成功,固
甚速也。若根器钝者,固须时日也。然此功无止境,用力愈久者,神通愈大,在天上之神仙,
亦用此功也。化之千百亿万法身,充满于宇宙,是为大觉金仙,亦即佛也。炼时空空洞洞,完
全与虚空同体,其究也,可以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之化身,充塞虚空,其神通为何如也!
炼虚合道之功,在道家带躯壳而修者甚少,以已出神之后,多视躯壳如赘瘤,不愿留之也。
至佛家则多带躯壳而修,以达于完全成功之域。其实留否,于己无甚关系,所关系在济人利物
行功之时,有便利与否之分而已。利济之功,佛道两家不同。道成之后,应以道利济天下,两
家所同也。而道家多脱去躯壳,以阳神入世度人。一面仍以阳神炼虚合道,如张三丰真人见明
成祖时,以阳神飞入朝中,且曰:我不是张三丰,是张三丰之阳神。当真人在扬州时,即已化
去,而以阳神入武当山修炼虚合道工夫,且行利济之事,其后周行天下,皆阳神也。佛家则不
以周行天下为利济之事,其间住在何处,即于何处度人,故多带躯壳行之。若欲周行天下度人,
自以不带躯壳为便也。
(《大道真传口诀》终)

后 记

一、《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威公孟笔录整理而成。
二、
《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内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
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结丹可成,昧于火候则万无一成。
《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
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曾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
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
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书间细细参研。
三、《一贯天机直讲》是魏尧于民国甲子年冬至日(公元 1924 年 12 月 28 日)在北京传道
之讲义,亦为陈威公孟整理,曾广泛流传。
《大道真传》世罕传本,仅少数前辈秘藏。予幸获福
缘,得识沪上林锋先生,将姚劲松先生之秘藏抄本无私交余,以助促陈毓照老师《西派功诀汇
编》的编撰。林先生,真仁善之士,嘱予曰:
“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于君。
”大道为公,
其无私之精神,更为我辈汗颜。此本能重现光日,与诸君见面,姚劲松、林锋二位先生功不可
没,以志之。
四、此本原仅有句读,予整理后加以新式标点。文中一二误笔处略作修正,存疑之处,只
予标出,不做改动。
五、此本中所引丹经道书,多有与原著不同,不作任何改动。
时公元 2000 年 5 月 1 日盛克琦记于冀东玉田

5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第三编

大道真传

张三丰真人 降笔
涵青道人
弟子 后觉道人 敬录
碧云道人

《大道真传》序

道之不明于天下也久矣,贤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古仙师渡世心切,留丹诀于书,又不敢
明言以违天,故设象而寓意其中,于是有坛炉、鼎灶、龙虎、日月、男女、母子之名。无如后
人不知修德积功累行,以感天地而赐之真师,锡之真道,乃妄希天宝,强解丹经,不曰炉火之
事,即谓男女之功。呜呼!此所以学道者如牛毛,而成道者如兔角也。即吾昔日之书,亦多指
为男女采取之说,吾甚恨焉。今值下元甲子普渡之时,纯阳祖师设坛于滨,以交有缘。吾特假
其乩而述大道之正旨,成为一书,名曰《大道真传》,泄古人之所不敢泄,见古书之所未曾见,
尽去象言,直揭实义,将道之诀,一一证明,而与吾昔日之《全集》 ① ,互相发明也。世之有
德者,其能读此书而知其诀,于是勤而行之,以底于成,是则吾之所厚望也。因为序。
时中华民国十二年正月三丰真人张祖降笔于滨江至诚社 ②


《全集》,指《张三丰先生全集》,见《藏外道书》第五册。

民国十二年,公元 1923 年。滨江,概指今哈尔滨。
5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大道真传》序

仆好黄老之学,博搜丹书,百读不厌。庚申 ① 以后,不得志于时,而求道之念弥切。寻访
真师,久而弗遇,深思玄旨,寝食俱忘。壬戌夏 ② ,初闻南阳张君善扶乩之术,因造请焉。相
与设坛,一念之诚,卒感孚佑帝君纯阳道祖降临。夕数千言,张君与仆捧乩,随手疾挥,犹难
应笔,其神速殆可知矣。此后间数日一请,叩求道诀,复蒙帝君慈悲,谕开道坛百日,始于六
月上甲之宵。是夕,诸道祖、诸佛菩萨临坛者多,彩云在天,香烟结篆,屋顶金光紫气,隐约
围绕,人皆见之也。然自是凡五十坛,未一语及道,每次仅督饬诵经礼拜已耳。而坛中之人,
渐有去者,惟仆与涵青、碧云等诚敬有加。迨至五十一坛,始蒙诸祖训道,泄向来不传之秘,
而我三丰真人张道祖复详解丹经。禀承太上恩命,著《大道真传》一书,扫数千年丹书积习,
尽去龙虎、坎离种种象言,而直演性命根宗,揭其妙窍,发前人之所未敢发,使修道之士,得
以溯流探源,知所下手,洵渡世之梯航,渐修之宝筏也。仆初扶笔之时,犹未尽悟其妙,嗣因
缘遭际,获遇圣师,幸闻最上一乘之道,始知大道简易,人人固有,如我张祖所传,实无上至
真之妙道,而始终修养之全诀,亦隐寓于字句间。上智之士,苟虚心诚意,以读是书,积功累
行,以广善德,则未有不言下而悟者也。况玆普渡之世,求道之易,固百倍于古昔者哉!惟道
之出口,淡而无味,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③ 。世人矜奇炫异,每惑于外道旁门之言,而外道旁门,
亦纷纷然盈天下,逃墨归杨,逃杨归墨 ④ ,虽聪明睿智之士,不免堕入歧途。真师难逢,千古
同慨,是宜三复斯篇,洞彻身心性命之根源,而晓然于丹经道典之设象。鱼兔既获,筌蹄自废

,则玄玄之妙,会意忘言,庶不致为伪师所误,以贻盲修瞎炼之讥焉耳。同志之士,盍兴乎
来!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二年夏历癸亥春正月华阳后觉道人魏则之敬识


庚申,民国九年,公元 1920 年。

壬戌,民国十一年,公元 1922 年。

《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杨,指杨朱;墨,指墨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庄子·外物第二十六》:“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
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5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大道真传

张三丰真人 降笔
涵青道人
弟子 后觉道人 敬录
碧云道人

第一篇 总旨

道无形也、无名也,故太上曰:
“无名天地之始” “形而上者谓之道” ① 。夫形上
,孔子曰:
何也?无形而矣,无极而已。无极生太极。太极何也?混沌也。太极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
盖分太极为二,阳清上浮为天,阴浊下凝为地。两仪变四象,而有日月星辰焉。四倍为八,而
方隅立矣。居中合之为九,九数极矣。故九为纯阳,乾卦用九也。二三为六,为阴之极数,故
坤卦用六也。九又三三,乾爻相乘也。三二奇偶相加,合之为六,以象坤,即分阳而断之以象
地也。故一画开天,二画辟地。天一阳生水,地二阴生火。火又生于木,合水火阴阳为三,金
则四之,土居中御政,运行阴阳,故二三而五之。土生万物,又和合四象,故五行皆有土也。
因复以五化之,故有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也。土之用大矣哉!夫正位中央,以化生
万物,土为之主,道亦如之,以土御政而运用之,道乃大全。人亦小天地,故土为真意,以驭
神炁,即修身也。孔门诚意,佛家净意,道之真意,一也。故意为人身之主也。然人邪念蔽于
中,则真者不可见矣。是以初入道之人,必先求真土,真土立而道始定其基。土即真意。真意
者,先天鸿蒙未判之一点灵光也。在人则为欲所丛,故日日失其本来面目,而失尽则死矣。所
谓性命者,亦根于真土乃得立。所谓丹基者,基即土也。所谓炼己者,己亦土也。初学工夫,
全在此土。盖人之心中有己土,肾中有戊土,合此戊己二土,乃成真意,即道书所谓刀圭也,
释典所谓极乐净土也,儒经所谓至善也。而此土在修身者,始终不可离,故《中庸》曰:
“可离
非道也”。诸君知此土乎?在人当如何修之,乃可获返先天之道?人道顺其机,故任其外逸,而
有生死。仙道逆其机,返于至善,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人能识此土者,即可参天两地,
中立不倚也。此土有象而无形,即千圣万佛之来历。所谓黄庭、戊己门、玄牝门、众妙门也,
合阴阳二气于黄道者此也。会四象三家于元宫者,此也。结胎此也,采药此也,筑基此也,炼
己此也,沐浴、温养亦此也。总而言之,此土修真关键,念念不可忘也。惟自来仙真,秘而不
传。道家引喻,万号千名,不一而足,使学人堕五里雾中,误己误人,至死莫知其枉。惜哉!


《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5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今当普渡之世,太上慈悲恩加众生,以数千年秘密之天宝,教有缘者。吾与纯阳道祖,本道成
时所发之宏愿,而演化时人之好道者,故敢昌言也。此段先言总意,后再分释细微。

第二篇 真士真意

夫乾坤,天地也。坎离,日月也。地为坤土,固人皆知之。而乾之中亦有土也。 《乾》之二
爻曰:“九二,见龙在田。”田非土耶?人但知坤为土,而不知纯阳之乾中,亦含土性。人但知
浊厚而凝者为土,而不知清轻上浮之气,亦有为土性者。试观夫尘埃,岂非上浮于空耶?人但
以地为固重而实者,不知地亦在大气中悬乎?乾坤相交,而变坎离。坎之中阳爻,乃乾之九二
之阳土也。离之中阴爻,乃坤中之六五之阴土也。周子曰: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即此意
耳。离为火,为日,在人为心、为目。坎为水,为月,在人为肾、为耳。坎中有戊土,离中有
己土,戊阳、己阴耳。故坎阴中有阳,离阳中有阴。在后天则阳离阴坎,先天颠倒,坎阳离阴
矣。若人心中之神为阴,肾中之气为阳。心肾交于中宫,则人静中生阳、生阴,而精神畅茂,
四体舒展。心肾不交,则人精神疲倦,面目憔悴。故常人以心肾为人身之主,仙道以心肾为神
气之主。人所用后天之阴阳,故阳气化精、阴气化血。仙道逆用先天,故还坎阳为元炁、返离
阴为元神。而其居中运用者,乃真窍窍中运用者真妙也。窍者,如太极阴阳两列,而土在中,
土亦戊己相抱也。然戊阳土,五也。己阴土,十也。五居十中,母隐子胎也。盖乾阳寄于艮土。
艮,子也。坤,则母耳。故丹经曰: “戊五当中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中有三足乌,月中
有无角兔,即一阴一阳也,即戊与己也,五与十也。人之修身,道家谓之炼己。己者何?离中
之己土耳。故人谓自身为己,因己乃人之心神耳。又丹经曰: “离己日光”。日为天之真阳所寄,
故能明。人目为心之元神所寄,故能见物。目动则心神随之而外驰。修丹之士,先炼己。己,
即目中之神,亦即心中之神。 《阴符经》曰:
“机在目”。良以目为心之征也。颜子问目,孔子对
以克己复礼。又及于视听言动,以目之驰而口耳手足随之。克己以炼目,为先复礼,则返我心
中之元神、礼火也,亦言心之神也。此己在人先炼之。炼之在止于至善,而后有静、定、安之
工夫。而至善,阳土也。五居十中,故由十以求五,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所谓取坎填离是
也。
夫坎离、日月、水火、心肾,皆是引喻,不可认为实在。古先圣因丹道至秘,故百般譬比,
以教后人,乃迷者愈迷,转认为实在。不知血肉之心肾,有何道之可言也?盖坎为水精,戊则
水中之阳气耳。离为火神,己则神中之阴气耳。戊己属土,故水火皆有土也。
人之心肾,自属水火,非己为水火,人其可执着乎?火外明内虚,阴在中也;水外虚内实,
阳在中也。人之心象火,故宜空空,不可着念,否则心扰而神不安矣。肾属水,故宜嗇精接命,
以实其内,否则元阳剥尽而人死矣。养生之道,不外乎此。而仙道更进一步,逆阳于上,变离
而成乾,变坎而成坤,以返先天之象。再退去群阴塞坤之虚以变乾之下卦,则成纯阳而道全,
飞仙为大罗天上之客矣。又岂超生死延寿命而已哉?
先天有八卦阴阳,后天亦有八卦阴阳。修道之人,要知两重八卦、四个阴阳,乃能由后天
以返先天。先天乾南坤北,后天离南坎北,而土皆居中,故当以立真土为第一步。真土者何?
非心非肾、非脾非胃、非口非鼻、非耳非目、非顶门、非脐轮、非关元、非炁海,在人身中,
无此窍也。必静极而后有,即后天之神恍惚,乃与先天之炁混合,而真意乃见,真土乃立也。
又真土为黄婆。黄者,中也;婆者,坤也。坤本主静,故不静莫由得之。盖此意即静定中之灵
5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觉也。儒家谓之明德,又谓之良知,又谓本心。释家称为净土,又谓圆觉,三教经书,不肯明
言,故学者惑焉。虽然此土,果何由修?此意果何由立,则先求其止耳。 《大学》:
“止于至善”。
《易》:
“艮止也”。又:“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以此洗心而退藏于密。又《咸》: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皆说此也。然止之亦大难矣。必先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公,而
后渐归于静定乃可,但此尚是养心工夫、求性工夫,非性命双修、求真土之法。是法古仙不传,
故丹经子书,皆讳言也。
前言真土,即戊己也,亦流戊以就己也。在后天为取坎填离,先天为流戊就己。戊己虽寄
于坎离,实则先后天相合而后,见人身中有之而实无之也。天人合发之机也,故筑基取戊土之
事也,炼己就己土之事也。一属先天,一属后天;一为先天以求先天,一为后天以返先天。古
人曰:“离宫修定,水府求玄”是也。此土为人立命见性之根本,而双修之,乃仙道也。否则为
儒家之人道矣。人道以顺受其正为教,全后天之性,不言先天之命也。惟《易经》言之,故“日
月”为“易”,与道之“日月”为“丹”同也。日月即戊己,戊己即丹,丹道根本在此,故曰“基”、
曰“胎仙”也。然修己以立人,修身以俟命,皆先炼己以求戊,炼己有为而无为,求戊无为而
有为,此土皆自然而生,但不外其身、忘其形,则不得矣。

5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附录:

大江西派丹诀阐微

陈毓照 传授
盛克琦 撰稿

第一节、大江西派丹道钩玄

南、北、中、东、西五大丹道流派,都是吕祖洞宾门下一脉真传法派,均是传承了金丹大
道正传丹法。大江西派创立较晚,而西派李涵虛既得到吕洞宾的真传,又得受张三丰的丹法口
诀,因此西派更是汇合了东华(又称少阳派,即钟吕一派)
、文始(陈抟、张三丰一派,又称隐
仙派)二派的丹法精华,汲取了南、北、中、东诸流派的长处,将诸派丹诀融会为一,丹诀内
容包含甚广,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不同层次、不同条件学人量体裁衣性的选择和
实修,所以独树一帜,极具特色,直至近代传承不衰,支分派衍,遍布海内外矣。
西派祖师李涵虛丹道之传首得自郑朴山,后得张三丰、吕洞宾之传授。
《李涵虛真人小传》
载郑朴山是明朝孙教鸾真人(1504-1609)门内之高弟。孙教鸾,号烟霞散人,出生于明弘治
十七年(1504 年),享年 106 岁。髫年好道,历访名山,寻师访真。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
采药、结胎、出神诸法。得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圜坐岁余,道未来事,
历历如烛照,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也。复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己、
金液炼形口诀,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每怅一纸千山之隔。后有安老师扶杖而来,
形枯神爽,辩难之下,遂执弟子礼,传授九转金液还丹之道。其丹法详细记载在其子孙汝忠所
著《金丹真传》(成书于 1615 年)一书之中。认为“结丹与还丹有异,癸铅与壬铅不同。结丹
之法,由我而不由人;还丹之功,在彼而不在己。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二四,二
得丹而四合丹。铅汞两家,半在彼兮半在我。雌雄二剑,一伏虎而一降龙。”“修仙之节次有
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初
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
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然筑基不完,不敢得药,炼己不熟,不敢还丹,功行不满,
无得玄珠。”铅汞药物虽于“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因此传承非常隐密,戒律森严。
从《道窍谈》等著作看,李涵虛丹道理论显然深受《金丹真传》影响,将“筑基、得药、结丹、
炼己”四层称为“后天次序”,并且更加详细地划分为“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
基、得药、结丹、炼己”九序节次。并且将筑基分为“大筑基”、“小筑基”,炼己分为“外

5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炼己”、“内炼己”、“内养己”等。
西派丹法将修行者分为“童子先天未破”和“中年学道者”二种修道资质之人,将道分为
“先天”、“后天”两层,丹作“内丹”、“外丹”二种;炼心析为“九层”,内修分为“五关”;
筑基有大、小,炼己分内、外;药物有大、小两种,产药作三层,河车秘旨有三,又有内养己、
外炼己、彼家等等名目,若未得西派口诀,未遇真师指出一条径路来,势必被这些繁复的名词、
学说所搞的头昏脑胀不分东西,大有繁难复杂、叠床架屋之感,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尚不
免发出感慨,何况普通学者和读者呢?然而若有穿珠之金线在乎手,散落满地的珍珠安能不逐
一而拾,被金线所贯穿从之还原成美丽璀璨的颈链?阅蜀山三隐者《太上十三经注解序》云:
“《道德》一注,最为精详。末附《循途九层》,更为切近浅显。……惟佩此《道德》一注、
《九
层》一篇,长歌崖壑,响遏溪云,各忘其姓氏甲子而已矣。”由之可见,《九层炼心》就是西派
丹法的穿珠之金线、开锁之宝钥、进门之玉阶也。西派丹法次第功程,必循《九层炼心》而进,
自可获窥西派丹法之全程,必然发现其次序井然,精微细密,炉鼎、药物、火候一泄无余,故
《九层炼心》又被称之为西派丹诀的《循途录》也。循此《九层》之途,拾阶而上,如登九层
之台,凌绝顶必会,不必再走曲径旁门为之所误矣!
西派丹法全部功程可以概分为传统的二大步骤:一、玉液还丹;二、金液还丹。李涵虛在
《道德经注释》中明确表示:
“先行玉炼之事,大隐市廛。次行金炼之功,深居崖谷。”
《张三丰
全集·登天指迷说》中也讲:
“假使有缘之士,得遇真师,先行玉液还丹,炼己和光,操持涵养,
回光返照,此即见性明心之事也。既见其性,更求向上之事,乃金液还丹,情来归性,直到真
空地位,大用现前,龙女献一宝珠,金光发现,至此方为一得永得。”《初层炼心》至《六层炼
心》是“玉炼之事”,为内炼,结阴丹,完内丹,是为凝汞。其诀包括《后天串述》九序“收
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药、结丹、炼己” ,也包括《三车秘旨》之《收心法》,
及《第一件河车》“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
《第二件河车》“运精功夫,所
以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也”。
《七层炼心》是“金炼之功”,为外炼功夫,引阳丹,得外丹,
是为求铅,完成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其诀是《三车秘旨》之《第三件河车》“运先天精气,丹
家名汞迎铅入,情来归性,七返九还之事也”。更宜详细研究《无根树词注解》
、《道德经注释》、
《黄庭经注解》,则金液还丹之法诀、火候、景象、证验备悉其中矣。西派宗师汪东亭(1839—1917)
在《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抄本,海印子辑录)中曾指出:
“道之秘要,在于火候”,
“大道口诀,
至难得者,即火候全旨。此‘全’字谈何容易,余二十余年的奔走,就为得完全火候口诀,故
火候全诀者,真正宝贝。”“凡丹书无论诗词歌赋、论说疏注,有火候的就是真书,无火候的就
是伪书,随他说得什么样也无用,故我只须读他二三页,即可判其真伪。若是诗词,则三五首
一读,便能判别也。”“余阅丹书多,凡见诸家发明火候之妙处,尽辑下来”,“无有火候,今已
删去,没有火候的,要他做什么事?”初阅李涵虚西派丹经感觉繁难复杂、滞涩难明者,正是
因为阐明火候详尽细微之故也。所以,火候的阐述千词万喻不嫌其多,明指暗说不厌其繁,所
谓“罄南山之竹不能尽之”也。白玉蟾(1194-1289?)谓之: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
万篇?”(
《玄关显秘论》

西派丹法大体理法路数需遵循《九层炼心》所揭示的次第,然而其进入的具体门径、功法
则事有多端,所谓“归元无二道,采取有多端”。吕祖《指玄篇》云:“玄篇种种说阴阳,二
字名为万法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云:“真阴阳,真阴阳,阴阳都只两个字,譬喻丹书
6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几万章。”李道纯《中和集》谓:“丹经子书种种异名,不出阴阳二字。”各家各派丹法皆离
不开“阴阳”二字,因此丹道诸派都是炼养阴阳的法门,综诸家之所传,按所运用“阴阳”之
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三家。然一男一女、一夫一妇,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性情和合婚媾方成为“一家”,“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张紫
阳《悟真篇》
),因此无论是自身阴阳,还是虚空阴阳,都是个“同类阴阳” 。清康熙年间内丹
家陶素耜在《参同契脉望》中说:“夫三元大道,都是同类施功,无质生质。”所以有谓“报言
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张紫阳《悟真篇》)之说。今结合西派丹经著作,将丹道行功
路数大体上略析如下:

1、真空炼形,天元丹法。
先天大道,清净行功,
“心息相依,神定虚空”,自始至终以“虚空一窍”为”玄关” 、为”
玄牝” 、为妙用,又被标之为”中”。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讲,“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
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中,乃有登进之路。” (
《道窍谈·第
二十四章·中字直指》)张紫阳在《金丹四百自序》中也说:“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
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丹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李涵虚又谓:“修
行人,上等的,要从无中生有下手。我家丹法出瀛洲,提个虚无便起头。不怕全然无影响,要
从无里问根由。”(
《道情诗二十四首》
)“丹家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
(《无根树词注解》)“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
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矣。”(《收心法杂谈》)“行之容易得
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
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
起头煞尾一团团。”(《虚空吟三首》
)元·李道纯《中和集》谓之:“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
虚里做工夫。……道体虚空妙莫穷,乾坤虚运气圆融,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还
丹妙在虚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中又静阳来复。虚心实腹道之基,不昧
虚灵采药时,虚己应机真日用,太虚同体丈夫儿。采铅虚静无作为,进火以虚为橐龠,抽添加
减总出虚,粉碎虚空成大觉。”
民国间西派翘楚海印子在《外身易形》谓之:“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
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
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而一切法验,则尽在色身上显得,如易发、易
齿、易血、易瞳,洎乎脱胎神化,飞升冲举。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发韧,借彼先天一炁锻炼凡

躯。身心渐化渐纯,累积长久,化形为仙。” 究其实际就是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将心息
相依交并于虚空之中,是在“虚空一窍”内“起头煞尾一团团”的修炼之法。然而又必需“穷
取一身中天地人三才之妙,穷一身内外真炉鼎之端的,及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才能窥其究
竟(张三丰《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
),完全是一个李涵虚《九层炼心》之《七层炼心》及《三
车秘旨》之《第三件河车》的循序次第。清光绪民国间西派传人体真山人汪东亭、海印子徐颂
尧秉承涵虛秘旨而倡导阐发之,抉破“虚空消息”,故云:“金丹之道,纯系虚空中事业,从


《中华仙学》,1178 页,台湾真善美出版社,1978 年。
6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身外虚空下手,在身外虚空了手,古人所谓‘虚玄大道’也。”(徐颂尧《天乐集·自他不二》)
又云:
“玄宗修证,从虚空下手,其间炼精、炼气、炼神,一一皆在身外虚空中行持,直至形神
俱妙,与道合真,总以虚空为道场,故云‘虚玄大道’。……最初下手,在身外心息相依,使神
凝息住,与太虚混而为一,即为空此身心之妙方便,柱下入道正宗也。
”(《天乐集·虚玄大道》)
“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
又云: (《天
乐集·西派要诀》)
汪东亭在《三教一贯·总说》中云:
“总之金丹大道,自起首炼己筑基,以及进火退符,大
小周天,逐节事条,逐节火候,逐节变化,尽是身外虚空一著,倘有一毫意见着在后天色身,
即是‘差毫发,不成丹’。或曰:逐节效验,如何得见?曰:尽是在后天色身得见,倘有一毫意
见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能成丹。若是身外一着了毕,则色身成童体矣。盖此是修法
身,兼修色身,故曰‘性命双修’。再行真空炼形,则是白日飞升矣。”诚如《后天串述》所谓
《无根树词注解》、
《道德经注释》、
《黄庭经注解》“皆言先天之用”,阐发的是“虚空消息”。
此丹法属于“真空炼形”的“虚空丹法” ,魏尧在《一贯天机直讲》中称之为“天元大丹”

“先天大道” ,是为“顿法”。张义尚先生(1910-2000)在《仙道漫谈》中评之:
“西派别传
超等天元丹法,于鼻外径寸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

鼻外虚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

2、后天培补,循途而进。
“先行玉炼之事”,就是凝神虚空,调息阴跷,心息相依,引动身内气机,积精累气,展
窍开关,敲三重铁鼓,飞金晶于泥丸,所谓:“阴跷脉上气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采入虚无
炼成气,蓬莱万里路相通。”(《道情诗二十四首》)清净而修,积气开关,运《三车秘旨》之
《第一件河车》、
《第二件河车》,循《后天串述》“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
药、结丹、炼己”后天九序功程,为内炼,结阴丹,完内丹,是为凝汞,完成玉液还丹。“次
行金炼之功”,所谓“结成玉液作丹财,放入坤家真静哉。忽见一阳来地下,丹资还我不须
猜。”“真铅出在太无中,种在离宫出坎宫。我见黄芽开勃郁,人言白雪满虚空。”(《道情诗
二十四首》)为外炼功夫,引阳丹,得外丹,是为求铅,是为进入《七层炼心》,完成七返九还
金液大丹。其全程次第功诀,就是一部《九层炼心》。《三车秘旨》第三件河车:“七返还丹者,
先将已成之汞性呼为内丹(玉液还丹),于是入室坐圜,把内丹藏于空洞之中(虚空一窍)。上
边如乾,下边如坤,性边属有,命边属无。先要以有入无,然后从无生有,其象如乾精播于坤
母,坤乃实腹而为坎。坤精感自乾父,乾乃虚心而为离。乾坤既列,名为鼎器。离坎二用,借
此现形。”
《九层炼心》第七层炼心也云:
“前此金水河车,仙师名为内炼。到此,还有外炼功夫。
以外合内,真心乃聚而不散。盖内体虽明,好飞者汞性。内修虽具,易坏者阴丹。设或保养不
纯,则心性复灭矣。法在以虚明之心、妙有之性和砂拌土,种在彼家(虚空一窍)。彼家虚而由
我实之,彼家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实入虚。死心不动,霎时间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一候为一阳,有如震。二候为二阳,有如兑。时值二候,正宜合丹。那边吐出一弦真气,其


转引自《中华仙学》,584 页,台湾真善美出版社,1978 年。

彼家为○,是为虚空一窍;我家为丨,是为炼己所成之内丹(阴丹)。所谓“彼家虚而由我实之,彼家
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实入虚。”即是以我家之丨,入于彼家之○,彼我交欢,两家和合,是为之如 ,
6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喻为虎向水中生。这边落下一点玄光,其喻为龙从火里出。两边龙虎会合,性情交感,一场大
战,宛如天地晦冥,身心两静矣。俄而三阳发动,有如乾卦。如潮如火,如雾如烟,如雷如电,
如雪如花。身中阳铅晃耀,我即持剑、掌印、踏罡、步斗,鼓动元和,猛烹极炼,透三关而上
泥丸,一身毛窍皆开,比前玉液河车,更不同也。吞而服之,以先天制后天,性命合而为一,
即大还也。性属火,其数七。命属金,其数九。返本还元,故明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因《收心
法》、《三车秘旨》、《后天串述》、《九层炼心》等叙述非常细致详明,不再赘述。
该丹法实是自身阴阳“清净丹法”上接虚空阴阳“虚空丹法”,以后天丹法逐渐进入“真
空炼形”之丹法。或也可谓之以“清净丹法”筑基炼己为“玉炼之事”,“虚空丹法”点化服
食为“金炼之功” ,魏尧在《一贯天机直讲》中称之为“人元大道”,是为“渐法”。该丹法虽

然从色身下手修炼,但也是先从虚空中启动,进而返还壶中坎离,最后向虚空中要宝 ,是为
以人元而上接天元的丹法。以上二种法诀都是清净功诀,一己独修,不必征求他人意见,效验
或略迟缓,然孜孜不倦终有到达目的地之希望,是今日可学、可修、可证的不存在弊端的可行
丹法。

第二节、玄关解密

玄关本位,实鲜人知。三教圣人虽多著述,但均不肯明示,将真旨隐于象言譬喻之中。究
其主因,古仙以“玄窍”视为天宝,以天律森严,不敢轻泄于人。传必得人,得徒难,寻师尤
难。因传非其人,恐遭天谴也。闻张紫阳因“三传非人”,曾“三遭天谴”之说,不免使有意传
道者有所顾忌。所以各宗各派,真正传人,均甚了了。今人既少真师真传,自不免盲猜妄拟,
指鹿为马,大都如猜谜相似,着于形迹也。
玄关异名甚多,仅据《性命圭旨·安神祖窍图》所载,即有六十个之多。《性命圭旨》云:
“前辈指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上三异名,色身上穴位能当之乎?)
,混沌之根,
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说明此窍有独无偶,有善无恶,功效
特殊,故多因义立名),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
藏,西南乡(呼吸必由之地,心苗针对之所,呼吸通肺舌苗通心,一为西方庚辛金,一为南方
丙丁火。若非外虚空,则西南乡之名不能立矣。
),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
西方(西方庚辛金,一味水乡铅,真息必由之路,非西方之义乎),黄中,正位,这个,神室,
真土,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然此一窍在身中(为何不说“身外”而说“身中”,下文另
有交代)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
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耶?纯阳祖师
曰:
‘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人之初生,从
何受气,今之丹道专家,可曾一究乎?苟非先秉受此处之一气,果有能延续生命之色身乎?)”

李清庵云:
“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非印堂,非囱门,非肚脐,非膀胱,非两肾,非

是为“中”,也作“◎”象,是为之还丹,是为之“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陈撄宁《答复上海南车站张家弄王君学道四问》:“北派中虽重清净,但亦不是专靠打坐就能成功。外
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从虚空中寻求,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中华仙学》,67 页,台湾真善美出版
社,1978 年。)参阅《中华仙学》所载海印子《学道利益》。
6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肾前脐后,非两肾中间。上至顶门,下至脚根,四大一身,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
《中和集》)
身向外求之,所以至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
李道纯所说,本甚明了,先把色身上窍位非了,又说才着一处便不是,又不可远离此身或着于
此身,非明指“身外虚空一着,天人交接之中”乎?中者,天地之中也,天人之中也。轮廓分
明,句句落实,本甚了了。那么纯阳祖师又为什么说“穷取生身受气初”呢?此示我人玄牝之
门应向已生出此身之开始接受天地之气处求之。人之初生,脐带剪断,呼吸之气,从虚空进入
鼻口,沟通天人消息,始有生命,不然便窒息而死,断难活命。故“鼻外虚空”,实为吾人呼吸
起动之处,亦念头起动之处也。苟无呼吸,生命尚无,何来念头?故欲归根复命,必求于生身
受气初之处也。
张紫阳亦云:
“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
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
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虚空适当口鼻之正中,非身中乎?)各真所示,言异旨同,但
都首先非去色身有形之窍,并明指丹田、泥丸之非。是无可非议的。
所可惜者,现下全国各地,丹道家虽很多,可于玄关一窍、玄牝之门,都莫不如盲人之摸
象,各争其是。有以印堂为玄关的,有以山根为门径的,有以二眉之中、二眼之中、眉目之中、
眉目之上为玄关的。有以脐轮为玄关的,也有以肾前脐后、两肾中间、心脐中间为玄关的,也
有以脐下一寸三分、一寸五分、三寸等为玄关的,并有以命门或两肾之空隙处为玄关的等等。
以上皆执色身有形穴位为玄关之例也。对照尹真人、李清庵、张紫阳诸师所论,则都在“皆非
也”之例。
那么,玄关究在何处?

第三节、丹道初步功诀讲述

大江西派丹法核心口诀就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简单的说,心就是思想、意
识,息就是呼吸、气息。心息相依,就是把意念依存到呼吸上去,让心念和呼吸灌注在一起。
《胎息经》说:
“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要长生,神气相注。”
“心息相依”口诀,就是“神
气相注”的实践工夫。由于心息出入,不离鼻外“虚空” 之焦点,所以心息一依, 自然神气
便着落在这个焦点上,故虽不言依虚,而虚自依之。大定真空者,即静亦定,动亦定,虽触亦
不动,而始终“定”在“真空”之中,而一“定”到底也!虛空者,呼吸、意念起动之处,即
一元祖气始生之地也。婴儿初生,剪断脐带,呼吸之气与中阴性之神便从此而入,转入四肢百
骸,五脏六府,三关九窍。若欲回归,非先将此一元始气之炁神重聚归于此处莫属。是故抱元
守一,必从此而守之;万法归一,必此处而归之;执中贯一,亦必从此处而贯之;故“心息相
依”,亦必由是而依之也。所以三花聚顶,五炁朝元,亦从此而聚之而朝之也。虚者,即元、空、
无、一也。工夫大要,天机毕露,尽泄于是矣。
现将大江西派口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的实炼之步次第具体讲解一下。

一、 姿式(调身)
练功调身姿势种类有:坐式、站式、卧式、行式。若细分之,每种式还有多种不同形式。
6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如果懂得“坐”字的真实含义,知道“心息依虚”为真坐的道理。所以学人只要能做到“心息
相依”,不管行站坐卧,以及任何一个不同的分别姿式,莫非坐也。若心息不依而做工,不要说
行站卧非坐,即坐亦非真坐也。原因何在,请参“坐”字含义。
1、坐字含义:
坐为二人字与一土字组成,为“心息依虚”之注脚。二人为谁,即心与息也,铅汞也龙虎
也,真阴真阳也,婴儿姹女也,异名甚多,皆二人之实体也。一土为何? 即中央土釜,戊己虚
无之中宮也。亦即玄关也,玄牝也,鼎炉也。余如阴阳窍,龙虎穴,三才窍,通天窍,悬胎鼎,
虚无窟子等等,异名亦多,难以尽述。综其大旨,只有二人同坐土上,即心息依虚之时,方为
之坐。心息不依,不与虚符,非真坐也。懂得了这层道理,只要做到“心息相依”
,便坐亦坐,
站亦坐,卧亦坐,行、住、靠、工、吃饭、大便之时,无处非坐也。心息不依,心念纷驰,虽
坐亦动,谓之“坐驰”,非坐也。此为坐的先决条件,不可不知。故西派坐功,不拘一式,以心
息是否相依为合度,即是故也。故张紫阳说:
“先把乾坤(即指此中土)为鼎器,次抟乌兔(即
指心息之婴姹二人)药来烹。既驱二物(亦指心息二人)归黄道(亦指此土字言也),争得金丹
不解生。”
( “铅汞(心息也)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悟真篇》)又说: (《金丹四百字》
)以上二
说,皆含“心息依虚定”全旨,亦坐式之真诀也。
坐的姿式与种类:外形之坐姿,虽不重要,但也不能没有一个固定式子,如双盘(先左脚
背放在右大腿上, 再将右脚背放在左大腿上,亦可先右后左。)、单盘(可把左脚背放在右大腿
上,亦可把右脚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左后右。
)、自由盘(两脚背平分左右放于两大腿之下)、
跨鹤式(两膝盖对准重叠, 两脚背向左右分开放平,此式适于女丹友。
)、平坐(先平坐于与膝
齐高的凳或椅上)、靠背坐(坐于有靠背的椅子或后高前低的藤床上,体弱有病者适用。)等等。
上坐全身放松,不要紧张,如法调息,神与气合,若存若亡。念头集中,则神与气合;要
有信心,要有恒心,能忍耐腰酸腿麻。下坐后自行导引按摩、擦面、摩头、拔耳、熨眼、叩齿、
搓掌、摇肩、扭腰、伸腿、舒足等。把口中的津液细细吞咽,不可一口吞下。
2、站的姿式与种类
一般的说,可分自然式、三圆式、伏虎式、下按式和混合式。按其姿式难度来分,应循序
渐进,又分高、中、低三种。我们的着重点,就在于是否“心息依虚”而站,究竟站法以何为
好,并不重要,故顺举数例,一笔带过。
3、卧式与种类:
睡眠三昧是大江西派功法的主体工程,特别重要,因为它又是工作繁忙朋友难得的炼功机
会,也是体弱多病朋友带病炼功的方便法门,故特重点介绍之。讲到实际,只要能明白“坐”
字的真实含义,能做到心息相依而睡,从初睡进入深睡状态,便是真正的睡眠三昧,也便是卧
功姿式的真实要求。心息不依而睡,其效甚微,不足以卧(睡)功称之。外形方面,亦可分为
仰卧、侧卧、自由卧三种。
(1)仰卧:仰卧古称摊尸睏,本不可取。但仰卧原是一种最舒畅的睡眠姿式,故在觉醒状
态或已由睡转定以后,亦可以仰卧式炼之。仰卧姿式简便,仰体相上,两腿分开,两手平放两
测伸直,手心可向上(适宜体虚阴盛者),也可相下(适宜体壮阳盛朋友),全身放松,便可从
听息开始,进入心息相依状态。
(2)侧卧: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向左为降龙,向右为伏虎。以右侧卧伏虎式为例,
65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把右手大拇指,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右太阳穴,无名指轻放额中,小指
下按眉心;右肘弯屈贴靠胸肋,着枕而眠。左手屈肘,掌心劳宫穴贴于右肩“肩井”穴上,左
肘轻搭在右肘上。右腿在下,屈膝如弯弓,以自己舒适为度。左腿微屈,重叠在右腿上,把右
脚胫腕部(即脚脖子内侧),钩贴左腿脚后跟。向左则反是(此式有似五龙盘体功)
。从“听息”
进入“心息相依”同上。
(3)自由卧:亦以左侧卧或右侧卧为主,随意蜷曲,自然舒适而卧。
4、行式:
(1)可以在公园消闲散步时做之,可以在河岸草滨,跑道或曲径,穿花度柳,一步一脚印,
一步一呼息,息不离听,听不离息。自然进入心息相依,气贯腳底。
(2)可以在平常行路时做之,要领同上。

二、放松入静(调形)
姿式选定以后,就须全身放松,辍其聰明,堕其肢体,一身上下,舒适自然,酥软如绵,
不用丝毫之力。体察自己,感觉到哪里不放松、哪里还在僵滞,就放松哪里。诀曰:
“面露微笑
展双眉,心慈祥和乐为怀。脊柱中正无歪斜,浑身通畅气机开。”思想也便逐渐安静下来。这样,
便可转入听息或心息相依了。

三、听息
1、听息的要义
听息是“心息相依”的入门,是睡和定的导火线,是炼精化炁的秘要诀法。观音之所以返
闻闻自性,必先从耳根悟入,即是故也。观音说:
“初于闻中,入流忘所。”
(《楞严经》)仲尼曰:
“耳止于听,心止于符。”
(《庄子》)皆直指听息之要旨也。言虽不多,而义已全彰。试略释之:
以观音之言为例,中者,中央土釜,戊己之宫也。亦即真息必由之地也。故听息即闻中也,闻
中亦即听息也。所以在闻中之始,意念便进入呼吸之气流动之处,进入神气相注,念息混融,
而进入于混沌忘我之境界,而至于不知身之所在矣。此即观音返闻闻自性之真义也。进而言之,
息即自心也,自心即性之体现,故能识自本心者,自然便可见自本性矣。故听息之旨,即返闻
闻自性之旨也,安可忽哉!观音此数语,本言近旨远,而社会上之否解者,却都指远忘近,却
去听什么海潮音、流水声去了。从观音说,身居南海,固有海潮音、流水声可闻。吾人身处内
陆,试问又何从得海潮音、流水声而闻之乎!现代科学倡明,尽可把海潮流水之音,摄入录像
之中,借之以助入静则可矣。由于没有自身同类之物之结合,要使进入入流忘所之混沌状态则
“观音”二字之真意为何,又为什么要称
不可能也。此聪明人之所以反被聪明误也。也不想想,
她为“观自在菩萨”呢?海潮流水,果能自身现在乎?切望广大学者细体之。
2、听息之进展次序
(1)数息。数息为听息前之权法也。初学之人,意念纷驰,不惟不能归一,亦且不能静听。
故先从数息导之使听,数之使静也。一呼一吸为一息,故亦必一呼一吸为一数也。可从一数到
十,再从十数到一。亦可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反复不住的数,及到杂念去尽,数听如
一,便可则听不数,听如不听矣。
(2)听息。听息,不可太着,要做到有听无听,无听而听,听如不听,不听而听,似闻其
66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声,又忘其声。而外界之声,则又丝毫不干也。唯如此方能听与息和融在一起,方可谓真听息
也。
(3)随息。随息,此听和息和融后之实际效验也。故能息来息往,听自随之,听如不听,
息亦自随之,自无间断也。
(4)止息。止息者,非硬迸住其呼吸也。是听随息动,息随听止,息听合一,息听同止也。
从功法说,即听止于息,息亦自止于听。而心息亦自不依而自依之也。故听息实为“心息相依”
之前导。

四、“心息相依”传真
听息固为“心息相依”之方便法门,然亦并非“心息相依”的惟一法门。盖听是先从耳根
悟入之义,取一根先返本,六根随清净之意也。而心乃是六根之总部。故心息一依,其它五根,
不依自依也。反之,其它五根回归,心息亦不依自依也。要之,为求功夫做到不偏不倚,无疵
无漏,当以全摄相依为优。全摄相依者,眼观、耳听、鼻缄、舌舐、心依、意抱也。此五炁朝
元、三花聚顶之微妙法门,亦完成金丹大道全程之直升飞机也。
心息相依,确已义简意明。那么,为何又要目视、耳听、鼻缄、舌舐、意抱等诸多做作呢?
盖眼、耳、鼻、舌、意,皆心之分部,分部归一,心便不依自依。况眼、耳、鼻、舌、空者,
身外之五行也。肝、肾、肺、心、脾者,身内之五行也。眼属木,肝亦属木,以目观息(即以
眼观空),肝与目位居东方,其色青,以眼观空,肝脏之青气朝元矣。耳属水,肾亦属水,以耳
听息(即以耳听空也),肾与耳位居北方,其色黑,以耳听息,肾脏之黑气朝元矣。鼻属金,肺
亦属金,以鼻缄息(即以鼻缄虚也),肺与鼻位居西方,其色白,以鼻缄息,肺脏之白气朝元矣。
舌属火,心亦属火,以舌舐息(即以舌对虚也)
,心与舌(舌根通心)位居南方,其色红,以舌
对虚,心脏之红气朝元矣。空属土,脾(真意所居)亦属土,以意抱息(即以脾通虚也),脾与
虚位居中宫,其色黄,以意抱息,脾脏之黄气朝元矣。又东南为木性火心,东三南二合之为一
五,是元神之宅。西北为金情水精,北一西四合为一五,是元精之宅。中央为戊己(即黄婆真
意),自成一五,是元气之宅。故五炁既朝元,而三花亦自聚顶也。故修士果能把握“心息依虚
定动定”七字秘诀,大定而真空之,金液之先天大还丹,也便一步到位矣。更何庸去上中下三
丹田去摸索,以色身泥丸心肾脾为玄关,而硬生生将真阴真阳、真铅真汞之二物分置于异炉而
煮之哉。欲其还元复命,其可得乎!故还元之道,心息相依后,眼、耳、鼻、舌空自来归, 肝、
肾、肺、心、脾五脏之炁亦必自来朝矣。反之,目视、耳听、鼻缄、舌对、意抱,只要其中有
一根反本,只心息亦不依自依。真所谓“一根既反本,六根自清净”也。
顺便再说明一下,六根中又以耳、目、口(含舌与心)为最重要,《参同契》云:“耳目口
三宝, 闭塞勿发通。”而耳根又为三要之最要。观音大士之所以必先从耳根悟入,
《庄子》亦有
听息法之专示,而吾道之睡诀,在心息相依之前,亦必以耳听息为先导也。然则耳根又何以如
此之重要乎?大家都知道,炼丹之序次,以炼精化气为第一步,盖肾为水府龙宫,是藏精之宅,
而耳为肾之门户,是摄精之都;精者养生立命之至宝,其不重乎!安可忽哉!

五、下座收功
《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就是说明一日一夜十二时辰中,不
67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断炼功的重要性,炼功不可或断或续。炼功可比炼钢,盖火止则炉冷,重新起火,要经过由弱
到旺,由冷到暖的过程,势必延缓出钢的时间与成钢的质量。
然而我们既已落入后天,有了人身,要吃要喝,日理万机,又何能做到日以继夜的不断炼
功呢?这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适应环境的能力。《洞玄灵宝定观经》说的好:“少得净
已,则行立坐卧之间,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
志唯一。”又说:“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
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此二段经文,前一段即敞明适应环境的方法,要做到有事情和没
有事情一样,不用心念;在幽静的地方和喧闹的地方一个样,仍旧一心不乱。有个事来则应,
事过不留,无心应物的意思在里面。是能够永恒保持丹功态的因应之法。后一段是说明适应环
境的要求,并隐含调节过门的休止符在里面,即通常说的收功是也。居住在烦杂喧闹的地方不
厌恶,碰到纠缠不清的繁琐事情不烦恼,便可适应任何不良的环境了。心若到固死不动的时候,
就得稍稍的放松一下,可以说是休止的方法之一;限制得不要过于呆板执着,放松的时候也不
可放荡无羁,可以说是休止的方法之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宽急得其所宜,永远的调节的舒
舒服服。这个例子的比喻是很好的。说明束心太紧了,就要放松一点。虽然放松,此心还是不
能离的太远。也就是说,我们做心息相依的人,虽然收功了,我们的心息仍然是相依在一起的。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不但在炼功时要保持丹功态,即使在日常的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等一切时中,
也是应该保丹功态的。
不过日常的保持,与三定入静、大定真空的保持,是不能没有区别的。所以在大定丹功态
的保持,与工作学习等中其他方丹功态的保持的转折点,一定须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这就是
所说的“收功”了。所以我说,收功的过程,就是调节的过程,是转入新一轮炼功或工作等的
过门。就象一张唱片或一卷录音带,在每一个唱段中总是要休息一下,或另外再换上一卷,给
他一个调节的机会。让一段过门来填补,不但剧场不会冷漠,缓和一下紧张的空气,心情也得
到了舒畅。这个过门,我们就叫收功。是旧一轮唱段的结束,新一轮演做的开始,说起来确实
也是比较重要的。
炼功的调节过程很简单,当你做上几小时丹功,或者做上几小时的其他操劳以后,由于活
动的方法不一样,思想的概念和气机的走向,都发生显著的变化所以必须调节一下,让心态平
和下来,气机恢复常规。这个工作,就得由收功来担任。丹功歇手时,就得慢慢张开两目,放
开手脚,放松一下肢体,活动一下头面手足,周身觉得暖舒舒的,如饮甘露,如沐新浴,精神
充沛,就算收功了。
所以收功极其简单,只要慢慢睁开双目,轻缓的松放手脚,再随便活络一下肢体就行了。
如愿意做一段其他辅助动作,如八段锦之类,也是可以的。只是恐怕反而增加负担,实际上已
是做另外一套功夫了。诀曰:“功毕返还,神归气融,徐舒手足,即为收功。”

第四节、睡功丹诀“锁鼻术”讲解
——蛰龙法睡功口诀

一、丹家修炼方便法门
68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
,然后“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
“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
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
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 8 小时,
一生中有 1/3 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
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二、睡功溯源
蛰龙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简称“睡功”。睡功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中,在
劳动疲劳后,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休息实践中,提炼精华和诀窍,终
总结而成睡功,因此睡功传承甚古。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
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872-989),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
竟于睡中得道。陈抟(871?~989),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
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陈抟生于唐末,年少时,好
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
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
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记载,陈抟
于后晋天福(936~944)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
“或一睡三年”。(
《东轩笔录》卷一)天福二年(937)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
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老学庵笔记》卷六)大约在后周或
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东都事略》卷一
百十八)
“锁鼻术”,又名“蛰龙法”, 陈抟传有《蛰龙法》口诀曰: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
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
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西派
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
、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
(清·李
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
“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
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
→吴天秩→汪东亭→徐海印、蔡潜谷→陈毓照。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
耳。

三、睡功丹理
陈抟老祖所传“锁鼻术”
(蛰龙法),与西派的“心息相依,大定真空”是同一法门。
“锁鼻”二字,从字面讲,就是把鼻孔锁住或封闭。
“术”就是方法,就是锁住鼻孔的方法。
从常人说,口鼻封闭,必死无疑。锁鼻虽未及口,但锁鼻之前,必先缄舌闭口,是气功常识。
请回顾胎儿在母腹时的形状,二手握拳塞于口鼻之前,二脚掌对合阻住阴蹻穴。是锁鼻术外形
的具体操作法。
《参同契》说:
“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胎儿的示范,已给提供独特的启示。
多少有名的丹师,常常为了“玄关”的部位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却谁也不曾对着镜子照一照,
69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想想自己在母腹时是怎么着的。古人叫我们参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针对胎儿的这个明白示范
说的。
讲到鼻,就不能不连带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终日对外开放,元气随呼吸向外散
发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认为,听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牵制,由外返内,回风
混合,才是锁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实际上听与观没有两样,都是元神在发挥作用。眼也可听,
耳也可观,可以互易其用,而且还可不用耳目,能听能看。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禅家常说:“眼观鼻,鼻观心。”佛告询陀罗尊者说:“鼻端有白,汝其观之。”鼻观心者,
即眼观鼻下虚空之心也。观之既久,鼻端之虚空自然见到白光。既此“虚室生白”,便可直下承
当。这与佛偈的“佛在灵山莫远求,……好向灵山塔下修”之说,也是毫无二致的。神气既聚,
自见白光,自可观鼻端之白矣。李道纯说:
“道儒僧,休执着,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摸着鼻孔
尖,始信从前都是错。学仙辈,莫谈论,受气之初穷根本。”(
《中和集》
)人当脐带剪断,鼻孔
尖之气便开始启动。道纯还说: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
仙不费力。”(《中和集》)从鼻孔尖上做工夫,“锁鼻术”之道,昭昭乎明矣。张紫阳说:“吾师
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做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
喻杖,如:你一个拄杖子,我一个柱杖子。来比喻天地之气和人身之气,两股气象二根杖子,
一根拄地撑天,一根从头到足。紫阳则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说成是把鼻孔挂在杖子之上。李道
纯还尝以“丝线”比之,其实都一样,都不过指此气此息而已。尽管语言翻新,岂离旧酒新瓶,
都是“锁鼻术”的象言。
《西游记》中关于“锁鼻术”的象言最多。如孙悟空在收伏青牛时,见青牛有一白色圈子,
各种宝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后来到离恨天求太上老君,方知妖为青牛(即青龙,喻木性),
白色圈子为老君之金钢镯(即虚无,即太极,即中字之喻也)
,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即
力软筋麻,现出了本相(“鼓巽风,运坤火”之殊效),即将金钢镯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为
鼓风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钢镯穿牛鼻孔,即指鼻孔外虚空。皆为“锁鼻术”,“心息相依”
之象言与妙喻也。又如唐三藏过通天河,
“行者(即孙悟空)把马牵在白鼋背上,请唐僧站在马
后,行者站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子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
叫道:‘老鼋,慢慢走啊!'”白鼋,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气。马即意马,心意。把马牵在白
鼋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马的左右前后站立,以示四象归中,五行合
一。用虎筋绦子,比丝线,喻人之呼吸也。用绦子拴鼋之鼻,便是把鼻孔穿于杖上之意。通天
河,即喻“通天窍”也。也便是把元炁定于鼻孔之处,与天地之元气相接融。正是衍示“锁鼻
术”,“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称鼻为鼻祖,称道人为牛鼻子道人,虽然带点讽刺意味,却也恰如其份。因为真正修
道的人,首先一条,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视锁鼻术。不管是怎样的不服管教的蛮牛,鼻
孔被绳拴住了,就没有不服服贴贴的。六、七岁的儿童,能牵动几百斤重的大力蛮牛。身骑牛
背,手牵牛绳,口吹横笛,此牧牛童之行乐图也。读者朋友,你也想学习这种牵牛之术吗?你
也愿做牛鼻子道人吗?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这头蛮牛的最好办法。
虽说是睡功,实际上就是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
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云:
“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
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大
70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 ,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宋·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在《玄关显秘
论》中也说:
“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
元·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
“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
(《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海印辑。)因此,造丹的
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
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采药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修士每称“睡”为“睡魔”

静功中惟恐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斩睡魔”。殊不知,睡是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
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先天大道,无为自然。
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境,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
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故“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卧式
汪东亭谓:“夫丹道有行、住、坐、卧四诀,惟独睡诀最简易。”(海印子《天乐集》
)睡功
采用卧式,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前面已经详细讲述了,这里就不作详述了。
张三丰在《蛰龙法跋》中说:“《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
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
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因此说,行住(站)坐卧皆有“睡功”。
“睡功”其实就是“坐功”。
此“坐功”并非专是指盘膝静坐的功夫。
“坐”字是二“人”字从“土”
,是“二人”坐一“土”
之象。“二人”就是“心息”、“神气”
;“土”则是中央戊己土釜,西派谓之“身外虚空一着”。
“坐”功就是“心息依虚”口诀。所以真正坐功,在于神气是否真正在中央土釜中结合,而不
在于姿势上的过分讲究。若是终日枯坐,心息不依,神驰气乱,不足以言“坐”功。即是张三
丰所谓“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

五、睡丹功诀
1、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
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
“凝神调息,调息凝
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
“昔
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李涵虚在《道窍谈》
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
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

2、第一口诀: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紧要的地方。綮音qìng.
7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寸之地。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
人千金不传之秘。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
“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
“身外虚空”中往来的
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鼻孔外虚空径
寸之地,不着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于此处,是为“神定虚空”。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
为目的,
“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段”将
“元神真意”牵回,如“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静守不离“身外虚空”。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
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
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
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
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又说:“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
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
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悠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
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
之效。不知放下(心念)
,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
(《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3、第二口诀: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气不可得,求之于息。
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经中
喻为“龙虎”
。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所谓“降龙伏虎”,就
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
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合法。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于“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
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心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
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自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
忘”。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于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
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
“心息相忘”,
仍然属于“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
(后天心息),
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层阶
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
“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未能味此理耳。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
“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又云:
“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
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
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
也。”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
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
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
72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4、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
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于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
内,恍惚间自然睡去。睡于“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
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
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
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
睡是定的嚆矢,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
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
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
《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
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六、睡功效验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确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是最圆融、简易、高效的微
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切勿等闲视之。如若不信,不妨一
试,亲自做做,当可自得答案。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一)悠然速睡。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
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
则去“大定”不远矣。
(二)睡中无梦。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
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
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三)感阴摄阳。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
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
为利益,岂有量哉。
(四)防疾祛病。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
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
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第五节、丹道的要求和效验程次

一、作丹须先坚定四心
所谓“四心”
,就是:一信、二诚、三决、四恒。
信者,信仰也,即是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崇拜心理,也就是极高的信任程度。只有这样,你
7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才能信仰他,崇拜他,产生诚挚的恭敬的心理,而追求不舍。
诚者,忠诚、笃敬之心念也,是对于某种人物高度信赖崇拜的产物,对于这种人物,不惟
肃然起敬,并将竭力效仿,照做不误。从丹道来说,便是从首先的高度认识,到坚信不疑,锲
而不舍。
决者,坚定不移,永不变心的意思,只有先具信与诚的前题下,才能够产生的毅力。
恒者,经久不息也,不怕艰难困苦,不畏千挫百折,始终不移,不到成功,决不罢休,始
得谓之恒也。
具此信心、诚心、决心、恒心之四心,方能丹道有望。

二、打坐的五个先决条件
所谓五个条件,就是:一、身不动;二、心不动;三、意不动;四、息不动;五、睛不动。
身不动者,当你坐好姿式以后,身如泰山,不动不摇也。
心不动者,心如盘石,一念不生也。
意不动者,意志坚定,不起一毫游丝妄想也。
息不动者,定止呼吸出入也。
睛不动者,睛不顾盼,眼皮不动也。能具此五不动者,可以闭关,得入定境不远兮。

三、扫三心
三心者,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也。
吾人学功之始,莫不因意念之纷扰,而始勤终怠。所谓意念者,实即因此“三心”之缠绕
也。殊不知,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即使眼前当即事,亦似空花梦一场。想明白
了,前念方断,后念又起,空思想有什么用。要知道“心息相依”是把铁扫帚,念头随起随扫,
必能达到扫得干干净净的日子。

四、无四相
四相者,即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也。
无四相为修持金刚不坏真身之秘法,实亦修持金丹大道之秘法也。盖无人相者,并非蔑视
别人,把别人看轻,而是视人如己,一体同观也。无我相者,乃是无去色身虚妄之我相,而非
无去法身无相实相之真相也。无众生相者,亦非蔑视鄙视众生之相,而互相尊重,一体同观,
一视同仁也。无寿者相者,并非修道之人不要长寿,没有长寿,自暴自弃,自求短命也。盖色
身原本虚妄,本不长久,不可贪恋,故应无之。只有法体之无形实相,才能万劫常存,永久不
坏,故应长之。无色身之寿者假相,正所以可修金刚不坏之法身真相也。此正体现西派“心息
依虚”之嫡旨,舍弃色身之假相,而成其万劫不坏之真身也。西派之外身易形,色法双养,虽
无寿者相之观念,而寿自绵也。

五、持四勿
四勿者,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言,非礼勿动。
此虽孔子之教言,实为丹道之要旨。简析之,即是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事不
乱做。处处要注重礼节,把握真理之准则。
74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六:遵四少
四少者,即腹中食少,口中言少,夜间睡少,心中事少。能遵四少,神仙诀少。

七、五教通旨
儒曰“存心养性”,释曰“明心见性”,道曰“修心炼性”,耶曰“洗心修性”,回曰“坚心
移性”。心也性也,修道之主旨同也。儒曰“执中贯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
耶曰“博苦穆一”,回曰“清真归一”。一者,先天之一炁也,修练之指归同也。能悟此心性一
之全旨者,成仙作佛,为圣为帝,亦非难也。

八、禅定过程之四征六验
四征谓何?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一切不动,有似于活死人也。到此程度,
能不心死神活,一灵独露乎!
六验谓何?一、只动不静;二、动多静少;三、动静各半;四、静多动少;五、只静不动;
六、触亦不动。到触亦不动时,则亦如活死人矣。
但此仅指禅定渐进层次之大体而言,至于其中逐节之细微火候,如静极而动,动极而静,
诸动百触,活子活午,采、封、固、闭、温养、沐浴等逐个层次的中间环节,及至“以定续定”
之全过程,则犹未一一披露也。

7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