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8

1.

已知:如图, AB ∥ DE , AC ∥ DF , BE  CF . 求证: AB  DE .
A D

B E C F
【答案】∵ AB ∥ DE ,∴ B  DEF
∵ AC ∥ DF ,∴ F  ACB
∵ BE  CF ,∴ BE  EC  CF  EC 即 BC  EF
∴ ABC ≌ DEF ,∴ AB  DE .

2. 图中是一副三角板, 45 的三角板 Rt DEF 的直角顶点 D 恰好在 30 的三角板


Rt ABC 斜边 AB 的中点处, A  30 ,E  45 ,EDF  ACB  90 , DE 交
AC 于点 G , GM  AB 于 M .
(1)如图 1,当 DF 经过点 C 时,作 CN  AB 于 N ,求证: AM  DN .
(2)如图 2,当 DF ∥ AC 时, DF 交 BC 于 H ,作 HN  AB 于 N , (1)的结论仍
然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F E
C C

E F
G H
G

A B A M B
M D N D N

图1 图2
【答案】⑴ ∵ A  30 ,ACB  90 , D 是 AB 的中点,∴ BC  BD , B  60
∴△BCD 是等边三角形.
1
又∵ CN  DB ,∴ DN  DB ,
2
∵ EDF  90 , BCD 是等边三角形.
∴ ADG  30 ,而 A  30 ,∴ GA  GD .
1
∵ GM  AB ,∴ AM  AD
2
又∵ AD  DB ,∴ AM  DN .
⑵ ∵ DF ∥ AC ,∴ BDF  A  30 , AGD  GDH  90 ,
∴ ADG  60 .
∵ B  60 , AD  DB ,
∴ ADG ≌ DBH ,∴ AG  DH ,
又∵ BDF  A , GM  AB , HN  AB ,
∴ AMG ≌ DNH .∴ AM  DN .

3. 在正方形 ABCD 中, AB 、BC 、CD 三边上分别有点 E 、G 、F ,且 EF  DG .求


证: EF  DG .

1
A D A D

E E
M
F F

B G C B G C

【答案】过点 C 作 EF 的平行线,交 AB 于 M .易知 CM  EF .从而证的 BCM ≌ CDG ,


从而有 DG  CM ,故 EF  DG .

4. 在正方形 ABCD 中, E 、 F 、 G 、 H 分别是 AB 、 BC 、 CD 、 DA 边上的点,且


EG  FH ,求证: EG  FH .

A H D A H N D

G G

E E M

B F C B F C

【答案】过点 E 作 EM  CD ,过点 F 作 FN  AD ,垂足分别为 M 、 N .


由 EM  CD , FN  AD , EG  FH ,易得 MEG  NFH
因为 EM  BC , BC  CD , CD  NF ,所以 EM  NF
故 EMG ≌ NFH ,所以 EG  FH .

5. ABC 中, B  90 , M 为 AB 上一点,使得 AM  BC , N 为 BC 上一点,使得


CN  BM ,连 AN 、 CM 交于 P 点.试求 APM 的度数,并写出你的推理证明的
过程.
A

M P

B N C

【答案】 APM 的度数为 45


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过点 M 作 AB 的垂线 MD ,使 MD  CN ,连接 DA 、 DN ,
于是因为 MD ∥ CN 且 MD  CN ,所以四边形 MDNC 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 MDN  MCN ,
又因为 CN  BM ,得到 DM  BM ,进而在 MDA 与 MBC 中,
 DM  BM

DMA  MBC  90 ,
 MA  BC

2
所以 DMA ≌ MBC ,
这样 DA  MC ,而 MC  DN ,
所以 DN  DA .
又因为 ADN  ADM  MDN  ADM  DAM  90 ,
所以得到 ADN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AND  45 ,利用 MC ∥ DN ,从而得到 APM  AND  45 .
A

M
D
P

B N C
图3

6. 如图,在 Rt ABC 中, AB  AC ,AD  BC ,垂足为 D . E、F 分别是 CD、AD 上


的点,且 CE  AF .如果 AED  62 ,那么 DBF  __________.
A

B C
D E
【答案】 28

7. E 、F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 BC 、CD 边上的点,且 BE  CF .求证:AE  BF .


A D

F
P

B C
E
【答案】在 ABE 和 BCF 中
 AB  BC

ABE  BCF ∴ ABE ≌ BCF ∴ BAE  CBF
 BE  CF

∵ BAE  AEB  90 ∴ CBF  AEB  90 ∴ AE  BF

8. E 、F 、G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 BC 、CD 、AB 边上的点,GE  EF ,GE  EF .求


证: BG  CF  BC .
A D

G
F

B C
E
【答案】显然, BEG ≌ CFE ,

3
∴ BG  CE , BE  CF
∴ BG  CF  BC

9. 如图,矩形 ABCD 中, E 是 AD 上一点, CE  EF 交 AB 于 F 点,若 DE  2 ,矩


形周长为 16 ,且 CE  EF ,求 AE 的长.
A E D

B C

【答案】∵ FE  EC ,∴ AEF  DEC  90 .


∵ AEF  AFE  90 ,
∴ AFE  DEC .
在三角形 AFE 与 DEC 中, FE  CE , A  D  90 ,
AFE  DEC ,
∴ AFE ≌ DEC .
∴ AE  DC .
∵矩形周长为 16 ,
∴ AD  DC  8 .
∵ AD  AE  DE ,
∴且 DE  2 .∴ 2 AE  8  DE .
即 AE  3 .

10. 如图,已知 ABC 中,ABC  90 ,AB 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


线 l1 ,l2 ,l3 上,且 l1 ,l2 之间的距离为 2 ,l2 ,l3 之间的距离为 3 ,则 AC 的长是______.

A C
l1
l2

B l3
【答案】 2 17

11. 两个全等的 30 、 60 的三角板 ADE 、 BAC ,如右下图所示摆放, E 、 A 、 C 在


一条直线上,连结 BD .取 BD 的中点 M ,连结 ME 、MC ,试判断 EMC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B
M
D

E A C

【解析】判断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


如图,连结 AM .

4
B
M
D

E A C

∵ DAE  30 , BAC  60 ,∴ DAB  90


∵ ADE ≌ BAC ,∴ AD  AB
又∵ M 是 BD 的中点,∴ AM  DM  BM
∴ ADM  MAB  45
∴ EDM  EDA  ADM  60  45  105
∴ MAC  MAB  BAC  45  60  105
∴ EDM  MAC
∵ ED  CA ,∴ EDM ≌ CAM
∴ EM  CM , DME  AMC
而 DME  EMA  90 ,∴ AMC  EMA  90
即 EMC  90 ,∴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2.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 C 为直角, M 为 BC 的中点. CD  AM .求证:


AMC  DMB .求证: AMC  DMB .
C

A D B

【答案】法一:如图,过 B 作 EB  BC ,交 CD 延长线于 E .
C

3
1 M
2
4
A D B

E
∵ 3  1  90 , 4  1  90 ,∴ 3  4 .
又 AC  CB ,∴ RtCBE ≌ RtAMC ,∴ BE  CM , 5  1 .
又 BM  CM ,∴ BE  BM .
∴ MBD  EBD  90 ,而 MBD  45 ,∴ EBD  MBD .
又 BD 为公共边,∴ BED ≌ BMD .∴ 5   2 .
解法二:如图,作底边 AB 的高 CE 交 AM 于 F ,则 CE 亦为中线和角平分线,

5
C

3 1 M
F
2
4
A E D B

∴ AE  CE  BE .
又 3  CDE   4  CDE  90 .
AM CE 2
∴ 3  4 ,∴ RtDCE  RtFAE ,∴   ,∴ EDF  45  B ,故
CM AC 1
DF ∥ BC .
又 E 、 M 为 AB 、 BC 的中点,∴连接 EM ,则 EM ∥ AC .
∴ AC  BC ,∴ EM  BC ,故 EM  DF .
∴ EM 为 DF 的中垂线.∴ FME  DME .
而 FME  1  DME   2  90 ,∴ 1  2 .

解法三:如图,作 CG  AG 的平分线 CF 交 AM 于 F ,
C

A D B

则 ACF  MCF  45 ,即 ACF  CBD  45 .


∵ AC  BC , CD  AM ,
BM 1
∴ CAF  CMF  BCD  CMF  90 .∴  .
AC 2
又 B  CAD ,∴ ACF ≌ CBD .∴ CF  BD .
又 CM  BM ,MCF  MBD .
∴ CFM ≌ BDM .∴ FMC  DMB .
解法四:如图,过 D 作 DG  CB .
C

M
G

A D B

∵ B  45 ,
∴ DG  BG .
∵ DCG  AMC  FAC  AMC  90 ,
∴ DCG  FAC .
∴ DCG ∽ MAC .
∴ DG∶CG  CM∶AC  1∶2 ,则 BG∶CG  1∶2 .
∵ DG ∥ AC ,
∴ BD∶AD  1∶2 ,而 BM∶AC  1∶2 , B  CAD .
∴ BMD ∽ ACD ,
∴ BMD  ACD .
而 ACD  AMC ,

6
∴ AMC  BMD .
解法五:如图,延长 CB 到 E ,使 BE  BC .连接 AE ,延长 CD 交 AE 于 G ,则
AC  BC  BE ,
C

M
F

B
A D

AM CE 2
∴   .
CM AC 1
∴ RtACM ∽ RtECA .∴ CAM  E .
∵ CAM  ACF  90 , GCE  ACF  90 ,
∴ CAM  GCE .即 GCE  E .∴ CG  GE .
∵ CAE  E  90 , ACG  GCE  90 ,
∴ CAE  ACG ,∴ CG  AG ,从而 AG  GE .
BD 1
又∵ BC  BE ,所以 D 为 AEC 的重心,∴  .
AD 2
BM 1
而  , B  CAD .
AC 2
∴ BMD ∽ ACD ,∴ BMD  ACD .
而 AMC  ACF ,∴ BMD  AMC .

解法六:如图,过 A 作 AH  AM ,与 BC 的延长交于 H .
H

M
F

A D B

∵ 1  2  90 , 1  AMC  90 ,


∴ 2  AMC ,
HC AC
∴ RtAHC ∽ RtMAC ,∴  2.
AC MC
HC
而 AC  BC ,∴ 2.
BC
AD HC
∵ HA ∥ CD ,∴   2.
BD BC
AC
又∵  2 , CAD  B ,
BM
∴ ADC ∽ BDM ,

7
∴ ACD  BMD .
而 AMC  ACD ,∴ AMC  BMD .
解法七:如图,过 D 作 DE  BM ,垂足为 E .
C

M
E

A D B

∵ CAM  CMA  90 , ECD  CMA  90 ,


∴ CAM  ECD ,
∴ RtCAM ∽ RtECD ,
DE MC 1
∴   .
CE AC 2
BE 1
∵ B  45 , DEB  90 ,∴ DE  BE ,∴  .
CE 2
设 ME  x ,CM  BE  a ,
ax 1 a
∴  ,∴ x  .
ax 2 3
a 2a ME 1 MC
∴ DE  BE  a   ,∴   ,
3 3 DE 2 AC
∴ RtCAM ∽ RtEDM ,
∴ AMC  BMD .

13. 如图所示,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BAC 是直角, D 是 AC 上一点,


AE  BD ,AE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 ,若 ADB  FDC ,求证:D 是 AC 的中点.
A

D
E

B F C

【答案】过 C 作 CH 垂直于 AC 交 AF 延长线于 H 点;


易证 ABD≌AHC , HC  AD ;进而证明 FHC≌FDC ,得到 HC  CD ,则 D
为 AC 中点.
A

D
E

B F C

14. 如图所示,在等边 ABC 中, DE ∥ BC , O 为 ADE 的中心, M 为 BE 的中点,


求证 OM  CM .

8
A
O
D E

B C

【答案】如图所示,延长 OM 至点 N ,使 OM  MN ,连接 OA 、 OE 、 OC 、 BN 、 CN .
A
A
O N
D E O
D E
M
M

B C
N B C

因为 OM  NM , BM  ME , OME  NMB ,
故 BMN ≌ EMO ,则 BN  EO , OEM  NBM .
因为 DE ∥ BC ,则 DEB  CBE , OED  CBN .
因为 O 为 ADE 的中心,则 OA  OE  BN , OAE  OED  30  CBN .
因为 AC  BC ,故 AOC ≌ BNC ,从而 OC  CN .
因为 OM  MN ,故 OM  CM .
【点评】如果具备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取下面的解法.
如图所示,取 AE 的中点 N ,连接 MN 、 OA 、 ON 、 OC .
因为 O 为 ADE 的中心,故 OAN  30 , OA  2ON .
因为 AN  NE , BM  EM ,故 AB  2 MN  AC .
因为 ON  AC , MN ∥ AB ,故 MNE  60 ,
因为 ONM  30 ,故 OAC ∽ ONM ,OMN  OCN ,则 O 、 M 、C 、 N 四
点共圆.
因为 ON  AC ,故 OM  CM .

15. 已知 P 为等腰直角 ABC 的斜边 AB 上任意一点, PE 、 PF 分别为 AC 、 BC 之垂


线,垂足为 E 、 F . M 为 AB 之中点.则 E 、 M 、 F 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A

E P
M

C F B

【答案】解法一:
如图,连接 CM ,则 CM 为 AB 之中线,亦为 AB 之高.

9
A

P
E
M

C F B
∴ CMA  90 .
∵ PEC  PFC  ECF  90 ,
∴ ECFP 为矩形,故 PE  CF .
又∵ A  45 ,
∴ AE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 PE .∴ AE  CF .
又∵ CM  AM , MCF  A  45 ,
∴ AEM ≌ CFM ,
∴ AME  CMF , EM  FM .
∵ CME  AME  90 ,
∴ CME  CMF  90 ,即 EMF  90 .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
如图,由 M 作 ME   AC , MF   BC ,则显然由于 M 为 AB 之中点, AC  BC ,
AC  BC ,

E P
M
E'
Q

C F F' B

∴ ME CF  为正方形,故 ME   MF  .
又设 ME  交 PF 于 Q ,
则∵ PE  AC , PF  BC ,
∴ EPF  C  90 .而 PEE   EE Q  90 .
∴ EE QP 为矩形,故 EE   PQ .
同理 FF   QM .
又∵ PF ∥ AC ,∴ QPM  A  45 .
∴ 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PQ  QM ,故 EE   FF  .
又 ME   MF  , EE M  FF M  90 .
∴ EE M ≌ FF M ,
∴ EME   FMF  , EM  FM .
又 E MF  FMF   90 ,
∴ E MF  EME   90 .
即 EMF  90 ,故 M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法三:如图,延长 FM 到 Q ,使 MQ  FM ,连接 AQ .

10
A Q

E P
M

C F B
∵ AM  BM ,
∴ A 、 F 、 B 、 Q 4 点组成平行四边形.
∴ AQ  FB , AQ ∥ FB .
又∵ BC  AC ,∴ AQ  AC ,
∴ QAE  FCE  90 .
又∵ PF  BC , B  45 ,∴ FP  FB .同理 EP  AE .
∵ ECFP 为矩形,
∴ FP  CE , EP  CF ,故 AB .而 CM  AB ,
∴ AQ  CE , AE  CF .
∴ RtAEQ ≌ RtCFE .
∴ EQ  FE , AQE  CEF , QEA  EFC .
∵ AQE  QEA  90 ,
PF
∴ CEF  QEA  90 .故  2.
QF
∴ FE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 M 为底边之中点,所以 EMF 亦为等腰直角三角
形.
解法四:如图,连接 CM ,则因为 M 为 AB 之中点,所以 CM  AB ,CM 平分 ACB ,
即 MCB  45 .由 F 向 MB 引垂线 FQ ,向 CM 引垂线 FF  ,显然 F FQM 为矩
形.则 FF   MQ .

E P
M
Q
F'

C F B

又∵ CF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F  2 FF   2MQ .


又∵ PE  AC , PF  BC , AC  BC ,
∴ ECFP 为矩形,故 EP  CF  2MQ .
PF EP
于是在 RtEPF 和 RtMQF 中, PF  FB  2QF ,  2,  2,
QF MQ
PF EP
∴  ,
QF MQ
∴ EPF ∽ MQF ,故 EFP  MFQ .
又∵ PFM  MFQ  45 ,
∵ PFM  EFP  45 ,即 PF  BF .
同理 FEM  45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1
解法五:如图,连接 CP 、 CM .
A

E P
M

C F B

∵ PF  BF ,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BPF  BCM  45 .
∴ P 、 C 、 F 、 M 4 点共圆.∴ CMF  CPF .
又∵ CPF  CEF ,∴ CEF  CMF ,∴ E 、 C 、 F 、 M 4 点共圆.
∴ MEF  MCF  45 , MFE  MCE  45 ,∴ iE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6. 长方形 ABCD 中, AB  4 , BC  7 , BAD 的角平分线交 BC 于点 E , EF  ED


交 AB 于 F ,则 EF  _________.
A D

B E C

【解析】由 AB  4 ,AE 平分 BAD 可知 BE  AB  CD  4 .由基本图可知 BEF ≌CDE ,


故 EF  DE
又 BC  7 , BE  4 ,故 CE  3 .由勾股定理可知, DE  5 . 从而可知 EF  5 .
【答案】5

17. 如图,设 ABC 和 CDE 都是正三角形,且 EBD  62 ,则 AEB 的度数是( )


A. 124 B. 122 C. 120 D. 118
A

E
B C

D
【答案】分析 既然题目这样问,说明这两个角之间必然能找到一定的联系. 图1
解 易知 ACE  BCD , AEC ≌ BDC ,
于是 EAC  DBC ,从而 EBD  CBD  CBE  EAC  CBE ,
在考虑到 EAC  AEC  ACE  CEB  ECB  EBD  360 ,有:
BEC  AEC  360  60  62  360  AEB 从而 AEB  122 ,选 B。

18. 已知:BD 、CE 是 ABC 的高,点 P 在 BD 的延长线上,BP  AC ,点 Q 在 CE 上,

12
CQ  AB ,求证:⑴ AP  AQ ;⑵ AP  AQ .
P
A

E
Q

B C
【答案】如图,设 CE 交 BD 于 F .
⑴ 由 BD  CA , CE  AB ,知
BEF  90  CDF .
而 BFE  CFD ,
故 ABD  QCA .
由已知,有 AB  QC , BP  CA ,从而 ABP ≌ QCA ,
即有 AP  AQ .
⑵ 由⑴可得 AQC  PAB ,而
AQC  QEA  QAE  90  QAE .
PAB  PAQ  QAE .
从而可得 PAQ  90 ,即 AP  AQ .

19. 如图, ABC 的边 BC 在直线 l 上, AC  BC ,且 AC  BC ; EFP 的边 FP 也在


直线 l 上,边 EF 与边 AC 重合,且 EF  FP .
⑴ 在图 1 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 AB 与 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
置关系;
⑵ 将 EFP 沿直线 l 向左平移到图 2 的位置时, EP 交 AC 于点 Q ,连结 AP ,
BQ .猜想并写出 BQ 与 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⑶ 将 EFP 沿直线 l 向左平移到图 3 的位置时, EP 的延长线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Q ,连结 AP , BQ .你认为⑵中所猜想的 BQ 与 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
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E A
A(E) E A

← l
Q F P B C
l l
B C(F) P B F C P 图⑶
图⑴ 图⑵ Q
E A

E A N
l
F P B C
2
Q 4
3
1 l
B F C P Q
(1) AB  AP ; AB  AP .
【答案】
(2) BQ  AP ; BQ  AP .
①由已知,得 EF  EP ,EF  FP ,∴ EPF  45 .

13
又∵ AC  BC ,∴ CQP  CPQ  45 .∴ CQ  CP .
在 RtBCQ 和 RtACP 中,
BC  AC ,BCQ  ACP  90 ,CQ  CP ,
∴ RtBCQ ≌ RtACP ,∴ BQ  AP .
②如图,延长 BQ 交 AP 于点 M .
∵ RtBCQ ≌ RtACP ,∴ 1  2 .
在 Rt△ BCP 中, 1  3  90 ,又 3  4 ,
∴  2   4  1  3  90 .∴ QMA  90 .∴ BQ  AP .
(3)成立.
①∵ EPF  45 ,∴ CPQ  45 .
又∵ AC  BC ,∴ CQP  CPQ  45 .∴ CQ  CP .
在 RtBCQ 和 RtACP 中,
BC  AC ,BCQ  ACP  90 ,CQ  CP ,
∴ RtBCQ ≌ RtACP .∴ BQ  AP .
②如图,延长 QB 交 AP 于点 N ,则 PBN  CBQ .
∵ RtBCQ ≌ RtACP ,∴ BQC  APC .
在 RtBCQ 中, BQC  CBQ  90 ,
∴ APC  PBN  90 .∴ PNB  90 .
∴ BQ  AP .

20. ABC 中, D 为 BC 中点, DE  BC 交 BAC 的平分线于点 E , EF  AB 于 F


EG  AC 于 G .求证: BF  CG .
A

F
D
B C

E
【答案】连接 BE 、 CE .
A

F
D
B C

E
 DE 垂直平分 BC ,∴ BE  CE ,
 AE 平分 BAC , EF  AB , EG  AC ,∴ EF  EG ,
又 BFE  CGE  90 ,∴ Rt BEF ≌ Rt CEG ( HL ),∴ BF  CG ,

21.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M 是 AB 的中点, MN  MD, BN 平分CBE , E 为 AB

14
的延长线上一点.求证: MD  MN .

D C

A M B E

【答案】取 AD 的中点 P ,连接 MP ,证明 PMD ≌ BNM ,于是 MD  MN .

22. 如图,点 M 为正方形 ABCD 的边 AB 上任意一点, MN  DM 且与 ∠ABC 外角的


平分线交于点 N , MD 与 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D C D C

N N

A M B E A M B E

【答案】猜测 DM  MN .在 AD 上截取 AG  AM ,
∴ DG  MB ,∴ ∠AGM  45
∴ ∠DGM  ∠MBN  135 ,∴ ∠ADM  ∠NMB ,
∴ DGM ≌ MBN ,∴ DM  MN .

23. 如图,点 M 为正方形 ABCD 的边 AB (或 BA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 MN  DM 且与


∠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N ,此时 MD 与 MN 有何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N
D C

A B M E
【答案】猜测 MD  MN ,延长 AD 至点 P ,使 DP  BM ,连结 PM .
P
N
C
D

A B M E
∵ DC ∥ AM ,
∴ ∠CDM  DMA ,
∴ ∠PDM  BMN ,
而 ∠APM  ∠NBM  45 ,
∴ PDM ≌ BMN ,
∴ MD  MN

15
24. 如图,点 M 为正三角形 ABD 的边 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 B 除外),作
DMN  60 ,射线 MN 与 ∠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N , DM 与 MN 有怎样的
数量关系?
D

A M B E

【答案】猜测 DM  MN .过点 M 作 MG ∥ BD 交 AD 于点 G , AG  AM ,
D

G
N

A M B E

∴ GD  MB
又∵ ∠ADM  DMA  120 , ∠DMA  ∠NMB  120
∴ ∠ADM  ∠NMB ,而 ∠DGM  ∠MBN  120 ,
∴ DGM ≌ MBN ,∴ DM  MN .

25. 已知,ABC 中,AB  3 ,BAC  120 ,AC  1 ,D 为 AB 延长线上一点,BD  1 ,


点 P 在 BAC 的平分线上,且满足 PAD 是等边三角形.
⑴ 求证: BC  BP ;
⑵ 求点 C 到 BP 的距离.
A A D
C

E
B
D P B C
【答案】⑴ 解法一:连结 PC
∵ AC  1,BD  1 ,∴ AC  BD ,
∵ BAC  120 , AP 平分 BAC ,
1
∴ CAB  BAC  60 ,
2
∵ PAD 是等边三角形,∴ PA  PD ,D  60 ,
∴ CAB  D ,∴ PAC ≌ PDB ,
∴ PC  PB ,APC  DPB ,
∴ APC  APB  DPB  APB ,BPC  DPA  60 ,
∴ PBC 是等边三角形, BC  BP .
解法二:作 BM ∥ PA 交 PD 于 M ,证明 PBM ≌ BCA ,
证明过程略.

16
A C A C

F
B B E
D P D P
M N
⑵ 解法一:作 CE  PB 于 E , PF  AB 于 F .
∵ AB  3 ,BD  1 ,∴ AD  4 ,
∵ PAD 是等边三角形, PF  AB ,
1
∴ DF  AD  2 ,PF  PD  sin 60  2 3 ,
2
∴ BF  DF  BD  1,BP  BF 2  PF 2  13 ,
3 39
∴ CE  BC  sin 60  BP  sin 60  13   ,
2 2
39
即点 C 到 BP 的距离等于 .
2
解法二:作 BN  DP 于 N ,
1 7 3
∴ DN  , NP  DP  DN  , BN  ,
2 2 2
∴ BP  BN 2  NP 2  13 .
以下同解法一.

26. 如图,已知 ABC 和 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 CE


与 AC  CD 相等的理由.
E

B C D

【答案】∵ AC  AB , CAE  BAD , AE  AD


∴ AEC ≌ ADB
∴ CE  BD
又∵ BD  BC  CD  AC  CD
∴ CE  AC  CD

27.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 ,点 E 是 AB 上一个动点;若 B  60 ,


AB  BC ,且 DEC  60 ,判断 AD  AE 与 BC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7
A D

B C

【答案】过点 E 作 EF ∥ BC 交 AC 于 F .
A D

E F

B C
∵ AB  BC ,B  60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由 EF ∥ BC 易知, AEF 也是等边三角形,
∴ AE  FE ,AEF  AFE  60 ,BE  CF ,
∵ AD ∥ BC ,∴ EAD  180  B  120 ,且 EFC  120 ,
∵ DEC  AEF  60 ,∴ AED  FEC ,
∴ AED ≌ FEC  ASA  ,∴ AD  FC  BE ,
∴ AB  AE  BE  AE  AD ,∴ BC  AD  AE .

28. 已知,在 ABC 中,ACB 为锐角,D 是射线 BC 上一动点( D 与 C 不重合),以 AD


为一边向右侧作等边 ADE ( C 与 E 不重合),连接 CE .
⑴ 若 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 D 在线段 BC 上时(如图 1 所示),则直线 BD 与直
线 CE 所夹锐角为 度;
⑵ 若 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 D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2 所示),你在
⑴ 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⑶ 若 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且 BC  AC (如图 3 所示).试探究当点 D 在线段 BC
上时,你在⑴ 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
请指出当 ACB 满足什么条件时,能使⑴ 中的结论成立,并说明理由.
E
A A
A
E

B D C F B C D F B C F
图1 图2 图3
A
E

B D F
G C
【答案】⑴ 60 ;
⑵ 成立.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 AC ,BAC  60 ,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AD  AE ,DAE  60 ,
∴ BAD  CAE ,∴ BAD ≌ CAE  SAS ,

18
∴ ACE  ABD  60 ,
∵ ACD  120 ,∴ ECF  60 ,
即直线 BD 与直线 CE 所夹锐角为 60 .
⑶ 原结论不成立.当 ACB  60 时,才能使⑴中的结论成立.
当 ACB  60 时,在 BC 上取一点 G ,使得 CG  AC ,
则 AGC 是等边三角形,∴ AG  AC ,GAC  60 ,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AD  AE ,DAE  60 ,
∴ GAD  CAE ,∴ GAD ≌ CAE SAS ,
∴ ACE  AGD  60 ,
∴ ECF  180  ACG  ACE  180  60  60  60 .
∴当 ACB  60 时,能使⑴中的结论成立.

29. 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与等边 DEC 共顶点于 C 点.求证: AE  BD .


A

E
D
B C

【答案】∵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B  60 , AC  BC .


∴ BCD  DCA  60 ,同理 ACE  DCA  60 ,DC  EC .∴ BCD  ACE
在 BCD 与 ACE 中,
 BC  AC

BCD  ACE ∴ BCD ≌ ACE ,∴ BD  AE .
 DC  EC

30. 如图, ABD 和 CED 均为等边三角形, AC  BC , AC  BC .若 BE  2 ,则


CD  .
D
E
C

A B
【解析】易知 CDB ≌ CDA ≌ EDB ,从而 BC  AC  BE  2 , AB  2 ,图6
由 CDA  CDB 知 CD 是 ABD 一条高的一部分,
不难算出答案为 3  1 .
【答案】 3  1 .

31. 如图, B , C , E 三点共线,且 ABC 与 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 BD , AE 分


别交 AC , DC 于 M , N 点.求证: CM  CN .

19
A

M N
B E
C
【答案】∵ ABC 与 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
∴ BC  AC , CD  CE 及 ACB  DCE  60
∵ B , C , E 三点共线
∴ BCD  DCE  180 , BCA  ACE  180
∴ BCD  ACE  120
在 BCD 与 ACE 中
 BC  AC

BCD  ACE ∴ BCD ≌ ACE ,
 DC  EC

∴ CAN  CBM
∵ BCD  ACE  120 , BCM  NCE  60
∴ ACD  60
在 BCM 与 ACN 中
 BC  AC

BCM  ACN  60 ∴ BCM ≌ ACN ,∴ CM  CN .
CBM  CAN

32. 如图,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 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


请你证明:
(1) AN  BM ;
(2) DE ∥ AB ;
(3) CF 平分 AFB .

M F

D E

A C B

【答案】此图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其中蕴含了许多等量关系.
MCN  60 与三角形各内角相等,
及平行线所形成的内错角及同位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推导出来的对应角相等…
推到而得的: AFC  BFC ;
AN  BM , CD  CE , AD  ME , ND  BE ;
AM ∥ CN , CM ∥ BN ; DE ∥ AB
ACN ≌ MCB , ADC ≌ MCE , NDC ≌ BEC ;
DEC 为等边三角形.
(1)∵ 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
∴ MC  AC , CN  CB , ACN  MCB
∴ ACN ≌ MCB ,∴ AN  BM

20
(2)由 ACN ≌ MCB 易推得 NDC ≌ BEC ,所以 CD  CE ,又 MCN  60 ,
进而可得 DEC 为等边三角形.易得 DE ∥ AB .
(3)过点 C 作 CG  AN 于 G , CH  BM 于 H ,

M
F
H
D
G E

A C B

由 ACN ≌ MCB ,
利用 AAS 进而再证 BCH ≌ NCD ,可得 AFC  BFC ,故 CF 平分 AFB .

33. 如图,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 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 AN 中点, E


是 BM 中点,求证: CDE 是等边三角形.

M D
E

A C B

【答案】∵ ACN ≌ MCB ,∴ AN  BM , ABM  ANC


又∵ D 、 E 分别是 AN 、 BM 的中点,
∴ BCE ≌ NCD ,∴ CE  CD , BCE  NCD
∴ DCE  NCD  NCE  BCE  NCE  NCB  60
∴ CDE 是等边三角形

34. 如下图,在线段 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C 和 CDE ( ACE  120°),点 P


与点 M 分别是线段 BE 和 AD 的中点,则 CPM 是( )
B

C
D
P
M
A E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
【答案】易得 ACD ≌ BCE .所以 BCE 可以看成是 ACD 绕着点 C 顺时针旋转 60 而得
到的.又 M 为线段 AD 中点,P 为线段 BE 中点,故 CP 就是 CM 绕着点 C 顺时针旋转 60°而
得.所以 CP  CM 且, PCM  60°,故 CPM 是等边三角形,选 C.

35. 已知:如图,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 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 CG 、 CH


分别是 ACN 、 MCB 的高.求证: CG  CH .

21
N

M
H

G
A C B

【答案】由 ACN ≌ MCB ,利用 AAS 进而再证 BCH ≌ NCD ,可得到 CG  CH .

36. 如图,四边形 ABCD 、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 AE 、 CG .求证: AE  CG .


G
F

D E

C
【答案】∵ ADC  EDG
∴ CDG  ADE
在 CDG 和 ADE 中
CD  AD

CDG  ADE ∴ CDG ≌ ADE ∴ AE  CG
 DG  DE

37. 以 ABC 的两边 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 ,ACFG ,求证: CE  BG ,且


CE  BG .
E

G
A
D
O

F
B C

【答案】易证 AEC ≌ ABG ,故 ACE  AGB ,又 AC  AG , AOG  BOC ,故


CE  BG .

38. 如图,在△ ABC 外面作正方形 ABEF 与 ACGH , AD 为△ ABC 的高,其反向延长


线交 FH 于 M ,求证:(1) BH  CF ;(2) MF  MH

22
F
M
H
A
E

G
B D C

【答案】证明△ ABH ≌△ AFC ;


(1)作 FP  MD于P , HQ  MD于Q ,
先证△ AFP ≌△ BAD ,△ ACD ≌△ HAQ ,
再证△ FPM ≌△ HQM

39. 如图 1,若 ABC 和 ADE 为等边三角形, M ,N 分别 EB ,CD 的中点,易证:


CD  BE ,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 ADE 绕 A 点旋转到图 2 的位置时, CD  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
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 ADE 绕 A 点旋转到图 3 的位置时, 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
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 AB  2 AD 时, ADE 与 ABC 及 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
是,请说明理由.
C C C
N N N
D D D
E
M
E M

A E M B A B A B
图1 图2 图3

(1) CD  BE .理由如下:
【答案】
∵ ABC 和 ADE 为等边三角形
∴ AB  AC , AE  AD , BAC  EAD  60
∵ BAE  BAC  EAC  60  EAC , DAC  DAE  EAC  60  EAC ,
∴ BAE  DAC , ∴ ABE≌ACD
∴ CD  BE
(2) AMN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 ABE≌ACD , ∴ ABE  ACD .
1 1
∵ M 、N 分别是 BE、CD 的中点, ∴ BM  BE  CD  CN
2 2
∵ AB  AC , ABE  ACD , ∴ ABM ≌ACN .
∴ AM  AN,MAB  NAC .
∴ NAM  NAC  CAM  MAB  CAM  BAC  60
∴ AMN 是等边三角形.
设 AD  a ,则 AB  2a .
∵ AD  AE  DE,AB  AC ,
∴ CE  DE .
∵ ADE 为等边三角形,
∴ DEC  120,ADE  60 ,
∴ EDC  ECD  30 ,

23
∴ ADC  90
∴ 在 Rt ADC 中, AD  a , ACD  30 ,
∴ CD  3a .
∵ N 为 DC 中点,
3
∴ DN  a,
2
2
 3  7
∴ AN  DN  AD  
2 2
a   a 2  a.
 2  2
∵ ADE , ABC , AMN 为等边三角形,
2
 7  7
 a :  2a  :  a   1: 4 :  4 :16 : 7
2
∴ SADE∶S ABC∶S AMN

2

 2  4
解法二: AMN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 ABE≌ACD , M 、 N 分别是 BE 、 CN 的中点,
∴ AM  AN,NC  MB .
∵ AB  AC ,∴ ABM ≌ACN ,
∴ MAB  NAC ,
∴ NAM  NAC  CAM  MAB  CAM  BAC  60
∴ AMN 是等边三角形
设 AD  a ,则 AD  AE  DE  a , AB  BC  AC  2a
易证 BE  AC ,∴ BE  AB 2  AE 2   2a   a 2  3a ,
2

2
3  3  7
∴ EM  a ∴ AM  EM  AE   a   a 2 
2 2
a
2  2  2
∵ ADE , ABC , AMN 为等边三角形
2
 7  7
 a :  2a  a   1: 4 :  4 :16 : 7
2
∴ SADE∶S ABC∶S 
AMN
2
: 
 2  4

40. 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中,在边 CD 上任取一点 Q ,连 AQ ,过 D 作 DP  AQ ,


交 AQ 于 R ,交 BC 于 P ,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 O ,连 OP ,OQ .求证:OP  OQ .

A D

R
Q
O

B P C

【答案】欲证 OP  OQ ,即证明 COP  COQ  90 .然而, COQ  QOD  90 ,因


此只需证明 COP  DOQ 即可.这归结为证明 COP ≌ DOQ ,又归结为证明
CP = DQ ,最后,再归结为证明 ADQ ≌ DCP 的问题.
证明:在正方形 ABCD 中,因为 AQ  DP ,
所以,在 RtADQ 与 RtRDQ 中有 RDQ  QAD .
所以,在 RtADQ 与 RtDCP 中有 AD = DC,ADQ  DCP  90 ,
QAD  PDC ,
所以 ADQ ≌ DCP( ASA),DQ = CP .

24
又在 DOQ 与 COP 中, DO = CO,ODQ  OCP  45 ,
所以 DOQ ≌ COP( SAS ) ,DOQ  COP .
从而 POQ  COP  COQ  DOQ  COQ  COD  90 ,
即 OP  OQ .
说明 (1)利用特殊图形的特殊性质,常可发现有用的条件,如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
直,对角线与边成 45 角,及 OA = OB = OC = OD 等均在推证全等三角形中被用到.

41. 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 ABC 的斜边 AB 上取两点 M 、 N ,使 MCN  45 ,记


AM  m , MN  x , BN  n ,求证:以 x 、 m 、 n 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直角
三角形.
C

A m M x N n B
【答案】解法1:如图所示,将 CBN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CAD .
C

A m M x N n B
连接 MD ,则 AD  BN  n , CD  CN , ACD  BCN ,
故 MCD  ACM  ACD  ACM  BCN  90  45  45  MCN ,
从而 MDC ≌ MNC ,
则 MD  MN  x .
而 DAM  45  45  90 ,
故在直角三角形 AMD 中有 m2  n 2  x 2 .
C

A M N B

P
解法 2:我们用上一讲学习过的“对称变换”也能得到解答.
如图所示,以 CM 为对称轴将 CMA 翻折到 CMP 的位置.
易证 CPN 和 CBN 关于 CN 对称,且 PMN 为直角三角形,
并且可得 PM  AM  m , PN  NB  n , MN  x .

42. 请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如图 1 在 RtABC 中,BAC  90 , AB  AC ,点 D 、 E 分别为线段 BC 上
两动点,若 DAE  45 .探究线段 BD 、 DE 、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 AE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ABE  ,连结 E 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⑴ 猜想 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25
⑵ 当动点 E 在线段 BC 上,动点 D 运动在线段 CB 延长线上时,如图 2,其它条件
不变,⑴ 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A A

C C
B D D B E
E
图1 图2

【答案】⑴ DE 2  BD 2  EC 2
证明:根据 AE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ABE 
∴ AEC ≌ ABE 
∴ BE   EC , AE   AE , C  ABE  , EAC  E AB
在 RtABC 中
∵ AB  AC
∴ ABC  ACB  45
∴ ABC  ABE   90
即 E BD  90
∴ E B 2  BD 2  ED 2
又∵ DAE  45
∴ BAD  EAC  45
∴ E AB  BAD  45
即 E AD  45
∴ AE D ≌ AED
∴ DE  DE 
∴ DE 2  BD 2  EC 2
A A

E' F

B C C
D E D B E

⑵ 关系式 DE 2  BD 2  EC 2 仍然成立
证明:将 ADB 沿直线 AD 对折,得 AFD ,连 FE
∴ AFD ≌ ABD
∴ AF  AB , FD  DB
FAD  BAD , AFD  ABD
又∵ AB  AC ,∴ AF  AC
∵ FAE  FAD  DAE  FAD  45
EAC  BAC  BAE  90   DAE  DAB   45  DAB
∴ FAE  EAC
又∵ AE  AE
∴ AFE ≌ ACE
∴ FE  EC , AFE  ACE  45
AFD  ABD  180  ABC  135
∴ DFE  AFD  AFE  135  45  90
∴ 在 RtDFE 中
DF 2  FE 2  DE 2 即 DE 2  BD 2  EC 2

26
43.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 ABCDE 中, B  E  90 , AB  CD  AE  BC  DE  1 ,
求此五边形的面积.

【答案】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连接 AC 、 AD ,因为其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但又发现直接求
各三角形的面积并不容易,至此思路中断.
我们回到已知条件中去,注意到 BC  DE  1 ,这一条件应当如何利用?联想到在
证明线段相等时我们常用的“截长补短法” ,那么可否把 BC 拼接到 DE 的一端且使
EF  BC 呢(如图所示)?据此,连接 AF ,则发现 ABC ≌ AEF ,且 FD  1 ,
1
AF  AC , AE  AB , ADF 是底、高各为 1 的三角形,其面积为 ,而 ACD 与
2
AFD 全等,从而可知此五边形的面积为 1 .

【巩固】在五边形 ABCDE 中,已知 AB  AE , BC  DE  CD , ABC  AED  180 ,连


接 AD .求证: AD 平分 CDE .

E
B

C D

【答案】连接 AC .由于 AB  AE , ABC  AED  180 .

A
F

E
B

C D

我们以 A 为中心,将 ABC 逆时针旋转到 AEF 的位置.因 AB  AE ,所以 B 点与

27
E 点重合,而 AEF  AED  ABC  AED  180 ,
所以 D 、E 、F 在一条直线上,C 点旋转后落在点 F 的位置,且 AF  AC ,EF  BC .
所以 DF  DE  EF  DE  BC  CD .
在 ACD 与 AFD 中,
因为 AC  AF , CD  FD , AD  AD ,
故 ACD ≌ AFD ,
因此 ADC  ADF ,即 AD 平分 CDE .

44. 如图,五边形 ABCDE 中, AB  AE , BC  DE  CD , BAE  BCD  120 ,


ABC  AED  180 ,连结 AD 。求证: AD 平分 CDE 。
A

E
B

C D

【答案】连结 AC ,把 AB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120 得 AEF ,


A
F

B E

C D

证明 ACD ≌ AFD ,所以 AD 平分 CDE

45. 如图所示, ABC 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BDC 是顶角为 120 的等腰三角形,以


D 为顶点作一个 60 的 MDN ,点 M 、N 分别在 AB 、AC 上,求 AMN 的周长.
A

N
M

B C

D
【答案】如图所示,延长 AC 到 E 使 CE  BM .
A

N
M

B C

E
D

28
在 BDM 与 CDE 中,因为 BD  CD , MBD  ECD  90 , BM  CE ,
所以 BDM ≌ CDE ,故 MD  ED .
因为 BDC  120 , MDN  60 ,所以 BDM  NDC  60 .
又因为 BDM  CDE ,所以 MDN  EDN  60 .
在 MND 与 END 中, DN  DN , MDN  EDN  60 , DM  DE ,
所以 MND ≌ END ,则 NE  MN ,所以 AMN 的周长为 2 .

46. 在等边 ABC 的两边 AB ,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 M ,N ,D 为 ABC 外一点,


且 MDN  60 ,BDC  120 ,BD  CD ,探究:当点 M ,N 分别爱直线 AB ,AC
上移动时, BM ,BN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 AMN 的周长 Q 与等边 ABC 的周长
L 的关系.
N

A A A

N
M N
M
C B C
B C B
M
D D D
图① 图② 图③

⑴如图①,当点 M ,N 在边 AB ,AC 上,且 DM  DN 时, BM ,NC ,MN 之间的数


Q
量关系式_________;此时  __________
L
⑵如图②,当点 M ,N 在边 AB ,AC 上,且 DM  DN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
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⑶如图③,当点 M ,N 分别在边 AB ,CA 的延长线上时,若 AN  x ,则 Q 
_________(用 x ,L 表示)
Q 2
【答案】 BM + NC = MN ; 
L 3
A

N
M
B C
E
D

(2)猜想: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 AC 至 E ,使 CE  BM ,连接 DE
∵ BD  CD ,且 BDC  120 ,
∴ DBC  DCB  30
由 ABC 是等边三角形,∴ MBD  NCD  90 ,∴ MBD ≌ ECD(SAS)
∴ DM  DE ,BDM  CDE ,∴ EDN  BDC  MDN  60
在 MDN 与 EDN 中

29
 DM  DE

MDN  EDN
 DN  DN

∴ MDN ≌ EDN ( SAS )
∴ MN  NE  NC  BM
AMN 的周长 Q  AM  AN  MN  (AM  BM)  (AN  NC)  AB  AC  2AB
而等边 ABC 的周长 L  3 AB
Q 2
∴ 
L 3
2
(3) 2 x  L
3

47.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 BC , A  C  90 , B  135 , K 、 N


分别是 AB 、 BC 上的点,若 BKN 的周长为 AB 的 2 倍,求 KDN 的度数.
C
N
B

A D

【答案】延长 BC 至 F ,使得 CF = AB ,在 CF 上取点 E ,使得 CE = AK ,连接 BD、DE、DF .


F
E
C
N
B

A D

∵ AB  AD,BC  CD,AB = BC ∴ Rt ADB ≌ Rt CDB


∴ AD = CD
∵ AD = CD ,AK = CE ,AB  AD ,BC  CD ∴ ADK ≌ CDE
∴ DK = DE

BK  BN  KN  2 AB,BF  BN  EF  EN  2 AB,EF  CF  CE  AB  AK  BK
∴ KN = EN
∴ NDK ≌ NDE
∴ KDN = EDN = CDE + NDC = CDE + ADK
∵ ABC = 135 ∴ KDN  (180  135)  22.5
点评:本题的辅助线可以看作是将 ADB 割下来,放到 CDF 处,从而将不规则的
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进而利用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求解.

30
48. (1)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AD ,B  D  90 ,E、F 分别是边 BC、CD
1
上的点,且 EAF = BAD .求证: EF  BE  FD ;
2
A

B E C

(2)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AD,B + D  180 ,E、F 分别是边 BC、CD


1
上的点,且 EAF 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2
A D

B
E
C

(3)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 AD , B  ADC  180 , E ,F 分别是边


1
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 EAF 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
2
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F
A
D

【答案】证明:延长 EB 到 G ,使 BG = DF ,联结 AG .
A
2
1 D
3

E C
G B

∵ ABG  ABC = D  90,AB  AD ,


∴ ABG ≌ ADF .

31
∴ AG=AF,1= 2 .
1
∴ 1  3  2  3  EAF  BAD .
2
∴ GAE = EAF .
又 AE  AE ,
∴ AEG ≌ AEF .
∴ EG=EF .
∵ EG = BE + BG .
∴ EF  BE  FD
(2) (1)中的结论 EF  BE  FD 仍然成立.
(3)结论 EF  BE  FD 不成立,应当是 EF  BE  FD
F
A
D

B
G

证明:在 BE 上截取 BG ,
使 BG = DF ,连接 AG .
∵ B  ADC  180 ,
ADF  ADC  180 ,
∴ B  ADF .
∵ AB  AD ,
∴ ABG ≌ ADF .
∴ BAG  DAF,AG  AF .
1
∴ BAG + EAD=DAF + EAD = EAF =  BAD
2
∴ GAE  EAF .
∵ AE  AE ,
∴ AEG ≌ AEF
∴ EG  EF
∵ EG  BE  BG

49. 如图①,一等腰直角三角尺 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 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


在一起.现正方形 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 GEF 绕斜边 EF 的中点 O (点 O 也是
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②,当 EF 与 AB 相交于点 M , GF 与 BD 相交于点 N 时,通过观察或测
量 BM , FN 的长度,猜想 BM ,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 GEF 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时,线段 FE 的延长线与 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 M ,线段 BD 的延长线与 G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N ,此时,⑴中的猜想
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2
F
D(F) C D C D C
F
O N O
O
G
M E
A(G) B(E) A B A B
G
① ② E ③

N
F
D(F) C D C D C
F
O N O
O
G E
M
A(G) B(E) A B A B M
E G
① ② ③

【答案】⑴ BM  FN .
证明如下:因为 G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ABD  F  45 , OB  OF .
又 BOM  FON ,所以 OBM ≌ OFN .即 BM  FN .
⑵ BM  FN 仍然成立.
理由是:因为 G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DBA  GFE  45 , OB  OF .
所以 MBO  NFO  135 .又 BOM  FON ,
所以 OBM ≌ OFN .
所以 BM  FN .

50. 在 六 边 形 ABCDEF 中 , A  B  C  D  E  F , AB  BC  CD ,
AF  DE , CEF 的面积等于六边形 ABCDEF 面积的一半,求 ECF 的度数.
A
F
B

C
E
D
【 答 案 】 由 于 六 边 形 的 内 角 和 为 720 , 而 六 个 内 角 都 相 等 , 所 以
A  B  C  D  E  F  120 .
由于 CEF 的面积是六边形 ABCDEF 面积的一半,我们可以将六边形中除去
CEF ,然后将剩下的部分设法拼在一起, 当然,首要的任务是将 CDE 移动位置,
与四边形 BCFA 集中到一起,为此,以 C 为旋转中心,将 CDE 绕 C 点逆时针旋
转 120 到 CBE1 的位置.

33
A
E1 M F

B
H1

H
C
E
D
事实上, CBE1 ≌ CDE (CB  CD , BCE1  DCE , CE1  CE ) .
而 BE1  DE , E1 BC  CDE  120  ABC ,
所以 E1 BA  120 , E1CE  BCD  120 .
设 E1 F 交 AB 于 M 点,在 E1 BM 与 FAM 中,
由于 E1 B  DE  FA , E1 BM  FAM  120 , E1 MB  FMA ,
故 E1 BM ≌ FAM ,
则 SE1BM  SFAM ,于是 SCE1F  SCEF .
自 F 作 FH  CE 于 H ,作 FH1  CE1 于 H1 ,
1 1
由于 CE  FH  CE1  FH1 ,
2 2
而 CE  CE1 ,
故 FH  FH 1 .
由于 F 点到 E1CE 两边的距离相等,
1 1
所以 ECF  E1CF  ECE1  DCB  60 .
2 2

51. 如图, AC ∥ DE , BC ∥ EF , AC  DE .求证: AF  BD .


E

F
A D
B

C
【答案】∵ AC ∥ DE ,∴ A  D
∵ BC ∥ EF ,∴ EFD  CBA
又∵ AC  DE
∴ ABC ≌ DFE
∴ AB  DF
∴ AB  FB  DF  BF
即 AF  BD

52. 如图所示: AB ∥ CD , AB  CD .求证: AD ∥ BC .

34
D C

A B
【解析】连接 BD ,∵ AB ∥ CD ,∴ ABD  CDB ,利用 SAS 证明 ABD ≌ CDB ,
∴ ADB  CBD ,∴ AD ∥ BC .
【答案】

53. 如图, AC 、 BD 相交于 O 点,且 AC  BD , AB  CD ,求证: OA  OD .

【答案】连接 AD ,根据 SSS 易得 ABD ≌ DCA ,进而得 ABD  DCA .


根据 AAS 易得 AOB ≌ DOC ,进而得 OA  OD .

54. 已知 ACB ,B  ACB ,D ,E 分别是 AB 及 A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BD  CE ,


连接 DE 交底 BC 于 G ,求证 GD  GE .
A

G C
B

【答案】解法 1:
A

D
C
1 G 3 F
B K 2 4
E

过 E 作 EF ∥ AB ,交 BC 的延长线于 F ,则 B =F
∵ 3=4 3=B ∴ 4=F
∴ CE = CF 在 GEF 与 GDB 中,
 1  2

 DB  CE  EF
 B  F

∴ GFE ≌ GBD ∴ DG = GE

35
解法 2:
A

3 G 2 C F
B 4 1
K
E

过 D , E 分别作直线 DK  CB , EF  CB
∵ 1  2 , 2=B ∴ 1=B .
又 ∵ BD = CE ∴ Rt BDK ≌ CEF ∴ DK = EF
又∵ 3  4 .∴ Rt DKG ≌ Rt EFG ∴ GD = GE
解法 3:
A

D F
C
1 G
B K
E

过 D 点作 DK ∥ AC 交 BC 于 K
过 D 点作 DF ∥ BC 交 AC 于 F
∴ 四边形 DKCF 是开行四边形
∴ DK = FC 1  C
∵ C  B ∴ 1  B
∴ DB = DK = CE = CF
∴ C 是 EF 中点,∴ BC ∥ DF
∴ G 是 DE 中点,∴ DG = EG
注(此题还有他法,可补充)

55. 如 图, AB ,CD 相 交于点 O , OA  OB , E 、 F 为 CD 上 两点 , AE ∥ BF ,


CE  DF .求证: AC ∥ BD .

A C
E
O
F
D B

【答案】∵ AE ∥ BF ,∴ AEO  BFO


在 △ AEO 和 △ BFO 中
AOE  BOF

AEO  BFO
OA  OB

∴ △ AEO ≌△BFO(AAS) ,∴ OE  OF
∵ CE  DF ,∴ OC  OP

36
在 △ AOC 和 △ BOD 中
OA  OB

AOC  BOD
OC  OD

∴ △ AOC ≌△BOD(SAS) ,∴ C  D ,∴ AC ∥ BD

56.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 E 为 CD 中点,连结 AE 并延长 AE 交 BC 的


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FC  AD .
A D

F
B
C
【答案】∵ AD ∥ BC
∴ F  DAE
又∵ FEC  AED
CE  DE
∴ FEC ≌ AED
∴ FC  AD

57. 如图所示: AF  CD , BC  EF , AB  DE , A  D .求证: BC ∥ EF .

【答案】分别连接 BF 、 CE 、 BE ,利用 SAS 证得 ABF ≌ DEC ,


∴ BF  CE ,利用 SSS 证得 BFE ≌ ECB ,
∴ BEF  EBC ,∴ BC ∥ EF .

58. 已知:如图,梯形 ABCD 中, AD ∥ BC ,点 E 是 CD 的中点, BE 的延长线与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求证: BCE ≌ FDE .

A D F

B C

【解析】∵ 点 E 是 DC 中点
∴ DE  CE
又∵ AD ∥ BC , F 在 AD 延长线上

37
∴ DFE  CBE , FDE  BCE
在 BCE 与 FDE 中
EBC  EFD

ECB  EDF ∴ BCE ≌ FDE ( AAS )
CE  DE

59.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BC 边的中点, F , E 分别是 AD 及其延长线上的点,


CF ∥ BE .求证: BDE ≌ CDF .
A

B C
D
E
【答案】∵ CF ∥ BE ,∴ EBD  FCD .
又∵ BDE  CDF , BD  CD ,
∴ BDE ≌ CDF .

60. 如图,已知 AB  DC , AD  BC , O 是 BD 中点,过 O 点的直线分别交 DA 、 BC


的延长线于 E ,F .求证: E  F

F
D
C
1
O 2
A
B
E

【答案】由 ABD≌CDB ,得 1  2 ,过而 EOD≌FOB ,故 E  F

61. 如左下图,在矩形 ABCD 中, E 为 CB 延长线上一点且 AC  CE , F 为 AE 的中


点.求证: BF  FD .
A D

E B C

【答案】如图,连结 CF .
∵ AC  CE , F 为 AE 的中点
∴ CF  AE
∴ EFB  BFC  90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BC  AD , AB  CE , ABC  BAD  90
∵ F 为 AE 的中点

38
∴ EF  AF
∴ FBA  FAB
∴ FAB  BAD  FBA  ABC ,即 FBC  FAD
∵ AD  BC , FA  FB
∴ FBC ≌ FAD
∴ AFD  BFC
∴ AFD  EFB  90
∴ BF  FD .

A D

E B C

62. 如右下图,在 ABC 中, BE 、 CF 分别为边 AC 、 AB 的高, D 为 BC 的中点,


DM  EF 于 M .求证: FM  EM .
A

M E

B D C

【答案】如图,连结 DF 、 DE .
∵ BE 、 CF 分别为边 AC 、 AB 上的高
∴ BEC  BFC  90
又∵ D 为 BC 上的中点
∴ BD  CD
1 1
∵ DE  BC , DF  BC
2 2
∴ DE  DF
又∵ DM  EF ,∴ EM  FM .
A

M E

B D C

39
1
63. 已知: ABC 中, AM 是中线.求证: AM  ( AB  AC ) .
2
A

B M C

【答案】如图所示,延长 AM 到 D ,使 DM  AM ,连结 BD ,
利用 SAS 证得 ACM ≌ DBM ,∴ BD  AC
ABD 中, AD  AB  BD ,∴ 2 AM  AB  AC
1
∴ AM  ( AB  AC )
2
A

B M C

64. 在△ ABC 中, AB  5 ,AC  9 ,则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析】提示:中线倍长
【答案】 2  AD  7

65. 如图, ABC 中, AB <AC , AD 是中线.求证: DAC <DAB .


A

B D C

【答案】延长 AD 到 E ,使 AD  DE ,连结 BE .
在 ADC 和 EDB 中
 AD  ED

ADC  EDB ∴ ADC ≌ EDB
 DC  DB

∴ AC  EB , CAD  BEA
在 ABE 中,∵ AB <AC ,∴ AB  EB
∴ AEB <EAB ,∴ DAC <DAB .(如果取 AB 中点用中位线也可证,目前还不
能)

40
A

B D C

66. 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E 是 AD 上一点,延长 BE 交 AC


于 F , AF  EF ,求证: AC  BE .
A

F
E

B
D C
【解析】延长 AD 到 G ,使 DG  AD ,连结 BG
A

F
E

B
D C

G
∵ BD  CD , BDG  CDA , AD  GD
∴ ADC ≌ GDB
∴ AC  GB . G  EAF
又∵ AF  EF ,∴ EAF  AEF
∴ G  BED
∴ BE  BG ,∴ BE  AC .

67. 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E 是 AD 上一点,且 BE  AC ,


延长 BE 交 AC 于 F , AF 与 EF 相等吗?为什么?
A

F
E

B
D C

【答案】延长 AD 到 G ,使 DG  AD ,连结 BG
∵ BD  CD , BDG  CDA , AD  GD

41
∴ ADC ≌ GDB .
∴ AC  GB . G  EAF
又∵ BE  AC ,∴ BE  BG
∴ G  BED ,而 BED  AEF
∴ AEF  FAE ,故 FA  FE .

68. 如图,在 ABC 中, AD 交 BC 于点 D ,点 E 是 BC 中点, EF ∥ AD 交 CA 的延长


线于点 F ,交 AB 于点 G ,若 BG  CF ,求证: A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
F

A
G

B E D C

【答案】延长 FE 到点 H ,使 HE  FE ,连结 BH .
F

A
G

B C
E D

在 CEF 和 BEH 中
CE  BE

CEF  BEH
 FE  HE

∴ CEF ≌ BEH
∴ EFC  EHB , CF  BH  BG
∴ EHB  BGE ,而 BGE  AGF
∴ AFG  AGF
又∵ EF ∥ AD
∴ AFG  CAD , AGF  BAD
∴ CAD  BAD
∴ A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

69. ABC 中, AB  AC , AD 、 AE 分别是 BC 边上的中线和 A 的平分线,则 AD 和


AE 的大小关系是 AD ______ AE .(填“  ”、 “  ”或“  ”)

42
A

B DE C

【答案】题目中有两个特殊条件可利用,”看见中线就倍长,看见角平分线就翻折”,其目的
都是构造全等,这里我们选择前者,以实现角的转化,确定角的大小关系,并由大
角对大边转化为边的大小关系.
如图,延长 AD 到 F ,使 DF  AD ,连接 CF .

B DE C

因为 BD  CD , AD  FD , ADB  CDF ,
所以 ABD ≌ FCD ,
所以 CF  AB , BAD  CFD .
在 AFC 中, CF  AB  AC .
所以 CAD  CFD  BAD .
因为 AE 平分 BAC ,
1
所以 CAE  CAB  BAD .
2
在 ADE 中, AED  ECA  CAE , ADE  DBA  BAD ,
所以 AED  ADE .
所以 AD  AE .
另解:因为 AB  AC , AE 是角平分线.
AB BE
所以   1 ,即 BE  CE .
AC EC
所以点 E 在点 D 右侧,
AED  C  CAE , ADE  B  BAD .
因为 C  B , CAE  BAE  BAD ,
所以 AED  ADE .
所以 AD  AE .
在第二种解法中,使用的角平分线性质,这也是看到角平分线这个条件时,常可以
联想到的结论.此法与前面的方法类似,首先利用边的关系确定角的关系,推出新
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寻求所求边的关系.

70. 已知 AM 为 ABC 的中线, AMB , AMC 的平分线分别交 AB 于 E 、交 AC 于


F .求证: BE  CF  EF .

43
A

E F

B D C
【答案】延长 FM 到 N ,使 MN  MF ,连结 BN 、 EN .
易证 BNM ≌ CFM ,∴ BN  CF ,
又∵ AMB , AMC 的平分线分别交 AB 于 E 、交 AC 于 F ,
∴ EMF  EMN  90 ,
利用 SAS 证明 EMN ≌ EMF ,∴ EN  EF ,
在 EBN 中, BE  BN  EN ,∴ BE  CF  EF .
A

E F

B D C

71. 在 Rt ABC 中,A  90 ,点 D 为 BC 的中点,点 E 、F 分别为 AB 、AC 上的点,


且 ED  FD .以线段 BE 、 EF 、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
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A

F
E

C
B D

【答案】延长 FD 到点 G ,使 FD  GD ,连结 EG 、 BG .
A

F
E

C
B D

在 CDF 和 BDG 中
CD  BD

CDF  BDG
 FD  GD

44
∴ CDF ≌ BDG
∴ BG  CF , FCD  GBD
∵ A  90
∴ ABC  ACB  90
∴ ABC  GBD  90
在 EDF 和 EDG 中
 ED  ED

EDF  EDG  90
 FD  GD

∴ EDF ≌ EDG
∴ EF  EG
故以线段 BE 、 EF 、 FC 为边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72. 如 图 所 示 , 在 ABC 中 , D 是 BC 的 中 点 , DM 垂 直 于 DN , 如 果
BM 2  CN 2  DM 2  DN 2 ,求证 AD 2   AB 2  AC 2  .
1
4

【答案】延长 ND 至 E ,使 DE  DN ,连接 EB 、 EM 、 MN .

因为 DE  DN , DB  DC , BDE  CDN ,则 BDE ≌ CDN .


从而 BE  CN , DBE  C .
而 DE  DN , MDN  90 ,故 ME  MN ,因此 DM 2  DN 2  MN 2  ME 2 ,
即 BM 2  BE 2  ME 2 ,则 MBE  90 ,即 MBD  DBE  90 .
因为 DBE  C ,故 MBD  C  90 ,则 BAC  90 .
1
AD 为 Rt ABC 斜边 BC 上的中线,故 AD  BC .
2
由此可得 AD 2  BC 2   AB 2  AC 2  .
1 1
4 4

73. 在 RtABC 中 , F 是 斜 边 AB 的 中 点 , D 、 E 分 别 在 边 CA 、 CB 上 , 满 足
DFE  90 .若 AD  3 , BE  4 ,则线段 DE 的长度为_________.
A
D F

C E B

45
【解析】如图、延长 DF 至点 G ,使得 DF  FG ,联结 GB 、 GE .
A

D F G

C E B
由 AF  FB ,有 图6
ADF ≌ BGF
 BG  AD  3
 ADF  BGF
 AD ∥ GB
 GBE  ACB  180
 GBE  90
 GE  GB 2  EB 2  5 .
又 DF  FG , EF  DG
 DE  GE  5 .
【答案】5

74. 如图所示,在 ABC 和 AB C  中, AD 、 AD 分别是 BC 、 B C  上的中线,且


AB  AB , AC  AC  , AD  AD ,求证 ABC ≌ AB C  .
A A'

B D C B' D' C'

【答案】如图所示,分别延长 AD 、 AD 至 E 、 E  ,使 DE  AD , DE   AD .


A
A'

B D C B' D' C'

E E'

连接 BE 、 BE  ,则 AE  2 AD , AE   2 AD .


因为 AD  AD ,所以 AE  AE  .
在 ADC 和 EDB 中, AD  ED , ADC  EDB , BD  CD ,
故 ADC ≌ EDB ,从而 AC  EB , E  CAD .
同理, AD C  ≌ E D ' B  ,则 AC   E B  , E   C AD  .
因为 AC  AC  ,所以 BE  BE  .
在 ABE 和 ABE  中, AB  AB , BE  BE  , AE  AE  ,
所 以 ABE ≌ ABE  , 从 而 E  E  , BAE  BAE  , 故
CAD  E  E   C AD  ,则 BAC  B AC  .
在 ABC 和 AB C  中 , AB  AB , BAC  B AC , AC  AC  , 故
ABC ≌ AB C  .

75. 如图所示,在 ABC 中,AB  AC ,延长 AB 到 D ,使 BD  AB ,E 为 AB 的中点,


连接 CE 、 CD ,求证 CD  2 EC .

46
【答案】解法一:
如图所示,延长 CE 到 F ,使 EF  CE .

容易证明 EBF ≌ EAC ,从而 BF  AC ,而 AC  AB  BD ,故 BF  BD .


注意到 CBD  BAC  ACB  BAC  ABC ,
CBF  ABC  FBA  ABC  CAB ,
故 CBF  CBD ,而 BC 公用,故 CBF ≌ CBD ,
因此 CD  CF  2CE .
解法二:
如图所示,取 CD 的中点 G ,连接 BG .

因为 G 是 CD 的中点, B 是 AD 的中点,
1 1
故 BG 是 DAC 的中位线,从而 BG  AC  AB  BE ,
2 2
由 BG ∥ AC 可得 GBC  ACB  ABC  EBC ,故 BCE ≌ BCG ,
从而 EC  GC , CD  2CE .

47
76. 已知 ABC 中, AB  AC , BD 为 AB 的延长线,且 BD  AB , CE 为 ABC 的 AB
边上的中线.求证 CD  2CE
C

A E B D

【答案】证法 1:
延长 CE 到 K ,使 CE = EK ,连接 BK
C

1 5 4
A E 2 3 B D

 AE  EB

 1  2
 EC  EK

AEC ≌ BEK

AC = BK = BD,A  3
∴ AB = AC ∴ 5  ACB
∴ KBC  3  5  A  ACB   4 BC  BC?
∴ CKB ≌ CDB ∴ CK = CD
∴ 2CE = CD
证法 2:
C

O
3
2 1
A E B D

过 B 点作 BD ∥ AC 交 CD 于 O
∵ AB = BD CD = OD
1
∴ OB  AC ,OB ∥ AC
2
1 1
∵ BE = AB = AC ∴ BE = OB
2 2
∵ AB = AC ∴  2  ACB
∵ OB ∥ AC 3  ACB
∴ 2  3 BC = BC
∴ CEB ≌ COB
∴ CE  CO ∴ 2CE  2OC = CD
证法 3:

48
K

A E B D

延长 BC 到 K ,使 BC = CK
∵ AB = AC ∴ 1  ACB ∴ 2  3
∵ AC = AB = BD ∴ CBD ≌ KCA
∴ CD = AK
1
∵ C,E 分别是 BK , AB 中点,∴ CE  AK ,CE ∥ AK
2
∴ 2CE = CD

77. 如图所示, BAC  DAE  90 , M 是 BE 的中点, AB  AC , AD  AE ,求证


AM  CD .

E
B M C

【答案】如图所示,设 AM 交 DC 于 H ,要证明 AM  CD ,实际上就是证明 AHD  90 ,


而条件 BM  ME 不好运用,我们可以倍长中线 AM 到 F ,连接 BF 交 AD 于点 N ,
交 CD 于点 O .

E
B M C
N H
O
F

容易证明 AME ≌ FMB


则 AE  FB , EAF  F ,从而 AE ∥ FB , ANF  90
而 CAD  DAB  90 , DAB  ABN  90 ,故 CAD  ABN
从而 CAD ≌ ABF ,故 D  F
而 D  DON  FOH  F  90
故 AHD  90 ,亦即 AM  CD .
PF ,则 PB 2  PE 
即 CN 2  PE  PF .

49
78. 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AD 平分 BAC ,E 、F 分别在 BD 、AD 上.DE  CD ,
EF  AC .求证: EF ∥ AB
A

B E D C
【答案】延长 AD 到 M ,使 DM  AD ,连结 EM ,利用 SAS 证明 ADC ≌ MDE ,
∴ 3  M , AC  EM ,又 AC  EF ,∴ EM  EF ,∴ 1  M ,∴ 1  3 ,
∵ AD 平分 BAC ,∴ 2  3 ,∴ 1  2 ,∴ EF ∥ AB .
A

2 3
F
1

B E D C

79.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F 是 CD 的中点, E 是 BC 边上的一点,且 AF 平分


DAE ,求证: AE  EC  CD
A D

B E C

【答案】解一:作 FH  AE于H
A D

H
B E C

分别证明 AFH ≌ AFD ,EFH ≌ EFC ,


∴ AH  AD ,HE  EC
∴ AE  AH  HE  CD  EC
解二:延长 AF ,BC 交于点 G

50
A D

B E C G

先证明 ADF ≌ CFG ,


∴ CG  AD  CD , G  FAD ,
∵ DAF  EAF
∴ G  EAF
∴ AE  EG
∴ AE  EC  CG  EC  CD .

80. 如图,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 90 ,点 M , N 分别是边 AC 和 BC 的中


点,点 D 在射线 BM 上,且 BD  2 BM ,点 E 在射线 NA 上,且 NE  2 NA ,求证:
BD  DE .
E E

A A
D D
F

M M

B N C B N C
【答案】连接 AD ,过 E 向 AD 作垂线.
易证得 ADM ≌ CBM ,可得 AD  BC , MAD  90 ,
等量代换可得 AEF  NAC ,进而可得 EAF ≌ ANC ,
1
推得 AF  AD ,所以 ,故 AE  DE , EDA  EAD
2
再证 ANC ≌ BMC ,进而可得 MBC  ADM ,即 EDA  ADM  90 ,即
BD  DE

81. 已知:如图, AD  BC , AC  BD ,求证: C  D .


D C
O

A B

【答案】连结 AB
在 ADB 与 BCA 中

51
 AD  BC

 AB  BA
 BD  AC

∴ ADB ≌ BCA
∴ D  C
D C
O

A B

82. 如图,已知 AC  BD , AD  AC , BC  BD ,求证: AD  BC .


A B

D C
【答案】连结 CD
在 Rt ADC 和 Rt BCD 中
 AC  BD

 DC  CD
∴ Rt ADC ≌ Rt BCD
∴ AD  BC
A B

D C

83.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DC ,BE  CF ,B  C .求


证: OA  OD .

A D

B E F C

【解析】∵ BE  CF ,∴ BE  EF  EF  CF ,∴ BF  CE
在 ABF 与 DCE 中
 AB  DC

B  C ∴ ABF ≌ DCF ∴ AF  DE , AFB  DEC
 BF  CE

∴ OF  OE ∴ AF  OF  DE  OE ∴ OA  OD
【答案】

52
84. 如图所示,已知 AD  AE , DF  EF .求证: AB  AC .

【答案】连接 AF ,根据 SSS 易得 ADF ≌ AEF ,进而得 C  B


根据 AAS 易得 ABE ≌ ACD ,进而得 AB  AC .

85. 在 ABC 中,D 为 BC 边上的点,已知 BAD  CAD ,BD  CD ,求证:AB  AC .


A

B
D C

【答案】延长 AD 到 E ,使 ED  AD ,连结 BE ,
A

B
D C

在 ADC 和 EDB 中
 AD  ED

ADC  EDB
 DC  DB

∴ ADC ≌ EDB
∴ AC  EB , CAD  BED
又∵ BAD  CAD
∴ BAD  BED
∴ AB  EB
∴ AB  AC .

86. 已知 ABC 中,AB  AC ,BE 、CD 分别是 ABC 及 ACB 平分线.


求证:CD  BE .
A

D E

B C

【答案】∵ AB  AC
∴ ABC  ACB

53
1
∵ CD 平分 ACB ,∴ DCB  ACB .
2
1
同理 EBC  ABC .
2
在 DCB 与 EBC 中, ABC  ACB , DCB  EBC , BC  CB
∴ DCB ≌ EBC ,∴ CD  BE .
点评:其实就是等腰三角形底角平分线相等.

87. 已知,如图, AB  AC , CE  AB , BF  AC ,求证: BF  CE .


A

E F

B C

【答案】在 BCE 和 CBF


BEC  CFB

CBE  BCF ∴ BCE ≌ CBF , BF  CE .
 BC  CB

另一方法:面积法.
1 1
S ABC  AB  CE  AC  BF ,∵ AB  AC ,∴ BF  CE .
2 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88. 如图,在 ABC 中,B  60 , AD 、CE 分别平分 BAC 、BCA ,且 AD 与 CE


的交点为 F .求证: FE  FD .
A

E
F
B C
D

【答案】在 AC 上截取 AG  AE ,连结 FG , AEF ≌ AGF ,


AFE  AFG , FE  FG ,可推出 CFG  60  CFD ,
进而证明 CFG ≌ CFD ,有 FA = FD ,进而得 FE  FD .

89. 如图,已知 E 是 AC 上的一点,又 1  2 , 3  4 .求证: ED  EB .

54
D
C
3
4
E
1
2 B
A

【答案】∵ 1  2 , 3  4 , AC  AC
∴ ACD ≌ ACB
∴ AB  AD
∴ 1  2 , AE  AE
∴ AED ≌ AEB
∴ ED  EB

90. 如图所示,OP 是 AOC 和 BOD 的平分线,OA  OC ,OB  OD .求证:AB  CD .


O

B D C
A P
【答案】∵ OP 是 AOC 和 BOD 的角平分线
∴ AOP  COP , BOP  DOP
∴ AOB  COD
在 AOB 和 COD 中
OA  OC

AOB  COD
OB  OD

∴ AOB ≌ COD (SAS),∴ AB  CD .

91. 已知 ABC 中, AB  AC , GE 过 A 且 GE ∥ BC , B 的平分线与 AC 和 GE 分别


交于 D , E , C 的平分线与 AB 和 GE 分别交于 F , G .求证 DE  FG .

G A E

F D

B C

【答案】先证 ABE≌AGC ,得到 GC  BE ;


再证 BFC≌BDC ,得到 FC  BD ;
得到 DE  FG .

92. 如图所示, 已知 AB  DC , AE  DF , CE  BF ,证明: AF  DE .

55
A D

C E F B
【答案】∵ CE  FB , ∴ CE  EF  FB  EF , 即 CF  BE .
CF  BE

在 AEB 和 DFC 中,  DC  AB ,∴ AEB ≌ DFC ( SSS )
 DF  AE

 AE  DF

∴ AEF  DFE ,在 AEF 和 DFE 中, AEF  DFE
 EF  FE

∴ AEF ≌ DFE ( SAS ),∴ AF  DE .

93. 如图所示: AB  AC , AD  AE ,CD 、BE 相交于点 O .求证:OA 平分 DAE .

【答案】利用 SAS 证得 ABE ≌ ACD ,∴ E  D ,


根据已知可得 BD  CE ,利用 AAS 证得 BOD ≌ COE ,
∴ OD  OE ,利用 SAS 证得 AOD ≌ AOE ,
∴ OAD  OAE ,∴ OA 平分 DAE .

94. 如图所示, C 是 AB 的中点, CD  CE , DCA  ECB ,求证 DAE  EBD .

【答案】因为 DCA  ECB ,所以 DCA  DCE  ECB  DCE ,


即 ACE  BCD .
在 ACE 和 BCD 中,由于 AC  BC , ACE  BCD , CD  CE ,
则 ACE ≌ BCD ,
从而 EAC  DBC , AE  BD .
又在 ABD 和 BAE 中,注意到 AB 公用,则 ABD ≌ BAE ,
从而 DAB  EBA ,
所以 DAB  EAC  EBA  DBC ,
故 DAE  EBD .

56
95. 如图,在△ABC 中, BAC  90 , BD 平分 ABC 交 AC 于 D , AE  BC 于 E 交
BD 于 G , FG ∥ AC 交 BC 于 F ,连接 DF .求证: DF  BC
A

C B
F E

【答案】先证△AGB ≌△FGB ,再证△FDB ≌△ADB

96. 如图, ABC 中, AB  BC , ABC  90 , D 是 AC 上一点,且 CD  CB  AB ,


DE  AC 交 AB 于 E 点.求证: AD  DE  EB .
A

B C
【答案】解法一:如图,连结 CE .
∵ ED  AC ,
∴ EDC  EDA  90 .
∵ B  90 ,∴ EDC  B .
在 CDE 与 CBE 中, CD  CB , CE 公共, EDC  B ,
∵ AB  BC , A  45 .
∵ AED  45 , A  AED .
∴ AD  DE .∴ AD  DE  EB .
解法二:连结 DB .
∵ CD  CB ,
∴ CBD  CDB .
∵ ED  AC , CDE  90 .
∵ ABC  90 ,
∴ CDE  ABC .
∴ EBD  EDB ,
∴ DE  EB .
∵ AB  AC ,∴ A  45 .
∵ ADE  90 ,
∴ AED  45 .
∴ AD  DE  EB .

57
A

B C

97. 如图, ABC 中, AB  AC , D 、 E 分别是 AB 、 AC 的中点, DG  BC 于 G ,


EH  BC 于 H .求证: DG  EH .

D E

B C
G H

【答案】∵ D 、 E 分别是 AB 、 AC 的中点


又∵ AB  AC ,∴ DB  EC .
∵ AB  AC ,∴ B  C .
∵ DG  BC , EH  BC
∴ DGB  EHC  90 .
在 DGB 和 EHC 中
DGB  EHC

B  C ∴ DGB ≌ EHC ,∴ DG  EH .
 DB  EC

98. 在凸五边形中,B  E ,C  D ,BC  DE ,M 为 CD 中点.


求证:AM  CD .
A

B E

C M D
【答案】延长 AB , AE ,交直线 CD 于 F , G .
∵ ABC  AED .
∴ FBC  GED .
∵ BCM  EDM .
∴ BCF  EDG .
∴在 BCF 与 EDG 中
FBC  GED

 BC  ED
BCF  EDG

∴ BCF ≌ EDG (ASA)

58
∴ F  G . FC  GD .
∴ AG  AF
∵ CM  MD
∴ FM  MG
∴在 AMF 与 AMG 中
 AM  AM

 FM  MG
 AF  AG

∴ AMF ≌ AMG SSS
180
∴ AMF  AMG   90
2
∴ AM  CD
A

B E

F C M D G

99. 如图,AB  AE ,ABC  AED ,BC  ED ,点 F 是 CD 的中点.求证:AF  CD .


A

B E

C F D

【答案】连结 AC 、 AD .
A

B E

C F D

∵ AB  AE , ABC  AED , BC  ED
∴ ABC ≌ AED ,∴ AC  AD
又∵ F 为 CD 的中点,∴ AF  BE .

100. 如图,在等腰 ABC 中,AB  AC ,D 是 BC 的中点,过 A 作 AE  DE ,AF  DF ,


且 AE  AF .求证: EDB  FDC .

59
A

E F

B D C

【答案】连结 AD ,则 AD  BC .
∵ AE  AF , AD  AD ,∴ Rt AED ≌ Rt AFD
∴ ADE  ADF ,∴ EDB  FDC .
A

E F

B D C

101. 如图, AB  AC , D 、 E 分别是 AB 、 AC 的中点, AM  CD 于 M , AN  BE 于


N .求证: AM  AN .

M N
D E

B C

【答案】∵ AB  AC ,∴ ABC  ACB .


∵ D 、 E 是 AB 、 AC 的中点,∴ DB  EC , AD  AE .
在 DBC 与 ECB 中, BC  CB , DBC  ECB , DB  EC ,
∴ DBC ≌ ECB .∴ BDC  CEB
∵ ADM  BDC , AEN  CEB ,
∴ ADM  AEN .在 AMD 与 ANE 中, M  N  90
AD  AE , ADM  AEN ,∴ AMD ≌ ANE ,∴ AM  AN .
证法二:
∵ AB  AC ,∵ D 、 E 是 AB 、 AC 的中点,
∴ AD  AE .在 DAC 与 EAB 中, AB  AC ,
AE  AD , A  A ,∴ DAC ≌ EAB ,∴ ACD  ABE . AM  CD 于 M ,
AN  BE 于 N .
∴ M  N  90 ,在 AMC 与 ANB 中,AC  AB ,ACM  ABN ,M  N ,
∴ AMC ≌ ANB ,∴ AM  AN .
证法三:
1 1
∵ AB  AC ,∵ D 、 E 是 AB 、 AC 的中点,∴ SADC  SABC , S AEB  S ABC 及
2 2
AD  AE ,

60
∴ S ADC  S AEB , 在 ADC 与 AEB 中 , AD  AE , AC  AB , A  A , ∴
1 1
ADC ≌ AEB ,∴ CD  BE .∴ CD  AM  BE  AN ,∴ AM  AN .
2 2

102. 在凸五边形中,B  E ,C  D ,BC  DE ,M 为 CD 中点.


求证:AM  CD .
A

B E

C M D
【答案】延长 AB , AE ,交直线 CD 于 F , G .
∵ ABC  AED .
∴ FBC  GED .
∵ BCM  EDM .
∴ BCF  EDG .
∴在 BCF 与 EDG 中
FBC  GED

 BC  ED
BCF  EDG

∴ BCF ≌ EDG (ASA)
∴ F  G . FC  GD .
∴ AG  AF
∵ CM  MD
∴ FM  MG
∴在 AMF 与 AMG 中
 AM  AM

 FM  MG
 AF  AG

∴ AMF ≌ AMG SSS
180
∴ AMF  AMG   90
2
∴ AM  CD
A

B E

F C M D G

103.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 ,A 的平分线 AE 交 DC 于 E .求证:当 BE


是 B 的平分线时,有 AD  BC  AB .

61
D
E

A B

【答案】在 AB 上截取 AF ,使 AF  AD ,连接 EF ,则可得 ADE ≌ AFE ,


于是 ADE  AFE .
由 AD ∥ BC ,知 ADE  C  180 ,
而 EFB  AFE  180 ,
从而 EFB  C
注意到 BE 平分 B ,BE 公用,于是,由角边角公理的推论,知 EFB ≌ ECB ,
从而 BF  BC .
故 AD  BC  AF  BF  AB .

D
E

A F B

104. 如图,在 ABC 中,BE 、CD 分别是 ABC 、ACB 的角平分线,且 BD  CE  BC ,


则 A 的度数为 .
A

E
D

B C
【答案】 60 .

105. 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  100 , ABC  40 , BD 是 ABC 的平分线,延长


BD 至 E ,使 DE  AD .求证: BC  AB  CE
A
E
D

B C

【答案】在 BC 上取一点 F ,使得 BF  BA

62
A
E
D

B F C

易证得 ADB ≌ FDB


∴ DF  AD ,
又∵ DA  DE
∴ DF  DE
∵ A  100 , AB  AC
∴ ABC  40
∵ BD 平分 ABC ,
∴ ABD  20
∴ ADB  FDB  60
∵ CDE  ADB  60
∴ FDC  EDC  60
∴ DCF ≌ DCE
∴ FC  EC
∴ BC  BF  FC  AB  CE

106. 已知 ABC 中, A  60 , BD 、 CE 分别平分 ABC 和 ACB , BD 、 CE 交于


点 O ,试判断 BE 、 CD 、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E
O D

B C

【解析】 BE  CD  BC
理由是:在 BC 上截取 BF  BE ,连结 OF
利用 SAS 证得 BEO ≌ BFO
∴ 1  2
∵ A  60
1
∴ BOC  90  A  120
2
∴ DOE  120
∴ A  DOE  180
∴ AEO  ADO  180
∴ 1  3  180
∵ 2  4  180
∴ 1  2
∴ 3  4
利用 AAS 证得 CDO ≌ CFO
∴ CD  CF
∴ BC  BF  CF  BE  CD

63
A

E
O D
1
4
2 3
B F C

107. 如图(1)所示, OP 是 MON 的平行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 OP 所在直线


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在 ABC 中,ACB 是直角,B  60 ,AD 、CE 分别是 BAC 、
BCA 的平分线, AD 、 CE 相交于点 F . 请你判断并写出 FE 与 FD 之间的数量
关系.
(2)如图(3),在 ABC 中,如果 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均不变,
请问,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
明理由.

B
M B
E
E F D
F D
O P

N A C A C
( 1) ( 2) ( 3)

(1) FE  FD .证明:在 AC 上取点 M ,使得 AM  AE ,连接 FM .


【答案】
易证 AEF≌AMF ,故 EF  FM . 可证 MCF ≌DCF ,故 FD  FM  EF .
B

E
F D

A M C

(2)在 AC 上取点 M ,使得 AM  AE ,连接 FM .


B

E
F D

A M C

∵ BAD  CAD , AF  AF , AE  AM ∴ AEF≌AMF


∴ EF  FM , AFE  AFM
∵ BAD  CAD , BCE  ACE , B  60 ∴ AFC  120 , AFE  60
∴ MFC  60  DFC
∵ BCE  ACE , CF  CF ∴ MFC≌DFC
∴ DF  FM  EF

64
108. 如图,I 是 △ ABC 的内心,且 CA  AI  BC .若 BAC  80 ,求 ABC 和 AIB 的
大小.
C

B A
【答案】因为有内心,故可以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使问题容易解决.
如图,在 BC 上取点 D ,使 CD  AC ,连接 DI .
因为 CA  AI  BC ,
所以 BD  AI .
在 △ ACI 和 △ DCI 中,
AC  DC , ACI  DCI , CI  CI .
所以 △ ACI ≌△ DCI .
于是 AI  DI .
所以 DI  BD .
因为 BAC  80 ,
所以 CAI  40 , CDI  40 .
又 CDI 是等腰 △ BDI 的外角,
所以 DBI  DIB  CDI  20 , ABC  40 .
在 △ AIB 中, BAI  40 , ABI  20 ,
所以 AIB  180   20  40   120 .
C

D 40
I
20 40

B A

109. 在 ABC 中, AB  AC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P 是 AD 上任意一点.求证:


AB  AC  PB  PC .
A

B D C
【答案】在 AB 上截取 AE  AC ,连结 EP ,根据 SAS 证得 AEP ≌ ACP ,

65
A

P
E

B D C
∴ PE  PC , AE  AC
又 BEP 中, BE  PB  PE , BE  AB  AC ,∴ AB  AC  PB  PC

110.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 ,A 的平分线 AE 交 DC 于 E .求证:当 BE 是 B


的角平分线时,有 AD  BC  AB .
【答案】在 AB 上截取 AF ,使 AF  AD ,连 EF ,则可得
ADE ≌ AFE .
∴ ADE  AFE .
∵ AD ∥ BC ,知
ADE  C  180 .
∵ EFB  AFE  180 .
∴ EFB  C .
注意到 BE 平分 B , BE 公用,
∴ EFB ≌ ECB ,∴ BF  BC .
∴ AD  BC  AF  BF  AB .

111. 如图,在 ABC 中, BAC  60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且 AC  AB  BD ,求


ABC 的度数.

【答案】解法 1:
如图所示,延长 AB 至 E 使 BE  BD ,连接 ED 、 EC .

由 AC  AB  BD 知 AE  AC ,
而 BAC  60 ,则 AEC 为等边三角形.
注意到 EAD  CAD , AD  AD , AE  AC ,
故 AED ≌ ACD .
从而有 DE  DC , DEC  DCE ,

66
故 BED  BDE  DCE  DEC  2DEC .
所以 DEC  DCE  20 , ABC  BEC  BCE  60  20  80 .

解法 2:
在 AC 上取点 E ,使得 AE  AB ,则由题意可知 CE  BD .
在 ABD 和 AED 中, AB  AE , BAD  EAD , AD  AD ,
则 ABD ≌ AED ,从而 BD  DE ,
进而有 DE  CE , ECD  EDC ,
AED  ECD  EDC  2ECD .
注意到 ABD  AED ,则:
1 3
ABC  ACB  ABC  ABC  ABC  180  BAC  120 ,
2 2
故 ABC  80 .
【点评】由已知条件可以想到将折线 ABD “拉直”成 AE ,利用角平分线 AD 可以构
造全等三角形.同样地,将 AC 拆分成两段,之后再利用三角形全等亦可,此思路也
是十分自然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体现出关于角平分线“对称”的思想.
上述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补短法”和“截长法”,它们是证明等量关系时优先考虑的
方法.

112. 如 图 , 在 ABC 中 , B  2C , BAC 的 平 分 线 AD 交 BC 与 D . 求 证 :


AB  BD  AC .
A

B D C
【答案】方法一:在 AC 上取一点 E ,使得 AB  AE
A

B D C
连结 DE .
在 ABD 和 AED 中
AB  AE , BAD  EAD
AD  AD
∴ ABD ≌ AED
∴ BD  ED , B  AED
又∵ AED  EDC  C  B  2C
EDC  C , ED  EC ∴ AB  BD  AC .
方法二:在 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E

67
A

B
D C

E
使得 AC  AE ,连结 DE .
在 AED 和 ACD 中, AE  AC
EAD  CAD , AD  AD
∴ AED ≌ ACD ,∴ C  E
又∵ ABC  E  BDE  2C  2BDE
∴ E  BDE ∴ BE  BD ,∴ AB  BD  AC .
方法三:延长 DB 到点 E
使得 AB  BE ,连结 AE
则有 EAB  E
ABC  E  EAB  2E
又∵ ABC  2C ,∴ AE  AC
又∵ EAD  EAB  BAD  E  DAC
 C  DAC  ADE
∴ AE  DE ,∴ AB  BD  EB  BD  ED  AE  AC
A
A M

F
E

B D C
E B D C
方法四:如图,作 BF 平分 ABC 交 AD 、 AC 于 E 、 F 点
延长 BF 到 M ,使 FM  FA ,连结 AM
∴ ABF  FBC
∵ ABC  2C ,∴ FBC  C .∴ FB  FC
∵ AF  FM ,∴ M  FAM
∵ AFE  FBC  C ,又 AFE  M  FAM
即 AFE  2M  2C .∴ C  M
∴ M  ABM  DBF  C .∴ AB  AM
∵ ADB  C  DAC
且 DEB  EBA  BAE
∵ BAD  DAC ,∴ ADB  DEB .∴ BD  BE
同理 MA  ME
∵ AF  FM , FB  FC ,∴ AC  BM .∴ AC  AB  BD

113. 在 ABC 中, AD 平分 BAC , AB  BD  AC .求 B : C 的值.

68
A

B D C
【答案】在 AC 上截取 AE  AB ,连结 DE
根据 SAS 证得 ABD ≌ AED ,∴ AED  B  EDC  C , DE  BD ,
结合已知可得 ED  EC ,∴ EDC  C ,∴ B  2C , B : C  2 :1
A

B D C

114. 如图,在 ABC 中, AB  BD  AC , BAC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与 D .求证:


 B  2 C .
A

B D C
【答案】在 AC 上取一点 E ,使得 AB  AE ,连结 DE .
A

B D C
在 ABD 和 AED 中,
AB  AE , BAD  EAD ,
AD  AD .
∴ ABD ≌ AED ,
∴ BD  ED , B  AED
又∵ AB  BD  AC ,∴ EC  BD  ED
AED  EDC  C  2C  B .
其他方法参考例题.

115. 如图, ABC 中, AB  AC , A  108 , BD 平分 ABC 交 AC 于 D 点.求证:


BC  AC  CD .

69
A
D

B C

【答案】方法一:在 BC 上截取 E 点使 BE  BA ,连结 DE .


A
D

B E C

∵ BD 平分 ABC ,∴ ABD  EBD .


在 ABD 与 EBD 中
∵ AB  EB , ABD  EBD , BD  BD
∴ ABD ≌ EBD ,∴ A  DEB
∵ A  108 , ∴ DEB  108 ∴ DEC  72 .
又∵ ADB  36  18  54
∴ CDE  72
∴ CDE  DEC
∴ CD  CE
∵ BC  BE  EC ,∴ BC  AC  CD
方法二:如图,延长 CA 到 F ,使 CF  CB ,连结 BF .
F

B C

∵ AB  AC ,且 BAC  108 ,
∴ ABC  C  36 .
∵ CB  CF ,
∴ F  FBC .
∴ FAB  C  ABC .
∴ FAB  72 .
1
∵ ADB  C  ABC ,
2
∴ ADB  54 .又∵ FBD  54
∴ BF  AB  AC  FD .
∴ AF  CD .∴ BC  AC  CD .

116. 如图,ABC 中,A 的平分线交 BC 于 D , AB  AC  CD ,B  40 ,那么 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70
A

B D C

【解析】在 AB 上取点 E ,使得 AE  AC ,连接 DE .


A

B D C

∵ AE  AC , BAD  CAD , AD  AD ,
∴ ACD ≌ AED
∴ C  AED , CD  CE
∵ AB  AC  CD , AE  AC ,∴ CD  BE  DE
∴ EBD  EDB  40 , C  AED  80
【答案】 80

117. 如图,在 ABC 中,BAC  90 ,B  2C , D 点在 BC 上, AD 平分 BAC ,


若 AB  1 ,则 BD 的长为____________.
A

B D C

【解析】在 BC 上截取 AE  AB ,连接 DE .


A

B D C

∵ AE  AB , BAD  CAD , AD  AD
∴ ABD≌AED
∴ BD  DE , ABD  AED , AB  AE
∵ BAC  90 , B  2C
∴ B  60 , C  30
∴ DEC  30  C
∴ DE  CE
∴ BD  AC  AB  3  1

118. 已知等腰 ABC , A  100 , 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 D ,则 BD  AD  BC .

71
A

B C

【答案】解法一:
如图,在 BC 上截取 BE  BD ,连接 DE ,
过 D 作 DF ∥ BC ,交 AB 于 F ,于是 3  2 , ADF  ECD .
A

F D
3
1
2
B E C

又∵ 1  2 ,
∴ 1  3 ,故 DF  BF .显然 FBCD 是等腰梯形.
∴ BF  DC , DF  DC .
1 1 1
∵ 2  ABC   180  100   20 ,
2 2 2
1
BED  BDE  180  2   80 ,
2
∴ DEC  180  BED  100 ,∴ FAD  DEC  100 ,∴ AFD ≌ EDC ,
AD  EC .
又∵ BE  BD ,∴ BC  BD  EC  BD  AD .
解法二:
如图,延长 BD 到 E ,使 DE  AD ,在 BC 上截取 BF  BA .
A
E
D

1 3
2 4
B F C

∵ 1  2 , BD 为公共边,∴ BAD ≌ BFD , AD  FD , ADB  FDB .


1 1 1
∵ 1  ABC   180  100   20 ,
2 2 2
∴ ADB  180   A  1  180  100  20   60 .
∴ FDB  60 ,故 FDC  60 , EDC  60 .
∵ DF  DE ,∴ DFC ≌ DEC .∴ E  DFC , 3  4 .
∵ DFC   2  FDB  20  60  80 ,
∴ E  80 .
∵ 4  40 ,∴ 3  40 ,故 ECB  3  4  80 .
∴ ECB  E ,故 BC  BE .
∵ BE  BD  DE ,∴ BC  BD  AD .
解法三:
如图,延长 BD 到 E ,使 BE  BC .延长 BA 到 F ,使 BF  BC .连接 CE 、 EF 、
DF .

72
F

A
E
D
1
2
B C

∵ 1  2 , BD 公共,
∴ BDC ≌ BDF .
∴ BDC  BDF , BCD  BFD .
又∵ BDC  1  BAC  20  100  120 , BCD  40 ,
∴ BFD  40 .
∵ BE  BF , 1  20 .
∴ BEF  BFE  80 ,
∴ DFE  80  40  40 .
而 FAD  180  BAD  180  100  80 .
∴ FAD  DEF .
又 FD 公共,∴ FAD ≌ FED .∴ ED  AD .
∴ BC  BE  BD  AD

119. 已知:在 ABC 中, AB  CD  BD , AD  BC ,求证: B  2C .


A

B D C

【答案】方法一:在 DC 上取一点 E ,使 BD  DE ,如图 1,


A

B D E C
图1
在 ABD 和 AED 中, AD  BC , BD  ED , AD  AD .
∴ ABD ≌ AED .∴ AB  AE , B  AED .
又∵ AE  AB  CD  BD  CD  DE  EC
∴ C  EAC ,∴ C  EAC  AED  2C
∴  B  2 C .

方法二:延长 DB 到点 E ,使 BE  AB ,如图 2,

73
A

E C
B D
图2
∴ E  EAB .
∵ AB  CD  BD ,∴ ED  CD .
在 AED 和 ACD 中, AD  BC , ED  CD , AD  AD .
∴ AED ≌ ACD .∴ E  C .
∴  B  2 C .

120. 如图所示,在 △ ABC 中, AD  BC 于点 D , B  2C .求证: AB  BD  CD .


A

C D B
【答案】由已知 AD  BC , B  2C 知如果我们在 CD 上截取 DE  DB ,连接 AE ,就可
以构造出两个等腰三角形 △ ABE 和 △ AEC .
如图,在 CD 上截取 DE  DB ,连接 AE .
因为 AD  BC , DE  DB ,
所以 AE  AB ,于是 B  AEB ,
又因为 AEB  C  CAE , B  2C ,
所以 CAE  C ,
于是 AE  EC ,
故 AB  BD  AE  ED  EC  ED  CD .
A

C E D B

121. 如图, ABC 中, BAC  120 , AD  BC 于 D ,且 AB  BD  CD ,则 C 的大


小是( )
A. 20 B. 25 C. 30 D.大于 30
A

B D C

74
【解析】如图,在 DC 上取 DE  DB ,连接 AE ,易得 RtABD ≌ RtAED .
AB  AE  CE , AEB  2C ,
所以 BAC  2EAD  C  2(90  2C )  C  120 ,得 C  20 .

B D E C

【答案】A

122. (1)已知:如图 1,Rt ABC 中,ACB  90 ,AC  BC ,点 D、E 在斜边 AB 上,


且 DCE  45 .求证:线段 DE、AD、EB 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已知:如图 2,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D、E 在边 AB 上,且 DCE  30 ,
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 DE、AD、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时等
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在⑴的条件下,如果 AB  10 ,求 BD  AE 的值.
C
C

A B A B
D E D E
图1 图2
(1)如图 1,∵ ACB  90 ,AC  BC ,∴ A  B  45 .
【答案】
以 CE 为一边作 ECF  ECB ,在 CF 上截取 CF  CB ,
则 CF  CB  AC ,
连接 DF、EF ,则 CFE ≌ CBE ,
∴ FE  BE ,1  B  45 .
∵ DCE  ECF  DCF  45 ,∴ DCA  ECB  45 ,
∴ DCF  DCA ,∴ DCF ≌ DCA ,
∴ 2  A  45 ,DF  AD ,∴ DFE   2  1  90 ,
∴ DFE 是直角三角形.
又 AD  DF , EB  EF ,
∴线段 DE、AD、EB 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当 AD  BE 时,线段 DE、AD、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如图 2,与⑴类似,以 CE 为一边,作 ECF  ECB ,
在 CF 上截取 CF  CB ,可得 CFE ≌ CBE ,DCF ≌ DCA .
∴ AD  DF ,EF  BE ,∴ DFE  1   2  A  B  120 .
若使 DFE 为等腰三角形,只需 DF  EF ,即 AD  BE .
∴当 AD  BE 时,线段 DE、AD、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且顶角 DFE 为 120 .
(3)如图 1,∵ ACE  ACD  DCE ,CDB  ACD  A ,
又 DCE  A  45 ,∴ ACE  CDB .
AE AC
又 A  B ,∴ ACE ∽ BDC ,∴  ,∴ BD  AE  AC  BC ,
BC BD

75
∵ Rt ACB 中,由 AC 2  BC 2  AB 2  102 ,得 AC 2  BC 2  50 ,
∴ BD  AE  AC  BC  AC 2  50 .
C
C

A B
D 2 1 E
A B
F D 21 E
图1 图2

1
123. 如图,已知 ABD  ACD  60 ,且 ADB  90  BDC .求证: ABC 是等腰
2
三角形.
A

B D
C
【答案】延长 BD 到 E ,使得 DE  CD ,连接 AE .
1
∵ ADB  90  BDC ,∴ 2ADB  BDC  180 ,
2
即 ADC  ADB  180 .
∵ ADE  ADB  180 ,∴ ADC  ADE ,
∵ CD  DE ,AD  AD ,∴ ADC ≌ ADE SAS ,
∴ ACD  E  60 , AC  AE ,
∵ ABD  ACD  60 ,∴ ABD  E ,
∴ AB  AE ,∴ AB  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

B E
D
C

124. 在 ABC 中, AB  AC ,CG  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


图 1 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 F ,一条直角边与 AC 边在一条直
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 B .
(1)在图 1 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 BF 与 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 BF 与 CG 满足
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 AC 方向平移到图 2 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 AC 边在同一
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 BC 边于点 D ,过点 D 作 DE  BA 于点 E .此时请你
通过观察、测量 DE 、 DF 与 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 DE  DF 与 CG 之间满足
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 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 3 所示的位置(点 F 在线段
AC 上,且点 F 与点 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76
G
F G F A
A
E

B D C
B C
图1 图2
G
A
E F

C
B D

图3
G
F A
H
E
B D C

图4

(1) BF  CG ;
【答案】
在 ABF 和 ACG 中,
∵ F  G  90 ,FAB  GAC ,AB  AC ,
∴ ABF ≌ ACG (AAS) ,
∴ BF  CG .
(2) DE  DF  CG ;
过点 D 作 DH  CG 于点 H (如图 4).
∵ DE  BA 于点 E , G  90 ,DH  CG ,
∴四边形 EDHG 为矩形,∴ DE  HG ,DH ∥ BG ,∴ GBC  HDC ,
∵ AB  AC ,∴ FCD  GBC  HDC ,又∵ F  DHC  90 ,CD  DC ,
∴ FDC ≌ HCD(AAS) ,∴ DF  CH .
∴ GH  CH  DE  DF  CG ,即 DE  DF  CG .
(3)仍然成立.
(注:本题还可以利用面积来进行证明,比如⑵中连结 AD )

125. 如图,在 Rt ABC 中, D , E , F 分别为 AB 、 AC 、 BC 中点, H 为斜边 AB 的高


的垂足, G 是 DH 的中点.设 O 为 AB 上的任一点,求证: EOF 的最大的角便
是 EGF .
C

C
E F

E M
F
G H
A O D B
A O D G H B
N
【解析】分析 设 EG 交 OF 于 M .注意到在 OEM 与 FGM 中, OME  FMG ,故欲
证 EOF ≤ EGF ,只需证 OEM ≥ GFM ,利用对称性,可将 GFM 与 OEM

77
统一到一个三角形中便于比较.
1
解 连接 CH ,则 HF 为 Rt CHB 斜边 BC 上的中线,故 HF  BC  FB .
2
1
D 、 E 分别为 AB 、 AC 的中点,故 DE ∥ BC 且 DE  BC ,
2
所以 DE  HF . ADE  ABC  FHB ,从而 EDG  FHG ,
故 EDG ≌ FHG .
于是有 EG  GF , EGD  FGH .
延长 EG 至 N ,使 GN  EG ,连接 HN .
由于 NGH  EGD  FGH ,GN  EG  GF ,GH  GH ,故 FGH ≌ NGH .
从而 FH  HN .结合 GF  GN 知 GH 为线段 FN 的垂直平分线.
设 O 为 AB 上任一异于 G 的点,则 OF  ON ,且易知 ON  OF  OE (若 O 在 G 的
左边, OF  OE , O 在 G 的右边,则 OE  OF ).
从而 OFG  ONG ≤ OEG  OEM ,
在 OEM 与 MGF 中, EMO 与 FMG 为对顶角,于是有:
EOF  EOM ≤ MGF  EGF (等号当且仅当点 O 与点 G 重合时取到).
这就证明了 EOF 取最大角时便是 EGF .
说明 本题为 1993 年浙江省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选拔赛试题.解法中巧妙地将结论”
转化”,然后利用对称性将中间结论统一于同一个三角形中,又一次”转化”.转换、
转化、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7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