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109 指考(補考)數甲解析

1 + x, x  1 1, x 1
1. 考慮兩個函數 f ( x) =  、 g ( x) =  。關於函數的極限,試選出正確的選
1, x 1 3 − x, x  1
項。
(1) lim f ( x) 存在、 lim g ( x) 存在、 lim ( f ( x) + g ( x) ) 存在
x →1 x →1 x →1

(2) lim f ( x) 存在、 lim g ( x) 不存在、 lim ( f ( x) + g ( x) ) 不存在


x →1 x →1 x →1

(3) lim f ( x) 不存在、 lim g ( x) 存在、 lim ( f ( x) + g ( x) ) 不存在


x →1 x →1 x →1

(4) lim f ( x) 不存在、 lim g ( x) 不存在、 lim ( f ( x) + g ( x) ) 存在


x →1 x →1 x →1

(5) lim f ( x) 不存在、 lim g ( x) 不存在、 lim ( f ( x) + g ( x) ) 不存在


x →1 x →1 x →1

【答案】(4)
【解答】
因為函數是分段函數,我們應考慮左極限和右極限。
lim+ f ( x) = lim1
+
= 1 、 lim− f ( x) = lim(1

+ x) = 2 ,左右極限不相等,所以 lim f ( x) 不存在;
x →1 x →1 x →1 x →1 x →1

lim g ( x) = lim(3 − x) = 2 、 lim− g ( x) = lim1 = 1 ,左右極限不相等,所以 lim g ( x) 不存在;


x →1+ +
x →1 x →1 −
x →1 x →1

現在計算 f ( x) + g ( x) :同樣分成 x  1 和 x  1 做:
1 + x + 1, x  1  x + 2, x  1
f ( x) + g ( x) =  =
1 + 3 − x, x  1 4 − x, x  1
所以 lim+ ( f ( x) + g ( x) ) = lim(2
+
+ x) = 3 , lim− ( f ( x) + g ( x) ) = lim(4
+
− x) = 3 ,故
x →1 x →1 x →1 x →1

lim ( f ( x) + g ( x) ) = 3 ,極限存在。
x →1

故選(4)。

2. 某質點在數線上移動,已知其位置坐標為 s(t ) =  ( − x 2 + 6 x ) dx ,其中 t 表時間且 0  t  10 。


t

若此質點的速度在時段 0  t  a 遞增,且在時段 a  t  10 遞減,試選出正確的 a 值。


(1) 3 (2) 4 (3) 5 (4) 6 (5) 7
【答案】(1)
【解答】
速度是位置對時間的微分,由微積分基本定理, s(t ) = −t 2 + 6t ,這是 t 的二次函數,將其配
方可得 −(t − 3) 2 + 9 ,這是開口向下的拋物線,頂點在(3,9),所以它在 0  t  3 遞增,在
3  t  10 遞減,因此 a = 3 ,故選(1)。

109(補)甲-1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3. 在坐標平面上,其 x 坐標與 y 坐標都是整數的點稱為「格子點」。試問滿足方程式


log 2 ( x − 1) = log 4 ( 25 − y 2 ) 的格子點 ( x, y ) 共有幾個?
(1) 4 個
(2) 5 個
(3) 6 個
(4) 8 個
(5) 12 個
【答案】(2)
【分析】格子點問題的固定做法是:找出 x 和 y 的範圍,接著針對某個變數,討論其範圍中
每一個可能的整數。
【解答】先由對數的自然限制,得到
x − 1  0 且 25 − y 2  0

x  1 且 −5  y  5 ,
所以 y = −4, −3, −2, −1, 0,1, 2,3, 4 。
( ) (
現在化簡原式,換成底數 4 去對數得 log 2 ( x − 1) = log 4 25 − y 2  log 4 ( x − 1) = log 4 25 − y 2
2
)
 ( x − 1)2 = 25 − y 2  x = 1  25 − y 2 ,(負不合,因 x  1 )
將所有可能的 y 依序代入此式解 x:
y = 4 : x = 1 + 9 = 4 ;共 2 組解;
y = 3 : x = 1 + 16 = 5 ;共 2 組解
y = 2 : x = 1 + 21 ,不合;
y = 1 : x = 1 + 24 ,不合;
y = 0 : x = 1 + 25 = 6 ,;共 1 組解
所以共有 5 組解,選(2)。

109(補)甲-2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4. 設二階方陣 M 為在坐標平面上定義的線性變換,O 為原點。已知 M 可將不共線的三點


O、A、B 映射至不共線的三點 O、 A 、 B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M 為可逆矩陣
(2)若 M 將點 C 映射至點 C  且 OC = 2 OA+ 3 OB ,則 OC  = 2 OA+ 3 OB
(3) AOB = AOB
(4) OA : OB = OA : OB
(5) OAB 的面積 = OAB 的面積  det( M )
【答案】(1)(2)(5)
【分析】此題考的是線性變換的基本性質,線性變換可以想成是將原本的座標平面做一些變
形,原本的正方形網格變成平行四邊形等。如果對這些性質不太熟,可以舉一些實際的矩陣
M 出來代入選項計算看看。
【解答】
首先,選項(5)是課本證明過的性質:行列式的絕對值為面積變化率。故(5)正確。
而根據(5)以及題目假設的「三點不共線」,知 OAB 的面積不為 0,所以 det( M )  0 ,得知 M
是可逆矩陣,(1)正確。
(2)可以將 OA, OB, OC 都想成 2 1 矩陣,則此選項基本上只是乘法分配律:
OC  = M  OC = M  (2 OA+ 3 OB) = 2( M  OA) + 3( M  OB ) = 2 OA+ 3 OB
故(2)正確;
//此即線性變換的意義:保持線性組合的變換
(3)線性變換不一定保持角度,例如我們知道的「推移變換」,原本的正方形會被推移成平行
四邊形,所以角度改變了,(3)錯誤;

2 0
(4)線性變換也不一定保持長度比例,例如伸縮變換   ,它將 x 座標變為 2 倍,y 座標不
0 1
改變,所以若原本有一個正方形,變換之後長寬比會變成 2:1,故(4)錯誤。

故選(1)(2)(5)。

109(補)甲-3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 
5. 下列選項中,試選出與 cos + i sin 相乘之後會得到實數的選項。(註: i = −1 )
7 7
 
(1) cos + i sin
7 7
 
(2) cos − i sin
7 7
5 5
(3) − sin + i cos
14 14
 
(4) sin + i cos
7 7
 
(5) sin − i cos
7 7
【答案】(2)(3)
【分析】此題有兩種方法可以嘗試:第一種是直接乘開,看看虛部是否為 0;第二種是利用
極式的乘法,看看輻角是多少。
【解法一】
        2
(1)  cos + i sin    cos + i sin  的虛部是 2sin cos = sin ,顯然不為 0
 7 7  7 7 7 7 7
       
(2)  cos + i sin    cos − i sin  = cos 2 + sin 2 = 1 為實數
 7 7  7 7 7 7
    5 5 
(3)  cos + i sin    − sin + i cos  的虛部是
 7 7  14 14 
 5  5  5 
cos cos − sin sin = cos( + ) = cos( ) = 0
7 14 7 14 7 14 2
       
(4)  cos + i sin    sin + i cos  的虛部是 cos 2 + sin 2 = 1 ,不為 0
 7 7  7 7 7 7
       
(5)  cos + i sin    sin − i cos  的虛部是 − cos 2 + sin 2 ,不為 0
 7 7  7 7 7 7
故選(2)(3)。

109(補)甲-4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解法二】
  
cos + i sin 的輻角是 ;
7 7 7
   2
(1) 兩輻角為 的複數相乘,依極式乘法,所得新複數的輻角是 + = ,故此新複數不在
7 7 7 7
實軸(x 軸)上,因此不為實數
    
(2) cos − i sin 的輻角是 − ,所以和 cos + i sin 相乘後輻角為 0,故相乘後在實軸上,
7 7 7 7 7
為實數
(3)(4)(5)給的複數還不是極式,所以要使用這個做法的話,需要先換成極式。極式的格式是
r (cos  + i sin  ) ,所以要設法將前面改成 cos,後面改成 sin,角度  要一樣,並且最前面不能
有負號。
5 5
(3) 先將 − sin + i cos 換成極式:
14 14
5 5 −5 −5  −5  −5 6 6
− sin + i cos = sin + i cos = cos( − ) + i sin( − ) = cos( ) + i sin( )
14 14 14 14 2 14 2 14 7 7
6  
其輻角是 ,因此和 cos + i sin 相乘後的輻角是  ,故相乘後在實軸上,為實數
7 7 7
 
(4) 先將 sin + i cos 換成極式:
7 7
      5 5
sin + i cos = cos( − ) + i sin( − ) = cos + i sin
7 7 2 7 2 7 14 14
5   
其輻角是 ,因此和 cos + i sin 相乘後的輻角是 ,故相乘後不在實軸上,不為實數
14 7 7 2
−5   −3
(5) 同(4)的作法,會得到這次的輻角是 ,因此和 cos + i sin 相乘後的輻角是 ,故
14 7 7 14
相乘後不在實軸上,不為實數。

故選(2)(3)。

109(補)甲-5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6. 持續投擲一枚公正骰子,在過程中若出現連續兩次點數的和為 7 時,就停止投擲。例如:
若前兩次投擲分別出現點數 1、4,點數和不等於 7,所以繼續投擲;若第三次投出點數 3,
因為第二次與第三次點數和為 7,所以此時即停止投擲。關於此機率事件,試選出正確的選
項。
1
(1) 在第一次投擲的點數為 6 的情況下,總共投擲兩次就停的機率為
6
1
(2) 總共投擲兩次就停止的機率為
6
1
(3) 在第一次投擲的點數為 5 的情況下,總共投擲三次恰好停止的機率為
6
1
(4) 總共投擲三次恰好停止的機率大於
6
1
(5) 至少投擲三次才停止的機率為
2
【答案】(1)(2)
【解答】
1
(1) 第一次是 6,第二次要停,代表第二次必須擲出 1 點,故機率為
6
(2) 投擲兩次停止,點數可能是 (1,6),(2,5),(3,4),(4,3),(5,2),(6,1) ,共有 6 種可能,所以機率是
6 1
=
6 6 6
也可以想成:不論第一次擲出多少點,第二次的點數都只有一種可能讓兩次相加是 7,故
1
機率是
6
(3) 第一次擲出 5,且必須要投擲三次停止,那第二次就不可以擲出 2。因此第二次和第三次
5 5
可能的狀況是 (1,6),(3,4),(4,3),(5,2),(6,1) ,所以機率是 =
6  6 36
(4) 同(2)(3)的看法,不論第一次的是 1、2、3、4、5 或 6,用(3)的算法,可以看出在第三次
5 5
停止的機率都是 ,因此投擲三次恰好停止的機率是
36 36
1 1 5
(5) 投擲二次停止的機率是 ,所以至少投擲三次才停止的機率是 1 − = 。
6 6 6
故選(1)(2)。

109(補)甲-6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7. 關於非常數的實係數多項式函數 f ( x) ,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若 f (1) f (2)  0 ,則存在 c  (1, 2) 滿足 f (c) = 0
(2) 若 f (1) f (2)  0 ,則對任意的 c  (1, 2) , f (c)  0 均成立
(3) 若 f (1) f (2) f (3)  0 ,則存在 c  (1, 3) 滿足 f (c) = 0
(4) 若 (  f ( x)dx )( 
1

0 0
2
) c
f ( x)dx  0 ,則存在 c  (1, 2) 滿足  f ( x)dx = 0
0
2
(5) 若  f ( x)dx = 0 ,則 f (1) f (2)  0
1

【答案】(1)(4)
【分析】此題主要考勘根定理的概念,勘根定理的要點是:
如果兩函數值異號,則那之間必有奇數個實根;
如果兩函數值同號,則那之間必有偶數個實根。
【解答】
(1) 由勘根定理, f (1), f (2) 異號代表 1 和 2 之間有 f ( x) = 0 的根

(2) f (1), f (2) 同號並不代表 1 和 2 之間沒有根,而是 1 和 2 之間有偶數個根,可能是 0 個,


也可能是 2 個、4 個、6 個等

(3) 三數相乘  0 ,有可能兩正一負,或是三個都負。如果三個都負,那 f ( x) 在(1,3)可以完全


是負的,故(1,3)內不一定有根;

r
(4) 令 F (r ) =  f ( x)dx ,則我們知道 F (r ) 還是多項式,所以勘根定理仍然可以使用。
0
題目的條件即可寫成 F (1) F (2)  0 ,所以由勘根定理知(1,2)之間有 F (r ) = 0 的實根,也就是
存在 c  (1, 2) 使得 F (c) = 0 ,故(4)正確;

(5) 如果在(1,2)上積分是 0,而且我們題目說 f ( x) 不是常數函數,所以在這個範圍內看 f ( x) 和


x 軸所夾面積,一定有一些正的部分和一些負的部分,相互抵消才使得積分為 0。
然而,我們並不能確定是不是兩端點一定一正一負,例如下圖這個情形,兩端點函數值都
是負的,但仍然能正負抵銷。因此(5)錯誤。

故選(1)(4)。

109(補)甲-7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8. 設 a, b, c 為三實數,且 a  b  c 。已知 2a , 2b , 2c 三數依序成等差數列。試選出正確的選項。


(1) a, b, c 三數依序成等比數列
(2) 2a +100 , 2b +100 , 2c +100 三數依序成等差數列
(3) 4a , 4b , 4c 三數依序成等差數列
(4) a  b + 1
a+c
(5) b 
2
【答案】(2)(4)(5)
【分析】三數成等差,可以用等差中項性質來列式。
【解答】
2a , 2b , 2c 三數依序成等差數列,代表 2a + 2c = 2  2b = 2b+1 。
(1) 我們只知道 2a + 2c = 2b+1 ,題目想要 b 2 = ac ,看起來不太有希望。
也可以舉例來看:若 2a = 1 , 2b = 2 , 2c = 3 ,則 a = 0, b = 1, c = log 2 3 顯然不成等比。
此選項可以改成:如果 a, b, c 成等差,那 2a , 2b , 2c 就會成等比

(2) 在指數+100 就只是把整個數字乘以 2100 而已,也就是 2a +100 = 2100  2a 。


所以 2a +100 , 2b +100 , 2c +100 是把原本的等差數列 2a , 2b , 2c 一起乘以 2100 倍,因此還是等差數列

(3) 4a , 4b , 4c 分別是原本三個數的平方。等差數列每一個項平方後還是會等差嗎?顯然不會,
例如上面的例子:1、2、3,平方後變成 1、4、9,不是等差

(4) 因為 2a + 2c = 2b+1 ,所以 2a  2b+1 ,得到 a  b + 1 ,故(4)正確

(5) 如果此選項不知道從何著手,可以先觀察一些的例子。譬如上面我們舉的數列
a+c
a = 0, b = 1, c = log 2 3 ,此時 b  。
2
若要嚴謹證明,可以思考怎麼從 2a + 2c = 2b+1 得到關於 a + c 的資訊,等號左邊的 a 和 c 都
在指數,所以要得到 a + c ,應該設法將 2a , 2c 相乘,因此可聯想到算幾不等式:
a +c a +c
a+c
2a + 2c  2 2a +c  2b +1  2  2 2
 2b  2 2
b 。
2
因此(5)正確。
故選(2)(4)(5)。

109(補)甲-8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A. 不透明箱內有 4 顆紅球,8 顆藍球與 13 顆白球。隨機同時抽取 2 球(每顆球被抽到的機


率相等),若抽出的兩球同色,可得獎金 450 元;若抽出的兩球異色,可得獎金 75 元。則隨
機同時抽取 2 球的獎金期望值為 元。
【答案】215
【解答】總共有 25 顆球,所以全部抽取可能有 C225 = 300 種。
兩球同色:可能同為紅色、同為藍色或同為白色,故方法有 C24 + C28 + C213 = 112 種;
兩球異色:即全部可能扣掉兩球同色,有 300 − 112 = 188 種;
或是直接計算: 4  8 + 8 13 + 13  4 = 188 ;
故獎金的機率分布是:
獎金 450 75
112 188
機率
300 300

112 188
由此得獎金的期望值為 450  + 75  = 168 + 47 = 215 元。
300 300
B. 在坐標平面上,一圓心在 y 軸正向上的圓,與直線 y = mx 相切,其中 m  0 。若此圓圓心
與 x 軸的距離和切點與 x 軸的距離之比值為 5,則 m = 。
1
【答案】
2
【分析】圓的切線最常用的性質是:切點至圓心的連線會垂直於切線。因此此題有多種解
法,可以先找出各點座標來算斜率,也可以利用相似形來找出邊長關係。
【解法一】
a
假設圓心在 (0, a ) ,則依題意,切點的 y 座標是 ,而它在直線 y = mx 上,因此切點座標為
5
a a
( , ) 。因為圓心與切點連線應垂直於切線,而切線斜率是 m,故圓心與切點連線的斜率為
5m 5
a
−a
1
− = 5 = −4m
m a
−0
5m
1
解得 m =  (負不合)。
2
【解法二】
設圓心為 C,切點為 P。自 P 向兩軸作垂線,垂足分別為 Q、H。 y
設 OQ = PH = x ,則 PQ = mx , OC = 5mx ,故 HC = 4mx 。
因 CPO = PHC = 90 ,有 PHO ~ CHP 。
OH mx C
而三角形 PHO 中,兩底邊的比為 = = m,
PH x P
H
PH x 1 mx x
故三角形 CHP 中, = m ,得 = m ,故 m =  (負不合)。 x
O Q
CH 4mx 2

109(補)甲-9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C. 等腰三角形 ABC 中,令  = BAC 。若 AB = AC = BC = sin  ,則三角形 ABC 的面積為


2 2


8
【答案】
25
1
【分析】看到面積,又看到 sin  ,那當然是設法使用 AB  AC sin  的面積公式。
2
而題目給的條件,包括三邊長和一夾角,所以可以聯想到餘弦定理。
【解答】
設 AB = AC = x ,則 BC = x 2 = sin  。由餘弦定理,
x 2 + x 2 − x 4 2 − x 2 2 − sin 
cos  = = =
2x  x 2 2
此式搭配平方關係,可以解出 sin  :代入 sin  + cos  = 1 得到
2 2

2 − sin  2
sin 2  + ( ) =1
2
4
整理得 5sin 2  − 4 sin  = 0 ,因此 sin  = 或 sin  = 0 (不合)。
5
1 1 1 1 4 8
所以三角形 ABC 面積為 AB  AC sin  = x 2 sin  = sin  sin  = ( ) 2 = 。
2 2 2 2 5 25

109(補)甲-10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一. 坐標空間中,設 E 為過原點且由向量 u = (2, 0,1) 、 v = (0,1,1) 所張出的平面。將空間中


兩點 A、B 垂直投影到平面 E 上,所得投影點依序為 A 、 B 兩點。已知 AB  u = 5 、
AB  v = 2 ,試回答下列問題。
(1) 若平面 E 方程式為 x + by + cz = d ,試求實數 b, c, d 之值。
(2) 試證明 AB u = AB  u 。
(3) 若 AB =  u +  v ,試求實數  ,  之值。
8 5
【答案】(1) b = 2, c = −2, d = 0 ;(3)  = ,  =
9 9
【解答】
(1) E 的法向量平行於 u , v 的外積 u  v = (2, 0,1)  (0,1,1) = ( −1, −2, 2) ,故取法向量為
(1, 2, −2) 。又 E 過原點,所以 E 的方程式為 x + 2 y − 2 z = 0 ,得 b = 2, c = −2, d = 0 。
(2) 此題如果知道內積的幾何意義,比較容易想到題目在問什麼。

想法如下:因為內積的幾何意義是「  投影長  被投影長」,所以 AB u 表示將 AB 投影

至 u 的長度,乘以 u 的長度,所以希望能說明的是: AB 和 AB 上的投影長度相同。這

在直觀上很顯然:先投影到 E 再投影到 E 上的 u ,就跟直接投影到 u 是一樣的。


〈方法一〉

設 A 、 B 在 u 上的投影點分別是 P、Q。由三垂線定理,知 A、B 在 u 上的投影點也分


別是 P、Q。因此 AB u =  PQ  | u | = AB  u 。
〈方法二〉

由於我們知道的條件是 AA, BB 會垂直平面 E,所以作拆解 AB = AA+ AB+ BB ,則


B
AB  u = ( AA+ AB+ BB )  u = 0 + AB u + 0 = AB u 。

P
Q

(3) 由第(2)題的引導和題目給的內積條件,可以聯想到應該將整條式子去和 u , v 做內積。

兩邊同內積 u 得 AB u =  | u |2 +  u  v ,而 AB u = AB  u = 5 , | u |2 = 5 ,

u  v = 1 ,所以得到一條方程式 5 = 5 +  ;
同理,兩邊同內積 v ,得另一條方程式 2 =  + 2  ;
8 5
兩式聯立解得  = ,  = 。
9 9

109(補)甲-11
109 指考(補考)數甲 Yadis 數學專欄

二. 設 f ( x) = x3 + bx 2 + cx + d 為三次實係數多項式函數。已知 f ( x ) 是 f ( x) 的因式,試回答下
列問題。
1
(1) 若 f ( x) = f ( x)( x + k ) ,其中 k 為實數,試求出 b(以 k 的數學式表示)。
3
(2) 試證明 f ( x) = 0 有重根。
1
(3) 若知 f (−1) = 0 ,試求積分  f ( x)dx 之值。
0

15
【答案】(1) b = 3k ;(3)
4
【解答】
(1) 直接計算: f ( x) = 3x 2 + 2bx + c ,代入題目的式子展開:
 2b   c + 2bk 
x3 + bx 2 + cx + d = ( 3x 2 + 2bx + c ) ( x + k ) = x 3 +  + k  x 2 + 
1 ck
x+
3  3   3  3
2b
所以比較 x 2 的係數,可得 b = + k  b = 3k
3

(2) 繼續比較剩下的係數,並代入 b = 3k 得到
c + 2bk c + 6k 2
c= =  c = 3k 2
3 3
ck
d= = k3
3
所以 f ( x) = 3x 2 + 2bx + c = 3x 2 + 6kx + 3k 2 = 3( x + k ) 2 ,因此 f ( x) = 0 的兩根都是 −k ,得證

(3) 將上面所得代回 f ( x) 得 f ( x) = x3 + 3kx 2 + 3k 2 x + k 3 = ( x + k )3 ,故 f (−1) = 0  k = 1 ,


1
1 1 1  1 1 15
f ( x) = ( x + 1) , 
3
f ( x)dx =  ( x + 1) dx =  ( x + 1) 4  =  24 − 14 = 。
3
0 0
4 0 4 4 4

109(補)甲-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