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杜甫《登樓》

語譯

花近高樓傷客心, 繁花與高樓相近,卻讓作客異鄉的我觸目傷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在各方多災多難的時候,我在此登上高樓。
錦江春色來天地, 錦江流水挾着蓬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而來,
玉壘浮雲變古今。 玉壘山浮雲變幻不定,就如古今世事之多變。
北極朝廷終不改, 皇朝如北極星那樣位置固定,國運不會改變,
西山寇盜莫相侵。 西山那邊的寇盜,別再徒花力氣侵犯我疆土。
可憐後主還祠廟, 可悲的是那蜀漢後主,還有人設祠廟來供奉他,
日暮聊為《梁甫吟》。 傍晚時分姑且效法諸葛亮吟誦《梁甫吟》吧。
賞析

《登樓》一詩採用了興、比、賦三種手法,在登樓時興起傷感之情,描寫登樓所見之景時寓含
比喻,並能聯繫國家危難的時局,直陳其事,表現出詩人關切時事、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情懷。

首聯提攜全篇,先用「傷」字點染悲愴的氣氛,以繁花觸目的樂景反襯作者滿腹愁思、黯然哀
傷的心情,又以「萬方」作為登臨的背景,將多災多難的時代拉到眼前,起勢高遠。
頷聯描寫錦江流水奔騰、春色蓬勃、浮雲飄忽不定的壯闊景色,對仗工整且起到前後照應的結
構作用。對仗而言,作者以江水與山雲相對,天地和古今相對,囊括時間與空間;結構方面,天地
春來與「花近高樓」照應,古今浮雲與「萬方多難」照應。
頸聯再以「北極朝廷」和「西山寇盜」作對比,既詩人表達了對國運久遠、朝廷可收復失地的
堅定信心,又隱含對寇亂侵擾、興亡難料的擔憂。

尾聯通過眼前所見的後主祠堂暗諷統治者昏庸無能,流露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的憂戚憤懣,而
結果只好如諸葛亮出山前那樣吟誦詩歌以寄懷。

全詩境界壯闊雄渾,寄慨遙深,融自然景象、國家之難、個人情思於一體,能體現了詩人沉鬱
頓挫的藝術風格。

修辭
詩句 修辭手法及相關原文

1-2 誇張:萬方多難此登臨。

對偶: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3-4
誇張: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對偶: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5-6
借喻:北極朝廷終不改。

7-8 用典: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