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Kuliah 8

教学技能的掌握与演习
 导入是指教师采用特定的教学语言和手段,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学习程
序的教学活动。
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情感联系的桥梁,
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环
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
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
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 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有激
情、有动力

–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
 二、能将学生引入情境
联想和想象,进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便能迅速
开动脑筋,全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 三、能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回忆上一课。
 例子:
 师:学习议论文《说谦虚》,作者吴晗(han4),
初中阶段还学过他哪篇文章?
 生:学过《谈骨气》。
 师:《谈骨气》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 生:议论文。
 师:“谈骨气”和“说谦虚”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
共同点?
 生:都是动宾短语。
 --------------------
 复习、联系旧课或已知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
课的开始。
 这种方法在语文课使用频率很高。
 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想象、丰富联想,使学生兴
致勃勃的投入学习。
 例如:教《谈谦虚》时,可以讲有关谦虚的故
事。寓言故事很多有关谦虚的故事。
 设疑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口、动脑、动手。
 例如:钱梦龙教《食物从何而来》,这样导入:
“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
杯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谁能
告诉我,我吃的是食物吗?无论说是或不是,
都要讲出理由来。”
 教朱自清《绿》时,背诵王安石的诗《泊船瓜
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
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分析课文题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
尽快获得要领,顺利把握主旨。
 6. 直观导入法:
 7. 谜语导入法
 8. 游戏导入法
 9. 悬念导入法
 1. 要围绕教学目标导入
 2.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导入
 3. 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与启发性
 4. 导入要短小精悍
 5. 因文制宜-根据不同内容、对象和教学条件
设计导入。
 6. 注意把握导入时间:3-5分钟为宜。
 7. 注重多种导入方法综合运用
 1. 牵强附会 :片面,只追求儿童的趣味性,偏
离了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 2.缺乏共鸣:过多考虑内容特点,忽略学生的
实际,则难以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对一个未
曾旅行的同学说旅行所带来的愉快心情,学生
不能感同身受。
 3. 喧宾夺主:太过发散、多媒体运用的便利,
图片、影响满天飞。例如:一个导入有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播放歌曲、让学生说说、再出
示课题。---- 导致冲淡正题。
 4. 哗众取宠:卖弄自己的知识、上课开始就滔
滔不绝、引经据典、既不考虑学生或听课者的
感受,也不考虑教学时间,让人感觉华而不实
 5. 故弄玄虚:明知故问,七绕八绕。
 1. 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 2. 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 3. 能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周期
 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 2.要富有启发性
 3. 要具有适应性
 4. 要展示语言修养
 1. 口头语言的外在形式:语音、语速
 2. 用词是否恰当
 3. 讲述内容的组织性和逻辑性
 1. 叙述式讲授
 2. 描绘式讲授
 3. 解释式讲授
 4. 说明式讲授
 5. 引导式讲授
 6. 评述式讲授
 一、提问的原则
 1. 目标明确
 - 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 - 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
 2. 难易适中
 - 不良倾向: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维含量、
 没有思考价值
 - 提问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 3. 新颖,具有启发性
 4. 有系统:主次分明,先后有序。可以层层深
 入。
 1. 在关键内容处提问:散文(文眼)
 诗歌(诗眼)
 2. 在文具蕴含出提问:含义深刻的句子
 鲁迅《一件小事》
 3. 在内容矛盾处提问:《孔乙己》-“大约孔乙
 己的确死了”
 4. 在比较过程中提问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