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教师心理健康

Kuliah 13
什么是心理健康?
•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英格里:“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
况,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良好的适应,
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
能。”
• 精神病学者麦灵格:“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
境之间相互具有高效率的适应情况。”
• 社会学家波孟:“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
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
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什么是心理健康?
•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英格里:“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
况,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良好的适应,
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
能。”
• 精神病学者麦灵格:“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
境之间相互具有高效率的适应情况。”
• 社会学家波孟:“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
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
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健康的人应该
具备的心理品质是:
• 1. 对现实有效认知;
• 2. 自动自发;
• 3. 能悦纳自己、他人及自然;
• 4. 在感情上能保持独立,有自己的生活;
• 5. 有基本哲学与道德原则,不盲目符合;
• 6. 对生活经常有新鲜感受,有广阔的生活领
域;
• 7. 深挚而有选择的社会关系;
• 8. 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
默感;
• 9. 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经验;
贾霍达综合了弗洛姆、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归
纳了六项心理健康标准:

对自我的态度 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

整合的
人格 心理健康

自律性 对外环境知觉的 支配环境


精确程度
中国心理学家张春兴( 1991 )

• 1. 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
• 2. 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
• 3. 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
• 4. 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 5. 独立谋生的意愿和能力;
• 6. 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
• 朱永新( 1995 ):
• 1. 认知健康适应;
• 2. 情感饱满适应;
• 3. 意志坚强可控;
• 4. 个性和谐统一;
• 5. 人际关系和谐;
• 6. 杜绝心理异常。
• 刘华山( 2001 ):
• 1. 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 2. 自知、自尊、自我接纳;
• 3. 自我调控能力;
•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 6. 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
• 姚本先( 2002 ):
• 1. 智力正常;
• 2. 情绪适中;
• 3. 意志健全;
• 4. 人格统一完整;
• 5. 自我意识正确;
• 6. 人格关系和谐;
• 7. 社会适应良好;
• 8.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 这些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各有道理,但又各有
局限。
•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相对的概
念,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与
干扰,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经常发
生。
心理健康的标准
• 纵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大体可分
四个方面: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

情绪稳定
心理健康

与人和谐相处 能够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心理健康划分的标准
• 1. 经验标准
• 2. 社会规范标准
• 3. 临床诊断标准
• 4. 统计学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 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 1. 师生关系
• 2. 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 3. 课堂心理氛围
• 4. 课堂管理模式
• 5. 课堂秩序
• 6.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 7. 学生的行为处理
• 8.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 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常和某些教师的心理状
态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 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心理
状态的调试。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 教师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
感体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明显提高。
• 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暴躁易
怒等不良的心态,就会使课堂心理气氛紧张,使学生感到
压抑,思维活动受束缚。
• 美国教育联合会《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
• 不能自制脾气、严重抑郁、极度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
刺刻薄、习惯性谩骂的教师:不该留在学校。
• 一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的教师会使学生心情舒畅,一位
善于以积极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的教师,同样也会使学生学
会正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对学生有强烈
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愉快
地向教师学习,甚至把教师作为崇拜偶像藏在自
己心灵深处。
•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IMG.pdf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

•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适应
社会。
• 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做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
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
•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
式,使学生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
• 反之,心里不健康的老师则可能专横、粗暴、不
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的感
觉,影响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心态良好,意志坚
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协
调,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就能与学
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
量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 承认自己教师身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 (二)积极的自我观念,了解并与悦纳自己
• - 承认自己和接受自己

• (三)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 - 能够真实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并善于协调和控制

• (四)有效抵抗职业焦虑
• - 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失败和挫折。遇事镇静,并采取

• 实可行的方法处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 对工作环境不满:工作复杂 人际关系紧张

适应不良

• 环境剧变:课程改革
• 父亲 / 母亲
• 儿子 / 女儿
• 教师 / 学生

角色冲突
• 人格异常、变态人格 紊乱不定的心理

• 归咎命运或别
人 人格障碍 怪异行为由他人察

把自己想法放在首位 猜疑、仇视、偏颇的看法

行为后果伤害他人 教师人格更多属于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 = 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
障碍
之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