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教学的实施

* 有赖于科系和主修科目过程
• - 教学前
准备教案
准备教具
了解学生背景、程度(高、中、弱)
注重教学难点
预知学生会问的问题
- 教学进行中
引起动机、激发兴趣
注意学生举动
提问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家课)

- 教学后
进行反思
伙伴教学

http://www.pep.com.cn/xxjs/rjbxxjs/rjxxjswd/2010
08/t20100827_1637809.html
• “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
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
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 目的: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
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
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
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
互助的精神。
• “ 伙伴教学”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
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
• 教师可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以便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
• 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
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
• 教师讲授后,可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
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
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
• 这种“师生关系”可在课上存在,也可延续到课下,大大拓
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 伙伴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建议
1 .确定“伙伴教师”和“伙伴学生”

• 教师先对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做细致的统计和全面的分
析,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
况,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挑选出那
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伙伴
教师”。
• 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兴趣淡泊的学生作
为被帮助的“伙伴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一
位“伙伴教师”带 2 ~ 3 位“伙伴学生”,并在上机座
位上做相应的调整。
2 .加强对“伙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培训应包括两个方面:
• ( 1 )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让他们常记心
中,并时常告诫自己。“不自满,要虚心;
多学习,讲进取;不专横,要耐心;多务
实,讲奉献。”
• ( 2 )对辅导方法上的培训。包括怎样将复
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如何运用适当
的伙伴教学语言、如何观察“伙伴学生”的
反应能力等。
3 .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
• “ 伙伴教师”教同学的内容和时间,是在
教师讲授后,自己的伙伴在学习内容跟不
上,便需给予及时地帮助和指导。
• 如:对很多同学来说,“拼音”教学
中“四声”很难,教师需在全班上进行讲
解和强调,和需要“伙伴教师”的帮助。
• “ 伙伴教师”的出现能节省很多宝贵的上
机时间,提高课堂上机效率。
4 .注意观察和及时总结
• 教师要对“伙伴教学”中教和学的双方进行认真观
察,及时获得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师生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
及时弥补,如对进步慢的学生,可考虑给他更换“伙
伴教师”。
• 进步快赶上全班的学生,可考虑解除他的“伙伴教
师”;成绩下降的“伙伴教师”,可考虑取消他
的“教师职格”。
• 教师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并对表现出色的“伙伴教
师”给予表扬,对进步快的“伙伴学生”给予认可。
• “ 伙伴教学”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 “ 伙伴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型,如理
论课等,它主要是针对“复习课”课型。
•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地引导,
让“伙伴教学”真正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
希望。
• 而且,学生毕竟在各个方面发展还不成熟,
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可能会不完全领
悟,这样就会影响到“伙伴学生”的学习。
模范教学
• 在教学中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
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
迁移整合。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
理解规律和原理。

• 基本程序 
阐明“个”案→模范性阐明“类”案→模
范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 模范性地阐明“个”案,指用典型事实和现象
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 模范性阐明“类”案,是指用许多在本质上
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
质特征。
• 模范性掌握规律原理,是指从大量的“类”案
中总结出规律和原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规律的表述要准确清楚。
•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让学生了解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
得反馈信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