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日本近代歷史人物 ( 第八講 )

大正時代提倡民本主義的政治
學者-吉野作造 (1878-1933)
大正後期的吉野作造
基本資料
 明治 11 年 (1878 年 ) 1 月 29 日生,昭和 8 年
(1933 年 ) 3 月 18 日歿,享年 56 歲。
 宮城縣志田郡古川町 ( 宮城縣西北部大崎市,由原
古川市等合併 ) 的棉花批發商吉野年藏的長男。
 活躍於大正時代的政治學者、思想家、明治文化研
究家,號古川學人。和組織第一個穩定的政黨內閣
,號稱「平民宰相」的原敬 (1856-1921) 同為日本
大正民主運動的領航人物。提倡民本主義
(democracy) ,鼓吹政黨內閣制、普通選舉制。
一在朝一在野,和吉野共同推動大正民主運動的原敬,是繼
伊藤博文、西園寺公望後的第三任立憲政友會總裁。他也是
首位不具爵位而能組閣者,故有平民宰相之稱。和新渡戶稻
造俱出身陸奧國盛岡城 ( 今岩手縣盛岡市 ) 的南部藩士之子。
和薩長藩閥政府的有司專制
對抗的自由民權運動
 明治 7 年 (1874 年 )1 月,和西鄉隆盛一起在前一年的征韓論政
變中下野的板垣退助 (1837-1919) ,於銀座成立了「愛國公黨
」,此為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個民間的政治結社。板垣並和同為
土佐藩出身的後藤象二郎 (1838-1897) 等向明治政府提出了「
民撰 ( 選 ) 議院設立建白書」,希望政府能開設民選的議會,這
可說是自由民權運動 ( 明治前半期向薩長藩閥政府要求擴大人
民權利和參政自由之政治運動 ) 的濫觴。愛國公黨基於天賦人
權論,對政府的有司 ( 官僚 ) 專制展開了猛烈的批判。所謂有司
專制,係自明治六年政變 (1873 年 10 月 ) 後,政府的中心人物
大久保利通於翌月成立內務省並擔任內務卿,建立強勢獨裁的
統治開始,至明治 22 年 (1889 年 )2 月大日本帝國憲法發布為
止的期間,政治率由特定數名藩閥掌權者所把持的局面。
後藤象二郎曾將坂本龍馬在「船中八策」 ( 坂本所起草之國家
改革的 8 條構想 ) 中關於幕府應還政於朝廷的主張,透過土
佐藩前藩主山內容堂 ( 豐信, 1827-1872) 向第 15 代將軍
德川慶喜建言,慶喜遂於慶應 3 年 10 月 (1867 年 11 月 )
宣布大政奉還
民撰 ( 選 ) 議院設立建白書的序文。後 4 位署
名者皆為於前一年的征韓論政變中下野者,故
自由民權運動可說是政壇失意人士對政府的反

日本近代史上最初的三個政黨和其特徵

 明治 14 年 (1881 年 )10 月,薩長藩閥政府在發動「明治


14 年政變」迫使大隈重信下台的同時,也敦請睦仁天皇
(1852-1912) 頒布了「國會開設的敕諭」,向人民承諾以
10 年為期,於明治 23 年 (1890 年 ) 召開國會。同月板垣
組成了自由黨,揭櫫自由民權的擴張、立憲政體的建立等
綱領,主張法國式的急進自由主義。大隈亦於翌年組成了
立憲改進黨,然標榜漸進主義,鼓吹英國式的議會政治,
行動較為穩健。而支持政府的保守派人士,則由福地源一
郎 ( 櫻癡, 1841-1906) 於明治 15 年 (1882 年 ) 成立了立
憲帝政黨以圖抗衡上述兩黨。該黨擁護天皇的權利並反對
普選,御用色彩濃厚,因黨勢不振而於翌年解散。
板垣退助為坂本龍馬的遠親。他於明治 15 年 (1882 年 )4 月為謀擴大自由黨的勢
力在岐阜市演說時被人襲擊受傷,留下一句「板垣雖死,自由不死」的名言。當
時負責幫板垣診療的,正是愛知縣醫學校長兼病 ( 醫 ) 院長,時年 26 歲的後藤新
平。板垣曾於 1914 年 ( 大正 3 年 )3 月來臺發表演說,提倡日臺融合,和林獻堂
(1881-1956) 創立日治時期臺灣之第一個政治、社會、文化性的集會結社─臺灣
同化會。
昭和 28 年 (1953 年 )12 月日本銀行發行的
百圓券,係以板垣退助為肖像,現仍屬有效券

自由民權運動的開花結果-
第一個政黨內閣 ( 隈板內閣 ) 的誕生
 大隈的立憲改進黨於明治 29 年 (1896 年 ) 改稱為
進步黨,該黨並和板垣的自由黨於明治 31 年
(1898 年 )6 月合組為憲政黨,並在眾議院選舉拿下
了絕對多數的席次。大隈旋受命組閣,擔任首相兼
外相;板垣則出任內相,除陸相、海相外閣員全為
憲政黨員,史稱隈板內閣,係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個
政黨內閣。但因黨內原自由黨、進步黨兩派系的意
見對立,同年 11 月憲政黨即宣告分裂,原自由黨
系仍稱憲政黨,原進步黨系則另組憲政本黨,故此
第一個政黨內閣的壽命僅有 4 個多月。
藩閥和政黨的妥協─
立憲政友會的創立和桂園時代的形成
 屬長州閥的伊藤博文見政黨勢盛,料想未來藩閥勢必與其
取得妥協方可繼續執政,遂於明治 33 年 (1900 年 )9 月拉
攏憲政黨和部分官僚組成「立憲政友會」,自任總裁並於
翌月第 4 次組閣。此後立憲政友會多為第一大黨。
 伊藤和山縣有朋升任元老而退出第一線後,明治 34 年
(1901 年 )6 月,代表藩閥和官僚勢力,亦為山縣愛將的桂
太郎 (1848-1913) 組閣。而代表政黨勢力,繼伊藤之後擔
任立憲政友會總裁的西園寺公望 (1849-1940) ,則於日俄
戰後的明治 39 年 (1906 年 )1 月組閣。迄明治末大正初為
止,兩人交替組閣 ( 桂 3 次、西園寺 2 次 ) ,史稱桂園時
代。此意味著政黨的羽翼漸豐,已可望和藩閥分庭抗禮。
西園寺公望出身公家,在戊辰戰爭時立有軍功。後留學法國
近 10 年,薰染了自由主義的思想。曾任鼓吹自由民權運動的
報刊─《東洋自由新聞》的社長。大正 8 年 (1919 年 ) 巴黎
和會召開時擔任日方的首席全權,到了昭和期成為最後的元
老。
大正民主的曙光─
大正政變 ( 第一次護憲運動 )
 大正元年 (1912 年 ) 12 月,日本陸軍受到了前一年中國
發生辛亥革命的刺激,向政府提出增設 2 個師團 ( 駐紮於
朝鮮 ) 的要求。第 2 次西園寺內閣以財政困難為由否決了
此擴軍案後,陸相上原勇作 (1856-1933) 憤而辭職抗議,
且陸軍故意不推舉繼任陸相人選,迫使西園寺內閣垮臺。
 接著由以陸軍、藩閥等勢力為後盾的桂太郎第 3 次組閣。
桂動輒奏請詔敕,冀壓制政黨等反對派。時值大正天皇
(1879-1926) 剛即位,民眾對新的政治充滿期待,故對陸
軍和藩閥的跋扈相當不滿。在立憲政友會的尾崎行雄
(1858-1954) 領導下,「閥族打破、憲政擁護」的呼聲響
徹雲霄,迫使桂內閣於翌年 2 月解散,史稱大正政變。
尾崎行雄是日本憲政史上當選眾議院議員次數最多 (25 次 )
、連續服務年數最久 (1890 年 7 月 -1953 年 3 月, 63 年 )
、最高齡議員 (96 歲 ) 等記錄的保持者,有「憲政之神」、
「議會政治之父」的美稱。他對桂進行的彈劾演說引發了大
正政變。
吉野的求學階段
 古川尋常小學校畢業後,進入宮城縣尋常中學校、第
二高等學校 ( 俱在仙臺 ) ,是典型的文學少年。
 明治 33 年 (1900 年 )9 月,入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
( 今東京大學法學部 ) 政治學科,受剛自歐洲學成歸
國的副教授小野塚喜平次 (1870-1944) 提倡的「眾民
主義」 ( 主張政治為國民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而不
應只是國家牧民用的治術 ) 所薰陶。日後吉野受此啟
發,根據 public 一字造出「公眾」一詞,汎指享有
參與公共事務之權利的大眾。
吉野在東京帝大時的恩師小野塚喜平次,亦為日俄開
戰前主張對俄強硬的七博士之一。小野塚於 1928
( 昭和 3 年 )-1934( 昭和 9 年 ) 間曾擔任東京帝大總
( 校 ) 長。
赴華任教及遠赴歐美留學
 明治 37(1904 年 ) 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秀獲頒天皇御賜
的銀懷錶。明治 39(1906 年 ) ,應直隸總督袁世凱之聘
攜家眷赴天津,擔任袁長子克定的家教,並任教於北洋
法政專門學堂,講授地方自治等。
 明治 42 年 (1909 年 )2 月,返國擔任母校東京帝國大學
法科大學副教授。翌年為研究政治學及政治史,以公費
隻身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明治 44 年 (1911 年 )
,於維也納目睹了勞動黨的示威運動,親身體驗了歐陸
澎湃洶湧的群眾運動,對日後其提倡民本主義的思想大
有裨益。歷經法、德、英、美等國留學 3 年後,於大正
2 年 (1913 年 ) 學成歸國。翌年升任為政治史講座教授

擔任袁世凱家庭教師時代的吉野
發表〈談憲政的本義〉提倡民本主義

 大正 5 年 (1916 年 )1 月,吉野在雜誌《中
央公論》上發表長文〈談憲政的本義〉 ( 略
稱 ) 。其中提到 democracy 可譯為民主主義
或民本主義:民主主義的定義為「國家的主
權在於法理上的人民」;民本主義的定義則
是「國家主權活動的基本目標,在於政治上
的人民」。因此他提倡後者,巧妙地規避了
明治憲法第 4 條「天皇為國家的元首,總攬
統治權」中有關主權的規定。
吉野在雜誌《中央公論》上發表的長文
〈談憲政的本義兼論遂其有終之美的方法〉
〈談憲政的本義〉中發人深省的話 ( 一 )

 憲政運作上的不完美,主要為制度及其運
用問題,其次為一般國民的智德問題。
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反對特權階
級壟斷政權的民權思想奮鬥出之結果。憲
法應以其最高的法律效力,來保障民權。
 民主主義可分哲學上的絕對民主主義 ( 如
法國大革命後的激進民權 ) ,和解釋上的
相對民主主義 ( 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 。
〈談憲政的本義〉中發人深省的話 ( 二 )

 監督政府的議會,若被政府攏絡,就會產
生很大的弊害;同樣地,監督議會的人民
,若被議員操縱,也會產生很多的腐敗。
 思想、言論自由的壓迫,常被視為來自政
府,但其較易防備;而來自民間的常以輿
論的方式出現,要提高警覺也較為困難。
 要發揮憲法與議會的功能,國民須以近代
文明共通的民本主義為方針來共同努力。
吉野提倡民本主義的成果
 吉野於大正民主運動中在教育界、言論界長期耕耘的結果
,終於促使政黨內閣制和普通選舉制得以開花結果。
 政黨內閣制的實現:大正 7 年 (1918 年 ) 7-9 月,日本發生
了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米騷動。因長州閥的寺
內正毅 (1852-1919) 內閣執意干涉俄國革命,於同年 8 月
出兵西伯利亞,遂引發不滿米價節節高漲的民眾於各地集
會、暴動。寺內內閣因此垮臺後,由原敬以眾議院多數黨
黨魁的身分組閣,成立了第一個穩定的政黨內閣。
 普通選舉制的實施:大正 7 年 (1918 年 ) ,吉野組成民本主
義的思想啟蒙團體─黎明會,主張普通選舉;翌年又出版
《普通選舉論》一書大力鼓吹之。由於吉野的奮鬥不懈,
大正 14 年 (1925 年 ) ,日本終於取消了以直接國稅的納稅
額為門檻的選舉權限制,實施了成年男子普選權;規定年
滿 25 歲的成年男子,不論貴賤貧富皆有選舉權。
位於富山縣下新川郡魚津町的米騷動發源地紀念碑,
背後為十二銀行 ( 今北陸銀行 ) 的米倉。十餘名主婦
在此阻止米糧運往北海道,揭開了日本米騷動的序幕

作為明治文化研究者的吉野
 大正 12 年 (1923 年 )9 月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燒毀
了許多明治時代重要的文獻,為此吉野於翌年和尾
佐竹猛、宮武外骨等成立了「明治文化研究會」,
自任會長,推動明治史的研究。該會所編纂的「明
治文化全集」,蒐羅了許多明治時代的重要史料,
如向為正史所忽視的報章雜誌等;並將歷史研究關
心的觸角擴及於社會史、民眾史等。即使到了今日
,其史識仍令人佩服。吉野的目的,乃在於批判明
治國家建設者的寡頭、獨裁傾向,從而指出大正時
代的民本思想終是大勢所趨。
對中國的認識和其歷史評價
 吉野相信中國的青年因五四運動已經覺醒,並認
為和日本的米騷動等民主運動有其互動關係。他
推崇孫中山,在眾人只關注種族革命時,孫已認
清推行政治改革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 晚年的吉野,因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關係者過從甚
密,其政治立場漸從自由主義轉向社會民主主義
。但為人熟知的,還是體察日本天皇制的國情,
於大正時代鼓吹民本主義,影響了廣大的知識人
與青年學子,做為大正民主精神象徵的吉野。
位於宮城縣大崎市的吉野作造紀念館之常設展
示室入口處的吉野作造半身銅像,係由其女婿
,也是雕刻家齋藤素巖 (1889-1974) 所製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