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揭帖

歷史碩一
鄭傑榮
109105502
雍正拾參年拾月十八日,署總兵官王廷詔揭。

署理四川川北鎮總兵官印務職王廷詔謹揭,為恭報微職奉
到詔書日期、事。竊職於雍正拾參年拾月初拾日,奉到禮
部頒行大行皇帝遺詔,謄黃壹道到職,職即率領標屬官弁
出郊,迎至公署跪聽宣讀。遵照部頒儀注祗行,並行職屬
一體欽遵,訖所有微職奉到謄黃詔書日期,理合恭疏題
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
帖者。
揭帖
清代各省衙門題本到京,先投送通政使司,再由司轉送內閣。在題本投送通政使司時,
例有隨本揭帖 ( 圖版九 ) 三份,內容同題本,一存本司,一送關係部,一送六科,以備查
考。

又清代早期在京各部院之題本,亦有隨本揭帖。

按揭帖在明代為進呈官文書之一。陳繼儒《見聞錄》云:「累朝以來,閣中凡有密奏
及奉諭登答者,皆稱為揭帖,清代無之。

清代揭貼款式與題本大致相同,通用白紙折,每幅為高 24 cm ,寬 12cm ,篇幅長度依


題本字數多少來斷幅。唯將首幅上的「題」字改為「揭」字。將文中「具題」字樣
均改為「具揭」字樣。正文首書其式首稱:「某官某謹 揭為某事云云」,末稱:「為此
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後書某年某月日。並押官衙印信關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