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验
 血生化检验
 尿常规检验
 粪便检测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必要性

 许多疾病都需要化验血常规来判断疾病的程度;
 预后的判断基础之一;
 兽医师判断疾病和指导动物主人治疗的基础工作;
 使兽医师缩小疾病的疑似范围,排出一些疾病;
 配合其它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尿液检查、 B 超诊
断、 X 光片、粪便检查等);
 血液常规检查的适应症
 全血计数( CBC )反映了患病犬猫的全身健康
状态;
 CBC 揭示机体造血系统的机能状况;
 手术前,手术后;
 各种炎症时,炎症的不同时期;
 创伤、出血、车祸、摔伤等;
 贫血;
 消瘦;
 脱水时;
 呕吐、腹泻、体虚弱等。
内容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2 血样的采取与抗凝

3 血细胞计数检查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动物血样的采取与抗凝方法。

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的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血液的组成
水( 90%—92% )

血 浆 晶体物质( 2%—3% )
( Plas
ma ) 白蛋白
(55%) 血浆蛋白 球蛋白
血 液 ( 5%—8% )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血细胞( 45% )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Hematocrit )
血液的组成
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在血浆中的血细胞
组成。
 全血= 45 %血细胞+ 55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血浆:( 90 - 92 %)水+( 8 - 10 %)溶

 溶质: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原)、无机盐、非蛋白氮、不含氮的有机物。
 血液流出血管后凝固成血块,随着血块缩紧而析
出的黄色清亮液体叫血清
 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
 血清中缺乏血浆中参与凝血反应的一些成分。出
血时,输血清没用,要输血红蛋白。
 血清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颜色,密度,气味:
颜色:红色 动脉血:鲜红 (血红蛋
白)
静脉血:暗红
红细胞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犬和猫的红细胞为无核、双凹碟
型,圆盘状。这种形态可以使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增大;有很强的变形性和可塑性,较易通过比其直径还小
的毛细血管和血窦空隙。
 不同动物的红细胞数量不同;
 同种动物的红细胞数量也因年龄、品种、性别、生理状态
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
血细胞比容
 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为
血细胞比容。
 由于白细胞的血小板在血细胞中所占的溶剂约为
1 %,常被忽略不计;
 因而,常将血细胞比容成为红细胞比容或者红细
胞压积( PCV )。
 血液比容反映血浆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
化。
 临床上测定红细胞比容有助于诊断多种疾病,
如:脱水、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的理化特性
 ① 血色与血味 :
 ② 相比密度
 ③ 黏滞性
 ④ 血液渗透压
 ⑤ 血浆酸碱度
血 量

 血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
 犬的平均血量是体重的 5% - 6 %
 猫的平均血量是体重的 6% - 7 %
 机体的血量一般比较恒定,但是随着年龄、性
别、体重、营养、妊娠、泌乳、健康状况及环境
的改变而稍有变化。
 血量减少:失血是主要原因。
 失血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与失血速度和失血量有
关;快速失血危害更大。
失血量
 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 10 %,一般不会影响健康;因
为:
 这种失血缩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在 1 - 2 小时内可以从
组织液中得到补充;
 血浆蛋白质可以由肝脏在 1 - 2 天加速合成得到恢复;
 血细胞可以由储存血液的释放得到暂时的补充,还可以由
造血器官生成血细胞来逐渐恢复。
 一次急性失血达到血量的 20 %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
影响。
 一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 30 %时,会危及生命!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 膜通透性:水、尿素、氧、二氧化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
Cl- 、 HCO3- 较易通过细胞膜,但正离子很难通过细胞膜。
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第一个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
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
 某些疾病时,红细胞能较快地彼此以凹面相贴,形成红细胞
叠连而使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降低,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小,
血沉加快。
 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深入红细胞内,红细胞膨
胀成球形,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 Hb ),这种
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
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功能
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碱物质有缓冲作
用,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与气体运输:每 100 毫升的血液可以携带 20 毫升的氧。
 动物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都减少,或者其中之一明显减少,可以视为贫血。
 血红蛋白的酸碱缓冲功能:还原血红蛋白( HHb )和氧合血红蛋白
( HbO2 )在 pH 约 7.4 的环境下,两种形式的血红蛋白均为弱酸性物
质;他们一部分以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红细胞内的钾离子构
成血红蛋白钾盐,组成了 KHb/Hhb 和 KHbO2/HHbO2 两个缓冲对,共同
参与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红细胞的生成

 红细胞由红骨髓的髓系多功能干细胞分化增殖而成。
 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放射性物质或药物抑制骨髓的造血功
能,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 造血需要:骨髓造血机能+重组的造血原料+促进红细胞成
熟的物质。
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蛋白质,铁。供应或摄取不足,出
现营养性贫血。
 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 VB12 、叶酸和铜离
子。
 缺乏 VB12 或叶酸可以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 VB12 的吸收不足就可以引起贫血,如: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
素,长期肠炎等。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 红细胞的自稳态主要受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调节,雄
激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 主 要 在 肾脏 产 生 ( 肝 脏 也 有 少量 合
成),正常时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使红细胞的数量
相对稳定。 EPO 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
蛋白的合成。因此,慢性肾衰竭等肾病时,常因促红细胞
生成素的不足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
 雄激素:雄激素可以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也作用于肾脏或肾外组织产生促红细
胞生成素,从而间接促使红细胞增生。这可能是雄性动物
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高于雌性动物的原因之一。
红细胞的寿命和破坏

 红细胞的存活时间因动物品种的不同而有较大
的差异;

 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
白细胞

 ① 白细胞的分类:白血病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根据形
态、功能和来源,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
大类。根据粒细胞胞浆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又分为中性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② 白细胞的数量与比例:白细胞的数量随着动物的生理
状态而变化,下午高于早晨,幼龄动物高于成年动物,
剧烈运动、进食和疼痛时白细胞增多;个体又差异。
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中各种细胞的比例保持相对恒
定。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 趋化性强。
 吞噬异物、细菌,吞噬并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
抗原-抗体复合物。
 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溶酶体酶,能将吞噬
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屑分解,在非特异性
免疫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 有吞噬机能,但是没有杀菌能力(细胞内不含溶
菌酶)。主要机能嗜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
程。
 当机体发生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过敏反应
时,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向局部,吞噬抗原-
抗体复合物,以减轻对机体的危害;因此,在皮
肤过敏反应中、在药物过敏等反应中,可以见到
其增多。
 在寄生虫性感染严重的时候,血液中的嗜酸性粒
细胞也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 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含有
组胺、肝素和 5 -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细
胞本身不具备吞噬能力。

 组织胺增加局部炎症区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其它的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活动;肝素
对于局部炎症部位有抗凝血作用。
淋巴细胞的功能

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与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或细胞
相互接触时,发挥免疫功能,以对抗病毒、细菌和癌细胞的侵
入;另一些 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合成一些免疫活性物
质,如:淋巴因子、干扰素等,参与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脾脏和肠道淋巴组织中,在抗
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特异性抗
体,释放入血阻止细胞外液中的抗原、异物的伤害。这种由免
疫细胞产生和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叫做体液免
疫。
单核细胞的功能
 单核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 可以渗出血管变成巨噬细胞;
 能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
白细胞的生成

 三种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原始粒细胞;
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在脾、淋巴结、胸腺、消
化道黏膜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
 白细胞的分化增殖受造血生长因子( HGF )的调节。
 白细胞的破坏:白细胞衰老死亡后,大部分被肝、脾
的巨噬细胞吞噬和分解,小部分经消化道和呼吸道粘
膜排出。粒细胞在吞噬细菌后可释放过多的溶酶体酶
而“自我溶解”,与被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屑一起形
成脓液。
血小板

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活细胞。血小板无核,但胞
浆中含有多种与其功能有关的活性因子。
① 血小板的生理机能:主要包括:生理性止血、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
作用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的实现,与其具有黏
附、聚集、释放、吸收和收缩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② 血小板的生成: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系祖细胞,再分化为形态上
可以识别的巨核细胞,血小板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而成。

③ 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寿命约 10 天,但是仅在最初的 2
- 3 天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衰老的血小板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
噬;也会在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时被消耗。
血型与输血
 血型:通常指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 狭义的血型定义:以细胞膜抗原结构的差异为
依据,进行分类的血细胞抗原型。
 广义的血型定义:以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微小差
异即蛋白质多肽性和同功酶为依据分类。
 输血的原则: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实验:

 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血试验,叫
做交叉配血主侧;
 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血试验,叫
做交叉配血次侧。
 两个试验均无凝血,则血型相合,可以输血;
 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配血不和,不能输血;
 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出现凝集,只能在紧急情
况下输血,但速度要慢,输血量也不能太多;
 两侧均有凝集出现,绝对不能输血!
如何解读结果?
一、血样的采取与抗凝

1 、血样的采取
① 采血前的准备:采血用应事先消毒灭菌、干燥处理。采血部位应剪
毛按常规消毒。
② 少量用血,一般可在耳尖、冠顶及静脉末梢等处进行采取。
③ 多量用血,大动物可在颈静脉处进行采取;猪可在前腔静脉处采取;
禽类在翅内静脉处采取,必要时可进行心脏穿刺采取。小动物一般采
用心脏采血。
各种动物的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 畜种 采血部位 畜种

颈静脉 耳静脉 猪、羊、犬、猫、


马、牛、羊
实验动物
前腔静脉 猪 翼下肱静脉 家禽
隐静脉 犬、猫、羊 蹼间静脉 鸭、鹅
前肢头静脉 犬、猫、猪 冠或肉髯 鸡
心脏 兔、家禽、豚鼠 断尾 猪、实验动物
肝素

2 、血样的抗凝
兽医临床常用的抗凝剂、使用方法及用图,见下表。
抗凝剂 抗 凝 机 制 常用浓度 使 用 方 法 用 途
配制后应及时使用,每
肝 素 阻止凝血酶元转化为 0.5 ~ 1% 溶 10ml 血液加入 0.1 ~ 适用于多数血液实验诊断检
凝血酶而阻止血凝 液 验,不宜用于血涂片检查。
0.2ml 。
柠檬酸钠 与钙离子形成非离子 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输
每 10ml 血液加入
(枸橼酸 的可溶性化合物而阻 3.8% 溶液 血用抗凝,但不宜用于血
1ml 。
钠) 止血凝 液生化指标测定。

EDTA-Na2 螯合血中钙离子而阻 10% 溶液 每 10ml 血液加入 0.1 适用与一般血液学检查,不


止血凝 ~ 0.2ml 。 宜用于钠、钙的测定。

取此液先作抗凝瓶。
草酸盐合剂 与钙离子结合,形成 1 ~ 2% 的草
1ml 此液可抗凝 10ml 血
有毒不能用于输血的抗凝,
(草酸铵+草酸 不溶解的草酸钙而阻 酸 样(制作抗凝瓶应小于 不宜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与
钾) 止血凝 盐溶液 血小板计数。
80℃ )。
血液学检查项目与采血后可保存的时间
检查项目 保存时间 检查项目 保存时间( h )
(h)

白细胞计数 2~3 血红蛋白含量 48

红细胞计数 24 红细胞压积容量 24

血小板计数 1 红细胞沉降速率 2~3

网织红细胞计数 2~3 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二、红细胞计数( RBC ) :显微镜计数法

1 、原理
血液经 200 倍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板,用显微镜观察,计
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并换算成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2 、器材与试剂
改良纽巴氏计数板、盖玻片、沙利氏吸管、 5ml 吸管、试管、
小玻棒、显微镜、计数器、 0.85% 氯化钠稀释液。
3 、方法
① 用 5 毫升吸管准确吸稀释液 2 毫升于试管中,用沙利氏吸管吸取血样
10 微升,用脱脂棉擦去沙利氏吸管外壁多余的血液后插入试管底部,轻
轻压出血液于稀释液中,再用上清液吸、吹数次,以洗出沙利氏管内黏
附的血细胞,充分混匀后备用。

② 将稀释后的血样用小玻棒取一滴,置于计数板与盖玻片交界的边缘,让
其自然浸入,使稀释血样扩散入计数室内,静置 2 ~ 3 分钟,镜检。

③ 计数时用低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的四角和正中 5 个中方格,共
80 个小方格的红细胞数。为避免重复和遗漏,计数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
注意压在双线上的红细胞,遵守“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计数法则。
4 、计算方法
每 mm3 血液内红细胞总数
= 5 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5×10×200×106
= 5 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1010
单位:个 / 升
式中 ×5 — 5 个中方格换算成 1 个大方格
  ×10 — 1 个大方格容积为 0.1 微升,换算成 1.0 微

  ×200 —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 — 由微升换算成升

注意 防凝、防溶、取样正确。
5 、正常参考值
健康动物除山羊的红细胞数较多外,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数约为
6.0×1012 ~ 8.0×1012/L 。

6 、临床意义
① 相对增多:脱水、急性胃肠炎、肠便秘、渗出性胸膜炎、渗出性
腹膜炎、某些传染病;
② 绝对增多:红细胞增多症,见于代偿性机能不全的心脏病及慢性
肺部疾病;
③ 减少:各种贫血、出血性、溶血性、骨髓造血功能不全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
( 三 ) 红细胞形态检查
1 、正常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形
态呈双凹圆盘形,细
胞大小均一,染色为
淡粉红色,血红蛋白
充盈良好,呈正常色
素性。
2 、异常红细胞形态
(1) 小红细胞:出现较多染色过浅、淡染区扩大的小红
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由长期慢性感染(炎症)继发
的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仅有胞体偏小而无淡染区增大。
 (2) 大红细胞: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
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在幼红细胞内 DNA 合成不足。
当这种幼红细胞脱核之后,形成大的成熟红细胞。也
可见于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
等。
( 3 )红细胞大小不均:是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贫血常有
此现象,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功能减弱有关。可
通过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数值指标反映出来。
( 4 )球形红细胞:直径小,着色深,无中心淡染区。其与正常红细胞
的差别在于厚度增大。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血涂片中此
类细胞常超过 25 %。
( 5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轴增大,
短轴缩短。细胞只有成熟后才会呈现椭圆形,且将此种红细胞置于高
渗、等渗、低渗溶液或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而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均不呈椭圆形。偶见于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镰形
红细胞性贫血。
( 6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形似张开的嘴巴或鱼
口。此种红细胞有膜异常,使 Na+ 透过性增加,细胞膜变硬,因而
脆性增加,致使细胞生存时间缩短。可见于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
乙醇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及肝病等。
( 7 )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呈镰刀状、线条状,或
呈 L 、 S 、 V 形等。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产生大量
镰形红细胞。
(6) 棘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针状或指状突起,其间距
不等,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突起的尾端略圆。可
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
(7) 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可因制片不当、
高渗等原因引起,红细胞周边呈钝锯齿形,突起排列
均匀、大小一致,外端较尖。
(8) 泪滴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如泪滴样或梨状。贫血
时也可见到。
(9) 裂片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大
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系红细胞通过因阻塞而管腔狭
小的微血管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微血
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时增多。
红细胞形态 :
贫血形态 MCV MCH MCHC 常见病因
学分类 (fl ) (pg) (g/l)

正常细胞 82 ~ 27 ~ 320 ~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 95 31 360 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 >95 >31 320 ~ 缺乏叶酸及维生素 B12


贫血 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360 恶性贫血等

单纯小细 <82 <27 320 ~ 慢性感染、炎症、尿毒


症、恶性肿瘤、风湿性
胞性贫血 360 疾病等

小细胞低 <82 <27 <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
色素性贫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3 、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 ( 1 )何 - 乔氏小体:红细胞内,紫色。见于
严重贫血或脾切除。
 ( 2 )卡伯环:红细胞内,线圈状或 8 字形。
见于铅中毒或溶血性贫血。
 ( 3 )海恩兹小体:新鲜血涂片,红细胞内或
边缘,一个或多个不等蓝黑色小点,折光性。
见于硒缺乏症、牛羊的铜中毒、洋葱中毒、甘
蓝中毒等。
( 六 ) 细胞沉降速度的测定
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在室温下观察抗凝血中红细
胞在一定时间内在血浆中的沉降速率。
 血沉与红细胞串钱状的形成、红细胞数目的多
少、血浆蛋白的组成以及测定时室温的变化、
血沉管倾斜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 抗凝血: 3.8 %枸橼酸钠液
魏氏法
 魏氏血沉管:
长 30cm
内径为 2.5mm
管壁有 200 个刻度
每个刻度之间距离
为 1.0mm
附有特制的血沉架

图 7-1 魏氏血沉管
测定方法 ① 测定血沉时必须用新配制
的抗凝血;②血液与抗凝剂
混合要充分,柱面上不应有
 ( 1 )取 3.8 %枸橼酸钠液 0.4ml 置于小试管
气泡,它可使血沉变慢;③
中。 用魏氏法测定时,事先应检
查血沉架是否好用,以防漏
 ( 2 )颈静脉采血,沿管壁加入试管,轻轻混
用;④测定时室温以 20℃ 左
合。 右为宜,温度过低可以减慢
血沉。
 ( 3 )用血沉管吸取抗凝血至刻度 0 处,用棉
花擦去管外血液,直立于血沉架上。
 ( 4 )经 15 、 30 、 45 、 60 min ,分别记录
红细胞沉降的刻度数,用分数形式表示(分母代
表时间,分子代表沉降 mm 数)。
临床意义

 ( 1 )血沉率加快:常见于各种贫血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及组织损伤或坏死(如结核病、风
湿热、全身性感染等)。随着疾病的好转,血
沉率逐渐变慢并恢复正常。
 ( 2 )血沉率减慢:常见于机体严重的
脱水,如胃扩张、肠阻塞、急性胃肠炎、瓣胃
阻塞、发热性疾病、酸中毒等。
各种动物的正常血沉值
动物种类 15 分 30 分 45 分 60 分 测定方法
31 49 53
马 55 六五型法
32 75 96.7
驴 110.7 魏氏法
黄牛 0.8 魏氏法
9.8 30.8 65
水牛 91.6 魏氏法
奶牛 0.3 0.7 0.75 魏氏法
1.2
山羊 0.6 魏氏法
猪 3 8 20 六五型法
30

血沉加快:见于梨形虫病、结核、鼻疽、猪瘟、化脓性炎
症、风湿症等。
血沉减慢:见于大出汗、多尿、剧烈腹泻、马流行性脑脊髓
炎、破伤风、牛瓣胃阻塞、腹痛症等。

血液检验
(七)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
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测定时将抗凝血在一定
的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每升血液中血细
胞所占容积的比值。
 器材
( 1 )温氏管:管长 11cm ,内径约 2.5mm ,管壁有
100 个刻度。一侧自上而下标有 0 ~ 10 ,供测定血
沉用,另一侧标有 10 ~ 0 ,供测定比容用。
( 2 )水平电动离心机:转速能达 4000rpm 。
图 7-5 温氏管及长针头
临床意义
 ( 1 )红细胞压积增高:
1 、由于红细胞压积增高的数值与脱水程度成正比,
因此在临床上可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化而推断机体的脱
水情况,并计算补液的数量及判断补液量的实际效果。
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血液浓缩,使红细
胞相对性增多,如急性胃肠炎、肠便秘、肠变位、瓣
胃阻塞、渗出性胸膜炎和腹膜炎,以及某些传染病和
发热性疾病。
绝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狭窄、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等。
 ( 2 )红细胞压积降低:见于各种贫血,但降低的程
度并不一定与红细胞数一致,因为贫血有小细胞性贫
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细胞性贫血之分。
(八)血红蛋白的测定——沙利氏比色法
 血红蛋白测定是指测定并计算出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 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内含物,每个正常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
蛋白约占红细胞重量的 32% ~ 36% ,或红细胞干重的 96% 。
 1 .原理 血液与盐酸作用后,释放出血红蛋白 , 并被酸化后变为
褐色的盐酸高铁血红蛋白,与标准柱相比,求出每百毫升血液中
血红蛋白的克数或百分数。
  2 。器材与试剂
 ( 1 )沙利氏血红蛋白计一套。在测定管上有两种刻度,一侧表
示血红蛋白在每百毫升血液内的克数,另一侧表示百分数。国产
的血红蛋白计是以每百毫升血液含 14.5g 血红蛋白做为 100 %而
设制。
 ( 2 ) 1 %盐酸一小瓶。
方法  ( 1 )向沙利氏比色管内加入盐酸 5
滴。
 ( 2 )用沙利氏吸血管吸血至 20μl
刻度处,擦去管外沾附的血液。
 ( 3 )徐徐吹入沙利氏比色管内,
不要产生气泡,再反复吸、吹数次,
以洗出沙利氏吸血管中的血液。轻
轻振动比色管,使血液与盐酸充分
混合。
 ( 4 )静置 10min ,待血液变成褐
色后,缓缓滴加蒸馏水,每加 1 滴,
用细玻璃棒搅动一次,直到颜色与
标准色柱完全相同为止。液柱凹面
图 7-4 沙利氏血红蛋白计 所指的刻度数,即为每百毫升血液
中血红蛋白的克数,用 g 或%表示。
临床意义
 ( 1 )血红蛋白增多:主要是见于脱水,血红
蛋白相对增加。也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
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
多能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是红细胞持续性
显著增多,全身总血量也增加,见于马、牛、
犬和猫。
 ( 2 )血红蛋白量减少:主要见于各种贫血。
(九)红细胞计数
 1 .原理血液经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板,用显微镜
观察,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并换算成每 μl 内的数
目。
2 .器材
( 1 )血细胞计数板:板中间有横沟将其分为三个狭
窄的平台,两边的平台较中间的平台高 0.1mm 。中
央平台又有一纵沟相隔,其上各刻有一个计数室。每
个计数室划分为 9 个大方格,每一大方格面积为
1.0mm2 ,深度为 0.1mm ;四角每一大方格划分为
16 个中方格。中央一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 25 个中方
格,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 16 个小方格,共计 400 个
小方格。
( 2 )显微镜,计数器等。
( 3 )稀释液: 0.85 %氯化钠溶液。
图 7-6 血细胞计数板构造 图 7-7 记数室的划格
方法:采血、稀释、加液

图 7-8 记数室充液法 图 7-9 红细胞记数顺序

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
计算
 X/80×400×200×10=1mm3 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 X——5 个中方格(即 80 个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

 400—— 一个大方格,即 1mm2 面积内共有 400 个小


方格。
 200—— 稀释倍数。
 10—— 血盖片与计数板的实际高度是 1/10mm ,乘
10 后则为 1.0mm 。
 上式简化后为 X×10 , 000= 红细胞数 /mm3
临床意义
( 1 )红细胞增多:
相对性增多:这是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
绝对性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增生活跃的结果。按发病原
血液浓缩所致。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
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A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导
①汗、急性胃肠炎、肠便秘、肠变位、瘤胃积食、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又称真性红细
致组织缺氧,红细胞生成素增加,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机
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
能亢进而引起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
瓣胃阻塞、真胃阻塞、渗出性胸膜炎、渗出性
是多能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是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
度成正比。见于高原适应、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
腹膜炎、日射病与热射病、大面积烧伤等。
全身总血量也增加,见于马、牛、犬和猫。
脏病(如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综合
②症)、血红蛋白病(如高铁血红蛋白症、硫化血红蛋白
继发性增多: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症)。
B .红细胞生成素病理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与肾
脏疾病或肿瘤有关,如肾囊肿、肾积水、肾血管缺陷、
肾癌、肾淋巴肉瘤、小脑血管瘤、子宫肌瘤、肝癌等。
( 2 )红细胞数减少:见于贫血。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容量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时,
称为贫血。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 4 类:
 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见于胃溃疡、球虫病、钩虫病、捻
转胃虫病、螨病、维生素 C 和凝血酶原缺乏等疾病。急性失血性
贫血见于丙酮苄烃香豆素中毒、草木樨中毒、脾血管肉瘤、犬和
猫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手术和外伤等。
 溶血性贫血:见于牛巴贝西虫病、牛泰勒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马传染性贫血;绵羊、猪、犊牛的甘蓝中毒和野洋葱中毒;新生
骡驹溶血病、犬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 营养性贫血:见于蛋白质缺乏,铜、铁、钴等微量元素缺乏,维
生素 B1 、 B2 、 B6 、 B12 、叶酸、烟酸缺乏等。
 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于辐射病、蕨中毒、马穗状葡萄菌毒病、梨
孢镰刀菌毒病、羊毛圆线虫病、犬欧利希文病、猫传染性泛白细
胞减少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垂体功能低下,
肾上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三、白细胞计数( WBC ) :显微镜计数法

1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破坏红细胞后,混匀充入计数
池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中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2 、试剂与设备:
改良纽巴氏计数板、盖玻片、沙利氏吸管、 1ml
吸管、试管、小玻棒、显微镜、计数器、白细胞稀释
液( 2% 冰醋酸溶液或 1% 盐酸溶液)。
3 、方法:
用 1 毫升移液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 0.4 毫升于小试管中,再用
沙利氏吸管吸取血样至 20 微升处,用脱脂棉擦去吸管周围多余血液,
然后将吸管插入小试管底部,缓慢放出血液后用上清液反复吹洗数次,
以洗净管内所粘附的血液,充分混匀振荡,备用。取样与计数方法与
红细胞计数方法相同,计数在计数室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4 、计算方法:
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总数 =
四个大方格白细胞数 ÷4×10×20×106
单位:个 / 升
5 、注意事项:
  初学者容易把尘埃异物与白细胞混淆,可用高倍镜观察,
白细胞有细胞核的结构,而尘埃异物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
结构。
5 、正常参考值(附后表)
6 、临床意义
① 增多:细菌性感染、炎症、白血病、恶性肿瘤、中毒
性疾病。
② 减少:病毒性传染病、犬瘟热、猫泛白血病减少症、
各种疾病晚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药物性降低:磺胺类、
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氨基比林、水杨酸钠等 ; 血液
原虫病、血液孢子病。
各种健康动物血红蛋白数、红细胞数及白细胞数参考值

动物 Hb/(g·L-1) RBC/(1012·L-1) WBC/(109·L-1)


水牛 123.0±16.6 5.91±0.98 8.04±0.30
黄牛 95.5±10.0 7.24±1.57 8.43±2.08
乳牛 83.7±7.0 5.97±0.86 9.41±2.13
绵羊 92.6±5.1 8.42±1.20 8.45±1.90
山羊 118.0±10.3 15.23±1.03 12.47±0.90
猪 112.3±13.7 5.51±0.31 14.02±0.93
犬 133.6±13.5 6.57±0.34 10.93±1.29
鸡 84.9±30.4 3.04±0.28 /

资料见:安丽英编著 . 兽医实验诊断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5.
红细胞 RBC
 升高  降低
相对: a. 脱水 a. 幼年犬猫
b. 休克 b. 出血或溶血
c. 兴奋性脾脏收缩
c. 红细胞生成或分化障碍
d. 大面积烧伤
绝对:
d. 慢性炎症
原发性: a. 红细胞增多症 e. 恶性肿瘤
b. 慢性肺心病 f. 营养缺乏
继发性: a. 慢性氧不足,心血管 g. 肝硬化-相对降低
问题引起代偿性
增多
b. 肾肿瘤
c. 肾囊肿
d. 内分泌紊乱
血红蛋白 HGB
 最能直接反应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的因素

影响因素:
a. 白细胞显著增多 +
b. 高脂血症 +
c. 高胆色素血症,溶血 +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 升高  降低

a. 网织红细胞增多 a. 未成年动物
b. 灵缇—生存周期短 b. 缺铁性贫血
c. 贵宾犬 c. 门静脉分流
d. 阿拉斯加犬, d. 亚洲品种的犬
迷你雪纳瑞犬
e. 红细胞凝集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升高  降低
--- 一般无真性升高 贫血(网织红细胞)
溶血
脂血症
猫血中存在大量 Heinz
小体

* 这两个参数不是特别有用 , 不过可用来检测仪器
细胞数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

细胞大小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

1 、原 理:
细胞的染色反应,决定于细胞的化学结
构对染色物质的亲和力。将血液制成涂片,经
染色后镜检,根据显示各种细胞形态和着色特
点,测定血液中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数。
2 、试剂与设备:
瑞氏染色液、磷酸盐缓冲液 、二甲苯、
香柏油、载玻片、染色盆及支架、擦镜纸、吸
水纸、白细胞分类计数器、显微镜。
3 、方 法
① 血片的制作:左手持载玻片两端,右
手持推片,取被检血一滴滴于载片一端,推片
一端与血接触呈 45° 角,并使其血液自由沿
推片边缘扩散,待均匀后,以同等速度轻轻向
另一端推动,使血均匀地涂抹在载片上。让其
自然干燥,待染。
注意:载玻片必须无油脂、洁净、干燥。
否则会影响血细胞形态。
② 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染色法之一。将干燥的血
片,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液于血片上,并计其滴数,
直至将血膜浸盖为止。(也可将血液涂片的血膜向下,滴
加染液时由玻片边缘浸入,以覆盖血膜。此法可避免颗粒
状物沉于血膜上,而影响计数)。待染 1 ~ 2min 后,
再加等量的缓冲液或蒸馏水,并轻轻吹动使其混匀。放置
染色 5 ~ 10min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吸干,油镜观察。
合格的涂片

 1 、良好的血片,血液分布均匀,厚度适当。
 2 、对光观察时呈霓红色,血膜应位于玻片的
中央。
 3 、两端留有空隙,以便注明畜别,编号及日
期。
 注 意:
冲洗时应将蒸馏水直接向血膜上倾倒,
使液体自血边缘溢出,沉淀物从液面浮去。切
勿先将染液倾去再冲洗,否则沉淀物附着于血
膜上不易冲掉。
染色良好的血片呈樱红色,如呈淡紫色,
是染色时间过长,呈红色是染色时间过短。
③ 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白细胞分类时先用低倍镜观察
白细胞的分布,然后滴上香柏油,用油镜观察计数。为避
免重复计数,可采用四角区法计数(在血片的四角各取一
点,在此区域内各计数 25 个,共计 100 个白细胞。也可
用两区、三区法计数等),按各类的白细胞所占有的百分
数,计算其比值。
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瑞氏染色法)

细 胞 核 细 胞 浆
白细胞
种类 位置 形状 颜色 核染色质 细胞核膜 多少 颜色 透明带 颗粒

嗜中性 蓝色或
幼年型 偏心性 椭圆 红紫色 细致 不清楚 中等 粉红色 无 红或蓝,细致或粗糙

嗜中性 中心或 马蹄或 浅紫蓝色 细致 存在 多 粉红色 无 嗜中、嗜酸或嗜碱


杆状核 偏心性 蜡肠性

嗜中性 中心或 3~5叶 深紫蓝色 粗糙 存在 多 浅粉红色 无 粉红色或紫红色


分叶核 偏心性 者居多

深红,分布均匀,马
嗜酸性 中心或 2~3叶 较浅紫蓝色 粗糙 存在 多 蓝色或 无 的最大,其他动物次
白细胞 偏心性 者居多 粉红色 之

嗜碱性 叶状核 蓝黑色,分布不均匀,


白细胞 中心性 不太清楚 较浅紫蓝色 粗糙 存在 多 浅粉红色 无 大多数在细胞的边缘

圆形或 大块或 天蓝深蓝 胞浆深 无或有少数嗜亚尼林


淋巴细胞 偏心性 微凹入 深紫蓝色 中等块或 致密 少 或淡红色 染时存在 蓝色颗粒
致密

大单核 中心或 豆性 细致网状 灰蓝或 很多,非常细小、淡


细胞 偏心性 山字形 淡蓝紫色 边缘不齐 存在 很多 云蓝色 无 紫色
椭圆形
嗜碱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嗜中性中幼细胞 嗜中性晚幼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临床意义 返回

 ( 1 )白细胞增多:见于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和炎性
疾病,如炭疽、腺疫、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纤维素
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腹膜炎、肾炎、子宫炎、乳房
炎、蜂窝织炎等疾病。此外,还见于白血病、恶性肿
瘤、尿毒症、酸中毒等。
 ( 2 )白细胞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如猪瘟、
马传染性贫血、流行性感冒、鸡新城疫、鸭瘟等;见
于各种疾病的濒死期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还见于长期
使用某些药物时,如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
氯霉素、氨基比林、水杨酸钠等。
淋巴细胞 LYM , LYM%
 升高  降低

a. 病毒感染 a. 应激或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 慢性感染 b. 放射线
c.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 感染(病毒,立克次体,弓形虫)
d. 白血性淋巴肉瘤
e. 生理性
f. 肾上腺功能不足
g. 血液寄生虫感染
六、血小板计数
( PLT , PT , BPC )
 PLT 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在血液循环中,血
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着毛细血
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它具有黏附、聚
集、分泌、促凝血和血块收缩功能。当血管局
部受到损伤时,血小板的止血兼不机械性堵塞
伤口和生物化学的黏附,聚集作用。
⑴ 血小板增多:

 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发生血栓或血栓
性并发症;②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
③争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④脾切除手术后。
⑵ 血小板减少:

 ① 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
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和放射治疗、化疗后,骨髓纤维化等;
 ②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③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
减少:如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阿司
匹林、氯丙嗪、抗甲状腺药物等。
 [ 异常结果处理 ]
 ⒈PLT 显著增多,必须警惕发生血栓,应在医
师指导下降低血液黏度。
 ⒉PLT 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应在医师指
导下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 检验动物种类多
 有 12 种动物检测模式,
如狗、猫、马、牛、羊、
猴、鼠,并有四种用户自
定义模式。
 适用范围
 宠物医院

 动物检疫部门
 畜牧兽医院
 动物园
 科研院校实验中心
 操作方便
 嵌入式标本处理和测量单元
 全新高精度血液处理技术,抗凝全血 9.6μl
 试剂自动加入,能直接感应试剂余量
 排堵方便
 20 项检测结果及 WBC 、 RBC 、 PLT 直方图同屏显

 9.6μl 抗凝血只需按“计数“健即被吸取分析
 结果可靠
 界面鼠标操作,参数支持人工调整
 提供配套的动物血检测专用试剂
 有报告打印功能
 主要技术参数
 工作原理:电阻抗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及无氰化物的 SFT 法
 检测参数:白细胞三分群, 23 项参数(含 WBC 、 RBC 、 PLT 彩色直方
图)
 标准用量: 9.6μl (全血模式) 20μl (预稀释模式)
 检测速度:≥ 40 样本 / 小时,可 24 小时开机有自动休眠及唤醒功能
 结果存储:主机自动存储 12000 份样本的全部参数包括直方图、历史数据的
管理查询更便捷
 操作语言:全中文
 动物种类:狗、猫、马、牛、羊、猴、鼠等八种和四种用户自定义模式
 质控方式: X-B 、 L-J 、 、 SD 、 CV
 标准方式:自动校准和人工校准
 显示屏: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 640 480 分辨率
 信息:支持多种快速中文输入
 接口:一个并行打印机接口,两个 USB 接口,两个 PS/2 接口,两个 RS232
接口(支持联网)
 电源: AC220V 50HZ
血细胞直方图
一、 WBC 直方图

  是反映 WBC 体积大小的频率分布图。正常人 WBC 直方图


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左峰为小细胞群(以淋巴细胞为主),
右峰为大细胞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
群(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 小细胞群峰又高又陡,大细胞群较高较宽,中间细胞群一般为
有一定宽度的平坦区。
 小细胞群峰越高,淋巴细胞比率越大;大细胞群峰越高,中性
粒细胞比率越大;而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增多或出现病理性细胞时,中间细胞群峰值增高。例如白血病
时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细胞,多分布于中间细胞群及其附近,
使峰尖增高,不同白血病类型出现特异性直方图。
   
二、 RBC 直方图:
  是反映 RBC 体积大小或任何相当于 RBC 体积大小
范围内粒子的分布图。正常 RBC 直方图为偏态分布
曲线图,峰值表示一定数量的 RBC 体积的平均值,
与 RBC 平均体积基本一致,正常人峰值一般在 82-
94fl 之间。直方图峰值变低,基底部增宽,说明 RBC
体积大小不一,与红细胞分布增大一致。
直方图左移,提示 RBC 体积较小,如缺铁性贫血病人
的 RBC 直方图明显左移,基底部显著增宽。
直方图右移,提示 RBC 体积较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和新生儿。 RBC 直方图有时出现双峰,是贫血
治疗有效的证据,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病人治疗后。
 三、 PLT 直方图 :

 是反映 PLT 体积大小分布频率的分布图,正


常 PLT 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峰值一般在 6-
10fl 之间,直方图左移,提示 PLT 体积偏小,
直方图右移,提示 PLT 体积偏大。直方图尾
部抬高或在 20-30fl 处出现另一个波峰,提示
血液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
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及纤维蛋白等。缺铁
性贫血病人的 PLT 直方图尾部明显抬
高、 PLT 减少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直方图多呈
波浪状。
血液常规检查的适应症

 全血计数( CBC )反映了患病犬猫的全身健康状


态;
 CBC 揭示机体造血系统的机能状况;
 手术前,手术后;
 各种炎症时,炎症的不同时期;
 创伤、出血、车祸、摔伤等;
 贫血;消瘦;脱水时;
 呕吐、腹泻、体虚弱等。
血常规的应用
 腔性器官炎症:白细胞总数非常高!
 此时尤其要注意:子宫、膀胱、尿道等的炎
症!
 临床病例:子宫蓄脓! WBC3 万以上。
犬瘟
 初期,清鼻涕,病毒性感染为主!
血常规检查: WBC 不一定有变化,淋巴细
胞比例改变
 严重:脓鼻涕,细菌继发感染出现。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加!
真菌感染
 真菌是真核生物,需要细胞吞噬!

 脏器的真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会增加

 炎症和高热与细菌性感染相似!
呼吸不畅+高热

 病毒性肺炎?
 细菌继发感染性肺炎?
 真菌继发感染性肺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 血液寄生虫病(焦虫等)
 用药后的反应
例:
 雪纳瑞犬、四岁、母,不食,仅大量喝水,尿
多,腹部膨大。 B 超、 X 光检查确定为子宫
蓄脓。
WBC 白细胞数目 113 6-17

Gran# 中性粒细胞数目 98.9 4-12.6

Lymph# 淋巴细胞数目 10.4 0.8-5.1

Mon# 单核细胞数目 3.7 0-1.8

Eos#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H

BA#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 -
RBC 红细胞数目 4.43 5.5-8.5

HGB 血红蛋白量 119 10-190

HCT 红细胞压积 31.1 39-56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70.4 62-72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 26.8 20-25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382 300-380


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 12.9 11-15.5


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