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及其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 1 )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2 )“社会主义”
( 3 )空想社会主义
( 4 )科学社会主义

2
 《资本论》指出共产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
一级的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
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 商品、货币等范畴已不存在 ,
这与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还需要利用商品
、货币等经济杠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有所不
同。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经济形态所作的预示及
其原理和方法,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关系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命
运 , 是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

3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论述
 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共同所有(公有

 有计划的生产
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建立共产
主义社会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
 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 阶级将被消灭,国家将自行消亡。

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 1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 2 )共产主义产生所需要的物质文明基础
( 3 )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人的解放

5
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论
 它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 中级阶段是共生主义社会;
 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
 过渡阶段
 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 4 )共产主义既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
展,又是资本主义的直接对立物
( 5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需要具备很
高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进步条件

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诞生
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 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8
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 1921 年 3 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
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
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
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
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
段过渡的道路。
9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1929 年后 ,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工业化运动。
• 1936 年 12 月 , 斯大林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 结束了过渡时期

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 , 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
式 , 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或苏联模式。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
是:
• 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 , 所有的重要决策都集中于中央一级 ;
• 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行政隶属关系 , 企业基本没有独立性和自
主权 ;
• 经济运行主要依靠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来组织
推动 , 并按实物量单位进行经济计算和编制计划 ;
• 市场机制对生产过程不起调节作用。

10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把马列
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 ,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 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经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并在些基础上迅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过渡时期
( 1 )过渡时期的内涵
( 2 )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造
没收
赎买
( 3 )对城乡小私有制的改造

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设想:有计划的生产,
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按劳分配,阶级消灭,国家
消亡
2 、列宁、斯大林的认识与总结:国家资本主义,
新经济,工业化与集中计划经济( P228 )

13
苏联模式弊端
• 苏联解体前的一二十年,面对新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发展从
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轨道的客观要求,没有及时进行改革,
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效益不高,社会生产和生活受到严
重影响,引起人民的不满。
• 再加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政治领域的错误、民族政策的失
误、领导干部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害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形
象 , 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推动下,时任总书记的戈尔巴
乔夫放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意识形态
多元化 ;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 否定生产资
料公有制 , 主张私有化改革 ;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4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特点
• 共同的规律是 :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
家建立的,为了在较短时期内缩短差距,须依靠国家的力量
,集中国内有限资源,实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进行大
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为此 , 在资源配置上必须实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建立起公有制经济的
绝对优势地位。
• 不同的特点是 : 苏联对城乡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比较
多地使用了暴力强制的办法,而中国对城乡资本主义的社会
主义改造,则是以和平转变为主,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恩
格斯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
革命道路,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造。

15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的认识过程

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
识过程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
(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探索
( 3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
识过程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
——“ 斯大林模式”
—— 对非公有制的否定
——“ 一大二公”:大是指公社规模大
,便于进行大规模综合生产建设,公是指人
民公社比农村生产合作社更具社会主义化、
集体化。
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
识过程
(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探索
—— 单一公有制模式的突破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
识过程
( 3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234
——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非公有制从有益补充到共
同发展

——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0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会直接占有全
部生产资料,这种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的决定因素和本质特征。
 第二,实行计划经济,社会统一决定国民经
济计划,以此来配置各种资源,组织整个社
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 第三,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凭劳动
券领取与其劳动量相等的消费资料。
21
2020 年元月到二月的湖北
 防疫物资、食品、生活用品一周一家允许一个人出
去购买。国人在灾难面前不惜代价的抗击,从小学
生到老年的环卫工人,各行各业尽其所能为打赢战
场战役出钱出力出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
挡住疫情的蔓延。绝大部分是工厂生产停止
 短时间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方仓医院
 所有的防护产品工厂没有销售权,全部由国家统一
安排。
 是社会制度还是文化差异?

22
澳大利亚山火

23
澳大利亚山火与中国大范围的封城阻隔病毒比较社
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差别
 澳大利亚火开烧后,救火主力是数万名消防员—
—只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是志愿者。解放军一般是
第一时间冲在一线的。
 一方面,澳政府确实存在反应迟钝、行动迟缓、
不够重视灾情的现象。比如总理在火势旺盛时竟
然有心情度假。

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5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 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形成需要
三个阶段: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资本主义
社会里已经产生了机器大生产,它是社会主义物
质技术基础的始基 , 这种在旧社会形成的机器大生
产 , 它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和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不相同的,但
它毕竟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发展和
最终形成的起点。

26
 ②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战
胜资本主义,巩固新产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必须发展大生产,使之普及于工农业和国民
经济一切部门,并且提高机器大生产的现代化
水平,形成较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就能够保证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比较充分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

27
 ③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
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将
进一步地壮大和充实,经过长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在广泛地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运
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将最终建
立起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机器大生
产。

2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
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P241 )
 因为发展生产力是:发挥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制
度优越性的需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社会主
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和状况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
所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以及它所发挥的最终决定
作用的条件下运动和发展的。这就客观地规定了生产
力发展战略在整个社会战略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和基础
地位。
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主要矛盾
★ 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 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 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在
未来相当长时期处于这一历史阶段,这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
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
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 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
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
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 第一层含义表明,我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不是
资本主义,更不是封建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制
度尚未确立的过渡时期,而是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有着社会主义所有阶段都存在的共同本质。第
二层含义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
段,还没有发展成熟,这个阶段有着与已经实现
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特征。

3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第一,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初步建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逾越,但生产力
巨大发展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是不可以逾越
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然
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资本主义国
家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建立和发展社
会主义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这是不可逾越的历
史阶段。
3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第二,这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从新中国成
立到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
相当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所取得的成
就更是举世瞩目。但从总体上看,人口多、底子
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
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基础还远远
没有建立起来。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了生产关系与
上层建筑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
经历较长的时期。

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第三,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
国际环境决定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
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
高的。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之中,各
国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含义随着时
代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
化已经不再是马克思那个时代所能想象的,而是
更高水平和更高标准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以更快的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
时间来实现现代化,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样的历史进程,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3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37
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
生活。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
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
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改善。
 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高度
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
削,防止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才能不断
提高中国 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38
思考题
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 2 、社会主义的本质
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 4 、如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理解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3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