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我國有線電視之分區、營運與發展情形

組員 : 蔡秉諺 楊芷涵
何謂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是一種使用光纖同軸電纜作為介質,直接傳送電視調頻廣播節目
到用戶電視的一種系統,有線電視頻道提供的種類相當多元,包括:新聞
頻道、體育頻道、綜藝頻道、日本頻道、財經股票頻道、卡通動畫頻道、
電影頻道、宗教頻道、購物頻道,以及基本的無線電視頻道等,帶給客戶
全方位視聽享受。
有線電視 vs 無線電

有線電視 無線電視

民視無線台、台灣電視台、
頻道 中視無線台、中華電視台、 約 30~600 台左右
公共電視台

優點 不易受雜訊干擾、免費、訊 頻道數多
號夠強天線可裝於室內

收費、系統業者蓋台
缺點 訊號不足無法收視、用 UHF
天線須裝於室外朝向發射台
傳統有線電視的危機

傳統有線電視系統是使用類比信號進行傳輸,信號容易受到外界干
擾而產生雜訊、影像模糊等問題。早期傳統有線電視所能提供的頻
道數量有限,並且影音品質也較差。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
對於高畫質的追求日漸增加,傳統有線電視的低畫質和訊號不穩已
經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
數位電視的興起

數位電視系統以數位信號進行傳輸,信號精確度更高、容錯率更佳,
即使在雜訊干擾的環境下也能提供優質的視聽體驗。此外,數位電
視也提供更多頻道和互動服務,可實現高清晰度和超高清晰度的影
像效果。數位化提供更寬廣的頻寬,讓有線電視不僅僅是觀看電視
的媒介,變得可提供豐富的互動內容,如七天節目表 (EPG) 、天氣
資訊、節目影片錄影、股市資訊,甚至還能提供選擇付費的串流影
音平台 (OTT) 和上網服務,滿足現代觀眾對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有線電視產業特質
• 地方特性 :

有線電視服務業有別於無線電視之處,在於消費者需要付費才能夠收看電
視,且有線電視需要鋪設纜線來傳輸訊號,在傳輸的過程中,有訊號衰減
的現象,所以其經營範圍有限,因為鋪設線路需要使用地方路權,業者理
當對地方有所回饋,提供應有之電視節目,目前各國有線電視均沿此一特

• 規模經濟
初期硬體傳輸設備和網路鋪設的大量投 資,往往需要 5 年才能回收,故
有線電視經營之處,人口愈稠密、訂戶愈多,固定成本的分攤愈快,也能
愈快達到損益兩平,也才能有利潤,因此有線電視的經營一定要有規模經
濟,並提高營運效能。
有線電視產業特質

• 資本密集

有線電視必須深入每個家庭,因此光纖鋪設成本就要高達數億元, 加上
不斷系統升級和技術發展的投資,故必須投注相當大的資本,除了硬體設
備的加強,節目內容和客戶服務品質的提昇,也需要相當多的資金。為了
達到上述目的,業者必須投入更多節目版權費和人事支出,以及硬體設備、
網路維修更新,此一條件,讓有線電視設立一個極高的進入障礙,將資本
不足的競爭者排除在外,因此有線電視產業的確具有資本密集的特性。
有線電視之分區

有關有線電視分區經營的源起,可追溯到民國 82 年間。當時主管機關行
政院新聞局考量到有線電視經營成本較高,並且具有類似公用事業自然獨
占等產業特性,故決定將全國區分為 51 個經營區域(其中金門縣、連江
縣及臺東縣成功區、關山區因經濟效益之考量,暫時劃離經營區,故現有
經營區僅為 47 個),且規定業者不得跨區經營。
各大多系統經營集團更開始與頻道代理商進行垂直整合,形成自內容至收
視管道更穩固的市場壟斷結構。在長期的市場扭曲下,我國閱聽人不但逐
漸喪失選擇不同系統業者的權利,且不同系統業者間提供的價格及服務也
大同小異。
有線電視之分區

行政區 經營區 系統名稱


基隆市 全區 中嘉、運豐集團
台北市 中山區 凱擘、中嘉
台北市 萬華區 聯維集團
新北市 中和區 [ 中嘉
新北市 三重區 凱擘
桃園市 南桃園 台灣寬頻
苗栗縣 北區 台灣寬頻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是中華民國有關電信通訊和廣播電視等訊息
流通事業的最高主管機關,為受行政院監督
的獨立機關, 2006 年成立。目的是使通訊
及傳播事業的管理能行政中立。
• 沿革
2006 年 2 月 22 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成
立。
2021 年 3 月 25 日,行政院院會通過組織改
造法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未來將配合數
位發展部成立而移撥相關業務。
2022 年 8 月 27 日,數位發展部成立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列表

1 凱擘 台固 4
共 12 家 共5家

2
中嘉 台灣數位光訊 5
共 12 家 共6家

大豐集團
3
台灣寬頻 6
共5家 共3家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

各有線電視系統訂戶數統計表( 112 年 9
月)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

112 年度各縣市有線廣播電視基本頻道收視費用一覽表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
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

OTT 服務
是一種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向
觀眾提供串流媒體的服務。
OTT 服務需要透過網際網路
作資訊傳送,有別於需要申
領執照的行業如有線電視、
廣播或衛星電視等傳統媒體,
在很多國家都不受法規限制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

表格取自 NCC 有線電視營運概況


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情形

各國有線電視的發展,初期都是為了使地勢封閉、收視不佳
的地區, 能清楚的接收到來自鄰近城市中無線電視台的訊
號,而成立的社區共同天線。等於只是提供『轉播』無線電
視台節目的服務,並無自製節目。
我國有線電視發展的過程也與其類似,同樣是發源於收視不
良的地區,由線纜業者錄下無線三台節目,並附送一些錄影
帶節目,利用同軸線纜傳送到各收視戶中,並以每月收取訂
閱費的方式經營。不過當時這些電台只是地下行業,設備也
很簡陋,因此,人們稱之為『第四台』。
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情形

台灣早期的有線電視呈現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根據台灣省
新聞處的估計, 1991 年全省第四台業者共有 200 多家,而
1992 年所舉辦的有線電視座談會則估計應該有 400 多家,第
四台的收視戶則從 1991 年的 60 萬戶, 1992 年的 120
萬戶,迅速攀升到 1993 年的 200 萬戶。後來,隨著衛星
的發展,有線電視與衛星傳輸結合,逐漸提供更多元的節目
內容,結果連沒有收視不良問題的都會區民眾也開始訂閱有
線電視。蓬勃發展的結果,其市場佔有率逐漸趕上無線電視。
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情形

近年有線電視發展則是有線電視訂戶減少,
普及率逐年下降 觀察我國有線電視訂戶數
發展變化, 101 至 106 年呈成長趨勢,於
106 年達頂峰 523 萬戶,隨後受 OTT TV 及多
媒體內容傳輸平臺等新興影音媒體服務影響,
訂戶數於陽年開始逐年下滑, 109 年有線電
視訂戶數為 487 萬戶•為近年新低。
THANK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