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第五章 分类法

第一节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核算
第一节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基本概念:
分类法是按照产品类别来汇集生产费用
,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按照一
定的标准在同类产品中分配计算各种产品
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性: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和
规格繁多的企业和车间,如无线电元件、
针织等类型企业
二、产品类别和分类成本的计算:
1 、将耗用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
品归为一类
产品品种相同,型号、规格不

产品品种相同,含量不同
联产品
2 、按类别设立成本计算单
三、分配标准的选择和各品种或规格产品成本计算
分配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来确定,
主要的分配方法有两种:
1 、根据定额分配
可以选择的定额,如产品重量、销售价格
、计划成本、材料耗用量等。(见 P136 )
2 、根据系数分配
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作为标准产品
,确定其分配系数为 1 ,其他产品按照分配
标准与标准产品的比例确定系数。
综合系数 = 某规格产品定额成本(售价
) ÷ 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单项系数 = 某规格某项成本项目定额成

÷ 标准产品的该成本项目定额成本

见书( P138 )
四、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 优点:简并成本计算对象,提高成本核算
工作的效率。
 注意的问题:
 1 、分类要恰当(原材料相同,工艺流程
相同,类距合理)
 2 、分配标准的选择要符合实际
第二节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副产品的定义
1 、联产品: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
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同等地位的主要产
品。


炼油厂 轻柴油

柴油等
2 、副产品: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
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
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非企业的主要生
产目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
3 、二者区别联系:
区别:主要是价值,与主要产品的关

联系:都是联合生产的产物,界限有
可能会改变。
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1 、基本思路: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离点”
“ 分离点”以前的成本为“综合成
本”或“分离前成本”
2 、主要的成本分配方法
( 1 )系数分配法:把各种联产品的实
际产量按事前的规定折合成相对产量。
(见 P140 )
( 2 )相对售价法:
按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比例分配联合
成本的方法。把联合成本的分配与最终
的销售价值联系,认为售价高的产品应
该成比例的负担较高的联合成本。但是
不是所有的成本都与售价有关。适用于
分离后不再加工的产品。
 ( 3 )实物数量法:国外普遍采用的一
种方法,将产品的联合成本按重量比例
进行分配。
 该方法不适合联产品计量单位不同
三、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1 、概述
由于副产品价值较低,所以一般采用简化的计算
方法。
副产品与主要产品的成本很难分离,只能采用一
定的方法从总成本中扣除。(只从原材料费中扣除
,也可按一定比例从各成本项目中扣除)
2 、成本计量
( 1 )无需加工即可出售的副产品,按售价
减去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及销售利润后的余额
计价。
如需要加工,还要扣除加工费
( 2 )无需加工即可供厂内其他方面使用,
按购入价格计价。
如需要加工,按购入加工完副产品的价格
减去加工费后的余额计价
( 3 )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按固定的金额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