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马来西亚

六年级历史
传统乐器
集锦簿
和舞蹈

姓名:
班级:六年级
目录
1. 简介 第2页
2. 马来西亚传统乐器 第3页
(a) 马来族 第 4 - 8页
(b) 华族 第 9 - 14 页
(c) 印度族 第 15 - 16 页
(d) 砂拉越族群 第 17 - 18 页
(e) 沙巴族群 第 19 - 21 页
3. 马拉西亚传统舞蹈 第 22 - 34 页
4. 资料来源 第 35 页
第1

简介
马来西亚社会由和睦共处的多个族群组成。其中包
括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半岛原住民、 伊班族、马兰诺
族、卡达山杜顺族、比达友族、巴瑶族 和伊拉农族。
因此,马来西亚拥有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许多传统
的艺术和文化都被各族群努力地保护下来。其中,传统的
舞蹈和音乐在表演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

第2

马 来 西 亚
传统 乐 器

大多数的乐器
由天然资源如
动物皮革、植
物和矿物 制成,
体现了制造者
的智慧。 第3
SLIDESMANIA.CO 页
M
马来族传统乐器 .

羊皮鼓 (Kompang)

羊皮鼓是马来民族的一种传统乐器,属单
面鼓。它有些像铃鼓( tambourine ),只
是没有叮当作响的金属圆片。在各种节庆
或官方活动中广泛使用,例如国庆游行、
各种公务活动及婚礼中,都可见到羊皮鼓
对作为迎宾或表演。羊皮鼓最常用于大型
乐队,通过重叠多个层次的节奏,产生富
于变化的节奏组合。

第4

SLIDESMANIA.CO
马来族传统乐器 .

热巴那大鼓( Rebana Ubi )

热巴那大鼓高 1 米,用公水牛皮蒙面,鼓
声清脆、节奏感强,是马来民族音乐中不
可缺少的打击乐器。在吉兰丹州和丁加奴
州,每逢 5 月稻子收割完毕,都要举行热
巴那鼓演奏比赛。天刚蒙蒙亮,头扎汗巾、
身穿民族服装的鼓手便抬着热巴那鼓兴高
采烈地来到刚刚割完稻谷的空旷田野上,
他们按抽签的顺序进行比赛,并在规定的
时间内演奏规定的曲子,鼓声为丰收的人
们增添了喜悦。

第5

SLIDESMANIA.CO
马来族传统乐器 .

昂格隆 (Angklung)

昂格隆是马来族的一种乐器,主框架以竹
子做成,用藤条悬挂着两节到四节竹筒,
竹筒由工艺大师精心切割削尖,目的是让
竹框摇动时产生特定的音调。 每个昂格隆
只产生一个音符或和弦,为了可以演奏曲
调,需要几个人共同合作。 传统昂格隆使
用五声音阶,但 1938 年音乐家登。索廷纳
( Daeng Soetigna )为昂格隆中引进了全
音阶,于是产生了着名的昂格隆帕达
( angklung padaeng )。

第6

SLIDESMANIA.CO
马来族传统乐器 .

甘布斯琴 (Gambus)

甘布思又叫做阿拉伯乌得琴,由波斯和
中东的商人传入马来西亚。 它可以演奏
不同风格的马来民间音乐,主要在
Ghazal 音乐中担任主乐器。甘布思的制
作工艺考究,采用多种木料,声音柔和,
有些像大键琴。

第7

SLIDESMANIA.CO
长喇叭 (Nafiri) 格杜克鼓 (Geduk) 弓弦琴 (Rebab)

长喇叭以金属 制 格杜克是一种双面 弓弦琴传统上采用木


制琴体制成,但现在
成,一般以 银为 鼓,在空心木制圆
它由一个椰子壳制成,
主。长喇 叭的管 筒的两端,盖上一 上面覆盖着一层非常
子略扁并刻有图 层牛皮,并以尼红 精细的拉伸皮。通常
案。长喇叭一般 木 (kayu nibung) 箍 是在说书人或说故事
会被用在马来皇 牢。 时伴奏。
室宫廷。

马来族传统乐器 .

第8

SLIDESMANIA.CO
华族传统乐器是按照乐器的发声原理分类,
大致上可归为四大类:

华 族 吹奏乐器:以吹气入吹口激起管柱震动发音的乐


器。常见的吹奏乐器包括笛子和唢呐。

统乐
传 弹拨乐器 : 以手指或拨子拨弦,或用琴竹击弦
而发音的乐器。常见的弹拨乐器包括琵琶、阮和
古筝。

拉弦乐器 : 以琴弓擦弦产生弦振而发音的乐器。
常见的拉弦乐器包括二胡、中胡和高胡。

打击乐器 (也叫敲击乐器) : 以打、摇动、摩


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其中有些是有固
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其它则是一些无固定音高的
打击乐器。若根据打击乐器的发音区别,可分类
于锣、鼓和钹。

第9

SLIDESMANIA.CO
吹奏乐器

笛子,又称竹笛,华
族传统乐器。 竹笛
由竹筒制 成。笛身
有六 个按孔,一个 唢呐发音穿透力、感
吹孔和一个笛 膜孔。 染力强,过去多在民
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
笛子在民间音乐、戏 竹笛
曲、民族乐团、交响 艺、戏曲的伴奏中应
用。 经过不断改良,
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
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
用,一般分为南方的
加键唢呐,丰富了演
曲笛和北方的梆笛。
奏技巧,提高了表现
力,已成为一件具有
特色的独奏乐器。

唢呐
第 10 页
SLIDESMANIA.CO
弹拨乐器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 古筝,又称筝、秦筝、
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汉筝,有两千五百年以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 上的历史。古筝的形制
上装四弦,原先是用 阮,又名阮琴、阮咸, 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
丝线,现多用钢丝、 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 架“筝柱”可以自由移
钢绳、尼龙制成。 演 拨弦乐器。近几十年来, 动,一弦一音,按五声
奏时竖抱,左手按弦, 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 音阶排列,最早以十二
右手五指弹奏,是可 展的很快,有高音阮、 弦筝为最多。目前最常
独奏、伴奏、重奏、 中音阮、低音阮等多个 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
弦轴、山口、
缚弦和琴弦等
部分组成。

第 11 页
SLIDESMANIA.CO
弹拨乐器

柳琴又名柳叶琴、小琵 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
琶、金刚腿、闻子灵, 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是一种高音拨弦乐器, 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
音色洪亮清脆。柳琴外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 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
形与琵琶非常相似,但 器,起源于汉代。音箱 有卧箜篌、竖箜篌、凤
是在外观上更加“小、 呈满圆形,琴脖短小。 首箜篌三种形制,琴弦
短、圆润”,弹奏柳琴 全长 62 、音箱直径 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
戏的柳琴为 2 弦 7 品, 36.3 厘米。琴颈和音箱 用手指拨弹。
音域 1 个半八度,右手 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
中 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
指戴一竹筒或 木板胶接而成。
牛角筒“柳琴套”。

第 12 页
SLIDESMANIA.CO
拉弦乐器

二胡,即二弦胡琴,是 京胡:原称“胡琴”,
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 最早也称“二鼓子”。
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器)之一。 二胡基本上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 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
都是木质的,整体由琴 称,是中国的弓弦乐 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
杆、琴筒、琴轴等基本 器的一种。由二胡的 清乾隆五十年
部件构成。 二胡的琴筒 形制为基础所发明, ( 1785 )左右,随着
有圆形、六角形等多种 形体较二胡大。 主要 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
形状,琴筒的一端蒙有 负责民族管弦乐队的 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
蛇皮或蟒皮,另一端则 中音声部。 乐器,至今已有 200
设置雕花的音窗。 余年历史。

第 13 页
SLIDESMANIA.CO
打击乐器

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 钹是一种铜质圆形的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 打击乐器,两个圆铜
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 片,中心鼓起成半球
面,四周是以锣身的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 形,正中有孔,可以
边框固定,演奏者用 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 穿绸条等用以持握,
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 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 两片相击作声。
中央部分,产生振动 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
而发音。 锣无固定音 膜。鼓可以用手或鼓
高。 其音响低沉、洪 杵敲击出声。擂鼓时,
亮而强烈,余音悠长 用两支鼓棒或鼓槌敲
持久。 击 鼓面。

第 14 页
SLIDESMANIA.CO
维纳琴 (Veenai) 铜铃 (Talam) 布朗古拉尔笛
(Pullangkulal)
维纳琴由硬木制 铜铃是铜制 的,
成,琴身布满雕 相击就会发出声 布朗古拉尔笛由
刻,是印度最古 音。 竹制成。吹奏时,
老的弦鸣乐器。 手指按压或放开
拨动七根金属琴 笛孔 就会发出
弦就能发出声音。 声音。

印度传统乐器 .

第 15 页
SLIDESMANIA.CO
印度传统乐器 .
塔布拉鼓( Tabla )
玛塔兰鼓 西塔琴( Sitar )
(Mattalam ) 塔布拉鼓是印度击奏
西塔琴是印度一种 膜鸣乐器。可调节音
玛塔兰鼓的两 个鼓 长颈诗琴,形似塞 高的一对鼓,属单面
面以羊皮 制成。鼓 塔尔,常用在印度 对鼓,即上面蒙皮,
身由 木制成并用绳 古典音乐中,是北 下面不蒙皮。右面的
子捆绑固定。 印度最具代表性的 小鼓发音较高;左面
印度古典乐器。 较大的鼓发音较低。
第 16 页
SLIDESMANIA.CO
砂拉越族群传统乐器 .

沙贝琴 (Sape)

沙贝,是广泛流传于砂拉越内陆( 克
延族、加拉毕族与肯雅族)常用的传
统弹拨乐器。 沙贝琴外表与华乐乐器
中的琵琶和现代的吉他有些相似,已
经流传近 200 年的历史,为犀鸟之乡
奏起了无数美妙的乐章,成为了马来
西亚多元文化的其中一大特色。 沙贝
琴的制作是以单一的一块木头雕刻而
成,而现代的沙贝琴的尺寸大约为一
米左右。

第 17 页
SLIDESMANIA.CO
砂拉越族群传统乐器 .
双面鼓 (Gendang)
安格汝来风笛 安格汝梦排锣
(Engkerurai) (Engkerumong) 双面鼓的其中 一面
称为歌得藤
安格汝梦排锣 是伊 安格汝梦排锣 是伊 (ketebong) 。鼓的另
班族、比 达友族与 班族、比达友族与 一面以 羊皮或鹿皮
马兰 诺族的著名乐 马兰 诺族的著名乐 拉 紧固定。此鼓 以
器。排锣是由 一组 器。排锣是由 一组 塩木和达邦 木制成。
铜制小锣 组成的。 铜制小锣 组成的。
第 18 页
SLIDESMANIA.CO
沙巴族群传统乐器 .

库铃手锣 (Kulintangan )

库铃手锣 是由一排水平放置的小锣
组成,具有旋律性,并伴有大型悬
挂锣或鼓。 巴瑶族、汶莱 马来族与
卡达 山族多使用此 乐器。

第 19 页
SLIDESMANIA.CO
沙巴族群传统乐器 .

葫芦笙 (Sompoton)

葫芦笙是沙巴卡达山族的传统乐器,
外形像是葫芦笙。在一些宗教活动或
婚宴上,族人都会以萨朴顿来吹奏沙
巴民族乐曲或者名曲子。它的大小不
一,笙斗是葫芦,笙苗 ( 笙管 ) 有两排
各四根 ( 或五根、六根 ) 竹管绑束,左
边的竹管长短不齐,右边的竹管则是
同样高度,一般是九公分长。和葫芦
笙不同的是,笙管没有完全插入葫芦
的底部,而是用蜜蜡黏在葫芦的外壳。

第 20 页
SLIDESMANIA.CO
沙巴族群传统乐器 .

筒昆鼓 Sundatang
(Tongkungon)
“Sundatang” 是一种
筒通鼓 (Tontog) 属于长颈弦乐器
筒昆鼓流行于 卡达 (kordofon) 类型的传
山杜顺族。 此乐器 筒通鼓是由印茄 木制 统乐器。它在沙巴原
以当地 的波令竹 成的椭圆形鼓。此乐 住民族群中,尤以龙
(buluh poring) 制成 器常由 龙古斯族演奏, 古斯族群为主非常著
的。 并在沙巴族群中拥有 名。
不同的名称。

第 21 页
SLIDESMANIA.CO
化 和 多 种
亚 多 元 文
现 马 来西 舞 蹈。 无
最能展
马来西亚
于音 乐 和
的 , 莫 过 还 是 沙巴
族传 统 、 原 住民
地马 来 人 们 的 舞 蹈
论是本 , 他
传统舞蹈
各个 族 群 人 、
.
越 的 。 华
和砂拉 趣 、 令人 着 迷
后 ,
异 西 亚
总是充满 萄牙人迁居马来 了
人 和葡 随着 融 入
印度 传统 舞 蹈 也
家 乡
他们的 文 化 和传 统 。
亚 的
马来西
SLIDESMANIA.COM

第 22 页
玛咏舞
(Tarian
Makyung)
• 玛咏舞是综合了舞蹈、音乐与 歌
唱的戏曲艺术
• 演奏的乐器包括大锣 (tawak) 、 铜
锣 (gong) 、大鼓 (gendang ibu) 、
小鼓 (gendang anak) 、茶南鼓
(canang) 、可西钹 (kesi) 、笛子
(serunai) 和弦琴 (rebab)
• 过去,玛咏舞属于宫廷和国家官方
仪式的表演艺术。这种舞蹈配合戏
剧形式演出,透过剧情、音乐、舞
步和咏唱,以国王、宫女和奴隶等
SLIDESMANIA.COM

角色叙述马来皇朝的宫内盛世。

第 23 页
萨平舞 (Tarian
Zapin) • 过去的舞蹈员都是男性。现在属于男女双
人舞
• 主要演奏的乐器包括甘布斯琴、 双面鼓、
热巴那大鼓 (rebana) 与沙槌 (marakas)
• 此舞蹈是节庆和婚宴上常见的余兴节目。
• 舞蹈呈献欢快、热烈和淳朴的情调,以优
雅的手部动作,强调身体造型的曲线美。
• 另外,舞蹈服装则以色彩鲜艳的马来农民
服装为基础,彰显劳动民族宽大的胸襟和
坦荡的态度。
SLIDESMANIA.COM

第 24 页
狮子舞

• 狮子舞一般称为“舞狮”,是
农历新年、新店开张和迎接贵
宾时 的表演活动。
• 演奏的乐器包括钹、大鼓与铜

• 狮子舞以威武神勇,辅以踩球、
过跷跷板、攀高登台等招式,
展示了狮子百兽之王的雄风
• 狮子舞象征和谐、平安和幸福
SLIDESMANIA.COM

第 25 页
婆罗多舞 (Tarian Bharata Natyam)

• 婆罗多舞是印度传统舞蹈 ,取材于古印度
史诗,因此整支舞蹈宛如一首流动的诗歌
• 此舞蹈的动作启发于大自然, 并具有特殊
含义
• 该舞蹈意味 Bhava (情绪)、 Raga (音
乐)、 Tala (节拍)和 Natyam (动作),
有逾 100 种舞步和舞姿,因此要跳好必须
经过多年苦练
• 它是印族文化表演的开幕舞蹈
SLIDESMANIA.COM

第 26 页
英雄舞 (Tarian
Ngajat)
• 一般相信,英雄舞是过去为了教导砂拉越伊
班族战术、娱乐表演与庆典仪式而设的舞蹈
• 它通常出现在犀鸟节庆典( Gawai
Kenyalang )上。伊班族曾是砂拉越猎头原
住民,这种舞蹈就是献给凯旋归来的部落勇
士的
• 表演者普遍为男性,头戴精美头饰,手持华
丽长盾
• 配演的乐器包括中鼓 (bebendai) 、 歌得藤鼓、
排锣和大锣
• 为达雅节和庆典仪式的娱乐表演
SLIDESMANIA.COM

第 27 页
犀鸟舞
( Datun

Julud )
过去每逢部落勇士猎头归来或
丰收庆典时,肯雅族人都会跳
起犀鸟舞,象征欢乐和感恩
• 如今是砂拉越肯雅族女性的传
统舞蹈
• 手持犀鸟翎毛做成的漂亮羽扇,
犹如拿着神鸟的翅膀翩然起舞
SLIDESMANIA.COM

第 28 页
Tarian Rejang Beuh

• 砂拉越比达友族的传统舞蹈
• 通常在丰收季节后,作为招待长屋客
人的娱乐形式进行表演
• 由两名男舞者表演,他们伸出手臂,
仿佛模仿鹰的飞翔动作。
SLIDESMANIA.COM

第 29 页
苏马绍舞
(Tarian
Sumazau)
• 苏马绍舞是沙巴卡达山杜顺族的传统
舞蹈。卡达山族称之为 苏马绍舞,而
杜顺族称之为苏马瑶舞 (sumayau)
• 这个舞蹈的主要演奏乐器是锣
• 与英雄舞和犀鸟舞不同,苏马绍舞由
男女合舞,舞姿轻柔舒缓,仿如鸟儿
飞翔
• 在丰收节庆典上以苏马绍舞酬谢稻神
或者出现在宗教仪式和驱赶邪灵等
SLIDESMANIA.COM

第 30 页
竹竿舞 (Tarian Magunatip)

• 沙巴的竹竿舞源自毛律族
• 竹竿舞“ Tarian Magunatip”, apit 意思为
“夹”
• 表演竹竿舞时,人们会手持 2 根长竹竿以脚
踝的高度置于地面上,竹竿随着轻快节奏的
鼓点相互拍击。
• 跳竹竿舞讲求精准的节拍,身体节奏跟着音
乐与竹竿敲击声合而为一,每一步都要准确
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夹脚
• 是为了庆祝一种祭稻神而跳的舞
SLIDESMANIA.COM

第 31 页
社旺舞 (Tarian
Sewang)
• 社旺舞是象征马来半岛原住民的舞蹈。
舞蹈员以花卉、椰叶、 圆叶刺轴榈、
亚答叶和树皮为身上的绶带
• 演奏的乐器是竹敲乐器 (buluh
centong) 、鼓、克力 (kereb) 、彭 索
(pensol) 、特它瓦 (tetawak)
• 常见于庆典仪式、祛病治疗和聚会上
SLIDESMANIA.COM

第 32 页
邦戈拉舞 (Tarian
Bhangra)
• 邦戈拉舞是锡克族的一种民间音
乐与舞蹈,常见于丰年祭、婚礼
和新年等节日
• 主要演奏的乐器是括尔大木鼓
( daram dhol kaya besar ) 、口琴
和铃鼓
• 表演者踏着朵尔鼓,舞者随着隆
隆的鼓声载歌载舞,精彩绝伦
SLIDESMANIA.COM

第 33 页
久贾舞 (Tarian
Joget)
• 久贾双人成舞,是我国马来人最通
俗的传统舞蹈,源于葡萄牙民间舞
蹈,在 16 世纪于香料贸易时期传入
马六甲。
• 该舞蹈活泼朝气,舞步优雅轻快,
又不乏幽默调皮,舞动青春的美好。
SLIDESMANIA.COM

第 34 页
资料来源

历史课本

老师

第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