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 史学经纬

封建与大一统之间 : 关于中国传统政体的理论和史实
陈启云
(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美国汉学家包德 ( Derk Bodde 《剑桥中国秦汉史》


,

“秦帝国” 章的作者) 。书中对“封建”从“静态实体”
关于“封建” 这一名 ( 如地缘 、
分封 、
武士实力 、 世袭贵族 、 多层君臣关
词所牵涉的理念和所指 系) “、动态变化”( 渊源 、
演进 、结局) 以及“外沿条件”
的对象 , 我在二三十年 ( 如蛮族入侵 、
部族迁移 、
乃至宗教势力的作用) 三方
前有过一些论述 ①。我 面作了分析 。以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或政体而
综述了西方汉学家 ( 也 言 ,一统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由“匈氏”( Huns ,匈奴 ?)
有非汉学家 ) 对中国传 西迁引发的蛮族入侵 ,是西欧封建政体出现的“动态
统政体与社会属性的讨 渊源”和“外沿条件”; 入侵的异族以武力建立起凌驾
论 ,包括马克思的“亚洲 在他族或原地居民之上的“无恩无德 , 唯力是从”的
社会”、韦福高 K. A . Wit tfogel ) 的“东方专制极权
( 统治阶级 ( super2impo sed super2st ruct ure ) , 是封建
论”、
韦伯 ( Max Webb) 和白乐司 ( Etienne Balazs) 的 政体与社会静态实体的特性 。其后 , 此统治阶级演
“官僚 ・公型制度论”, 以及与此针锋相对的韦亚伯 变为“恩威并施”,进而发展出“优质生活方式”( class
( Wolf ram Eberhard) 的“封建 —士族说”,并指出 ,中 st yle) 的贵族社会文化 ( aristocracy ,有异于由 no ble2
文“封建” 一词在现代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 一为中文 warrior s 封建武士构成的 no bilit y) ② , 再由“中间阶
原义 ,指西周初年的“封土建国”、 分立诸侯 、
贵族世 级”( middle class ,多为大商巨贾 , 不是中产阶级 ) 为
袭、 土地专有之制 ; 二为转译西文“Feudalism”,概指 中介 ,逐渐与被统治阶级结构成为“上下一体”、
“立
西欧中世纪诸侯 、武士 、 贵族等级及特权世袭之制 ; 法守法”
的新民族国家 、
民族文化 , 而贵族社会也被
三为马克思对“封建社会”之特殊解释 。当然 “ , 封 由“中间阶级”
发展成的“资本主义者”
领导的“民主”
建”一词还有另一种用法 , 即“封建”代表一切古老 、 体系所取代 ; 这是封建历史阶段结局的后效 。
过时 、
落后的东西 。这一用法始于 18 世纪初法国 根据这三方面的分析 , 此书总论及分论“中国”
“启蒙时代”,大盛于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 ——— 章的作者都认为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 西周在“静态
在法国大革命中 , 一切要被打倒的都被加上了“封 实体”上具有“封建”的特性 ,但在“动态变化”上却有
建” 的恶名 。这一风气在 18 世纪下半叶传到英国 , 异于“标准的西欧 ・日本封建”( 之前有一统帝国 ,其
也成为英国议会改革派打击贵族保守派的政治符 后为资本主义民族国家 ) , 而魏晋南北朝则在“动态
号 ,代表了一切守旧顽固需要革除的传统 。这种情 变化”和“外延条件”上 ( 大汉帝国的崩溃 、
外族的入
绪化 、泛政治化的滥称 ,到了 20 世纪革命求变 ,因而 侵和普世宗教的传播) 类似“西欧 ・日本”的封建时
特别推重法国大革命的中国 , 更为流行开来 —— —不 期 ,但在“静态实体”
上则有异于“西欧 ・日本”( 尤其
仅专制的君主 、腐败的官僚 、保守的士大夫 , 甚至妇 是文官士族与武士贵族之互异) 。
女的贞操等都被贴上“封建” 标签 。 根据这一说法 ,尤其是“动态变化”分析 “封建
,
20 世纪中叶 ,西方出版了一本对世界各历史文 时期”
是从“古代一统帝国”
变为“现代资本主义民族
化领域中出现过的“封建”实体或类似“封建”乃至
“非封建” 的现象作全面分析的书《历史上的“封建” 》 ① 陈启云 《中国中古
: “士族政治”考论之一 ( 渊源论 ) 》, 载《新亚学
( R us hton Coulborn e d . Feu d al is m i n H istor y , 报》,第 12 卷 (1977) 《从历史发展的分期宏观汉代历史文明和
;
汉文化传统》,载《学丛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报》,1991 (3) 。
Hamden , Co nnecticut : Ancho r Boo ks , 1965 ) 。此
② 详细分 析 , 见 Pat ricia Ebrey , A ristocratic Families of Earl y
书分“总论”、
“分论”“
、结论”
三部分 。 “分论”
各章分 I m peri al Chi na : A Case S t u d y of t he Po2L i n g Tsui Famil y ,
由各国社会文化史专家执笔 “, 中国”章的执笔者为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78.

・125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7 ・2

( 民主) 国家”
的中间转型阶段 ,和马克思主义史观大 匈奴的刘渊 ( 取姓刘 ,国号汉) ,一统北方的系出羌族
致类似 。有些西方汉学家 ( 也有中国学者 ) 因此推 的氐人苻坚 ( 国号秦) ( 以上均见《晋书 ・载记》
) ,大
论 ,中国近代没有发展出本土性的“资本主义民族 一统的隋朝 ,和五代十国中的唐 、 晋、 汉、周四代等 。
( 民主) 国家”, 因而在中古时代也不会有“封建”时 ( 二 ) 入主之前 , 汉化程度很浅 , 建国以后 , 一仍
代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 在国内兴起的“明末江南 部族封建旧制 ; 后来或无法适应中原大地新环境 ,或
地区资本主义萌芽” 研究 ,即针对这一问题而发 。法 仍为旧日聚散无常的旧俗影响 ,旋即覆灭 ,如五胡中
国的白乐司 ( Etienne Balazs) 更有惊人之说 : 中国春 之石勒 ( 系出鲜卑 ・羯族 ,国号赵) 、
鲜卑慕容等 。
秋时期上接“一统” 西周王朝 ,中历“夷狄交侵”,下开 ( 三) 入主之前 ,汉化程度适中 ,建国后保持部族
各个独立自主的战国 ,而战国时期的富商大贾 ,亦颇 封建旧制 ,但与汉人士族配合分治 ,部族武人封建贵
有运用资财以“倾国 、 兴邦”的影响力 ( 救郑国的弦 族和汉人文官士族并列合作 ,政权稳定发展 ,如拓跋
高 ,任秦国相父的吕不韦 ,乃至助刘邦建国的吕父是 北魏 。但后来上层统治阶级逐渐胡 、
汉混合 ,而与下
著例) 。这是“春秋时代为封建高潮说” 的渊源 。① 层“胡 、
汉分居分治”的群众脱节 , 引发暴乱而覆灭 。
此外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欧美“东方学”者中的 如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
与隋末各道烽烟四起是著
“边疆史” 专家们对“封建” 的论说 。此说可以韦亚伯 例。
( Wolf ram Eberhard) 为代表 。韦亚伯出身德国汉堡 ( 四) 有些边疆民族汉化程度最浅 , 一直保留了
大学 ,早期名著有德文本的《拓拔北魏史》( D as T o2 本身文化 ,处于“部族”
与“封建”
之间的状态 ,难以适
ba2reich nor dechi nas , Leiden : E. J . Brill , 1949 ) 、 应内地汉人生活方式 ; 一直盘旋于中华大地边缘 ,即
《中国西北地方文化》( L ok al k ul t u ren i m al ten Chi 2 使建立了略有规模的政体 , 亦未深入内地或入主中
na , Leiden and Peking , 1942 ) 和《中国东南地方文
原 ,如西汉时期的北匈奴 ,五胡十六国中的鲜卑慕容
化》( 德文本 , 英文改写本 L ocal Cult u res i n S out h
氏、
秃发氏 ,南迁以前的拓跋魏氏 , 乃至长期在东北
an d East Chi na , Leiden : E J Brill , 1968 ) ,对德国 、
地区的契丹辽国等 。
俄国学者的“封建论”有深入分析 。② 中年在土耳其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 边疆民族与内地汉人的互
任教多年 ,对“突厥族”以及其他中国的边疆民族特
动 ,引致周期性的“分裂 、 统一 、 分裂 、 统一”的境况 ,
别关注 。晚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任教 , 为南北朝史一
知道的人比较多 。拉铁摩尔和韦亚伯指出 , 即使在
代宗师 。
“分裂” 或“统一”时期内 , 这类互动 , 仍然继续不断 ;
他继续美国早期研究中国边疆史的拉铁摩尔
在边疆 “封建”, 现象一直延续 ,不过不是典型或常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和《边疆史研究》的研究 ③ ,
的“西欧封建” 形态 。④
认为由单一部族发展成多个不同部族的重叠而形成
的部族群 ( super2impo sitio n) 是“封建”的主要成因 。 二
在中国边疆地带 ,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 资源有限 , (
传统中国到底是属于“封建型”呢 , 还是“大一
气候变化激烈 ,引致部族群的迁移聚散无常等 ) , 未
统”“、专制”“ 、独裁” 型呢 ? 若从“范畴理论” 而言 ,这
能发展出固定的民族国家 , 而是部族群的不断聚而
两者是绝不相容的 ; 若从“历史事实” 而言 ,至少在我
成“封建”、 散而为部落 。这是春秋 ( 夷狄交侵) 、 魏晋
南北朝 ( 五胡十六国) 、 五代 ( 唐 、 晋、
汉) 的情况 ; 而在
① Etienne Balazs , Chi nese Ci vili z ation an d B ureaucracy , Yale
两汉 、隋、 唐、宋 (辽 、 西夏 ) 、 金、 元、明、清一统帝国
Universit y Press , 1964.
中 ,其统治阶级早期 ( 建立诸王 ) , 亦有此封建迹象 ; ② Conquerors an d R ulers : S oci al Forces i n Me diev al Chi na , Lei2
甚至在这些一统帝国的全盛时期 , 其边疆地带仍常 den : E J . Bril , l , 1965 , Chs. 1 —3.
③ Ow en L atti more , I nner A si an Frontiers of Chi na , 1940 ; B os2
保留了部族封建的情况 。至于入主中原在汉人大土
ton : B eacon Press , 1967 ; S t u dies i n Frontier History , London ,
地中逐渐汉化的边疆民族 ,其汉化过程各不一致 ,亦 1962.
与其封建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 : ④ Lattimore (1940) , (1962) ; Eberhard ( 1965) , W ol f ram Eber2
har d , A History of Chi na , Universit y of California Press ,
( 一) 入主之前汉化程度较深的边疆民族 , 建立
1977 ; RenéGrousset , T he Em pi re of t he S tep pes : A History
政权后 ,即全面汉化 ; 因其时汉制已弊病百出 , 此政 of Cent ral A si a , New Brunswick , NJ : Rut gers Universit y
权旋即覆败 ,如五胡十六国中的第一个王朝 ,系出南 Press , 1970.

・126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史学经纬

熟知和研究有素的中国历史事实而言 , 这两者却常 极在地方上从事反秦活动 ,秦廷尚无法追捕 ,足见秦


常是并存的 — ——有时是先后轮转 ( 如春秋 —战国 — 始皇的实权是有限的 。
秦汉 —魏晋 ) , 更多情况下是同时并存 ( 如西周 、
战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伟福高 ( Karl Wit tfogel ) 的
国、
秦汉 、隋唐 ,辽金元) 。这是哲学型的“范畴” 推断 《东方专制主义》( 1957 年) 出版后受到严厉的批驳 ,
和史学型的“事实” 认知的不同 。 转而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发起“汉代中国”
研究
最近在几次学术会议中 , 有人把中国的“大一 计划 ,出版“汉代研究丛书”,希望能在基础研究上证
统” 上溯至西周 ,并引“溥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之 实其说 。
“丛书”
的第二卷 ,许倬云的《汉代农业 —— —
滨 ,莫非王臣”一诗为证 。这是断章取义的最坏例 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980 ; 中译本由江苏人
子。 《诗经 ・小雅 ・北山》 言“
: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 民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便是受到“东方专制极权论”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 ; 四牡彭 的影响 ,过于强调大一统朝廷的权势 ,而忽视了强大
彭 ,王事傍傍 ; 嘉我未老 , 鲜我方将 ; 旅力方刚 , 经营 的地方力量 ⑤。
四方 。或燕燕居息 , 或尽瘁事国 ; 或息偃在床 , 或不 西汉初 ,封建与郡县并置 ,天子所治仅有三辅三
已于行 。”
当时周王扩地四方 , 连年老力瘁的臣下也 河 。但比封建王侯势力更大的是地方豪强 。汉高祖
在尽瘁国事 ,何来“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孟子已直 一统天下以后 ,罢兵归农 ,但却发现当时广大土地多
斥这是“以文害辞 ,以辞害志” 的著例 ,指出“是诗也 , 为地方有力人士占有 , 朝廷无法安顿有功有爵的军
非是之谓也 ,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①。其时君 官 ⑥。汉景帝时 ,地方上一个布衣剧孟比一个封建王
权运作的实况大概可以传说中的《击壤歌》为例 。 国的势力更大 《汉书
, ・游侠列传》“
: 布衣游侠剧孟 、
《帝王世纪》记歌曰 “
: 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凿井而 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 ,权行州域 ,力折公侯 ……以匹
饮 ,耕田而食 。帝何力于我哉 !” 《诗经 ・小雅 ・北 夫之细 ,窃杀生之权 ……天子切齿 ……然郡国豪杰处
山》 是属于统治者的理念 、 理想 ( 或自我中心的想法 处各有 ……吴、
楚反时 ,条侯为太尉 ,乘传东 ,将至河
和宣传) 的层面 《击壤歌》
; 则属于“人民 ・被统治者” 南 ,得剧孟 ,喜曰 :吴、
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 ,吾知其无
的经验感受的层面 。 能为已。天下骚动 ,大将军得之若一敌国云。

历史研究 ,尤其是中西历史比较 ,必须要兼顾这 汉景帝 、
武帝时 ,朝廷大致消除了封建王国和大
二种不同的层面 , 才不致误己更误导他人 。重要事 商巨贾的势力 ,但汉武帝在全盛时期动用了不少酷
例如 :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 建立“郡县”, 进 吏去对付地方豪强 , 结果却完全失败 。汉武帝去世
而“焚书坑儒”,企图控制思想 。这是标准的大一统 、 刚刚六年 ,朝廷举“贤良文学”, 许多被“举”的“贤良
专制 、 独裁的政局 。但是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 文学”代 表 地 方 利 益 发 言 , 强 烈 批 评 了 武 帝 的 做
( 1919 年) 中对此则提出有力的反驳 , 认为 “
: 秦始皇 法 ⑦。此后 ,汉武帝政策的捍卫者受到整肃 ,汉武帝
那种专制手段 ,还免不了博浪沙 ( 封建贵族张良使人 的财经政策多被取消 。至于“多豪强素称难治”
的颍
行刺) 的一次大惊吓 , 十日的大索 , 也捉不住一个张 川郡 ,更是终两汉之世都是地方势力对抗朝廷的重
良 。可见当时犯禁的人一定很多 , 偷藏的书一定也 镇 ,也是汉帝国覆亡的始阶 ⑧。
不少 。试看《汉书 ・艺文志》所记书目 , 便知秦始皇 这种“草根性”的地方力量 , 可不可以称为“封
烧书的政策 ……其实是一场大失败 。 ”②还有同属于 建”? 这是观念定义上的问题 。但它是大一统 、

知识分子的魏国大梁名士张耳 、 陈余也是秦廷长期
重赏购求而不获的 “ : 秦灭魏数岁 , 已闻此两人魏之
① 《孟子 ・万章章句上》。
名士也 ,购求有得张耳千金 ,陈余五百金 ……秦诏书 ② 胡适 《中国古代哲学史》
: ,第 335 —338 页 ,台北 ,远流出版公司 ,
购求两人 , 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 ”③更重要的 1994 。
③ 司马迁 《史记
: ・张耳 、
陈余列传》。
是楚国的项氏 : 秦灭六国 、废封建 ,但楚国“项氏世世
④ 司马迁 《史记
: ・项羽本纪》。
为楚将 ,封于项”,且项梁父即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
, ⑤ 陈启云 《汉代中国经济
: 、
社会和国家权力 —
——评许倬云的〈汉代
戮”,而且“项梁尝有栎阳逮”,又“杀人与籍避仇于吴 农业 —
——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载《史学集刊》,2005 (1) 。
⑥ 班固 《汉书
: ・高祖本纪》五年五月诏 。
中”,却能够使“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
⑦ 班固 《汉书》
: 卷 66 ; 桑弘羊 《盐铁论》
: 。
大徭役及丧 ,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 ⑧ 陈启云 《荀悦与中世儒学》
: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 ,1975 ( 中译本
弟”④。像这类危险政敌 ,有名气 ,有大批党羽 ,并积 由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

・127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7 ・2

制、极权朝廷的对立面 , 则是毫无疑问的 。在汉 、


唐 验 ,则“本位”
成见愈甚 。要超脱这些“本位”
成见 ,必
一千多年间 ,正是约制大一统政体的有效机括 ; 而由 须把视野扩大 ,把比较的层次升高 。甚至提升到“纯
这机括发展出的士族实体 , 更是约束独裁专制君主 理”的层次 。关于最后这一点 ,我和力主文化相对主
的有效力量 。一直到宋代 ,士族大姓解体没落 ,才演 义的哲学家安乐哲〔Roger T. A mes , 时为《东西哲
变出明代的君主专制独裁政治 。 学》( Phi loso p h y : East an d W est ) 的主编〕
有过数次
辩论 。一次是在 1999 年 ,安乐哲正受邀在我主持的

清华大学 ( 台北) 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作“竹企思想文
就史实本质而言 , 每一史实都是独特的 。自古 化史讲座系列”访问 , 讲题为“中西文化与比较哲
至今 ,没有相同的人 ,也没有相同的事 。每一个人过 学”,其中一讲为“后现代主义” 中关于主体立场最敏
去的经验 ,都和他人不同 。每一民族过去的历史与 感的问题 —— —
“从文化心态论中国的性别歧视观”。
文化 ,都和其他民族不同 。所以 “
, 比较的前提是可 安乐哲的立场是 : 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批判立场与
比性 。把不同点放在首位 , 无疑会消解甚至会取消 标准 ② 。( 启云案 : 这是尊重事实 , 但也是近乎虚无
可比性 。在比较研究中 , 首要问题是必须确信被比 主义的极端相对主义 , 更可为有力者利用而衍化为
较的事物具有足够的相似性 。没有人去进行同一事 恶名昭著的“双重标准”。 ) 安乐哲后来又说 “
: 在中西
物的比较”① 。就史学研究的意义和性能而言 , 史学 哲学的比较研究中 ,我们发现 ,中国传统并不像先前
研究基本上是类比型的 , 史学的观念语汇大都是集 所架设的那样 ,与西方主流文化完全相反 。缺少超
类求同的 。正如《荀子 ・正名篇》 所说 ,都是“从诸夏 验论 ,并不等于固有论 ; 缺少客观性 , 并不等于主观
之成俗曲期 ; 远方异俗之乡 ,则因之而为通” 的 ,更是 性 ; 缺少绝对主义 , 并不等于相对主义 ; 没有划分为
“凡同类同情者 ……比方之疑似而通 ,是所以共其约 原子的个体 ,并不意味着只存在若干毫无个性的集
名 , 以 相 期 也”的 。历 史 学 家 常 用 的 名 词 , 如“人 合体 。”
在文化事实层次上修改了他先前的结论 , 但
群”、 ”民族”、 ”社会”、”经济”、 “政府”、 “文化”、 “思 维持了“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批判立场与标准的极
想”“ 、道德”,和比较特殊的词语如“统一帝国”、 “君 端相对主义”③ 。我的想法是 , 自古至今 , 没有相同
主专制”“ 、封建制度”等 , 都是这种“同类同情”、 “约 的人 ,也没有相同的事 ; 每一民族过去的历史与文
定俗成”的共名通称 。所以 ,目前“封建”
名词观念所 化 ,都和其他民族不同 , 这是事实 ; 学术研究要尊重
引起的困惑 ,只是违反了“约定俗成”的原则所引起 事实为第一义 ; 人与人 、国与国的交往要彼此尊重 ,
的困惑而已 。因此 , 史学研究和文化比较都必须把 亦为第一义 ; 但是 ,学术理想和文化前景应有更高一
基本上个别零散的事实集类提升到“名词 、 名理”观 层的意义 。这是我特别提出“大一统与封建之间” 的
念层次上进行 。集类提升的层次愈高 , 其可比性愈 理念的原因 。因为“封建” 或“一统极权” 本身的理念
大 ; 一根香蕉和一个苹果或者难以类比 ,但把它们看 虽较为接近底层事实 ,但也较为狭窄 ( 中国秦汉至明
成食物或植物 ,它们的比较性便大了 。 清并非只有极权而无封建 , 欧西中世纪并非只有封
更重要的是 : 一切观念或理论基本上都来自人 建而无极权) ,而“一统与封建之间”或“中央极权与
的经验 ( 康 德 虽 然 重 申“纯 理 性”有 超 越 人 的 源 地方分权之间” 的尺度较为宽广 ,且也没有远离底层
头— ——上帝 、
天 ; 但对人而言 , 理性的实在限度则在 事实 ; 中西或世界各国 、
各文化 、
各社会均可就此比
人的经验上) 。西方的观念理论 ,尤其是社会科学理 较的宽广尺度加以衡量 。
论 ,是建立在西方的社会文化历史实体经验基础上
的 ,不免带有“西方中心本位”偏见 ; 与此对抗 , 近来 ① 邓军海 《
: 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载《文艺理论研究》,
2005 (4) 。
东方人也提出了建立在东方社会文化历史实体经验
② Roger T. Ames , T w o L ect ures i n Com p arati ve Philosop hy :
基础上的理论 ———从前主要是由“新儒家”倡导 , 现
Chi nese an d Western Cult ure 《竹企思想文化讲座丛书之九》
, ,
在则推广到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从这些理论出 台北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室 ,1999 。
发 ,不免流于“西方中心本位”或“东方中心本位”偏 ③ 安乐哲 、罗思文 《: 〈论语〉的哲学诠释》,第 36 页 ,北京 ,中国社会
见 ; 愈是层次较低 , 愈接近各个个别文化实体的经 科学出版社 ,2003 。

[ 陈启云 ( 1933 — ) ,男 ,广东省电白县人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芭芭拉校区历史系终身荣


勋教授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
・128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史学经纬

专制的程度是更高了。 有者的皇帝与享有经济政治特权的官绅豪右兼并之家
疑问三 :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 的专制。“皇帝与数大臣共治国家”,是专制官僚政治
社会” 还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体制的常态 “; 乾纲独断”,则是皇帝的至尊地位、
皇权
判定社会性质的标准主要是经济标准 ,是作为生 的独占性和皇帝对于政治的最终决定权的表现。皇帝
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统一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 与数大臣统领着一支犹如金字塔式的庞大的官僚队
但是 ,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标准时 ,还须考虑 伍 ,士大夫的意志与皇帝的意志形成了一个合力 ,使得
到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性。马克思、 恩格斯在论述亚 保障官僚特权、 特别是官绅豪右兼并之家的经济政治
细亚生产方式时 ,就是采用了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 特权 ,成为这一体制的最根本的职能 ,同时也是这一专
准。 制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所谓“为与士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 ,我 大夫治天下 ,非与百姓治天下也”① —
——宋人文彦博的
认为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这 这一千古名言 ,正是对这一体制之职能的明火执仗的
一观点是否排除了衡量社会形态的最基本的依据即社 表述。官僚本位渗透一切、 支配一切 ,成为自秦迄清中
会经济制度的标准呢 ? 不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性 国社会的根本特点或本质特征。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
就在于经济与政治是融为一体的。皇帝是最高的土地 矛盾是人民大众与皇权官僚专制主义的矛盾 “乱自上
,
所有者 ,是可以任意抄人的家、
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 作”“
、官逼民反”,乃是导致周期性的社会震荡和王朝
和财产的 ;作为各级官僚的土皇帝 ,也是可以用各种合 更迭的根本原因。
法或非法的手段来攫取社会财富 ,甚至草菅人命的 ,真 根据以上理由 ,我认为应把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
正法权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 性质界定为“皇权官僚专制社会”,而不是什么“宗法地
犯”“、风可以进 ,雨可以进 ,皇帝不能进”
意义上的私有 主专制社会” 或“地主社会”。洛克说得好 “
: 一个明白
制 ———在中国并不存在。传统社会的经济制度以超经 道理的人 ,是抱着几分怀疑主张己见的。”我的这些看
济强制为其根本特征 ,而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并支配社会 法不一定正确 ,还请冯教授和学术界同仁多多指教。
经济运作 ,正是马克思在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时所特别
强调的 ,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特殊性之所在。 ①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 221 。
② 罗素 《西方哲学史》
: ,第十三章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
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专制 ,是作为最高的土地所
[ 许苏民 ( 1952 — ) ,男 ,江苏省如皋市人 ,南京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
( 本组专题讨论的责任编辑 : 常山客)

A Revie w of “Feudal Society”( Symposium)


Feng Tianyu , Chen Qiyun , zhang Guogang & Xu Sumin
Abstract : Feng Tianyu holds t hat it has been a misunder standing to call a Chinese“feudal societ y”for t he
history of t wo t ho usand year s f ro m Zho u2to2Qin Dynasties to t he middle of Qing Dynast y and made it as a
co nclusio n of“Marxist histo riograp hy”for a lo ng time. Chen Qiyun holds t hat t he historical fact shows a
co2existence of bot h “feudal pat tern ”and “unificatio n and dictator ship ”, and so metimes t hey govern by
t urns. Zhang Guogang holds t hat while difference and individual feat ure in history are to be o bserved , t he
same is t rue fo r t he unit y of histo rical develop ment of human being. Hence t he divisio n of historical stages
can be do ne according to t he historical view of Materialism , t he level of t he develop ment of p roductive
force , or t he co ncept s like p rehistory , t ribe2state , royal t hro ne , and rep ublic , etc. Xu Sumin believes t hat
Feng ’s viewpoint is to be debated , because t he nat ure of Chinese societ y f ro m Qin to Qing is in fact a soci2
et y of royal bureaucratic mo narchy , according to Marxist standard of t he unit y of politics and eco no my.
Key words : feudalism , feudal societ y , universal , unit y , landlord societ y , royal bureaucratic mo narchy

・133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