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分享者:周雁飞

Zhou Yan Fei

06 .06.
200 9
1
第一部:慈济宗门精神理念
一、依循的佛典:《法华经》、《无量义经》
二、靜思法脈的脈絡
三、大愛精神的解釋,包括對人的部分──不忍眾生
受苦難;對物與環境的部分──不忍地球受
毀傷
四、結論:在於人人要心存感恩,就能尊重萬物,
啟發愛心,形成愛的循環。
2
众经之王:《妙法莲华经》
一、佛陀说法 42 年开权隐实:
《般若》谈空、《阿含》谈有
二、第 43 年:方畅本怀,开演《法华》,力行中

三、事理并重,福慧双修 。四大志业,投生因缘

3
诸佛出世的
因缘
诸佛出现于世间
之唯一目的,是为了开
显人生之真实相,此即
所谓一大事。

依《法华经 ·
方便品》之说,佛为使
众生开示悟入,遂出现
在世间。

4
佛陀的智慧:十如是
佛智极其深远,以此知见得以在现象界与究竟界的
向度中,看见时空中一切现象——诸法——的真实本质
和究竟实相。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
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 ,如是果,
如是 ,如是本末究竟等。

以何种眼光就相应地看出何种境界:我以我心看大千
5
海浪和海水:

6
三乘是方便,唯有一乘
五千增上慢者退席,
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緣,
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7
何谓三乘?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
• 声闻乘(弟子们:追求自己解脱)
• 缘觉乘(自我觉悟的人)
• 菩萨乘(帮助所有人开悟)

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譬喻品 · 第三》“父先所许玩好之具,
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8
结论:
二乘为尊敬之道,但并非究竟的
教法(因材施教),因其基础并非是菩
提心——奉献一己的修行与证悟,为全
世界带来解脱、和平和喜悦的广大誓
愿。 二乘的教法只是善巧方便,最
终使之心灵成长,发起成佛大誓愿,并
进一乘:菩萨乘
9
佛心师志
• 有相无相无不相:
佛陀抚慰地球图:
佛心师志
• 人人以佛陀的慈悲
清净心运用于生活
中体解大道。
• 有凡夫起步—经过
菩萨道—到达佛陀
境界
10
从时间、空间、人与人间
看菩萨道场
• 人:人与人间——他你我:净心第一、利他为上
• 世:时间——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 间:空间——心包太虚
• 时间、空间、人与人间,无不是佛法,无不是普
遍真如本性。我们立志做人家菩萨,就是要以真
如本性、善用时间在空间付出,在人与人之间感
到安心、欢喜、自在,这叫做法喜。因此要选择
正确方向,把握分秒累积善和福、长情与大爱。
11
静思法脉: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
• 慈济人的修行方法是,走入人群,见苦知福、
惜福再造福,拯救苦难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
慧命:深入人群的心灵世界,透过他人不同的
烦恼、苦难,映照出自己的幸福,或者学习他
人的优点,吸取许多人生智慧,以修六度万
行,这是真实的福慧双修。
• 人人犹如摩尼宝珠、大经藏,彼此交流辉映,
12
慈济宗门: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 不要怕事,多做多得,多了解一个人,多投
入一件事,就增加一份智识,启发本具的智
慧:在红尘俗事中锻炼出精神专一,能包容
一切、明辨是非,即“心中有佛、行中有
法、法中有禅”。
• 外境汹涌澎湃,内在定静如初,开佛知见,
智慧入海,即所谓: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13
不忍地球受伤害
• 大自然是个大乾坤,人的身体犹
如小乾坤:大地有感觉、毛孔会
呼吸。
• 天地孕万物,群类同生息,慧命
共同体。

14
第二部:慈濟的人文
一、上人對於人文的詮釋
二、人文與文化的差異
三、慈濟人文基本理念
1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
2 、核心精神與實踐: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
化。
四、结论:期許慈濟人提升人格、成長慧命,
做到“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15
慈济人文: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 以佛教的精神入世,在生活中不偏离人生方
向,进而发挥生命的良能,这是生命的结晶;
将我们的精神用对方向,利益人群,是品格的
升华;能自利利他,发挥生命的价值,也是成
长自我的慧命。
• 如果能够达到人格完满,必能感动他人;感动
他人的人,就是“人品典范”,其所作所为就能
“文史流芳”,这就是慈济的人文 (四大志业均
含有人文)。
16
第三部:慈济宗门組織架構
一、宗門組織的意義:四法四門四合一
大樹喻 / 立體琉璃同心圓
二、四大志業慈济年轮:
第一個四十年完成第一個年輪
第二個年輪接續啟動,回歸竹筒歲月的精

三、总结:開啟世界慈善之門,邁向大愛地球村
17
四法四門四合一
• 合心、和气、互爱、协力为“四法四
门”:合力是总一切法,持一切善;
协力是力持诸善法,内涵都是相同
的,所以合力就是协力,彼此陪
伴,互相支援,合力、协力才有
力,中间是和气、互爱,要四合
一,环环相扣才能凝聚力量。
18
大樹喻 / 立體琉璃同心圓
立体琉璃同心圆,
菩提林立同根生。
队组合心耕福田,
慧根深植菩提道。
19
慈济宗门、静思法脉
• 我们的法门是:佛在心中,法在行中,禅在
生活中,道场在人群中。
• 静思法脉就是:克己、克勤、克俭、克难,
慈济宗门在于复礼。
• 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身體力行走入人群為
道場;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從
見苦知福體悟人間苦難與溫暖,進而行正
道,邁向真善美的人生。

20
谢谢各位!

21
转识成智
• 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
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著而来,
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著第六七
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无分别,
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
我执,不执著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
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
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著的即是佛
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著的即是魔。

22
苦、集、灭、道
• 佛法在談四項真理:
• ( 一 ) 世間是苦。
• ( 二 ) 世間的苦是有因有緣的。
• ( 三 ) 這個苦的因是可以滅,可以轉,叫做「涅
槃寂靜」。
• ( 四 ) 這個煩惱的苦可以降伏,可以滅盡,它是
有路可走的,叫做「八正道」。
• 十二緣起就是在談第二項真理:世間生死苦惱
是怎麼集起來,怎麼形成的。
23
生命科学家:释迦牟尼佛

真正研究生命科学,最早提出来的是释迦牟
尼。 整个佛学,包括密宗、禅宗、大乘、小乘等
等,各门各派总结起来一个定论,就是专讲生命的科
学。
生命的问题是所有宗教追求的共同目标。小而
言之,解决人类自己生命的问题,大而言之,解决整
个宇宙人类生命的问题,包括宇宙的起源、世界的形
成等。
24
生命之眼:冰山的一角?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