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2

修辞关系的形式语义学处理

及其应用

——SDRT 局部汉语验证
摘 要
• 由于 SDRT 目前所处理的都是西方国家的语言,还没有在
汉语中得到充分应用,不可避免会出现 SDRT 所不能预见
的修辞现象的盲区。
•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很多汉语修辞找不到对应的英语修辞
,于是得出结论,汉语修辞的形式化处理不能简单地用 S
DRT 中现有的修辞关系来描述,而是要重新探索。
• 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对 SDRT 中现有的形式化的修辞关
系在汉语条件下进行验证 . 最终发现在现有的 SDRT 修辞
关系之外,还存在未能得到处理的影响句子真值的修辞关
系。
• 本文分析了若干汉语修辞,为 SDRT 的修辞关系增添了一
些新内容
修辞关系

• 第一节 修辞的作用
• 第二节 中外修辞关系总结
• 第三节 修辞关系研究现状
第一节 修辞的作用
• 古代希腊人为了使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说服力和
感召力,非常注重修辞的研究。
• 在中国方面,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
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 修辞对表达态度、突出重点、增强感情等方面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句的连贯、篇章的构成
、影响句子真值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中外修辞关系总结
• 从汉语角度来看,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
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 从英语角度来看,已有的修辞手法有二十
六种之多。
• 汉语的修辞手法和形式比英语多,从另一
方面注定了汉语的修辞关系形式化描写要
比英语复杂,仅用现有的英语修辞关系无
法涵盖汉语修辞的全部情况。
中文修辞
• 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
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
、引喻、隐喻;
• 白描,比拟(拟人 拟物)(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
(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
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
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
并提、合叙、合说);
•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
,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
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精警,示现,双关,
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
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
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英文修辞
• 与比较有关的修辞法
• 明喻( simile ).隐喻( metaphor ).借喻( hypocatastasis )
• 与替代有关的修辞法
• 借代 Imetonymy ).举隅法( synecdoche ).相代( meriSm ).重名法
( hendiadys ) .拟人法( personification ).神格拟人法( anthropomor
phism ,侧重形状方面) . 神格拟人法( anthropopathism ,侧重情感方面)
. 拟物法( zoomorphism ).直呼法( apostrophe ).委婉语( euphemis
m)
• 与省略或隐藏有关的修辞法
• 省略法( ellipsis ).共轭支配法( zeugma ) .说话中断法( aposiopesi
s ).反问法( rhetorical question 〕
• 与夸张或轻描淡写有关的修辞法
• 夸张法( hyperbole ).反合( litotes ).反讽( irony ).反覆( pleonas
m)
• 与矛盾有关的修辞法
• 矛盾修辞法( oxymoron ).吊诡( paradox )
• 与声音有关的修辞法
• 谐音双关语( paronomasia ).押头韵( alliteration ).拟声词( onomato
poeia )
第三节 修辞关系研究现状
• 语篇语言学是近 30 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
学问 , 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 N. Asher 教授提出 SDRT ( Segmented Di
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分割式语
篇表示理论),把修辞关系引入到话语的
逻辑形式中,使修辞关系得到了形式语义
的分析,在形式语义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
用。
SDRT 的修辞关系处理
• 第一节 提出背景
• 第二节 技术手段
• 第三节 SDRT 简介
• 第四节 SDRT 的修辞关系
第一节 提出背景
• 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美国逻辑学家坎普 (H.Kamp) 等人
提出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 DRT ( Discourse Represe
ntation Theory 篇章表示理论),旨在解决蒙塔古语法对
不定摹状词的处理结果和语感不相符的问题,话语中代词
的指代照应关系和动词的时间照应关系等
• 还有很多问题, DRT 并没有做出完善的回答, Asher 教
授提出,很多时候 , 修辞结构所蕴涵的信息对于帮助人们
准确理解话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修辞关系的加入,使我们不仅能够把握句法结构所传递的
语义信息,还能够捕捉到句子本身含有的,而句法结构和
语词意义所无力涉及的语义信息,因此, SDRT 的提出,
是对 DRT 的必要补充。
第二节 技术手段
• SDRT 是建立在 DRT 基础之上,通过增加
修辞关系的形式化处理而达到扩充 DRT 的
这样一种目的的形式语义理论,所以 DRT
是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基础知识。
DRT 简介
• DRT 是一种动态地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形
式语义学理论,由美国逻辑学家 Hans Kam
p 教授于八十年代初提出。
• DRT 强调语言的动态特征及上下文语境对
句子意义的影响,认为每个句子不仅有意
义,也含有一定的信息,每个新句子的处
理都依赖于前面已经处理过的语句,反过
来新的句子又更新了已有的信息内容。
DRT 的组成
• DRT 由篇章语义的构造算法和语义的正确
性验证两部分组成,前者按照篇章结构的
翻译规则把自然语言的句子转换成特有的
框式表达,后者则根据一定的模型来解释
所得的语义结构。也就是语义表达的建立
和语义表达在模型中的解释。
语义表达
• 在篇章理论中所构造的语义表达叫做 DRS
(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Structure 篇
章表述结构),它的框式表达包括两部分
内容:
• 一、所指对象;
• 二、关于这些对象的条件。条件是确定语
篇真值的基础。
• 例 4 John is a little boy.
• 其篇章结构可以表达为:
• 其中, u 代表一个向篇章结构中引入的新
的所指对象,例 4 中新出现了一个无定名
词 John ,所以引入一个所指对象 u 。我们
需要引入新的条件:
• u = John , little boy(u) ,
• 来说明 u 代表 John ,同时 John 是个 little
boy 。
• 如果后面还有语句,这个篇章结构就是第
二句的上文。如果接下来的句子中又出现
了 John ,就可以直接用 u 代替。
• 关于对象的条件也可以是另一个篇章结构,称为子结构
( Sub DRS ) , 子结构通过逻辑联结符号,可以形成更
复杂的条件。举例如下:
例 5 If John loves a woman, he kisses her.
其篇章结构可以表达为 :
• 其中, K1 、 K2 均是子结构。
• 第二句的两个代词 he 、 her 各引入了一个新的所
指对象,记作 r 和 w ,由于我们不知道 r 和 w 的
值是什么,所以用“?”代替,因此新增了两个
条件
• r=? ,w=?,
• 表示 r 和 w 的值需要寻找。(这个寻找的过程叫
做代词所指的确认( pronoun resolution ) , 在这
个例子中, r 和 w 分别被确认为 u 和 v 。)
• 而两个子结构之间的蕴涵关系是用“→”来表达
的。
DRS 的构造算法
• 包括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输入部分是一个话语
片段 D=S1 、 S2 、… Sn 和一个初始篇章结构 K
0 ,相当于说话双方共同的知识背景(通常设为
空结构);输出部分是构造述的话语片断 D 的语
义结构。归纳如下:
• 从 i=1 到 i=n
• 将句子 Si 加入篇章结构 Ki-1 中;然后执行 (b)
• 重复运用篇章结构构造规则,把 Ki-1 中可以简化
的条件分解为子条件,直到没有可以再简化的条
件为止,把所得到的篇章结构叫做 Ki; 然后,执行
( a )。
DRS 的语义解释

• 篇章结构的语义解释是在一个模型 M 中进行的,该模
型由两个部分组成,记作 M=<U,F> , U 包含世间所有的
事物, F 是赋值函数,定义如下:
• a. 对于每个篇章所指对象 a (即前面提到的在篇章结构中
引入的对象),函数 F 可以从 U 中赋予它一个值,即 F
(a)∈U ;
• b. 对于每个不及物动词和普通名词 a ,函数 F 把 U 的某
个子集赋给它,所以有
• F(a) U;
• c. 对于每个及物动词 a , F 把一个有序二元组组成的集合
赋给 a ,且有 F(a) UU 。
• 说篇章结构 K 在模型 M=<U,F> 中为真,就是说
存在一个函数 f ,能使 K 中的所有篇章所指对象
都在 U 中有一个对应的值,并且 K 中的所有条件
都可以在 M 中得到满足 。
• 如: If John loves a woman, he kisses her.
• 该句子的解释需要依赖于条件式的真值特性,即
:前提为真时,其结论也应该为真。即每一个使
前提篇章结构为真的函数都可以扩展到另一个使
结论在同一模型中为真的函数。具体到该句子来
说,就是每一个使 u 为 John , v 为女人,且 u
爱 v 的函数 f : <u ,v> → U ,必须能够扩展到另
一个使 u 吻 v 为真的函数 f`: <u ,v> → U 。
• 利用已有的函数 f ,我们给出一个可能世界和函
数组成的对( w, f )来表示上下文语境。一个 D
RS K 的语义就会按照如下的方式给出:当 K 将
一个输入语境( w, f )连接到一个输出语境( w`,
g )时(其中,两个语境都处在同一个模型 M
下), K 就有了语义。
• 下面的 K2 把句①构成的语境( w, f )连接到
句①和句②共同构成的新语境( w`, g ),其中,
w` 指包含李晴和妹妹的可能世界, g 指使 a 为妹
妹, b 为李晴,且 a 上学同时 b 早起的函数。也
就是说, K2 的语义就是使句①构成的语境添加成
新语境所增加的内容。
• 例如下面一段话:
• ① 李晴最爱睡懒觉。②妹妹开始上学,她就早起了。
• 我们把句①看做输入语境, w 指包含李晴的可能世界, f
指使 b 为李晴,且李晴爱睡懒觉的函数。句②的 DRSK2
如下:
• 下面我们给出 DRS 常用的几种语义关系:
• (1) (w, f)[<U, 空集 >]M(w`, g) iff
• w=w`dom(g)=dom(f)∪U
• (2) (w, f)[R(x1,…, xn)]M(w`, g) iff
• (w, f)=(w`, g) <f(x1),…f(xn)> ∈IM(R)(w)
第三节 SDRT 简介
• SDRS 含有三类词汇:
• 第一类属于微观结构,是由自然语言中原子语句的逻
辑形式组成的集合,原子语句的逻辑形式即 DRS ;
• 第二类是 0 、 1 、 2 、 3 等标记( labels );
• 第三类是表示话语标记的关系符号: R0 、 R1 、 R2
、 R3 等。
• 合式的 SDRS- 公式集定义如下:
• ( 1 );
• ( 2 )如果 R 是 n- 元关系符号, 1,2,…n 是标记,则
R ( 1,2,…n )∈;
• ( 3 )如果∈且∈,则()∈,∈。 [6]
• 例:小李今天心情很不好( 1 ),他上班的路上
很不顺利( 2 ),被人蹭了车( 3 ),又在定
慧桥堵了半天( 4 ),到了单位还被领导训斥了
一顿( 5 )。
• 其 SDRS 中的
• A 等于集合 {0,1,2, 3, 4, 5, 6,7} ;
• F 为: F(1) = K1 , F(2) = K2 , F(3) = K
3 , F(4) = K4 , F(5) = K5 ,
• F(0) =Elaboration (1,6) ,
• F(6) = Narration(2,5) Elaboration (2,7) ,
• F(7) = Narration (3,4) ,
• (这里的 Ki 都是 DRS ; Elaboration 和 Narrati
on 等属于第三类关系符号)
• LAST 为 5 。
• 框图表示
第四节 SDRT 的修辞关系
• SDRT 对需要处理的修辞关系的选择建立在真值
条件语义解释的基础上。只有在有证据证明一种
修辞关系对它所联结的两个部分的真值条件会产
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来解释
的时候,这种修辞关系才会纳入 SDRT 的考虑范
围。
• 目前来看, SDRT 所涉猎的修辞关系主要有详述
(Elaboration) 、续述 (Narration) 、解释 (Explana
tion) 、背景 (Background) 、平行 (Parallel) 、对
比 (Contrast) 、因果 (Result) 、假言 (Consequen
ce) 、选言 (Alternation) 等。
详述 (Elaboration) :
• 语义定义:
• (w,f)[Elaboration(,)]M(w`,g) iff (w,f)[K∧
K∧Elaboration ( ,  ) ] M(w`,g)
• 其中,逻辑特点如下:
 Elaboration ( ,  ) Part-of(eβ,eα)
• (Elaboration(1,2) Elaboration(2,3))
Elaboration(1,3)
• 举例:我们昨天去全聚德吃烤鸭了,那个鸭汤我
喝了好几碗。
• 标记为句子“我们昨天去全聚德吃烤鸭了,” ,
 为句子“那个鸭汤我喝了好几碗。”
• eα 表示“我们昨天去全聚德吃烤鸭了,”这个事
件; eβ 表示“那个鸭汤我喝了好几碗。”这个事
件。
• 从时间结构上看,事件 eβ“ 那个鸭汤我喝了好几
碗”的起止时间包含在事件 eα “ 我们昨天去全聚
德吃烤鸭了,”的发生时间内,的确是事件 eα 的
一部分。因此和是详述关系。

续述: ( Narration )
语义定义:
• (w,f)[Narration(,)]M(w`,g) iff (w,f)[K∧K
∧Narration ( ,  ) ] M(w`,g)
• 其中,逻辑特点如下:
 Narration ( ,  ) overlap(prestate(e
β), Advβ(poststate(eα)))
 Narration ( ,  ) (K Π K )
• 举例:“……左边带狗的一队人马仔细检查可能藏着人的
地方,突然猎犬耳朵直立,拉直绳子朝东边跑来。带犬者
立刻召集伙伴跟了上去。”
• 标记为句子“突然猎犬耳朵直立,” ,  为句子“拉直绳
子朝东边跑来。”, r 为句子“带犬者立刻召集伙伴跟了
上去。”
• eα 表示事件“突然猎犬耳朵直立,”; eβ 表示事件“拉
直绳子朝东边跑来。”; er 表示事件“带犬者立刻召集
伙伴跟了上去。”
• 显然,事件 eα ; eβ ; er 都处在同一个空间里,而且 eα
发生后的状态与 eβ 发生前的状态重叠。从时间顺序上看
, eα 先发生, eβ 接着发生,然后是 er 。
• 从主题角度看,和有一个共同主题——猎犬;和 r 的
主题不同,但二者的主题拥有一个共同的信息——犬。
• 因此,和,和 r 都是续述关系。

解释:( Explanation )
语义定义:
• (w,f)[Explanation(,)]M(w`,g) iff (w,f)[K
∧K∧Explanation ( ,  ) ] M(w`,g)
• 其中,逻辑特点如下:
 Explanation ( ,  )( eα < eβ )
 Explanation ( ,  ) (event(eβ)  e
β < eα )
• 举例:我不吃辣椒了,嗓子疼。
• 标记为句子“我不吃辣椒了,” ,  为句子
“嗓子疼。”
• eα 表示事件“我不吃辣椒了,”; eβ 表示
事件“嗓子疼。”
• 从时间上看,事件“嗓子疼。”发生在先,
然后才有事件“我不吃辣椒了,”的发生。
如果事件“嗓子疼。”没发生,也就不会有
事件“我不吃辣椒了,”的发生了。

背景:( Background )
• 语义定义 :
• (w,f)[Background(,)]M(w`,g) iff (w,f)[K
∧K∧Background ( ,  ) ] M(w`,g)
• 其中,逻辑特点如下:
  Background (,) overlap ( eβ,e
α)
• 举例:
• 主席站在台上,周围布满了鲜花和锦旗。
• 标记为句子“主席站在台上,” ,  为句子“周围
布满了鲜花和锦旗。”
• eα 表示事件“主席站在台上,”; eβ 表示事件
“周围布满了鲜花和锦旗。”
• 从时间上看,事件“主席站在台上,”和事件“周
围布满了鲜花和锦旗。”所处的时间一定是重叠的

• 从信息上看,所提供的信息——周围布满了鲜花
和锦旗,也正好是对所述事件“主席站在台
上,”发生时周边情形的描述。

平行 (Parallel) 、对比 (Contrast)
语义定义:
• (w,f)[Parallel(,)]M(w`,g) iff (w,f)[K∧K
∧Parrallel ( ,  ) ] M(w`,g)
• (w,f)[Contrast(,)]M(w`,g) iff (w,f)[K∧K
∧Contrast ( ,  ) ] M(w`,g)
• Asher 指出,平行和对比对结构的要求是类
似的:即 K 和 K 的语法结构之间必须有
同构映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平行关系要
求 K 和 K 在语义上是近似的,而对比关
系要求 K 和 K 在语义上是不相同的。
• 类似平行之类的修辞关系是分等级的:前
句和后句之间的同构程度越高,语义相似
度(或者不相似度)越高,两句之间的修
辞关系越紧密。
• 例如:约翰说法语,比尔说德语。

• 再如:有的小朋友拿着鲜花,有的小朋友拿着气
球。
SDRT 在语篇中的应用
• 第一节 语言学分析
• 第二节 实例对比
第一节 语言学分析
• 语言学有一种通过寻找指示这些关系的符号来实
现对语篇中句子之间关系的分析的方法。然而,
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指示词没有明显的标记 , 也很
难划定绝对范围 , 在语篇关系中却大量存在。
• 温特认为可以用 paraphrase (解释) 和 questio
n (提问)的办法来识别句子间没有明确指示符
号的关系。霍伊认为其最本质的模式是:
• SPRE(Situation →Problem →Response →Ev
aluation 。
• 以下面四个句子为例:
• I was on sentry duty. 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I opene
d fire. I beat off the attack.
• 分析如下:
• ( In what situation ?)   Sit
uation ( 情形 )
• I was on sentry duty.   

• (What happened?) Problem ( 问题 )
• 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
• (What was your response?) Response ( 对策 )
• I opened fire.   

•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is?) Evaluation ( 结果 )
• I beat off the attack.
第二节 实例对比
•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
• 苏菲突然察觉到房间内是如此混乱,地板上到处
放着书本与讲义夹,袜子、毛衣、衬衣与牛仔裤
有一半露在衣橱外,书桌前的椅子上放着一大堆
待洗的脏衣服。她突然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
想要把房间清理一下。首先她把所有的衣服都拉
出衣橱,丢在地板上,因为她觉得有必要从头做
起。然后她开始把东西折的整整齐齐的,叠在架
子上。
《苏菲的世界》
• 按照霍伊的处理方法是:
• ( In what situation ?)   Situ
ation ( 情形 )
• 地板上到处放着书本与讲义夹,袜子、毛衣、 ↓
• 衬衣与牛仔裤有一半露在衣橱外,书桌前的
• 椅子上放着一大堆待洗的脏衣服。   
• (What happened?) Problem ( 问题 )
• 苏菲突然察觉到房间内是如此混乱,  ↓
• (What was your response?) Response ( 对策 )
• 她突然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想要把房间 ↓
• 清理一下。   
•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is?) Evaluation ( 结果 )
• 首先她把所有的衣服都拉出衣橱,丢在地板
• 上,因为她觉得有必要从头做起。然后她开
• 始把东西折的整整齐齐的,叠在架子上。
• SDRT 的方法如下

• 建立一个三元组: A, F, LAST
• 给出集合 A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给出 A 中元素的赋值 F :
• F(1) = K1 , F(2) = K2 , F(3) = K3 , F(4) = K4 , F(5)
= K5 , F(6) = K6 ,
• F(7) = K7 , F(8) = K8 , F(9) = K9 , F(10) = K10 , F(1
1) = K11 ,
• F(0) =Result( 12, 14)∧Narration( 14, 15)
• F(12) = Elaboration(1, 13)
• F(13) = Parallel(2, 3)∧Parallel(3, 4)
• F(14) = Elaboration(5, 6)
• F(15) = Narration(16, 17)∧Explanation(16, 9)
• F(16) = Parallel(7, 8)
• F(17) = Parallel(10, 11)
• LAST = 11
• K1 代表“苏菲突然察觉到房间内是如此混乱,”
• K2 代表“地板上到处放着书本与讲义夹,”
• K3 代表“袜子、毛衣、衬衣与牛仔裤有一半露在衣橱
外,”
• K4 代表“书桌前的椅子上放着一大堆待洗的脏衣服。”
• K5 代表“她突然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
• K6 代表“想要把房间清理一下。”
• K7 代表“首先她把所有的衣服都拉出衣橱,”
• K8 代表“丢在地板上,”
• K9 代表“因为她觉得有必要从头做起。”
• K10 代表“然后她开始把东西折的整整齐齐的,”
• K11 代表“叠在架子上。”
• 然后我们来分析句子间的等级结构和修辞关系:

• 其中, E 表示详述( Elaboration )、 N 表示续述( Narr


ation )、 Ex 表示解释( Explanation )、 P 表示平行
( Parallel )、 R 表示因果( Result )
• 然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最低等级的 SDRS :

•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假设所有原子语句的逻辑形式即 D
RS 已经给出。)

汉语修辞关系
• 第一节 句子内部的修辞
• 第二节 句子之间的修辞
• 第三节 高阶修辞
• 第四节 小结
• 比喻

• ( 1 ) . 他的手就是松树皮。

• 我们在 DRT 的语义解释中增加一组类似及物动词


的比喻词,记作 CBY , CBY={ 像,如,仿佛,
是 } ,对于每个比喻词 ɐ , F 把一个有条件的有
序二元组组成的集合赋给 ɐ ,条件如下:对于任
意给定的有序二元组 <,> , <,>∈Fɐ, 当且仅
当和有信息重合。
第二节 句子之间的修辞
• 精警
• ( 4 ) . 这座城市,熟悉又陌生。
• ( 5 ) . 刘福这个人,又讨人厌又讨人喜欢

• ( 6 ) . 这个让人难忘的瞬间,短暂,却又
永恒。
• 语义定义:
• (w,f)[Jingjing ( ,  ) ]M(w`,g) iff (w,f)[K
∧K∧(Jingjing ( ,  ) ] M(w`,g)
• 其中,精警的逻辑特点为:
 Jingjing ( ,  ) overlap ( eβ,eα )
• Jingjing ( ,  ) K Π K
 Jingjing ( ,  ) P = ﹃ P
• 其中, P 和 P 分别表示句和句的逻辑谓词。

• 拈连
• 拈连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例如:
• ( 8 )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 ( 9 )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她的
心上。
• ( 10 )这样会割破你的手,也割破我的
心。
• 语义定义如下:
• (w,f)[Nianlian(,)]M(w`,g) iff (w,f)[K∧
K∧Nianlian ( ,  ) ] M(w`,g)
• 其中,逻辑特点为
 Nianlian ( ,  ) overlap ( eβ,e
α)
 Nianlian ( ,  )   (KΠ K )

第四节 小结
• 客观地讲,汉语的修辞关系要比英语多得多。除
了和英语修辞关系重复的几种可以用 SDRT 的方
法处理之外,剩下的修辞关系也应该考虑能否用
SDRT 的手法做一下处理。
总 结
• 实际上,自然语言中的修辞关系远比 SDRT 方法
所描述的内涵要复杂许多。还有很多修辞关系所
蕴含的语义我们没有抓住,甚至一些已经纳入 SD
RT 的修辞关系也有处理不当之处。然而我坚信,
通过对自然语言的不断探索,对 SDRT 不断的修
正,我们会离真理越来越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