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21

青铜器方面 。松丸道雄考证河南鹿邑长子口墓主为微子启 “长” , 字变成“微”字是汉人隶


定古文为今文时误写造成的 。对于青铜器上的图形文字 ,杨晓能一反传统观点 ,认为它们不全
都是族徽 ,而具有三类功能 : 一种是占卜的记录 ; 一种是族徽和其它专用名称 ; 另一种则是祭礼
的标志或记录 。金正耀介绍了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早期青铜  ,此器为
明义士的藏品 ,据传 1912 —1913 年出土于洹北地区 ,它所含的铅为高放射成因铅 ,结合其形制
特点 ,可以判断它可能属于二里岗下层偏早阶段 。金氏通过大量的取样分析 ,得出商代从二里
岗下层到殷墟文化三期 ,都有大量器物含有高放射成因铅的结论 ,而这种铅只有云南地区有 ,
所以商代这时期的铜矿都来自云南地区 。难波纯子考察了商末周初的青铜器作坊 。
考古方面 。近藤乔一讨论了中国古代覆面风俗的源流 。宇野隆夫通过 GPS 测定了始于
新石器时代的部分城址的方位 ,认为商周时代的城墙方位稍偏 ,但从战国时代开始 ,城墙的方
位确定了正南正北的方向 ,并成为此后中国城市的重要特色 。大会还专门邀请考古学者介绍
了夏商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成果 : 许宏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新发现以及伊洛河流域区域调查的
收获 。王文华报告了大师姑夏代古城的发掘与研究 ,认为大师姑古城是夏代韦国或顾国 。袁
广阔介绍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新发现与认识 。唐际根介绍了洹北商城的发现及其对中国商代
考古研究的影响 。方辉报告了 2003 年大辛庄遗址的考古收获 。周广明探讨了吴城商代遗址
的陶文 、
刻符 。曹玮介绍了岐山周公庙遗址的新发现 。
以上介绍了本次会议专家学者大会演讲部分 , 会议提交论文因在会前已经结集为《2004
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 ,在此从略 。
研讨会期间 ,学者们还参观了殷墟博物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
袁林 ,踏访
了洹北商城一号宫殿门塾遗址 、西北岗王陵区 ,拜谒了内黄颛顼帝喾陵 、
商中宗太戊陵以及汤
阴岳飞庙 、 里城 。
另外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为了更好地推动未来的工作 ,新增了一批理事 、 副秘书长 、秘书 ,
朱凤瀚 、
宋镇豪 ( 兼秘书长) 被推举为副会长 。
此次会议规格高 、 规模大 ,弘扬了中国古代文明 ,促进了学术的交流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亚冰)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 于 2004 年 6 月 5 —6 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汉唐研究中心主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西北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
政法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文物研究所 ,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
学者 90 余人 ,参加了会议 。
与会学者围绕汉唐时期的政治与制度 、 简牍与法律文化 、 宗教与祭祀 、
社会生活 、
思想文化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一、
与会学者认为 ,史学边缘化促使我们思考原本的史学研究模式 。打破中国历史的王朝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 年第 10 期

断代 ,推进长时段的历史研究 ,越来越成为我们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 。今后的史学研究应


该注意突破“断代为史”的局限 , 对汉唐历史 、
特别是它的“盛世”历史地位做出宏观的剖析与
评判 。
有学者力图从比较汉唐明三个王朝的特点出发 ,从长时段来探索中国进入帝国时期以后
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问题 。认为中国的帝国时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而且不同阶段的历史
都存在着“三级跳” 的发展特点 。这种“三级跳”
的中国古史发展观 ,与此前人们耳熟能详的“螺
旋式上升” 之说 ,在历史观念上存在着很大不同 ,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重视 。有学者纵论“汉唐历
史的魅力”,从“辉煌的文化成就”、 “良好的国家管理体制”、“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俊杰辈
出 ,英才荟萃”
等四个方面 ,具体论述了“汉唐雄风”的魅力所在 。有学者对唐人历史意识中的
“文景之治”做出具体分析 ,指出在唐代政论中 ,嗜谈汉代的“文景之治”,或许是标榜往古以批
判现实的一种策略 ,即发表这些评论的人 ,试图以“文景”的德政作为榜样 ,内心期望形成对现
世当政者的某种约束 。有学者对汉武帝与唐玄宗统治时期的郊祀活动进行对比研究 ,讨论了
在国家祭祀中实现道教化和加入某些民间神仙偶像的问题 ,并具体分析了唐玄宗的郊祀礼仪
如何以及为什么要追踪汉武帝 、其追求对于唐朝国家乃至中古时代的礼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等重大问题 ,为解读玄宗朝国家祭祀中道教化的过程 、原因提供了线索 。
二、利用新材料 ,探索新问题 ,凸现创新意识 ,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特点之一 。近年间新出
土的汉代简牍材料 ,为讨论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围绕着汉简的释读 ,以及汉代
的法律 、
军事等问题的研究 ,此次会议收到了 10 篇论文 ,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议题 。
有学者对“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探索 ,认为从先秦经由秦汉到曹魏 ,是
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 。 《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 , 而不是一部法典 ; 所谓“汉律九
章”,是泛指汉律篇章之多 ,而非实指汉律组成只有九个篇章 。有学者以新见史料及传世文献
为据 ,集中对汉代的“民法形态”展开讨论 。有学者围绕“系囚”
问题 ,对汉代“天下千狱 ,狱中万
囚”的历史现象加以解读 。也有学者对秦汉时期“诽谤” 之法加以讨论 ,具体论证了“诽谤” 之法
与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内在逻辑关系 、
诽谤之法在汉代施行和废除的实况 。有学者运用云梦
秦简和张家山汉简的材料 ,对秦汉刑徒问题加以讨论 。有学者讨论了“汉代的减罪与赎罪”问
题 ,认为在汉代存在着“按律减罪”“
、按律赎罪”和“以诏减罪”、
“以诏赎罪”两组不同的概念和
制度 。有学者分析出土简牍中所见汉代檄文 ,认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战争预警与快
速反应机制 ,是研究汉代军事史的珍贵史料 。有学者对尹湾汉墓“遣策”的内容进行了考释 ,指
出它们含有大量关于汉代物质文化及风俗的宝贵资料 ,且颇多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之处 。还
有学者在对《张家山汉墓竹简・ 奏谳书》的释文水平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 ,就释文仍然存在的错
释、漏释 、缺文补释不当等问题 ,予以补正 。
三、开拓研究空间 ,关注对原有重大学术问题的深层发掘 ,力求推陈出新 ,同样是这次会议
的重大收获 。
与会学者提供了《汉唐臣僚上奏制度研究》《 、唐代行政职权的程序保障与行政责任的连带
分担 ——
—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之一》《 、唐宋宰相裁决政务文书的演变》等文章 ,就古代官僚
制度及其运作实态 ,进行了详实的考论 。
关于文化史与政治史研究 ,与会学者分别讨论了《秦汉文化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

〈白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23

虎通义〉与易学》《、说宣帝朝“禄去王室 ,政由冢宰”
之局及其终结》《
、论社会舆论在王朝兴替过
程中的作用》《、隋唐嬗代之际官吏士人群体走向之分析》《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等专
题 。关于社会生活史研究 ,与会学者分别就《汉代疫病初探》《、关于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
的思考》《、唐前后期城市商人的变化》《、土贡与盛唐宫廷饮食文化》《 、敦煌的妇女结社》《
、礼
制、宗教与民间社会》 等个案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讨论 。
关注研究范式的革新 ,重视史料整理功夫与学术创新意识 ,并展开严肃有序的学术批评 ,
是与会学者们的共识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孙家洲)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日〕高濑奈津子  撰 ( 明治大学  日本东京)
傅江 译 (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93)

  2002 年日本史学界隋唐史的研究动向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 一 ,年轻学者开始注重


隋唐历史的再构建 ,对以往的研究进行重新探讨 ,其研究成果突破了以往既有的框架 ,以一种
崭新的认识开辟了新的局面 ; 二 ,近年来利用出土资料 ,尤其是采用墓志等石刻资料的研究日
渐增多 ,2002 年这一趋势亦不减弱 ; 三 ,关于国家礼仪的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的
进展 。
使我们预感到隋唐史研究新气象的是森部丰《唐前半期河北地区非汉族人的分布和安史
军渊源的形式之一》《 ( 唐代史研究》5) 和穴泽彰子《唐五代时期对地域秩序的认识》( 同上) 这两
篇论文 。
森部丰在概述了安史之乱前河北地区羁 州的设置和沿革后 ,阐明了在安史之乱之前 ,以
幽州为中心的河北北部是非汉族人集中聚居的地区 。针对羁 州出身的非汉族人势力与作为
安史叛军主力的范阳 、平卢节度使指挥下的军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从幽州界内所置的折
冲府入手 ,作出了如下推断 ,即 : 羁 州的刺史由原来的折冲府将官的身份被组合到了范阳 、

庐节度使中担任军职人员 ,最后成为安史叛军的军事力量 ,而且羁 州刺史还有可能通过羁 
州所在的折冲府来动员羁 州民组成节度使军队 。此外 , 作者还在《唐代河北地区的粟特居
民》《
( 史境》
45) 一文中 ,利用石刻资料解析唐代河北地域社会中粟特居民的具体状况 , 对他们
之间形成的网络组织进行了论述 。作者还以文献记载中安禄山利用粟特商人来强化经济基
础、扩张势力的史实 ,证明了河北地区北部确实存在着粟特商人集团 。作者的另一篇论文《繁
华的国际都市》《 1328) , 则以长安城中西域等地文化 、
( SHINIKA》 风俗习惯的流行为背景 , 论述
了伴随着世界帝国唐朝的出现 ,粟特商人之间出现的商业网络 。就唐末五代河北地区的政治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