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技术现状和展望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 国海上油 田开发 中的钻 完井技术现状和 展望 

姜  伟 
女  】
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
北京 1
0002
7) 

[摘要 ]
  总结 了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 (简称 中海油 )在海上 油 田勘 探 、
开 发和生产 中开发 和采用 的关 键技术 
及 其特点 ,
介 绍了 以海上油 田开 发为 目标 的优快 钻完 井技术 体 系 、
海 上稠 油油 田开发 钻完井 技术 、
大 位移 钻 
井 技术 、
海上 密集 丛式井组整体 调整 加密 钻井技 术 、
海上 疏松砂 岩 油 田储 层保 护技术 、
海 上平 台模块钻 机 装 
备技术 、
北部 湾复杂地层井壁稳 定及配套钻井技术 、
高温 高压 钻井技术等八大技术 体系 。
 
[关键词 ]
  海洋石油 ;
海 上油气开发 ;
钻完井工程 ;
关键技术 体系 
[中图分 类号] TE2
4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09—1
742(2
011)
05—00
58—08
 

功 地实 现 了 由浅水 向深 水 、
上游 向下 游 、
单 一 的勘探 
1 前 言 
开 发 向综合 能 源公 司发 展 的 3个 跨 越 ,
并 且 逐 步形 
我 国近海 开发 油气 资 源在 技术 、
资 金 、自然 环境  成 和建 设 了一 个 现代化 的海洋 石油 工 业体 系 。特别 
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 战,
对 于钻 完井工程而  是进人 20世纪 8
0年代 以后 ,
随着对外合作和 自营 
言 ,主要 面临 三大 挑 战 。
  勘探开发步伐 的加 快 ,
其海上油 田原油产量 不断攀 
首 先 是海 洋环 境 的挑 战 ,
在海 上钻 井 ,
除 了通 常  升 。1
982年原油产油不足 1
0万 t,
201
0年油气产量 
的地 下各 种工 程地 质 问题 以外 ,海 洋 自然 环境 条 件  达 到 5 
000万 t油 气 当量 ,
实 现 了几 代 石油 人 的追求 
大 大 地增 加 了工作 的难 度 ,其 中北 冰南 风 是 面 临 的  与梦 想 ,
在我 国成 功 地建 成 了一个 海 上 的大庆 油 田。
 
最 大 难题 和挑 战 。
 

  中国海 上油气 开发钻 完井工程八大技术 
其次是海上油 田开发 钻完井工程投 资高、
风险 
体 系 
大,
昂贵的海上开发费用和海上钻完井作业成本是 
开发 海上 油 田的一大 挑 战 。
  中海 油 近年 来 生 产 规模 迅 速 上 升 ,
在 油 田开 发 
再次是以渤海稠油开发 、
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地  生产 中也逐 步形 成 了油 田开 发 中钻 完井 工程 技 术等 
层的钻探 、
南海东部深水生产装置周边油 田的经济  八大技术体系 ,
并且在海上油 田开发生产 中发挥 了 
开发 为代 表 的海 洋钻 完 井技 术和 安全 风 险控 制是 面  重要 的作 用 。
 
临 的第 三大 挑 战 。
  2.1 海 洋石 油 优快 钻 完井 技术 体 系 
我 国海上油 田的发展主要根据油田 自身 的油藏  优快钻 完井技术 是 中海 油钻 完井 特 色技 术 ,
 
性质 和特点 ,
结合油 田的具体特征和开发需求 , 逐步  20世 纪 90年 代 初 期 ,在 学 习 国外 先 进 技 术 经 验 的 
形成 了渤海 、
东海、
南 海 东部 以及 南 海西 部这 4个海  基 础上 ,
结 合渤 海 油 田的具 体情 况 ,中海油 在开 发 油 
域为主体 的油 田开 发体 系。中国海 洋石油 总公 司  田的钻 井技 术 上取 得 了重 大 突 破 ,
钻 井 速 度 得 到大 
(简 称 中海 油 )的 勘 探 工 作 自 20世 纪 6O年 代 开 始  幅度 的提 高 ’
  。产 生 的直接 效 果 就是 带 动 了 一 大 
以来 ,
遵循一条引进、
消化 、
吸收、
再创新的道路 ,
成  批渤海边际油 田的开发 ,
使得一 批勘探探 明的地下 

c收稿 日期 ] 2011—0l一26
 
[基金项 目]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
08ZX05057,2
oo8zX0502
4);国家“863”项 目(2Oo7AAo908O1)
 
[作者简介 ] 姜 伟 (1
955一 ),
男,河北 宁晋县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海洋石 油钻完井 工程 ;
E—ma
il:j
ian
gwe
i@cno
oc.
COL
T/
.cn 

58 中国工程科 学 
储 量 变成 了可 以投 入 开发产 生 效益 的油 田。从渤 海  术 系 列  ,
其 中 十大 钻 井技 术 系列 主要 包 括 :
a.聚 
QK1
8—1项 目开始 ,
逐步形成 了渤海优快钻完井技  晶金 刚石 复合 片 (p
oly
cry
sta
ll
in
e d
iamo
nd c
omp
act
, 
术体系  J,并且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 。
  PDC)钻 头 钻 井 技 术 ;b. 顶 部 驱 动 钻 井 技 术 ;
 
1)渤海 QK1
8—1实 验项 目 :1
995年 8月开 钻 ,
  C.高频 线性 振 动 学 技 术 ;d.非 钻 机 时 间 水 泥 胶 结 
平 均 建井 井深 3 
561
 m。在该 地 区 ,
原来 的平均 建井  测井 (ce
ment
 bond
 log
ging,CBL)技 术 ;
e.油 层 保 护 
周期为 57
 d,
实施优快钻井技术以后 , 平均建井周期  钻井 液 技术 ;f
.PDC可 钻 式 浮箍 浮 鞋技 术 ;
g.大满 
为18.
82 
d,钻井效率 比原来提高了 3.
03倍 。
  贯测井技术 ;
h.单级双封 固井技术 ;
i.导向马达钻 
2)渤 海 SZ36—1一J区  :1
5 口 井 总 进 尺 为  井技术 ;
j.快装井 口技术。
 
28
 140 m,平 均 井 深 1
 876 m,平 均 建 井 周 期 为  十大 完井 技术 系列 主要 包 括 :
a.一 趟 管柱 多层 
3.
71 
d,其中 J
11井 日进尺为6
40 
m,J
10井平均机械  射孔技术 ;
b.隐形酸水基完井液技术 ;
C.射孔管柱 
钻速为 1
32 m/h。
  隔板传爆技术 ;
d.一趟管柱多层防砂技术 ;
e.一变 
3)SZ 
36—1Ⅱ期 开发 工 程 :
6座 海 上 平 台 ,钻井  多控地面控制设备技术 ;
f.优质梯级筛管适度 防砂 

86口井 总进 尺为 3
49 521
 m,
平 均井 深 1
 920 
m,平  技术 ;
g.陶粒压裂充填防砂技术 ;
h.低碎屑 、
大孔 
均 建井 周期 为 3.
22 d,
钻 井效 率 比该 油 田以 往 作业  径、
高密 度射孔 技术 ;
i.压裂充填 防砂完 井技术 ;
 
效率 提 高 2.3~3.
6倍 ,
渤 海优 快钻 完井 工作 走 向了  j
.一趟 管 柱 多 层 长 井 段 射 孔 技 术 。具 体 情 况 见 

个 新 的里 程碑 。
  表 1。
 
渤海优快钻完井主要形成 了十大优快钻完井技 

表1
  渤海优快钻完 井情 况统计 表 
Tabl
e 1
  St
ati
sic
t  of 
m odern 
opt
imi
zed 
fast
 dri
lli
ng 
in 
Bohai
 

渤海开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以来 ,
总  此通常情况下稠油油 田开发 中, 采收率 为 2 0%左 
共累计钻井 6 60多 口井 ,累计进尺 1 37万多米 , 节约  右 。经过探索和实践 ,形成 了稠油油 田开发钻完井 
完井 作业 天数 7 773
 d。按 当时 船 舶综 合 日租 金 计  技 术体 系 j,
主要包括 :
a.稠 油 疏 松 砂 岩 油 藏 的储 
算节约直接投资 9 2亿元 ,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层 保 护 技 术 ;b.疏 松 砂 岩 钻 井 液 完 井 液 技 术 ;C.
 
渤 海优 快 钻完 井技 术为 渤海 油 田开 发奠定 了坚实 的  水平井 、
分 枝 井 钻井 技 术 ;
d.裸 眼 优质 筛 管 完 井 防 
技 术基 础 。
  砂技术 ; e.裸眼 防砂 管防砂粒径 及 防砂 筛管 的防 
2.2 稠油 开发钻 完 井技 术体 系  砂 间 隙选 择 技 术 ;
f.稠 油 开 发 水 平 井 、分 枝 井 的井 
我 国 海 上 石 油 储 量 中 已 探 明 的 总 储 量 中 有  型 优选 技 术 ;
g.稠油 开 发 水 平井 、分枝 井 产 能 预 测 
70%左 右是 稠 油 ,
个 别 油 田地 下 原 油粘 度 最 高 达到  技术 ;h.疏松砂 岩油藏水平 井和分枝井 井壁稳定 

 80
0 mP
a・S,
地面原油粘度更是高于2
 00
0 mPa・S
。  技术 。稠 油 开 发 钻 完 井 技 术 取 得 的 详 细 情 况 见 
同时由于埋深浅 、
储层疏松 ,
需要进行 防砂完井 ,
因  表 2。
 


011年第 l
3卷第 5期 59 
表2
  BH35油 田 G 井 区部分 稠油水平分支 井产量及 分支情况 
Tabl
e 2  Hori
zont
al mul
til
ateral
 wel
ls 
product
ion and i
ts l
atera
l num bers
 for 
heavy 
oil
 in 
G bl
ock 
of 
BH35 Oi
liel
f d 

稠 油开 发钻 完 井技 术所 取得 的主要 成 果有 :
  2.3 海 上 大位 移钻 井技 术体 系 
1)采 用稠 油开 发 钻 完 井 技术 ,
有效 地 开 发 和 动  中海 油 总南 海 东 部 公 司 与 美 国 PHI
LLI
PS公 司 
用 了渤海稠油资源 ,
并且成功地开发了渤海原油粘  合作 ,
先于 1
997年利用大位移钻井技术钻了我 国海 
度 达 到 API
1 1
0的原油 ,为海上 稠 油开 发提 供 了成 功  上 的第一 口大位移井——xJ 2
4—3一A14井。水平 
的经 验 。
  位移 8 
062
 m,
完钻 井深 9 
238 m,
垂深 2
 985 
m,水 垂 
2)
在稠油油 田开发 中合理地 布置水平井 和水  比达到 2. 7,创造 了当时的钻井世界记录, 并且获得 
平分枝井开发 , 不但扩大 了单井油层裸露面积 , 同时  了 日产 原 油 1
 000 t的产 量 _
9 
J。随后 在南 海 东 部 油 
又减 少 了定 向井 的数 量 ,
节约 了钻 完 井成 本 ,
并且 显  田陆续 又钻 了 5口水 平 位 移 4.8~5.
6 km、水 垂 比 
著地 提 高 了油井 产量 。
  达 到 4.58的大位 移 水平 井 ,
成 功 地 开发 了 LH 油 田 
3)采 用 稠油 开 发钻 完 井 技 术 体 系 以来 ,
在 油 田  的周边 小油 田。在 渤 海 油 田利 用 大 位 移 钻 井 技 术 ,
 
开发 中取 得 了显 著 的经 济 效 益 。以 渤海 BH35油 田  成 功地 用 4口大位 移井 (水平 位 移为 3.
5~4 
km)开 
为例 ,
按照常规方法要钻 7 5口井 ,采用这套技术 以  发 了东 区 的油 田 ,
不但 节 约 了东 区 开发 所 需 要 的修 
后,仅钻 了 21口井就 达 到 了原来 配 产指 标 。总 井数  井、平台导管架及其海管的费用 , 而且解决了钻井平 
减少 54口井 ,比原来 减 少 72% ,
其 经济 效 益 十分 可  台插桩 的难题 _
l。
’“J。中海 油大 位 移井数 据 见表 3。
 
观。
 

表3
  中海油大位移钻 井的实钻数据表 
Tabl
e 3
  Dr
ill
ing
 dat
a f
or 
ERD(
ext
ende
d r
ac
e h
 dr
il
li
ng)
wel

s o
f CNOOC(Chi
na 
Nat
iona
l Of
fsh
ore
 Oi

 Cor
por
aio
t n)
 

6o 中国工程科学 
中海 油在 大位 移 钻井技 术 上逐 步形 成 了一套 技  一

套加密井网,
以有利于动用剩余油 ,
更大程度地提 
术体系 ,
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
生产发挥 了积极的作  高采 收率 。
 
用 。经过多年来 的技术探索和实践 ,
中海油在大位  2)在 目前 的井 网 中加 密 另 一 套 井 网是 定 向井 
移 钻井 技 术方 面 ,
已 经逐 步认 识 并 且 掌 握 了大 位 移  防碰及 轨迹 控制 上最 大 的难题 和挑 战 。
 
钻 井技 术 的关 键和 难 点  ,
b 
J,形 成 了中海 油 大 位 移  3)调整井网在原有生产井 网中整体加密 ,
这意 
钻井十大技术系列 :
a.海上大位移钻井工程设计技  味着在技术上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井眼轨迹 
术;
b.海上大位移井钻机装备的能力评估及改造技  要求准确控制 , 不能与原井 网相碰撞 ,
在钻进的井眼 
术;
c.海上 大 位 移 井 井 壁 稳 定 及 岩 石 力 学 分 析 技  不 能损坏 正 在生产 的套管井 筒 。
 
术;
d.海 上大 位移 井 钻井 液 完 井 液 的技 术 ;
e.大位  在渤 海 SZ36—1油 田的整体 加密 结合 调整 方案 
移井 钻 柱力 学及 扭矩 摩 阻预 测 技术 ;f
_大 位 移井 井  的设 计及 其 实施过 程 中 ,中海 油 已经 逐 步形 成并 掌 
眼净化及水力学分析计算技术 ;
g.大位移井套管漂  握了海上密集丛式井整体加密井 网的钻井完井六大 
浮下人技术 ;
h.大 位移井套 管保护及 磨损 预测技  技术系列 :
a.海上丛式井组 的整体加密综合调整 的 
术;
i.大位移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
j.大位移井 固  井眼轨迹设计技术 ;
b.密集丛式井 网整体调整加密 
井及完井技术 。  井眼防碰和轨迹控制技术 ;
c.海上调整井井眼稳定 
海上 大位 移井 所 获得 的技 术成 果有 :
  性分析和井壁稳定控制技术 ;
d.海上综合调整加密 
1)NH2
4—3一A14井是依托南海油 田开发的 ,   井 的储层保护技术 ;
e.密集丛式井眼防碰及 预警技 
即利用 目前海 上平 台现 有设 备 加升 级改 造 以后 开发  术;
f.密集 丛 式井加 密调 整 井 的井 壁 稳定 及 合 理 生 
周边 8
 km 以远 的油 田 ,
具 有很 好 的经 济效 益 。
  产 压差 的控 制技 术 。
 
2)1一l油 田利 用 现 有 海 上 的生 产 装 置 动 用 周  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加密调整完井技术所取 
边5
 km以外的地质储量 ,
这样可 以省去建造一套海  得的创新及其成果有 :
 
上浮式钻采装置所需的昂贵费用 。   1)在 渤海 SZ36—1油 田 I期 工程 中 ,
新 钻 48口 
3)1
7—2油 田的 4口大 位移 井 开发 东 区油 田节  整体加密井 ,
全部采用整体加密井网钻完井技术 ,
同 
约 1条海底管线 ,
1座 海上井 口平 台,
1座海上修井  时还要新建 2座海上井 口平 台,
这在海上油 田属于 
机,
同时由于采用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方式 ,
提高了单  首次。
 
井产量 ,
比计划产量增加 46% 。
  2)
将采用 自主研制 的定 向井井 眼防碰和预警 
2.4 海 上油 田密集 丛式 井组 整体 加密 井 网钻 井  技术 系统 ,
有 效地 防 止还 在 钻 井 的井 眼 里 的钻 头 损 
技 术体 系  坏邻井正在生产井 的套管 ,
保证作业安全。
 
在2
0世纪 9
O年代 ,
渤海油 田海上丛式井井 口  3)
按照这套技术方案全部实施 以后 ,
可以使该 
间距 是 2 m ×2 m。 以 1
6口井 在 油 层 间距 为 350 m  油田平 均 提 高 采 收 率 5 % 以 上 ,累 计 增 油 约 
为例 ,
按反九点布井 ,
井控面积大约为 2
 km 
。在渤  1
70万 t
。 
海 BH36—1油 田 I
I期 开发 工程 中 ,
为 了节 约 工程 造  2.
5 疏松 砂岩 的油 藏储 层保 护技 术体 系 
价,尽量利用平台的面积 , 将井 口间距缩小为 1. 5
 m  在渤海油 田开发疏松砂岩的油藏储层保护技术 
×1.7 
m。井 口平 台 的钻 井 数 量 由 l6口井 增 加 至  中,
面临三大主要挑战性的问题 ,
第一是疏松砂岩稠 
35口井 ,
每个 平 台控 制面 积增 加至 4 
km ,标 志着 这  油油藏高孔高渗地层在钻完井过程 中本身就极易受 
个 时期 定 向丛 式井 的水 平迈 上 了新 的 台阶 。
  到 伤害 ;第 二 是 孔 隙 压 力 低 于 原 始 地 层 压 力 以后 
20
09年 中海油 在海上最 大 的 自营油 田 BH36—1
  (低 于正 常水 柱压 力 ),
如 何有 效 地 在 钻完 井 过 程 中 
实施整体调整加密井 网,
进一步完善注采井 网,
挖掘  实施 储 层保 护 ;
第 三是 在 满足储 层保 护 的 同时 ,
还要 
剩余油 ,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整体调整井 网加密的  满足快速钻井 的要求。
 
主要钻完井技术是海上石油钻完井技术在 21世纪  渤海湾大油 田均属疏松砂岩稠油油 藏,
其主要 
的最大挑战和难题之一 ,
我 国海上油 田密集丛式井  特点是 :
油藏埋藏浅 ,
储层基本为泥质胶结 ,
岩性疏 
网整体调整加密钻完井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松,
孔 隙度和渗透率高 ,
非均质性严重;
油藏属于正 
1)
以海上油 田提高采收率和提 高剩余 油动用  常的温度 、
压力系统 ;
原油属稠油 ,
其 中胶质、
沥青质 
程度 为 目的,
在原本 已经十分密集的井 网中再增加  含量高 ;
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大 ,
以蒙脱石、
高岭石、
伊 


011年第 1
3卷第 5期 61
 
蒙混层和伊利石居多。   量达到 1 31 m /d,达到整体开发方案 (o v
era
ll
 dev
e1.
 
通 过研 究认 为 :
钻 井 液 固相 颗 粒 的堵 塞 是 造 成  o
pment
 pla
n, ODP)配 产 的 1~1.7倍 ¨ ,同 时 还 显 
高孔高渗储层伤害 的首要原 因,
然后是粘土膨胀等  著降低了完井液的费用 。
 
其他 的问题 ,
在这里还有一个低孔 隙压力 的客观环  2.6 海 上 平 台模块 钻 机装 备技 术体 系 
境 条件 ,主要采 取 的技术 措 施是 :
强 化钻 完井 液 的封  海 上 油 田在勘 探 开发 和生 产 阶段都 需 要有 钻机 
堵 效果 ],
以此来 解 决 疏 松砂 岩 中 固相 颗 粒 堵 塞 的  或 修井 机 来进 行作 业 。通 常情 况下 采用 可 移动 式 钻 
问题 _
6],
也 用这 种措 施 减 少 高 孔 高 渗地 层 的 固 相 和  修 井装 置 或 固定 式 的 钻 修 井 装 置 来 满 足 作 业 的 需 
液 相 的渗 透半 径 和侵 入 深 度 ,粘 土 的水 化 膨 胀 问题  求 。近年 来 ,由于 油价 的原 因 ,
可 移动钻 修 井装 置 价 
主要是通过钻井液的抑制性来解决 。
  格持续走高 ,
而且资源有限 ,
还不能完全满足数量上 
在开 发 阶 段 该 油 田 过 去 钻 过 200 多 口 生 产  的需求 。从 20世纪 8
O年代初期到 1
999年 以前 ,
我 
井  ],
采用 的是小 阳离子体 系的钻井液 。这种 钻  国海 上 的 7部 修井 机 和 2003年 以前 的 1
4部 海 洋模 
井液体系由于具有流变性 容易控制 ,
操作维护相对  块钻 机均 是 由外 国公 司设 计 和建 造 的 。中海 油在 海 
简单 ,
成 本相 对低 廉 ,同时更 重要 的是 具 有较 好 的储  上油 田开发和生产 中, 对 固定式钻修井机 的需求随 
层保 护效 果_

 , ]
,因此 ,在 原来 的水 基泥 浆 体 系  着 开发 和生 产规 模 的 扩 大 而 不 断 增 加 。2003年 以 
BHJFC上 进 行 了改进 和 强化 ,主要特 点是 :
  后 ,中海 油 在 自主技 术 创 新 和 油 田开 发 结 合 实 际 需 
1)与传统小 阳离子泥浆体系相 比,
改进后 的钻  求 以及 在掌 握 了海上 钻 修机 的关 键设 计 和制 造技 术 
井 液体 系失 水更 小 。
  的基础 上 ,
对海 上平 台钻 修 井 机 技 术 进 行 集 成 和 再 
2)改 型 的小 阳离 子体 系有 更 强 的承 压 能 力 ,
一  创新 ,
逐步形成 了一套 不但 能满足海上油 田开发生 
般 情况 下都 在 1
4 MPa以上 。
  产 需求 ,
而 且 又具有 中 海 油特 色 的海 上 模 块 钻 修 井 
3)选择 了新型 的钻井液体 系和配方 ,
同时又在  机 的特 色技 术 。
 
实验室做 了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的评价 ,
使用 5.
8 c
m  海上平 台模块钻修井机装备三大技术系列为 :
 
的岩心在室内评价 ,
其渗透率恢 复值 在未切 片的情  1)
海上平 台模块 钻修井机设 计技术 系列。根 
况 下 达到 87.3% 。
  据海上平台开发和生产 的需求 ,
设计 出可以满 足修 
4)考 虑 到 在 该 油 田开 发 阶段 采 用 的 是 负 压 射  井、
钻 调整 井 作业 的需 要 ,
根据 生 产情 况需 要 可 以实 
孔 管 内砾 石充 填 的 方 式 ,因此 在 完 井 液 中加 入 封 堵  行 纵 横两 个方 向的 移 动 ,
覆 盖 整 个 井 口区 域 的海 上 
剂,
同时使破胶时间可调 ,
既防止 了漏失又保证炮眼  模 块 钻修 机 。
 
具有很好 的渗透性 。
  2)
海上平 台模 块钻修井机 建造技 术系列。按 
疏松 砂 岩 的油藏 储层 保 护技 术取 得 的成 果有 :
  照模块化钻修机设计 ,形成 了一套满足海上钻修机 
1)
采用钻完井储 层保护技术 以后最显著 的特  模块 的建造技术 ,
不但有一套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 
点之 一就 是 钻井 速 度 很 快 ,
在 该 油 田应 用 以后 取 得  体系 ,同时还有模块钻修机的建造技术方法 , 实现了 
了很 好 的效 果 。
  海 上模块 钻 修 机 的建 造 和 装 配 ,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了 
2)1
2—1
/4”井 段 机 械 钻 速 可 达 到 120 m/h,
并  模 块钻 修井 机 建造 技术 系列 。
 
且 在 L1井 实 现 了用 一 只 钻 头钻 穿 馆 陶地 层 然 后 一  3)海上 平 台 模 块 钻 井 机 搬 迁 、安 装 技 术 系 列 。
 
直 钻进 至 完钻 ,
在该 地 区实现 了 1
2—1
/4”一 只钻 头  模 块化 钻修 机 可 以实现 在 海上 搬迁 和安 装 过程 中模 
进尺 1
 545
 m 的最 长 纪 录 ,
该井段纯钻 1
8.75
 h,
平  块 化 的化 整为 零 的拆 卸 和 装 配 ,
有 利 于 在海 上 组 织 
均 机械 钻 速达 到 82.
4 m/h,
是 该平 台 的最好 纪 录 。
  施 工安 装 ,
方便 了海上 的安 装 和调 试 ,
在此 基础 上形 
3)该平 台 1
2口井 ,
其 中 6口井要绕 障,
属 于三  成 了模块钻修井机搬迁 、
安装技术系列 。
 
维 定 向井 ,
平 均井 深 1
 928
 m,
平均 建井 周期 5.
48 
d,  海上平 台模块钻井 机装备技 术所取 得 的成果 
其 中最快的是 L1井 ,
建井周期 3.
6 d,
取得 了钻井速  有:
 
度和效率的好成绩 。
  1)
成功地应用 于海上油 田的开发 和生产。 目 
4)
采用 了储层保护技术以后 ,
与过去在该地 区  前 已组建成国产化钻修井模块钻机 4 9部 。应用 于 
的完井 液 相 比 ,
漏失量减 少近 1
/2,
封堵 效果很好 。
  30多个 油气 田 ,
用 了 5年 多 时 间 ,已 经 全 部 实 现 了 
油井投 产 表现 出 了很 好 的生 产 能力 ,
L平 台平 均 产  国产 化 ,
并 且 已经 形 成 了模 块 钻 修 机 的 企 业 系 列技 

62 中国工程科学 
术 规 范和标 准 。
  井 工作 。
 
2)有效地解决了海上钻修机资源紧张的问题 。
  4)以三 维 井 壁 稳 定 地 质 模 型 和 井 壁 稳 定 分 析 
可 移动 式 的钻 机 资源 用 于钻 开 发 井 、
勘 探 井 。而 固  为 基础 的 ,
以定 向井井 眼轨迹 技术 为依 据 的 ,
海上 平 
定 式平 台模 块钻 修 机则 主要 用 于补充 钻井 和修 井 机  台位置优 选 技术 的综 合配套 技 术 系列 。
 
资 源 的不 足 。
  北部湾油田井壁稳定及钻井配套技术体系所取 
3)海上 平 台模 块 钻 修 机 已经 在 中海 油 形 成 了  得 的成果 有 :
 
设计和建造的系列技术 ,
节省 了费用且提高 了效率 ,
  1)形成 了 一 套 北 部 湾 地 区行 之 有 效 的 钻 井 井 
取得 了显 著 的社会 和 经济效 益 。
  壁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 ,
极大地提高了钻井 的 
海上平台模块钻修机 由于实现 了模块化 ,
还有  安全性并且 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储层保护的效果 ,
 
利于海上平台钻修井机资源的共享 。可以实现一部  改善 了开 发效 果 。
 
模块钻修机几座海 上生产平 台钻修井共用的模式 ,   2)在钻 井过 程 中把 地 震 、测 井 、
岩 石 力 学 、井 壁 
形 成 了海 上开 发生 产 的一 种 高 效 、低 成 本 的有 效 模  稳定以及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等诸多问题综合集 
式。
  成,
形成 了一套钻井技术集成 ,
攻克 了北部湾钻井的 
2.7  南海 北部湾 油 田井壁 稳定及 配 套钻 井技 术  技 术难题 。
 
体 系  3)
该技术体系在北部湾成功应用 ,
在后 续开发 
南 海北 部湾 油 田断层 破 碎带 多 ,
地 质构 造 复杂 。
  的钻井过程中,
事故率逐步降低 ,
由最初的 40%降 
在钻井过程 中极 易造成 井壁垮塌 ,
卡钻事 故频繁。
  至 28% ,
最后 在 涠 洲 11—4D 的调 整井 项 目 中 ,
事 
同时由于地层水敏性很强 ,
用常规的泥页岩抑制 和  故率为零 ,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稳定技术难 以见 到明显 的效果。2
0世纪 90年代 ,
  2.8 高 温高压 钻 井技 术体 系 
该油 田钻 井事 故 屡有 发生 ,
井 下情 况复 杂 ,
钻 井 事故  南海地区中深层普遍存在着高温高压的钻井问 
率 平 均达 到 40 % ,并 且 直 接 导 致 了 钻 井 效 率 的 降  题,
该 地 区个别 井井 温超 过 200 o
C,井底 当量 密度 超 
低,
加 大 了钻井 成 本 。
  过 2.
0 g
/cm ,
达 到超 高 温 和 高压 的水 平 ,同 时也 是 
通 过 对该地 区地质 构造 和破 碎 断裂 带地 应力 分  钻完井技术上的一大挑战。南海地区的高温高压钻 
布规律及其特征 的研究 ,
应用构造应力数据方法和  井 技术 面 临的 困难 和挑 战有 :
 
数值模拟分析技术 ,
结合现场数据进行反演 ,
并且从  1
)双高两深 :
即高温高压深井深海域。在该地 
钻井工艺 、
泥浆工艺上 ,
在化学和力学耦合作用条件  区地温梯度往往高达 5.
5 c
(=
/10
0 m,
地层压力高 ,
在 
下 的井 壁稳 定力 学 研 究 方 面 ,
基 本 上 形 成 了从 理论  高压区钻井泥浆 比重达到 2.1
4 g
/cm ,
同时这些地 
认识到数值模拟 的北部湾油 田井壁稳定及配套 的四  区井 比较 深 ,大 约 为 5 000 m。此 处 海 域 水 深 也 较 
大钻 井 技术 系列 。
  深,
多用半潜式平 台钻井 ,
因此给作业带来 了很大的 
1)以北部 湾 地应 力 场 的 测试 数 据 为 基 础 ,
利 用  技术 和管 理上 的难 度 。
 
地质 建模 的手 段 建立 了实 用 的三维 钻井 地质 模 型技  2)地层 压力 难 以准确 地 预 测 。到 目前 为 止 ,中 
术系列 ,为钻井作业直接提供了数据 , 对于分析判断  海 油在 该地 区做 了大 量 的 压 力 预测 工 作 ,
取 得 了一 
钻井 井下 情况 提供 了很 好 的指 导 。
  定 的进展 ,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钻井工程的需要 。  
2)井 壁 稳 定 与 储 层 保 护 技 术 系列 。针 对 微 裂  3)高 温 高 压 井 的测 试 工 作 。 由于 高 温 和 高 压 
缝 和 破碎 带发 育 的情 况 ,
研 制 的 防漏 和 储 层 保 护 功  带来的问题往往是高产带来 的高温 问题 ,
高温对测 
能的抗压封堵泥浆体系形成 了防漏和良好储层保护  试管柱 、
套管以及井 口的安全承压都有一系列的安 
功能的钻井液技术体系 ,
不但保证 了安全钻井 ,
同时  全控 制 工作 上 的挑 战 。
 
还有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中海油在 2
0世纪就与外 国公司合作探索南海 
3)
地球物理、岩石力学、
钻井 工程相 结合 的综  高温高压钻井技术 问题 。经过 1
0多年 的不断工作 ,
 
合地质建模及其应用技术系列。该技术是一个集多  钻了 1
9口高温高压井 ,
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初 
学科 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 ,
通过地震测井 、
岩芯资  步形成了一套南海地区高温高压钻井技术体系。  
料为基础 ,
建立以地应力为主导的地质模 型的框架  1)
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系列。
 
及钻井工程井壁稳定实用 的三维地质模型 ,
指导钻  由于该地区特殊的沉积地理环境 ,
因此中海油结合 

201
1年第 l
3卷第 5期 63 
该 地 区 的具体 情 况 ,
研 究 了地 质 沉 积 规 律 和 油 气 运  海洋 石 油工业 科 学发 展 的历 程 。
 
移 的特点 ,
提 出并 建立 了一套 地层 压力 的预测 方法 。
  随着 我 国海 洋 石 油 工业 的 发 展 ,中海 油 今 后 将 
并 且 经过 1
O多年 的实 践 和运用 ,
逐 步形 成 了一 套 适  在深 水领 域 里开 展更 多 的探 索 ,
还 要 更努 力地 学 习 ,
 
用于该地 区的高温高压井 的压力预测技术 。
  积极实践 ,
进一步提升我 国深水钻采技术 的作业能 
2)一套适合 于该地 区的高温 高压钻井液 技术  力和管理水平 ;
要更加深入地研究 、
更积极地推动海 
系列 。特别 是 在高 温 条 件 下 ,
该 钻 井 液 体 系具 有 很  上油田开发 ,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
在非常规油气 
好 的热 稳定 性 ,
完全 满 足 了钻 进 作 业 过 程 中 的不 同  资源的开发上继续努力探索 ,
积极实践 。
 
工况和要求 ,
同时还具有储层保护 的功能 和对环境 
保 护友 好 的功 能 。
  参 考 文 献 
[1] 姜 伟.辽东湾绥中 36—1油 田丛式 井钻井 技术 回顾与 展望 
3)高 温 高 压 的 固井 技 术 系 列 。 固井 技 术 很 好 

J].中国海上油气 (工程 ),
1996,
8(1):
47—52.
 
地 解决 了水泥 矿石 的封 固 。层 间 的 防气窜 以及 双作 
[2] 姜 伟.辽东湾 S
Z36—1油 田 AI平 台丛式 钻井技术 [J].天 
用隔离液等技术问题较好地适应了该地区水泥浆 比  然气工业 ,
1995,
15(4):
30—3
4. 
重 最 高达 2.3
5 g
/cm 、
井 下 温 度 190 o
C的 固 井 工 作  [3]
 Ji
ang
 We
i.Mode
n—t
echni
que
 co
mpl
ete
 set
s hi
gh 
qua
lit
y and
 hi
gh 

任务 。
  s
peed
 dr
il
li
ng a
ppl
ied
 in Boha
i Bay[c]
//SPE 50881一MS.
 
1998.
 
4)高温高压测试 技术 系列 。该技 术 主要 包括 

4] J
ing
a  
Wei
.The 
appl
ica
ti
on 
of 
mode
m hi
gh q
uali
 ̄and
 hi
gh 
spe
ed 
测试管柱的设计技术 、
测试工作液技术及其高温高 
dr
ill
ing t
echnol
ogy in SZ36— 1
 oi
l f
ield development
 o
f phase 
2 in 
压测试的安全评估技术 。   Bo
hai
 Ba
y[c]/
/ SPE 6461
5一MS,2
000.Ne
w Yo
rk:SPE,
 
5)高温 高 压 钻 井 配 套 的 工 艺 技 术 系 列 。包 括  2000. DOI:10.2118/ 6
4 615 一 MS.
 

在 高温 高 压 钻 井 过 程 中 需 要 配 套 的 钻 完 井 工 艺 技  [
5] 姜 伟.美 国 Uno
cl 公 司在泰 国湾 的钻井技 术[J].石 油钻采 

术,
从 钻 完 井井 身 结 构 、套 管 设 计 ,
一 直 到 钻 完 井 液  工艺 ,
1995,1
7(6):
43—48.
 

6]  姜 伟 .渤海三维 双靶 高难度定向井钻井工艺[J].天然气 工 
的优选 、
固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
测试方案和测试管 
业,
1998,
18(3):
48—51.
 
柱结构 的设计 、
地面流程和管柱的安全控制要求等 ,
  [7]
 Ji
ang 
Wei
.Te
chni
que
 for
 cl
ose
 cl
ust
er 
wel
l 
hea
d c
once
ntr
ate
d hi
gh 
形成了一套高温高压钻井技术 的配套技术和集成技  qua
lity and hish s
peed dr
illi
ng a
n d cement
ing s
urface i
nterva
l i
n 

术。
  SZ36—1
D o
f Li
ao
dong 
Ba
y [C]//SPE 
62776.2000,
 
[8] J
iang 
Wei
.App
lic
ati
on a
nd pr
ospe
ct
iv
e f 
o s
and 
mana
gement
 wi
th 

  结 语  mul
til
atera
l wel
ls by means o
f  dr
ill
ing and compl
eti
on t
echnolog
y 


or 
EOR 
in 
Bohai
 Ba
y [c]/
/SPE 1
04431.2006.
 
我 国海 上油 田 目前在 油 田开 发上 已逐 步 形成 了 
[9] 张武辇 .我国第 一 口创 世界记 录大 位移井—— 西江 2
4—3一 
海上 优 快钻 完井 技术 、
海 上 稠油 田开 发钻 完井 技 术 、
  A1
4井 总结 [J].石油钻采工艺 ,
1998,
20(A06):
1—30.
 
大位 移 钻井 技术 、
海 上 密 集 丛 式 井 组 整 体 调 整 加 密  [1
O] 姜 伟 .大位移井 钻井 技术在 渤海 QK1
7—2油 田开 发 中的 
钻井技术、
海上疏松砂岩油 田储层保护技术 、
海上平  应用 [J].石油钻采工艺 ,
2000,
22(3):
l一7.
 
[11] 姜 伟.大位移钻井技术在渤海 QHD3
2—6油 田的应用 [
J].
 
台模 块 钻 机装备 技 术 、
北 部 湾 复 杂地 层 井 壁 稳 定 及 
石油钻采工艺 ,
2001,
23(
4):
1—6.
 
配 套钻 井技 术 、
高 温高 压钻 井技 术 等八 大技 术体 系 ,
 
[1
2] 姜 伟 ,蒋世全 ,
盛利 民 ,
等.旋转导 向钻井工 具系统 的研 究 
显著提高 了海上油 田的开发效率 和钻完井 技术水  及应 用[J].石油钻采工艺 ,
2008,
30(
5):
21—24.
 
平。
  [1
3] 沈文相.经济 开发小油田的一次 成功 实践 [J].石油钻采 工 
中海 油经 过 40多 年 的海上 勘探 、开发 工作 的 历  艺,
1998,
20(A06):
1l1—11
5. 
[1
4] 姜 伟.储 层保 护技术在渤 海油 田开发 中的应用 [J].中 国 
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 在学习国外先进技 
海上油气 (地质 ),
2002,
16(6):
394—399.
 
术 的同 时 ,
结 合油 田 自身 的具 体情 况 ,
不 断地探 索 和 
[1
5] 姜 伟.渤海 QK1
7—2油 田大位移 水平井 完井 液体 系研究 
实践 ,
使海上原油产量迅速增长 ,
公司实力也不断增  [J].中国海 上油气(地质),
2003,
17(
2):
112一ll
7. 
强 。 中海 油 在 油 田开 发 钻 完 井 技 术 中 所 取 得 的 成  [1
6] J
iang
 We
i.Pa
y z
one 
prot
ect
io
n dur
ing 
dri
ll
ing
 in 
ofs
hor
e oi

ie
f l
d 
果,一方面是源于结合生产的需求 ,另一方面源于学  produci
ng wi
h hi
t sh porosi
ty, high per
meabi
lit
y a
n d l
ow pore 

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 自主创新 ,
充分体现了我 国  pr
ess
ure[C]
//
/SPE 
136733.201
0. 

64 中国工程科学 
The present
 si
tuat
ion 
and pros
pect
 of
 dri
lli
ng and 
com pl
eti
on 


echnol
ogi
es f
or Chi
na ofs
hore oi
liel
f d devel
opm ent
 

Ji
ang W ei
 

 Chi
na 
Nat
ional
 Of
fsh0r
e Oi
l Cor
por
aton(CNOOC),Be
f iji
ng 
100027,Chi
na)
 


 Abs
tract
 
l  The
 paper
 summ ̄
x1z
ed 
the
 ke
y t
echno1
。gY
 and 
feat
ures
 of
 CNOOC。
is
f h。
re。
il
fi
eld 
exp1
。m 
i。n,
 

il
r l
ing
 and 
p  uct
i。n,and 
int
roduced
 8 t
echni
cal
 sys
tems
 bas
ed o
n。bj
ect
iVes
 of。
s h。

f re。i
lf
ie1
d de
Vel
叩me
n ,
 
such as
 m0dem  
opt
imi
zed f
ast
 dr
ill
ing 
techni
cal
 syst
em ,of
fshor
e heavy oi
l dr
ill
ing 
and 
compl
eti
on t
echnol
ogi
es,ex。
 


ende
d r
eac
h we1
1 
dri
ll
ing
 tec
hnol
。gl

es,。f
sh。
i re 
dri
ll
ing
 tec
hno
l。g
ies
 fo
r i
nil
fl e
lus
ter
 adj
ust
ment
 we
lls,o
fsh。r
e r
es。
 
erv0i
r pr
0tect
i。n t
echn。1
。gi
es f
or uncons。l
idat
ed s
and reserv。i
r,of
fshore module dr
ill
ing r
ig t
echnol
ogi
es,wel
l s
ta。
 

bi
li
ty 
and 
it
s a
fil
fiat
ed 
dri
ll
ing
 tec
hno
1。g
ies
 fo
r c。mpl
icat
ed 
for
mat
i。ns
 in 
n。r
th 
gul
fs
 ea,a
nd 
HTHP(hi
gh 
tempe
ra—
 


ure
 and 
high 
pres
sur
e)dr
il
li
ng 
tec
hnol
ogi
es.
 
[Ke
y words]
  o
ffs
hor
e pe
tro
leum;0
ffs
hor
e。i
l& ga
s e
xpl
。ra
tion a
nd de
vel
opment
;dr
il
li
ng and c
0mpl
eti
on 
engi
neer
ing;key t
echni
cal
 sys
tem 

(上接 5
2页)
 

Li
u Zongzhao, Li
u Fuhai,Yi
 Fei,Huang Bo,
 

Sun Yanpi ng,  W ang Chengs heng,Li u M in 



 CNOOC Energy Technol
ogy & Ser
vi  Oi
ces l

_
iel
f d Te
chno
log
y Ser
vic
es Co.,Ti
anj
in 
30045
2,Chi
na)
 

『Abs
trac
t1  Fr
om 
2002 
to 
2010,a
fter
 8 ye
ars’r
ese
arch,
we 
est
abl
ished 
10 
suppo
rti
ng 
technol
ogi
。 ,
±。 e
 。 
ampl
e,i
ndo
or 
scr
eeni
ng 
and 
eva
luat
ing
 te
chnol
ogy
 of
 new 
tempe
rat
ure。
res
ist
ant
 ant
i。s
ah 
pol
yme
r'r
ese
n,o 
r numen。
 
ca
1 mode
ling
 tec
hni
ques
 f
or 
pol
ymer
 f
loo
ding,
pol
ymer
 i
njec
tion
 equi
pment
 and 
tec
hno
log
y or
f  
os hor

f e pl
a廿o
m 0
Per
。 
at
ions,l
arge
 di
spl
acement
 po
lymer
 sec
tio
n i
njec
tion
 techno
log
y unde
r t
he 
condi
ti
ons
 of
 pr
eVen
 mg 
sands
 pi
nee
w ¥
e 
et
c.These t
echn0l
ogi
es were appl
ied i
n Bohai
 Oi
liel
f d and s
howed obvi
ous
 ef
fect
s i
n i
ncr
easi
ng oi
l pr
eci
p t
at 
。n・
 

The succes
sful
 fi
eld t
est
s i
n Bohai
 Oi
liel
f d i
ndi
cat
ed t
hat
 pol
ymer f
loodi
ng suppor
ting t
echnol
og
y  was t
he basi
s l
or 

he successf
1ll
 impl
ementat
ion of 
pol
ymer
 f
loodi
ng.
 It
 w0uld make great
 cont
ibut
r ions t
o t
he of
fshor
e oi
liel
f ds deVel
・ 

opment
 ef
fect
ively.
 
.  一  

『Ke
y wor
ds 

 of
fshor
e o
il;po
lyme
r loo
f ding;t
he s
uppo
ti
r ng
 tec
hnol
oy ;l
g ncr
eas
mg 
oil
 。。 e
ry 


011年第 1
3卷第 5期 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