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苏 鹏,等:综合物探法在铁路路基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165·

DOI
:10.
1337
9/j
.is
sn.
100
38
825.
2016.
02.
35

综合物探法在铁路路基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苏 鹏1,张赛民2
(1.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 250
101;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
005
9)

摘 要:岩溶病害问题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对铁路路基的前期建设与后期的运营构成很大隐
患。如何准确探测岩溶地质情况,是地质工作者甚为关注的问题,为此,采用综合物探法———高密
度电法和探地雷达法,对西南某铁路路基的路堤和路堑岩溶分别进行探测,经钻孔或开挖验证,综
合探测结果较为可靠。
关键词:铁路路基;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法;岩溶
中图分类号:P6
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
003-8
825(2
016)0
2-0
165-0

0 引言 得了较好的效果。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并伴随
水流侵蚀、冲蚀和重力崩塌等次生作用,所形成的 1 综合物探法工作原理
地表、地下的异常现象。碳酸盐岩 (石灰岩、白云 11 高密度电阻率法
岩、大理岩等)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可溶性岩石,尤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与常规直流电法相同,
其在西南地区,绝大部分岩溶均发育于此类岩石中。 都是利用地下地质体间的电性差异,通过人工建立
通常所讲的岩溶,主要是指发育于碳酸盐岩类岩石 并观测地下电场,通过反演,进而推断电性异常体。
[1]
中的岩溶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 。 与常规直流电法不同的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一
国外在路基岩溶探测方面,非常重视标准的制 种阵列式的勘探方法,观测过程中将所有电极(一般
定,以使非专业人士能够在制定方案时能够选取合 为6
0或 1
20个)一次性布置于测点上,利用智能化
适的探测方法,比较得到认可的方法包括探地雷达 的电极转换机和电法仪器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可
[2]
法、微重力法和浅层地震法等 。国内在路基岩溶 同时进行电测深和电剖面的测量,具有数据采集速
探测方面,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钻探,但随着铁路 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是目前
交通的快速的发展,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特点的物 最有效的电阻率法 [3]。
探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路基岩溶探测。目前,国 使用电阻率法测定均匀大地的电阻率时,通常
内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探地雷达法、电阻率法、面 是采用对称四极装置,见图 1。
波法、地震反射波法等,但多是采用单一方法,对
综合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
物探方法基于岩溶地质体与周围介质间的物性
差异进行探测,属于间接的探测手段,每种物探方 图 1 对称四极装置示意

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使用单种方法往往 以电极 A,B向地下供电,在地下电阻率为 ρ的


具有不确定性,而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各方法之间 均匀半空间建立稳定电流场,在电极 M,N处测量
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更加准确、有效地解 两电极的电位,将两电极的电位相减便可得到测量
决勘探问题。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 电极间的电位差,其表达式为
法,对西南地区某铁路路基的岩溶进行了探测,取 Iρ 1 1 Iρ 1 1
ΔV=
2π(AM

BM) (
- -)
2π AN BN

收稿日期:2015-07-30
Iρ 1 1 1 1
2π( AM BM AN BN)
作者简介:苏 鹏 (1 990-),男,山东鄄城人。助理工程师,硕 - - + (1)
士,主 要 从 事 环 境 与 工 程 物 探 研 究 与 应 用 工 作。
Emai
l:s
hand
ongs
upe
ng@1
26c
om。 式中:I为 电 流 强 度;ρ为 均 匀 大 地 电 阻 率;AM,
路 基 工 程
           
·166· Subg
radeEng
ine
eri
ng 20
16年第 2期 (总第 1
85期)

BM,AN,BN分别为四个电极间的距离 [3]。 溶破碎带,其充填物质一般为水和地下水冲蚀碎屑


点电极测量的均匀大地电阻率 ρ的表达式为 物;表现为高阻异常的岩溶则为岩溶空洞或较干燥
2π ΔV 的岩溶破碎带。高密度电阻率法解译岩溶地质体的
ρ= · (2)
1 1 1 1 I 物理前提是,假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物性差异的岩溶
- - +
AM BM AN BN
会造成电阻率异常,但实际观测到的电阻率异常并
无论四个电极 A,B,M,N如何排列,只要满
不一定是由岩溶引起的,解译过程还需要结合工程
足均匀半无限介质的条件,上式都是适用的,都可
地质资料和其他方法 [4]。
以用四个点电极装置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所以,
22 探地雷达法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可将四个电极排列成
探地雷达法工作的物理基础是发射的高频电磁
特定的位置关系,这便是高密度电法中不同的测量
波在波阻抗界面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通过分析
装置。
接收回波的特征对地下介质分布进行推断。对于接
12 探地雷达法
收到的雷达波,主要包括对反射波的振幅、相位和
相对于传统的电法、地震方法,探地雷达法属
频率进行分析,以及对连续界面的反射信号形成的
于一种较新的电磁方法。它是利用电磁辐射方式进
同相轴进行辨认。理论上反射波同相轴与波阻抗界
行地下介质探测,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弹性波
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类似,遵循惠 更 斯 原 理、费 马 原 理 和 斯 涅 尔 定 律,
探地雷达地质解译的基础是,假设探地雷达剖面上
并且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3]。
的反射波的异常特征是由电性分布差异引起的,而
实际工作中,探地雷达通过发射天线(T)向地
电性的差异则反映了地下介质的差异。地下岩溶在
下辐射高频短脉冲电磁波,经目标体反射,再在接
探地雷达上表现的特征,主要包括岩溶顶界面造成
收天线(R)接收雷达信号,其原理与地震方法类似,
的连续反射所形成的同相轴,低介电性质的含水溶
见图 2。
洞引起的强能量反射波,以及岩溶破碎带不规则结
构体造成的杂乱反射 [5-8]。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简介
西南某铁路线工区,地形属中低山区丘陵地带,
地表植被发 育,上 覆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黏 土、碎 石 土、
图 2 雷达波反射示意 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白
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盐溶角砾岩。由于线路内地形
以地下介质的电磁波速度为 v
,反射目标体的顶
起伏,铁路路基以路堤和路堑交错的形式修建,路
界面深度为 z
,发射与接收天线间距离为 x
,则脉冲
堤土石堆筑约 2
0~7
0m,路堑开挖深度约 1
5~
旅行时间为

0m。
2 2
t=槡4z +x/v (3) 根据前期电法勘探资料及工程地质资料,工区
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为已知时,可根据雷达仪 主要介质的物性参数,见表 1。
器测得的脉冲双程旅行时间,求得反射目标体的深
表 1  主要介质物性参数
度。实际工作中地下介质的确切波速要经过试验获
电阻率 / 电磁波传播速度 /
介质 相对介电常数
得,结合地质资料也可对波速进行估计,进而计算 (Ω·m) (mm·ns-1)
地下反射体的深度。 灰岩 7
0~9
0 5 07
0~1 1
00~1
13

白云岩 6
8~8
0 3
5~5
000 1
06~1
15
2 综合物探法对岩溶的解译方法
泥岩 7
0(湿) 1 04
0~8×1 11
3(湿)
21 高密度电阻率法
黏土(湿) 8
0~1
50 0
5~10 8
6~110
地下隐伏岩溶在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结果中
混凝土 6
0~8
0 10
0~1
000 5
5~112
表现为两种特征,即低阻异常圈闭和高阻异常圈闭,
水 80
0(纯水) 1
5~3
0(岩溶水) 33
电阻率异常圈闭的划定要与周围介质进行对比分析。
表现为低阻异常的岩溶多为充填型溶洞或富水的岩 空气 1
0 >>104 3
00
苏 鹏,等:综合物探法在铁路路基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167·

  从表 1可以看出:不同介质的介电性质、导电 新统黏土、碎石土、块石土电性相符,推测为覆盖


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以这些差异为基础,对物探资 层;底层高阻层视电阻率约 5
00~5
000Ω·m,与地
料中不同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探测目标, 质资料中三叠系灰岩、白云岩电性相符,推断为下
并对探测目标的性质、形态、位置进行定性或半定 伏基岩。
量的推断解译。 其中存在两处电阻率异常区域:
32 综合物探现场工作状况 (1) DK2
0+0
57~+0
66段,深度 7m以下的高
综合物探方法的测线布置平行于铁路线路,一 阻层内,存在一处视电阻率约 1
5~4
0Ω·m的低阻
般分别布置中线、左线、右线各 3条,中线位于路 圈闭;
基中间,左、右线各偏离中线 3~5m布置,两种物 (2) DK2
0+1
30处附近,深度约 7m,存在一
探方法的测线布置位置一致。 处低阻区域,但是由于地形原因未能布设足够电极,
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工作中,采用WDJ
D-3 致使地下相应深度位置缺失电阻率测点。此两处低
多功能数字直流电法仪,为了能够分辨出小规模的 阻异常 可 能 是 岩 溶 的 反 映,也 可 能 是 含 水 黏 土 的
隐伏岩溶裂隙,高密度电法以 2m的小点距布置电 反映。
极,每道测线 6
0道电极,测量时分别进行了温纳和 332 探地雷达法
偶极两种装置的采集,对比两种装置选择其中效果 DK2
0+0
00~ +1
50段 路 堤 的 探 地 雷 达 波 形 示
好的进行解译,数据处理主要运用的是 BTRC2
004 意,见图 4。
数据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和 Re
s2d
inv反演软件。
探地雷达法采用 S
IR-3
000型和 S
IR-2
0型仪
器,配备 1
00MHz屏蔽天线,在地表平整的路段采
用线扫描方式测量,在不适于线扫描的路段采用点
测的方式进行测量,测点间距 0
5m,为满足探测深
度和精度的要求,记录长度为 3
00n
s,采样率为 5
12
样点 数 /
扫 描,为 压 制 噪 声 干 扰,叠 加 次 数 为 1
28 图 4 探地雷达波形示意
次/
道,数据处理运用 Ra
dan配套软件。
从图 4可以看出,在垂向上雷达波剖面可以分
33 路堤综合物探测试结果分析
为 4层:
331 高密度电阻率法
(1) 表层的高频高振幅反射波,推断为介质均
DK2
0+0
00~+1
50段路堤的电阻率反演剖面示
匀性差的土石层,深度约 0~3m;
意,见图 3。
(2) 中间层低频低振幅反射波,推断为较密实
的覆盖层,深度约 3~5m;
(3) 下层低频高振幅反射波,推断为强风化基
岩,节理与裂隙较发育,深度约 5~1
2m;
(4) 底层高频低振幅反射波,推断为风化程度
低的基岩,深度在 1
2m以下。
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雷达波异常形态,即 DK2

+1
30~ +1
40的 A处,顶板深度约 6
0m位置,该
图 3 电阻率反演剖面示意 处反射波表 现 为 密 纹 反 射,振 幅 较 高,衰 减 较 快,
路堤垂向上的介质分布是:表层为人工土石层 反射波 同 相 轴 近 似 呈 抛 物 线 形 态,是 典 型 的 溶 洞
(约 2~5m),中间层为第四系覆盖层,底层为下伏 反映 [6]。
基岩。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中,依据电阻率 333 物探异常综合推断
的分布,大体可分为 3层,即:表层高阻、中间层 综合两种物探方法,在 DK2
0+1
30~ +1
40段,
低阻、底层高阻。其中表层高阻层视电阻率约 4
00~ 顶界面深度为 6
0m左右均反映出物性异常,推断

000Ω·m,厚度约 3~5m,结合现场情况,推断 为含水岩溶。在 DK2
0+1
35处进行钻孔验证,钻孔
为人工填埋土石层;中间低阻层视电阻率约 5
0~2
00 资料显示:0~2
0m为人工填埋土石,2
0~5
5m
Ω·m,厚度 5~1
0m,与工程地质资料中第四系全 为第四系碎石土,5
5~8
0m为含水黏土及泥浆,
路 基 工 程
           
·168· Subg
radeEng
ine
eri
ng 20
16年第 2期 (总第 1
85期)


0m以下为第三系下飞仙关组泥灰岩夹岩溶角砾 其中存在 3处雷达波异常:①DK1
9+2
38~ +
岩,钻孔验证信息与综合推断结果基本相符。 2
45段,雷达波同相轴断开,在深度 3~6m存在连
34 路堑综合物探测试结果分析 续反射,6m以下反射波逐渐消失,不是典型的溶
341 高密度电阻率法 洞反映;②DK1
9+2
62~ +2
78段,深度 3m以下存
DK1
9+1
28~ +3
30段路堑的电阻率反演剖面 在连续 密 纹 反 射,反 射 波 形 态 较 杂 乱;③ DK1
9+
示意,见图 5。 2
98~+3
02段,存在波形杂乱、时断时续、振幅较
强的反射波。
343 物探异常综合推断
综合两种物探方法,在相应里程段都出现物探
异常,共 3处。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低阻异常有 2
处,结合探地雷达探测成果,DK1
9+2
38~+2
45段
推断为含水裂隙,DK1
9+2
62~+2
78段推断为含水
溶蚀洞穴。在 DK1
9+2
40处进行钻孔验证,钻孔资
料显示:0~3
5m为干燥风化灰岩,3
5m以下为
白云质灰岩、泥岩、泥灰岩互层,裂 隙 强 烈 发 育,
图 5 高密度电法反演剖面示意
含水量高,与推断基本相符。在 DK1
9+2
78处进行
路堑表面部分覆盖一层较浅碎石,基岩出露为 钻孔验证,据钻孔资料显示:0~3
0m为较干燥风
强风化灰岩、板状泥岩。地下介质在垂向分布上并 化灰岩,节理发育,3
0~9
0m为岩溶角砾岩及泥
没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在电阻率剖面上,则是在垂 浆、空洞,与推断基本相符。高阻异常区域结合探
向上无明显的电性层分布。分析其地下构造,在没 地雷达探测成果,推断为干燥的强破碎带,在 DK1

有岩溶异常存在的情况下,正常基岩在电阻率剖面 +3
00处进行开挖揭露,结果显示为干燥的构造破
上应表现为高电阻率特征。 碎带,与预报的结果相符。
从水平方向上分析,存在 3处电阻率异常区域,
分别如下:①DK1
9+2
38~+2
45段,顶部深度在 9 4 结论
m的位置,存在一处视电阻率约 1
0~4
5Ω·m的低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可以反映岩
阻圈闭;②DK1
9+2
62~+2
78段,顶部深度在 6m 溶发育的不同物理性质,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探测高
的位置,存在一处视电阻率约 1
5~4
5Ω·m的低阻 阻及低阻岩溶,尤其对含水的低阻介质反映较准确。
圈闭;③在 DK1
9+3
00处附近,存在一处向下延伸 探地雷达法探测深度较浅,但对介质局部分辨率高。
很长的高阻异常区域,电阻率 50
00Ω·m以上。两 (2)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对西南
处低阻圈闭可能是含水岩溶的反映,高阻区域则可 某铁路路基的路堤和路堑岩溶探测进行了综合分析,
能是强烈破碎带的反映。 结果经钻孔或开挖验证,与地质预报结果较为吻合,
342 探地雷达法 达到了预期探测效果,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有效
DK1
9+1
28~ +3
30段 路 堑 的 探 地 雷 达 波 形 示 解决路基岩溶发育的探测问题。
意,见图 6。
参考文献(Re
fer
enc
es):
[1] 李苍松,高波,梅志荣.岩溶及地下水超前预报技术 [M].成都:西南
交通大学出版社,2
013.
[2] 母进伟,雷明堂,梁军林,等.岩溶路基病害与处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
状 [J
].中国岩溶,2
005,2
4(2):8
9-9
5.
MuJW,Le
iMT,Li
angJL,e
tal
.St
at
usq
uoo
fth
est
udyo
nsu
bgr
ade

ise
ase
san
dth
etr
eat
men
tte
chn
iqu
esi
nka
rsta
rea[J
].Ca
rso
log
icaS
ini
ca,
图 6 探地雷达波形示意 2
005,2
4(2):8
9-9
5.
[3]雷宛,肖宏跃,邓一谦.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 [M].北京:地质出版社,
雷达波在垂向没有明显的分层,表层连续性较 2
006.
强的反射波,推测为地表碎石层的反映,下层连续 [4] 江玉乐,康万福,张楠,等.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J
].成
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007,3
4(4):4
52-4
55.
性较差的反射波推测为风化程度不同、节理与裂隙
发育的基岩的反映。 (下转第 17
8页)
路 基 工 程
           
·178· Subg
radeEng
ine
eri
ng 20
16年第 2期 (总第 1
85期)


nfl
uenc
eAna
lys
isofDe
mol
it
ionTouc
hdownbyCol
laps
ingBl
ast
ingo
nGr
oundVi
brat
ion
wi
thLar
g eCi
tyVi
aduct
LIMi
ng

(CCCCS
eco
ndHa
rbo
rEn
gin
eer
ingCo
.,Lt
d.,Wu
han4
300
40,Ch
ina

Abstr
act:Fo cusi
ngonal arg
ev i
aductbl
asti
ngdemoli
ti
onp r
ojectinacity,th
ed ynamicfi
nit
ee l
ementme t
hod
wasadopte
dt oc al
cula
tethev ibr
ati
onr e
sponsecaus
edb yc ollaps
ingtouchdown.Th ep ropa
gati
onlawo f
vi
brat
ionwa sdiscus
sedf r
oma spect
sl i
kev i
brat
ionamplit
ude ,frequencysp e
ctr
uma n
da t
te
nuati
on.Th e
cal
cul
ati
onr e
sult
sshowedt h
atthevibr
ati
onc a
usedbycoll
apsi
n gtouchd
ownwi llbeatt
enuat
edr a
pidl
ywiththe

ncreas
eo fd i
sta
n c
e;t hev ibr
ati
onr es
ponsesinv er
ti
cald irec
tio
na r
el ar
g erthanther adia
lv ibr
ati
on
si
gni
fi
cantl
y;thev i
brat
ionenerg
yo fvi
brat
io
nc aus
edbyc o
ll
apsingtouchmentisma i
nlydis
tri
bute
db et
weenthe

requenc
ys cop
eo f0Hza n
d5 0Hz ,andthelowf r
eque
ncyc omp o
nentwillbed ominat
edwiththeincre
aseof
di
sta
nceg r
aduall
y.

Ke
ywo
rds
:bl
ast
ingd
emo
li
ti
on;v
ibr
ati
onc
aus
edb
yco
ll
aps
ingt
ouc
hdo
wn;p
rop
aga
ti
onl
aw;d
yna
micf
ini
tee
leme
nt;

owf
req
uen
cy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 1
68页)
  Wa
ngYL,Ka
ngWF,Zh
angN,e
tal
.Ap
pli
cat
io
nofh
ighd
ens
it
yre
sis
ti
vi
ty Ge
olo
gy&Ex
plo
rat
in,2
o 008,3
6(4):5
7-6
1.
me
tho
dtok
ars
tex
plo
rat
io
n[J
].J
our
nalo
fCh
eng
duUn
ive
rsi
tyo
fTe
chn
olo
gy [7] 宋劲,吴燕清,胡运兵,等.探地雷达探测隐伏岩溶的可行性与实例分
(S
cie
nce&Te
chn
olo
gy),2
007,3
4(4):4
52-4
55. 析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
005,2
4(5):3
55-3
60.
[5] 于景兰,王春和.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目标时的波速估计 [J
].地球物理 S
on ,WuYQ,HuYB,e
gJ tal
.Fe
asi
bil
it
yofGRPt
ope
net
rat
ehi
dde
nca
ve
学进展,2
003,1
8(3):4
77-4
80. a
ndc
asea
nal
ysi
s[J
].J
our
nalo
fHe
nanPo
lyt
ech
nicUn
ive
rsi
ty,2
005,2

YuJL,Wa
ngCH.Es
ti
mat
io
nofEM wa
vev
elo
cit
yind
ete
cti
ngu
nde
rgr
oun
d (5):3
55-3
60.

arg
etb
yGPR [J
].Pr
ogr
essi
nGe
oph
ysi
cs,2
013,1
8(3):4
77-4
80. [8]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 [J
].地
[6] 肖宏跃,雷宛,杨威.地质雷达特征图像与典型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 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
011,7(1):1
06-1
11.
[J
].煤田地质与勘探,2
008,3
6(4):5
7-6
1. WuK,MaMY,LiSC.S
tud
yont
hec
omp
reh
ens
ivep
hys
ica
lex
plo
rat
io
nfo

Xi
ao HY, Le
i W, Ya
ng W. Co
rre
spo
nde
nce b
etwe
en g
eol
ogi
cal t
het
unn
eli
nhi
gh
ri
skk
ars
tar
eas[J
].Ch
ine
seJ
our
nalo
fUn
der
gro
und

har
act
eri
st
ic
sofr
ada
rima
gesa
ndt
ypi
calg
eol
ogi
calp
hen
ome
non[J
].Co
al S
pac
ean
dEn
gin
eer
in,2
g 0
11,7(1):1
06-1
11.

Appl
ic
ati
onofI
nte
gra
tedGeo
physi
calMethodi
nEx
plo
rat
iono
fKar
st

nRail
wayRoadbed


UPe
ng ,ZHANGS
ai n2
mi

(1
Sh
and
ongZh
eng
yua
nGe
oph
ysi
calI
nfo
rma
ti
onTe
chn
olo
gyCo
.,Lt
d.,J
i
nan2
501
01,Ch
ina


Ch
eng
duUn
ive
rsi
tyo
fTe
chn
olo
gy,Ch
eng
du6
100
59,Ch
ina

Abstr
a c
t:Th eprobl
emo fkar
stdise
aseiswidel
ydis
tri
bute
di nSo
uthChina,whic
hi mposesgr
eathid
de nri
sk

orthee ar
lycons
tr
ucti
ono fr
ail
wayroadbedandlat
eroper
ati
on.Inthi
sp a
per,howtoe xact
lydet
ectthekars

ge
ologyisaprobl
emc onc
ernedbyg e
olog
icalwor
ker
s.Th e
ref
ore,t
heinte
grat
edgeophysi
calmetho
disa dopt
ed
wi
thh i
ghden
sit
ye l
ect
ri
calmethodandg r
oundpene
tra
ti
ngr a
darmetho
dtod et
ectt
hee mbankmentandc ut
ti
ng
ka
rstofar ai
lwayroad
bedi nSouth
we s
tCh in
a.Throughdril
li
ngorexcava
tio
nv er
if
icat
ion,theresul
tsfrom

nteg
ratedgeoph
ysic
almethodarereli
abl
e.

Ke
ywo
rds
:ra
il
wayr
oad
bed;h
igh
den
sit
yel
ect
ri
calme
tho
d;g
rou
ndp
ene
tra
ti
ngr
ada
rme
tho
d;k
ar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