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981 台大社工期中實習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福利處

職業災害勞工權益資源手冊初稿

機構督導:陳德進科長

學校督導:王麗容教授

實習學生:柯乃菡 b95310016/鄭韻秀 b95310040/陳韋翔 b953100xx

0
目錄

職業災害勞工權益資源地圖 .......................................... 3

壹、基礎篇 ........................................................ 3

一、什麼是職業災害? .............................................. 3

二、發生職業災害了,我該怎麼辦? ................................... 4

貳、補償篇 ....................................................... 10

一、勞動基準法職業災害補償項目 ................................... 10

二、勞工保險之職業災害給付-勞工保險被保人得申請 ................... 10
職業災害傷病給付................................................. 11
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11
職業災害失能給付................................................. 11
職業災害死亡給付................................................. 12

三、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 12
失能補助......................................................... 12
死亡補助......................................................... 13
退保後職業疾病生活津貼........................................... 13
續保保費補助..................................................... 14
職業疾病生活津貼................................................. 14
身體障害生活津貼................................................. 14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14
輔具申請補助(器具補助)......................................... 15
看護補助......................................................... 15
勞工死亡家屬補助................................................. 15

四、各縣市職業災害傷病、失能、死亡補助............................ 16

參、重建篇 ....................................................... 17

一、職能復健 ..................................................... 17
何謂職能復健..................................................... 17
職業傷病診治..................................................... 17
復工協助......................................................... 18
1
雇主協商......................................................... 21

二、職業重建 ..................................................... 21
何謂職業重建..................................................... 21
職業輔導評量..................................................... 22
職務再設計....................................................... 24
職業訓練......................................................... 27
就業服務......................................................... 29
創業服務......................................................... 30

三、社會復健 ..................................................... 31
心理社會調適..................................................... 31
社會救助......................................................... 32
福利諮詢......................................................... 36
勞資爭議......................................................... 37

參考資料 ......................................................... 41

2
職業災害勞工權益資源地圖

壹、 基礎篇

一、什麼是職業災害?
職業災害是指勞工在就業場所中因執行職務,或就業上一切的必要行為,所
引起的職業病、傷害、殘廢或死亡。職業病也是職業災害的一種,職業病是指勞
工因為工作和有害健康的物質接觸,所導致的疾病。
一般職業災害是由醫院或職業傷病門診的醫生來認定。而職業災害的認定可
以由下列要件來判斷:
1. 勞工必頇是在雇主所指定的就業場所,或者因為到達或離去就業場所而受到
職業災害。
2. 勞工是受到雇主的支配而執行職務。
3. 勞工因為職業災害而有職業病、傷害、殘廢或死亡的結果發生。

職災小知識:通勤傷害
勞工在上、下班途中,在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應該
經過的途中發生事故而導致的傷害,也是職業災害。
3
但若勞工有下列的行為,就不算是通勤災害:
(1) 非日常生活所需的私人行為。
(2) 未領有駕駛車種的駕駛執照而駕車。
(3) 吊扣駕駛執照期間內或吊銷駕駛執照後駕車。
(4) 違規闖紅燈。
(5) 闖越鐵路帄交道。
(6) 酒精濃度超過規定的標準,吸食毒品、迷幻藥或管制藥品駕車。
(7) 違規行駛高速公路路肩。
(8) 不按遵行方向行駛,或在道路上競駛、競技、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
式駕車。
(9) 不依規定駛入來車車道。

二、發生職業災害了,我該怎麼辦?
「發生職業災害了,我該做什麼?」在職業災害發生後,勞工朋友可能有驚
慌、害怕、無助的感受,但這個時候千萬別忘了要儘快就醫,避免傷害程度的擴
大。勞工朋友心中可能會有許多疑問, 「看醫生時要注意什麼事情?」、
「該怎麼請
假?」、「我可不可以繼續領薪水?」、「萬一被解僱了該怎麼辦?」。
這一篇我們將解答您的疑惑,告訴您發生職業災害後該怎麼辦,就醫、請假、
領取薪資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勞工朋友最擔心的解雇問題。

Q1:發生職業災害的當下,我該怎麼辦?
發生職業災害後必頇儘速就醫,就醫時最好到設有職業傷病門診的大醫院,
並應該通知雇主(工會)以及勞動檢查所,若情況允許盡量保持完整現場,以利之
後之後的調查。
1. 儘速就醫
職業災害發生後,勞工朋友應盡快就醫,最好選擇到制度完整並設有職業傷
病門診的大醫院,避免因設備或技術不足而延誤治療,也可避免後續申請補助的
困難,就醫時最好固定在同一家醫院持續接受治療、定期門診及復健。此外,為
之後相關補助之申請,一切醫療證明與收據都要妥善收集保存。
2. 通知雇主、工會以及勞工檢查所,並盡量保留完整現場
發生職業災害的當下,應馬上通知雇主或工會,也應立刻通知勞工主管機關
及勞檢所,請求儘速進行職業傷病調查並保存證據。
情況允許,應要求保留完整的職業災害現場,以便鑑定職業災害發生的原因
及責任歸屬。現場安全設施不足的地方,可自行拍攝照片存證。請求儘速調查與
完整保留證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雇主逃避補償責任,勞工朋友只能自行向
法院提出告訴,訴訟時勞工朋友必頇自行舉證。

4
勞動檢查機構一覽表

單位名稱 地址 電 話 檢 查 責 任 區 域

台北縣、桃園縣、宜蘭縣、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 02-2321-
花蓮縣、新竹縣、新竹市、
北區勞動檢查所 31 巷 39 號 3511
基隆市、連江縣等轄區事業
台中市南屯區黎 單位
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04-2255-
明路二段 501 號 南投縣、雲林縣、台中市等
中區勞動檢查所 0633
6樓 轄區事業單位
高雄市新興區七 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07-235-4
賢一路 386 號七 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
南區勞動檢查所 861
賢大樓 7 至 12 樓 嘉義市、台南市、金門縣等
轄區事業單位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台北市承德路三 02-2596-
台北市轄區事業單位
勞動檢查處 段 287 號 9998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高雄市前鎮區鎮 07-812-5


高雄市轄區事業單位
勞動檢查處 中路 6 號 7 樓 162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
高雄市楠梓區加 07-364-2 楠梓、前鎮、台中、中港加
管理處(勞動檢查
昌路 600 號 820 工出口區內事業單位
科)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 新竹市新安路 2 03-577-3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事業單


局(勞資組) 號 311 位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台中縣大雅鄉科 04-2565-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事業單


管理局(勞資組) 雅路 48 號 8588 位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台南縣新市鄉南 06-505-1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事業單


管理局(勞資組) 科三路 3 號 001 位

Q2:發生職業災害就醫時,應具備什麼證件或單據?
職業災害發生後,勞工朋友首先應儘速至鄰近醫院或設有職業傷病特別門診
的醫院就醫。具有勞工保險身分的勞工朋友就醫時,應具備以下證件和單據,到
醫院門診或急診就診時可免繳納全民健康保險的部分負擔費用:
1. 健康保險卡。
5
2. 「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或「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
依據勞動基準法規定,醫院向職業災害就醫者收取的現金部分(例如:勞工保
險不給付的部份,以及掛號費),可以收據向雇主請領已付的金額。

Q3:
「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與「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

該如何取得?
「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與「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可以向雇
主以及投保的職業工會取得。若雇主或職業工會沒有依規定發給勞工上述書單時,
勞工可向勞工保險局或其所屬各地辦事處申請,經勞工保險局查明職業傷病事件
屬實後發給。
勞保局暨各地辦事處一覽表
單位名稱 地址 電話
勞工保險局 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4 號 02-23961266
基隆辦事處 基隆市中正區正義路 40 號 02-2426-7796
臺北市辦事處 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4 號 02-2321-6884
臺北縣辦事處 臺北縣板橋市文化路二段 481 號 1 樓 02-8253-7515
桃園辦事處 桃園縣桃園市縣府路 26 號 03-335-0003
新竹市辦事處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 42 號 03-522-3436
新竹縣辦事處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九路 36 之 1 號 03-551-4775
苗栗辦事處 苗栗縣苗栗市中山路 131 號 037-266-190
臺中市辦事處 臺中市西區民權路 131 號 04-2221-6711
臺中縣辦事處 台中縣豐原市成功路 616 號 04-2520-3707
南投辦事處 南投縣南投市芳美路 391 號 049-222-2954
彰化辦事處 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一段 239 號 04-725-6881
雲林辦事處 雲林縣斗六市興華街 7 號 05-532-1787
嘉義辦事處 嘉義市東區大業街 2 號 05-222-3301
臺南市辦事處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 351 號 06-222-5324
臺南縣辦事處 臺南縣新營市民治東路 31 號 06-635-3443
高雄市辦事處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 304 號 07-727-5115
高雄縣辦事處 高雄縣鳳山市復興街 6 號 07-746-2500
屏東辦事處 屏東縣屏東市廣東路 552 號之 1 08-737-7027
宜蘭辦事處 宜蘭縣宜蘭市農權路三段 6 號 039-322-331
花蓮辦事處 花蓮縣花蓮市富卲路 43 號 03-857-2256
臺東辦事處 臺東縣臺東市更生路 292 號 089-318-416
澎湖辦事處 澎湖縣馬公市三民路 36 號 06-927-2505
6
金門辦事處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 69 號 082-325-017
馬祖辦事處 馬祖南竿鄉介壽村中正路 47 之 4 號 083-622-467

Q4:就醫時無法取得「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或「勞工保險職業

傷病住院申請書」,我該怎麼辦?
如果具有勞工保險身份的勞工朋友,在發生職業傷害後,無法取得「勞工保
險職業傷病門診單」或「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可以在事後憑著醫療
費用核退申請書、門診單(或住院申請書)、收據及診斷書,向勞工保險局各地的
辦事處辦理申請核退。勞工保險局諮詢專線:02-23961266。

Q5:疑似罹患職業病,該如何就醫與鑑定?
1. 職業病的就醫:
疑似罹患職業病或罹患職業病的勞工,就醫時應持全民健康保險卡、「勞工
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如果沒有持「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可以由行政
院衛生署審定合格具有診療職業病資格之醫師,或地區教學醫院以上的醫院專科
醫師開具「勞工保險職業病門診單」,依此到醫院看診,可免繳納全民健康保險
規定的部分負擔醫療費用。
2. 職業病的認定:
職業病由醫師進行認定,認定的結果有兩種可能:認定為職業病或非職業病。
若勞工與雇主對於認定的結果有異議,可檢附相關資料向直轄市、縣(市)勞工局
(處)申請認定。若仍對認定的結果有異議,可再檢附有關資料向行政院勞工委員
會申請鑑定。

勞工疑似罹患職業病

醫院或職業傷病
特別門診認定

認定為非職業病 勞工與雇主對 認定為職業病


可申請勞工保險的傷 診斷結果有無異議 可申請勞工保險的保職業
病給付。 有異議 災害相關給付,以及職業
災害勞工保護法相關津貼
各縣市政府認定
與補助。

7
有異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認定
有異議

法律訴訟

職業病鑑定流程圖

Q6:職業災害(含職業病)認定前的醫療期間,我該如何向雇主請假?

是否可以繼續向雇主請領薪資?
職業災害醫療期間,勞工朋友務必要依照相關規定、程序請假,以避免雇主
以勞工曠工為藉口而解雇勞工。根據法令的規定,職業災害未認定前,勞工朋友
可以先請普通傷病假,而普通傷病假之期限為:
1. 未住院者,1 年內合計不得超過 30 日。
2. 住院者,2 年內合計不得超過 1 年。
3. 未住院傷病假與住院傷病假 2 年內合計不得超過 1 年。
在普通傷病假的工資發給方面,勞工請普通傷病假 1 年內未超過 30 日的部
分,工資折半發給。若勞工朋友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且傷病给付的金額
沒有達工資的一半,則不足的部分由雇主補足。
勞工朋友請普通傷病假期滿後,雇主應予以留職停薪,若之後勞工被認定為
職業災害,再以公傷病假處理。

Q7:職業災害(含職業病)認定後之醫療期間,我該如何向雇主請假?

是否可以繼續向雇主請領薪資?
勞工朋友被認定為職業災害(含職業病)後,可以依法請公傷病假。公傷病假
的工資發給、假期視實際需要定之。但雇主不得因為勞工朋友請公傷病假而扣發
全勤獎金。
依據法令的規定,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導致死亡、殘廢、傷害或疾病時,
雇主應該予以「薪資補償」。勞工在醫療期間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勞工原來領
的工資全額予以補償。但醫療期間屆滿 2 年仍未能痊癒,經指定之醫院診斷,審
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殘廢給付標準者,雇主得一次給付 40 十個月之
帄均工資後,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但如果同一個事故,依據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經由雇主支付費

8
用補償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Q8:職業災害(含職業病)發生後,雇主把我解雇了,我該怎麼辦?
職業災害發生後,老闆可能為了逃避補償責任或認為勞工的勞動力因傷害減
損,而解雇勞工或甚至不承認僱傭關係的存在。因此建議勞工朋友帄日最好養成
保留薪資單、薪水袋的習慣,作為職業傷病發生時可以證明自己與雇主的僱傭關
係的證據。
根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若無下列情形,雇主不得解雇勞工:
1. 歇業或重大虧損,經報主管機關核定者。
2. 職業災害勞工醫療終止後,經公立醫療機構認定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
勝任工作者。
3. 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致事業不能繼續經營,報經主管機關
核定者。

但若有下列情形發生,職業災害勞工得終止勞動契約:
1. 經公立醫療機構認定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工作者。
2. 事業單位改組或轉讓,致事業單位消滅者。
3. 職業災害勞工經醫療終止後,雇主未按照勞工的健康狀況和能力,安置適當
的工作與提供其從事工作必要的輔助設施(主管機關可處罰鍰並限期改
善)。
4. 職業災害勞工經醫療終止後,與雇主對工作的安置未能達成協議。

若勞工朋友被雇主違法解雇,而有相關法律問題,可洽直轄市、縣(市)勞工
局/處辦理勞工法律諮詢服務。

Q9:退休金的領取資格為何?金額該如何計算?
1. 退休金的領取資格:
若勞工在醫療終止後,經公立醫療機構認定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
工作,而自願離職或雇主依法解雇,雇主應發給勞工退休金。
2. 退休金的計算:
基數指勞工退休時一個月的帄均工資。
(1) 按照勞工的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給予兩個基數。但超過 15 年之工作年資,
每滿 1 年給予 1 個基數,最高總數以 45 個基數為限。未滿半年者以半年計;滿
半年者以 1 年計。

9
(2) 若雇主是因勞工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工作為由,而強制勞工退休。
且勞工的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是因為執行職務所導致,退休金應依前面所述之規
定再加給 20%。

Q11:資遣費的領取資格為何?金額該如何計算?
1. 領取資格:根據 法,若勞工因雇主在職業災害勞工醫療終止後,沒有依法
按照勞工的健康狀況和能力,安置適當的工作與提供其從事工作必要的輔助設施,
而自願離職,則雇主應發給勞工資遣費。
2. 資遣費的計算:
(1) 在同一個雇主的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每滿 1 年發給相當於 1 個月帄均工資的
資遣費。
(2) 依照前條敘述計算後的剩餘月數,或工作沒有滿 1 年的部份,以比例計算。
沒有滿 1 個月的部分以 1 個月計算。

貳、補償篇

一、勞動基準法職業災害補償項目
保護勞工工作安全是雇主的責任,因此,當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根據勞動
基準法之規定,雇主就有責任給予職災勞工補償。千萬不要擔心這是在給雇主找
麻煩,因為這本來就是勞工們應得的權益,辛辛苦苦地為老闆工作卻受了傷,所
以老闆當然有責任要補償勞工們囉!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詢問各縣市政府職
災勞工服務的單位(見 p.16)。

1. 醫療補償:勞工受傷或罹患職業病時,雇主應該補償其必頇之醫療費用。
2. 工資補償:勞工於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醫療期間滿兩年仍不能痊癒,審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 ,且不合乎失能給
付標準者,雇主得一次給付 40 個月之帄均工資後,免除此工資補償責任。
3. 殘廢補償:勞工經醫療終止後,經指定醫療院所,審定其身體遺存殘廢者,
雇主應按其工資與其殘廢程度,一次給予殘廢補償。
4. 死亡補償:勞工遭遇職業傷害或連換職業病而死亡,雇主除給予 5 個月帄均
工資之喪葬費用外,並應一次給予家屬 40 個月帄均工資之死亡補償。

二、勞工保險之職業災害給付-勞工保險被保人得申請
1. 傷病給付
2. 失能給付

10
3. 死亡給付
4. 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職業災害傷病給付
1. 請領條件:被保人因為執行業務而至傷害或職業並不能工作者,以致未能取
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天起,得請領職業傷病給付
補償(亦即傷病給付)
2. 給付標準:第一年按帄均月投保薪資 70%發給,第二年按 50%,同一事故最長
發給兩年。
3. 應準備之文件:
(1)傷病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2)傷病診斷書
(3)其他:因上、下班或公出途中發生事故,申請職業災害給付者,請另填
具「上下班、公出途中發生事故而致傷害證明書」。另相關證明文件,如雇主
及目擊者證明、出勤及請假紀錄、領薪紀錄等。

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1. 請領條件:被保人遭遇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並需門診或住院者,並符合「勞
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原則」。
2. 給付方式:被保人遭遇職業災害,應向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申請診療,
免繳交健保規定之部份負擔費用,被保人之保險醫療費用由勞保局支應,普
通膳食費及一般治療飲食費,給付 30 日之半數,醫療費用支付標準準用全民
健保有關規定辦理。

職業災害失能給付
1. 請領條件:被保險人遭遇職業災害或罹患職業病後,經治療後,症狀固定,
再行治療仍不能期待其治療效果,經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久失能,
並符合失能給付標準者。
(1)失能年金+職業傷害失能補償一次金:被保險人符合失能給付標準或被
保險人為身心障礙者保障法所定之身心障礙者,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
(2)失能一次金:a.失能程度未達終身無工作能力者 98 年 1 月 1 日勞保年
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且失能程度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者,亦得選擇一次
請領失能給付。
2. 給付方式:
(1) 失能年金(如 A、B 標準)+20 個月職業傷病失能補償一次金:

11
A:帄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1.55%(最低保障金額 4000 元)
B:若配偶或子女符合條件者,每一人加發 25%眷屬補助,最多加發
50%。
(2) 失能一次金:依照失能程度分為 1~15 個等級,最低給付 45 日,最高
1800 日。

職業災害死亡給付
1. 請領條件:被保險人因職業災害導致死亡者。
(1)除了由支出殯葬費用之人請領喪葬津貼之外,符合規定之遺屬,得請領
遺屬年金給付及一次發給十個月職業災害死亡一次金
(2)98 年 1 月 1 日勞保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其遺屬亦得選擇一次請領
40 個月之遺屬津貼。
2. 給付方式、內容:
(1)喪葬津貼:發給 5 個月。如其遺屬不符合請領遺屬年金給付或遺屬津貼
條件,或無遺屬者,則發給 10 個月之喪葬津貼。
(2)遺屬年金或遺屬津貼(2 選 1):
A.遺屬年金(如 a、b)+10 個月職業災害死亡補償一次金:
a.帄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1.55%(最低保障 3000 元)
b.遺屬加計:同一順序遺屬有 2 人以上時,每多 1 人加發 25%,最多至 50%。
B.遺屬津貼:不論年資均發給 40 個月。

三、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提供職災勞工另一層保障,不論有無參加勞保,均得依
本法之規定申請各項補助。可分為以下幾項。

 針對未加保之受僱勞工之補助

失能補助
1. 對象:符合勞保失能給付標準表第 1 至 10 等級規定項目與給付標準。
2. 內容:最高等級(第 1 等級),給付 1800 日之最低日投保薪資 576 元,發給
103 萬 68000 元;最低等級為給付 330 日,發給 19 萬 80 元。應扣除勞基法
第 59 條規定已給付之補償金額。
3. 應準備之文件:
(1)職業災害勞工殘廢補助申請書
(2)勞工保險失能診斷書

12
(3)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4)經醫學影像檢查者,附上檢查報告及影像圖片。
(5)事業單位之名稱、責人姓名、地址等相關資料(已併於申請書)。
(6)未領取雇主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給付職業災害殘廢補償之聲明書(已併於
申請書)。
(7)職業災害相關證明文件,如雇主及目擊者證明、出勤及請假紀錄、領薪
紀錄等。
(8)因上、下班或公出途中發生事故,申請職業災害給付者,請另填具「上
下班、公出途中發生事故而致傷害證明書」。

死亡補助
1. 對象與內容:
a. 無法定遺屬者:1 次發給勞保最低投保薪資 5 個月之喪葬補助。
b. 有法定遺屬者:遺有配偶、子女及父母、祖父母或專受其扶養之孫子女及
兄弟、姊妹者,除上述 5 個月喪葬補助外,另發給勞工保險最低月投保薪
資 40 個月之遺屬補助。
以上應扣除雇主依勞基法 59 條規定已給付之死亡補償金額。
2. 應準備之文件:
(1)死亡補助申請書
(2)死亡診斷書或檢察官相驗屍體證明書、受死亡宣告者,法院判決書。
(3)載有死亡日期之全戶戶籍謄本;申請人為養子女者,並需載有收養日期。
申請人與死亡勞工非屬同一戶籍者,應同時提出各該戶籍謄本。
(4)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5)職業災害相關證明文件,如雇主及目擊者證明、出勤及請假紀錄、領薪
紀錄等。
(6)因上、下班或公出途中發生事故,申請職業災害給付者,請另填具「上
下班、公出途中發生事故而致傷害證明書」。

 針對曾加保勞工之補助

退保後職業疾病生活津貼
1. 內容:按失能不同等級區分,每月發給 1500 至 7000 元不等之補助。
2. 應準備之文件:
(1)職業疾病生活津貼申請書。
(2)失能診斷書,其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3)經醫學影像檢查者,附上檢查報告及影像圖片。

13
(4)職業疾病診斷書。
(5)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6)職歷報告書(載明離職前擔任工作性質內容、期間及暴露於何種作業環
境或何種有害物質等作業經歷。)
※未參加勞工保險之勞工符合申請左列各項敘述補助申請所需之應準備文件外,
並應檢附職業災害相關證明、受雇單位之名稱、負責人姓名、地址等相關基本資
料。

續保保費補助
1. 對象:參加勞保之職業災害勞工,於職業災害醫療期間終止勞動契約並退保
者由原投保單位或向勞工團體或本局委託之有關團體或以個人名義辦理繼續
加保手續,繼續加保者於辦理加保兩年內,其保險費用由被保險人負擔 20%,
由專款補助 80%。於辦理繼續加保滿兩年之日起,保險費各負擔 50%。而每一
申請單位每年合計補助總金額最高以 20 萬元為限。

 不論有無加保均可請領之補助

職業疾病生活津貼
1. 內容:按失能等級區分,每月發給 1500 到 7000 元不等之補助。
2. 應準備之文件:
(1)職業疾病生活津貼申請書。
(2)失能診斷書,其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3)經醫學影像檢查者,附上檢查報告及影像圖片。

身體障害生活津貼
1. 內容:按失能不同等級區分,每月發給 5000 至 7000 元不等之補助。
2. 應準備之文件:
(1)身體障害生活機貼申請書。
(2)失能診斷書,其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3)申請人之郵局或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4)經醫學影像檢查者,附上檢查報告及影像圖片。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1. 內容:每月發給 12000 元。

14
2. 應準備之文件:
(1)經職業訓練機構證明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申請書。
(2)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3)職業疾病診斷書或職業災害相關證明文件。
(4)失能診斷書,其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5)未請領其他訓練補助津貼或職業疾病生活津貼及身體障害生活津貼之聲
明書(已併於申請書)。

輔具申請補助(器具補助)
1. 內容:每年以補助 4 項輔具及總補助金額 60000 元為限。
2. 應準備之文件:
(1)器具補助申請書
(2)身心障礙鑑定醫療機構之醫師出具需裝配生活輔助器具或復健輔助器具
之文件,或其他專業人員評估必頇使用就業輔助器具之證明。
(3)前款文件開具日或所載需用輔助器具之日六個月起內購買器具之統一發
票或收據正本。
(4)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5)未依其他法令規定請領該器具補助之聲明書(已併於申請書)。

看護補助
1. 內容:每月發給看戶 10000 元。
2. 應準備之文件:
(1)看護補助申請書
(2)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3)失能診斷書,其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4)未依其他法令規定請領該器具補助之聲明書(已併於申請書)。

勞工死亡家屬補助
1. 內容:一次發給 10 萬元。
2. 應準備之文件:
(1)家屬補助申請書。
(2)申請人之郵局或金機構存摺封面影本。
(3)死亡診斷書或檢察官相驗屍體證明書。
(4)載有死亡日期之全戶戶籍謄本,而請領人與死亡者非屬同一戶籍者,應
同時提出各該戶之 戶籍謄本。

15
四、各縣市職業災害傷病、失能、死亡補助
各縣市政府的補助辦法與預算皆不相同,詳請洽各縣市政府職災勞工服務窗口,
或上各縣市政府網站查詢。

各縣市政府職災勞工服務窗口
單位名稱 電話及傳真 地 址
台北市政府 T:02-27287008/02-27287009 110 臺北市市府路 1 號
勞工局 F:02-87882377 5 樓(北區)
高雄市政府 T:07-8124633 806 高雄市前鎮區鎮中
勞工局 第一科 F:07-8124613 路6號4樓
台北縣政府 T:02-29603456 轉 5573,5576 220 台北縣板橋市中山
勞工局 身障就業輔導科 F:02-89683102 路 1 段 161 號 2 樓
桃園縣政府 T:03-3322101 轉 6825,6826
33001 桃園縣桃園市縣
勞動及人力資源處 03-3323606
府路 1 號 4 樓
勞工安全衛生科 F:03-3320340
新竹縣政府 30210 新竹縣竹北市光
T:03-5518101 轉 3013
勞工處 勞工行政科 明六路 10 號
新竹市政府 T:03-5324900 轉 30 300 新竹市中正路 120
勞工處 勞工福利科 F:03-5319427 號
苗栗縣政府
T:037-357040 轉 204 360 苗栗市縣府路 100
勞動及社會資源處
F:037-332359 號
勞工休閒育樂科
台中市政府 T:04-22258938 400 台中市中區自由路
勞工處 就業服務科 F:04-22291731 二段 53 號 2 樓
台中縣政府 T:04-25255112/04-25249875 420 台中縣豐原市陽明
勞工處 就業與福利科 F:04-25249751 街 36 號
T:04-7235010
彰化縣政府 500 彰化市中興路 100
04-7264150 轉 1052
勞工處 勞工福利科 號8樓
F:04-7239311
T:049-2222347 轉 243
南投縣政府 54001 南 投 市 中 興 路
049-2201118
社會處 勞工行政科 660 號
F: 049-2233040
雲林縣政府 T:05-5371541 64001 雲林縣斗六市雲
勞工處 勞工福利科 F:05-5331080 林路 2 段 515 號

16
嘉義縣政府 T:05-3620900 612 嘉義縣太保市祥和
社會處 勞工行政科 F:05-3620116 一路東段 1 號
嘉義市政府 T:05-2254185 600 嘉義市中山路 199
社會處 勞資關係科 F:05-2278319 號
台南縣政府 730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
T:06-6377337
勞工處 勞工福利科 路 36 號
台南市政府 70801 台南市安帄區永
T:06-2991111 轉 8538
勞工處 勞工安全福利科 華路 2 段 6 號 8 樓
高雄縣政府 T:07-7330823 833 高雄縣鳥松鄉大埤
勞工局 福利科 F:07-7330865 路 117 號
T:08-7558048 轉 58
屏東縣政府 900 屏東市自由路 17
08-7519160
勞工處 勞工福利科 號
F:08-7517812
宜蘭縣政府 26060 宜蘭市縣政北路
T:03-9251000
勞工處 勞動行政科 1號
花蓮縣政府 T:03-8225377 97001 花蓮市府前路1
社會處 勞資科 F:038-237712 7號
台東縣政府 T:089-328254 950 台東市中山路 276
社會處 勞工科 F:089-341296 號
基隆市政府 T:02-24250575 20201 基隆市中正區義
社會處 勞工行政科 F:02-24241444 一路 1 號 5 樓

參、重建篇

一、職能復健

何謂職能復健
職能復健服務期待透過個案管理的過程,使傷病勞工能盡早接受治療與復
健,且若勞工傷病情況較為嚴重,就還需要一系列有規劃的評估過程與功能訓練,
以能恢復勞工之工作能力為目標,期待傷病勞工可以恢復傷病前的就業狀況或是
重返傷病前的生活型態。

職業傷病診治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自 92 年度起逐年於北、中、南、東區之大型醫學中心分
17
別委託成立職業傷病診治中心,並結合就近區域網絡醫院,提供勞工職業傷病親
近之診斷、治療、調查及諮詢等服務。職業傷病勞工若有投保勞保,就醫時攜帶
職業傷病相關單據(詳見本手冊第二篇 p.)即可免健保部分負擔。
全台各區職業傷病診治中心
單位名稱 電話 地址
北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 03-211-8800 #5485 桃園縣龜山鄉復
區 興街 5 號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02-2312-3456 台北市中正區常
#67067 或 67068 德街一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02-2737-2181#1122 台北市信義區吳
興街 252 號
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東區 04-2212-1058 臺中市東區自由
區 分院 路三段 296 號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04-723-8595 #4131 彰化市南校街 135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04-24739595 台中市南區建國
#34971 或#34955 北路一段 110 號
南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 06-2353535 #4937 台南市勝利路 138
區 號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03-856-1825 #2144 高雄市三民區自
由一路 100 號
東 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03-856-1825 花蓮市中央路三
區 段 707 號

復工協助
(一)復工協助流程
復工協助之概略流程如下:初始晤談→復工評估(職業分析、功能性體能評
估)→提供評估後結果之建議→建議接受工作強化訓練→進入工作強化訓練→復

在確認為職災勞工後,會先與治療師(或個管師)進行晤談,讓職災勞工了解
復工評估的流程和目的,然後確認傷病勞工之生理、心理、功能、行為和職業上
的需求、目前狀況及問題、傷病前的工作狀況等進行資料彙整,以決定是否適合
進入復工評估。同時也需要工作強化中心的醫師協助判斷勞工的傷病情況是否能
夠接受復工評估,包括透過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等來判斷個案傷病情況是
否穩定。
若確定個案目前傷病情況達到醫療上的穩定,適合接受評估,則治療師就會
與勞工約定時間進行復工評估。復工評估內容可略分為職業(工作)分析與功能性
18
體能評估兩大項目,評估結束約一週後(由治療師撰寫報告),會告知勞工評估報
告之結果及建議,若結果為可復工,則建議勞工能立即返回職場;若結果為建議
接受工作強化訓練,且勞工也有接受強化的意願,即可安排訓練的時間(一般期
長約 6~8 週,每週 3~5 次的頻率,每次由 1~2 小時漸進為每次 4~8 小時)。
理想的流程為,個案在接受復工評估與工作強化訓練之後,能夠順利返回原
工作職場。若仍無法復工,則中心會將勞工轉介至勞工局職災勞工服務窗口或是
職業輔導評量中心,連結職災相關資源,以能解決勞工當前因未能復工或其他因
素所面臨的問題。

(二)何謂工作能力評估(復工評估)及工作強化訓練
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指協助職業災害勞工復工,提供工作分析及功能性體能
測驗,並進行增進其生心理功能之治療、復健及訓練(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補
助辦法第三條、第六條)。

工作分析
藉由晤談或是與工作單位負責人了解工作或職務內容、翻查職業分類點紀錄
職業內容、可能使用的工具及執行工作的步驟。也可以透過現場訪視,了解工作
中工作人員操作及從事的狀況,製作流程圖。除此之外,要分析工作中主要職務
的頻率、所需時間及所需力量,以測量工作中的可能危害。

功能性能力評估
「功能性能力評估」為根據工作所需具備之身體能力所設計的評估工具,主
要的目的是用來了解傷病對於工作者工作能力的影響程度,最常用於決定傷病者
是否可以安全地重返原來工作或職務,決定是否需要職務再設計,或是需要工作
上得限制或約束,或是需要改變工作內容,或是需要作合理的調整。
其他方面,也可以透過「功能性能力評估」,解決了僅靠解剖及心理測驗的
結果卻難以有效地鑑定職災患者的工作能力的窘境,而提供了客觀及實際有關傷
病勞工工作能力的損失或剩餘工作能力的資訊,可運用在職災補償保險及法律用
途。

工作強化訓練
工作強化計畫中利用真實或模擬性工作再配合運動訓練活動,以漸進方式增
進個案生理、精神肌肉、心臟血管、新陳代謝以及心理社會方面的功能。工作強
化是一種個別化、工作目標為導向的治療計畫。治療計畫執行的過程式以模擬或
真實的工作活動為媒介,這些活動具有高度的結構性及漸進的方式增加傷病勞工
的心理、生理及情緒的耐力以及增進耐力、一般的生產力及工作適性。
工作強化的最終目標是讓個案能夠達到最大的生產力,讓個案能夠符合市場
的就業需求。

19
(三)誰可以使用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服務?
1. 經診斷確定為職業傷病。
2. 因此無法在十日內重回工作崗位,
3. 或有特定傷害,影響工作能力者,如工作導致的下背痛、肩頸酸痛、摔傷骨
折、脊髓損傷、腦部外傷、腕隧道症候群、手部肌腱炎、其他肌肉骨骼問題…
等等。
4. 傷病勞工本身意願參與工作強化計畫,
5. 經評估後認為在接受工作強化計畫後,工作能力會有良好且合理的改善。

(四)全台工作強化中心

單位名稱 地址 聯繫窗口 電話
行政院國軍 台北市石牌路 黃小姐 (02)2871-2121
退除役官兵 二段 201 號 電子信箱: 分機 3289
輔導委員會 ryhuang@vghtpe.gov.tw
臺北榮民總
醫院

財團法人陽 台北市中山區 涂育嫺 (02)25078006


光社會福利 南京東路三段 電子信箱:
基金會附設 91 號 3 樓 vitatu@sunshine.org.tw
台北市私立
陽光重建中

長庚醫療財 桃園縣龜山鄉 連小姐、陳小姐 (03)3281200
團法人林口 復興街 5 號整 電子信箱: 分機 2170、2171
長庚紀念醫 形外科整外復 lien2170@adm.cgmh.org.tw
院 健治療中心 yuehhsia@adm.cgmh.org.tw
東元综合醫 新竹縣竹北市 楊宗得 (03)5527000
院 縣政二路 69 號 電子信箱: 分機 1609
tstyang@tyh.com.tw
中山醫學大 台中市南區建 陳美香 (04)2473-0022
學 國北路一段 分機 11771
110 號
國立成功大 台南市大學路 汪小姐 (06)235-3535
學 1 號;成大職能 分機 5918
治療系館 3 樓

20
304 室
長庚醫療財 高雄縣鳥松鄉 張先生 (07)731-7123
團法人高雄 大埤路 123 號 電子信箱: 分機 2890
長庚紀念醫 otchief@adm.cgmh.org.tw

高雄縣立岡 高雄縣岡山鎮 張美珍 (07)6210897、
山醫院 ( 委 壽天路 12 號 電子信箱: 6222131
託秀傳醫療 meijen@chader.com.tw 分機 326
社團法人經
營 )
財團法人私 高雄市三民區 許小姐 (07)312-1101
立高雄醫學 自由一路 100 電子信箱: 分機 5961、
大學附設中 號 swh.center100@gmail.com 0987149547
和紀念醫院

雇主協商
在雇主協商的部分,通常中 心醫師於診間會直接與職傷勞工商討關於未來
工作計畫,包括是否需要轉換職務(若為原來工作不適任,且預期接受訓練成效
不大)、回復原工作需注意事項(例如根據傷病情況,建議不宜負重,宜注意工作
姿勢…等等),間接透過個案,建議雇主可轉換或改變此勞工的工作職務內容,
以使傷病勞工能適任其工作職務。
一般而言,理想的狀況為中心可直接與雇主、個案共同協商與討論,若針對
無法完全適任原工作職務的勞工,如何調整個案日後的工作職務,以求此勞工能
夠於原公司順利復工。但以目前執行計畫的經驗來看,雇主甚少有意願或動機加
入協商,故這也是目前在雇主協商這部分在執行上較困難的地方。
給予建議後,若個案與雇主協商不成,或產生勞資爭議等相關問題,則需由
個案向勞工局請求爭議調解協助。此後,本中心亦會持續進行追蹤,視個案情況,
若有轉換職務的考量,可就地轉介入職業輔導評量中心,進行職業輔導評量,以
能夠提供職傷勞工未來較適合的其他不同職類工作之建議。

二、職業重建

何謂職業重建
職業重建即是針對那些曾經受過職業災害的勞工所設計出的一套服務流程,
不論職災勞工是想要培養第二專長或是因為之前受傷而導致無法繼續從事之前
的工作而需要的工作調整、設計等,皆是職業重建的服務範圍。總之,職業重建
21
結合多領域的專業,並包含了有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職業訓練、就業服
務與創業服務等項目,而最終的目的便是希望能使職災勞工能夠以更快、更好的
方式來復原,早日投入職場之中,回復以往的工作能力。

職業輔導評量
(一)定義說明
職業輔導評量的主要目的便是協助職業災害勞工瞭解在受災害後,自己的就
業能力與特質為何,也可評估職災勞工現階段需要哪些服務與資源。職災勞工在
受災害後若領有手冊,便可透過職業輔導評量來得到幫助。而具體的目的大略有
以下三點:
1. 提供具體就業建議,並使評量結果能與潛在就業環境充分結合,協助身心障
礙者適性就業。
2. 有效運用職業資料、職業簡介等資源,配合紙筆測驗及工作樣本等工具之充
分運用,建構職業輔導評量之整合性軟硬體機制,並建立以就業為導向之職
業輔導評量健全體制,有效促使身心障礙者順利就業。
3. 掌握就業市場與就業環境的動態,達成工作職務分析、職務再設計及工作輔
具之需求,以建構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與職業重建相互搭配之運作體
系。

(二)服務對象:
根據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實施方式及補助準則中第五條規定,符合的對
象包括下列:

1. 有就業或接受職業訓練意願,經評估需要職業輔導評量者。
2. 依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二項規定需為其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之個案,或
已於庇護工場就業經評估不適合庇護性就業之個案。
3. 醫療復健穩定,有就業意願,經評估需要職業輔導評量者。
4. 國民中學以上之應屆畢業生,有就業意願,經評估需要職業輔導評量
者。
5. 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個案。

(三)服務窗口:
各地縣市政府及辦理職業輔導評量窗口一覽表
單位名稱 地址 電話、聯絡方式
基隆市政府 基隆市義一路 1 號 簡文賢先生
電話:02-2420-1122#
2209

22
傳真:02-24226215
台北市政府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 1 號 賴美慧小姐
電話:02-25598518#232
傳真:02-2559-8528
台北縣政府 台北縣板橋市中山路 1 段 161 號 范雪貞小姐
電話:02-29603456#6498
傳真:02-8968-3102
桃園縣政府 桃園市縣府路 1 號 曾鈺芳小姐
電話:03-3333814
傳真:03-3343573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中正路 120 號 林育如小姐
電話:03-5324900#20
傳真:03-5520771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 10 號 張靖宜小姐
電話:03-5518101#3038
傳真:03-5520771
苗栗縣政府 苗栗市縣府路 100 號 陳淑麗小姐
電話:037-364609
傳真:037-364548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西區民權路 99 號 2 樓 蔡淑雅小姐
電話:
04-2227-6513#3307
傳真:04-2229-1732
台中縣政府 台中縣豐原市陽明街 36 號 賀維亭小姐
電話:04-25263100#2840
傳真:04-25249751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 2 段 416 號 林惠慧小姐
電話:
04-7264150#1#1079
傳真:04-7297230
南投縣政府 南投縣南投市中興路 660 號 游巧筠小姐
電話:049-220-4776
傳真 :049-223-8853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 2 段 515 號 陳橋瑩小姐
電話:05-5341741
傳真:05-5331080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中山路 199 號 涂孟君小姐
電話:05-2231920
23
傳真:05-222-8507
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太保市祥和新村祥和一路東 才頌潔小姐
段1號 電話:05-3620-900#109
傳真 :05-362-8429
台南市政府 台南市永華路 2 段 6 號 翁鳳禧小姐
電話:06-2931506
傳真:06-2930786
台南縣政府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 36 號 李宜家小姐
電話:06-6320310
傳真:06-6320832
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四維三路 2 號 林秋蘭小姐
電話:07-3214033#322
傳真:07-3156517
高雄縣政府 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 2 段 132 號 吳佩霙小姐
電話:07-733-0823#283
屏東縣政府 屏東縣屏東市自由路 527 號 施芃睿 小姐
電話:08-7513863
傳真:08-7387712
澎湖縣政府 澎湖縣馬公市治帄路 32 號 藍錦蒨小姐
電話:06-9274400#356
傳真: 06-9268391
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宜蘭市縣政北路 1 號 游建峰先生
電話:03-9251000#1493
傳真:03-9251092
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花蓮市府前路 17 號 陳佳嫺小姐
電話:03-8225377
傳真:03-8235534
台東縣政府 台東縣台東市中山路 276 號 林佩陵 小姐
電話:089-328254
傳真:089-351834
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 60 號 方金山先生
電話:082-373291
傳真: 082-373514

職務再設計
(一)定義說明
職務再設計即是針對工作之特性、特質,依照其現存的能力,將現有的職務
24
重新安排調整、協調改善工作環境或工作機具設備、調整職務內容、工作方法及
條件或應用就業輔助器具等措施,並且透過工作分析的方法,重新設計與安排工
作,使「事」來搭配「人」,讓工作更為適合職災勞工。,協助職業災害勞工重
返職場,進而提高工作效能。

(二)服務與申請對象
因遭受職業傷害而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勞工,並有意重返職場或轉換工作。
1. 僱用身心障礙員工之公、民營事業機構、政府機關、學校及團體。
2. 辦理身心障礙者訓用合一之單位。
3. 政府委託或補助辦理居家就業服務之單位。
4. 公立職業訓練機構或接受政府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之單位。
5. 身心障礙自營作業者:
(1)個人計程車業:頇檢附申請人之身心障礙手冊及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
業登記證明文件。
(2)鐘錶、鎖匠及刻印業:頇檢附申請人之身心障礙手冊及營業登記證明
文件。
(3)公益彩券甲類販售業:應檢附申請人之身心障礙手冊及主管機關核發
之公益彩券甲類經銷證明文件。
(4)其他經本局核准之身心障礙自營業者。

(三)服務窗口: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服務內容:
1. 提供工作分析及需求評估。
2. 提供個別化工作輔具之採購、修改設計及製作服務。
3. 提供必要之輔具應用訓練。
4. 提供環境改善之建議或設計。
5. 提供後續追蹤輔導工作。

電話:02-27207364
地址: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342 弄 17-7 號
國科會北區身心障礙者科技輔具研發中心
服務內容:
1. 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職場環境評估。
2. 職務再設計專業諮詢及評估。
3. 提供個別化輔具、設備及無障礙環境之設計、改良 、製作並提供訓練與追
蹤。
4. 建立完整輔具資源網,提供輔具使用之諮詢。

25
5. 特定工作輔具問題之研究與調查。

電話:02-23653368 轉 112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思源街 18 號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
服務內容:
1. 視障者操作中英文資訊系統之介面開發與改良。
2. 視障相關輔具(放大、語音、點字等軟硬體)之應用評估、諮詢、測詴、
選配與改良。
3. 依個案工作需求,進行評估並擬訂職務再設計改善方法。
4. 視障介面操作指導、訓練及諮詢維修服務。

電話:02-25994236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 21 號 8 樓
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服務內容:
1. 組織職務再設計專業團隊,透過實地訪視、職業能力評 估,連結職務再設
計資源,提供研發、設計製作及改 良簡易就業輔具與工作機具、並提供輔
具詴用訓練、追蹤輔導等服務。
2. 整合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及職務再 設計之服務網絡,協助
身心障礙者無障礙就業,提 高其就業率、工作效率及就業潛能,建立完整
之就 業服務機制。

電話:02-25929778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卲林路 364 號 4 樓
台中市愛心家園
服務內容:
1. 職務再設計之評估、設計與改良。
2. 就業輔具之評估、設計、研發、製作、改良與維修。
3. 工作機具、設備之評估與改造。
4. 輔具之媒合、租借、轉介與製作 服務。
5. 職務再設計與就業輔具相關之諮詢服務。

電話: 04-24713535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一段 450 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復健醫院/國科會中區身心障礙者輔具研發中心
服務內容:
1. 身心障礙者能力評估:認知知覺能力評估、姿勢控 制能 力評估、上、下

26
肢動作評估、獨立生活能力評量、電腦 輔具評估、知覺動作整合評估及工
作環境整合評估等。
2. 身心障礙者就業輔具評估、研發、修改、訓練、調整及維護。
3. 無障礙環境之建議及改造。

電話:04-22393855 轉 1155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太源路三段 1142 號
財團法人屏東勝利之家
服務內容:
1. 依個案需求進行工作流程、工作動線及就業輔具之設計、研發、改良、製
作與維修。
2. 語言障礙者職場上有聲溝通輔具之諮詢及評估。
3. 職場安全環境評估、設計與改良。
4. 職場無障礙環境評估與設計。
5. 重度肢障者職場動線效率設計與製作。
6. 簡易省力搬運系統設計與製作。
7. 長期坐姿工作者的坐椅改良與製作。
8. 各式重物推車設計與改良。

電話:08-7366294
地址:屏東市大連路 19 號
花蓮慈濟東區輔具中心
服務內容:
1. 改善工作方法及工作條件,包括:改善個案工作習慣、 重設工作標準作業
流程、確定機具操作方法及調整工時等。
2. 提供工作輔具,改善工作機具,包括:移行輔具、足部輔具、電腦輔具、
聽覺及溝通輔具、其他各式改造之工作輔具
3. 改善工作硬體環境及生活設備:個人及團體職務空間、生活環境空間及其
他公共區域之規劃及改善。
4. 依身心障礙者工作狀況,調整工作內容或職務。

電話:03-8561825 轉 3281、2311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 707 號復健科

職業訓練
(一)定義說明
職業訓練的定義在職業訓練法中的解釋為:係指對未就業國民所實施之職前

27
訓練及對已就業國民所實施之在職訓練;實施方式,分養成訓練、技術生訓練、
進修訓練、轉業訓練及殘障者職業訓練。而在該法中所分類的職業訓練又可分為
未就業國民所實施之職前訓練及對已就業國民所實施之在職訓練,其中的實施方
式則分成養成訓練、技術生訓練、進修訓練、轉業訓練及殘障者職業訓練,不過
在針對職業災害後勞工所適用的職業訓練則是以轉業訓練與殘障者職業訓練為
主。
轉業訓練指的是:職業轉換者獲得轉業所需之工作技能與知識,所實施之訓
練。而殘障者職業訓練指的是:身體殘障者獲得就業所需之工作技能與知識,所
實施之訓練。在此方面,

問:職業災害勞工可否於參與職業訓練時申請生活津貼呢?
答:根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之內容(第 8 條之 3),因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
疾病,經醫師診斷喪失部分工作能力,適合勞工保險殘廢(失能)給付標準表
第 2 等級至第 15 等級規定之項目,參加政府機關主辦、委託或政府立案之訓
練機構之各類全日制職業訓練,每月總訓練時數逾 100 小時以上,且訓練期間
未領取其他訓練補助津貼、職業疾病生活津貼或身體障害生活津貼,得向勞工
保險局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二)服務對象:
根據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補助辦法第 4 條規定,本辦法職業重建之對象,
指勞工發生職業災害後,由醫師診斷為職業傷病,致工作能力降低或喪失者。

(三)服務窗口: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北區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2)89903608 傳真:(02)89903695
網址:http://www.nvtc.gov.tw 電子信箱:service@nvtc.gov.tw
地址:24886 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 21 號 6 樓(於五股工業區內)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2)29018274~6 傳真:(02)2906-9133
網址:http://www.tsvtc.gov.tw 電子信箱:0800@tsvtc.gov.tw
地址:(24302)台北縣泰山鄉貴子村致遠新村 55 之 1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桃園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3)4855368 傳真:(03)4855973
網址:http://www.tyvtc.gov.tw 電子信箱:service@tyvtc.gov.tw
地址:326 桃園縣楊梅鎮秀才路 851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4)23592181 傳真:(04)23590892
網址:http://www.cvtc.gov.tw
28
地址:40767 臺中市工業區一路 100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台南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6)6985945 傳真:(06)6981807
網址:http://www.tnvtc.gov.tw 電子信箱:center@tnvtc.gov.tw
地址:台南縣官田鄉官田工業區工業路 40 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南區職業訓練中心
電話:(07)8210171
網址:http://www.svtc.gov.tw 電子信箱:080@svtc.gov.tw
地址:806 高雄市前鎮區凱旋四路 105 號

就業服務
(一)定義說明
一般而言,就業服務可分為三種,分別為一般性就業服務、支持性就業服務、
庇護性就業服務。而一般的就業服務僅需到各地縣市政府所設立之公立就業服務
站之櫃台登記即可,就業服務員便會依照申請者的需求來進行就業媒合,提供申
請者就業機會與資訊。
而針對職業災害後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勞工,則提供暫時的支持性服務,而
其內涵也強調與非障礙者一起工作,藉由如工作技巧的訓練、職務再設計方式使
勞工能獨立工作。
但其障礙較為嚴重者(無法與非障礙者一起工作)可依職業輔導評量結果,
提供庇護商店、庇護農場、庇護工廠等就業安置。

(二)服務對象
一般性就業服務為具有就業意願與能力者皆可申請,而支持性服務為具有就
業意願且能有獨立工作能力之身心障礙者;庇護性服務則適用於具有就業意願而
無法於一般工作場所中獨立工作之身心障礙者。

(三)服務窗口
可洽詢各地縣市政府之就業服務中心或站台、縣市政府的職業重建窗口。
各地縣市辦理就業服務窗口一覽表
單位名稱 地址 電話、聯絡方式
基隆市政府 基隆市義一路 1 號 電話:02-2420-1122#
2209
傳真:02-24226215
臺北市就業服務中心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 電話:02-2420-1122 #
段 287 號 2209
傳真:02-24226215
29
台北縣就業服務中心 台北縣板橋市中山路 1 電話:(02)2960-3456
段 161 號 2 樓 傳真:(02)8965-0119
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 桃園市南華街 92 號 電話:(03)333-3005、
332-7143、336-1744
傳真:(03)336-1134
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 台中市工業區一路 100 電話:(04)2350-0586
號 傳真:(04)2355-2033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 2 電話:05-5341741
段 515 號 傳真:05-5331080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中山路 199 號 電話:05-2231920
傳真:05-222-8507
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太保市祥和新村 電話:05-3620-900#109
祥和一路東段 1 號 傳真:05-362-8429
台南市政府 台南市永華路 2 段 6 號 電話:06-2931506
傳真:06-2930786
台南縣政府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 36 電話:06-6320310
號 傳真:06-6320832
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四維三路 2 號 電話:07-3214033#322
傳真:07-3156517
高雄縣政府勞工局 高雄縣鳥松鄉大埤路 117 電話:07-7330823-245
號 傳真:07-7331153
屏東縣政府 屏東縣屏東市自由路 527 電話:08-7518542
號 傳真:08-7517812
澎湖縣政府 澎湖縣馬公市治帄路 32 電話:06-9274400#356
號 傳真: 06-9268391
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宜蘭市縣政北路 1 電話:03-9251000#1491
號 傳真:03-9251092
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花蓮市府前路 17 電話:03-8225377
號 傳真:03-8235534
台東縣政府 台東縣台東市中山路 276 電話:089-328254
號 傳真:089-351834
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 60 電話:082-373291
號 傳真: 082-373514
連江縣就業服務站 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 76 電話:(083)623-576
號 傳真:(083)626-304

創業服務
30
(一)定義說明

(二)服務對象

(三)服務窗口

三、社會復健
發生職業災害後,除了需要前面介紹的職能復健和職業重建相關服務之外,
勞工與家屬心理上的情緒的紓解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提供了安心專線、立即關
心計畫,關懷需要幫助的勞工與家屬。「受傷之後我沒有辦法工作,卻要負擔龐
大的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該怎麼辦?」別擔心,此時除了勞工保險和全民健康
保險相關的給付之外,政府還提供相關的社會救助,減輕勞工朋友經濟上的負擔。
另外,勞工朋友可能會有法律相關的問題或可能面對勞資爭議,政府也提供了法
律諮詢、勞資爭議協處、訴訟補助,協助勞工與家屬渡過這一段艱難的時光。

心理社會調適
職業災害發生後,擔心傷(病)會不會好、能不能繼續回去工作、未來該怎麼
辦等問題,可能帶來勞工朋友和家屬很大的心理壓力,政府提供了安心專線、立
即關心計畫等服務,讓勞工朋友和家屬有抒發的管道,求助並不丟臉!主動求助
可以獲得支持和鼓勵,歡迎勞工朋友多加利用。

(一) 安心專線
行政院衛生署設立的全國性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由專業人員提供免付費 24 小時的諮詢服務,若您有情緒上的困擾需要專業人員
的協助,就可以直撥安心專線,由專業人員即時協助您處理情緒上的困擾。若您
或您發現身邊的朋友有情緒上的困擾、龐大的心理壓力、有自殺意念時,也可以
撥打安心專線。
安心專線可以提供民眾心理上的支持,引導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傾
聽民眾心裡的煩惱和憂慮,協助降低心理壓力,進而化解生活危機,安心專線也
提供資訊與適當的轉介服務。
此外,其他民間非營利組織也提供了諮商專線,民眾可多加利用,例如:「張
老師專線 1980」、「生命線 1995」。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
能提供您相關的心理諮詢、醫療轉介服務及關懷訪視服務,陪伴您度過生命的低
潮,亦請善加利用。

(二) 立即關心計畫(諮詢專線:02-25576841)

31
立即關心計畫提供一般在職勞工、失業及待業勞工、特殊弱勢勞工的心理健
康促進服務,詳細的服務內容包含:
1. 心靈加油列車:
結合專家學者及專業心理師共 70 餘位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民眾可撥打心靈加
油專線(02-2557-6841)預約心理諮詢。各大就業服務站及工業區等定期辦理心理
健康巡迴講座。
2. 勞工紓壓健康網站(http://wecare.cla.gov.tw/)
利用網站提供相關資訊協助,例如:紓壓解壓區、資源百寶箱、達人秘笈等。
3. 「就業補給站」資源地圖
以簡明易懂的地圖及問答方式,彙整九大面向照顧措施,提供直接且快速、
明確的資訊指引。網路線上版可於勞委會首頁查詢 http://www.cla.gov.tw/。
4. 「心靈關懷站」廣播節目
藉由廣播節目提供勞工朋友相關資訊,例如:心理諮商、資源協助、勞動法
令等議題,並導入心理支持的正向力量。開播日期為 4 月 28 日起,在中廣流行
網每週二下午 2:15-3:00,以及每週五上午 8:30-9:00 時段。

社會救助
職業災後發生後,勞工的經濟狀況可能會出現困難,為了照顧職業災害勞工,
政府有許多的救助措施,包含急難救助、低收入戶生活扶助、學產基金、弱勢兒
童少年緊急生活扶助、特殊境遇家庭扶助、原住民急難救助等,以下提供您相關
的福利資訊。

(一)急難救助
急難救助是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據社會救助法的規定,對於有下列情況的
民眾給予補助。
1. 戶內人口遭受意外傷害或罹患重病,致生活陷於困境。
2. 戶內人口死亡無力殮葬。
3. 負擔家庭主要生計責任者,失業、失蹤、應徵集召集入營服兵役或替代役現
役、入獄服刑、因案羈押、依法拘禁或其他原因,無法工作致生活陷於困境。
4. 財產或存款帳戶因遭強制執行、凍結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運用,致生活陷於
困境。
5. 其他因遭遇重大變故,致生活陷於困境,經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訪視評估,認定確有救助需要。

勞工朋友若因發生職業災害或職業病,導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可以向直轄
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申請急難救助。詳情請電洽各直轄市、縣(市)政
府社會局(處)。
32
(二)低收入戶生活扶助
根據社會救助法的規定,低收入戶是指經申請的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市)
政府主管機關審核認定,符合「家庭總收入」和「家庭財產」兩項條件的規定。
1. 申請資格:
(1) 家庭總收入
家庭總收入帄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下,且家庭總
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年度一定金額者,可領取低收入
戶生活補助。
99 年度最低生活費:
省市 99 年度最低生活費
台北市 14,614 元
台北縣 10,792 元
高雄市 11,309 元
台灣省其他縣市 9,829 元
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 7,400 元

而所謂全家人口包含配偶、一親等之直系血親、同一戶籍或共同生活之
其他直系血親及兄弟姊妹,以及認列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
人。
(2) 家庭財產
家庭財產頇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公告的當年度一定金額。家庭
財產包含動產及不動產,動產指存款加投資,不動產指土地及房屋(土地以
公告現值計算;房屋以評定標準價格計算)。

省市 動產(存款加投資) 不動產(土地及房屋)
台北市 每人以 15 萬元為限。 每戶以 550 萬元為限。
台北縣 每人每年以 7 萬 5 千元為限。 每戶以 300 萬元為限。
高雄市 每戶(4 口內)以 30 萬元為限;第五口起 每戶以 300 萬元為限。
每增加一口得增加 5 萬元。
台灣省其 每人每年以 7 萬 5 千元為限。 每戶以 300 萬元為限。
他縣市
福建省 每戶(四口內)每年 40 萬元為限,第五口 每戶以 230 萬元為限。
起每增加一口得增加 10 萬元。

2. 補助項目:
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的內容分為現金給付項目與實物給付項目。現金給付項目
包含:家庭生活補助、兒童生活補助、就學生活補助、子女生活補助、節日慰問
33
及以工代賑工資、享有全民健保費用補助、重病住院看護費及應自行負擔的醫療
費補助。而實物給付項目包含:孕產婦及營養品提供、配住或租賃帄價住宅或房
租補貼、輔助承租或購買國宅、日用品帄價供應等特殊服務項目。
另有中低收入單親家庭補助、中低收入兒童少年生活扶助、中低收入身障者
生活補助。詳情請洽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社會局(處)。

(三)學產基金
學產基金是教育部提供教育工作人員、學生及帅稚園兒童的急難慰問。
1. 申請資格:
(1) 教育工作人員:指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行政人員、各級學校(含進修
學校,不含研究所、空中大學、空中大學附設行政專校及空中商專)與帅
稚園之教師及行政人員本人。
(2) 各級學校(含進修學校,不含研究所、空中大學、空中大學附設行政專
校及空中商專)之在學學生及帅稚園兒童。
3. 補助條件與內容:
學生或帅稚園兒童因其父母有下列情形之一,致家庭經濟陷於困境無力撫育
者:
(1) 雙方離異、分居或一方失蹤達 6 個月以上、或入獄服刑、遭裁員、資遣、
強迫退休或其他因素未盡撫育責任者,核給新臺幣 1 萬元。
(2) 一方符合全民健保重大傷病標準者,核給新臺幣 2 萬元,經學校或帅稚
園實地訪視結果另一方確無工作收入者,加發新臺幣 1 萬元。
(3) 一方因特殊災害受傷並住院未滿 7 日者,核給新臺幣 5 千元;住院逾 7
日以上者,核給新臺幣 1 萬元。
(4) 一方死亡者,核給新臺幣 2 萬元,雙方死亡者,核給新臺幣 6 萬元。

詳情請洽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社會局(處)。

(四)弱勢兒童少年緊急生活扶助
弱勢兒童少年緊急生活扶助是為了協助遭變故或功能不全之弱勢家庭紓緩
經濟壓力,維持子女生活安定,提昇家庭照顧兒童及少年的能力。
1. 申請資格:
未滿 18 歲的兒童及少年,且沒有接受公費收容安置,其家庭有下列情形之
一經社工員訪視評估認定者:
(1) 父母一方或監護人失業、經判刑確定入獄、罹患重大傷病、精神疾病或
藥酒癮戒治,致生活陷於困境。
(2) 父母離婚或一方死亡、失蹤,他方無力維持家庭生活。
(3) 父母一方因不堪家庭暴力或有其他因素出走,致生活陷於困境。
(4) 父母雙亡或兒童及少年遭遺棄,其親屬願代為撫養,而無經濟能力。

34
(5) 未滿十八歲未婚懷孕或有未滿十八歲之非婚生子女,經評估有經濟困
難。
(6) 其他經評估確有生活困難,需予經濟扶助。
2. 補助內容:
每人每月補助新臺幣 3 千元,扶助期間以 6 個月為原則,經調查訪視如認有
延長必要,最多補助 12 個月,且同一事由以補助一次為限。

詳情請洽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社會局(處)。

(五)特殊境遇家庭扶助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乃政府為扶助特殊境遇家庭解決生活困難,所給予的緊急
照顧,並協助其自立自強及改善生活環境。
1. 補助對象:
指申請人其家庭總收入按全家人口帄均分配,每人每月未超過政府當年公布
最低生活費 2.5 倍及臺灣地區帄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 1.5 倍,且家庭財產未超過
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一定金額,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 65 歲以下,其配偶死亡,或失蹤經向警察機關報案協尋未獲達 6 個月以
上。
(2) 因配偶惡意遺棄或受配偶不堪同居之虐待,經判決離婚確定或已完成協
議離婚登記。
(3) 家庭暴力受害。
(4) 未婚懷孕婦女,懷胎 3 個月以上至分娩 2 個月內。
(5) 因離婚、喪偶、未婚生子獨自扶養 18 歲以下子女或獨自扶養 18 歲以下
父母無力扶養之孫子女,其無工作能力,或雖有工作能力,因遭遇重大
傷病或照顧六歲以下子女致不能工作。
(6) 配偶處 1 年以上之徒刑或受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1 年以上,且在執
行中。
(7) 其他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評估因 3 個月內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導致生活、
經濟困難者,且其重大變故非因個人責任、債務、非因自願性失業等事
由。
2. 補助內容:
包含緊急生活扶助、子女生活津貼、兒童托育津貼、傷病醫療補助、法律訴
訟補助、子女教育補助、創業貸款補助。

詳情請洽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社會局(處)。

(六)原住民急難救助
原住民急難救助是政府為了救助原住民緊急危難,落實照顧原住民生計所設

35
立。
1. 補助對象:
具有原住民身分者。
2. 補助內容:
包含死亡救助、醫療補助、重大災害救助及生活扶助。
(1) 死亡救助:負擔家庭生計者死亡,經村里長證明無力殮葬者,最高補助
2 萬元;其非負擔家庭生計者死亡,經村里長證明無力殮葬者,最高補
助 1 萬元。
(2) 醫療補助:罹患嚴重傷病、住院 3 天以上,致失去工作達 1 個月以上,
所需醫療費用非其本人或扶養義務人所能負擔,負擔家庭生計者最高補
助 2 萬元,非負擔家庭生計者最高補助 1 萬元。
(3) 重大災害救助:因風災、水災、火災、震災、旱災、寒害、疫災、職業
災害、山難、空難、海難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認定之重大災害,
其死亡、失蹤致家庭生活陷於困境者,最高補助 5 萬元,其受重傷致家
庭生活陷於困境者,最高補助 3 萬元;雖無人傷亡卻致家庭生計陷於困
境者最高補助 1 萬元。
(4) 活扶助:遇有下列事項之一者,最高補助 1 萬元。
A. 婦女因重病、失業;或因夫死亡、失蹤、因案服刑、失業頇救助者;
或遭受家庭暴力、惡意遺棄、性侵害者;未婚懷孕分娩、從事不良
行業自願轉業尚未就業,無法維持最低生活費用標準者。
B. 年滿 60 歲以上,不符合社政單位救助要件,而無人扶養,或遭子
女遺棄且未受公私立救助機構收容者。
C. 18 歲以下之兒童、少年,因父母之一方死亡、失蹤、離異、傷重、
服刑、失業而無力撫養,或遭虐待、遺棄、押賣及其他因親權濫用
而受託親友收容,生活仍無法得以保障者。
詳情請洽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社會局(處)。

福利諮詢
若有任何關於社會救助的問題,可電洽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機關名稱 電話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02-27208889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07-3373365
台北縣政府社會局 02-29603456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 03-9328822
桃園縣政府社會處 03-3375900
新竹縣政府社會處 03-5519058
苗栗縣政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 037-328841
36
台中縣政府社會處 04-25264411
彰化縣政府社會處 04-7238243
南投縣政府社會處 049-3204188
雲林縣政府社會處 05-5348530
嘉義縣政府社會處 05-3620348
台南縣政府社會處 06-6321150
高雄縣政府社會處 07-7475438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 08-7361026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 089-3345451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 03-8230840
澎湖縣政府社會局 06-9264067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 02-24258637
新竹市政府社會處 03-5261409
台中市政府社會處 04-22291807
嘉義市政府社會處 05-2292835
台南市政府社會處 06-2991764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 082-320105
連江縣政府社會局 0836-22209

勞資爭議
「雇主在我發生職業災害後就把我解雇了,我該怎麼辦?」職業災害勞工可
能面臨和雇主的勞資爭議,尤其勞工朋友面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的弱勢,受到雇
主的不當對待後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此政府提供了法律諮詢服務,各縣市政
府的勞工局(處)則是負責勞資爭議的協處。此外,龐大的訴訟費用可能讓勞工朋
友對訴訟卻步,政府另有勞工訴訟立即扶助專案,補助勞工朋友訴訟所需的費用,
協助勞工朋友伸張正義。

(一) 法律諮詢服務
若您對於職業災害相關的法律有疑問,或與雇主有勞資爭議需要法律諮詢,
可至各縣市勞工局(處)辦理免費的勞工法律諮詢服務(勞工法律諮詢服務時間及
地點,由各單位依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勞工朋友若需法律諮詢,請事先預約或電
話洽詢正確的服務時間與地點)。

各縣市政府勞工法律諮詢服務相關資訊
單位名稱 律師服務時間 服務次數 服務地點 聯絡電話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星期三、五 2 次/週 台北市政府勞 02-27287016
14:00~17:00 工局
37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每週一、四 2 次/週 勞工服務中心 07-8124613
9:30~12:00 分機 254
台北縣政府勞工局 每週一、三、五 3 次/週 勞工局會議室 02-29603456
14:30~16:30 分機 6519
桃園縣政府勞動及 每週三、四 2 次/週 7 樓律師諮詢中 03-3386225
人力資源處 9:00~12 :00 心
苗栗縣政府勞動及 每週五 1 次/週 勞工服務中心 037-368315
社會資源處 14:00~16:00
台中縣政府勞工處 每週三 1 次/週 法律諮詢服務 04-25266914
14:00~17:00 中心 2 樓
彰化縣政府勞工處 每週三 1 次/週 第二行政辦公 04-7264150
14:00~17:00 大樓勞工處 分機 1051、1052
南投縣政府社會處 每週四 1 次/週 一樓法律諮詢 049-2222347
9:00~11:30 服務室 分機 243
台南縣政府勞工處 每週一 1 次/週 勞工服務中心 06-6320310
9:00~11:00
高雄縣政府勞工局 每週二、五 2 次/週 勞工育樂中心 1 07-7330823
9:30~11:30 樓法律諮詢室 分機 285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 每週五 1 次/週 縣民服務中心 089-326141
9:00~11:00 諮商室
澎湖縣政府社會局 每週一 1 次/週 勞工育樂中心 06-9270907
9:30~11:30 一樓貴賓室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 每週五 1 次/週 五樓勞工行政 02-24249469
14:00~16:00 科服務櫃檯
新竹市政府勞工處 每週二 1 次/週 新竹市勞工育 03-5324900
9:30~11:30 樂中心 分機 62
台中市政府勞工處 每週三 1 次/週 勞資爭議協調 04-23196935
14:00~17:00 會場
嘉義市政府社會處 每週四 1 次/週 嘉義市社會局 05-2254185
9:00~12:00 會議室
台南市政府勞工處 每週五 1 次/週 勞工服務中心 06-2982331
15:00~17:00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 每週二 1 次/週 勞工服務中心 0800711313
管理處 18:00~20:00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 每週四 1 次/月 2 樓勞工協談室 0800451222
管理處台中分處 15:00~17:00

(二) 勞工局(處)協調
38
若您跟雇主發生勞資爭議時,可向工作地點所在地縣市政府的勞工局(處)
提出申訴,勞工局(處)於接獲您的申訴之後,將為您與雇主召開協調會,以解決
您與雇主間的糾紛。如果協調不成立,仍可申請勞資爭議調解。

各縣市勞工局(處)勞資爭議協處業務連絡電話
單位名稱 電話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勞資關係科
02-24287800分機2209

台北市勞工局勞資爭議申訴中心 1999 分機 7016(台北市境內)或


02-27287016
台北縣勞工局勞資關係科 1999(臺北縣境內)或 02-29603456
桃園縣政府勞動及人力資源處 03-3386225
新竹市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課 03-5324900
新竹縣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3-5518101
苗栗縣政府勞工局勞資關係科 037-352403
台中市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4-22291730
台中縣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4-25266914
彰化縣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4-7264150 分機 1025
雲林縣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5-5371541
嘉義市政府社會處勞資關係科 05-2254321 分機 154
嘉義縣政府社會處勞資關係科 05-3620900
南投縣政府社會處勞資關係科 049-2246823 或 049-2222106 分機 557
台南市政府勞工處勞工關係科 06-2991111
台南縣政府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6-6355792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資關係股 07-8124613 分機 232、233、234
高雄縣政府勞工局勞資爭議調處 07-7330823 分機 241、242、248
屏東縣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8-7558048 分機 31
宜蘭縣勞工處勞資關係科 03-9251000 分機 1481~1484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勞資科 03-8225377 分機 390、391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勞工科 089-328254
澎湖縣政府社會局勞工行政課 06-9274400 分機 356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勞工行政課 082-324648(金門縣境內)或 33222823 分機
2500
連江縣政府民政局社會課 0836-22381 分機 23~28

(三) 勞工訴訟立即扶助專案(全國法扶專線服務電話:02-66328282)
1.申請資格

39
為了保障勞工權益,扶助勞工訴訟,勞委會跟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只要訴
訟不是明顯沒有勝訴的希望,有需求的勞工朋友,都可到所在縣市或就近之法律
扶助基金會之分會洽詢申請。勞工因職業災害死亡,勞工的家屬可以申請訴訟補
助,依接受補償的順位(勞工的配偶及子女、父母、祖父母、孫子女、兄弟姊妹)
可提出申請請求職災補償。勞工訴訟立即扶助專案的詳細申請資格如下:
(1) 因勞動契約終止的爭議,不論是請求雇主積欠的工資、資遣費、退休金或恢
復僱傭關係的訴訟皆可。
(2) 因職業災害所衍生的補償或損害賠償訴訟。
(3) 雇主沒有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新制退休)提撥或足額提撥退休金的損害賠
償爭議。
(4) 雇主沒有依照勞工保險條例或就業保險法加保,或投保金額以多報少,造成
勞工無法領取給付或給付金額短少。
(5) 雇主違反勞工安全衛生法導致發生死亡或重傷的職業災害的賠償。
(6) 工會理監事、會員代表、工會發起人或籌備人遭不當解僱,經調解不成立。

2. 補助的範圍
(1) 法律文件撰擬:一些較為簡單案件之扶助,僅需代為撰寫法律文件,如支
付命令聲請書或起訴書等。
(2) 民事訴訟代理:由法律扶助基金會指派專責律師協助申請人訴訟,三審皆補
助。
(3) 刑事訴訟之告訴代理:許多職災爭訟涉及刑事責任,刑事審判過程有檢察官
協助,因此於刑事審判前的偵查程序中需要委任律師協助,這一部份亦可補
助。

申請案件一旦經法律扶助基金會審查符合補助標準,該會即會指定律師代理
訴訟或撰擬法律文件,所需各項費用,勞委會都會直接給付給法律扶助基金會,
申請人不需要再給付任何律師費或撰擬費,也不需要自行尋覓律師協助。
但勞委會的訴訟補助只補助律師費及法律文件撰擬費,所以其他程序費用,
例如裁判費、擔保金、閱卷費及其他雜項費用等,勞工朋友都得自行負擔。但如
您的資歷要求經法律扶助基金會審核符合扶助標準,得依法律扶助基金會的規定
獲得更多的補助。

3.哪些案件不補助?
(1)案件內容不具實際利益或不可能勝訴。
(2)同一案件的同一項目已經申請政府補助。
(3)申請文件或證明文件有偽造、變造、虛偽不實的情形。
(4)沒有依期限提出申請,或欠缺之文件經通知補正,屆期未補正。
(5)不符合勞委會訴訟補助或法律扶助的目的。

40
(6)雇主沒有依照勞工保險條例或就業保險法投保或投保金額以多報少,但申請
人沒有發生勞保各項給付(如老年給付、死亡給付、生育給付或傷病給付等)
或就保各項給付(失業給付等)請求時。
(7)工會理監事、會員代表、工會發起人或籌備人遭非解僱的不當對待。

4. 若向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訴訟補助被拒絕,我該如何救濟?
勞工向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訴訟補助,如果被拒絕,勞工朋友認為自己的權
益受損時,可向勞委會提起訴願。

參考資料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