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2010.01.

01再版
丹道氣功

五龍門丹道氣功秘本
2000年元月 極品老叟修訂

本人學習氣功數十寒暑,學過之功法數十種,微有所得,茲將習功功法彙成冊,以傳有緣
人。本書所述之功法,以丹道氣功五龍門派之功法為主,配合筆者習功心得為輔。本書完全
以功法為主,並沒有論述一些不著邊際,莫測高深之理論,純為實修秘笈,法緣殊勝,願眾
生依法勤修早日離苦得樂。練功之道無他,唯有勤與恆心,雖有先天秉賦之區別,唯勤能補
拙,一曝十寒者終無所得,行者亦當如是觀。
練習氣功,可以超越人類體能的限制,到達超凡入聖的境界,然而這種能力不是一天所能達
到的。在這個進步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感覺與效應不一定相同,但是大體上來說,又很接近
;這種身心方面所顯示的現象,必須事先了解,以免到時發生恐懼或懷疑。以下根據本門氣
功修行之步驟與功法詳細敘述,本文可為入門者之 SOP【標準作業程序】。此外並將練習過
程所發生的效應,一並詳述之。
目前坊間傳授此功法,一期三個月,由入門至任督粗通,索價四萬台幣!為饗本公司同仁,
同霑法雨,特此登載。

第1頁
丹道氣功

入門篇
氣功是中國古人在勞動、生活中與自然和衰老病死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的一種自我身心鍛鍊的方法。四千多年來,經過許多專家的實踐和整理,使之
成為卻病、強身、益壽延年的古老科學,更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古代不稱氣功,叫"導引"、"吐納"、"行氣"、"閉目養神"等等。近代才統
稱為"氣功"。當前氣功流派甚多,有人把氣功分為硬氣功和養生氣功兩大類;有
的又把氣功分醫、儒、道、釋、武等五大類,每個派別又分為很多流派。各種
說法不一,有的說我國氣功有兩千多種,有的說有一千二百多種。各種氣功,
都各有其特點,醫學氣功主要以防治疾病、保健強身為目的;儒家氣功主要以"
格物致知,修身養氣"為目的;道家氣功主要以身心兼顧、性命同修、清淨為無
為目的;釋家氣功主要以"練心練氣"為目的。武術氣功主要以鍛鍊身體為目的。
上述各派氣功,雖說法不一,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以意練氣為主,而達到健
身去病延年益壽,增進智慧開發潛能為目的。因此,它為歷代養生和醫學人士
重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功又受到人們的注意。國內外一些著名科學家
參與了對氣功的研究和具體實驗。如台灣大學李嗣涔教授他們應用現代化的檢
驗方法對訓練有素的氣功家在生理、生化、物理效應方面進行測試,得到一些
異於常人的生理現象,如本門余雪鴻大師進入胎習大定時,居然腦波測試時呈
現半個鐘頭之腦死現象,令人嘖嘖稱奇。如今證明氣是物質,存在於人體之中
,而不足什麼神奇之說或虛幻的東西。在中國大陸醫療實驗的大量事實證明氣
功師所發的"外氣"確能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這說明氣功屬於生命科學範疇。
有人說:"氣功是認識人類生命現象的窗口",這種說法並不無道理的。因此,對
氣功的原理進行深入研究,對於未來生命科學的發展將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練習氣功之姿勢
練習氣功的姿勢有很多種,但大體上可以歸類成「立」、「行」
、「坐」
、「臥
」四大類。一般來說,武術氣功的練法,比較偏重在「行」的方式,也就是採
取動態的練法來運氣、行氣。
動態的方式來練氣時,氣血不易進入內臟而容易浮於筋肉、皮膚,且其能量
能走而不能聚。 這種方式,在武術氣功的修行者來說,甚符合其需要,故一
般武練氣功的練法,多採用「行」的練功方式。比較著名的例子,譬如太極拳
十八卦拳、形意拳等內家拳,以及易筋經、八段錦或其他的鐵沙掌、鐵臂功、
鐵腹功……等皆屬之。
丹道派的氣功練法,就比較重在靜態的方式來聚氣、行氣了。靜態的練功方
式,包括立、坐、臥等都有不同的姿態來鍛鍊。丹道派的氣功練法,係以聚氣
第2頁
丹道氣功

→通經→氣入臟肺、骨髓→超凡入聖等程序來練習氣功,故其姿勢必須以靜態
的方式為主,以方便氣血之凝聚與心念之集中。
不管是採用什麼方式來練氣,首先要注意的,乃是內外環境的選擇。

1.坐法
修行氣功時,可自由自在地調整姿勢,如盤坐、坐在椅子上或躺臥皆可
,但姿勢要求正確,一旦一選定某一姿勢時,應盡量使身體挺直,否則
氣會因妳的傾斜而受阻,無法暢流地循環於體內。
修行此法時要訣如下:
上半身挺直,腰部亦須挺直,放鬆肩力,臉部稍微向前。臉部當然也可
以挺直,朝著正前方注視,不過對初學者而言,下腹部過於挺直時,意
識不易集中於下腹部,所以稍微朝下時,比較容易達到效果。
有關氣功的修行姿勢要點如下,由於初學者比較不易適應,所以現在
來說明傳統修行用的做法,但這並非瑜咖術,那麼強調姿勢。最主要的
要訣應採取自己覺得最舒服的姿勢即可,否則,十分鐘之內,你就會感
到腰酸背痛,不但如此,精神也會因酸痛而分散,乃無法專心地修練氣
功,而且氣功的修練法除了坐法外,仍有站、臥兩種方法,在各姿勢中
仍有幾項不同的型態,以下將加以說明。
(1) 自然盤膝-即散盤坐,這是一種比較舒服的姿勢,假使其中一腳感到
麻木時,可以上、下腳交替位置,這麼一來,就可以盤坐數小時了

◆注意:長時間地盤坐後,背部或肩援郡會輿坑忽而鬆弛,所以偶而必
須下意識地挺直背脊。
(2) 單盤膝-禪學中稱之為半坐,只將一隻腳盤放於另一隻腳上,此種方
法對於初學者比較容易。
◆注意:此種方法的缺點是腳很容易麻木,此時,可以換腳,或舖上坐
墊,以補足此項缺點,使背脊不至於傾向任何一方,保持安定的姿
勢。
(3) 雙盤膝-亦為盤坐的一種,雙腳皆互盤,完全交握,在禪學中稱之為
結跏跌坐。此為最佳的坐法,這麼一夾,背脊比較容易挺直,不會
和單盤膝一樣,另一邊的肩膀垂下。
◆注意:雖然比較容易挺直,但此種盤法很容易麻木,對初學者來說,
不太容易達成,為了預防這些缺點,可以時常換腳。
(4) 跪坐-這是一種很安定的姿勢,其姿勢如日本人之跪姿。
◆注意:由於體重都壓在腳上,很容易產生麻木的現象,而且練習全身
周天時,氣也不容易傳至腳上,假使不習慣此種坐法者,可將之視
為補助性的坐法即可。
(5) 端坐式-正襟危坐在椅子上,舖上坐墊,便可維持數小時,不習慣跪
坐者,可改做此式。
第3頁
丹道氣功

◆注意:在寒冷的季節裡,足部容易發冷,而且下半身無法運行,為了
預防以上的缺點,可以在腳上蓋著毛毯,於溫暖的房間內修練。但
也不能坐在柔軟的椅子上,身體容易因此而彎曲,不易實施呼吸法
,最好使用有椅背的椅子。
2.站法
一般氣功初學者,筆者建議採站法,比較容易集中精神,俟氣機發動,
功力精進後方採坐法。
(1) 平立式-背脊須挺直,雙腳保持平行,並張開與肩同寬,雙手則平放
於胸部或肚臍的部位。
◆注意:站立的姿勢,通常無法維持長久,因此應盡可能地保持良好
的姿勢,盡量達到效果。
(2) 丁立式-以平立式的基木姿勢,把左腳向外側張開九十度,(右腳亦
可)此為拳法的站立方式之一,可以護住要害。
◆注意:與平立式大約相同。
但這並非仙道的內功法姿勢,而是拳法中的吸氣功法、外功法所採
取的姿勢,所以身體比較容易疲勞,所以初學者可將之視為輔助性
的姿勢,不過,如果你想發揮武術於氣功中,練習之初,就必須採
用這種姿勢。
3.臥法
以臥姿練功,一般使用於身體衰弱、臥病在床等無法站立或坐之人,一
般出入門之修士,因容易入睡,不易凝神具氣,不建議採用此法。若功
夫深厚者,則可採此式,如古代宋朝之陳希夷,號睡仙,一睡三個月。
以筆者練功經驗,採此式時,以練放鬆之功法較佳,若進入極鬆弛之境
界時,往往如騰雲駕霧,如道德經所云恍兮惚兮。
(1) 仰臥式-墊高枕頭,採仰臥的姿勢,此為平常的睡眠姿,十分輕鬆,
將雙手置於腰部及腹部。
◆注意:由於下腹部不使力,很容易入睡,因此,又有身體衰弱,無法
採取坐、站法者,才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如果年輕力壯者,只能在
睡覺前或早起後採用這種姿勢。
(2) 側臥式-使身體側臥,下面的手不可受到壓迫,上面的手則置於腰部
,下腳自然伸直,上面的腳伸直或稍微彎曲皆可。為避免心臟受壓
迫,一般均採右側臥為宜。
◆注意:與仰臥式的注意事項大致相同,只有身體或手腳不適者才能使
用,普通人只能在午睡醒後採取這個姿勢,否則很容易入睡,無法
達到修練的功效。

第4頁
丹道氣功

理論篇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的古老哲學體系,它是中醫行動的指南,也是氣功
賴以發展的理論基礎。中醫運用陰陽五行學說指導防病治病,我們練氣功的
人則拿陰陽五行學說來配合練功。氣功的每一套功中,無不主張靜動兼修、
平衡陰陽和講究升降開合等等,這些都是陰陽學說的運用。正如《內經》所
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他,…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如《素問.陰陽應
象大論》中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等等。因此,氣
功愛好者都必須從陰陽學說的角度來研究和使使用功。
陰陽學是氣功賴以發展的理論基礎,經絡學則是氣功的主要理論之一。凡練
氣功者都必須熟悉經絡的運行規律和穴位的位置與作用 ,方能達到練功準確
性和取得一定的練功效果。正如有的氣功師所說 :氣功鍛鍊,首貴明經。經絡
不明辨,而妄談氣功,則如盲人騎瞎馬,無所適從。
人體有十二經脈(即有六陰經、六陽經)和奇經八脈(即任、督、帶、沖、陰蹻
、陽蹻、陰維、陽維),任脈為陰經之海,督脈為陽經之海,故練周天功法時
,有些門派特別強調注意十二時辰陰陽差別,還應按人體經絡不同發生的疾
病選擇功法。 《奇經八脈考》中指出:任督二脈人身中之午也,乃丹經"陽火"、"
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分。《養真集》中說:任督若通,百脈皆通
,故"進陽火,退陰符",而行河車之法……久火純熱,氣滿三田上下交湊,即
所謂常使氣通關透節,自然精滿穀神存。 《玄微印心》一書中也提到:"任者妊
也,行腹部中,故龜納鼻息,鶴養胎息,而能有壽,通此脈也。督者 --督也
,行背部中,故鹿運尾閭、還精補腦,而至上下之壽,通此脈也。由此可見
練氣功必須按陰陽經絡不同而選功治療的重要性。所以練功者必須對人體經
脈有基本的認識,以下這些介紹都是我根據丹書記載和坊間氣功書籍之介紹
,經筆者幾十年實踐練功中的體會而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第5頁
丹道氣功

功法課程篇
氣功一脈淵源長久。古代人類不自覺地發現身體不舒服時,按摩某些穴
道,疾病即時舒緩。隱逸深山之煉氣士、高深武術修為者、廟宇中之修行者
,或儒家儒生之靜坐與吐納,氣功以不同門派、不同功法隱慝或呈現在各種
不同階層的人群,默默地經歷數千年延續下來。

呼吸是人體的自然本能。一般人的呼吸指囗鼻呼吸,氣功的呼吸則是綿密
深長、細膩緩慢,將呼吸之氣漸漸輸送到全身深層組織器官、五臟六腑、骨
骼、中樞神經系統。氣功,基本上是一項非常專業的知識。氣功可以開發人
體的潛能,可以奪天地之造化。因此,歷數千年來,氣功一直保持著非常神
祕的色彩,而深深地隱藏在各門派宗教、深山隱逸高人之中。

古代熊經鳥伸、舞蹈、祈禱、咒語等,就是模倣動物之動作,將氣吸人身
體某處,或藉祈禱、咒語達到心靈之統一,使大腦處於最低的基態,大腦入
靜狀態,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穩定狀態,全身的能量受到最少的干擾,內氣在
體內自然流通,促使氣血循環,達到開發潛能及促進健康之目的。

基本吐納就是呼吸之鍛鍊,培養積氣功夫。透過呼吸,配合意念,將氣吸
到體內,使體內充盈內氣。基本吐納是心與氣的配合。因此,調心和調息是
重點。將心意念調柔、調靜,以寧靜的心念將氣調柔,所謂專氣至柔是也,
使呼吸緩慢、均勻、深長、寧靜、舒適、祥和,這就是吐納。

不論是丹道氣功也好、武術氣功也好,或是西藏、印度的氣功修行者,第一
步的入手功夫,都是要作吐納深呼吸練習,一個人只要每天靜坐一段短時間
,同時平常隨時隨地採用加深式的呼吸練習,根據作者的經驗,大約在兩天
之內,都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體力上有顯著的改變,比吃藥的效果還要快很
多。本門特別強調深呼吸工夫的練習,呼吸的練習將決定你氣功成敗與否的
重要關鍵,行者寧不慎乎?切記!切記!
一般呼吸之方式分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及逆呼吸三種,腹式呼吸為吸
氣時腹部擴張,吐氣時則收縮,而逆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肺部完全擴張腹部
則微縮。一般氣功入門修煉時均採深長緩慢之腹式或逆呼吸法,至高階修煉
時則恢復自然呼吸,或完全不管呼吸了!本門入門之修煉,從頭到尾均採逆
呼吸法。

第6頁
丹道氣功

課程一、基本吐納與深呼吸練習

功 法:
1. 吸氣
身體端坐全身放鬆(如圖一),先將氣吐盡,身體向前傾30(如圖二)
,緩緩吸氣,吸氣過程以分段吸氣方式為之,其方法為:吸—停—
吸—停—吸—停‧‧‧,每段間以停一秒為間隔,應保持20段以上
吸氣越細越好。在吸氣同時,身體亦隨著分段吸氣過程緩緩恢復至
正直姿勢,且體內充滿空氣。本門呼吸方式均採逆呼吸方式,即吸
氣時小腹內縮,胸部自然擴張。 身體此時隨著吸氣過程緩緩恢復
至圖一之正直姿勢,直到體內充滿空氣。

圖一 圖二

2. 閉氣
氣吸滿後以下巴及額頭壓住氣管,身體向前傾30,閉氣三秒左右,
小腹內縮。如圖三

圖三

第7頁
丹道氣功

3. 吐氣
讓空氣慢慢分段吐出,緩緩吐氣,吐氣過程以分段吐氣方式為之,
其方法為:吐—停—吐—停—吐—停‧‧‧,段數約與吸氣數相同
,每段間以停一秒為間隔。過程中下巴不可放鬆, 小腹自然恢復
原狀,身體此時隨著吐氣過程緩緩恢復至正直姿勢, 直到氣吐光
。 吐氣過程以分段吐氣之方式為之,應保持與吸氣之段數相同為
宜,過程宜自然,氣不可吐過空,以免頭暈。

圖四

重複以上動作,每日應做早晚兩次,每次一小時以上。

感 覺:專心練習,身體會發暖。

第8頁
丹道氣功

課程二、打通任脈及聚氣丹田
功 法:
1. 吸氣—其功法與課程1相同,唯此課程中需加上意念之觀想,首先觀
想丹田火球並用意念打開吸收靈氣之門(自額頭至鼻頭)。
配合吸氣動作,意想將外界之靈氣從靈氣之門吸入體內,如
同一道發光的水一樣經過任脈,不停的流入丹田之中。
吸氣方式與課程1一樣分段為之,每段均需做上述之觀想。

2. 閉氣—下巴下壓上半身向前傾30,想像丹田中有一由靈氣聚成之火
球,如太陽般的被點燃而發熱、發亮,並在小腹順時鐘旋轉
三圈。

3. 吐氣—配合分段吐氣之動作,將丹田之靈氣運出一部分,沿著任脈
上走,在膻中(於兩乳之中)形成另一火球,與丹田之火球
同時燃燒、發熱。

感 覺:必須到能感覺丹田與膻中及手掌同時發熱或溫暖本課程方完成。

第9頁
丹道氣功

課程三、下行氣運行
方 法:
1. 吸氣—上半身向前傾30,配合吸氣動作,使靈氣自靈氣之門進入人
體,沿著鼻子、口唇兩邊、下巴、咽喉、膻中、丹田到達任
脈之會陰穴。然後分成兩股,沿兩腿內側達腳底湧泉。吸氣
以分段為之,吸氣從頭至腳底可為一段或分三、四段為之。
身體配合分段吸氣動作,身體逐漸恢復正直。

2. 閉氣—上半身向前傾30下巴下壓,想像兩腳底及丹田中之火球,燃
燒發熱。

第10頁
丹道氣功

3. 吐氣—上半身向前傾30,配合分段吐氣之動作,將靈氣從腳底到會
陰、丹田、腹部、胸部,停在胸部之膻中穴(於兩乳之中)
形成火球,與腳底之火球同時燃燒、發熱。身體配合分段吐
氣動作,身體逐漸恢復正直。

感 覺:必須到能感覺丹田與膻中發熱,當靈氣走向腳底,腳底發熱時本課程
方完成。

第11頁
丹道氣功

課程四、丹田運轉
方 法:與課程三相同,動作純熟後可不必以分段呼吸之方式,惟仍應保持呼
吸之細長均勻。

感 覺:能感覺呼氣、吸氣、與閉氣時,丹田有發熱之情形。有些人並能感覺
到,小腹有氣流左右旋轉或小腹之肌肉前後蠕動。

第12頁
丹道氣功

課程五:貫通任督二脈
方 法:
1. 吸氣—配合吸氣動作,使靈氣由額頭進入通過任脈到達會陰。想像
丹田與會陰有火球燃燒。吸氣以分段為之,每吸一段即做上
述之想像。

2. 閉氣—想像氣自會陰流至尾閭,尾閭如火球燃燒發熱。(三次)

3. 吐氣—配合分段吐氣之動作,向上提肛及夾緊屁股,將靈氣從尾閭
引入脊椎骨中,經過腰(命門)、背(夾脊)、頭部(玉枕
及百會)而達前額停於鼻上。

第13頁
丹道氣功

* 吸氣或吐氣姿勢均與課程一相同(由前傾45緩緩至正直)。

感 覺:每次呼吸,可以使氣經過任脈、督脈,構成一完整之循環。手腳同時
自然發熱。(氣流通時之感覺因人而異或熱、涼、癢、麻、暖...)

說 明:本課程分段呼吸及任督運轉嫻熟後,不論坐、臥、行、住、看電視、
開會、閱讀均可凝神運轉任督。但此時不必分段呼吸。可拉長呼吸,
一次呼吸可完整運轉任督一至數次。

第14頁
丹道氣功

課程六:打開全身經脈
方 法:當您已打開任督二脈後,必須採用不同方式之修煉,才能打開其他的
經絡,(包括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帶脈)全部打開後,能感覺氣脈
如魚網般,佈滿全身,有時如弱小之電流在全身流竄。
貫通全身經脈,男人需意存丹田,不再以呼吸引導氣血運行,女子守
膻中,氣凝聚後,任期自然流動,毫不加以引導。真氣自然流動,即
能打開全身經脈。只要能把握住放鬆的要領,自然能獲得較佳之效果
,放鬆之程度因人而異,與個人之性格修養有關。放鬆之方法可參考
一般道家之放鬆功或佛家之修心養性,切勿執著,一切依法自然。

感 覺:感覺全身有細微電流路線密佈,忽左忽右,或前或後,如電亦如露。
打開帶脈後,自頭頂開始,有氣繞身體旋轉,自頭頂而達會陰,再回
到頭頂。

第15頁
丹道氣功

課程七:打開全身重要關竅
方 法:男人需意存丹田,女子守膻中,全身放鬆,思緒放空,在極度之鬆靜
狀態下,任體內之靈氣自然流動,不需以意念引導氣血運轉。至此已
進入性功之範疇,毋需再用有為法,一切隨法自然,所謂:「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參考佛家禪修之各種法門,也有一定的助益。

感 覺:感覺身上幾個地方,似有小洞般自外界吸收靈氣,主要有百會、印堂
、額頭、後腦...等。在高度入靜時,可能發生胎息現象。

第16頁
丹道氣功

補助動作篇
補助動作為配合各課程之先修課程,修課程前先做配合之補助動作,可得事半
功倍之效果。

補助動作一
1.上身自然站立,膝蓋微彎挺胸低頭,上身微屈,呼吸放慢。

2.肚臍以下縮進去,肚臍以上凸出來。

3.小腹內收,可稍事提肛,以雙手輕敲丹田。站姿為主,坐姿、行姿亦可練習
。如要領正確時,會有打嗝、放屁、想上廁所的反應。
4.本補助動作於每次練功前,至少做五至十分鐘,可使丹田發熱外,對於便祕
、腸胃等症狀頗有功效。

補助動作二
1.採正常坐姿,肩膀微向後張、挺胸脊骨正直。
2.吸氣六分飽後,收下巴,低頭上身前屈,把氣輕鬆閉住。肚臍以上凸出,肚
臍以下收到底。
3.觀想丹田有一金色火球,順時鐘方向旋轉.或左右震盪交互練習。
4.每轉一圈默數一個數字。
5.閉氣至不能忍時將氣自然放出。
6.調息三、四次後,再進行第二次練習。閉氣時下巴要壓住喉嚨,不可過低壓
迫肺部,吸氣不可過飽,兩次練習中間,需暫時調順呼吸。以上三條要領,
不可違反,方能輕鬆有效。

第17頁
丹道氣功

補助動作三(督脈補助動作)
1.呼吸與姿努要領與補助動作二相同。
2.閉氣時觀想火球後尾閭到夾脊,在脊椎骨內上下貫通。特別注意肩膀微向後
張,背部、頸部肌肉完全放鬆。

補助動作三(任脈補助動作)
1.吸氣六分飽、低頭、下巴微縮。
2.兩手輕握胸前。左右旋轉腰部。
3.至不能忍時,自然將氣吐出。

補助動作說明
 補助動作一不限次數可以多作。
 補助動作二每次十分鐘以上。每天至少二玖,如丹田熱度不夠時,宜增加
練習次數直到發熱為止。
 補助動作三、四練習至任督二脈打通以後,即可不需再做。

第18頁
丹道氣功

進階篇
當您開始閱讀後面的資料時,表示您已經是打通任督二脈的氣功高手了。茌
經過本門正規而完整的訓練之後,丹田靈氣已相當堅固,身上的氣脈也已完全
打開,即使暫時中斷練習,只要收住丹田觀想凝神聚氣,馬上叉會回復到氣機
澎湃的狀態,如果不遭遇重大外傷或嚴重的生活顛倒,此生將不會再封閉已打
開的氣脈。

開通任督之後的修習方法及境界,茲敘述如下,但是首先要注意的是:這些
資料都是只供參考。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不可以用別人的經驗來規範自己
的進度,有什麼特別的現象出現時,只需順其自然即可。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
活,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即不用大驚小怪,靜觀其變即可。

打通任督後之練功方法
打通任督之後,有兩個課程仍然要終生修習,不可偏廢,其一為運轉任督,
其次為「靜坐守丹」。初通的七天內務必每天運轉熟練,才能堅固、明顯,終
生不退。其後可改為普通姿勢的練習,即不拘立、行、坐、臥,只要能把呼吸
拉長,即能以意領氣,循環週天,不論是走路、坐車、看電裞或靜坐時,均可
複習,以促進水火平衡,延年益壽。
運轉時的靈氣強弱,可用小腹的肌肉和呼吸來調節,當呼吸愈長,小腹收得
愈緊時,靈氣愈強,反之則較弱。或順行或逆行,一個呼吸走幾圈,均可自由
觀想調節,不必拘泥任何原則,即能不斷加強身體靈氣。
除此之外,若要追求更高境界,則需再加上「靜坐守丹」的功夫,主要係以
修心為本。以靜坐為主,不必拘泥雙盤腿,首先要注意脊椎正直尾閭中正,可
免昏睡:女人可意守膻中,男人可意守膻中或丹田,如觀想上丹田火球時,需
特別注意火候調節,如氣血偏上,則向下觀想。呼吸放慢順其自然,全身肌肉
完全鬆掉,靜心摒慮凝衶觀照,直到精衶與肉體感覺漸漸脫離時,才能進入狀
況。
"靜坐守丹"功夫到家時,身上好像增多出一個主宰,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控制你
的呼岋強弱、快慢。真氣凝聚後,自行在身上遊走,其感覺較任督為弱,似有
似無,遊行於其他經脈,流佈全身外及於皮膚內達於臟腑,不可強用意帶,只
有順其自煞,若即若離,若引若隨。以此方法持續練習,自能打通全身經脈。

第19頁
丹道氣功

靜坐守丹的境界
靜坐守丹的境界,以修心為本,與靈氣強弱無關。 坐到最靜時,首先開通
者為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但其開通先後並非一成不變,人人相同。

 開通全身經脈時,必須丹田聚氣至某一程度,意念放鬆,靈氣乃自行
順著針炙學上所繪用路線圖,一一遊走,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直
或橫,有如細微電流繞行全身運轉。
 開通帶脈時,需身不動,讓靈氣在身體內旋轉,自頭頂旋轉下會陰,
再從會陰旋轉回頭頂。 如果身體搖晃得太厲害時,可輕收下巴,凝
神呼吸即能制止。
 開通中脈時,必須注意上身正直,不可彎腰駝背,從頭頂到會陰,在
上身軀幹的正當中,好像有日光燈管存在一般,靈氣在管內上下往復
撞擊,或拋出身體之外,與天地結合。中脈與帶脈稱為靈脈,開通此
二脈後,很容易進入通神境界。
 打開體外奇經
打通體內各條氣脈靈脈之後,靈氣曾向外擴張範圍,打開體外奇經。
首先任督二脈會擴大範圍,從會陰脫離體外經過百會再脫離體外,像
圓球般圈住身體的上半身,以中脈為軸運轉不休。體外的任督脈運轉
流暢後,會以中脈為中心軸,同右邊一圈圈迴轉,有如包圍地球的東
西經線一般,形成一個靈氣之球,把身體抱在當中。如同地球儀上的
緯線一般,功夫純熟之後,也會自頭頂百會穴發出靈氣,自上而下旋
轉至會陰,其範圍比帶脈要大,而呈現正圓形的靈氣球。功夫至此之
後,由頭頂至會陰,乃會形成正圓形的靈氣之球,隨時抱住身體,有
如體外之丹,以別於原先所修成之內丹。

在這些過程達成之中,往往會有些不自覺的身體動作,如搖晃、擺動、震動
等。如果動作不很激烈,則可順其自然,如果動作太過激烈,則應稍加制止。
太極拳最早的十三式,即是靜坐時身體的自然反應所作出的動作。

在身體內外的經脈全部開通之後,靈氣隨時由頭部泥丸宮、雙手勞宮穴及全
身皮膚出入,與五臟六腑與身體之外的宇宙大氣結合。此時有些人會在身上發
生爆炸的感覺,震開臟腑百脈。這種感覺,大都發生在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
田的位置,聲意輕脆,震力直達身體未端,有人稱之為「丹爆」的現象。有些
人會覺得頭頂有些竅孔,靈氣吸放自如,放之而及於山頂雲端,覆蓋大地,吸
之可盡入於內丹之中。
以上境界,均需以靜坐守丹,忘我境界中達成。

第20頁
丹道氣功

性命雙修
修仙與修佛,本應殊途同歸,修佛者注重修性功,修道者注重修命功,但修
道者不可偏廢性功,否則無法達到高深境界。 道家的胎息大法(又名龜息)與
佛家的修定,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兩者可互相參考。
修胎息者,首必須澈底改變思想和人生觀,否則很難有成就。胎息的狀況,
既非睡眠而又非清醒,簡單的說,肉體的感覺進入脫離的狀態,然而棈衶的感
覺卻更清晰,呼吸似有似無,功力高深者,甚至能降低或停止心跳一段時間。
一般人白天事務煩忙,如非閉關專修,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胎息階段,如
不能進入胎息階段,則後續之進度將會停頓而無法深入。
 本門之功夫,以打通任督二脈為止為第一階段。
 自打通任督到開通全身經脈及打開體外奇經為第二階段。
 自開通全部經脈至進入胎息境界為第三階段。
 高級的修行功夫超凡入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均要在胎息的境界方能
完成。

胎息大法
在實際著手修胎息大法前,必須澈底改變思想和人生觀。依照本門獨特的修
習要訣,可以迅速進入龜息之中。使生活在工商業社會的云云眾生,也能得到
修行的機會。不可存著必得之心修此法,凡事隨緣,否則更不易成功。
1.運轉任督
首先脊椎骨必須正直,否則呼吸不暢,容易昏睡影響進度。坐姿為佳,睡姿及
站姿必須高深功力者,方有可能。進入胎息之前首先仍須循原路,運轉任督三
十分鐘,以調整經絡臟腑,做為初步入手的準備。

2.數呼吸
調呼吸與調心,必須同時進行,不論白天如何繁忙,都能立即進入狀況。假
如坐下之後心煩意亂,則必須馬上開始分段數息。使用本門之分段呼吸法,但
是必須連續累進數,例如第一次吸氣如果數到十五段吸滿,吐氣即自十六開始
數,如果第一次呼吸數到三十正好完成,則第二次呼吸即從三十一開始數,如
此累進上去,不管吸氣吐氣,不論一百、兩百乃至於一千兩千,直到進入專一
為止。 如果順著數還不能靜下來,甚至可以倒著數或跳著數。數呼吸到某一
程度時,即可放棄分段呼吸,只隨著節奏大約的跟著數,數到似數非數,只留
下如水滴般的感覺為止。

3.觀想放鬆
在調呼吸至某一程度時,即需進入觀想放鬆的階段。如果有任何一塊肌肉未

第21頁
丹道氣功

放鬆,即無法進入胎息境界。首先要熟習觀想方法,並且要養成習慣,經常訓
練。最常用的觀想法,乃是自頭而下,一一檢查,放鬆每一塊肌肉,至腳板為
止,分成每一階段,首先觀想頭部的肌肉死掉了,自百會而下,經過眼睛、鼻
子、嘴巴、下巴,每一段的肌肉都澈底的鬆掉,如同死了一般。然後依法泡製
,自脖子以下,一一放鬆。如果有那一段不舒服,就要調整墊子高低及姿勢,
再重新開始觀想,直到完全放鬆為止。如果中途遭到干擾打斷了,無法繼續,
就必須再從數息開時,即數息與放鬆必須重覆練習,以確定身體狀況的澈底鬆
弛。

4.觀想守丹
在生理狀況完全鬆弛,精衶也達到統一的情況時,再進行調整心念的課程。可
以觀想下丹田和中丹田有氣旋轉不休,以收攝心神。或隨著真氣的自然流動,
引導入帶脈、中脈或體外奇經等,配合觀行。也可以觀想全身化為明淨真空。
如果進行到一半,思緒又混亂了,還可以再從數息反覆開始。直到似觀非觀,
似數非數時,靈台一片清明,就會引發深層意識,帶動生理和精柛上的自然反
應。數到進入情況時,會越數越慢,氣息也會越來越微弱,這時候可順其自然
發展,毫不加以引導,就會進入胎息境界。 進入胎息境界時,呼吸幾乎完全
停止,只剩下微息進出,但是思想反而更清楚,感覺更敏銳,手腳和全身肌肉
好像木石般定住,不易移動。也有人感覺好像自中脈被劍刺穿固定住。如果是
昏睡狀態,則呼吸會感覺急促而頭腦昏沈,和胎息的狀況正好相反。有昏睡的
慾望出現時,應該挻胸,做幾次標準的正呼吸即可。進入胎息的境界時,會失
去時間的觀念,有時會如南柯一夢,下座時已逾數小時,這是正常的反應。
在反覆練習之後,就會更熟練,也能在更短的時間,甚至於很嘈雜的場合也很
容易進入狀況。胎息的境界,復有深淺功夫的差別,不可自滿,不可怠惰,不
要強求,才是正確的修習態度。
進入胎息之後,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去又將別有一番天地。首先在微息狀態之
中,身上會感覺毛孔張開,與外界大氣,行直接交換,取代一部份的肺部功能
,全身皮膚彷彿帶電一般,由手腳顏面,身體的末稍開始,逐步發麻,直到全
身如同置於電場覆蓋之內。由初級的胎息功夫,進入更高一層時,能夠掌握心
跳的速度,隨意念而左右,至高段的胎息功夫-停脈時,可以將心跳完全停止
,心肺功能進入靜止的狀態。
在胎息的境界中,仍需兼顧命功的修養,不可偏廢修氣的功夫,在專一意念的
胎息境界修氣時,可以充份的與外氣結合,修得比以往更龐大而澎湃的靈氣,
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境界。
胎息的功夫,並非丹道氣功的最終目的,只是進入仙道修行前的準備工作。不
要強求,不要執著,先盡做人的義務,才能機緣成熟。
道經有云:「修地仙須先立八百善,修天仙須立一千三百善」即此之謂。

第22頁
丹道氣功

胎息與冬眠呼吸
道家丹鼎派的修法,係以「性命雙修」為一個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修通人
體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及全身經脈等,這是「練棈化氣」的階段,為修練的
主要目標。自「練氣化神」以後的功夫,即走入「性命雙修」的階段。「胎息
」的功夫,乃是這個階段以後,非常重要的修習工具。高級修為的功夫,包括
「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等,均要在胎息中完成。胎息功
夫的深淺,與修為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國的道藏典籍中,最早提出
「胎息」二字,並作出具體的描述者,乃是晉朝時,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
書。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卷八的「釋滯」篇中,提到如下的解釋: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氣鼻中,
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
聞其氣出入之聲,常飲入多出少,以鴻毛蓍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
。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葛洪的敘述,雖然已經提出有關「胎息」的一些觀念,然而其中尚有頗多
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關於胎息的定義-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
這是我國道藏典籍中,最早提出胎息的正確定義的一段文字。其次,胎息非為
修道之終,而是進入道家玄妙境界,登堂入室之鑰。故胎息之功夫,實為修道
之始,而非一入胎息,即能成道。復次,葛洪所描述的胎息功夫之修為,「初
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以這種方法來求得胎息,恐怕相當困難。胎息的
功夫,乃是修練氣功到某種程度,自然達成的現象,絕非勉強或苦練所能奏效
的。潛水專家經歷各種辛苦的磨練,卻只能忍住呼吸將近三分鐘而已。這是未
練過氣功的人,體能的極限。所以胎息的功夫,並非練習閉氣就能達成的。其
次,胎息之後尚有很多修習的功夫,並非忍耐至干,即能老者更少,日還一日
。這也是須要澄清的觀念,一切應以自然為主,萬不可想速成,以致弄巧成拙
貽害身心。

第23頁
丹道氣功

學員心得報告
元月廿六日

下午看到五龍門氣功道館舉辦丹道氣功演講會的廣告,對於這一門氣功以往
曾聽鹿教授宏勛先生提起過,說是效果非常,他的夫人曾經前往學習,三次就
打通了任督,我想這也許是個人資質關係吧!
那能人人如此,不連報紙廣告上不也說一月學成大週天麼!
究竟是什麼法門有這樣能耐?
我決心前往一聽。
聽講後,覺得確實有些道理,會後當場報了名參加學習。

元月廿一日

晚上七點下班後按時前往學習,到的人很多,這一堂課教的是深呼
吸,用的是逆呼吸,與我在七十三年自修的大致相同,不過中間多了一
個停息動作,但是一站半小時,又不曉得放鬆,練完後一身大汗,內衣
全部濕透。
還好我沾了過去曾經練過的便宜,雖然已經放下許久,再練起來比其他同學
總要好得多,們且練後居然也能使小腹發熱。

元月廿四日

繼續前往接受訓練,除照樣練習深呼吸外,老師教我們在吸氣時要想像有氣
自腦門作水柱狀進入隨吸入的氣進入丹田,並想像丹田中有火球在燃燒,練習
了幾次後,發覺想像有氣自腦門吸入並不難。
但怎樣也想像不起丹田有火球在燃燒,不過小肚子倒是很容易發熱。

元月甘八日

今天的課,我們練的是吸氣時要將氣吸到丹田後,再送到腳底,在氣到丹田
後要想像丹田有火球在燃燒,氣到腳底時,也要想像腳底有二個火球在燃燒,
然後稍停,呼氣時想像氣自腳底湧起上昇至會陰,會合後昇至丹田,經丹田至
膻中,要想像丹田及膻中兩處各有一個火球在燃燒。
練習後發現氣是可以到腳底,上昇時丹田及膻中也都會發熱,但怎樣也想像
不起火球在燃燒。

第24頁
丹道氣功

元月卅一日

繼續前次練習,我覺得自已對這一教學法已經漸之熟練,練習時腳已不像過
去那樣僵直不耐久站,而懂得自行加以調整、放鬆,手及身體也一樣,同時發
覺汗漸漸減少,感到熱的部位也逐漸縮小,集中在丹田及膻中兩個地方,平時
不練習時也經常感到丹田發熱,宛如那裡塗有一團辣椒一樣,而每當意念集中
在丹田時,熱感也愈甚,練習圾氣時,心目中並可見到氣離開丹田後有如兩股
流水急速下瀉,直趨腳掌,腳底同時發熱。呼氣時,可發覺腳底氣流上昇至會
陰後,自會陰有一銀白色氣柱筆直上行至丹田,在丹田形成一個較銀元略小(比
現在十元新台幣硬幣略大)的白色發光體,然後再至膻中。

二月四日

這次練的還是與上次一樣,不過做起來似乎更為得心應手,而且發現從會陰
上昇到丹田的氣流練到後來會從白色轉變成紅色,練完後雖然很熱,可是卻沒
有出汗,問老師,說是熱越來越集中同時又懂得放鬆之故,不過依課程表所言
進度,除了丹田能發熱外,丹田內還應當有氣流流動或筋肉震動等現象,而這
些我都沒有。

二月七日

明天就是舊曆除夕,同學們有很多要回中南部渡假,不過我們幾個住在北部
的,還是照常到老師那裡練習。
按照進度今天應當要打通任督,可能因為大多數同學沒有來,而趕得上進度
也不多,所以老師並沒有教我們練習如何去打通督脈,祇教我們改用坐姿練習
,臨時換了一種新姿勢,我完全適應不來,練後連熱氣都感不到,心裡真是洩
氣。好在老師宣佈除夕起休假一星期,還有的是時間,好好加油吧!

二月十一日

今天是舊曆新年初三,一大早起床就準備送太太回娘家,自從除夕那天起,
我放假在家,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從早上四點鐘起床,一天到晚幾乎都在練
功,打算用密集方式讓自己在新年開課後可以順利打通督脈(任脈早就開了),
不過今天早起沒時間練,直到下午從中壢回來時間已經下午四點多,由於一天
沒休息,連午覺也沒睡,到家後就往床上躺,打算先睡一覺,再起來做功夫,
想不到上床後心情一放鬆,丹田中一股熱流突然冒起,隨部從下部通過會陰流
向尾閭,尾閭一帶馬上就發生很大的熱力及壓力感,心想是靈氣要通關了,而
督脈是練習這種功夫的第一件緊事也是危險事,若一出了差錯,那可不是玩的
。我心中很緊張,趕快打電話找老師,想不到老師去了合歡山,要二天後才能
第25頁
丹道氣功

回來,真正無奈之至,祇好站起來回處行走,好不容易盼得丹田中的氣慢慢平
了下去。

二月十三日

這幾天因為陽氣太旺,每睡便有陽起現象,昨夜睡得太香了,疏於防範,竟
夢遺了。醒來後心中真有說不出的懊惱,早起雖仍照常練習,丹田也仍可發熱
,但程度上似乎差多了。氣在流動,以後腦門及額頭相繼出現螞蟻在爬般的感
覺,那位學長(以後知道他也姓王)告訴我是通了,並向我道賀,不過我心中還
是有些懷疑,是不是員的通了,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車子裡忽然覺得丹田自動熱
了。
起來,我試看再次運氣通過尾閭,氣到夾脊時感到背部一片溫熱,不久前腦
正中氣如一條鐵線往前行走,然後感覺到真氣宛如一群螞蟻排隊自額前直往下
爬,經兩肩中間緩緩向下降落,我依照師囑吸氣從前額進入丹田能把下降的氣
一併帶下,不久膻中以下又有熱感,直到真氣全部回到丹田,這種感覺才漸漸
消失,有了這一次經驗,才使我相信任督兩脈真的已通。

二月十七日

今天工作比較清閒,大概是新年或星期一之故吧!昨晚因為太興奮了,一夜
沒睡看,不過精神倒是挺好。
早起轉了幾次週天,上行氣還好,下行氣卻不太順利,氣過任督時,感覺也
很微弱。

二月十八日

早上利用呼吸轉動週天,成績還是與昨天一樣,上午九點多鐘我正靠在椅子
上閉目養神,想不到心情一放鬆,丹田忽自動跳動起來,我試看集中意念觀想
丹田,並配合丹田跳動調整呼吸,忽然發覺丹田跳動越來越有力,腹壁自然發
生凹凸現象,而且是越來越強。隨息數至數百數後,覺得丹田中熱流逐漸加強
而且自動流向尾閭緣督脈上昇。力量甚大,恍如一根鐵線經夾脊上溯玉枕,其
上昇速度及節奏與丹田跳動情形一致,丹田每跳一次,氣部上昇一段,好像腳
踏車上了鏈條轉動時一樣。
計算自開始至返還丹田,共走了一百息,完成了一個極完整的週天。
晚上我到道館去向老師報告,老師囑我與一鍾姓學長再作練習。練習時老師
站在我後面伸手輕撫我的頭髮,待我運氣到達頭頂時,感覺到老師的手掌有一
股熱氣放出,直到我的頭皮,氣機跟著淨了很多。

第26頁
丹道氣功

二月十六日

今天是星期日,一早就起來練習,經過三十四天的努力,丹田又復熾熱如故
,倒也叫人歡喜,早餐後躺在沙發上休息,想不到丹田忽然熱潮如湧,真氣流
動,尾閭眼看熬了起來。
趕快打電話向老師請教,老師說是任督要通了,囑我下午二時到道館去傳我
通督脈的訣法,好不容易熬到下午一時卅分,由內子開車送我去,等得老師來
了傳給我一種輔助動作,要我先練習,我練習了十餘分鐘,覺得氣要從尾閭上
去做不困難,但當時丹田並不集中。
老師派一位先進學長在旁邊指導,我因為心情有些緊張,運氣功夫反不如平
常,坐著練不習慣,又改站著練,做了好幾次呼吸,總算在丹田鼓起一些熱氣
來,勉強通過尾閭,昇上夾脊,過玉枕後不久前額才有一些癢癢的感覺,額頭
上也好像堆上了一小堆小氣泡,感到怪不自然的,指導我的學長從外面進來,
問我怎樣了,我猶豫了半晌才告訴他好像已經通了,他要我再做一次看看,我
又做了一次,這次心情此較輕鬆,做的也比較中規中矩。氣過夾脊後,那位學
長用手輕撫我背也感覺到有,如此一連給我打了兩次氣,自己又練習了幾次,
當我停息靜坐時,忽然發覺丹田再次跳動,定下心用意念隨息觀照數百息後;突
覺臀部微微震動,震幅愈來愈大,覺有一條線自下順時鐘方向往上顛動、經腹
、胸直至頭頂後再循線下走,我想可能是帶脈通了。
氣下走到臀下時,發覺兩腿同時震動,再續往下繞,一直至腳底然後向上倒
轉,至膻中時,感覺兩臂同時震動,氣往掌圍繞。
我記起老師的話,趕快把左右手互相疊起放在腿上,感覺兩手掌同時上下震
動,當時在十分鐘以上尚不停止,我把兩手分開,放在左右大腿上,手掌拍打
大腿久久不止,當時情形頗為令人緊張,事後同學們說我手足經脈都通了,我
自己也頗為自慰。
老師告訴我說晚上睡覺時.,帶脈可能還會自己震動,我倒不很在意回家後
提前上床,躺下沒好久,覺得丹田再次跳動,接看上半身發生搖擺,逐漸及於
下部,最後兩所發生震動與在道館打通帶脈情形相似不過氣不上頭頂而已,震
動過後不久丹田再起收縮,覺全身向四面膨脹,身體膨大塞滿整間房間,然後
徐徐縮小,恢復原狀後不久再次膨大,當時我內人正坐在床上看電視,似乎也
感到情形異樣,問我怎麼樣了?我祇說了一句「沒什麼」又覺身體再次漲大,
這樣一漲一縮做了三次方始靜了下來,當第三次時我試看凝神內視,發覺身體
匹面有氣如孔雀開屏狀,各種光線中夾著無數帶黑光圈的四面射出,衣服及棉
被全似不存在,全身好像生了一樣,這也許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作金鋼像吧!

第27頁
丹道氣功

二月十九日

早起練習時,丹田忽然自行發動,一股氣走向尾閭,循督脈而上自動運轉了
一次,同到丹田後,不久出現一股氣幕自左向右移動,移至右邊忽像翻開一冊
方般向前方緩緩張開,一片灰白氣幕跟著自前至左再往後繞了三百六十度到回
原翻開處合而為一,這時祇見身外氣如圓筒狀佈滿四週,按著自兩協冒出兩大
片氣如大旗狀自左右向兩旁上空伸展,同時中間另有一股葉狀氣向上昇起,三
股氣作品字形顯現在面前,不久中間那一片氣中出現一盤腿坐著的神像,形態
枯老,我不敢正視,祇是凝神內守,數秒鐘後神像自行消失化作一片白光宛似
氣球一般向下垂降落、下垂一發立至丹田,白光隨帶吸入丹田並逐漸自胸部靠
近,忽覺與任脈相接,循任脈進入丹田。

二月二十日

早起練習用呼吸發動週天運行三次後,每次觀想丹田,有灰色氣幕從前腹緩
緩昇起,在前腹及前胸內腔作按摩狀,漸漸下降後再在後面昇起,按摩後腹及
後胸內腔,下降後又向後昇起按摩後背,再後又從前面昇起按摩小腹及前胸外
表。
下午工作稍閒,忽丹田熱流潮湧,尾閭壓力奇重,忙將辦公室門關上,略坐
部覺丹田氣直走會陰,在肛門附近作鑽挖狀,然後有一氣柱自下向上昇起,柱
身粗如姆指,色如水銀,上有光芒如燃燒中之蠟燭,慢慢上昇至頂,前端忽然
快速旋轉,如螺旋向上鑽挖,頂心微微發麻,不久緩緩降下,當時我直覺感到
這是通中脈現象,可是照實際情形看來,中脈似乎未曾鑽通,心中頗為失望。
光柱下降後,在下腹內先發生揉捻及強烈蠕動現象,然後漸次移至中間轉往
左方,最後遍及整個小腹,然後又出現一光輪,兩軸正對肚臍及後腹作快速旋
轉。
不久該輪上昇至胸腔,作同樣旋轉後,又有氣自海底如潮水般上昇,經小腹
、胸腔、兩肩、喉嚨至口後,先在下牙床作按摩,再昇至上牙床按摩後,經鼻
部上昇至眼床,覺兩眼右眼角同時如有線拉扯,為時甚久,又轉至兩左眼角拉
扯多時,然後冉在兩眼球後方作按摩狀,稍許再逐漸上昇至頂,同時發現在左
額角上出現一白色銀星,光芒照人,直至氣幕下降後始行消失。氣幕下降至會
陰後逐漸移向兩腿,腿部各脈齊開,至腳底後再上昇至生殖器部位時,在根部
四週作環狀按摩後,叉上昇至膻中不久轉入兩手,兩手齊起震動,手中各脈齊
開,然後下降至小腹,循帶脈旋轉直至於頂,落下後又出現一白色光帶,自下
而上如繃帶般捆繞全身,然後徐徐解開。

第28頁
丹道氣功

二月廿一日

氣自海底幕狀昇起,先按摩下腹腔,然後上昇按摩上胸腔上方,並向外拉扯
,然後轉往腋下按摩兩腋再下降至腳底,上昇至會陰時再按摩生殖器之頭部。

二月廿二日

入坐後有氣自腹下昇起,連漫整個腹腔,然後化作一正灰色布幕自丹田向外
向上昇起,投入身外空中,布幕過後又出現一氣體形如半片拱門自同一位置向
身外昇起,停於額前,許久方漸漸下降,覺會陰部份有氣流向上快速旋轉,並
隨旋轉速度出現灰色瓣狀物,越轉越多,最後形成如一成熟爆開之松果,惟上
端色白如稀少透明塑膠,略做蓮台兩非蓮台之物。

二月廿四日

晚上靜坐時,丹田氣機大盛,真氣自動循走任督達九次之多,停息後忽有飢
餓感,到廚房喝了一瓶牛奶再回客廳小坐,丹田氣機忽又再度發動,忙至書房
坐定,覺有一股強大氣流自尾閭向腹中昇起,忙以意念導引流向脊孔,竟不聽
引導,略停後自作扭彈狀向腹中逐步跳躍上昇,至胸腔後,略向前轉,化作蹺
蹺板狀,前端突向下壓,後端急速向上跳起,人股氣流藉此向上直沖,數次後
方悟可能為打通中脈現象,乃以意念配合,用力向上衝突。但耗時甚久頂門迄
無沖開象徵,心中甚為焦急,甚希主其事者(我身中的另一個主宰)能夠再接再
厲,不要半途而廢,衝到後來,眼見開頂無望,頭部自頭以上忽循順時鐘方向
自動旋轉,以後越轉越快,頭內有如被快速旋轉的離心力向上拉扯忽覺壓力減
輕,恍憾見頭腔中無數白光往頂上射出,仲向空中,稍後才紛紛降下,覺有外
氣隨同進入,下落至喉時,喉部出現一圓形氣管,管中有一明亮星星隨氣緩緩
下墜,同時感覺胸腔向外張開,出現一體狀物,明星連同降下氣流落入輝口後
與自下腹上昇的氣流混合,兩氣互相纏繞旋轉,不久出現一狀如太陽,大如兵
兵的發光體,然後還漸漸下降至中庭後方漸停息,感覺丹田彷彿如生了一般,
多日來的壓力感及實在感忽然都告消失,起坐後只覺頭頂上涼涼習習,像有氣
從頂上進入,心中有些高興,好像中脈終於打通了。

二月廿七日

這幾天仍然天天打坐,但是氣忽然不走任督,即使強以意念引導也不發生作
用,真不是已到璇磯停輪的時候了,心中好生不解,這一陣于實在進步得太快
,從元月廿一日練習日起,到二月廿四日打通中脈日止,短短一個月叉三天中
,我居然經歷了如許神奇的境界,如非前世有緣,何能傳教,我深深感謝傳我
訣法的老師及指導我修練的學長們。
第29頁
丹道氣功

三月三日

早起靜坐,不久氣從海底昇起,漸漸向上迷漫整個身體後,距頭前上方約
二尺處忽出現一茶杯口大小狀似太陽的發光體,懸在空中,稍停左邊又出現一
銀白色光芒四射的星狀物並排懸列空中。我心中正在暗想,讓不是日月合璧的
現象吧!那太陽狀物已迅速飄下一直投胸間,按著那星狀物也等跟而下,投向身
上,轉瞬不見。

三月五日

自任督停運後,心中總覺如有所失,不知道二月二十四日發生的情形究竟
代表了什麼?是不是已得到小藥?如果祇得小藥,依照其他門派的記載,以後應
該還有三百個妙週天才可再得大藥。如果是大藥,那麼五龍捧聖、大醉七天半
、馬陰藏相等境界都不曾發生?找遍坊間有關書刊都得不到答案,心中這個結也
老是打不開。

三月八日

內景已漸漸減少,靜坐時常感氣會把前後腹撐得很大,或頭皮頂得很高,事
實上肉體並無改變,祇是構成身體的氣的部份起工這種作用而已。
中脈現在是每天在走,我參考日本人高藤聰一郎先生的發明,實施體外週天
,當氣上昇至頭頂時試著把氣從頂上射出,然後循拋物線從前方或後方落下,
再從椅底從自尾閭回到體內獲得成功,而且發現效果很好。

三月十一日

這天立法院大會,我隨部長到會坐在旁聽席上,因為總質詢中沒有我主管的
業務。心情很輕鬆,忽覺小腹自動向內收縮,橫隔膜自動向上提昇,整個上半
身被一股內力牽引向前傾斜,進入靜坐姿勢。同時發覺口鼻呼吸幾乎停止。試
著輕輕閉上雙目,鬧中取靜,略憩片刻,祇覺呼吸極小極微,似乎書上所說的
真息現象已經發生了。

四月一日

下午快下班時,忽感尾閭發脹,有氣在附近集中,我記起熊燕學長的話,
試著用意念把小股氣導入督脈,上昇到夾脊後,發現丹田亦起跳動,心中立生
警覺,停止後來的氣再入督脈。但那一小股氣卸已過玉枕,上百會循任脈回到
丹田。記得很多書上都會說過丹熟不止火的危險,所以結丹後任督停運應是自
然現象,真擔心這一次會不會留下不良影響。
第30頁
丹道氣功

四月十日

後來胎息情形越來越顯,終日昏昏有如酒醉,每坐時間也越來越長。不過中
脈運轉次數卸越來越少。先是每天一次,後變為每三天二次,以後又減為每三
天一次,倒是帶脈動約次數卸漸漸多起來了。尤其當工作繁重,精力體力消耗
較多的日子,晚上靜坐時帶脈都會轉動。

四月十二日

晚上靜坐時,我的上半身原來向前傾斜著,頭也略向下垂,坐到四十分鐘後
忽覺體內有一股力量把上身往後挺抬,頭也跟著直起,然後有一股氣自下腹經
頭頂向上冒出,越出越多,終於佈滿整個房間,人在其中宛如置身霧裡,約數
分鐘後才回到體內。

四月二十日

這天是星期天,也是我從事修煉滿三個月的一天,晚上洗澡時忽發現兩睪丸
同時縮入體內,吃了一驚,想不到馬陰藏相的現象終於在我身上發生了。不是
說男子藏相需三年,女斬赤龍要一載?怎麼來得這樣快,心中真覺得有些不能適
應。

以上是我從事練氣三個月的經驗,以後接續而來的是每有打坐,氣便自動冒
出,先如閒雲出帕,遍佈室中,再即擴大無際,神滿太虛。不久又出現許多氣
的隧道,先發生在底下,人坐其上有如面臨深淵,深不可測。冉即出現在眼前
,恍如高雄港邊的過港隧道,又似電影片中的時光隧道,通內氣流旋轉,隱約
可見微光。然後冉在頂上發生,則又如工廠中之大煙囪,直上天際。人在其中
真有上接天根,下接地軸之感。七八月後又從頭頂及小腹裂出許多缺口,閒中
每一閉眼,軌見有無數氣流,如春雨、如濃霧自虛空中向缺口內湊流,然後身
體又出現氣他狀態,每練功便覺自頭至腳化作氣狀,一層層、一片片往上空昇
騰,有時祇剩一身骨骼,有時遍體無存(事實上肉體還是躺在床上,祇是身上的
燕出去罷了!)。十一月初出現類似三花聚頂的境界,不過看到的不是紅白黃三
花,封是一枝竹子、一棵灌木、一束嘉禾,同時也出現五氣朝元,當心臟的氣
脫體而出時,心口痛得使人難受。八月四日那天,我還試著出了一次陰神。那
時正好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鐘,午餐已過,下班猶早,我坐在沙發上閒著,忽
想到家中妻于,心念動後,體內氣即循中脈從頂上冒出,有如一條氣帶飄入空
中,氣才離體,已覺人在家中,此身宛如騰雲駕霧,在客廳、餐廳上下游走,
半晌不見人影,方悟家人已經外出。
(編按;本文作者王德槐先生為已退休之財政部關政司司長)
第31頁
丹道氣功

附錄(2010.01.01):
近年來坊間出現甚多「類五龍門派」之氣功傳授,如無X養生氣功、X嶽氣功等
。茲將無X養生氣功課程附於下,是否有似曾相識之感?可見本功法確有其殊
勝處,方有山寨版流行,基於普渡眾生之原則也就不必太計較了!

教 學 者:曾X中。
教學目標:打通任督二脈改善體質增強
教學方法:
週次 課 程 大 網 說 明
首先只坐椅面三分之一,兩腿與肩同寬,腰挺直,
兩手掌心朝下,放置大腿上,眼微閉,舌頂上顎,
以鼻吸氣,先吸到胸部,吸七分滿,收下顎閉氣,
一 肺活量增強練習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有一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
轉,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到無法承受閉氣
時,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將呼吸調順後,再重複此
一步驟。
首先只坐椅面三分之一,兩腿與肩同寬,腰挺直,
兩手掌心朝下,放置大腿上,眼微閉,舌頂上顎,
以鼻吸氣,先吸到胸部,吸七分滿,收下顎閉氣,
二 肺活量增強練習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有一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
轉,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到無法承受閉氣
時,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將呼吸調順後,再重複此
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閉氣,身體
往下壓,想像丹田有一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
三 丹田吸吐練習
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
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
有一股熱流由丹田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閉氣,身體
往下壓,想像丹田有一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
四 丹田吸吐練習
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
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
有一股熱流由丹田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五 膻中穴打通練習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及膻中穴〈膻中穴所

第32頁
丹道氣功

在位置為肋骨正中間〉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
較大、膻中較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
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
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經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及膻中穴〈膻中穴所
在位置為肋骨正中間〉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
六 膻中穴打通練習
較大、膻中較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
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
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經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膻中穴及會陰穴〈
會陰穴所在位置為身體下方、兩腿正中間〉各有一
七 會陰穴打通練習 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膻中及會陰較小〉,順
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
三,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
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再經由丹
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膻中穴及會陰穴〈
會陰穴所在位置為身體下方、兩腿正中間〉各有一
八 會陰穴打通練習 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膻中及會陰較小〉,順
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
三,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
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再經由丹
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膻中穴及會陰穴及
雙足足心湧泉穴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
九 湧泉穴打通練習
膻中及會陰、湧泉穴較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
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恢復正常
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
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流向雙足足心湧泉穴,再經
第33頁
丹道氣功

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
一步驟,每次修練十五分鐘以上〈練到此處任脈已
打通〉。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膻中穴及會陰穴及
雙足足心湧泉穴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
膻中及會陰、湧泉穴較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
十 湧泉穴打通練習 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圈數三,身體恢復正常
坐姿後,緩緩將氣以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
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流向雙足足心湧泉穴,再經
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再重複此
一步驟,每次修練十五分鐘以上〈練到此處任脈已
打通〉。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
長強穴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
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會陰、長強穴較
十一 長強穴打通練習 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
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
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
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
穴流向長強穴,再經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
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
眉心進入,經過膻中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
閉氣,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
長強穴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
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丹田較大、會陰、長強穴較
十二 長強穴打通練習 小〉,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
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
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將氣以
鼻吐出,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
穴流向長強穴,再經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
流向眉心,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分段呼吸法,每
十三 長強穴打通練習 吸一小段氣,就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
膻中穴流向丹田,分段呼吸吸滿後,收下顎閉氣,
第34頁
丹道氣功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
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
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
圈數二,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採
分段呼吸法,每吐一小段氣,緩緩將氣以鼻吐出,
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丹田,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
穴,再經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
再重複此一步驟,每次修練十五分鐘以上,此一步
驟練二天,再練下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分段呼吸法,每
吸一小段氣,就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
膻中穴流向丹田,分段呼吸吸滿後,收下顎閉氣,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
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
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
十四 長強穴打通練習
圈數二,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採
分段呼吸法,每吐一小段氣,緩緩將氣以鼻吐出,
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丹田,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
穴,再經過會陰穴流經丹田,過膻中穴流向眉心,
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分段呼吸法,每
吸一小段氣,就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
膻中穴流向丹田,分段呼吸吸滿後,收下顎閉氣,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
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
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
圈數二,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十五 督脈打通練習 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採
分段呼吸法,每吐一小段氣,緩緩將氣以鼻吐出,
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長強穴,拋火球拋到眉心
,每吐一小段氣,就拋一次火球拋到眉心,再重複
此一步驟,每次修練十五分鐘以上,,此一步驟練
到頭腦後風府穴〈風府穴所在位置為頭腦後頭蓋骨
最下方中間〉有感覺熱流進入及流至眉心,及呼吸
時不會上氣不接下氣為止,再練下一步驟。

第35頁
丹道氣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分段呼吸法,每
吸一小段氣,就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
膻中穴流向丹田,分段呼吸吸滿後,收下顎閉氣,
身體往下壓,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
所在位置為身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
發光發熱火球,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
圈數二,轉三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
十六 督脈打通練習 經過會陰穴流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採
分段呼吸法,每吐一小段氣,緩緩將氣以鼻吐出,
吐氣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長強穴,拋火球拋到眉心
,每吐一小段氣,就拋一次火球拋到眉心,再重複
此一步驟,每次修練十五分鐘以上,,此一步驟練
到頭腦後風府穴〈風府穴所在位置為頭腦後頭蓋骨
最下方中間〉有感覺熱流進入及流至眉心,及呼吸
時不會上氣不接下氣為止,再練下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正常呼吸法,緩
緩吸氣,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膻中
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閉氣,身體往下壓,
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所在位置為身
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
十七 任督二脈循環練習
,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
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流
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吐氣,吐氣
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長強穴,緩緩拋火球拋到眉心
,再重複此一步驟。
以鼻吸氣,氣吸到丹田,吸氣時採正常呼吸法,緩
緩吸氣,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眉心進入,經過膻中
穴流向丹田,吸滿後,收下顎閉氣,身體往下壓,
想像丹田、會陰穴及長強穴〈長強穴所在位置為身
體後背脊髓骨下方最後一結〉各有一發光發熱火球
十八 任督二脈循環練習 ,順時針轉三圈,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轉三
圈數三,並想像有一股熱流由丹田,經過會陰穴流
向長強穴,身體恢復正常坐姿後,緩緩吐氣,吐氣
時想像有一股熱流由長強穴,緩緩拋火球拋到眉心
,再重複此一步驟,此一步驟練到非常順暢後,恭
喜你已打通任、督二脈,氣功已有小成。

第36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