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试用)

刘贞晔 编写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前 言 ....................................................................................................................................................... 415
导论 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 416
第一节 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 416
一、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 ....................................................................................................... 416
二、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 416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 416
一、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 ............................................................................... 416
二、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 416
三、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 416
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 416
一、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416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 ............................................................................... 416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过程 ............................................................................................... 416
思考题 ....................................................................................................................................... 417
推荐阅读书目 ........................................................................................................................... 417
第一章 三次大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 418
第一节 第一次大论战——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 418
一、理想主义 ........................................................................................................................... 418
二、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 418
第二节 第二次大论战——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 ................................................................... 418
一、背景 ................................................................................................................................... 418
二、传统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 ............................................................................................... 419
三、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 ........................................... 419
四、对科学性维主义的评价 ................................................................................................... 420
第三节 第三次大论战——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 ................................................... 420
一、新现实主义 ....................................................................................................................... 420
二、第三次论战的三个阶段 ................................................................................................... 420
三、对第三次论战的评价 ....................................................................................................... 420
第四节 新“战国”时代——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 421
一、国际关系学理论战出现的背景 ....................................................................................... 421
二、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与反思 ................................................................................... 421
三、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 ................................................................................... 421
思考题 ....................................................................................................................................... 421
推荐阅读书目 ........................................................................................................................... 422
第二章 现实主义(I):学术流派........................................................................................................ 423
第一节 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 423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 ....................................................................................................... 423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 423
三、现实主义的学术分支 ....................................................................................................... 423
第二节 古典现实主义 ................................................................................................................... 423

41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一、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渊源 ............................................................................................... 423


二、古典现实主义: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特征 ................................................................... 424
三、古典现实主义:摩根索 ................................................................................................... 424
四、古典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 424
五、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评价 ................................................................................................... 424
第三节 新现实主义 ....................................................................................................................... 424
一、二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 424
二、新现实主义:沃尔兹 ....................................................................................................... 424
三、新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 425
四、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 425
第四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 ............................................................................................................... 425
一、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 425
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 425
三、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 425
思考题 ....................................................................................................................................... 425
阅读书目 ................................................................................................................................... 425
第三章 现实主义(II):战略理论 ...................................................................................................... 427
第一节 均势理论 ........................................................................................................................... 427
一、均势概念、均势模式与历史中的均势 ........................................................................... 427
二、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 ....................................................................................... 427
三、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 427
第二节 冲突与战争理论 ............................................................................................................... 427
一、冲突概念 ........................................................................................................................... 427
二、冲突的微观理论 ............................................................................................................... 427
三、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 ........................................................................................... 427
第三节 威慑理论 ........................................................................................................................... 428
一、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 ........................................................................... 428
二、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 428
三、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 428
思考题 ....................................................................................................................................... 428
阅读书目 ................................................................................................................................... 428
第四章 自由主义(I):学术流派........................................................................................................ 429
第一节 自由主义理论概说 ........................................................................................................... 429
一、自由主义的理论起源 ....................................................................................................... 429
二、理论特点与主要观点 ....................................................................................................... 429
三、主要学术分支 ................................................................................................................... 429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 ....................................................................................................................... 429
一、新自由主义亦称相互依存自由主义。 ........................................................................... 429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和约瑟夫·柰(Joseph Nye,
Jr.)。 ......................................................................................................................................... 429
三、相互依赖理论 ................................................................................................................... 429
四、相互依存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 430
五、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 ....................................................................................................... 430

41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节 经济自由主义 ................................................................................................................... 430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 430
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与贸易和平论的主要观点 ........................................................... 430
三、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 ................................................................................................... 430
第四节 共和自由主义 ................................................................................................................... 430
一、共和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 430
二、民主和平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430
三、对共和自由主义的评价 ................................................................................................... 430
思考题 ....................................................................................................................................... 430
推荐阅读书目 ........................................................................................................................... 431
第五章 自由主义(II):组织理论 ...................................................................................................... 432
第一节 新自由制度主义 ............................................................................................................... 432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产生 ................................................................................................... 432
二、罗伯特• 基欧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 ............................................................................... 432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比较 ............................................................................... 432
四、对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评价 ............................................................................................... 432
第二节 集体安全理论 ................................................................................................................... 432
一、集体安全理论的产生 ....................................................................................................... 432
二、集体安全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 433
三、集体安全理论的历史实践及其分析 ............................................................................... 433
四、集体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 433
五、集体安全的困境与未来前途 ........................................................................................... 433
第三节 功能主义理论 ................................................................................................................... 433
一、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 ....................................................................................................... 433
二、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 433
三、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 433
四、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评价 ................................................................................................... 434
思考题 ....................................................................................................................................... 434
推荐阅读书目 ........................................................................................................................... 434
第六章 建构主义 ................................................................................................................................... 435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中建构主义的兴起 ................................................................................... 435
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 435
二、主流理论与反思主义的对话 ........................................................................................... 435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概说 ........................................................................................................... 435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 435
二、建构主义的发展谱系 ....................................................................................................... 435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分类 ....................................................................................................... 436
四、建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 436
第三节 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与建构主义 ................................................................... 436
一、奥努夫与建构主义 ........................................................................................................... 436
二、克拉托齐威尔与建构主义 ............................................................................................... 436
三、温特与建构主义 ............................................................................................................... 437
第四节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 437

41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一、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发展的贡献 ............................................................................... 438


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 ....................................................................................... 438
思考题 ....................................................................................................................................... 438
推荐阅读书目 ........................................................................................................................... 438
第七章 国际社会学派 ........................................................................................................................... 439
第一节 国际社会学派概说 ........................................................................................................... 439
一、国际社会学派的产生 ....................................................................................................... 439
二、国际社会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基本概念 ........................................................................... 439
第二节 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 439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与构成条件 ................................................................................... 439
二、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 439
三、对国际社会学派的评价 ................................................................................................... 439
思考题 ....................................................................................................................................... 439
推荐阅读书目 ........................................................................................................................... 440
第八章 批判主义 ................................................................................................................................... 441
第一节 批判理论 ........................................................................................................................... 441
一、批判理论概说 ................................................................................................................... 441
二、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 441
三、对批判理论的评价 ........................................................................................................... 441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 442
一、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 442
二、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 ........................................................... 442
三、对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 442
第三节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 443
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 443
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派别 ........................................................................................... 443
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理论主张 ....................................................................... 443
四、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 443
思考题 ....................................................................................................................................... 443
推荐阅读书目 ........................................................................................................................... 443
第九章 其他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 445
第一节 认知学派 ........................................................................................................................... 445
一、认知学派概说 ................................................................................................................... 445
二、认知学派的核心概念 ....................................................................................................... 445
三、杰维斯及其《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 445
四、对认知学派的评价 ........................................................................................................... 446
第二节 世界体系理论 ................................................................................................................... 446
一、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 446
二、世界体系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 446
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评价 ................................................................................................... 446
第三节 生态政治论 ....................................................................................................................... 447
一、生态政治的兴起与生态政治论概说 ............................................................................... 447
二、生态政治论主要观点 ....................................................................................................... 447

41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三、对生态政治理论的评价 ................................................................................................... 447


第四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 ............................................................................................................... 447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说 ....................................................................................................... 447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流派 ............................................................... 447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要问题 ................................................................................... 447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 ........................................... 447
五、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评价 ....................................................................................... 447
思考题 ....................................................................................................................................... 447
推荐阅读书目 ........................................................................................................................... 448
第十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理论 ................................................................................................... 450
第一节 “软权力”论 ..................................................................................................................... 450
一、“软权力”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 450
二、“软权力”论的主要观点 ................................................................................................. 450
三、对软权力理论的评价 ....................................................................................................... 450
第二节 文明冲突论 ....................................................................................................................... 450
一、文明冲突论概说 ............................................................................................................... 450
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内容 ................................................... 450
三、评论 ................................................................................................................................... 451
第三节 “两枝世界”论 ................................................................................................................. 451
一、“两枝世界”论的提出 ..................................................................................................... 451
二、“两枝世界”论主要观点 ................................................................................................. 451
三、对两枝世界论的评价。 ................................................................................................... 451
思考题 ....................................................................................................................................... 451
推荐阅读书目 ........................................................................................................................... 451
结语 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 ........................................................................................................... 452
思考题 ....................................................................................................................................... 452
推荐阅读书目 ........................................................................................................................... 452

41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前 言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课程在教育部专业课程规划中属于国际政治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
之一,在我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属于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
国际政治专业不仅在我校属于新兴专业,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其与政治学、经济学、
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比,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大纲的建设,对于进一
步探讨该门学科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本门课程虽然
已有两本大部头的研究型教材(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
社 2006 年版;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在广泛使用,但还
没有一本成熟的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就更显其重要性。在西方大学中虽然已有较成
熟的教材出现,如 Paul R. Viotti 和 Mark V. Kauppi 主编的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以及 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主编的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1995)等。但毫无疑问,这些教材都具有典型的西方中心特别是美国中心的色彩。如何准确而又恰
当地反映该学科在世界各个地方的发展就成为编写该教学大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本门课程
在国际政治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政治其他课程提供了理论上
的支撑和依据。而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发展出为数众多
的学术流派,传统的理论流派不断地发生分化,新的理论学说和理论分支又纷纷涌现。国际政治学
科的教学中要在一门课程中介绍如此众多的理论流派,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大纲中择
其要者,进行提纲挈领地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在较少的教学课时内掌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貌。
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依大纲之指引,循序渐进,择门而入,深入其微,探究其根源与奥妙,从而避
免走过多的弯路。所谓大纲者,实乃入门之指引也。
本门课程的开设在许多重点院校都作为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课时大都在七十课时以上。本
大纲的课时设计在五十四至七十二课时之间。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二十世纪的理论论战与
发展;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理论流派;国际社会学派、批判理论/激进理论、认
知学派、世界体系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非主流理论流派;以及冷战后的一些新理论等理论
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还要结合理论发展的最新进展,适当增添新的理论内容。
在教学和学习中,本门课程基本以讲授为主,同时要求结合国际关系事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
研讨,如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
本大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该门课程主讲教师刘贞晔副教授
主持制定,编著者主要为该门课程主讲教师。由于本门课程至目前为止开设仅两年多,其中许多内
容设计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因此,该大纲还仅仅是一本试用版。编著者恳请广大专家
学者及师生在使用中多多批评,多提意见,以期使本大纲不断完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所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课程组

41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导论 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和理论渊
源;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线索;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
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衡量标准;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节 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

科学主义与理论建构;哲学思辨与理论建构;历史与理论建构。

二、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关系宏理论与微观取向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史。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一、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

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的“人、政治与社会”理论;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政治学说与国际关系理
论的源起。

二、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中世纪晚期及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国际理论;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三、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主题;爱德华• 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斯拜
克曼二战期间对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一、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术流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的演进。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

公理;概念;假设。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过程

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果分析。

41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推荐阅读书目

1.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


关系理论》,第一章和第三章,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2.肯尼斯• 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第一至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3.托布约尔• 克努成著,余万里、何宗强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第一、二部分及第
三部分中的第七章,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4.王逸舟著:《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与历史》,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5.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一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6.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7.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1.
8 . Patrick M. Morgan,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4th Edition,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1986.
9.M. Wight, International Theory: The Three Traditions,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1.
10.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1.

41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三次大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掌握国际关系
理论历次论战和发展阶段的主题;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演变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历次论战的主题;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的理
想主义、科学行为主义等理论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主张。

第一节 第一次大论战——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一、理想主义

1.理想主义理论的起源:历史起源和思想起源。
2.主要观点——自然状态学说。
认为和谐是人类自然状态的固有的性质,大家生活在和平、善意和安全之中。人类的自然状态
是与公正、理性和人类福利相关的,平等、自由是人类的自然权利。
3.理想主义代表人物及以威尔逊学派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理论。
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诺曼·安吉尔、伍德罗·威尔逊、齐默恩、约翰·默里等。
威尔逊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对美国安全的三个潜在威胁”。他的理想
主义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深远。威尔逊在思想上的胜利比任何其他的政治成就更根深蒂固,因
为每当美国面临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之际,它总是殊途同归的回到威尔逊的观念上。一战期间和
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和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其实是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价值
观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
4、对理想主义评价。

二、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1.论战的背景。
2.论战的焦点。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斯·韦伯、尼布尔、卡尔等人对理想主义
的批判。
3.几点评论。

第二节 第二次大论战——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

一、背景

1.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第三世界崛起,两极体系出现多极化趋势,相互依赖关系加
强,旧的权力政治单一模式已远不足以反映纷繁复杂的新的国际关系现实。
2.科技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关系方法论的变革,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方法向国
际关系研究方法的渗透。
3.20 年代兴起的行为主义思潮着重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行为的规律性、科学性和
系统性被称为“政治学的新科学”,成为 50 年代行为主义运动的先兆,在社会科学领域引发了一
场行为主义方法论的革命,这场以“实证方法、技术手段、数量和价值的确定、科学推论和信息处
理”为特征的行为主义革命自然也波及到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

41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二、传统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

1.研究领域。
第一,权力政治研究及战争与和平理论。
(1)权力政治学者提出,无政府状态和等级状态是国际冲突及其解决的“硬币”之两面。
(2)权力政治学者指出,在无政府的和等级的国际体系中,解决国际冲突的战争的主要手段
是通过各国的“自助方式”。
(3)权力政治学者认为,战争与冲突的最重要根源来自人性本身(生物功能),解决国际战
争与冲突主要不能依靠诉诸人的良心内省或任何伦理道德。
(4)权力政治学者同时认为,战争与冲突还有重要的心理学的社会学根源。
(5)他们认为,20 世纪随着核武器的发明,人类战争与冲突形势发生了质的改变,国际冲突
解决必须拥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特点。
(6)他们重视外交领域的全球扩展及其对国际冲突解决的含义。
(7)将和平分为三种类型:均势、霸权、和帝国和平。
(8)他们虽不完全排除未来比较理想的国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出现,但他们更关心当下的国家
间利益的摩擦与争斗。
(9)将国际政治区分“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
第二,外交政策研究。
(1)认为外交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2)外交是一门艺术。(3)外交有明确
和有限的目标。(4)外交应尽量避免与意识形态挂钩。(5)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道德不能以理想主义标
准衡量。(6)外交的主要手段是把握力量平衡。(7)外交与内政间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
第三,地缘政治研究。
2.研究方法:传统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质的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进程,坚持传
统的哲学、历史学研究方法。注重概念的基本属性和主要功能的规定与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强调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注重事件分析。注重对国家行为体的分析,
而较少关注国家之外的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本身内部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分析。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规
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

三、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

1.科学行为主义的发展
科学行为主义(政治行为主义)的特点。
研究方法上的主张:(1)提倡实证的或实验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范畴分析和模式分析)、
策略研究(博奕分析和决策分析)以及计量研究(统计分析、数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发)。(2)
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的研究,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
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3)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着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4)力图把其他学科中的理论概念框架、方法论和思想加以改造利
用,特别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 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模式。(5)
注重行为体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6)科学主义者虽不能完全避免在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制定
分类方法时运用个人的判断,但他们力图超越个人判断的范围,采用不受个人偏见影响的演绎法或
归纳法,用逻辑推理的数学推理来取代直觉性的说明。
2.科学行为主义的主要研究领域:(1)一体化研究;(2)战略研究;(3)冲突研究;(4)
决策研究;(5)和平研究;(6)系统分析(国际体系研究)。
3.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争。

419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1)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
家利益、军事等概念是缺乏精确性。(2)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过分依靠了判断、直觉和洞
察力,指出传统主义研究中“艺术”和“技巧”的因素冲淡了“科学的”、“分析的”因素,导致
传统主义研究方法可供使用的工具甚少。(3)批评了历史研究方法的局限,认为历史的和规范的
分析方法不能画作系统的、逻辑的和实证的研究过程,指出,“历史研究方法无法使国际关系学变
成一门硬科学”。(4)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对国家行为体以外其他行为体的忽视和他们对
国家本身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多层次性的无视,认为传统现实主义的这些缺陷是造成国际关系中的
新现象、新趋势和新观念等无法进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落后局面的重要原因。
第二,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评:(1)科学行为主义过于局限实证范围,未能更好地把握
事物的本质。(2)科学主义将理论研究降格为臆造的模式,致使所提出的分析理论无法最终形成
严格意义上的理论。(3)科学行为主义强调计量华、往往忽视国际关系不同现象间的本质差异。
(4)科学主义过分强调实证而忽视了哲学、历史和伦理等因素。

四、对科学性维主义的评价

1.论战重点是方法论之争而不是本体论之争。
2.实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科学行为主义革命。
3.反映了欧美国研究方法的重大差异。
4.实现了国际关系领域两大论战学派的“双赢”。

第三节 第三次大论战——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

一、新现实主义

1.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2.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
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
的经济因素已更多地注意。
3.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新的理论思潮始于 1979 年肯尼思·沃尔兹出版的《国际政治
理论》。该书提出的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为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开创了先河。肯尼思·沃尔
兹(1924—):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70 年代以前的著作都是传统现实主义著作,代表为
《人、国家与战争》(1959);70 年代以后开始新现实主义的研究,代表为《国际政治理论》(1979)。
他经历了现实主义在战后从传统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演变,他的理论也是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
新现实主义,即自己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批判,被称为“特别的人”。

二、第三次论战的三个阶段

1.1979 年至 80 年代中期,是形成期,主要是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2.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是发展期,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3.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是深入期,出现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批判理论“三足鼎
立”的局面。

三、对第三次论战的评价

42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四节 新“战国”时代——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一、国际关系学理论战出现的背景

1.主流学派之间的范式之争与非主流的挑战。
传统主流学派之间的争论: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多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历史社会学派、规范理论
等。
2.主流学派的论战:由不可通约到理论趋同(新-新综合):(1)理论框架趋同——统一到
理性主义的框架中。(2)世界观趋同——物质主义世界观。(3)认识论趋同——坚持科学实证主
义原则,反对任何诠释性理论。(4)研究方法趋同——以无政府状态为分析的起点。(5)研究层
次相同——国际体系层次理论。(6)研究议题趋同——技术性问题的论证。

二、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与反思

1.非主流学派——反思主义派别: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共同点:不承认理性主义的基础,强调理论的诠释性、行为体和结构的互动性、主体间意义的
重要性。
2.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1)问题解决理论与构成性理论之别。客观世界是否存在?
个人是否可以与客观世界相分离?(2)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之别。批判理论强调思想观念等主
观因素的作用,“思想观点形成物质世界”,而不是相反,所以,“变革国际政治就是变革人们对
国际政治的认识”。(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之别。现实主义等强调政治家和外交家的作用,而
批判理论强调批判理论家的作用。

三、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

1.冷战的结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检验:“变化”因素的解释;“预测困境”。
2.反思: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和解释。
3.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传统主流学派争论的继续;建构主义的异军突起;理性
主义与反思主义的论战。
4.走进新千年: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
(1)在本体论上,继续向着软理论的方向迈进。(2)在认识论上,经验主义和诠释性理论分
析视角平分秋色。(3)在方法论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在研究议题上,
向着分散化方向发展,众多传统研究议题重新回归到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

思考题

1.阐述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主张,并作简要评论。
2.阐述齐默恩的主要观点主张。
3.阐述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4.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5.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论主张。
6.阐述传统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7.阐述传统主义学派的主要方法论主张。
8.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42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10.简述第二次大论战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11.如何评价第三次大论战?
12.阐述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推荐阅读书目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二、三、四、五章。


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一、十二章。
3.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郭树勇译,秦亚青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24-38 页。
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二、三、四、
五、六章。
5.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5. Chapter 1.

42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二章 现实主义(I)
:学术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实主义的理论起源于历史发展;理解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
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理论内涵;弄清现实主义理论之要义;掌握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现实主义理论各分支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深入理解古典
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学会联系现实以及通过与其他国
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比较来评估现实主义的理论价值。

第一节 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

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权力的关注,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对
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和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则成为现实
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how the world is),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
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

三、现实主义的学术分支

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


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这些分支有共同的假定,
也有不同的观点。

第二节 古典现实主义

一、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渊源

1.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思想根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修昔底德(权力的重要性);马基亚维利(国家本质);霍布斯(自然状态);卡尔;尼布尔。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死于公元前 400 年),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最早论述了今
天可称为“权力政治”的东西,即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不均衡会导致战争。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君主论》的主要内容有:提出
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即人性恶。提出了国际关系中结盟的利弊和后果。提出了军事力
量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
卡尔(E. H. Carr, 1892-1982)在《二十年危机》中强调事实与理想的区分。真正的科学应当说
明“what is”而不能仅仅解释“what should be”。他强调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
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42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二、古典现实主义: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特征

1.国家是主要行为体。
2.国家是单一/理性的行为体。强调人天生就是利已的,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
欲。
3.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
4.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悲观、循环史观)。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把
古典现实主义称为人类本性现实主义(human nature realism)。

三、古典现实主义:摩根索

1.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2.权力斗争中国家的政策目标(维持现状、帝国主义、追求威望)。
3.国际和平的条件(自我克制、均势机制、外交)。
摩根索(Hans Morgenthau,1904-1980)的《国家间政治》认为,理论核心是权力政治。国家
的行为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国家是作为理性行为者行事。国家目标与其权力或能力
是相称的。所谓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指国际政治同一切政治一样,都是为权力而斗争。国家
对权力的追逐,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权力的不均衡和和战争。权力均衡能够维持秩序与
和平。

四、古典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沃尔弗斯;雷蒙·阿隆;约翰·赫兹(安全困境)等。

五、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 新现实主义

一、二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1979 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二、新现实主义:沃尔兹

1.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改造(国家目标、原因层次、理论性质)。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
不是目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
用的结果。
2.基本概念:体系结构。
3.基本假设:(1)国家趋于相互制衡权力;(2)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稳定;(3)国家关注
相对收益,难于合作。
4.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单位与体系的互动:国家作为统一的、以生存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国际体系的单位。
国际体系的变化,是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造成的。它的特性是由大国数量决定的。未来的结果,取
决于国家的动机,也取决于体系的结构。
强调体系的压力: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the nature of man)

42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的结果。
国际体系的性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决定国家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紧张状态。
关于“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一个国家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会降低其他国家
的安全感。国家为了安全而相互采取的措施,造成了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新现实主义认为,
以安全为代价追求权力是不值得的,因此国家有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

三、新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1.罗伯特·吉尔平:(1)体系变化论(2)霸权稳定论。
2.瓦特:威胁平衡论。
3.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

四、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四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

一、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新古典现实主义进一步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国家的外交
政策取决于它的国际地位和相对物质力量。不过,这种权力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家领导人的
作用为媒介,即领导人如何认识国家权力地位以及对资源的支配程度如何。

三、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思考题

1.比较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摩根索、沃尔兹的主要思想。
3.简述现实主义的理论发展线索。
4.简述卡尔、吉尔平、米尔斯海默等人的现实主义思想。

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一、二、三章。
2.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一、四、五、
七、十一章。
3.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7-102 页。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王辑思校),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 4-21.35-43.63-122.220-283 页。
4.倪世雄、金应忠主编:《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浙江,学林出版社,1987 年
版,第 23-36.51-60、163-173 页。
5.肯尼思·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1-42.77-92.111-129.195-206 页。

42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84-96.111-123


页。
7.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5-49.85-98.184-207 页。
8.法利德·扎卡利亚:《从财富到权力》(门红华、孙英春译,古田校),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1 年版,第 16-62 页。
9.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章。
10.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4 章。
11.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2.
12.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2.
13.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五部分。

42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三章 现实主义(II)
:战略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实主义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弄清均势战略、冲突理论和威慑战略的
起源;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各种战略理论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各种现实主义的战略理论特别是均势战略和威慑战略;从理
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均势理论

一、均势概念、均势模式与历史中的均势

1.均势概念:力量均衡论;稳定状态论;权力手段论;保守政策论。
2.均势模式:摩根索两模式论(直接对抗式和竞争式);西奥多·考伦毕斯和詹姆斯·沃尔
弗的均势变体论;埃弗里·戈登斯坦的均势三范式。
3.均势的历史轨迹:戴维·休姆的古典均势;伯纳多·鲁塞莱和马基雅维里的意大利均势;
乌德勒支和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维也纳均势;美苏核均势。

二、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

1.四种均势类型:欧洲均势(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间);
两极均势;全球多级均势(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2.当代均势理论:基辛格、英尼斯·克劳德、卡尔·多伊奇、、默顿·卡普兰等人的均势观点。

三、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第二节 冲突与战争理论

一、冲突概念

1.冲突概念: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其他可自我认同的人群,原因是他
们所追求的目标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
2.有关冲突概念的主要代表性观点:刘易斯的价值冲突说;科塞尔的环境冲突说;乌尔斯·路
特巴希尔的理性决策说;沃尔兹的冲突三意象说(人性冲突论、行为冲突论和体系冲突论)。
3.冲突的种类: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二、冲突的微观理论

1.生物学和心理学解释:威廉·詹姆斯和威廉·麦克杜格尔的攻击本能论。
2.社会学的解释:女性主义者的性别本能说;洛伦茨的“种内攻击说”;挫折-攻击理论和转
移理论;社会习得理论。

三、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

1.冲突的宏观层次:社会层次、民族国家层次和全球体系层次。
2.冲突的宏观理论:冲突功能论;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互动论;社会冲突论(文化、种族差

42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异等);革命战争理论;昆西·赖特等人的战争起源论;军备竞赛与战争理论。

第三节 威慑理论

一、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

伯纳德·布罗迪、基辛格、罗伯特·鲍伊、罗伯特·奥斯古德、唐纳德·布伦南、托马斯·谢
林、赫尔曼·卡恩等。

二、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威慑和军备-反应过程;核威慑战略与核战争的控制理论;裁军、军控与威慑;21 世纪的核威
慑理论。

三、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思考题

1.试述均势概念的内涵。
2.简要评价均势理论。
3.试述冲突概念的内涵。
4.阐述冲突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的主要内容。
5.阐述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五、六、七、八章。
2.肯尼思• 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版,序
言、导言和结论。
3.提莫• 邓恩等主编:《八十年危机:1919-1999 年的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第 261-301 页。
4.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一、二、三、
五、六章。
5.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五章。
6.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10 章。
7.肯尼思• 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9 章。
8.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 章。
9.(美)威廉森·默里,阿尔文·伯恩斯坦,(英)麦格雷戈·诺克斯主编:《缔造战略:
统治者、国家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3.19 章。
10.(美)帕雷特(PoterParet)等:《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时殷弘
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 部分。
11.(美)加迪斯 著,时殷弘,李庆四,樊吉社译:《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
析》,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10 章。
12.(美)肯尼迪 编,时殷弘 等译:《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10 章。

42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四章 自由主义(I)
:学术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弄清相互依存理论、贸易
和平理论和民主和平理论的思想起源;掌握各种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和把握各种自由主
义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变化趋势。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各种自由主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
面上把握各种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自由主义理论概说

一、自由主义的理论起源

二、理论特点与主要观点

坚持人性本善论,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强调国际关系中非权力因素、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重
要性以及全球系统相互依赖过程的分析。

三、主要学术分支

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功能主义、相互依存自由主义、国际一体化
与区域一体化理论等。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

一、新自由主义亦称相互依存自由主义。

这一理论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
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
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日益成为可能。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和约瑟夫·柰(Joseph Nye, Jr.)。

他们的代表作是《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1972)


和《权力与相互依赖》(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1977)。

三、相互依赖理论

1.“相互依赖”指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
2.三个一般性假定:第一,国家并不是国际关系中的唯一行为体;第二,经济、社会和生态
问题在国际议程中已取得了与政治、军事问题同样重要的地位;第三,经济相互依存连同扩大了的
政治联系增大了合作的价值而减小了暴力的功效。

429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四、相互依存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五、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

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
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
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
传统,并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第三节 经济自由主义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与贸易和平论的主要观点

1.两个世界理论:军事世界和贸易世界。
2.贸易和平论:(1)军事技术的革命是战争变得具有一毁俱毁的残酷性。(2)国内政治的
变革有助于阻止战争的发生。(3)世界相互依存的加强使得军事-政治世界的战争手段遭遇到更大
的困难。(4)国家数量的增加,贸易成为维持国际体系存在的重要因素。

三、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

第四节 共和自由主义

一、共和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共和自由主义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 17.18 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洛克、卢


梭等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家就部分地将政治民主与战争问题联系起来。18 世纪末著名自由主义思想
家康德提出的“永久和平论”更进一步将政治民主制度与世界永久和平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民主和平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主要代表人物:米歇尔·多伊尔、布鲁斯·拉西特的民主和平思想。
2.民主和平论的核心观点:民主国家很少相互发动战争。其基本观点是:第一,在民主国家
之间虽然同其他政体国家一样也存在着许多利益冲突,但民主国家间很少用诉诸战争的方式解决冲
突;第二,尽管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打仗,但他们可能和非民主国家打仗。

三、对共和自由主义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
2.阐述相互依存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贸易和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4.阐述民主和平论的主要内容。

43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推荐阅读书目

1.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 年第 10 期,第 10-12


页。
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48-572.584-587 页。
3.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72-312
页。
4.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外交学院学报》,1998 年第 1 期,第 40-47 页。
5.罗伯特• 基欧汉:《霸权之后》(苏长河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版,第 59-164
页。
6.大卫• 鲍德温主编:《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26 页。
7.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0 章。
8.罗伯特•基欧汉:《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7 章。
9.(美)奈(Nye,J.S.)著,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二、三编。
10.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主编:《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1.五部分。
11.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3 and 5.
12.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3.
13.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部分。

43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自由主义(II)
:组织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自由制度主义、集体安全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背景及其基
本内容;弄清新自由制度主义、集体安全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起源;理解和把握新自由制度
主义、集体安全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新自由制度主义、集体安全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把握各种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新自由制度主义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产生

1.产生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罗伯特• 基欧汉、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

二、罗伯特• 基欧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

1.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
2.基本概念:国际制度。
3.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比较

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与结果: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
2.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上存在分歧。新现
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
3.关于相对受益于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强调相对收益的重要性,新自由主义强调绝对收益
的重要性。
4.关于国家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目标的重要性。
5.关于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认为“实力是国家安全和独
立的基础”,更为注重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国家的意图。
6.关于制度和机制:在国际社会缺少超国家权威机构的协调或者强制的手段维持国际秩序的
情况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地起作用。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机制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的
有效手段。

四、对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评价

第二节 集体安全理论

一、集体安全理论的产生

1.产生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43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二、集体安全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1.概念。集体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就是若干国家相互承担义务,确立反对侵略的相互依
存的安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成员国将共同行动,反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
必要时则实行军事制裁。
2.集体安全的基本要素:第一,集体安全组织的成员来源具有普遍性。第二,集体安全要求
建立一套合法有效的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这是集体安全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三,集体安全的目的
是为了防止内部成员国发生的侵略行为。
3.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主观条件是指成员国对集体安全的一般接受能力。客观条件是全球
形势应适合集体安全的运作。

三、集体安全理论的历史实践及其分析

1.国际联盟的历史实践。
2.联合国的历史实践。

四、集体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国际安全体系。
2.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安全保障机制。
3.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保护国家安全的手段。

五、集体安全的困境与未来前途

1.集体安全的困境:第一,集体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矛盾;第二,国家主权与集体安全的矛盾;
第三,国际安全与大国一致性原则之间的矛盾。
2.集体安全的未来前途。

第三节 功能主义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

1.产生背景。
2.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戴维·米特朗尼与《有效的和平体制》。

二、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厄恩斯特·哈斯、菲利普·施米特、列昂·林德伯格、约
瑟夫·奈等。

三、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戴维德·米特兰尼(David Mitrany,1888-1975 年) 的功能主义。在各个功能领域建立国


际组织,以经济统一为政治协定的达成奠定基础。
2.厄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的“新功能主义”强调政党、利益集团及政治精英的作用。
新功能主义理论提出了系统的“外溢”理论。
3.约瑟夫·奈的一体化七过程机制以及一体化潜力和条件。

43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四、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罗伯特·基欧汉的国际制度思想。
2.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阐述集体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
4.如何看待集体安全理论的困境及其未来前途?
5.阐述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推荐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十章。
2.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
出版社 2001 年版。
3.大卫• 鲍德温主编:《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9-142,269-337 页。
4.肯尼思·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美]莉萨·马丁、贝恩·西蒙斯:《国际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一-四部分。
6.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3 章。
7.门洪华:《和平的纬度: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2
章。
8.史哲:《无政府状态与联合国集体安全》[博士论文];王杰指导,国际政治学: 国际组织
研究: 北京大学;2003 年版。第 1.2 章。
9.郭学堂:《论集体安全: 一种历史与理论分析》[博士论文];倪世雄教授指导。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 复旦大学 1998 年版。
10.张胜军:《功能主义的实践与国际政治的现实:论世界银行集团的非政治化倾向》[博士论
文];赵宝煦教授指导。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 北京大学 1998 年版。第 1.2 章。
11.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3.
12.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3.

43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六章 建构主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 80 年代以后非理性主义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中所引起的变革,掌握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建构主义发展谱系、建构主义重要
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构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和非理性主义思维路径;身份、认同、文化、主体间
性等建构主义核心概念;建构主义关于规范和认同对国家行为和国际政治的影响;温特的国际无政
府文化理论。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中建构主义的兴起

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1.建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一词最早是在 1989 年由尼古拉斯•奥努


尔(Nicholas Onuf)提出的,而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流派之一。
2.冷战的终结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

二、主流理论与反思主义的对话

1.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视角。
2.批判理论中的反思主义视角。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概说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关于建构主义的定义,学术界争论很大。奥努尔、温特、特德•霍普夫(Ted Hopf)、克拉托
齐威尔(Friedrich Kratochwil)、理查德•普赖斯(Richard Price)和克里斯琴• 罗斯• 斯密特(Christian
Reus-Smit)、杰佛里• 切克(Jeffrey T.Checkel)、戴尔•科普兰(Dale C.Copeland)、斯特法鲁•古兹尼
(Stefano Guzzini)伊曼纽尔•阿德勒(Emanuel Adler)、约翰•鲁杰(John Gerard Ruggie)等学者
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差别很大。我们认为建构主义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整体把握:
1.建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本体论。
2.强调行动者或主体的社会建构性质。
3.建构主义既注意因果解释,也注意建构解释。
4.建构主义的研究战略是方法论的整体主义而不是个体主义。

二、建构主义的发展谱系

1.建构主义的先驱是国际关系中的反思主义(reflectvism)。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ley)、德•代元(Der Derian)、戴维•坎贝尔(David Campell)、沃克尔(R.B.J.Walker)、罗伯
特•考克斯(Robert Cox)和吉米•乔治(Jim George)等。
2.中间立场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温特、卡赞斯坦和费里莫。
3.欧洲建构主义主要以《欧洲国际关系》、《欧洲公共政策》和《千禧年》等学术刊物为阵
地。

43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分类

从现有的学术文献来看,国际关系学者把建构主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派(conventional)和批判派(critical).
2.新古典、后现代和自然主义。
3.温特把建构主义分为三种派别: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4.基欧汉等人把构建主义分为:传统、批判和后现代。
5.克里斯琴•罗斯•斯密特、从层次的角度把建构主义分为系统、单元和整体三个方面。
6.罗恩•帕兰(Ronen Palan)则把建构主义分为强硬和温和两类。
7.英国学派学者蒂姆.•邓恩把建构主义分为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和新建构主义。
8.皮特曼把建构主义分为保守的、常识的和后现代的三种。
9.厄恩斯特•哈斯把建构主义分为三派:系统派,规范和文化派以及温和理性主义派。
10.阿德勒则把建构主义分为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语言学、激进和批判派四类。
11.霍布森从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把建构主义分为三种类型:国际关系为中心的、国家为中
心的和激进或后现代的。

四、建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1.主要概念:主体间互动、文化、观念、认同、规范等。
2.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规范理论、认同理论和安全共同体理论。

第三节 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与建构主义

一、奥努夫与建构主义

1.奥努夫的建构主义概念。在国际关系学界,奥努夫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的始作俑者,
他在 1989 年出版的《我们创造的世界》中首先提出了建构主义一词。
2.奥努夫的建构主义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任何社会关系包括国际关系总是行动者和
结构和建构相互建构的过程;言语是建构的媒介,社会建构总是规范的;规则作为媒介,可以赋予
行动者以不同的机会和利益的非对称分配。

二、克拉托齐威尔与建构主义

1.克拉托齐威尔的代表作《规则、统治和决定》。克拉托齐威尔也和奥努夫一样,探讨了行
动者的规范和规则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他指出要想理解国际行为,就必须理解人类的行为,而理
解人类的行为则需要依赖我们的知识概念,知识概念反过来又是由我们的世界观念构成的。从知识
概念的角度来看,我们所经历和生活的世界可分为三种形象:物质事实或观察事实的世界,意向和
意义的世界和制度事实的世界。克拉托齐威尔试图从语言学,特别是约翰•瑟尔的语言行为角度入
手,来探讨国际社会的性质。他指出,作为规则引导的活动,语言为我们研究规范在社会中的功能
提供了出发点。
2.克拉托齐威尔建构主义理论的三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从公共选择所定义的抽象初始情
况出发,研究规范塑造决定的作用是有益的。第二个假设是:人的行动一般是由规则支配的。第三
个假设是:既然规则和规范通过推论过程影响选择,就应该更加关注辩论和诠释。
3.克拉托齐威尔建构主义三模式:第一方模式、第二方模式、第三方模式。第一方模式,只
考虑一个行为体的利益。规范引导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有效言语行为条件的限制,如威胁

43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和警告等。规范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强制特性。第二方模式中,涉及的是规范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作
用。其特征是各方的战略行为,即承认决策的相互依赖,由于讨价还价可能包括了强迫行为,规则
和规范可能但不一定在这种模式的选择中比重很突出。因此为了达成协定,行为体一方常常违背另
一方的意志。在第三方模式中,出现了道德观,如公正和平等。第三方为了调解和解决提交的问题,
运用即存的规则来解决争论。上述三种方式是根据规则和规范的推论方式而不是行为体的数目来区
分的。

三、温特与建构主义

1.温特建构主义的代表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1999 年,温特经过多年的思考、积累和耕耘,出版了建构主义的经典之作:《政治的社会理
论》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上趋于成熟¨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学
派的地位和学理一一得到广泛的承认。《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社
会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政治。这两部分构成了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支柱。温特的结构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新现实主义而言,结构指的是无政府状态和物质力量的分配,即
物质的结构性,这是一种物质的观点。温特指出,对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而言,国家的身份
和利益完全由内在和国内的因素建构的,因此在体系的层次上,国际体系的结构与国家的身份和利
益的性质无关。第二,新现实主义把国家间的互动归于单元层次,对互动的研究归于还原主义的研
究领域,排除在体系的结构之外。
2.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温特看来,国际体系的行动者和结构是相互建构的。一方面是行动者通过互动创造了结构,
没有互动的实践,结构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生产和再生产了主体间性的意义,
反过来,主体间性的意义同样也建构了行动者。国家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不同角色,他们根据这
些角色类型再现自我和他者。国家通过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的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主题间性理解和塑
造了不同的体系结构。因此无政府状态的逻辑并非只有一种,即不会存在单一的逻辑:新现实主义
的自助和权力政治。无政府状态可以有多种类型的逻辑。温特抽象出了三种无政府“文化”的理想
类型,这三种文化是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在霍布斯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互定
位是“敌人”角色,是你死我活,敌人没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在洛克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
互定位是“竞争对手”的角色,竞争对手有着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但没有免于暴力的权利。威斯特
伐利亚体系对主权的确认就是一个标志。在康德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互定位是“朋友”。朋
友之间相互承担义务:不使用暴力解决争端,在出现侵略的情况下相互帮助,从而导致多元安全共
同体和集体安全。温特的三种结构(文化)塑造了行动者的三种身份认同,即霍布斯文化的敌人身
份、洛克文化的竞争对手身份、和康德文化的朋友身份。温特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变化的。行动
者的实践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可变的,另一方面,结构的变化又是不
易的。在温特看来,这三种文化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演变方向。霍布斯文化是主权体系之前的时期,
洛克文化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康德文化则指向未来。

第四节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建构主义作为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支新军,已经引起了国际关系理论界的重视,在美国一些著
名的大学设立了这方面的课程,初步形成了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沃尔特把
它描述为解释为国际政治的三大理论之一。

43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发展的贡献

1.以新的国际政治本论解读主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命题。
建构主义对主流理论的最大挑战或者说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改造来自于他的本体论,它与主流理
论的争论主要在本体论而不在认识论上。从规范和认同出发,建构主义开始审视国际关系学科的性
质和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命题和逻辑,从而生发出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虽然建构主义使
用的仍然是主流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权力、利益、无政府和安全等,但由于本体论视角的转换,
这些概念在建构主义的话语内获得了新的意义,这是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所在,也是超
越主流理论的地方。
2.国际政治研究议题的变化。
与现实主义对权力、新自由主义对信息与制度的安排不同,建构主义则从文化、规范和认同方
面来理解国际政治。同时建构主义把目光更多地从国家转移到个人和组织行为体,突出社会力量(第
三种力量或第三部门)在塑造国际规范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越来越具
有世界政治的色彩。
3.建构主义还大量扩展了国际政治的研究方向,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

1.建构主义强调行动者—结构相互建构过程中的结构,而忽视行动者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2.建构主义把焦点集中在主体间性的理解上也使建构主义者对动因问题不感兴趣。
3.在当今世界政治中,建构主义所说的洛克文化有时很容易倒退到霍布斯文化状态,建构主
义对此还没有提出合适的解释理由。

思考题

1.简述建构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
2.简述建构主义的理论特点。
3.试论述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
4.简要评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推荐阅读书目

1.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2.玛莎•费丽莫:《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3.彼得•卡赞斯坦:《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版。
4.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5.郭树勇:《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长征出版社 2001 年版。
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章第六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7.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四章。
8.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四部分。

43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七章 国际社会学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学派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历史中的地
位和意义,掌握国际社会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国际社会学派的发展谱系、国际社会学派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了解 90 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学派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所引起的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国际社会学派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
位;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把握国际社会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国际社会学派概说

一、国际社会学派的产生

马丁• 怀特与《权力政治》;赫德利• 布尔与《无政府社会》

二、国际社会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基本概念

“国际社会”;“国家的体系”;国际法。

第二节 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与构成条件

1.基本目标。有两大类:一类是任何社会都共同拥有的,如限制人身暴力、保持交易信用和
稳定财产权三项基本目标。另一类是国际社会独有的,如保存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自身、维系国家
独立和主权以及促进和平是三项基本目标。两类相加,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共六项。
2.国际社会的构成条件。判断一个国际体系是否为一个国际社会,要看该体系是否满足了实
现这些基本目标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各国在实现上述基本目标方面享有共同利益,并形成共同
利益的认同;各国间默契地认同一系列限定国家行为的规则;国家间应建立一系列确保上述规则行
之有效的制度。如果一个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在实现上述基本目标方面满足了这三个条件,那么,
这个体系就可被称之为国际社会。

二、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1.强调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扩展意义。
2.强调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的概念之分。
3.强调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观念差异。

三、对国际社会学派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国际社会概念的基本内涵。
2.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和构成条件有哪些?
3.阐述国际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
4.如何评价国际社会学派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

439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推荐阅读书目

1.提莫• 邓恩等主编:《八十年危机:1919-1999 年的国际关系》(周丕启译),北京,新华


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2-100 页。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32-238 页。
3.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62-388 页。
4.[英]赫德利• 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1
第 1-5 章。
5. 石斌:“权力·秩序·正义——‘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伦理取向”,《欧洲研究》,
2004 年第 5 期。
6.(英)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刘
德斌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7.(英)约翰·文森特:《人权与国际关系》(凌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年版。
8.Ole Wæver , “International Society-Theoretical Promise Unfulfilled?”,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27, 1992.
9.Martin Wight, System of States, Leicester: Leicei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7, chapter 3。
10.Barry Buzan,“From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7(3),1993,pp.327-352。
11.Barry Buzan, From International to World Society ? English School The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Dunne Timothy, Invent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A History of tlne English School, London:
Macmillan,1998.
13.Adam Wats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1992.
14.苗红妮著:《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博士论文];秦亚青指导;国际关系: 国
际关系理论: 外交学院 2005 年版。

44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八章 批判主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批判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弄清批判理论、后现代主
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的思想起源;掌握各种批判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和把握各种批判主义
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各种批判主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
面上把握各种批判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批判理论

一、批判理论概说

1.批判理论的产生:自 80 年代初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有重要影响的学派。
2.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和考克斯
(Robert Cox)等。
3.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来源于 1920 年代兴起的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

二、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1.关于人类的解放传统理论把社会界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控制和支配的领域,鼓励人们进一
步操纵人类的生活,对于人类解放的可能性是不关心的。批判理论则质疑约束人类自由的社会生活
形式,并力图破除这种形式。
2.考克斯(Robert Cox) 的观点。
考克斯在《社会力量、国家与世界秩序:超越国际关系理论》("Social Forces, States and
World Order: Beyo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中进行了解决问题理论(problem-solving
theory)与批判理论的区分。 解决问题理论认为世界连同组织在其中的社会和权力关系以及制度,
都是被该理论所发现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就是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既定框架。解决问题的总
目标就是通过有效地处理麻烦根源而使这些权力关系和制度顺利地运作。而批判理论认为,理论总
是有利于某人或某种目的。 批判理论关注:理论在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与政治秩序中处于怎样的地
位?这种地位对理论化有怎样的影响?能不能以某种方式向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秩序中的不正义、不
平等提出挑战?
3.批判理论对社会与政治结构的看法。
所谓“既定”秩序,其实并不是自然的、必然的或具有历史不变性的。占主导地位的秩序中充
满了不正义与不平等。批判理论寻求取而代之的模式。对批判理论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如何解释
世界,还在于通过批判改造世界。
4.批判理论与主体间性。
社会结构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通过相关人群的观念建构,它们就变成了客观世
界的一部分。 批判理论试图了解现有的秩序,即传统理论所谓“既定的东西”,是怎样被历史社
会力量造就出来,并且特别关注世界秩序变革的可能性。

三、对批判理论的评价

44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1.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至少从 1980 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在整个社会科学界就一直有着


重要影响。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后现代主义进入了国际关系领域。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存在诸多异
议。这种异议不但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与批评者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它的倡导者之间。
2.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

二、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

1.后现代主义与“元叙述”。
2.莱昂塔德(Francois Lyotard)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简化到极点,后现代主义就是不相
信元叙述(metanarrative)。”
3.“元叙述”的概念:该理论宣称能清楚地阐述对知识下断言的基础。实际上,后现代主义
不相信宣称已达到“真理”的有关人类生活的任何说明。该学派认为在话语之外不存在建立真理陈
述之基础的可能。
4.权力与知识 。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所有的权力都需要知识,而所有的知识都依
赖于并且增强现存的权力关系。在权力之外,不存在诸如“真理”这样的东西。真理不是外在于社
会结构的东西,而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检查国际关系理论的“真理”,就是看
支配这一学科的概念和知识论断,在多大程度上是依特定的权力关系状况而定的。
5.系谱学(genealogy)
系谱学是一种历史思维方式,旨在揭示那些排斥和掩饰的过程,使那些被认为超越历史的东西
历史化,包括那些被埋没的或是在记述和创造历史过程中被排斥的东西或思想。所谓历史,实际上
就是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支配与强加的系列过程。系谱学就是按照无休止的众多意志的权力政治冲突
来理解一切历史。
6.知识与“现实世界”。一切知识都联系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并且是出自于特定的观点
(perspective)。真理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竞争的观点。这些观点不单是认识理解“现实世界”
的视觉工具,如望远镜或显微镜,而且本身也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
7.“文本” (textuality)。“文本”来自于德里达(Derrida)在 Of Grammatology 中对 text
的再定义。德里达并没有把文本的含义限定于文献和观念的范畴,而是认为世界也是一个文本,或
者说“现实”世界的构成就如同一个文本,人们只能通过解释的经验才能谈及这种“现实”。
8.解构(deconstruction)、双读(double reading)。“解构”是从根本上动摇被认为是稳定
的概念和概念对立。这种稳定性的产生是因为人们运用了语言中似乎是客观和自然的对立概念,诸
如穷与富、好与坏、对与错等。解构的要点就在于揭露对立术语的寄生关系,并且尝试替换它们。
“双读”是对文本进行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 。第一读是对占支配地位的解释进行注释和重复,
要点是表明一个文本、话语或制度看起来是前后一致的。 第二读是揭示一个文本、话语或制度之
内的紧张与矛盾是怎样被掩盖或排斥的。双读的目的决不是要达到一个“正确”甚至“唯一”的文
本,而是要表明任何文本都有多种的解读意义。

三、对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44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三节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1.女性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参与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女性主义对第一次
争论的早期介入;女性主义对第二次国际关系理论争论的介入;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2.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派别

(1)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要求女性享有同男性一样的权利与机会。
(2)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socialist/Marxist feminism)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与家长制权力
导致女性与男性相比在体制上处于不利地位。
(3)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post-modernist feminism)关注的不是妇女而是性别(gender)。
(4)观点女性主义(standpoint feminism)要求纠正男性统治世界之知识的局面。

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理论主张

1.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张。
2.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战争理论的批判。
3.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
4.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安全论。

四、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批判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
2.阐述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构和重建。
3.阐述女性主义理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和改造。
4.如何评价批判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一、四、十二章。
2.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八、九章。
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五章。
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五、六、十七、
十八章。
5.克瑞斯汀·丝维斯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Christine Sylvester,Feminist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Postmodern Er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浙江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6.J. Ann Tickner, “What Is Your Research Program: Some Feminist Answers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9, No. 1, March 2005.
7 .Christine Sylvester,Feminis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 Unfinished Journey. Cambridge:

44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8.Elisabeth Prugl, The Glob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Home-Based Work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20th Centu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9.胡传荣:《冲突、张力与有关合作的期待——女性主义与国际关系学三大主流学说》,《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6 年第 12 期。
10.王文:《超越两分法: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前途》《国际观察》2005 年第 2 期。
11.李英桃:《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2.李英桃:《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13.[加]巴巴拉·阿内尔:《政治学与女性主义》郭夏娟译,东方出版社 2005 年版。
14.[美]怀特:《政治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孙曙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15.刘永涛:《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欧洲》1998 年第 5 期。
16.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年 7
期。
17.庄礼伟:《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年第 7 期。
18.詹姆斯·德代元:《国际关系理论批判》,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9.罗伯特•基欧汉:《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7.8 章。
20.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9.

44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九章 其他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流派的历史发
展及其基本内容;弄清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流派的思想起源;
掌握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流派的基本要旨;理解和把握认知学
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流派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流
派的基本内容;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把握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生态政治论和国际政治
经济学各流派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认知学派

一、认知学派概说

1.认知学派产生的背景。
2.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二、认知学派的核心概念

认知;知觉与错觉;强悍型领袖;参与型领袖;精英;个性;知觉环境。

三、杰维斯及其《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1.理论假设。在决策者这一微观层次上面,杰维斯对国家冲突的解释是:国家决策者在不确
定的国际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错误知觉,并且大多数这样的错误知觉是夸大对方的敌意,将对方国
家视为具有冲突意图的对手。由于互动的双方都趋于发生这样的错误知觉,冲突的几率就可能明显
的大于合作的几率,所以,在杰维斯的研究设计中,他确实了两个变量,一个是最微观层次上的国
家决策者知觉,这是他的自变量;另一个是货架之间的冲突行为,这是他的因变量。两个因变量之
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国家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可能加剧国家之间的冲突、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
2.知觉是一个心理学的专门术语,指人在受到刺激后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自己接收的信息
的过程。然后人对知觉到的信息加以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刺激因素做出反应。人对刺激因素
的反应是基于他对刺激因素的知觉,而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刺激因素本身。所以,如果人的知觉是
错误的,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它的反应也是错误的。正因为如此,在决策过程中,直觉起到十分
重要的作用。
3.知觉与冲突。杰维斯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国家之间会发生冲突。第一,作为对手的双方
或其中一方旨在改变现状,却有侵略或法身冲突的意图。在这种请款下,无论是否存在错误知觉,
冲突都难以避免。第二栓方都是维持现状国家,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但冲突还是发生了。杰维斯认
为,在第二种情况下,冲于发生的重要的原因是决策者的错误知觉。错误知觉业是一个心理学的专
门术语,指由于决策者对收到的信息做出了误断,其决策和行为随之偏离实际,结果,事物的发展
结果就于决策者的原本意图不相吻合。也就是说,由于决策者对形势和对方意图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并且往往是夸大对方敌意的判断,所以,他们会采取过分的行为。如果对方均是如此,敌意螺旋就
会不断上升,冲突也就会在双方购物以冲突的情况下爆发。第二点是杰维斯研究的重点范畴。
4.错误知觉的生成机制。在提出理论假设之后,杰维斯进一步使用历史数据证实自己提出的
假设,分析决策者为什么会发生错误知觉。在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之后,他发现心理学理论中讨

44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论的几个导致错误知觉大重要机制同样在国际政治领域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认知降
服现象(cogenitiveconsistency)。人们对世界的事物总是有着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总是保存在他
们的记忆中,形成了人在接收新的信息之前的原由认识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保持自
己原有认识的趋向,当他们接收到新的信息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使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保
持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认识相符。如果决策者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不一致,他们就可能
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或屈意误断,使其能够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一致起来。在许多情况下,决策者
趋于忽略或无视来自对手的善意信号和姿态。其次是诱发定势。人们接收到信息的时候,回忆自己
当时集中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为定势,据此解读自己收到的信息。第三是历史包袱。人们往往将历史
作为镜子,以史为鉴就是这个道理。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但历史也可以是很沉重的负担,
它会使人们简单机械地将历史与现实对比,结果就会完全错误地认识现实。历史的类比是重要的,
但是,历史的类比也会由于人的认知局限而成为负担,产生误导作用,将一些实质上不相同的现实
事件和历史事件牵强的联系在一起。结果出现重大的知噢决错误。
5.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由于存在这些导致错误知觉的机制,决策这是很容易错误地认识客
观现实的。从理论层面讨论了错误知觉的生成机制之后,杰维斯继续分析了四种常见的错误知觉。
首先是国家决策者往往将对方想象为内部团结一致、令行禁止的行为体。这样一来,任何无意、巧
合和偶然的事件都会被视为精心策划的战吕行动。其次是决策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影响力和被
影响程度。如果出现了有利于自己的情景,决策者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影响力所致。第三十愿望思维。
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总是趋于避开自己不愿听到和不愿看到的事情,总是向往接收到自己希望
看到和看到的消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愿望思维。最后是认知失调。当人们在考虑应该使用一
种政策的时候,却发现了许多关于这一政策不脱的意见和批评,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别人认为不正
确,于是就会出现认知失和现象。为了保持自己的认知相符,人们便寻找理由,以便自圆其说。

四、对认知学派的评价

第二节 世界体系理论

一、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与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2.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概念。按照沃勒斯坦的定义,世界体系是一个实体,这种实体具有单
一的劳动分工和多元文化;作为一个体系,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世界经济”、“世界政治”
和“文明”。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方式及其变动为基础,把资本积累当成扩张的动力;
也就是说,世界体系首先是、事实上也主要是一种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体系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融入”和“边缘化”理论:“融入”是指世界体系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不断进入世界体系
的过程。“边缘化”是指世界体系不断包纳新的国家和地区的过程。融入只是边缘化的第一步,随
着边缘化过程的深入,被边缘化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地加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商品链”之中。
2.世界经济体系的周期理论和全球政治长周期理论
3.多层次国家体系理论:核心区域边缘区之分;核心区域边缘区之间的差异、剥削和对抗。
4.反体系运动理论。

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评价

44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三节 生态政治论

一、生态政治的兴起与生态政治论概说

二、生态政治论主要观点

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思维的动摇:(1)国家主权弱化说;(2)国际国内界限模糊说;(3)
全球相互制约说;(4)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治理说。

三、对生态政治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说

1.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起源。
2.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流派

1.主要代表人物与著作。
2.主要理论流派。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要问题

(1)政府与国内的利益如何影响对外政策;(2)如何理解政治领导人以及政治制度管理和操
作市场的不同方式;(3)政治权力与国际制度在框定贸易流动和资本转让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
(4)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能力是如何影响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5)南北发展差距的根
源在哪里;(6)国内和国际因素是如何影响发展战略的选择;(7)国际合作的根源和阻力是什么;
(8)国际经济竞争的特征是如何发生变化的;(9)如何解释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失败;(10)
富国和穷国的政治利益是如何影响外援的成功;(11)如何理解南北双方在对外投资和借贷条件方
面的讨价还价。以上所列举的各种问题均涉及到了国际货币与金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发展以
及国际新秩序等范畴,但其本质都是讨论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

1.有市场无国家,属经济学研究范畴
2.有国家无市场,属政治学研究范畴
3.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才是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1)民族国家与世
界市场的相互作用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2)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之间既有交织,又相互对立。

五、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杰维斯的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44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阐述世界体系论的主要理论内容。
3.阐述生态政治论的主要观点主张。
4.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主题有哪些?

推荐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四、九、十二章。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五章。
3.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十四、十五、
十六章。
4.王正毅:《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72-179 页。
5.申玉庆:《外交决策的微观认知视角——对杰维斯认知理论的几点评价和思考》《外交评
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 年第 5 期。
6.陈刚:《历史上的战争都是不可避免的吗?——〈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评介》《现
代国际关系》2004 年第 3 期。
7.张清敏:《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国际论坛》2003 年第 1 期。
8.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三卷),高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9.(美)特伦斯·K.霍普金斯(Ternce K.Hopkins),(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等著:《转型时代: 世界体系的发展轨迹:1945~2025》吴英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10.江华著:《世界体系理论研究》[博士论文];张广智指导;世界史: 复旦大学 2003 年版。
11.王建娥著:《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研究》[博士论文];张广智教授指导;世界上古史、
中古史:世界文化史:复旦大学 1998 年版。
12.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中译本:罗伯特·杰维斯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13.[美]Walter A. Rosenbaum 著:《环境政治学》[海外中文图书];许舒翔等译;台北:五
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版。
14.(英)安德鲁·多布森(Andrew Dobson)著:《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
社 2005 年版。
15.(美)丹尼尔·A.科尔曼(Daniel A.Coleman)著:《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年版。
16.李滨著:《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视野下的市场与国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7.王正毅,张岩贵著:《国际政治经济学: 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版。
18.(美)[斯佩罗]Joan Edelman Spero 著:《国际政治经济学》[海外中文图书];杨钧池等
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4 年版。
19.(瑞士)弗雷(Frey,B.S.)著:《国际政治经济学》吴元湛等译;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
20、(英)斯特兰奇(Strange,S.)著:《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经济
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21.(美)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著:《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22.Marc Genest 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

44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学出版社 2003 年版。或者参考 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8.
23.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4.

449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软权力”论、文明冲突论和“两枝世界”理论的提出的历史背景;掌
握“软权力”论、文明冲突论和“两枝世界”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理解和把握冷战后呈现的各种
国际关系“新”理论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和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软权力”论、文明冲突论和“两枝世界”理论的基本内容;
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把握“软权力”论、文明冲突论和“两枝世界”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软权力”论

一、“软权力”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代表人物:约瑟夫·奈。

二、“软权力”论的主要观点

1.软权力三要素:价值标准,尤其是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
场经济体制;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的影响等。
2.软权力的来源:经济、文化与制度。
3.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相互补充。

三、对软权力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文明冲突论

一、文明冲突论概说

1.文明冲突论的出现。1993 年夏,美国哈佛大学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1996
年底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何谓文明冲突?文明冲突是指现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激烈的矛盾都是由于文化与文化之
间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个断层线,这个断层线被称为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3.文明冲突的八大文明:(1)西方文明或者说是基督教文明(核心,美国);(2)儒教文
明主要是中国文明;(3)日本文明;(4)伊斯兰文明;(5)印度教文明;(6)斯拉夫即东正教
文明(俄罗斯);(7)拉丁美洲文明(8)有可能的非洲文明。
4.文明冲突论的核心。文明冲突的实质:(1)全球规模的冲突。是在全球或宏观层次上,不
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冲突。主要表现在文明的断层线之间,即发生在文明与文明之间,是
导致全球冲突的因素。(2)核心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在地区或微观层次上,是不同文明的邻国或一
国内不同文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在断层线上的冲突通常发生在信仰不同宗教、继承了历史
上的冲突遗产群体之间,具有相对持久、深刻、暴力水平高、意识形态混乱的特点,往往难以协商
解决。断层线冲突是无休止的。

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内容

1.“一个多文明的世界”→提出八种文明。

45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2.“变动中的文明力量对比”→塑造关于断层线的概念。
3.“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文化相似的国家和人民正在聚合,而文化相异的国家和人民将
日益分离。
4.未来世界的冲突模式:“文明的冲突”。
5.“文明的未来”:亨廷顿认为,西方的生存有赖于对文明的正确心态,即将文明视为是独
特的而非普适的,并在实践中团结一致对付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在未来,文明及其核心国家间
均势的变换,有可能导致由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家卷入的全球战争。为了防止战争,核心国要避免
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文明核心国还应相互协商停止彼此间的争斗。
6.对文明冲突的应对。亨廷顿明确指出:“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
多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证。”

三、评论

1.文明冲突论给国际关系带来的新视角。
2.文明冲突论的理论缺陷:第一,文明冲突论消解了国际政治利益对抗的真实意义,难以完
满地解释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第二,文明冲突论忽视了文化或文明的适应性,看不到一种文化或文
明在与异质文化或文明发生交汇和碰撞时既可能是冲突的,又可能在冲突中相互适应。(全球化→
全世界文明大融合→排斥和适应同时存在,即“在不同文明之间,同化不断增强”)第三,亨廷顿
认为文明冲突是发生在断层线之间的,由于断层线之间的矛盾才导致的;但现实中,文明冲突很多
并不是发生在文明之间,而是发生在文明内部。(如:伊斯兰世界→阿以矛盾、巴以冲突)。

第三节 “两枝世界”论

一、“两枝世界”论的提出

1.理论背景。
2.代表人物:詹姆斯·罗西瑙。

二、“两枝世界”论主要观点

1.后“国际政治”观。
2.“分合论”世界观。
3.世界政治的两种发展趋势:一体化与分散化。
4.“两枝世界政治”:国家中心的世界与多中心的世界。
5.“两枝世界政治”的国际治理观。

三、对两枝世界论的评价。

思考题

1.阐述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观的主要内容。
2.如何评价文明冲突论?
3.阐述“两枝世界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

推荐阅读书目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八、九章。


2.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1999 年版。

45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结语 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
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特色的构建

思考题

1.阐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2.如何看待西方国际关系历史经验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看法。

推荐阅读书目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八、九章。


2.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
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十一章。
3.11.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课程课时分配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课时:54 课时; 周课时:3 课时; 上课周数:18 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主要教学环节 备注
1 导论 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3 讲授
2.3 第一章 三次大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6 讲授、讨论
4.5 第二章 现实主义(I):学术流派 6 讲授、讨论
6.7 第三章 现实主义(II):战略理论 6 讲授、讨论、作业
8.9 第四章 自由主义(I):学术流派 6 讲授
10.11 第五章 自由主义(II):组织理论 6 讲授、讨论、作业 期中测试
12 第六章 建构主义 3 讲授
13 第七章 国际社会学派 3 讲授
14.15 第八章 批判主义 6 讲授、讨论
16 第九章 其他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3 讲授
17 第十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理论 2 讲授、讨论、作业
17 结束语 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 1 讲授、讨论
18 复习与答疑 3
备注:答疑时间为机动时间,如果放假、运动会、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等活动影响到教学计划
的进行,则机动安排答疑时间。

45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