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李智焕——比较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及闪烁体探测器的优劣

探测器是我们获取核物理实验信息,构建完整的核反应物理信息所必

需的仪器。

我们对探测器的需求如下

1、高的测量精度

幅度分辨

时间分辨

波形分辨

计数率分辨

2、快的时间测量

对各种时间量信息有高速响应和处理能力。

3、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变化、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抗辐射性能。

4、高线性、高灵敏度、使用方便。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下三种探测器的性能:

气体探测器: 工作介质均为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90%Ar+10%CH4),

当被测粒子通过探测器的工作介质时,通过库仑散射使得工作介质原
子中的电子产生电离直接形成电荷。

半导体探测器:包括金硅面垒探测器,Ge(Li)和 Si(Li)漂移探测器,高

纯锗探测器等。当被测粒子通过半导体的耗尽层时产生电子空穴对,

外接偏置电路对电子进行收集形成电信号输出。

闪烁体探测器:包括 BGO,CsI,NaI 等。当被测粒子通过闪烁晶体(探

测器的工作介质)时,先使得闪烁晶体中的分子或原子激发,然后在

退激时发出荧光。 闪烁体探测器的输出为光信号,必须通过光电倍

增管 PMT 或光电二极管 PD 转换成电信号。

从输出电压来看:闪烁体探测器及气体探测器中有气体放大的探测器

(正比探测器之类)的输出信号较高,而其他的探测器输出信号小,

需要外置放大器以提高信号强度
由于半导体探测器的平均电离能很小,所以一定能量产生的载流子

多,所以其的能量分辨率最高,气体探测器次之,而闪烁体探测器最

低。同时由表可知在时间分辨率上,闪烁体探测器由于光电效应的响

应时间短

在稳定性方面气体探测器受温度影响较小,半导体次之,闪烁体探测

器最大。

总结:
气体探测器: 能量分辨较好,可用于低能分辨系统;由于时间分

辨较差;稳定性较差;造价较为便宜。

半导体探测器:载流子电离,密度高,平均电离能低,能量分辨最好,

多用于高能分辨系统;载流子收集速度快,时间分辨较好;但半导体

器件受环境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多使用 hpGe、Si,价格昂贵。

闪烁体探测器:光电信号转换过程中,光子无法完全沉积,无全能量

峰,能量分辨较差,一般不用做能量测量;可用作粒子类型的鉴别;

时间响应速度快,多用作时间测量系统;稳定性较好;价格便宜。

许甫荣——电磁和引力作用都可以直接测量,弱相互作用可能很难直

接测量,强相互作用可以直接测量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如果

可以请谈一下大概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题目并没有对直接测量进行解释。那么我们认为电磁和引

力测量中的扭称法之类直接测出一定物质相互作用力的方式为直接

测量。

在电磁力与引力的测量中,我们可以获得带电荷(质量)的小球,

然而我们却由于夸克禁闭的作用无法获得单一夸克或同类的夸克。

在正负电子对撞时,我们确实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一对正反

夸克。但当他们达到 10 -15 m 时,强相互作用会使产生的夸克和从真

空中激发出的反夸克结合,产生的反夸克和从真空中激发出的夸克结
合。夸克和反夸克结合在一起,形成被探测器记录的介子和重子。

我们并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限度和空间尺度内获得夸克。

目前我们在实验中只能观察到产生的胶注,并没有得到单一的

夸克。所以我们也无法通过直接测量的手段来测量强相互作用。

经过查找,目前测量方法可通过中子散射或中子—质子,质子—

质子对撞实验间接得出。我们通过测量对撞实验过程中的散射截面,

粒子径迹的数据来间接测量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的剩余作用力,再

通过理论计算求得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冒亚军——我们无法在实验直接测到单一夸克,为什么仍然接受了夸

克为目前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

夸克是在标准模型下引入的概念。最小组成应当是可以组成其他粒子

的最小单元。要说明是否为最小组成,我们就必须要探究原来认为的

最小组成为什么会被否认。
在标准模型提出之前,人们对最小组成的认识是电子,中子及质子。

1.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同位旋等新的自由度,这意味着在中子层面以

下一定有更小的结构,否则不会出现新自由度。这一点应当也是最重

要的一点。

2. 按照其是基本粒子的假设,我们可以从 QED 中解出电子的自旋朗

德 g 因子为 2.这一点也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但同时以同样的方式预

测,质子及中子的 g 值也应当为 2,然而实验结果并非如此,出现了

反常磁矩。因此,质子和中子并不是最小组成。

所以,即使在实验中由于夸克禁闭的作用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单一夸

克,我们仍需认为它是目前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

叶沿林——为什么要在实验室中产生和运用大量的不稳定原子核束

流?与天体环境中重核素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1. 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人类既然有能力和成不同的核素就一定会去

探索合成的极限,也就是滴线的存在位置,探求稳定核素的边界是人

类的本能。

2. 探索超重元素岛。我们可以合成幻数丰中子的的核素,用于超重

元素岛的攀登。使用丰中子的核素有利于解决目前攀登中出现的中子

过少导致的不稳定现象。而超重元素岛是集体模型所预言的幻数所

在,如果理论适用,那么在 z=114 n=184 的双幻核附近应该存在一个

相对稳定的区域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核素。如果可以找到超重元素

岛,那么集体模型还适用,如果没有出现,新的物理就出现了,我们

也就需要发展新的核模型。

3. 可以探究宇宙中铁以上的重核的形成。铁的比结合能是所有元素

中最大的。也就是说从氢到铁核的合成可以通过聚变自发形成,由于

铁以上的比结合能比铁小,也就意味着质子数在铁以上的核素是无法

通过聚变反应自发合成。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解释最初重核的来历。那

么研究不稳定原子核束流能够模拟我们现在对重核的形成过程的解

释。研究这一过程对我们关注的另一问题也就是——宇宙的演化也有

重要的意义。

4. 由于 z 越高的核素对撞合成时反应截面越小,若合成所需的核素

数量过少,则产生一个目标核素的时间过长,基本可以认为无法等到。

所以我们要产生大量的核素来使生成时间缩短。

第二问:天体中重核元素的形成由于比结合能较小无法通过自发的聚
变反应产生,更可能通过各类星体的撞击产生。在地面上通过撞击产

生各类不稳定核素有助于我们探究宇宙中各种元素的产生过程,即追

溯宇宙的发展过程。

高原宁——我国是否应该承建 CEPC

CEPC 是我国最近讨论热烈的话题。应不应该承建 CEPC 首先应当从

目的来看。

在进行粒子对撞时,如果我们能够使粒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那么

粒子对应的波长也就越短,我们也越容易进行观测。为了发现 higgs

boson 我们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将加速器的能标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我们目前虽然发现了 higgs boson,但就目前加速器的现状来看。

我们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足够的 higgs boson 来进行研究。想要在

标准模型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大能标,更大亮度的
加速器来探究微观世界的规律。目前标准模型中的问题大都和 higgs

boson 有关,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探究 higgs 机制,也许能解开宇宙演

化的谜题。

CEPC 在强度和亮度上足以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其理论精度会

比 LHC 高出十倍,可以满足下一步的发展需要。CEPC 还可以升级为

SPPC,继续为高能物理做贡献。

如此大的花费,对比可能出现的成果是否值得。人类总是有求知的

欲望,正是因为有这种欲望,近五百年来,我们才能获得如此迅速的

发展。没有这种欲望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现代社会。付出不一定会有

回报,但不去探索永远也不会有进步。是否值得花如此大的价格去探

索世界,人类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新

技术,以及新的物理将在将来应用。在不过大影响到目前的状况的情

况下,这种投资是必须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