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激素

 体内某特定细胞所分泌的化学物质(有机物)
 经血液运送至特定器官或细胞(特定受体)
 微量就能协调生理作用
 分泌量需适中,过多、过少皆会导致疾病
神经系统 vs 内分泌系统
相同点:
 皆能协调身体各部的活动
 皆能分泌化学物质:
 内分泌系统——激素
 神经系统——神经传递物质(eg:乙酰胆碱、
多巴胺)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作用速度 作用快速 作用缓慢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
(借由神经细胞传导) (借由血液传导)
作用范围及时间 较局限,时效较短 较广泛,时效较长
(腺体、肌肉) (目标细胞)
信息本质 电化反应 有机化学物质
(神经冲动、神经递质) (激素)
相同点 • 能协调身体各部活动分泌化学物质
• 进行协调作用
垂体 甲状腺与副甲状腺

甲状旁腺

胰岛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垂体 中
垂体
后叶
前叶

催产素

下 馈
肾上腺


生长 甲状腺
激素

性腺(卵
巢\睾丸)
催乳素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导管 没导管 有导管
(直接进入血液) (通过导管)
分泌物质 激素 汗、唾液、眼泪、消化液

胰管
微血管
1. 含氮类激素
 氨基酸衍生物、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2.固醇类激素

 作用于一定的器官或细胞
(靶器官/靶细胞 target cell)
组成成分 激素种类

氨基酸 甲状腺素
胺类 肾上腺素、褪黑激素(松果腺)、正肾上腺素(髓质)
糖蛋白 TSH 促甲状腺刺激素(脑垂腺前叶)
LH 黄体成长素 (脑垂腺前叶-促生殖腺激素)
FSH 促卵泡成长素

多肽类 催产腺(脑垂腺后叶)、降钙素(甲状腺)、促肾上腺素
胸腺素(胸腺)、抗利尿激素(脑垂腺)、副甲状激素(副甲
状腺)、促肾上腺皮质素(脑垂腺前叶)

蛋白质 GH生长激素、催乳素(脑垂腺)
胰岛素、高血糖素(胰岛)

*固醇类 睾固酮、动情素、肾上腺皮质素、前列腺素、黄体孕激素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 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 刺激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生长激素 全身器官 • 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长骨)成长


• 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
• 促进脂肪分解
• 过多:巨人症(幼年)、
末端肥大症(成年)
• 过少:侏儒症(幼年)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睾丸/卵巢 刺激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


(FSH、LH)
抗利尿激素 肾集合管 促进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
(血管加压素)
催产素 子宫 分娩时促进子宫壁收缩
脑垂腺后叶
脑垂腺前叶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 全身器官 • 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骨骼),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使呼吸和心率加快,产热增加
• 过多:紧张,血压高,体重减轻,
闷热感
• 过少:呆小症、缺碘性甲状腺肿、
肥胖、怕冷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 骨、肾 • 调节钙的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升钙),主要使骨钙释出入
血,再由肾排出进行调节血钙
平衡
• 骨骼(释出Ca2+)
• 小肠(提升Ca2+吸收)
• 肾脏(减少Ca2+排出)
• 过多:骨质虚弱、肾结石
• 过少:肌肉收缩、窒息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 肾脏(低血压时 促进肾对钠、氯、水的重吸收,并


(glucocorticoid) 作用) 加强对钾的排泄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肝脏等 • 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进
(mineralocorticoid) 一步转化为糖
葡萄糖皮质素 • 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增加)
抗发炎:治痛风、关节炎 • 抑制组织细胞对糖的氧化作用
• 抗发炎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分泌过多:库欣症——脂肪
酸分布不均,脂肪累积于腹
部、脸部(满月脸)、背部
(牛背症)
*使用类固醇药物

分泌过少:爱迪生症
Addison’s disease——血糖
过低、易疲劳
M
C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肾上腺素 心肌、血管平滑肌 • 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


(epinephrine) 心输出量增多
*紧张 • 使皮肤、肾、胃肠等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 心脏、肌肉血管舒张
• 血糖增加(促进肝糖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血管平滑肌 • 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norepinephrine) • 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
力收缩,血压升高(明显)
Islets of Langerhans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胰岛素(𝜷细胞分 肌肉、肾脏 促进葡萄糖吸收和糖原合成,降


泌) 低血糖浓度
• 分泌不足:糖尿病
• 糖尿病症状:吃多(下丘脑)、
喝多(渗透压)、尿多(血压)

胰高血糖素(𝜶细 肝脏 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胞分泌) • 增加糖质新生(非糖类→糖类)
→血糖↑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
细胞
精子
次级精母
细胞
精细胞
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

生精小管示意图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睾丸酮 全身器官 • 维持男性性征和男性性功能


(testosterone) • 促使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
• 促进人体的合成代谢
激素名称 靶器官/ 靶细胞 主要作用

雌激素 全身器官 •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动情素 • 滤泡/卵泡、卵子成熟
oestrogen) • 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黄体酮(助孕素) 子宫 • 促进子宫内膜继续生长发育(增
(progesterone) 厚),为受精卵着床在子宫里做
准备
• 乳腺小叶发育
• 抑制子宫收缩(防止流产)
分娩
 受催产素、前列腺素等调节
 脑垂腺(分泌催产素)→子宫内膜→引起
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子宫平滑肌收缩
→牵张感受器→下丘脑→催产素分泌↑
 属于正反馈调节

 激素→血液循环→靶细胞/靶器官→协调生
理机能(兴奋或抑制)
脑垂腺前叶
脑垂腺后叶
1. 分级调节
 下丘脑(最高中枢)→垂体→其他腺体或组织
2. 反馈调节
 体内各种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又可产生反馈调
节作用
靶细胞:具有可与
激素结合的受体
含氮类激素(水溶性物质)
 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内
 与细胞膜表面特定的受体结合
 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 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 激活未活化的酶
 引起生理效应

 作用时间较短暂,
具有放大效果
固醇类激素(脂溶性物质)
 能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内
 与特异性受(cell内)体结合,
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 复合物进入核内,启动DNA的转录
 促进mRNA的形成
 诱导新蛋白质(酶)的合成
 引起生理效应

 作用时间慢,但是比较持久
 水溶性激素(eg:甲状腺素)
名称 合成部位 主要生理功能

生长素类 auxin 芽顶端、幼叶分生组 促进根茎生长,细胞延长,组


(化学名称:吲 织、胚 织分化,维持顶芽优势,果实
哚乙酸 IAA) 发育,使植物产生向光性
赤霉素类 未成熟种子、幼芽、 促进细胞延伸,植株增高,促
(GA) 幼根 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生长发育
细胞分裂素类 根尖、萌发的种子、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
(CK) 发育的果实

脱落酸 根、衰老组织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


(ABA) 实的衰老、脱落(抑制种子萌
发、促进休眠)
乙烯 成熟果实、衰老叶片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和果
实脱落
 1880年,达尔文父子(Charles Darwin &
Francis Darwin):燕麦幼苗(芽鞘)对光照
有反应
 1913年,鲍森∙詹森(Peter Boyson-Jensen):幼苗
中存在一种化学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

 1926年,温特(Fritz Went):提取提取出这种化
学物质(生长素)
生长素
• 含量甚微
• 胚芽鞘、茎顶&根尖的分
生组织、形成层
• 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 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 生长素:细胞伸长
 促进氢离子释放并运送至细胞壁(质子泵)
→纤维素间的氢键松脱→利于细胞伸长
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
成):萘乙酸(NAA)、
2,4-D

广泛利用在:
 扦插枝条(生根)
 喷洒棉花植株(防止落花
落果)
 喷洒在没有授粉的雌蕊
(无籽番茄、辣椒)
赤霉素
 葡萄穗的节间变长

西瓜膨大剂氯吡脲
 促进细胞分裂与增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