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本版编辑/张志刚 课堂

◆课堂视点

文章主题的发散与复合
——以教学《范进中举》为例

◎孙衍明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 丰台 100076)

摘要:有些文章的主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会把一篇
完整的文章分割成两大块,使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倾向和文章的行进方向
被分析得模糊不清。文章的主题可以发散,但最终还是要融合。以教学《范进中举》
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直观呈现如何处理整合一篇文章两个方面的主题的
策略和步骤。
关键词: 主题 融合 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

一篇文章出现两方面的主题并不鲜见。比如, 谊的赞美”;《老王》的主题可以复合为“文章通过
《藤野先生》一方面表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 作者回忆与老王交往的经历,表现了作者为自己未
和怀念,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羚羊木 能察识老王真实内心的愧疚之情,也从侧面表现出
雕》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孩子之间交往方式的深刻 社会底层人物特有的美好心灵”。
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孩子之间纯真友谊的 下面,我们就以《范进中举》两个方面的主题(一
赞扬;《老王》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严格的自我反省与 是反映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二是表现了封建科举制
剖析,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 度对读书人身体和精神的摧残)为例,谈谈文章主题
美好心灵的揭示与赞美…… 的发散与复合。
对于一篇文章出现两个方面的主题,是不是就 【教学目标】
应该平等对待呢?我的观点是一篇文章不应出现两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个并列的主题,即使出现了,也应该有主次之分,进 2. 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行有机融合。因为,如果一篇文章两个方面的主题不 3. 归纳文章主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能融合,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就很可能会把一 【教学难点】
篇完整的文章分割成两大块,“公说公的理,婆说婆 1. 合理想象,进一步丰富人物性格。
的理”,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倾向和文章的行 2. 归纳主题,挖掘文本深层含义。
进方向就会被分析得模糊不清。 【教学过程】
文章的主题可以发散,但最终还是要融合。这是 一、概括内容,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教师驾驭文本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 师:请同学们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用一句
的一个环节。比如,
《藤野先生》的主题可以整合为“文 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章通过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和离别的过 分析: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
程,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发展,完全可以给出这样的表述:“这篇文章叙述了
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羚 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以及范进中
羊木雕》的主题可以合并为“文章通过叙述有关羚羊 举之后喜极而疯的事情。”
木雕的事件,表现了作者对孩子们之间交往方式的 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
冷静思考,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之间纯真友 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学

2017.6 • 初中 43
课堂 本版编辑/张志刚

生的归纳总结可为下一环节的具体分析作铺垫。 的摧残及毒害。
二、具体分析,展示人物态度变化的过程 目的:学生通过分析范进发疯的情景、原因,更深
1. 师生围绕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 层次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师:范进中举前后,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 三、归纳比较,挖掘文本主题的深层含义
怎样的变化? 师:通过胡屠户、张乡绅和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
分析:学生围绕胡屠户、张乡绅和众邻居进行具 后的不同表现,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通
体分析。胡屠户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比较充分,张乡 过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我们看到了封建科举制
绅和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的表现文中没有写,教师 度对读书人思想的毒害。但胡屠户、张乡绅与众邻居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完成前后对比。 的表现,是如何与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联系起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呢?
师: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分析:范进性格懦弱,对胡屠户唯唯喏喏,一副
你看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样子。但是,他骨子里还存留
分析: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 着读书人固有的清高和执着。他想改变这种窝囊龌
结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龊的现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胡屠户在他面前越是
目的:通过分析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在范进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他想改变的愿望就更强烈。因
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层次的了 此,他就更醉心于攻读八股文,更热衷于考取功名。
解,对人物性格有更为全面的把握,对当时的社会有 这也就出现了范进瞒着胡屠户到城里参加乡试的行
更为客观的认识。学生对有些情景的想象,丰富了文 为。试想,如果范进没有强烈的科考欲望,他怎敢违
本的内容,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可以挖掘出文本潜在 背丈人的决定,偷偷去参加乡试呢?如果范进没有炽
的阅读价值。 热的中举热情,他又怎么会不顾老娘、妻子被饿死的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范进发疯的情景的? 危险,偷偷借钱去参加乡试呢?是胡屠户的压迫促使
分析:作者是从细节和侧面两个方面描写范进 范进走上了唯一的反抗路径——中举,做别人的老
发疯的情景的。 爷。中举之后的范进,终于看到了胡屠户对自己卑躬
师:范进发疯以后所说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心 屈膝的样子,终于体会到了做“贤婿老爷”的风光。
理? 他几十年屈辱求生,终于找回了丢失的尊严。
分析:范进发疯后所说的话,语句简短,语气强 再来看张乡绅。在范进眼里,他是读书人成功的
烈,个性鲜明,与他狂喜的情形完全吻合。一个“噫” 典范。张乡绅式的耀武扬威、锦衣玉食牵引着范进在
字,写出了他内心的惊讶——真是喜从天降啊!一个 科举的路途上执着地前行。面对张乡绅的主动拜访,
“好了”,写出了他内心的惊喜与畅快——心里憋了 以及他赠送的银子和房子,范进深深体会到了科举
几十年的一口怨气,终于吐出来了!一个“我中了”, 胜利给他带来的荣耀和财富。
写出了他内心的狂喜——一步登天,终于成为老爷 最后再来看众邻居。是科考的成功改变了范进
啦!面对升挂起来的报帖,范进从惊讶到惊喜,再到 的形象和命运,让众邻居对他从鄙视转变成了敬重。
狂喜,以至于最后失控而疯。 由此看来,社会的世态炎凉,更加重了范进对科
3. 师生探究。 举的依赖,也让更多的读书人看到了科举的光环所
问题:探究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以及这件事所 在。因此,为了那点微薄的希望,他们才宁愿穷其一
反映的社会问题。 生的精力,去奋斗,去奔命。显然,胡屠户、张乡绅
原因:“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 和众邻居的表现,为封建科举制度的强势前行起了
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 推波助澜的作用。
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 这样教学,《范进中举》中两个发散的主题就会
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 融合在一起,整合为“这篇文章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
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 周围人对他态度变化的表现,以及对他因中举喜极
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地喜极发疯。”(《语文 而疯的叙述,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
教学参考》) 摧残与毒害,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
反映的社会问题: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 炎凉”。

44 • 初中 2017.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