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何丽娟
(1.鹤洞小学 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510380)

【 摘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跨越式教学模式下的识字教学,把识字、阅读、写作
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突破识字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为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 关键词 】识字教学;跨越式;有效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但识字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汉字难认,汉字
难学”,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忽视学生原有的基础,孤立
识字,不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课堂因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大大降低了学生
识字的兴趣和效率。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011 年 9 月,我校参与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我有幸成为此课题研究的首批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跨越式理念下的识字教学“以语言运用为中心”, 遵循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能更好地突破识字教
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为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这一年来的一
些做法和体会。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如
果识字教学就只是通过教师讲,一笔一画的写,形式就会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
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跨越式”教学试验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通过教学课件
的运用,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新颖了,加以声音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小孩。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
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兴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
特点,便于记忆摹仿。这样就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
  如在教学“霜”“霞”这两个生字时,由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很少接触这两种自然景观,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了解。在
教学中,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进行识字。这样 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
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比传统的抽象讲解、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
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行识字学习。
二、识字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增加识字量。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由“识”到“会识”,从而达到自主识字,形成独立识字
的本领。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识字。
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段识字量为 1600-1800,写字量为 800-1000。如何在两年的时间让学生实现多认的目标,是全体一
年级实验教材使用者所关注的问题。如果单是关注课堂识字,那么这个目标是无法达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除关注课
堂教学资源外,还要更多地关注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记字、用字。从同学的姓名,
到商品、招牌、广告、布告栏,以及电视、报刊、杂志和读物等,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好资源,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多种途
径识字,记字方能事半功倍。
2、自主选择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上提醒老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且要多多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感受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实验中教师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在选择识字方法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或创造性地使用。在师生共同学习中,我
们发现,根据汉字构字特点的不同,识字的方法也随之变化。我们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想象法
教学实践证明。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儿童识字往往依赖于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汉字在成人眼里不外乎
是由横、竖、撇、点堆砌而成,而小学生的思维中汉字一会儿是奇怪的图形,一会儿是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他们喜欢用自己独
特的方式去识字,在成人看来枯燥的认字过程他们往往记得有滋有有味。
请看在孩子们眼里汉字是如何变得妙趣横生的:
生:“甜”字真有意思。舌头舔到甘蔗感到很甜就是“甜”。
生:“眨”是眨眼睛,所以是目字旁,右边一撇是眉毛,下面是眼睛和下眼皮。
生:我有好方法记住“澡”,左边是洗澡的水,右边是许多肥皂泡,下面的木是小朋友坐在木盆里洗澡呢。
想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识记方法,在充分想像中,他们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字型上有特点的难点字最适宜用想象
识记法。
(2)、会意法
汉字大多因义而构形,大量的“会意字”在构字时储存了很明显的意义信息。根据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将
汉字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汉字具有了生动活泼的释义,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这样,识记汉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
音、形、义统一起来的汉字就会在儿童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并在其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当他忘记该字时,他的生活常
识会给他提示该字的构字线索。
例如教学生字“休”、 “看”:
师:(出示简笔画,一个人靠着一棵大树)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靠着大树。
师:他们组成了一个有趣的字“休”,你能想象一下他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了,是一个人在休息的“休”字。
(学生开心地笑起来。)
师:(出示生字“看”)谁能表演一下孙悟空向远处看的样子吗?再看看这个字,想想有什么意义。
生:我知道什么叫“看”了,手搭在眼睛上往远处看。
古老汉字的奥妙吸引着孩子们,在对汉字形义联系的探索中,兴趣和热爱一点点增加。当他忘记“看”字时,他的识字记
忆会提示他孙悟空的独特的姿势,而使字形再现。
(3)、加减法(包含熟字加减偏旁或笔划)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有其独特的构字规律。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和合体字。一个合体字中的某一个部
件往往不单为这个字所有,而是许多字共有。因此大量生字有联系,形状非常接近。如以“青”为基础部件合成的“清、晴、睛、
蜻”等。用加减识字法去识记,能举一返三,由识一个字延伸到识一类字。
又例如教学生字“日”时可触类旁通,让学生想一想,加一笔或减一笔,可变成什么字,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鼓励了
学生课外识字。
汉字识记的方法很多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注意发掘和保护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究,他们就会
理解并创设出不拘泥于一的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
3、通过多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识字效果
实践证明,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当然,
参与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把以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到语文课堂:
(1)、猜、编、赛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日常喜爱的猜谜活动引入课堂。我们设计了趣味猜字、编字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
媒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如:“太阳升上地面”(谜底:旦)学生展开联想,努力寻找相关联的字,迫不及待地说出
了答案。教师问:“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识字的兴趣,
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可以让学生自主编谜语,如“三个太阳”(晶);一个女子很不错(好);在太阳底
下过生日(星);天鹅飞了鸟不归(我)等,学生在编字谜中积极开动脑筋,又进行语言组合,说出了有趣的字谜。他们的主
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得生动而高效。同时学生大都有好胜的心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字谜竞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
活思维。
(2)、画、演、唱
把艺术活动寓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画面感特别强。教学时 ,
不妨让学生读读画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文字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再描绘出来。在
构思图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许多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耗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门,让他们担当故
事角色,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夏夜多美》一课,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内容蚂蚁碰到了荷花、蜻蜓、萤火虫而发生了一些对话之后,教师鼓励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课文、想动作、练
语气扮角色。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完全忘我地走进了童话故事中。在自己设计的,自己组织的,自己
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一遍遍地练习读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和情感。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扮
演角色,模拟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社会生活。
有时在课文的某个教学环节,可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唱唱,跳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指出:“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沟通
和交流,学习语言的过程和方法应该是以“语言应用为中心”的。学是为了用,学了就立即用,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去用,这
样,不断复现的生字不但强化了学生对音、形的认知,而且不同的语境对学生理解字义也创设了极好的平台,为学生更进一步
运用生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学习生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去孤立地识记,这样做不但加大了识字的难度,而且是违背儿童
语言学习规律的。
1、在课堂拓展阅读中巩固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而且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事物中不断地巩
固、重复所认识的字、理解字义和认识新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
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
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
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
“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课的阅读质量。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
语文第一册第 19 课《雪孩子》一文,要求学生识记“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10 个生字。课堂上,我通过一定的方
法让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生字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 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 烧了房,化成灰,可你
还在睡大觉。 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学生通过读儿歌帮助巩固生字,既消除繁重的机械记忆负担,又可以在阅读中
认识字形、字音;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字词运用的语言环境,巩固已学过的汉字。
学生阅读的文章多了,识字量自然提高。而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浏览阅读材料的时候具有的随意性和不
持久性,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像比赛读,邀
请小伙伴读,表演读,带着问题读,选择精彩片段读,抒发感想读,明白道理有收获地读……都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这样,儿
童既会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阅读和识字是相辅相成的,识字是基础,识字多了,读课外书就成为可能;反过来,阅读又能促进识字,提高识字效率,读
得多了,识字自然就多。这样在阅读中识字,既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具综合性,
又达到高效课堂发展的目标。
2、在课外阅读中大量识字
识字的过程是语言发展的过程,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口头语言早于书面语言,6-12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而
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开始,而是从阅读开始的。虽然在跨越式的课堂上我们有 10 分钟的拓展阅读,但有的
同学往往并不满足。每当老师宣布阅读时间结束时,有的学生还会埋头苦读。课堂上所提供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
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以课内阅读带动引导课外阅读,以已读的内容带动引导对未读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
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生引进书的海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一连读了好几个聪明的小故事,那拓展阅
读材料中其它没读完的故事,老师就引导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在学了《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后,老师向学生
推荐《尾巴的功能》一书,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功能。平时,老师也会推荐浅显有趣的童话、、儿歌、古诗、寓言、故事,如
《格林童话选篇》
《木偶奇遇记》
《阿凡提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选篇》等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大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我们还 搭建展示平台,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我们利用课前 3 分钟时
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如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等,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向同学展示。利用读书活
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开展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读优美的文段,进行诵读比赛;读寓言、童
话, 进行表演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开辟宣传园地,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
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等园地,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场所。我们还会评出每周的“读书之星”,每月的“读书小状
元”,以评价促阅读,鼓励孩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实践证明,阅读不仅巩固了所认的字,而且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大量地识字,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在写作中识字,以促生字的运用。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最主要的检验就是看是否会用。如果说识字是一种积蓄,那么写字就是在倾吐积蓄。跨越式课堂教
学就十分注重学生通过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无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打写训练,还是在非网络环境下
的手写训练,其目的不仅仅是一个认识生字,增大识字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打写过程是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通
过打写用生字编的字谜、儿歌、故事,或者组的词,造的句,不仅达到了会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会“用”了,从而为写作打
好基础。虽然在教学要求中没有对一年级的写作提出要求,但在教学中,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对全班学生作要求,能写多少就
写多少,学生在心理上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写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在汇报、展示写话环节,老师请同学把自己写的句子朗读
出来,对于他们的习作,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欣赏、鼓励的态度。这样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给了学生一份写话的热情
很快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写话作品:
土加口,是吐字,随地吐痰不卫生。火加禾,是秋字,秋叶飘飘真美丽。月加月,是朋字,朋友朋友快来呀!日加免,是
晚字,晚上星星亮晶晶。(杨欣茜)
月加月,是朋字,小朋友们一起玩。京加尤,是就字, 小朋友们就是好。目加青,是晴字,小小眼睛眨呀眨。(黎祉君)
今天晚上,我看见马路上的小车嘟嘟地开过,好多车的灯光连在一起,远看闪闪的,就像一排小星星,好美呀!(罗小
岚)
早上,太阳公公刚露出金灿灿的笑脸,我们就去上学,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刘志涛)
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报纸。我看了《动物的手和爪子》,才知道不同的动物,它的手或爪子有不同的作用。(黎雅婷)

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运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
的识字量,提高识字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
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们坚信:在跨越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只要灵活把握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地实效,课堂生命的活力更加的焕发,“跨越式教学”将在我们的课堂中“跨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