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初二地理测验答案

JZ3&JQ3 : 2/9 ; JC3 : 3/9


1.(a)写出地图 1 中,山脉 I 至 IV 和地形 V 名称。(5%)
山脉 I:阿尔卑斯山脉(1%)
山脉 II :喜马拉雅山脉(1%)
山脉 III:洛矶山脉(1%)
山脉 IV:安地斯山脉(1%)
地形 V:东非大裂谷(1%)

地图 1
(b)试解释山脉 II 的形成过程。(2%)
由于地幔的岩浆对流作用(1/2),拖动印度洋板块北移向亚欧板块推挤(1/2),强烈的挤压
力把两块板之间的海水挤出(1/2),海底隆起抬高(1/2),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c)以列表方式写出地形 V 和褶曲山脉形成过程的不同点。(4%)
东非大裂谷 褶曲山脉
由板决拉伸/张裂形成 由板决挤压碰撞形成
由断层作用形成 由褶曲作用形成
(各 1%)
(d)绘图并说明断层山的形成过程。(4%)

(1%) (1%)
由挤压力形成 由张力形成
两个板块碰撞或拉张(1/2),强烈的横压力或张力(1/2)使岩层断裂(1/2),巨大的岩块受
挤上升(1/2),形成断层山。
JZ3&JQ3 : 9/9 ; JC3 : 10/9
1.(a)为什么日本常发生这种自然作用? (2%)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1%)。岩层受内力作用而发生断裂或错位就会发生地震
(1%)。
(b)引发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发生大海啸的自然作用为何? (1%)
海底发生地震/海床移位/海床发生断裂/错位(1%)
(c)海啸造成哪些损失? (3%)
①淹毙人畜/人命伤亡
②把树木连根拔起
③冲毁楼宇、公路和海滩
④把船只等重物冲上岸
⑤水和电力供应中断/交通中断
⑥破坏基本设施
⑦核辐射危机
⑧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损失/淹没农田
⑨引发传染性的疫症
(任选三项)
(d)地震会带来什么危害与破坏? (2%)
①房屋倒塌,人命伤亡,财物损失。
②铁路被扭曲,运输中断。
③电缆、煤气管爆裂,发生火灾。
④地震发生在海底,发生海啸。
⑤地震可能会发生山泥倾泻、地陷及水灾。
⑥灾区缺乏食物、净水、衣物或庇护中心,死者的尸体未能及时清理,引发传染性的疫症。
(任选两项)
如何才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2%)
①分析过去记录,估计地震再次出现的时间
②改善地震警报系统,快速传播地震消息
③改良建筑物设计,以抵抗地震
④进行地震演习,教育大众在地震时的求生知识
⑤改善地震后的救援工作,为拯救队伍提供良好的训练
(任何两项)
(e)试以熔岩性质与爆发程度,比较锥状火山与盾状火山的差别。 (4%)
锥状火山 盾状火山
熔岩性质 酸性熔岩 基性熔岩
爆发程度 猛烈爆发 稳静爆发
(f)写出火山爆发所带来的三项灾害。 (3%)
①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毁灭大批生命和财产
②熔岩会烧毁它所流经的房屋和森林
③火山灰淹埋房屋和农田
④火山气体令人窒息及形成酸雨
⑤火山爆发引致山泥倾泻、雪崩、地震,造成人命伤亡
(任何三项)
(g)写出火山区的三项主要用途。 (3%)
①火山区的热水和蒸汽可产生地热能用以发电。
②火山区景色怡人,是主要的旅游景点。
③火山区温泉有丰富的矿物质,可进行养生健体的疗效。
④有肥沃的火山土,可发展农业。
(任何三项)

JZ3&JQ3 : 23/9 ; JC3 : 17/9


1.(a)写出地图 1 中,河流 I 至 IV 的名称。 (4%)
河流 I:尼罗河
河流 II:恒河
河流 III:长江
河流 IV:亚马逊河
(b)以列表方式,比较上和下游的坡度、流量及河谷形状的差异。 (3%)
上游 下游
坡度 非常陡峭 平缓
流量 小 最大
河谷形状 深而窄的 V 型谷 宽阔的河谷
(各 1/2)
(c)写出图 1 中的地形名称与其形成原因。 (1%2%)
图 1:美国大峡谷
河流上游的河道(1/2),河水流得很急(1/2),
向下侵蚀作用特强(1/2),形成两旁谷璧很陡的 V 型谷(1/2)。
(d)说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该地形对农业带来哪些贡献? (2%+2%)
当河水达到河口时(1/2),河流流速下降(1/2),河流的搬运物便一层一层地沉积在河口
(1/2),并慢慢延伸至大海(1/2),形成三角洲。
①三角洲有肥沃的冲积土壤,适合种植稻米(1%)。
②河水可以作为灌溉之用(1%)。
(e)说明牛轭湖的形成原因。 (3%)
在平原上,随着侵蚀及堆积(1/2),河道凹凸两岸会越来越接近(1/2),曲流的颈部逐渐狭
窄(1/2),最终两个相对的凹岸连接时(1/2),形成新的河道(1/2),河水往新河流去。旧
的弯曲河道易堵塞而积水(1/2)形成牛轭湖。
(f)写出图 2 中,海岸地形 I 和 II 的名称与其形成原因。 (1%+2%)
海岸地形 I:显礁(1/2)
形成原因:当海蚀拱桥顶坍塌(1/2),留下凸出于海面的岩石(1/2)。
海岸地形 II:沙洲(1/2)
形成原因:在海岸或浅海区(1/2)堆积的泥沙露出海面(1/2)。
JZ3&JQ3 : 30/9 ; JC3 : 24/9
1.(a)写出地图 1 中流域 I、水坝 II、城市 III 和 IV 的名称。(4%)
流域 I:长江
水坝 II:三峡水坝
城市 III:重庆
城市 IV:上海
(b)写出流域 I 中、下游的分界线是哪个城市。(1%)
湖口
(c)分别写出这条河流上游及下游为中国带来的利益。 (2%+2%)
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发电、航运、灌溉之用。 (任何两项)
下游:①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河湖密布,渠道纵横,是中国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②水源充足,有肥沃的三角洲,农业发达。
③长江下游人口稠密、交通、工业较为发达,是全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④位于长江下游的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任何两项)
(d)写出地图 2 中湖泊 A、河流 B、首都 C、港口 D 的名称。(4%)
湖泊 A:艾瑟尔湖
河流 B:莱茵河
首都 C:阿姆斯特丹
港口 D:鹿特丹
(e)写出荷兰人进行排水和填土后形成的土地之名称,并写出其所经营的最主要农业类型名称。
(1%+1%)
圩田(1%)。园艺农业(1%)
(f)说明荷兰人进行排水填土与建堤岸的原因。(2%+2%)
①全国 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1/2),土地利用受限多(1/2),为了获得更多土地,荷兰人
于是进行排水和填土。
②由于荷兰是临海低地国家(1/2),常面对海水泛滥的威胁(1/2),加高的堤岸可防止海水
泛滥。
JZ3&JQ3 : 7/10 ; JC3 : 1/10
1.(a)写出地图中平原 A、盆地 B 和群岛 C 的名称。(3%)
平原 A:亚马逊平原
盆地 B:刚果盆地
群岛 C:马来群岛
(b)写出地图中阴影处的气候名称、两项气候特征与三项自然景观带特征。(1%+2%+3%)
赤道气候(1%)
气候特征:
①终年高温多雨
②年雨量 2000mm/2500mm 以上
③气温年差较小,约 1℃至 2℃
④年均温约 27℃
⑤全年雨量分配均匀
⑥无四季变化 (任选两项)
自然景观特征:
①树种繁多
②树干笔直高大
③终年常绿
④树林明显分层
⑤树冠连成一片,日光无法投射地面,所以底层阴暗潮湿 (任选三项)
(c)试写出泰国所属的气候类型名称。(1%)
热带季风气候
(d)为何湄南河三角洲地区适合种植稻米?(2%)
年雨量达 2000mm(雨量充沛)(1/2),年均温 20°C 以上(1/2),平原及河谷地区(1/2)
有肥沃的冲积土(1/2),适宜种植稻米。
(e)泰国如何提高稻米产量,使其有剩余可供出口?(2%)
农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1/2)及选用品种改良的稻米(1/2)。水稻生产技术的提升
(1/2)及良好的灌溉系统(1/2),使得二、三季稻顺利进行,大大提高稻米产量,使其
有剩余可供出口。
JZ3&JQ3 : 7/10 ; JC3 : 1/10
1.(a)写出地图中 A、B、C 和 D 的气候名称与其特征。(4%+4%)
A: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夏凉冬暖(1/2)、年温差小(1/2)、降水分配较均匀(1/2)
B:地中海型气候
特征:夏热冬暖(1/2)、夏季少雨(1/2)、冬季多雨(1/2)
C: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夏热冬寒(1/2)、年温差大(1/2)、降雨以夏季为主(1/2)
D: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热冬冷(1/2)、年温差大(1/2)、夏季多雨(1/2)
(b)写出 C 处的自然景观带名称与其特征。(1%+2%)
温带草原(1%)特征:植物以草类为主(1)、动物以草食动物(1)
(c)写出 B 处的自然景观带名称与植物特征。(1%+2%)
地中海灌木林(1%)
植物特征:深根(1/2)、厚皮(1/2),且含有小叶蜡质的特征以减少水分蒸腾(1%)
(d)试述气候 B 对意大利农业的影响。(4%)
意大利因受夏热冬暖,夏干冬雨(1%),雨季和作物生长季不一致影响(1%),农民利用冬
季种植小麦、蔬菜(1%);夏季种植耐旱的作物或种植牧草来饲养牲畜(1%)。
(e)法国南部园艺农业如何取代传统农耕方式?(2%)
农业科技发展(1/2),生产技术的专业化(1/2)和城市的发展(1/2),农民种植蔬菜、橄榄、
葡萄、柑桔、花卉等商品农作物(1/2),使得法国南部园艺农业取代传统农耕方式。

JZ3&JQ3 : 29/10 ; JC3 : 15/10


1.(a)试说明三项热带雨林主要的经济开发活动。(6%)
①雨林有经济价值高的硬木(1/2),用于建筑和制造家具(1/2)。因世界市场需求量大
(1/2),许多热带地区的国家出口木材以赚取外汇(1/2)。
②热带雨林里的土著采用迁移农业耕作方式(1/2),烧毁树木,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活动
(1/2).部分雨林区开发成为农耕地(1/2),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油棕、橡胶、可可(1/2)。
③企业公司(1/2)在热带国家购买大片热带雨林来经营牧牛场(1/2)。他们烧毁树林
(1/2),种植牧草来饲养牲畜(1/2)。
④热带雨林蕴藏大量矿产,如金、煤、石油等(1%)。为了开采矿产资源,人们在森林区修
建铁路、公路、水电站、设立木材加工厂等(1%)。
(任选三项)
(b)热带雨林的开发对环境带来哪些问题?(3%)
①森林里的物种会面临灭绝的威胁及生态系统失衡。
②土壤没有植物的保护,会产生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崩。
③雨林消失,造成二氧化碳增加,加速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暖化。
(c)试举两项温带草原主要的经济开发活动。(2%)
商业性农业/粗放式农业(1%)、商业性畜牧业/放牧(1%)
(d)温带草原的开发造成了哪四项环境问题?
①草原成为商业性农业区,使到地表植物和动物种类逐渐减少,影响草原的生态系统。
②农牧业常抽取地下水灌溉或供牲畜饮用,造成地下水枯竭。
③草地过渡畜牧,造成地表植物稀少,土壤侵蚀问题发生。
④过渡或不当使用土地,造成土壤退化,逐渐变成荒漠化。
JZ3&JQ3 : 4/11 ; JC3 : 29/10
1.(a)写出地图 3 中国家 A 、首都 B●、山脉 C 和山峰 D▲的名称。(4%)
国家 A:尼泊尔
首都 B:加德满都
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山峰 D:珠穆朗玛峰
(b)写出居住在国家 A 的民族名称。(1%)
雪巴人
(c)根据(b)项答案,试述该民族的农牧活动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6%)
由于山地气温较低(1/2),居住在尼泊尔的雪巴人只能在夏季(1/2)种植大麦、马铃薯、水
果等(1/2)。畜牧是雪巴人主要的活动(1/2)。他们饲养牦牛,绵羊及山羊(1/2)。牦牛为
雪巴人提供毛、皮、牛奶和乳酪(1)。配合季节的变化(1/2),他们进行山牧季移(1/2)。
随着登山旅游逐渐普遍(1/2),许多游客陆续从世界各地到这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
玛峰(1/2)。这些登山者聘用雪巴人担任向导(1/2),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d)写出格陵兰岛的气候类型名称。(1%)
冰原气候(1%)
(e)为何格陵兰岛不利于人类居住?(2%)
气温低于 0°C 以下(1/2),寒冷时期长(1/2),降水量少的酷寒环境(1/2),使作物无法生
长(1/2),不利于人类居住。
(f)试写出居住在格陵兰岛的民族名称。(1%)
因纽特人(1%)
(g)根据(f)项答案,试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4%)
大多数月份(1/2),居住在冰屋(1/2),利用雪橇作为交通工具(1%),在冰面上凿洞,用
鱼线捕鱼(1%)。夏天,住进动物皮缝制的帐篷(1%),交通工具是皮筏艇(1%)。

JZ3、JQ3 & JC3 : 3/11


1.(a)写出地图中 A 地的名称。(1%)
塔尔沙漠(1%)
(b) A 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写出其气候特征。 (1%+2%)
干旱气候/沙漠气候(1%)。
气候特征:气候炎热(1/2),日夜温差大(1/2),终年干燥少雨(1/2),年雨量少于
250mm(1/2)。
(c)写出 X 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1%)
游牧(1%)
(d)A 地的居民如何维生?(4%)
①他们饲养骆驼、羊、马等牲畜。
②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住在帐篷里,过着简单的生活。
③他们使用骆驼的毛发与皮革,制造衣料与帐篷。
④骆驼本身既是交通工具,也可卖给商旅以换取粮食和日常用品。
(e)A 地的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农业所面对的问题?(2%)
政府兴建了水利设施(1/2),使部分地区灌溉水源更加丰沛(1/2),可大量种植棉花、椰枣
和瓜果等(1/2),为居民增加经济利益(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