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主要考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
1、文言实词 (3 分)
2、文言虚词 (3 分)
3、语句理解或筛选题 (3 分)
4、文意理解题 (3 分)
5、文言断句 (5 分)
6、阅读延伸题 (10 分)

文言文阅读流程:
1、先看语句理解题和文意理解题;
2、仔细阅读文本,参看注释;
3、阅读时注意划分层次,记叙类文本注出时间、地点、人物、官职、主要事件,议论类文本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

一、文言实词
1、关注对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2、注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3、方法:代入法或排除法

例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籍民车 籍:征用
B.人未谕县官意 谕:告诉
C.二事俱寝 寝:停止
D.契丹知不可夺 夺:改变

例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 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 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晏起 晏:安逸

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今知州事李侯至也 知:掌管
C.其作学也 作:兴办
D.而滥官于朝 滥:过度

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 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 了:完结,停当
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 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 阿:偏袒,庇护

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盥栉毕 栉:梳头

第1页
B.之纲穷诘其名 诘:追问
C.顾死亦有礼 顾:回头
D.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 筹:谋略

二、文言虚词
方法:1、至少了解 18 个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看清楚选相同项还是不同项。
3、先做第二个,然后把第二个的意义带入第一个,如果通顺,意义就相同。

《考试大纲》圈定的十八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例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治废田,以救水患 来
以威用其民 凭借
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的
括得地讼之籍数十 的
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表停顿
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 ……的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处所

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抗直,数言事 屡次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 几
B.乃公教戒汝 你的
父乃不复言 才
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他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 助词
D.然亦以此见废 因为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因为

例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施于今者宜何先 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B.学校,王政之本也 判断语气
风之积也不厚 停顿语气
C.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已经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已经
D.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那

例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 在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
B.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 做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成为
C.逼视之,则公也 就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那么
D.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 才

第2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竟然

例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先自晋昌徙焉 兼词,于此
置杯焉则胶 兼词,于此
B.令邕总为诸军节度 动词,做,担任
为御史所劾 被
C.朕已杀之 代词
久之,以旧恩 音节助词
D.不中与唐邕作奴 介词,给,替
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结交,亲附

例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画已,乃加冠 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却
B.且夫改制易服 况且
不出,火且尽 将要
C.因指其发而诟之曰 于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D.命卒先斩其二仆 他的
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 他的

三、语句理解题
1、重要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2、关注是否符合语境:观察本句以及原文。

例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原文: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
《使契丹图抄》上之。
D“人心的背弃和不满”(图:画下;向:此处指“拥护”)

例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为兴办学校竭力奔走的人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感到羞愧
原文: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
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B(“让我们后来的人感到羞愧”应为“都以落在别人之后为羞耻”)

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
闲居时听到有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
原文: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D(一词多义,告:告诉)

例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

第3页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原文: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
B(一词多义,当:抵得上)

例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原文: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C(词类活用,日:名状,每日)

四、筛选信息题
例: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
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
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
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
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
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
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
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
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竞相嗣昌,道
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
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
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 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 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五、文意理解
常见选项错误类型

错误一 更换表述对象(张冠李戴、范围变化……)

错误二 更换动作行为(结果、方式、主被动……)

错误三 更换时间地点

错误四 无中生有

第4页
错误五 因果关系不当(因果倒置、强加因果)

错误六 词语翻译有误

错误七 立意拔高或贬低

例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原文:(帝)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
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B(更换原文内容)

例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作者晚年荣归故里后,亲眼目睹吉州读书人品德卓异,社会风气改变,成了礼仪之乡。
原文: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婚丧饮食皆中
礼节。
D(“晚年荣归故里后,亲眼目睹”与文意不符,这是作者设想将来的情景)

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原文: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
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鲁地儒生中只有
两个人固守气节)
D(更换表述对象)

例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原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
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A(更换动作行为)

例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明英宗去世之后,杨埙揭发检举了门达的罪行,使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袁彬也官复旧职。
原文: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门达)罪,举埙(杨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
C(更换表述对象)

例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春所公质朴节俭,乐善好施,把所得俸禄,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
原文: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
B(更换原文范围)

例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画网巾先生因与王之纲是旧日相识,要求在死前见到他,是想要当面训斥他不顾忠义、背叛故国的可耻行
径。
原文: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
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由“吾固不识若也”和“吾亦
不识若也”可知二人本不相识)
B(更换动作行为)

第5页
例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原文: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
D(对原文观点理解错误)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
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李 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
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
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
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
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 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
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
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
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
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项是( )
人莫舍我 然独好周人急
A B
吾宁舍之而受祸 然其行最著
恐为他人得 何以为报
C D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妻卧草中以号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第6页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
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
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
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
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
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
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
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
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
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
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濦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
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
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以为华而少实 卒不为宗亲求位
A B
我腾跃而上 为击破沛公军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C D
但以刘日薄西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7页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
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
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
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
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
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
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
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
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
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
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
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①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 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第8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
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第9页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讲义参考答案
主要考点梳理
一:
1、原文: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B(谕:明白)
2、原文: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
大笑。D(晏:晚)不合语境
3、原文: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进不能赞扬天子之盛美,退不得与诸生揖让乎其中。D(滥:充数,在这里是自谦的说法)
4、原文: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C(田:通“畋”,打猎)通假字
5、原文:群卒前捽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C(顾:但是)一词多义
二:1、B 2、D 3、C 4、A 5、A 6、D
四:A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1、B 2、D 3、D 4、C
解析:
1、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2、A 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 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 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
词“被”。D 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
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3、“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
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4、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题二:1、A 2、B 3、A 4、C
解析:
1、躬,亲自。
2、B、为:替;A、表转折/表修饰;C、用/因为;D、相当于“于”,在,表地点/相当于“于”,比,表比较。
3、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世人称赞,⑥是明帝说的。
4、“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阴兴只是说他们二人“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题三:1、C 2、A 3、D 4、C
5、(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
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
雅”。举,兴起,发动。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 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
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 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 项第一个“以”是连词,
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
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
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5、本题考考查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
“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
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第 10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