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桩群桩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述评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3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

013年第 2期 (总第 1
76期)
 


冻 土 与 地 基基 础 ・
 

超 长 桩 群桩 沉 降实用计 算 方 法述评 
占 川 ,
  田敬 贤 , 王成华 
(1.天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
  天津 300072; 2.河北工业大学校 园规划处 ,
  天津 30
0401)
 

【摘 要】
  随着高速铁路的逐渐普及,房屋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逐渐提高,
这些工程对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有很高的要求,超长桩群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 目前仍 
然不够清楚 ,
超长桩 群桩 的沉降计算大都采 用等代墩基法进行计 算。它们计 算桩端平 面处的附加应力时 与实 际 
情况相差较大 ,
沉降计算 的误差偏大 ,
导致结构设 计中往往过 于保 守 ,
造 成很大 的工程浪费 。本文在此基 础上提 
出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并对超长桩的受力机理及群桩效应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对 当前群桩沉 降计算方 法进 行评价 ,
 
为超长桩群桩的沉降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 超长桩群桩 ;沉降计算 ;等代墩基法 ;
有效桩长 
【中图分类号 】 TU4
73.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0
01—6
864【
201
3)02—0
o94—03
 

群桩沉 降 计算 是个 复杂 的 问题 。影 响 它 的因素 有很  表1


  不 同侧阻分布 下的有效桩长 
多,
一般来说 ,
包括群桩的几 何特征 (例 如桩 长 、
桩 径、
桩距 、
 
基础宽度 、
长度等 )、
成桩 的工艺 、
地基土 的工程地 质特 性及 
其分布 、
荷载等 。群桩桩顶沉降有 三部分组成 :
桩 自身的弹 
性压缩 、
桩侧摩 阻力引起 桩端 的沉降 和桩 端阻 力引起 的桩 
端沉降 。 目前对 于群桩 桩侧阻 力 、
桩 端 阻力分 布机理 还未 
完 全弄 清楚 。这 就使得 群桩 中应力 分布 规律无 法确定 ,
此  注:
E,A分别为桩的弹性模量和横截 面积 ;
5 为桩顶沉降 ;
Q。为 
外,
由于土的成层性 和非线性 ,
沉 降规律就更 加复杂 。目前  桩顶荷载。
 
提出的设计 与评价计算方法一般 可 以分为 以下几 种 :弹性 
理论法 、
荷载传递法 、
数值计算 方法 、
等 代墩基法 ,
简易理论  表 1计 算结果表 明:
在相同的桩顶荷载和桩顶沉 降下 ,
 
法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 ,一般工程 实践 中广泛采用 的是等  侧阻为倒三角形分布 时计 算有效 桩长最 大 ,
而 三角形 分 布 
代墩基法 ,这也是 目前我 国规 范所 推荐采用 的方法。对于  最小。对于较 复杂 的侧阻 分布 ,
都 可 以看 做是 上面几 种侧 
超长群桩 的沉降计算 ,
等 代墩基 法 的假定 与实 际情况有 很  阻 的某种线性组 合 。因此 ,
可 以认为超 长桩 的有效 桩长 介 
大 的区别 。
  于侧阻为三角形分布和倒 三角形分布之间。
 

  超长桩受力机理及沉 降规律的研究  采用本文提供的计算公式计算文献  中的有效桩 长,
 
(1)
  超长桩 受力机理 的分析 。文 献… 通过 现场 静载  并 同文献 中计算的有效桩 长对 比,
能够符合上面 的结论 ,
计 
试 验表明 :
桩侧摩阻力与端阻 力不是 同步 发挥 ,
桩侧摩阻力  算结果如表 2所示。
 
的发挥通常早于端阻力的发挥 。极 限摩 阻力 发挥需要 的位 
表2
  不同计算方法下的有效桩长  m 
移远小于极 限端阻力所需 的位 移。实测 中发 现极限摩阻力 
比规范计算 值 大得 多,
而 极 限端 阻力 比规范 计算 值要 小 。
 
文献 ]

 通过静载实验均表 明 :
超长 桩在工作 荷载作用下 ,
 
桩端沉降量很小 ,
超长桩的沉 降主要来 自桩身的弹性压缩。
 

2)  有效桩长。当桩长达到某长度 时 ,
桩所受荷 载刚 
好全部 由桩侧摩阻力承担 ,
桩端 阻力为零 ,
此时对应 的桩长 
即为有效桩长 。
  文献  中计算 的有效桩长均介 于本文 侧阻 为三角 形 
文 献  在计算 有效 桩长 时 ,
并没 有考 虑 侧阻 的具 体  分布和倒三角形分布计算的有效桩 长之 间。因此建议有 效 
分布规律 ,
只是假定侧 阻未知情 况下 ,
计算 出带 有未知系数  桩长采用如下式计算 :
 
的解析式。然后利用现场 实测 资料去估算 未知 系数 。从 而  L =
  S。
/q  (1)
 
计算超长桩的有效桩长 。
  式中 ,
  为[1
.5,
3]之 间的常数 ,
依据现场静载试验或 当 
本文在此基 础 上讨论 不 同 的侧 阻分 布对 应 的有 效 桩  地工程经验 ;
E,A分别为桩 的弹性模 量和横 截面积 ;
S。为桩 
长 。如表 1所示。
  顶沉降 ;
Q 为桩顶荷载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09781
82)
 
超 长桩群桩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述评  95 


3)  桩长对 沉降 的影 响。本 文取 土质 为粉 土 ,中密 。
  虑桩 间土对沉 降的影响 。桩端 以下 的附加应 力采用 Bo
uss
. 
按规范取极 限侧摩 阻力 和极 限端阻力 分别 为 52、
125
0kPa;
  i
nes
q解 ,
桩端平 面处应力根 据侧摩 阻力是 考虑扩 散角 和扣 
桩直径取 1
m,按规范计算 不同桩长 的设计荷载值 。图 1(a)
  除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J
。 
为假 定桩 侧摩 阻力为三 角形分 布时 ,
端阻 比,
桩侧 阻力 ,
端  桩基 规范规定 ,
桩 中心距 小于或等 于 6倍 桩径 的桩 基 ,
 
阻力变 化时对应 的弹性压缩量变化 。图 1(b)为均质土中仅 
加  其沉 降计算可 采用 等效 作用 分层 总和法 。等 效作用 面位于 
侧 阻分 布变化时,
不同桩长对应 弹性压缩量 。
  桩端平面 ,
等效作用面积为桩 承 台投影 面积 ,
等效作用 面处 
∞ 
的附加应力近 似取 承 台底平 均 附近 应力 ,
等 效作 用面 以下 
40 
E 
吕  ∞ 的应力采用 Bo
uss
ine
sq解 ;
单桩 、
单排桩 、
桩 中心距大于 6倍 
面 3
0  帐
  桩径的桩基 ,
可采用 Mi
ndl
in解 计算桩端平 面 以下 的竖 向附 
蓄2
0  ∞  啪
 
加应力或是采 用 Mi
ndl
in解计算 各个 基桩 产生 的附加 应 力 
蓑1
0  啪  和采用 Bo
uss
ine
sq解计算 的承台引起 的附加应力叠 加 ,
然后 
0 
按照分层总和法计算该 点 的最 终沉 降量。对 于长径 比大 于 
m 

0的 基 桩 应 考 虑 桩 身 的 弹 性 压 缩 量 。公 式 参 见 桩 基 
规范 ㈣ 。
 

2.
2 群桩沉降计算方法的评价 
g 加  
(1)
  地基 规范 。地基 规范 没有考 虑桩 间土 的压缩 变 
30 
形,
也不能反映桩距 、
桩数等 因素对 桩端平 面 以下地基 土 中 
蓄2

  附加应力的影 响 ;
采用 扩散 角法 来考 虑桩侧 摩阻 力 的扩散 
lO  时,
往往会使得桩端平面 附加 应力偏小 ,
对 于超长桩影 响就 
O  更明显。采用 弹性理论法和有限元法分析 了大 量的算例nu 
20  40  60  80  100  120 
表明群桩将大部分 荷 载传 到了地 基的深 部 ,
水平 方 向扩散 
桩长,
mm 
的应力 很小 ,
桩端 附加 应力受 桩数 ,
桩长径 比,
桩 的距 径 比 
(b)
  和持力层刚度的影响较大 。
 
图 l不 同桩长的弹性压缩曲线  采用扣除 群桩 外 围侧 摩 阻力 来考 虑 桩 侧摩 阻 力 扩 散 
时,
因为土的性 质和桩土相互作用 的复杂性 ,
所 以很难弄 清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
① 随着桩长 的增加 ,
桩 的弹性压缩量  楚群桩外 围侧摩 阻力 的发 挥和 分布规 律 ,
实 际应用 中这 种 
逐渐增 加 ,
并且增 加 幅度也是增 加 ;
②端 阻 比一 定时 ,
端 阻  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 意的结果 。
 
力 的增 加 ,
桩 的弹性 压缩 量 也是增 加 ,
但 增加 的幅度 非 常  由于 土 的成 层 型 和非 线 性 ,
桩 端 下 土 的应 力 分 布 与 
小,
这说 明桩端土的性质对 桩的弹性压 缩量影 响很小 ;
③侧  Bo
uss
ine
sq解 也 会存 在 差 异 ,
这 也 会 影 响计 算 结 果 的 可 
阻减小一半时 (实际上 是土质 的变化 ),
桩 的弹性 压缩量几  靠性 。
 
乎减小大约 4
o% ,
可见侧阻对桩弹性压 缩量影 响很大 ;
④侧  (
2)  桩基 规 范 (当桩 中心 距小 于等 于 6倍 桩径 时 )。
 
阻的分布形式对 弹性压 缩量 也有 一定 的影 响 ,
侧阻 呈三 角  桩基规 范规定 ,
等效作用面积 取桩承 台投 影面积 ,
等 效作用 
形分布和横 V型分布 ,
桩 的弹性压 缩量相 同并且 是最大 ,
矩  面处的附加应力近似取承 台底 平均 附加应力 。而 通过 弹性 
形 分布次之 ,
倒三角形最小。
  理论法分析的均质地基 中 的群 桩  表 明 :
从 承 台底 传到 桩 
2 传 统 实体 深 基 础 法 适 用 性  端平面的附加应力 随 着桩长 径 比的增 加而 减小 ,
长 径 比从 
2.
1  等代墩基法工程应 用概 况  3O增加到 1
00时 ,
桩端的 附加应力 系数 (桩端 附加 应力/承 
等代墩基法的基 本假设 :
将地基 内的群桩 和桩 间 土看  台底平均附加应力 )
从 O.
35减 小到 0.1
6。这说 明桩基 规范 
作是一个等效实体深基础 ,
不考 虑桩 间土的压缩 量 ,
按 照浅  计算桩端附加应力偏大 ,
这就导致计 算深度 值也偏 大 ,
当然 
基础 中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 的沉降 。
  压缩模量也偏大 。
 
在此基础上 ,
根据等代墩基底面 的位置如何 选取 (如何  桩基规范通过 引 入等效 沉降 系数 对应 力进行 修 正 ,
但 
考虑桩间土 的压 缩量 )、
桩侧 摩 阻力 是 采用 扩 散 角还 是扣  无法对计算深度值偏 大 ,
压缩模 量偏大等 问题进 行修正 ;
同 
除、
等代墩 基面 下附 加应 力 的计 算采 用 Bo
uss
ine
sq解 还是  时这种修正还是 基 于地基 均质 弹性 理论 ,
理 论上 也存 在一 
Mi
ndl
in解等问题 的不 同考 虑方法 ,
不 同学者 提 出了各 自的  定 的局 限性 。
 
方法 。
  (
3)  桩基规 范(当桩 中心距 大于 6倍桩 径时 )。群桩 
刘金砺等考虑 到桩 间土 也存在 着压 缩变 形 ,
建议 将假  受力是桩 土相互 作用 的结 果 ,
桩 的侧摩 阻力 分布及 端 阻 比 
想墩基底 面置 于桩端平 面以上  高度 ,
根据桩 周 围土 体的  与各层 土的性质有 关 ,
在实 际 中只能通 过工 程经 验近 似确 
性质不 同,
  取 不同的值  。
  定 侧摩 阻力分布及端 阻 比。
 
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在 计 算沉 降时 ,
假定 实体 深基 础 底  Mi
ndl
in解是将土体看作均质弹性体 ,
用 Mi
ndl
in应力解 
面取 在桩端平面 ,
只计算 桩端 以下 地基 土的压缩 变形 ,
不考  计算沉 降是否可靠在于应 力解 是否接 近于真 实解 。一方 面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
013年第 2期(总第 176期 )
 

我 国学者刘金砺根据模型实验表 明【
8 ,
桩 一土 ,
桩 一桩之 间  只是一个 近似 、
粗糙 的成果 ,
还有待于 理论上 的完 善和 实测 
的相互影 响系 数 比连续 介 质线 弹 性理 论 分析 的结果 小很  资料的进一步积累 。
 
多。这就导致 按相互 影 响系数计 算 的附 加应 力偏大 ,
从 而  (
3)  关于用 Mi
ndl
in解计算 桩端下 附加应 力 时 ,
计算 
沉降计算偏大。另一方面文献 【

 指 出,
Min
dli
n应力解 是将  值较真实值是偏 大还 是偏 小 目前 还没有 统一 的认识 ,
因此 
整个弹性半空间视 为应 力影响 区域 ,
过 高 的估计 了附加 应  Mi
ndl
in法计算应力解的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 。
 
力的 扩散 能力 ,
得出桩端 的附加 应力偏 小 ,
从而 沉降偏 小。
  (
4)  用 实体深基 础法计算 群桩沉 降最关键 的是 桩端 
因此 ,
关 于 Mi
ndl

n应力解可靠性还 有待工 程实践 的进 一步  下土层 附加应 力的计算 和压缩模量 的选 取。 因此 建议选 取 
积累 。
  非线性土的本构关系 ,
及合适桩 土界面单元 ,
考虑 土的成 层 
Mi
ndl
in应力解 中将 桩 端作 用集 中力进 行 附 加应 力求  性,
利用有 限元法 进一 步完 善荷载传 递系数 。超长 桩群 桩 
解 。这将 引起桩位处的应力集中 ,
使得桩端下 1~2d范围内  桩端以下土体受 到 自重 应力 较大 ,
压缩模 量应 该通 过 高压 
的应 力与实际相差较大 。因此建 议假定 桩端 阻力是在桩端  固结实验确定 。
 
均匀分布 ,
并且按 Mi
ndl
in应 力解 积分 求 出桩 端下土层在 均 
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
一般情况下 ,
Min
dli
n应 力解 在桩 
参考文献 
身范 围内将 出现大部分 拉应力 ,
而实 际上 由于承台 的作 用 ,
 
桩端上面土层 的附加应 力仍然 承受 压应 力 ,
这就 使得 无法  [1]
  朱向荣 ,
等.深厚 软基超长桩 工程性 状实验研究 [J].岩土 工 

通过 Mi
ndl
in解求桩间土层 的压缩量 。
  程学报 ,
2003,(1).
 
[2]
  孙 亚哲 ,
高倚 山,
等.超 长大直径钻孔灌 注桩荷载传递机理 研 

4)  群桩效应沉降 比。群桩沉降量 s 与同基桩具有 
究[J].华东 电力 ,
201
0,(4).
 
相同荷载作用 下 的单 桩沉 降 量 .
s。之 比为群 桩效 应沉 降 比 
[3]
  阳吉宝 ,
钟正雄.超长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J].岩土工程 学报 ,
 
R 
。一般桩距 条件下 ,由于相邻 桩应 力 的重叠 导致 桩端平 

998,
(11).
 
面以下应力水平提高 和压 缩层 加深 ,因而 使 得群桩 的 累计  [
4]  阳吉宝 超长桩承载机理分析与有效桩长确定 [J].力学 与实 
沉降量大于单桩 。而 目前 群桩 沉降计 算理 论 中 ,
大多数 采  践,
199
5,(3).
 
用弹性理论来考虑桩与桩 、
桩土间 的相互 作用 。Co
oke
  和  [5]
  阳吉宝 .
确定超长桩有效长度方法[J].建筑科学 ,1
996,
(4).
 
刘金砺 ¨
 等的试验结果 表明 ,弹性理论解 过高地估计了群  [6]
  丁建文 ,
刘松玉.关 于超 长桩有效桩长 问题 的探讨 [J].公路 
桩之 间的相互 作用 ,因此 很难 准确 的计 算群 桩沉 降。这样  交通科 技 ,
2006,
(10).
 

很多学者研究群 桩沉 降 比,
利用 沉降 比和单 桩沉 降来 计算  [7] 王高科 ,
王国涛 ,
等.超长桩有效桩长问题 的探讨[J].交通科 
技,
2008,(3).
 
群桩沉 降。
 
[8] 刘金砺 ,
等 竖 向荷载下群桩变形性状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 
吴永 红[

 在均质地基 中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单桩沉降 
程学报 ,
1995,(11).
 
和群桩 沉降推导 出沉降 比的估算公式。董光辉  以单桩静 

9] GB5
0007—20
02,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载荷试 验结果为基础 ,
通 过大 量实测 数据 统计 得 出的群桩 
[1
0]J
GJ9
4—2008,
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s].
 
沉降 比公式来预测群桩沉降 。公式如下式所示 :
  [11] 陈仁朋.软 弱地 基 中桩 筏基础 工作性状 和分 析设计 方 研 究 
R =0.22,
l  .(a/s)
  (
2) 
[D].杭州 :
浙江大学 ,
2001.
 
式 中,
风 为 群桩 沉 降 比;
n、L、
S分别 为 桩数 、
桩长、
桩  [1
2] 陈仁朋 ,
凌道盛 ,
陈云敏 ,
等.群桩基础沉降计算 中的几个 问题 
间距 。
  [J].土木工程学报 ,
2003,
(1).
 

张 忠苗利用现场静载荷试验 的单桩沉 降和 实际工程 的  [13]王向余 ,


顾 晓鲁 .群桩基础应力分析与沉降计算[D].天津 :
天 

群桩沉 降观测结果得 出如下结果 ¨


 :群 桩沉 降 比受荷 载水  津大学 ,
200
4,(
6).
 
[1
4]Co
oke
 R 
W,Pr
ice
 G,
T a
rr 
K.Ja
cke
d p
ile
s i
n Lon—do
n c
lay;i
n—
 
平 的影 响较 大 ,
当荷 载很 小时 ,
由于桩 的刚度远 大于土的 刚 

era
cti
on an
d gr
oup beh
avi
our
 un
der
 wo
rki
ng c
ondi
ti
ons[J].
 
度,
荷载主要 由桩承担 ,
承 台底 地基土分 担的荷 载可 以忽 略 
Ge
otec
hni
que,1
980,
30(
2):
97.
 
不计 ,
随着荷载的增加 ,
桩与桩 之间 的应 力 区互 相叠加 的程 
[1
5]刘金砺.竖向荷载下 的群桩效应和群桩基础概念设计若 干问 
度加深 ,
群桩效应愈加显 著 ,
  就越大 ;当荷载达 到一定值 
题 [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78.
 
时,
荷载继续 增加 时 ,
随着沉 降量的增 加 ,
承 台底 土和桩 间  [1
6]吴永红 ,
王成华.工作荷载作用下群桩沉降 比的估算方法 [J].
 
土逐渐分担荷载 ,
形成 承台一桩一土相互 影响共 同作用 ,
因  岩土工程学报 ,1
993,
(1).
 
而使得群桩基桩 中基桩 的桩顶荷 载相对 单桩 减小 ,
导致  [17]董光辉 ,
杨敏 ,
等.基于实测沉降 比的群桩沉 降分析 [J].同济 

也 随之 降低 。
  大学学报 。
2009,(1
0).
 

3 结 语  [1
8]张忠苗 ,
贺静漪 ,
等.温州 323m超高层超长单桩与群基 础实测 

(1) 超长 桩在工 作荷 载 下为摩 擦 型 桩 ,


桩端 受 力很  沉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
201
0,(
3).
 

小,
超 长桩 的受力状 态一般 为弹性 ,
弹性 压缩 量不容 忽视 。
 
[收稿 日期 ] 2
012—1
1—1
9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形式对弹性压缩量有较大 的影响。
 
[作者简介]
  占 川 (1
987一),
男,湖北黄 冈人 ,
硕士 ,
从 事岩 

2) 有效桩长的提出为超 长桩桩长设计 提供参考 ,
避 
土工程 的设计和分析工作。
 
免桩长过长 ,
造成财力上的浪 费 ,
本文 计算 有效桩长 的方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