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2014 Cheng, Nai-Yu

3-5 神經與內分泌
動物體在面對環境變動的刺激時,能夠藉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共同調節,來產生適當的
反應,並調節多細胞之間的協調、溝通和維持恆定,以適應生物體生存的環境。
* 協調作用: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共同完成。
* 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比較
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
反應速度 作用較快 作用較慢
作用範圍 較廣 身體局部
時效性 較短 較長
神經衝動(膜電位變化) 化學物質(激素)
訊息傳遞方式
化學物質(神經傳遞物質) 藉由循環系統(血液)運送

3-5-1 神經系統
一、 訊息的輸入和輸出
(一)受器(Receptor):動物體用來接受環境因
子刺激的構造。如:光受器、化學受器(嗅
覺、味覺)、溫度受器、機械受器(觸覺、
聽覺、壓力)、痛覺受器….
(二)動器(Effector):動物體內用來產生各種反
應的構造,主要為肌肉和腺體。
(三)訊息傳遞的路徑:
(環境因子)刺激受器中樞神經系統(訊息整合和處理)動器產生反應

二、 神經組織的組成
(一)神經組織由神經元(Neuron)和神經膠細胞(Glia)兩大類細胞共同組成。
1.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神經系統構造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負責神經訊息的傳遞。
2. 神經膠細胞:支持細胞,種類繁多,數量遠大於神經元,本身不具神經訊息傳遞功能。
功能:維持神經元構造、供應所需養分、調節環境恆定、保護或清除異物、協助神經元
的生長發育、加速神經衝動的傳遞速率….等
例如:許旺細胞(形成 PNS 中的髓鞘)、星狀膠細胞、微膠細胞、寡突膠細胞….

116
2014 Cheng, Nai-Yu

(二)神經元的構造:神經元由細胞本體和細胞突起(神經纖維)兩部分所組成
1. 細胞本體:包含細胞核和各種胞器,負責神經細胞的生長和代謝
2. 細胞突起(神經纖維):由細胞本體向外延伸的細胞質突起,依照訊息傳遞的方向分為:
(1) 樹突:接受刺激,將訊息傳向細胞本體。
(2) 軸突:將神經訊息由細胞本體向外傳出。
*一般說的「神經」指的是許多神經纖維集合成束的構造!

3. 髓鞘
(1) 周圍神經系統中的髓鞘由許旺細胞(一種神經膠細胞)所組成
(2) 許旺細胞內富含脂質,每個細胞以同心圓方式包裹在神經纖維外側
(3) 相鄰的許旺細胞間不相連,中斷處(神經纖維裸露處)稱為「郎(蘭)氏結」
(4) 功能:絕緣、保護、加速神經訊息的傳遞、協助神經纖維修復再生

(三)神經元的種類
1. 依照訊息傳遞的方向和功能分為:
(1) 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將受器的訊息傳往中樞神經系統
(2) 聯絡神經元:數量最多、位在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訊息整合、聯繫感覺和運動神經元
(3) 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將中樞神經系統的訊息傳送到動器,引發身體活動

117
2014 Cheng, Nai-Yu

<補充> 依照神經元的形態可分為:

(四)神經元的訊息傳遞方式
1. 當神經元受到刺激時,其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會發生改變,當刺激強度夠強時,
造成的膜電位變化夠大,便可以產生神經衝動,將訊息長距離傳遞出去
2. 不同神經元之間聯繫的地方稱為「突觸」。不同神經元間傳遞訊息時,由前一神經元
的軸突末稍釋放化學物質(神經傳遞物質),擴散至下一神經元的細胞膜表面,由下一
神經元膜上的受器接受,引發下一神經元的膜電位改變,進而促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
新的神經衝動。

★中樞神經系統(CNS)與周圍神經系統(PNS)

118
2014 Cheng, Nai-Yu

三、 中樞神經系統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包括腦與脊髓


<補充> 腦與脊髓的保護構造
(1) 頭顱骨與脊椎骨(脊柱)
(2) 腦脊髓膜:由三層結締組織構成 (硬腦膜+蜘蛛膜+軟腦膜)
功能:保護腦和脊髓、強化支持、製造腦脊髓液
(3) 腦脊髓液:存在於腦室和腦脊髓膜以下的澄清液體、成分與血漿相似
完全包圍腦和脊髓,吸收震動及外力、提供養分、排除代謝廢物的通道

(一)腦 (Brain)

1. 大腦
(1) 意識中樞 與語言、記憶、學習、思考有關
(2) 分為左右兩半球—以縱裂溝分開,以胼胝體(連接左右半球的神經纖維)相連
*大腦的側邊效應:每個大腦半球各自接收對側的感覺訊息、控制對側身體的活動
如:左側腦中風  右側身體感覺運動癱瘓
大腦左半球 大腦右半球
控制身體右半邊的感覺和運動 控制身體左半邊的感覺和運動
偏重理性、科學、語言、數字符號能力 偏重感性、文學、藝術、幻想的表達能力
演說、閱讀、書寫、計算和邏輯問題解決 音樂技巧、藝術才能、表達情緒能力
(3) 外灰質(皮質)—由細胞本體組成;內白質(髓質)—由神經纖維構成
灰質具有許多皺褶(腦迴、腦裂、腦溝),以增加表面積

119
2014 Cheng, Nai-Yu

2. 間腦—包含視丘和下視丘兩個部分
(1) 視丘:感覺訊息轉運中樞
腦內統整感覺訊息的區域,所有感覺訊息傳至大腦皮質的必經轉運站(嗅覺除外)
(2) 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本能中樞—食慾、口渴(滲透壓)、睡眠、性慾
A. 具有內分泌的功能神經內分泌構造
B. 下方增生膨大形成腦垂腺,下視丘的部分神經纖維延伸至腦垂腺後葉,將分泌的
激素運送至後葉暫存及釋放

3. 小腦—平衡中樞
(1) 分為左右兩半球,位於枕葉下方(背側);外灰質、內白質
(2) 控制與協調骨骼肌、維持姿勢的反射、眼球運動

4. 腦幹—包括中腦、橋腦、延腦三部分,合稱「中橋延」
(1) 中腦:視聽反射中樞 (視覺與聽覺的反射,如瞳孔反射)
(2) 橋腦:連接小腦的橋樑、呼吸調節中樞
(3) 延腦:生命中樞 (心搏中樞、呼吸中樞、同時也是咳嗽、噴嚏、吞嚥、嘔吐中樞)

(二)脊髓 (Spinal Cord)


1. 位於脊椎骨(脊柱)所構成的脊髓腔,浸泡於腦脊髓液中

120
2014 Cheng, Nai-Yu

2. 內側灰質—由細胞本體組成;外側白質—由神經纖維組成
*灰質呈 H 型(蝴蝶型),含有聯絡神經元、運動神經元的細胞本體等;
背側稱為「背角」:感覺神經元將訊息傳入的地方
腹側稱為「腹角」:運動神經元將訊息傳出的地方

3. 脊髓為連結腦與軀幹四肢的橋樑,並且是肢體反射中樞

四、 周圍神經系統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依照連結的中樞神經構造可分為:腦神經與脊神經兩部分
(一)腦神經:共 12 對,大多連結頭、頸的感覺與活動 (除第 10 對—迷走神經例外)
<補充> 十二對腦神經的名稱與主要功能
腦神經 12 對 主要功能
I 嗅神經 鼻(嗅覺)
II 視神經 眼(視覺)
III 動眼神經 眼球轉動、瞳孔收縮肌肉
IV 滑車神經 眼球轉動肌肉
V 三叉神經 眼球轉動肌肉
VI 外旋神經 舌前味蕾(味覺);面部肌肉、唾腺
VII 顏面神經
VIII 聽神經 耳(聽覺、平衡覺)
IX 舌咽神經 舌後味蕾(味覺),咽部感覺;唾腺、吞嚥肌肉
X 迷走神經 心、肺、胃、小腸等內臟
XI 副神經 肩頸部肌肉
XII 舌下神經 舌肌的感覺和運動

121
2014 Cheng, Nai-Yu

(二)脊神經:共 31 對,連接軀幹四肢的感覺與運動,皆為混合神經(具感覺和運動神經元纖維)
其中,頸椎 8 對、胸椎 12 對、腰椎 5 對、薦椎 5 對、尾椎 1 對

<補充>
『背根神經節』:含感覺神經元的細胞本體
受器

背側

聯絡神經元

脊神經 腹側

運動神經元
動器

1. 感覺神經元由脊髓的背側(背角)進入,運動神經元由脊髓的腹側(腹角)離開 『腹出』
2. 聯絡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的細胞本體位在脊髓的灰質—中樞神經系統(CNS)中
3. 感覺神經元的細胞本體位在背根神經節,屬於周圍神經系統 PNS(脊神經)的一部分
4. 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的神經纖維由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形成「脊神經」,因此脊
神經皆為混合神經

122
2014 Cheng, Nai-Yu

<補充> 依照訊息傳遞的方向可分為: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兩大類
(一)感覺神經:由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纖維組成,將訊息由受器中樞
(二)運動神經:由運動神經元的神經纖維組成,將訊息由中樞動器
*運動神經可以依照是否受意識控制分為:
1. (肢)體運動神經:受大腦意識控制,動器多為骨骼肌
2. 自律神經(自主神經):不受大腦意識控制,動器多為心肌、平滑肌或腺體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類:
(1) 交感神經:處理短暫而緊急的反應,包括 fight+flight+fright+sex
如:瞳孔放大、加速心跳、分泌腎上腺素、抑制消化道的蠕動與消化腺的分泌
(2) 副交感神經:平時放鬆、維持恆定的反應
如:瞳孔縮小、減緩心跳、促進消化道的蠕動與消化腺的分泌

<補充> 反射
(一)不自覺且未經大腦意識協調而直接引起動器的快速反應
(二)特性:與生俱來、不須學習、同種個體都有相同的反應
(三)目的:爭取時效—應付緊急狀況、避免傷害的保護反應
節省腦力—減少體內資源浪費
(四)反射弧:反射的神經傳導路徑
如:受器感覺神經元反射中樞(不一定有聯絡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動器
*反射中樞可能是間腦、小腦、腦幹、脊髓,但不可能是大腦!
(五)依照反射弧的複雜程度可以分為:
1. 單突觸反射—不經聯絡神經元,為最簡單的反射。如:膝跳反射(屬於一種牽扯反射)
多突觸反射—反射弧中含有至少一個聯絡神經元。如:縮回反射

123
2014 Cheng, Nai-Yu

五、 隨意運動:神經、骨骼與肌肉的共同作用
(一)骨骼:支持身體,維持姿勢、做為肌肉附著的支架、保護內臟。
可分為硬骨和軟骨兩大類。

<補充> 人體的骨骼 (成人共有 206 塊骨骼)


中軸骨骼 附肢骨骼
位於身體的軀幹部位 附肢骨骼分佈於四肢→協助肌肉完成運動
→保護腦、脊髓、內臟器官
(1) 頭骨→保護腦 (1)上肢骨→以肩帶(鎖骨和肩胛骨)與脊柱相連
(2) 脊椎骨→共 32 個,保護脊髓 (2)下肢骨→以腰帶(髖骨)與脊柱相連圍成骨盆
(3) 胸骨→和肋骨圍成胸腔,保護心、肺
(4) 肋骨→共 12 對,僅 10 對與胸骨相連

(二)肌肉:能夠收縮而產生運動的組織
1. 肌肉由肌細胞(肌纖維)組成,內含大量纖維蛋白(肌原纖維),可滑動使肌肉收縮
2. 肌肉組織可分為三大類: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分布 附著於骨骼 心臟 內臟、血管
大腦意識控制 隨意肌 不隨意肌 不隨意肌
最強、速度快 最弱、速度慢
收縮力 中、永不疲勞
易疲勞 不易疲勞
<補充>
形狀 長圓柱狀、無分支 分支連結成網狀 紡錘型
細胞核 多核、位細胞邊緣 單核、細胞中央 單核、細胞中央
橫紋 有 有 無

124
2014 Cheng, Nai-Yu

(三)骨骼肌的拮抗作用
1. 大多數骨骼肌成對配置在構成關節的二塊骨骼上,運動時可交互收縮
2. 拮抗肌:成對行拮抗作用的肌肉其中一種肌肉收縮時,另一種肌肉必須舒張
若肌肉收縮能使關節彎曲屈肌;若肌肉收縮能使關節伸直伸肌
例如:上臂的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
(1) 手肘上舉、手臂彎曲:肱二頭肌(屈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2) 手肘放下、手臂伸直:肱三頭肌(伸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例如:大腿的股四頭肌(伸肌)與股二頭肌(屈肌)

<補充> 關節:兩塊或多塊骨骼相連接處
(一)關節包含以下構造:
1. 韌帶:固定相鄰骨骼與骨骼位置的結締組織
2. 關節軟骨:
位於硬骨末端,保護硬骨避免因活動而過度摩擦受損
3. 關節腔潤滑液:含葡萄糖胺,潤滑、減少摩擦
4. 肌腱:將骨骼肌附著於硬骨上的結締組織
骨骼肌的兩端藉由肌腱附著於相鄰的硬骨上

(二)關節依照活動性可分為:
不動關節(如:頭蓋骨縫合線)、動關節(如: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和少動關節(如:脊
椎骨間的連結)

125
2014 Cheng, Nai-Yu

3-5-2 內分泌

一、 動物激素(Animal Hormone)
(狹義定義)由內分泌細胞或特化的神經內分泌細胞釋放至血液中的化學物質。

(一)激素的特性
1. 扮演細胞間訊息傳遞者
2. 由體內特化的細胞分泌的微量有機物
(μg-mg/day),通常微量便具有顯著效果。
3. 運送至目標細胞(target cell)才產生效果,
對目標細胞具專一性(因目標細胞具受體)
4. 同一激素在不同動物體,作用可能不同。
5. 同一個體中,相同激素在不同目標細胞有不同反應。

(二)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比較
腺體 外分泌腺 Exocrine(有管腺) 內分泌腺 Endocrine(無管腺)
分泌物 消化液、體液、廢物、養分… 激素 (荷爾蒙 Hormone)
分泌量 較多 (如:唾液 1-1.5 L/day) 較少 (μg-mg/day)
運送 藉由輸管運送 由血液運送
影響 局部 廣泛
例子 消化腺、黏液腺、汗腺、乳腺、淚腺… 胰島、甲狀腺、腎上腺…

(三)人體的內分泌腺

126
2014 Cheng, Nai-Yu

二、 下視丘(Hypothalamus)和腦垂腺(Pituitary gland)
下視丘屬於神經內分泌組織,能夠分泌激素。腦垂腺位於下視丘下方、大小似豌豆,能分
泌生長激素與多種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激素,為內分泌腺的主宰

<補充> 腦垂腺前葉與後葉

(一)腦垂腺前葉
1. 屬於腺體組織,由內分泌腺體細胞組成,能分泌激素
2. 下視丘分泌許多「釋放激素(RH)」,經由血液(門脈系統)運送至腦垂腺前葉調節。
3. 分泌的「促…素」激素受「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調控系統調控
4. 腦垂腺前葉分泌的激素
激素名稱 主要功能
(1) 促進骨骼與肌肉生長,使個體長高
(2) 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生長激素(GH) (3) 促進醣類與脂質分解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過量:巨人症
成人分泌不足:肢端肥大症
(1) 促進乳腺發育
催乳素(PRL)
(2) 刺激乳腺合成、分泌乳汁
促甲狀腺素(TSH) 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
促腎上腺皮質素(ATCH) 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皮質素
促濾泡成熟素 ♀ 促進卵巢中的濾泡成熟
促…素 (FSH) ♂ 促進睪丸的細精管發育、生成精子
促性腺
♀ 刺激濾泡繼續成熟與排卵、
激素 黃體成長素
促進黃體發育、分泌動情素與黃體素
(LH)
♂ 促進睪丸的管間細胞分泌睪固酮

127
2014 Cheng, Nai-Yu

5. 下視丘分泌,調節腦垂腺前葉分泌的釋放激素(RH)/抑制激素
下視丘 GnRH GHRH Somatostatin TRH DA (PIF) CRH
促進/抑制 促進 促進 抑制 促進 抑制 促進
腦垂腺前葉 FSH & LH GH GH TSH 催乳素 ACTH

目標器官 卵巢/睪丸 骨骼、肌肉 甲狀腺 乳腺 腎上腺皮質

(二)腦垂腺後葉
1. 屬於神經組織,與下視丘相連,由下視丘神經元的軸突末稍組成
2. 儲存和釋放下視丘分泌的神經內分泌激素
3. 由下視丘分泌(合成),腦垂腺後葉釋放的激素

激素名稱 主要功能
(1) 增加腎小管(遠曲小管與集尿管)對水的再吸收,使尿液量減少
抗利尿激素 ADH
(2) 促進小動脈管壁平滑肌收縮,使血壓上升
(血管加壓素)
分泌不足:尿崩症
(1) 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幫助分娩
催產素
(2) 促進乳腺平滑肌收縮,使乳汁排出

三、 甲狀腺(Thyroid)

(一)位置:位於侯部下方,氣管兩側
(二)構造:分為左有兩葉,兩葉之間由峽部相連

(三)甲狀腺分泌的激素
激素名稱 主要功能
(1) 促進生長發育(尤其影響中樞神經與骨骼的生長)
(2) 促進細胞代謝儲存的醣、脂質分解
基礎代謝率增加、產熱增加、心搏加快
甲狀腺素
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胺基酸+碘組成)
成人分泌不足:黏液性水腫(代謝率降低、身體水腫)
甲狀腺機能亢進:代謝率上升、體重減輕、體溫升高、心搏加快
易緊張、煩躁、神經質嚴重造成凸眼症
降鈣素 調節血液中鈣離子濃度的恆定,與副甲狀腺素拮抗

128
2014 Cheng, Nai-Yu

<補充> 調節甲狀腺素分泌的機制—負回饋調節(維持恆定的機制)
下視丘

腦垂腺前葉

甲狀腺

甲狀腺素

1. 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過高時,能夠抑制下視丘分泌 TRH、抑制腦垂腺前葉分泌促甲狀腺
素(TSH)甲狀腺停止分泌甲狀腺素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下降稱為負回饋機制
2. 當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降低,負回饋抑制消失,使下視丘開始分泌 TRH、腦垂腺前頁開
始分泌 TSH甲狀腺開始分泌甲狀腺素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上升
3. 缺碘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症)的成因:
碘攝取不足甲狀腺素無法合成沒有負回饋機制、下視丘和腦垂腺前葉持續分泌
甲狀腺持續受到 TSH 的刺激而過度增生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症)

四、 副甲狀腺(Parathyroid)
(一)位置:嵌埋在甲狀腺背側
(二)構造:共有四顆,大小似碗豆
(三)分泌的激素—副甲狀腺素(PTH) —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上升
<補充> PTH—升血鈣、降血磷
(四)副甲狀腺素與降鈣素對於血鈣濃度的調節:拮抗作用
分泌位置 副甲狀腺 甲狀腺
激素 副甲狀腺素 降鈣素
(1) 骨骼釋出鈣離子
(1) 骨骼儲存鈣離子
作用機制 (2) 增加腎臟對鈣再吸收
(2) 增加腎臟對鈣的排除
(3) 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
主要功能 血[Ca2+]↑ 血[Ca2+]↓

(五) 血鈣調節異常
血鈣過高 血鈣過低
副甲狀腺亢進 副甲狀腺低落
(或降鈣素過少) (或降鈣素過量)
骨質缺鈣 神經與肌肉的興奮性
脆弱、易骨折/畸形 異常增高
腎/膽囊易結石 肌肉痙攣(抽筋)

129
2014 Cheng, Nai-Yu

五、 胰島(蘭氏小島)
(一)位置:散布於胰臟組織之中
胰臟是一個兼具內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胰腺(外分泌腺)分泌胰液(消化液)
特定管道(胰管)運送

胰島(內分泌腺)分泌激素血液運送

(二)胰島分泌的激素:兩種在調節血糖濃度互相拮抗的激素
維持正常血糖濃度=70~100mg/100mL(空腹)
激素 胰島素 (β cell 分泌) 升糖素 (α cell 分泌)
(1) 促進肝臟、肌肉將葡萄糖 (1) 促進肝醣分解為葡萄糖
轉為肝糖儲存 (2) 促進蛋白質、脂質代謝成
作用機制
(2) 促進細胞吸收葡萄糖 為葡萄糖(糖質新生)
(3) 促進細胞氧化葡萄糖
主要功能 血糖↓ 血糖↑

(三)胰島素與升糖素的拮抗調節:

130
2014 Cheng, Nai-Yu

<補充> 糖尿病
1. 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異常,使血糖調節出現問題,造成血糖過高,多餘葡萄
糖隨尿液排出。檢測標準:空腹血糖> 140mg/100mL
2. 病徵: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糖尿病若沒有得到足夠的控制,可能
引起多種併發症,如急性低血糖症,或嚴重長期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衰竭、
視網膜病變、神經或微血管病變、勃起功能障礙以及傷口難以癒合等等。
3. 依成因可將糖尿病分為兩型:
類型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 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
胰島素分泌不足 胰島素受體異常(減少或不敏感)
成因
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抗體攻擊 β cell
發病時間 常在幼年(20 歲以前)發病 中年後發病,與肥胖、家族因素有關
治療 透過注射胰島素改善症狀 透過服藥、運動、飲食控制改善症狀

六、 腎上腺
(一)一對,位於腎臟上方;外側皮質、內側髓質

(二)腎上腺皮質
1. 分泌的激素合稱「腎上腺皮質素」,皆為固醇類激素;與長期壓力的反應有關。
2. 受到腦垂腺前葉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素(ATCH)的調控負回饋調節
3. 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激素
激素名稱 主要功能
葡萄糖皮質素 (1) 促進蛋白質和脂質代謝為葡萄糖(糖質新生),使血糖上升
(Cortisol 可體松) (2) 抑制發炎反應與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作為治療痛風、發炎藥物
醛固酮 (1) 調節血液的礦物質與水分恆定、調節血壓
(礦物性皮質素) (2) 增加腎臟(遠曲小管、集尿管)對 Na+的再吸收 (留鈉排鉀)

131
2014 Cheng, Nai-Yu

(三)腎上腺髓質
分泌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
功能:應付緊急而短暫的危急狀況
(促進交感神經作用、應付短期壓力)
1. 心搏和呼吸加快、血壓上升
2. 腸胃蠕動變慢
3. 促進血糖上升:促進肝糖分解、促進糖質新生(蛋白質和脂質代謝為葡萄糖)

七、 性腺—♀卵巢、♂睪丸
受到腦垂腺前葉分泌的促性腺激素(FSH, LH)的調控負回饋調節
(一)♂睪丸—形成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睪固酮)
睪固酮的功能:
1. 青春期後分泌量大增
2. 刺激男性生殖器官的生長和發育
3. 使男性出現第二性徵(長鬍鬚、喉結、聲音低沉、肌肉發達…)
(二)♀卵巢—排卵、分泌雌性激素(動情素和黃體素)
動情素和黃體素共同參與女性生殖週期的調節(Chap 5-6)
動情素的功能:
1. 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長和發育
2. 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與增厚
3. 促進女性第二性徵表現(乳房發育、聲音較細、骨盆較大、體態圓潤)
黃體素的功能:
1. 促使子宮內膜的持續增厚、維持子宮內膜穩定又稱「助孕素」
2. 卵受精後,穩定子宮內膜、刺激乳腺發育

<補充> 松果腺(pineal gland)


(一)位置:位於左右大腦之間、視丘上方
(二)功能: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分泌量受到日夜與季節節律調控,
黑暗時分泌量較高、光照抑制其分泌
1. 在青蛙體內分腺松果腺能分泌一種物質,調節皮
膚的黑色素,使皮膚顏色變淺,命名為褪黑激素。
但哺乳動物的褪黑激素沒有調節黑色素的功能!
2. 在小型哺乳動物中,褪黑激素可能與生殖週期的調控有關。
3. 在人類,褪黑激素可能與性成熟、日夜節律、睡眠、憂鬱症等的調節有關。
*可應用於治療時差或冬季憂鬱症(季節性情緒障礙的嗜睡症狀)

1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