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救饥辟谷备荒诸方

——以饥荒为鉴所收集的救饥方法


救饥方,前人之遗宝也。宜未雨绸缪,勿渴而掘井。所谓救饥方

者,值凶年无粮,以此济命也,须当先备,过时则悔之晚矣。愚虽未

得亲验诸方,然思及古人仁心利世,又不乏才高识妙、颇多奇遇者,

故信之。诸方多收录于各处医籍中,查询或有所不便,故择简易之方

以成此集。歉岁之情景,良可哀乎,引《资治通鉴》言,时江南连年

旱蝗,江、扬尤甚,百姓流亡,相与入山谷、江湖,采草根、木叶、

菱芡而食之,所在皆尽,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衣罗绮,

怀珠玉,俯伏床帷,待命听终。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

丘陇焉。观乎彼荒年之时,衣着荣华,金玉藏室,亦不可得粒米充饥,

一息残存,垂垂无依,束手待毙,岂不悲哉?于是时,可深体诸方之

可贵。固有备荒之法可防饥馑,余灾何以消弭?愚闻人若行善,上天

降之以福;人若作恶,上天责之以祸。是故,非修德无以禳灾,非行

善无以保命。反省改过,克己修身,一心为善,自然逢凶化吉,遇难

呈祥。盼诸位仁人君子、贤媛淑女,勿轻诸方,留存以资后用,广布

流传诸方,诚可喜也!若更能劝人行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忠孝

节义以之为根本,则阴德可大矣。行乎善,又何忧上天不佑?又闻,

天地之大徳曰生,故而人当济生保生,以顺生生之徳,一己之力虽微

弱,亦该为之。愚时感惭愧,愆过累累,德行浅薄,灵光低暗,以至

于今日之状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共勉之。陋识愚人谨按。
前 记
《验方新编》所载,几遇凶年施粥,饥民急于得食,若过于沸热,必伤肠胃,往往食后
百步间即仆倒而死,宜于夜间煮粥,盛大瓮中,次早以木棍搅匀与食最妙。
又,饿极之人不可食干饭、干物,宜以极清稀粥,少少与食,一日食数十次,总不宜多。
或以稀粥泼桌上,令其渐渐吮食,食至数日后,方可稍食干饭,亦不宜多。缘饥久肠细,饱
食往往胀死。乾隆戊戌年间,湖南省岁歉施粥,饥民贪食死者甚多,后用此法活人无算。
《周氏集验方》所载,久饿后大忌骤饱,缘饥则食肠细薄,骤饱则伤及围肠矣。宜先少
食稀粥,并忌过热之物,渐渐由稀加稠,细心调理。
救饥方贵乎简易,若不如此,或反致成弊,故择简易之方十数首,分列三章。第一章所
列之方较为稳妥,制作方便,大多为平时常见之物;第二章所列三方,若果如方中所言,则
效用巨大,但有所禁忌,故列于第二章。三方皆言不得食一切物,故服药后须禁食。《儒门
事亲》之方言其药大忌欲事,其余二方原文中未提及,但观此三方又颇为相似,故而,依愚
之见,生命为贵,稳妥行事,凡用此三方,皆应避忌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房事),用者详
之、慎之;第三章所列服气方,以备不可得粮之用。三章层层递进,随其时而用,于救饥但
尽人事也。此外,于后记中列出大部分药物药性与使用禁忌、所据书目,请通篇细读,深入
了解,再行使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在下才识浅陋,若有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第 一 章
一、《验方新编》所载之方:
红薯洗净,蒸熟,候半干捣烂,加糯米粥和如泥糊竹篱上,愈久愈坚,不蛀不坏。如遇
荒年,取手大一块,煮清粥一大锅,食之能耐饥。或做土块样,砌成墙壁留下更妙。

二、《潜斋医话》所载之方:
守山粮,有心有力者宜预为制造,以备荒歉。用坚实莱菔(不拘红白),洗净蒸熟,俟
半干捣烂,再以糯米舂臼浸透,蒸饭捣如糊,二物等分合杵匀,泥竹壁上待其自干,愈久愈
坚,不蛀不烂。如遇荒年,凿下掌大一块,可煮成稀粥一大锅,食之耐饥。或做成土坯式砌
墙亦可。
(注:莱菔即萝卜)

三、《普济方》所载的防饥备急固胃神方:
此方出《卫生家宝方》,得之于圆通石壁间。
炒黑豆三十粒,嚼至半烂,继以青松毛一把,咀嚼,自然物类相感,津润无滓。人久食
稀膳,初服似乎不喜,五七顿后,气味甘香。平定军在大行山中,心苦遗火,饥馑相仍,又
失耕种,死者十七八。王屋隐者,教山中人此法,全活甚众。有病腰脚者,服之即愈。久饵
气健不衰,有益无损。如要饮食,不妨,若无食服,服并无悔。又如渴,饮少冷水,热汤易
饥。此方乃真人秘法,愍念群生,遭饥馑厄运,故传世间。此方至简至易,二药在处皆有,
凶年荒岁,可广其传。
(注:所谓青松毛就是松树的叶子——松针,在没有落叶之前叫青松毛。)

四、《潜斋医话》所载之方:
马料豆淘蒸极透晒干,如是三次,九次更妙,为粉。柿饼煮烂去蒂核,与豆等分,捣丸
如鸡子大。每服一丸,不用汤水,细嚼以津液咽下,既能耐饥,且又滋补脾肾,更可任吃粥
饭,远行携带,亦可代粮。
(注:《本草汇言》记载,零乌豆又名马料豆。陈氏日:零乌豆,即黑豆之形扁者,非
黑大豆之黑而粗,又非橹豆之黑而细也。)

五、《文堂集验方》所载的许真君救饥方:
黄豆七斗,芝麻三斗。水淘净,即蒸,不可浸多时,恐去元气。蒸过即晒,晒干去壳,
再蒸再晒,共三次。捣极熟,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可耐三日饥。
此方所费不多,一料可济万人。夫仁人君子,义田储粟,利及后世,此仁德之大者。其
或凶年荒岁,随力施赈。贵买贱卖,以救一方。能救千人者,名登仙录。仁人力行利济,天
之报施,未有不富贵倍之者。
(注:料,古代计量单位。)

六、《惠直堂经验方》所载的行路不饿方:
芝麻(一斤,炒)红枣(一斤,蒸)糯米(一升,炒)
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吃一丸,水下,一日不饥。
(注:《文堂集验方》亦有此方记载,芝麻三升,糯米三升(俱水淘晾干),悠火炒,
先将糯米磨成粉,和入芝麻,再磨一遍。另用红枣三斤(煮烂只留汁一碗,去皮核)同粉,
石臼内捣熟,丸如弹子大。)
七、
1.《福寿丹书》
防俭饼
栗子 红枣 胡桃 柿饼
将以上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厚饼。晒干收之,以防荒俭之用。
余(此处指《福寿丹书》的作者)见一僧化缘,但有所得,即置此四果捣烂,印于砖瑰纸包,
晒干收叠柜內,一两月晒一次,积久至多,砌作一墙,人莫能知。后遇饥荒,人皆逃窜,而
僧独留于寺中食此。予尝劝一富翁制此成墙,以防饥馑,行以贩济饥人,此莫大之阴功也。
2.《惠直堂经验方》
防饥救生四果丹
栗子(去壳) 红枣(去皮核) 胡桃(去壳皮) 柿饼(去蒂)
各等分,入甑蒸二时取出,石臼中杵捣,不辨形色,捻为厚饼,晒干收贮。冬月吉日,
焚香修合。凡饥者与食一饼,茶汤任嚼服,腹中气足自饱。一饼可耐五日,再服不限日数。
此药补肾水,健脾土,润肺金,清肝木,面心火自平也。
(注:①甑,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②胡桃:即核桃。)
八、
1.《潜斋医话》所载之方:
糯米一斗淘净,百蒸百晒为末。每食以开水调之。服至一月,可以一年不饥。
2.《四科简效方》所载之方:
饭干晒透,永远不坏,饥者嚼一撮,得米气便可不死,真至宝也。每年各家留饭一斗,
晒透入瓮,存放干燥处,并不费事,若得家家如此,胜积谷备荒多矣。或取糯米一斗,淘净,
百蒸百晒,捣细入瓮,存干燥处,日服三勺,渴则饮之,斗米可度一月,家有老人,不能嚼
干饭者,宜储之。

九、《家用良方》所载的辟谷方:
粳米一升,绍酒三升。渍之,曝干,又渍酒浸透,取出。稍食之,可辟三十日,足一斗
三升,辟谷一年。
(注:绍酒为黄酒的一种,乃酒中上品。)

十、《圣济总录》所载之方:
辟谷五谷方
粳米 黍米 小麦 麻子(熬) 大豆黄(各五合)
上五味捣末,以白蜜一斤,煎一沸去沫,和拌为丸,如李子大,每服一丸,冷水下,即
不饥矣。
(注:①合,古时容量单位。②此处麻子当为火麻子,引《随息居饮食谱》所言,古人
救饥用火麻。③下文中提到的大麻子为火麻子,麻仁为火麻子仁。)

第 二 章
下面三方皆言不得食一切物,故服药后须禁食。《儒门事亲》言其方大忌欲事,其余
二方原文中未提及,但观此三方又颇为相似,故而,依愚之见,生命为贵,稳妥行事,凡
用三方之中任一方,皆应避忌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房事),用者详之、慎之。

《寿世编》卷下·救急门
辟谷丹
大黑豆(五斗,水淘净,蒸两遍去皮) 火麻子(三斗,水浸一宿,蒸三遍令开口,取仁)
各捣为末,后合捣成团如拳大,大甑蒸。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
干服,以饱为度。不许食一切他物。
第一顿七日不饥,第二顿四十九日不饥,第三顿三百日不饥,第四顿二千四百日不饥,
如再服永远不饥。从此身体强健,面貌红润。如遇口渴,煎麻子仁饮。若欲如旧饮食,用冬
葵子仁三合,研末煎汤冷服,解下前物如金色,再用饮食,并无所损。
(注:①戌时 19:00-21:00,子时 23:00-01:00,寅时 03:00-05:00。②《李氏家藏奇秘验
方》、《行军方便便方》、《医方小品》、《仙拈集》均有记载。)

《遵生八笺》·辟谷避荒方
永宁二年二月十七日,黄门侍郎刘景先表言:“臣遇太白山隐士得此方,臣闻京师米粮
大贵,宜以此济之。令人不饥,耳目聪明,颜色光泽。如有诳妄,臣一家甘受刑戮。
四季用黑豆五升,净洗后,蒸三遍,晒干去皮。又用大火麻子三升,汤浸一宿,漉出晒
干,胶水拌晒,去皮,淘净,蒸三遍,碓捣。次下黄豆,共为细末,用糯米粥合成圆,如拳
大,入甑蒸。从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于磁器内盛,盖不令风干。每服三块,但饱为度,
不得食一切物。第一顿,七日不饥;第二顿,七七日不饥;第三顿,三百日不饥,容颜佳胜,
更不憔悴。渴即研火麻子浆饮,更滋润脏腑。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
导胃脘,以待冲和,无损。”此方勒石汉阳军大别山太平兴国寺。
(注:①磁器,本谓磁州窑所产的瓷制品,后泛指瓷制器具。②《寿世保元》、《厚生
训纂》、《惠直堂经验方》均有记载。③文中言“次下黄豆”当为下黑豆,有黄芯黑豆,其
他书中为下黑豆。④冬葵子,又名葵子、葵菜子,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儒门事亲》卷十五·辟谷绝食第十八
辟谷方
大豆(五升,洗净,蒸三遍,去皮为细末) 大麻子(五升,汤浸一宿,漉出,蒸三遍,令
口开,去皮为细末用) 糯米(五升,淘净,同白茯苓一处蒸熟用之) 白茯苓(五两,去皮)
同上将麻仁末一处捣烂如泥,渐入豆黄末,同和匀,便团如拳大,再入甑蒸,从初更着
火至半后夜住火,至寅时出甑,午时曝干,捣为末。服之,以饱为度。不得吃一切物,用麻
子汁下。第一顿,一月不饥;第二顿,四十日不饥;第三顿,一千日不饥;第四顿,永不饥。
颜色日增,气力加倍。如渴,饮麻仁汁,转更不渴,滋润五脏,若待吃食时分,用葵菜子三
合为末,煎汤放冷服之。取其药如后,初间吃三、五日,白米稀粥汤,少少吃之,三日后,
诸般食饮无避忌。此药大忌欲事。
(注:①《证类本草》中记载,雷公云∶凡采得后,去皮心神了,捣令细,于水盆中搅令
浊,浮者去之,是茯苓筋,若误服之,令人眼中童子并黑晴点小,兼盲目,甚记之。故而,
服茯苓当去其筋。②欲事者,男女情欲之事也,服药当大忌之。③《福寿丹书》、《重刻万
氏家传济世良方》、《养生类要》、《卫生易简方》均有记载。④初更:晚七时至九时。)

第 三 章
四科简效方
救饥
凡固穷粮绝,或奔走失道,及堕坠溪谷空井深塚之中,四顾迥绝,无可藉口者,宜闭口
以舌搅上下齿,取津液而咽之,一日得三百六十咽便佳,渐习乃可至千,自然不饥。三五日
小疲极,过此便渐轻强。廉夫介士,不可不知此法也。

神仙食炁金匮妙录
食炁辟谷法
法曰:先合口引之,纳炁咽之,满三百六十以上,不得减此。咽之欲多多益善,能日咽
至千,益明。咽而食日减一餐,十日后能不食也。后炁常入不出,意炁常饱,不食三日,腹
中悁悁若饥,或小便赤黄,取好枣九枚,若好脯如枣者九枚,念食啖一枚,若二枚,至三枚,
一昼夜,无过此九枣。意中不念食者,不须啖也。常含枣核受炁,令口中行津夜,嘉。

真人食黄炁法
食黄之法,常念脾饱,胃黄炁润泽,神人长三寸,着黄衣,如立像,两手中各一人,亦
着黄衣。如见,即窃呼之:黄常子,黄常子,黄庭真人在吾已生为吾耳。醴渊酒脯,神丹芝
草,诸可饮食,今并立来至,咽之,常以鸡鸣时,昼若饥者,向日如上法为之,饥取饱止。
(注:炁,音同“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不同于气。“炁”乃先
天之炁,“气”乃后天之气。)

后 记
《随息居饮食谱》行文简洁,通俗易懂,论述清晰,重点突出,故药性多采于《随息居
饮食谱》,以《本草纲目》作为补充,二书相互参合。按药材出现顺序依次列出,于最后列
出所据书目。此外,家中可备《救荒本草》一书。

甘薯
一名番薯,一名地瓜,亦名山薯。
甘温。煎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种类不一,以皮赤、无筋、味纯甘者良。
亦可生啖。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硗瘠之地,种亦蕃滋,不劳培埴,大可
救饥。切而蒸晒,久藏不坏。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惟性大补,凡时疫、疟、痢、肿
胀、便秘等证,皆忌之。《随息居饮食谱》 (注:一名红薯。)

糯米
一名元米,亦名占米。
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酿酒熬饧,造作饼饵。若煮粥饭,不可频餐,
以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

芦菔
俗名萝卜
生者辛甘凉有去皮即不辛者,有皮味亦不辛,生啖胜于梨者特少耳。润肺化痰,祛风涤热。治
肺痿吐衄、咳嗽失音,涂打扑、汤火伤,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
喉诸病。解酒毒、煤毒并捣汁饮。面毒、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俗名莱菔。茄子毒。消豆腐
积,杀鱼腥气。熟者甘温,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肥健人,已带浊,泽胎
养血,百病皆宜。四季有之,可充粮食。故膳夫经云:贫窭之家,与盐饭偕行,号为三白,
不仅为蔬中圣品也。种类甚多,以坚实无筋,皮光肉肥者胜。荤肴素馔,无不宜之。亦可腌
晒作脯。《随息居饮食谱》
思邈曰∶平。不可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为其涩营卫也。时珍曰∶多食莱菔动气,惟
生姜能制其毒。又伏砂。《本草纲目》


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
以石灰水浸过,则涩味尽去,削皮啖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外
感风寒,胸腹痞闷,产后,病后,泻痢,疟,疝,痧、痘后皆忌之。不可与蟹同食。
干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已肠风。老稚咸
宜,果中圣品。以北产无核者胜。惟太柔腴,不堪藏久。柿饼、柿花功用相似,体坚耐久,
并可充粮。《随息居饮食谱》

黑大豆
甘平。补脾胃,行水,调营,祛风邪,善解诸毒。性滞壅气,小儿不宜多食。服厚朴者
忌之,服蓖麻子者,犯之必死。小者名橹豆,品较下,仅堪喂马,故名马料豆。俗谓功胜黑
大豆,殊失考也。《随息居饮食谱》
久服,令人身重。诜曰∶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以炒豆、猪肉同食,必壅气致死,十有
八、九。十岁已上不畏也。《本草纲目》
(注:黑大豆、橹豆、马料豆三豆的区别,《随息居饮食谱》与《本草汇言》有所出入,
可参合两书进行区别。)

松叶
[别名]松毛。[气味]苦,温,无毒。《本草纲目》

黄大豆
甘平。补中解毒,宜煮食,炒食则壅气。浸罨发芽,摘根为蔬,味最鲜美。肺痈痧气,
生嚼不腥,疑似之间,试之甚验。痘后痈毒,嚼生黄豆涂之,即溃。浸胖,捣涂诸痈疮亦妙。
《随息居饮食谱》
时珍曰∶生温,炒热微毒。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本草纲目》

胡麻
一名脂麻,俗名油麻。
甘平。补五内,填髓脑,长肌肉,充胃津,明目,息风,催生,化毒。大便滑泻者勿食。
有黑、白二种,白者多脂。相传谓汉时自大宛来,故名胡麻。生熟皆可食,为肴为饵,榨油
并良,而不堪作饭。《本草》列为八谷之麻,误矣。古人救饥用火麻,即《本经》之大麻,
殆即八谷之麻也。《随息居饮食谱》 (注:胡麻,即芝麻。)


鲜者甘凉。利肠胃,助湿热,多食患胀泻、热渴,最不益人,小儿尤忌。
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安神。食之耐饥,亦可浸酒。取瓤作馅,荤素皆
宜。杀乌头、附子、天雄、川椒毒。卧时口含一枚,可解闷香。
以北产大而坚实肉厚者,补力最胜,名胶枣,亦曰黑大枣。色赤者名红枣,气香味较清
醇,开胃养心,醒脾补血,亦以大而坚实者胜。可取瓤和粉,作糕饵。焚之辟邪秽。歉岁均
可充粮。义乌所产南枣,功力远逊,仅供食品。徽人所制蜜枣,尤为腻滞。
多食皆能生虫、助热、损齿、生痰。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
胀、疳积、痰滞,并忌之。《随息居饮食谱》
大明曰∶有齿病、疳病、虫人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又忌与葱同食,令人五脏不和;
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本草纲目》


甘平。补肾,益气,厚肠,止泻,耐饥,最利腰脚,解羊肉毒。辟谷济荒,生熟皆佳,
点肴并用。嫩时嚼之,作桂花香。老者风干,则甜而嫩。同橄榄食,风味尤美。以钱塘产者
良。凡食均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壅气伤脾。其外感未去、痞满、疳
积、疟、痢、瘰疬、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以生极难化,熟最滞气也。
《随息居饮食谱》

胡桃
一名核桃
甘温。润肺,益肾,利肠,化虚痰,止虚痛,健腰脚,散风寒,助痘浆,已劳喘,通血
脉,补产虚,泽肌肤,暖水脏,制铜毒,疗诸痈,杀羊膻,解齿齼。以壳薄、肉厚、味甜者
良。宜馅宜肴,果中能品。惟助火生痰,非虚寒者,勿多食也。《随息居饮食谱》

粳米
甘、苦,平,无毒。诜曰∶常食干粳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同马肉食,发痼疾。
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本草纲目》

黍米
此人呼为黄米,以其色黄也,然亦有赤者。
功与籼似,厥性较温。南方所无也。附:籼米甘平。宜煮饭食。补中,养气,益血,生津,
填髓,充饥,生人至宝。量腹节受,过饱伤人。凡患病不饥,妇人初产,感证新愈,并勿食
之。磨粉蒸糕,松而不韧,病人弱体,可作点心。饭露生津,补虚疗膈。《随息居饮食谱》
小麦面
甘温。补虚乏,实皮肤,厚肠胃,强筋力。北产重罗者良。造为挂面,可以致远,病人
食之甚宜。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
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新麦尤甚。惟单酵水造为蒸饼,较不助病,且可化药。《随息
居饮食谱》

麻仁
[修治]宗曰∶麻仁极难去壳。取帛包置沸汤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
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张仲景麻仁丸,即此大麻子中仁也。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微寒。普曰∶先藏地中者,食之杀人。士良曰∶多食损血脉,
滑精气,痿阳气。妇人多食即发带疾。畏牡蛎、白薇,恶茯苓。《本草纲目》


蜜者,密也。味甘质润,而性主固密,护内,故能补中益气,养液,安神,润肺,和营,
杀虫解毒。生者凉,熟者平。以色白起沙,而作梨花香者为胜。炼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
候滴水不散为熟蜜。或以蜜一斤,入水四两,放沙石器内,桑柴火慢熬,掠去浮沫,至滴水
成珠亦可。但经火炼,其性温也。若果饵肴馔,渍制得宜,味皆甘美,洵神品哉!忌同葱食;
痰湿内盛、胀满呕吐者亦忌。以之丸药,须察其宜,颟顸滥用,焉能济事哉?汤火、热油伤,
蜜涂。产后口渴,炼蜜调白汤服。《随息居饮食谱》 (注:颟顸:糊涂,不明事理。)
思邈曰∶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青赤酸者,食之心烦。不可与生葱、莴苣同食。
《本草纲目》

冬葵子
[气味]甘,寒,滑,无毒。[发明]时珍曰: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
肿滑胎也。《本草纲目》

茯苓
[气味]甘,平,无毒。元素曰∶性温,味甘而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之才曰∶
马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脏。恶白蔹,畏牡蒙、地榆、
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及酸物。《本草纲目》

所据书目
《资治通鉴》 《验方新编》 《周氏集验方》
《潜斋医话》 《本草汇言》 《普济方》
《文堂集验方》 《惠直堂经验方》 《福寿丹书》
《四科简效方》 《家用良方》 《圣济总录》
《随息居饮食谱》 《遵生八笺》 《寿世保元》
《厚生训纂》 《儒门事亲》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养生类要》 《卫生易简方》
《寿世编》 《仙拈集》 《行军方便便方》
《医方小品》 《李氏家藏奇秘验方》 《神仙食炁金匮妙录》
《重刻万氏家传济世良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