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五周课题研究报告(22/7/2013-26/7/2013)

1. 本周课题
一位学生常与同学发生争执。

2. 可能的原因
i)学生的脾气不好。
ii)经常被欺负,所以爆发情绪。
iii) 家长太宠溺孩子,所以那位学生认为所有人都必须让着他。

3. 可选择的方法
i)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ii)上课时,灌输学生有关同学之间应互相忍让及有友爱精神。
iii)指责及处罚那位学生。
iv)见家长找出原因,并和家长配合与讨论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选择的解决方案
i)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ii)上课时,灌输学生有关同学之间应互相忍让及有友爱精神。
iii) 见家长找出原因,并和家长配合与讨论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研究期限(29/7/2013 至 2/8/2013)
一个星期

6. 实践过程

————————————————————————————————————

7. 效果

———————————————————————————————————

8. 后续行动 (Tindakan Susulan)

———————————————————————————————————
对暴躁的学生——疏导情绪,让他静下心来努力学习
学生暴躁的脾气不但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反而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他们无
法正常地学习、生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增强理智感,学会克制自己
的怒气。
1.    家长与校方联手
家长教育方式,往往会事与愿违,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常与家长联系,帮助他们学习正确恰当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父母的教育态度、方法要尽量统一,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兴趣、
爱好及与同伴交往的情况,切忌过度宠爱孩子以及采用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2.    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有些学生因为过度的心理压力变得脾气暴躁,教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了解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及时进行疏导。
3.    增强理智感
教师要教导学生增强理智感,在遇事时多进行思考,多为别人考虑,多想想冲
动的后果,从而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一旦发觉自己出现冲动的征兆时,就要及时
克制,加强自制力。
4.体谅他人的感受
我们要教会学生时时想着别人,处处体谅别人,即使自己心中不快,也不要迁
怒于人,更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强加于别人。在发火前,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去
体谅别人的感受。
5.聆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我们可以建议脾气暴躁的学生平时有时间多听听节奏缓慢、旋律轻柔、音调优
美的音乐,这对安定情绪、改变暴躁的脾气是有帮助的。
6.多参加集体活动
让脾气暴躁的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其他同学交谈,了解他人和自己,从
而正确地对待自我。鼓励学生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暴躁的脾气一定会改掉,逐渐
变得温和、宽容、平静起来,从而与更多的同学友好相处。
7.进行冷处理
脾气暴躁的学生碰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恼火,有时还会顶撞老师。教师在批评教
育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出现厌烦情绪或抵触情绪时,要立即停止批评教育,有意
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让学生单独思考,给学生冷静处理矛盾的机会。经过冷
处理后,教师再找这些学生谈心,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并激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8.给予合理激励
当学生暴躁的不良习惯逐渐改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从正面对其行为给
予肯定、强化,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将正确的行为进行下去。教师可以在班上公开表
扬,发给学生奖品,让他们成为光荣的升旗手等,这些都可以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
的快乐,从而不断进步。
9.发挥集体力量
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对脾气暴躁同学的教育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
大家多谅解脾气暴躁的学生,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刺激。一旦爆发“战争”,也
不与他们“对着干”,避免激起敌对情绪,要采取冷却、降温、忍耐的方法,能宽
容且宽容,待他们头脑清醒时,再向他们解释、说明和批评。同时,可以让班中的
学生对脾气不好的学生进行监督,帮助老师做好教育工作。
10.教学生一些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
当发觉自己的情感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冲突,要有意识地转移话题
或做点儿别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
绪松弛下来。如,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
到操作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墙上和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时
刻提醒自己要冷静,也可让学生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载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和经过,
通过记录和回忆,在思想上进行分析梳理,从而进行自省,减少以后怒气发作的次
数。
总之,学生脾气暴躁是多种因素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所以转化学生的这种不良
习惯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
导、矫正治疗,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便提高学习成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