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四周课题研究报告(15/7/2013-19/7/2013)

1. 本周课题
学生忽视课室整洁

2. 可能的原因
i)教师疏于管理及检查。
ii)值日生没尽责。

3. 可选择的方法
i)教师要定时检查课室的整洁。
ii)上课时,灌输学生有关课室整洁的重要性。
iii)处罚没值日的学生。

4. 选择的解决方案
i)教师要定时检查课室的整洁。
ii)上课时,灌输学生有关课室整洁的重要性。

5. 研究期限(22-7-2012 至 2-8-2012)
两个星期

6. 实践过程

——————————————————————————
7. 效果

———————————————————————————

8. 后续行动(Tindakan Susulan )

———————————————————————————
来源: 网际网路
网址:http://xuhangli.blog.edu.cn

孩子们学会了扫地——德育教育要从小处、实处入手
 
引言:
如果学校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顶梁的柱,承重的墙,奠基的石,默默
地稳定着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悄悄地转变着学生,悄悄地改变着学生,学生因此
在悄悄地成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
能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到教育的话题,就像春雨那样无私,那样及时,滋润
着学生茁壮地成长┄┄┄

一、学生扫地现象:
在校生活已经有几个星期了,可是每天放学后的扫地却是一件头疼的事,经过两星
期以来的观察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场景一:扫地了,学生一拥而上全去抢拖把,放大水龙头,在水池边拼命洗拖把,
任凭水到处飞溅,自己的鞋子湿了也没感觉。而教室里却是人去空空,什么也没人
做。
场景二:老师分了工,一声令下,开始工作了,大家分头各干各的,组长无论怎样
大呼小叫,大家都不听,速度快的,干了自己的任务后就背着书包回家了,而任务
重的几个只好继续,直到值周老师检查,教室里还是乱糟糟一片。
场景三: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工作了,学生劲头十足,可不知道该怎么扫地,怎么
拖地。教室桌椅之间的通道扫得干干净净,而桌子底下,门旁边的角落里垃圾原封
不动。拿着扫把姿势也不正确,扫地速度非常慢,站在一旁的家长实在看不下去
了,一把接过扫把、抹布,自己开始干起来了,而孩子只有站在一旁看的份了。

二、新生扫地现象原因分析:
1、  劳动意识淡薄。
目前家庭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照顾过多,束缚过多。在家
庭生活中许多本应由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都由家长包揽了。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不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怕影响孩子学习,结果
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特别是今年进行新课改,学生回家做的作业
较多,许多家长更不让孩子碰一碰家务活,只要求孩子读书好,什么都可以不做,
甚至在学校都可以不扫地,由父母替代。逐渐,学生的劳动意识非常淡薄。在劳动
中会看到,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拿扫帚,怎么坌垃圾,劳动意识非常淡薄。
2、  合作意识弱。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因家
庭条件较好,平时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往往习惯于自己想做什么就
做什么。再说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入学不久,没有扫地的经验,又不懂得合作,老师
一旦放手,就很容易形成“混乱”局面,使扫地效果一团糟。
3、责任感不强。
所谓责任感(或者说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
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
自觉态度。当他认识到了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
验,或者在没有履行责任时会引起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从而会促使自己
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一年级的小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责任感弱,积
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一点也没有。他们在做事情时根本不会想:“这件事
情分配让我完成,我一定得尽力去完成。”对于教室是大家的,每个人应该积极负
责地做好扫地工作的思想很薄弱。因此,扫地一开始,学生就自我行动,干完了老
师分配给自己的活就回家了。
4、不会劳动。
扫地扫角落,这是扫地的基本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根本不懂如何扫地。一拿起扫把
就扫每一排桌子的通道。在过道上的垃圾扫得一点不剩,但对于桌子之间、凳子之
间的垃圾全然不顾。同时,在家干得少,甚至不干,拿扫把、簸箕接垃圾等姿势都
不会。在头脑中也没有“打扫教室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的先后概念,半小时下
来,教室里仍然到处是垃圾。

三、新生扫地现象转变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由“要我扫”转化为“我想扫”
1、抓住教育的任何时机,让儿童充分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人们常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其含义就是微弱力量经过长期的积累就可以
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把这种缓慢发生的影响称为涓滴效应。这一效应告诉我们,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的是文化渗透。通过隐性的教育环境渗透我们的教
育思想。学生的成长容易受到隐性教育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集体氛围和校园文化常
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接受。
因此,在课间与学生聊天时,我会不经意间夸夸,呀,这么干净的教室、这么干净
的讲台、这么干净的黑板,老师觉得在这里给小朋友上课真舒服。也会说,呀,这
么整洁的校园里学习真荣幸呀!引导学生树立整洁会让人更舒服的观念。其次,做
好思想渗透,人的思想认识决定这人的是非标准,可以影响人的判断力,甚至可以
改变人的行为偏好,但这一切都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地发生的,靠的不是强
制灌输而是学生的体验,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往往与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体验有
关。
我也总会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大家来发现一下,今天早晨谁到了教室最爱劳
动,把桌子抹干净了,把讲台擦干净了,并把昨天晚上最爱劳动的几个孩子领上讲
台,接受爱劳动小红星,告诉大家爱劳动的孩子真值得大家学习,借此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观念——爱劳动也是非常光荣的。这样,学生在劳动后得到被认可,满
足,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了自
我教育的目的。
2、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儿童通过比赛和活动走出观念的误区。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是促进孩子成长的熔炉。不同主题、各种形式
的活动,往往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趣味性,还具有实践性;而群体间或群体内的
竞赛性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集体荣誉感、群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开学不
久,本人首先开展了“我是扫地小能手”的主题班队会,(内容见后),每周进行
“扫地小明星”的评比,把这一周扫地最棒的学生名字以及照片贴在“每周一星”
栏目上。每组的卫生小组长不是实行任命制,而是让学生竞争上岗,谁在这次扫地
中最棒,就让谁来当,并且让其负责下次的扫地工作,这样做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积
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爱劳动的情感,达到在
活动中育人的目的。
3、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儿童的劳动行为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倘若人们仅仅停留在道德认识的层面或口头说教,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道德实践,那
么,道德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处于一种不切实际,不真实的状态,就不能发挥其社
会功能。因此,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参与非常重要。我不仅在学校里决不允许家
长帮助孩子扫地,而且也布置了德育作业,让学生每周在家必须帮父母扫地五次以
上,这一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本班评“劳动小明星”的依据之一。其目的就是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感知到劳动的艰辛。同时在每次扫地时,卫生小队长
必须如实填写两张表格,并对这一天的卫生工作作一个合理性的简单的口头评价。
因为在班级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又不得不
承认,班主任因为与学生站得位置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也
不一样,学生有可能不能接受。那么,本人换个方式,让学生每天来评价每个小组
在这一天的扫地情况完成的怎样,这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站在同一位置上,他们的
评价可能是更公正客观,更合情合理,被评价者也会欣然接受。当然,在评价中,
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要按一定的标准去评价,而且要教育他们,评价别人要尽量
做到客观,要公正、公平,尽量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这种相互评价过程也是学生不
断否定自己,扬弃自己,自省、自新的过程,知道如何评价别人了,也就知道自己
该怎么做了。这样,学生对扫地的要求也就越来越明确了

(二)、加强合作,由“不会扫”转化为“我会扫”
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一种心理活动。体验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内
化。认识了体验教育的这一特点,我们就更应强调队员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因此,
在开展体验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高声地喊出一句口号:“从扫地做起!”当学生
面临一项任务,面对一个困难时,我鼓励他们“从扫地做起”负起个人责任,不要
等待,而要先干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独立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且有助
于他们养成遇事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我班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将班级管理中
的物和事,通过组织学生申报的形式,把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做到“事
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
度,使学生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和责任,进而增强了
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班级实行“班长”轮换制,让学生每人都来
当一天班长,体会到班长责任的重大,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必须学会关心、爱护
班级,同时学会替班干部排忧解难,学会自我管理。
为了加强合作性的培养,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游戏,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
让学生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自成为“小家庭”中的一员,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步
学会合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有意识地强化合作行为。
如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让学生一起合作画画手,一起合作完成一幅画等等,使
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在扫地
开始之前,我让学生在值日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分配好任务。开始了,我在一旁也不
作任何提示,允许学生自由干活。记得刚开始几次,半小时下来,学生不能很好地
组合在一起扫地。这时,我用委婉地语气对他们说:“老师有个建议,不知大家是
否想采纳?”学生都停下来点着头看着我时,我帮他们进行了比较合理化的分工,
继续让学生开始干,老师在一旁看着时间。这时,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当然本人在
一旁也不时地进行指点,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劲头足了。当学生汇报干完工作时,
本人马上让他们比较,通过合作,哪个更省时,更干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知道了
在一起合作效率会提高的更快。几次下来,学生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扫地。

(三)家校联系,由“不能扫”转化为“我能扫”。
学生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两个主战场,在
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和老师都有共同的目的、情感,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
用的人才。要想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光靠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恐怕是
不行的,因为,学生不仅每天在学校,同时在家庭、在社会都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
影响和感染。不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意识淡薄,其根源在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
此,我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让家长首先转变观念,
爱劳动与学习是不起冲突的,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应该经常
性地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会做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坚持完成我制订的“记
录联系”本。同时让学生随身带“记录联系”本,老师随时进行抽查,不定期上门
了解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家长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
位置,持之以恒不放松。一个月下来,学生都学会了正确拿扫把扫地的姿势,也知
道了扫地要扫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扫地,才能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

(四)思考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扫地情况有了明显好转,现在,一声令下开始扫地了,每个
学生都井井有条地干开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再也不用操心了。由此,我想到著名教
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了“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既是要养成习惯。”“德育是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如一滴水虽然渺小却可以折射出七彩的太阳光一样,扫地是件小事,但却可以反
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我们班主任应该注重从小事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学生小
事上的修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礼貌、学习、秩序等习惯,为学生奠定一
生做人的基础。同时,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孩子思想混沌,每天令人啼笑皆非得事情
层出不穷,教育教学工作是艰巨得,没足够得爱心,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细致入微
的观察、理解宽容的心态,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育思路和出奇制胜的有效方
法,是很难将这既繁又烦的事务处理好的。
每个学生有其相应的心理特点,都有其不同的家庭背景,要综合考虑,做到知彼知
己,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扫地为例,如简单地说教,不以足够的爱心来教育,不以适
合一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可能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消极
的影响。扫地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呀!但我已经学会如何与孩子们一起扫地了!孩子们
在学会扫地的同时也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更学会了合作、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扫地的收获真不小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