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2

气己 作 顯為冻 n


 备

游 4文作 您A




心^ 畏
乂赛 革 奔






- 
‘

专 业 巧 丈 学 位 论 文 "

 心 薄





基 子 卷 求 请 境准 设巧 小 学 语 文 3 作 教 学 的 巧 劝 研 堯 1





# 令
:-

一 

' —







#苗 捷 麥 吃乂 為看 酵 齊 庄 > ! 拍 這 .

; 


若 难 心 謹给私 去 一
W 巧繁 ;




私 家

本游

\ 萃 /


\ 觀 襄
‘ ? -




: -
¥ 三
A 百 ,





。 '

义^
' ' '

斗 古/ 養互 !> 秦 冷









: ,与


完 義 ^ ;

^ ?
’ 、
… ‘


- 



這立

指 S 教 师 : 申 仁洪 教授 苗 式 ,
占去




心 教 育 硕 ± 二
专业学位类别
f/八
三- ;

知 ^
- 



? ^ '

聲  二 - 



: .

专 业学 位领域 小 学 教矿
養产 聲 命 蔡 ;

八 袁 .



焦 成 :兴 喉 




參棘 二 心名 乂 带
二。 -

六年五 月 ―
游 

漁艺 鮮
< .

媒 


参 令



" ,






r 、


* ? ?

^奪 與

巧 巧

^以 乂 匀



' -

^





教 诚


绿 化益

封 多 色棘 ;

— 又

r 終 種 受打 勢 '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艺术情境创设的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硕士研究生:史 晶
指导教师:申仁洪 教 授
学科专业:小学教育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二〇一六年五月
the methodology research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artistic scenario

The action research ofcomposi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the art situation
creating

Candidate:shijing
Supervisor:shenrenhong Professor
Major: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ollege: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rch 2016.5
独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工 作


及取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除 了 文 中特别 加 标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文 中

不 包 含他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究 成 果 ,
化不 巧 含 为 获得 軍 巧 师范

大学 或 其 化教 育 机 构 的 学 仿 或 证 书 而 值 用 过 的 材 料 与我 同工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任 何 贡献 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

学 位论文作者 签名 签字 日 期 >
: ^

^ 年 编 

学 位论 文 版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学位论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重 庆 师 范大 学 有 关保 留 、 使用学


位 论文 的规 定 , 有权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口 或 机 构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磁盘 ,
允 许论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梧 权 軍 庆 师 范 大 学 可 Pi

将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 可 采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制 手 段 保 存 、 汇编学位论文 

学 位论文 作 者 签 名 签字 日 期 :
办乂 年 / 月 《 


基于艺术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摘 要

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为习
作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情境体验式的教学运用在习作课堂的实践中却收效甚
微,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生畏惧写作课,习作动
机兴致阑珊,未能从生活的情境中与内心世界相联系,缺乏真实情感和表达水平
低下等等。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通过对艺术情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
象和情感,使得艺术作品与习作教学之间建立主题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多感官体
验与艺术作品进行情感对话,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创作。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结合艺术情境的内涵及其国内外研
究现状分析,基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确立艺术情境设用于小学语
文习作教学的研究的价值和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从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阐述了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策略和原则。通过归纳对艺术情境创
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施程序和成效分析,分别从可取性和局限性做出分
析。
本文研究重点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对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
教学案例中阐述了教学原则和策略,并对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
程序、实施成效、经验总结、启示意义等几个方面活动做出分析和讨论。本研究
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呈现了创设艺术情境在习作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和原则,
并根据理论提供案例及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切实有效
的教学参考,以提高小学习作的教学水平,进而丰富发展小学习作教学理论。

关键词:习作教学 艺术情境 行动研究

I
the methodology research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artistic scenario

ABSTRACT

Composition teaching occupi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Recent years,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ovided an direction in which composition
teaching can develops. Situational experience teachings applied in composition classes
received little effects,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s which remain to be settled. Students are afraid of writing and have no
motivation of composition; they cannot establish connection between life situations and
their inner world; they lack real feelings and have low expression ability.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s used in primary Chinese composition class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feelings through students’ direct feelings of art situations. It
can establish theme activities between art products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use multi-senses to conduct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art products.
When enriching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n this way can also lead
students to carry out com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iew, literature study as the main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confirm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n 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value of that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research. The confirmation is based on the
combined consideration of connotation of art situation creating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of it; it is also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imary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reality. With virtual teaching samples as the
study material, this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the action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adoption of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n primary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procedure and effects of the practice of art situation creating, the article
also gives analysis regarding the practice’s workability and limitation.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 of this study lie in chapter three and chapter four, which
illustrat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strategies regarding applying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nto primary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Those two chapters also give analysis and

II
discussion referring to the practice procedure, effect,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To
verify the practice effects of the employment of art situation creating method,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lso makes investigations, interview and evaluations of the school ’ 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on applicability and workability so it
displays the specific procedures and principles of how the art situation creating is
employed, in hop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primary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s, promoting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hereby enrich 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ory.

Key words: composition teaching art situation action research

III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引言......................................................................................................................................... 1
1.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
1.2 研究综述................................................................................................................................ 4
1.2.1 国内研究相关研究综述................................................................................................. 4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6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7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7
1.3.1 研究思路......................................................................................................................... 7
1.3.2 研究方法......................................................................................................................... 8
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10
2.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10
2.1.1 情境的内涵................................................................................................................... 10
2.1.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11
2.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12
2.2.1 建构主义理论............................................................................................................... 12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
2.2.3 多元智能理论............................................................................................................... 14
2.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依据.......................................................... 15
2.3.1 对滨州市 S 学校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调查............................................................... 15
2.3.2 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5
2.3.3 对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与分析.......................... 18
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20
3.1 艺术情境创设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20
3.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策略和原则 .............................................. 21
3.2.1 艺术初体验,感知激趣............................................................................................... 21
3.2.2 多感官体验,创设情境............................................................................................... 23
3.2.3 灵感勤记录,细节移情............................................................................................... 25
3.2.4 艺术巧移情,回归生活............................................................................................... 26

I
3.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案例...................................................................28
一、习作教学案例一.............................................................................................................. 28
二、习作教学案例二.............................................................................................................. 31
三、习作教学案例三.............................................................................................................. 33
4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37
4.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成效和总结...................................................... 37
4.1.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施程序................................................... 37
4.1.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实施成效............................................... 38
4.1.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经验总结................................................... 41
4.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启示意义.............................................................. 43
4.2.1 可取性分析与讨论....................................................................................................... 43
4.2.2 局限性分析与改进方案............................................................................................... 44
总结与展望................................................................................................................................46
参考文献..................................................................................................................................... 48
附录................................................................................................................................................ 50
致 谢..................................................................................................................................... 53

II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 绪论

1.1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
念,即“适应社会的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这就意味着我
们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不断改革中深化。而语文教学正是这一核心素养养成的
重要途径,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中,强调“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
的倾听、表达、阅读、书写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习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过程,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标
志,通过习作作品,间接的展现出学生在基础知识、生活经验、思想认识等能力。
因此,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①研究缘起
1)学科融合统筹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意见》中在阐述主要任务中指出:
“统筹各学科,加强德育、语文、艺术等
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综合的育人功能,并不断提升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此背景下,我们应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
的领域, 有意识地跨学科的学习,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在不同内
容与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初步获得现代社
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
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就是要求写作教学中要给学生观察和感受的时间、
空间,之后通过联想、想象等培养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学科融合在语文教学本身的外延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整个语文核
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本身超越单纯“文本”的特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20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M].2014
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准(实验稿)》中指出,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
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
整合。”③小学语文课程在其他课程、语文课程与其他教育手段的结合方面呈现出
多样化的趋势,使得语文教学组织形式也随之多元而丰富。事实上,在所有基础
性学科与其他教学组织的整合中、在多学科融合整合中,语文学科始终处于一个
最为活跃的因素,小学语文学科的放开性和不确定性也为教育研究者留下了较为
广阔的空间。正由如此,多学科融合和统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愈加清晰
的发展趋势。
2)新课改环境下对习作教学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写作教学随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直以来,写作不仅
仅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重要尺度,更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写作是运用
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和途径。
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
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新课
标所倡导的理念,笔者认为情境教学理论与之有一定的契合点。而运用艺术手段
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也为传统教育观念和习作教育方法的一种突破。
笔者对本课题进行探索,希望探寻出一条适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道路,实现艺
术手段与文字创作有效结合,形成写作教学新模式课堂。
另一方面,写作教学是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及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同
样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3—4 年级
称为习作。关于 3—4 年级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思
维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
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标中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身感受,倡导写作教学以学生为本
的新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学生自己真实的情感。
3)基于对小学语文写作情境教学现状的反思
在传统的习作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习作教学方法和内容都
有教师主观决定,以教师为中心,将习作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习作方法也相
对单一、死板,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习作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
地位逐渐缺乏,慢慢的对习作也失去了创作兴趣,形成了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
写作教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更不愿动笔,写作也无话

可写等等 ,写习作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也是一种应付的任务,或是一种要完成的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朱学清等编著.“大语文”教育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习工作,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情感、记录生活、抒发思想的过程。习作课堂的
这些难题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顽疾,也深深让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目前的情境写作教学,注重的是教材,注重的是教学中写作的技能,注重的
是习作写作的内容选择和语言组织以及语言的应用,反而忽视了写作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己的情感感受,为了写作而教学,远离现实生活,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实
际生活经验,无法依据自身的真实体验而进行情境写作创作。教师在写作教学过
程中,过度注重写作技巧,强调范文模仿等等,这些现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现今的写作教学走进了一种学生写作成果不真实、太注重用词不注重内容的怪圈。
在大力发展情境教学的现状下,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对情境教学的实践中。但多数
教师并没有把真正运用到有效的习作教学中,实际课堂发挥效用力较小。情境习
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操作手法上的问题。
而最主要的是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并影响着一线教师
有效的情境习作教学的效果。
4)艺术情境用于习作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价值
习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概念,在我国不少地区的学校开始实践,也在一
定程度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情境教学用于写作有利于习作课堂的提高,
效果毋庸置疑,一个丰富真实的情境,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使学生
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写出优秀的习作。情境习作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强调情感

教育,强调审美教育,重视观察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语言的训练。” 针对习
作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等,语文教学界多角度关注和探索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方
法,例如,有关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理念、写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的讨论,运用信
息技术来应用于习作教学等等,语文工作者,包括一些学科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
都在不同方向上探究习作的教学途径。
新课标环境下,重新定义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标准,也降低了小学习作教学的
要求,降低了培养小学习作能力、水平的要求,这些都为我们解决小学作文教学
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
课题。承担起小学语文学科的重任就意味着为此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的注入,不
断有新的营养补充。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在现实中,人们也在追求者艺术之美。
而艺术创设也集中显示着美的特征,具有现实生活所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而艺
术作品的丰富的多样性也是应用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手段。
②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郑汉雄. 情境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J]. 小学语文教学 . 1996 年 06 期
3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育现状和一线语文教师对习作教学的
实践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行动研究,以期丰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学方
式,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将艺术手段创设情境的习作
教学理论运用到更多语文的教学研究中去,为小学语文的发展增添更多切实可行
的实践方法。在对现有的习作教学理论丰富和补充的基础上,为学生习作能力综
合素质的提高打开新的大门。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创设艺术情境运用于习作教学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本人的行动研
究,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以往传统的习作教学现状,
让语文习作课堂增添活力。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案例,对研究理论付诸实践后的
教学效果进行了案例总结和分析,这为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
为其他研究开展基于艺术手段情境教学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其中探讨问题的
方法和思路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行动研究提供了方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艺术情
境在教学中具体应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对习作教学观
念和行为上的变化。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相关研究综述
①针对写作教学解决问题及方法的探究
这类研究主要针对探索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方法和策略上的研究,从多角度展
开论述习作教学的现状和思考。比如:鲁会丽老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生
本教育分析》中指出了小学习作教学中过度重视教学技巧,反而忽略了体会真实
情感的问题,王旗慧老师在《小学语文习作不良倾向的探究》写到,小学语文习

作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教授,轻学生的问题 。针对问题,国内不少学者把研究放
在探索教学新模式的方法上,比如:何更生老师在《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
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论述了知识分类理论运用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分析上,
并为此探讨写作教学规律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这种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季红
翠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中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写作教学的实践模式教学研究和探索。从学生、材料、内容出
发探究的国内研究如:张春风《基于乡土资源的小学中高年级主题习作教学研究》
和周昕《小学中年级生活习作教学策略研究》均从写作教学中写作的取材、内容
的选择、写作教学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4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②围绕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李吉林老师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在《情境教学实验研究》中,提
出情境教学探索的四个阶段,
“一是通过创设情境,再片段语言训练。二是教师带
入情境、对学生进行习作题材。三是课堂应用情境,有效进行审美教育。四是结

合情境,最终为学生整体发展。”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中提
出情境教学三个原理:暗示诱导原理、情感驱动原理、角色转换原理。李吉林老
师的“情境习作”教学主要在小学阶段展开的,其特点一是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二是进入情境,激发动机;三是拓宽情境,打开思路;四是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五是提早起步,螺旋上升⑧。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方法是很多学者对 “情境习作”
的教学雏形,他们结合了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实践。比如: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
通过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创立了适用于三、四年级学生的“素描习作”;任玉璋
则在实施的“小学艺术习作实验”借助了“艺术情境”来发展语言的教学思维;
沈宏尖老师的“小学音响习作教学实验”习作情境等等。
③运用艺术手段对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绘
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方面。图画艺术对语文教学
的研究方面,首先,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指出了一种“采取创设
‘画’和语言综合活动的环境,注重点在于对教学活动过程及作品展示相结合的

思维 。伴随对儿童进行启发、引导、激励,从而对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有
效的途径。”张淑英教师也在《亦真亦趣话写作——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低年级
写话》一文中指出,采用绘画来穿针引线进行教学,从而指引低年级学生写话。
但图画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既有优越性也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已有研究没能直
接涉及到体现图画应用方面的关键环节。对于图画是怎样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中
的,分析的并不是较为深入,以及图画对于语文教学具体作用和意义等方面也没
有深入展开。影像视频艺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方面,尤其是近几年微视频等新媒
体手段的丰富,影像视频运用在教学领域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微
视频课程、翻转课堂等,而将影像视频运用在习作教学的研究方面还是较少的,
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研究。音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音乐辅助作用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郭敏在《徜徉于音乐中的语文
课堂》一文中指出,音乐音调的高低强弱、音乐节奏的急缓轻柔就代表着不同的
音乐形象和音乐思想,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由此对笔者进行启示,乐


李吉林、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曲的旋律是习作的催产剂,它可以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激起创作写作的热情,
从而产生写作的灵感。王济洲在《浅论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也提出,促
进学生文章的写成,可以反复播放某个优美的曲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
据旋律去丰富内容,从而想象和编织,进行创作。综合艺术手段应用于习作教学,
无论是图画、音频、还是视频手段中,均具有将艺术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主要
在理论方面不同程度的展开。⑩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首先是维果茨基对学生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他强调: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
性的习作,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根本是鼓励儿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真
实情感,真实想法,而在真实的基础上写出丰富的习作作品。维果茨基对习作教
学的研究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美国学者克莱默在研究中得出结论,
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一种
“主人翁”情景,而教师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效,克莱默建议,学生的习作主
题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为基础,并
且要提供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会品读,并体会其中的真实情感11。在进行习作完成之
后要再次将作品与范文进行对比。重要的一点,教师要全程陪同整个习作过程,
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将艺术领域和小学习作教学的结合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提出的
“Art thinking 项目”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则是将艺术
关于零点计划的一个发展课程。
思维作为一种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整合,放入小学核心课程之中,Traverse City
Area 公立学校在 Traverse City 和墨西哥市接受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中的建构连接,
尝试着将艺术融入到常规教室里,让学生通过艺术思维与艺术体验来帮助学生对
学习进行建构12,比如教师尝试在课程中使用学生可接受的音乐艺术作品和绘画艺
术作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而在常规教室中的教学领域,艺术情
境创设则可以用于幼儿园直到 9 年级,并将此方法最终将推向所有年级。通过艺
术情境、艺术思维的运用帮助学生艺术作品和学科课程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这个
项目聚焦在艺术体验与欣赏,而不是艺术创作。
德国黑森州小学专门提出13:语言和音乐的结合,在语言使用中与音乐教学合
作,欣赏音乐,分享音乐,并将音乐转化为语言,将语言转化为文字。而从语文


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11
Anonymous, Drawing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Charles S.Francis,1848), 3.
12
John Clark, Elements of Drawing and Perspective Embracing Exercisesfor the Slate and the Blackboard Chambers'
Educational Coures (NewYork :A. S. Barnes & Co.), iv.
13
Cathryn Bailey, The Tools of Women' s Studies and Philosophy: CriticalThinking in Writing Courses
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习作学习技巧的角度来看,可以由此来认识段落的疏密、习作情节的松紧张弛的
发展变化过程。体验艺术作品后的学生与自己的对话,而运用艺术思维的目标,
则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方式来支持在艺术和学校科目的全面学习。然而,此项目
更为关注的是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后的思维发展过程,但没有侧重到学生从对艺术
作品的欣赏到创作的整个体验过程。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今情境习作教学在情境教学理论的支撑下已经基本初具规模,
但经过目前研究发现,广大教师虽然了解情境习作教学,但并没有真正运用到实
际课堂发挥较大的效用。
“情境习作”强调的是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进行情境创
设,注重的是教师把学生带进这一种情境之中,给学生一种新鲜而直观的体验感
受,而学生对这种创设出来的情境的反应、感受以及体验之后的表现关注较少。
而写作素材积累阶段,对学生能否在这个情境中进行融入和模拟体验等研究欠缺,
联系自身实际的生成关注性较低。在众多针对习作教学的研究中,并没有研究在
写作教学中对创设的这种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衡量。也就是说,学生是否能把情境
内化后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更自如的用语言的方式外化出来。这表明关于艺术情
境创设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止于理论环节,对于怎样将艺术应用于写作教
学的实践的关键环节很少涉及。总之,将艺术情境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能有一定的
优势,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教学研究的实践性。不忽略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的技能
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及写作水平真正的提高程度。研究者通过艺术作品的导入欣
赏和艺术情境的创设对习作教学的研究,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性,通过激发学
生己有经验,感受艺术情境、体会情境所带来的真实情感,并随之提高学生的形
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水平,最终帮助写作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情境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点,尝试用艺术手段创
设情境作为一种习作教学方式,并情境写作教学的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研究了
小学情境习作教学课堂的实施程序,希望能发掘出情境习作教学新的层面,解决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体验中去,
从而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本论文主要包括两点:1、对小学情境习作教学的资源
的开发与运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目的是开发适合小学情景式习作教学的资源与

7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课题。2、结合艺术情境融入小学情境习作教学的实施程序,详细阐述了在情境、
想象、观察中获得策略。本论文丰富了小学情境习作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操作
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初期搜集相关文献、著作、译著等,掌握艺术体验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明确将艺术创设情境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和理论依据。再结合艺术
体验、艺术思维等理论内涵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
智能理论为依据阐述艺术创设情境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理论支撑。通过教
学案例分析,开发艺术创设情境应用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案例并实践,通过实验组
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分析及访谈等,进一步验证艺术创设情境应用于小学写作教
学的可行性。

1.3.2 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教学方法,即在自然状态课堂、真实的教学环境、
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综合多方面多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把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笔者拟通过在行动研究法的运
用中,基于创设艺术情境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和原则,形成一并将这一
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写作教学课堂之中,以此检验艺术情境创设策略对小学习作课
堂的可行性和最终达到的效果。
②文献法
笔者通过在网络、图书馆及学校资料室,综合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
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了解到关于本课题最新研究动态,
把握习作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理论,并重视别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进
行阅读分析、梳理组织,吸取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方法。从而全面地、正确
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本研究的创新性和突破点,也为文献中的重要理论
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该研究法主要用于国内外对创设艺术情境对习作教
学的研究综述部分研究。
③课堂观察法
研究不仅仅停留在静态的事物的研究,而需要让静态的理论真正活起来,教
师通过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大量的一手的资料,多
方面、多方位地论证教学理论的实践性。基于对习作课堂观察的考察和研究使其
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切实感受创设艺术情境对习作教学的推动作用。
④调查研究

8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
研究方法。本研究访谈将从三个维度进行。首先对参与行动研究的小学语文一线
教师深入访谈,访谈为了解本该研究实践后对习作教学的启发意义和教学建议。
第二,对研究对象所实施的学生进行对话访谈,其中,访谈内容涵盖习作教学的
设计、方法和课堂实施等多方面。第三,对小学语文研究专家进行访谈,从专业
视角出发调查研究。最后,通过对三个唯度的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进一步最
后的反思,推动本研究结论的形成。
⑤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注重对本研究实践后学生的成文作品进行分析,作为一种质性
研究方法,能直观性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学生习作作品的
共性问题对本研究实践进行改进。在反馈效果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改进本研究服务。

9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2.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

2.1.1 情境的内涵
情境是指在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者结合的境况,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和
境遇14。一般来讲,情境是为人做出的行动的各种具体细节的总和。这其中包括情
境下人所占据的位置、条件或者环境,以及行动中人的位置的所有事实与因素。
而情境教学,在教学层面表达了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建立在教学
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景或教学氛围。情境教
学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习者在情境中迅速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认识,
以促使学习者全面和谐发展。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也十分广泛,李吉林所
著作的《情境教学实验研究》,从理论层面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景,李吉林开
创的情境教学法认为,首先创设情境以进行片段语言的训练技能,二是通过情境
学生自主选择作文的题材,三是应用层面,着重培养美育,最后借助情境,促进
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同时,李吉林在《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一书中,明确
提出了情境教学中的三个原理15,分别是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原理。学
习主体在情境中的感受是生命感悟的经历,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存在方式中的体
会,并认识事物的价值和本质,而不是简单的获得规律。本文研究的则是运用艺
术手段创设的情境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①艺术情境创设的内涵
艺术在艺术家眼中是对生活的抽象和思考,更是表达生活感受和观察的积淀,
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内容,而艺术情境创设则是依托艺术作品来再现和还
原艺术家创作的体验16。艺术情境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首先艺术是需要艺术家细
微而敏感的观察生活,深切的感知生活,认真的思考生活,用强烈的创设热情全
身心的拥抱生活。艺术本来自于生活的体验,而艺术情境则是还原生活本色,使
之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艺术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感受艺术创作感悟过程,激发习作创造灵感,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一方面
创设艺术情境构成审美意象、创作对象,另一方面也是习作创作的原动力,通过

1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著.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5
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6
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激发热情,伴随着艺术体验和情境融入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不仅仅是艺术情境创
设呈现出来的客观事实,也是主观意象精神心灵所传递的内容和灵魂,从而带给
学习者以心灵的震撼和习作的激情。
对于学习者而言,艺术情境是他们与艺术家作品以及艺术作品背后之间的交
流与对话。学习者不单单只是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而是对艺术情境的内涵和价
值发挥主动性的体验17,真实感受作品的灵魂,感受艺术情境的融合后带给内心的
撞击,感受艺术家来源于生活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生活的本质。
②本课题艺术情境的内涵
一般来说,能够发起动机的情境是刺激场内变化来引发的。这对于学生学习
习作的意义在于,导致直接引发刺激的情境就是可具体的为从教者有意识地创设
的情境。而运用艺术手段来创设可以更有利于人类情感的渗透。在现代心理学的
研究领域,普遍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这种动力功能不单单局限于人体内部力
量上的影响,也可泛指为人类活动行为的增减的效能。本课题所研究的艺术情境
则从激发学生习作动机上有意识指引创作方向。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创设情境,激
发起学生的写作情感,有效的转变为写作内在需要,形成学生的写作动机来源。
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托艺术手段,从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下,以习作教学内
容为目标落实点,创设适合学生并能够产生一定艺术体验的情境,能够使学生积
极主动的建构起从艺术作品中的认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习作欲望和情感
的抒发。从教者也应从选择学生适合的艺术作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学
习主体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打破传统,通过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步步启发,使学生
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创设的艺术 情境是以激发学生浓厚习作兴趣为目的
的,让智慧、思维、想象、情感、猜测等都充分的参与到习作课堂教学当中来。
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的结合,在艺术情境中观色、动听结合、品味
审美,从而逐步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2.1.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随着 2001 年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开始进行,随之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同时,将写
作教学按照不同的学段规定:第一学段(1-2 年级)作文教学为“写话”,第二、
三学段(3-6 年级)为“习作”,第四学段(7-9 年级)则为“写作”。在第二阶段中的
习作教学是写话和写作的过渡阶段课程,新课标中指出,
“学生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17
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1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周围世界,以便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要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学写读书笔记;
要自己修改作文并与他人进行交换批改”18。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的设置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低龄学段的写话开始,用
最简单的句子把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这是写作
的最开始的形式,也是进一步构成篇章习作教学的基础。写话不将就修辞方式和
表达技巧,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讲明白,锻炼的是学生遣词造句
的语言记录能力。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我、记录生活、与人交流。以简单句构
成较为简单的短文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习作训练。一般为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
重点训练放在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为进一步的习作教学打好基础。在经历两年
的写话训练准备之后,习作教学于三年级开始进行教学。习作教学当作中的“习”
是练习与学习。这就意味着习作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皮
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表述,小学 7—11 岁这个阶段,具备了从具体形象思维过
渡到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的理论支撑了小学中高年级开展习作
教学的必要性,同样也是习作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因此,小学
阶段从写话到习作,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写作训练必将是为以后更好水平的语言写
作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地位。
习作教学对不同学段提出了相对应的学习要求,区分各个年级习作教学的难
易程度设置了具体的要求,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小学生恐惧写作的心理,也在一
定程度上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激发了小学生习作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指
导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从而训练语言思维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让小学生的思维
在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积累过程中得到顺应发展。使得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习
作要领,养成文字记录习惯,提高文字表达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正确的理解和运
用语言基本能力,提高文字素养的目的19。这同时也与新课标中要求的学生观相契
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作,一方面满足自身融入生活,满足其生活中需要
记录和倾诉的交际需要,另一方面,在习作中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
和完善。

2.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者强调的是学习者主观性构建人类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9
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识观认为,人类掌握的知识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和假设,而这些并不是
对客观世界现实的一种精准的表述,同样也不是最终的答案。建构主义在一定程
度上质疑了知识的客观性,推崇知识的动态性。知识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进行
再创造的。尽管人类目前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合赋予了一定的外在形式给特定的知
识,尽管这些关于知识的命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这些并不能带给学习者同样
的理解,学习者个体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去建构这些已有的命题,知识的建构取决
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就意味着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的进步,以此不断地
被新的解释和假设去推翻已有的论证。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
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从教师教授到学生接受单向过程,知识不是师向生的转移或者
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学习,以主动构建自己的经验,而这种过程是任何人所
不能够替代的。此外,建构主义强调由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
并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协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彼此促进中、人
际交往联系中,形成一定的规范文化。20
②建构主义与情境性
建构主义提出了学习的情境性的认知观点。强调的情境性基于可感知的活动
中,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化的体验中,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发生联系,掌握相
应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建构。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所需的理想的学
习情境,以激发学习者的分析判断、推理鉴别等高级的思维认知活动。同时,切
实的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帮助学习和支持,以引导者的姿态促进学生
自身建构知识观以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并不
是单纯的一张白纸进教室的,在学习者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的形成
了一定的经验,小到生活常识、日常经验,大到自然现象,宇宙运行等都是有自
己或深或浅的理解和判断21。为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无视学生已有经验的前提
下,引导学习者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当中有效“生长”出新生的知识经验。学生是
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师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
程,同样,知识不单单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
和认知信念的基础上主动的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的意义,
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综合和概括。
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抛锚式教学强调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根本目
的不是单纯的提高成绩,学生掌握的有意义知识是在不断的互动中建构起来,以
提高学生达到目的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主动的发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

20
李光华.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92-93.
21
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11): 123-125.
13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达成教学目的的手段可细化为:创设情境,
使学生融入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者相似的情境中来体会感情。抛出核心问题,
在艺术情境中选择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来作为中心思考点;独立探索,
而不是传统的由教师直接灌输如何去做,教师单纯提供线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补充和修正,学习者之间相互启发以加深
对问题的认知;效果评价,教学效果的达成不需要单独进行最终评价,更倾向于
生成性评价,教师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记录表现,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价多元。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者所倡导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为学校提供各种用于促进学习
的资源,提供给学生一种促进学习的情境和气氛,并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存在关系。它不单单是单纯的理解
记忆学习,机械的掌握技巧,更多的是让学习者做出一种自主而自觉的学习态度。
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当大程度的自行选择所要学习的材料,自己
相应的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进行认知。强调的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即
整个人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既有认知参与,也有情感参与。学习
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自我发起的,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在动力。达到有
意义学习的目的要求,所学的知识是引起变化并且全面的渗透到行动之中。

2.2.3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在 1983 年出版的《智力
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在加德纳来看,智力是一
组能力而不是单独一种能力,而这组能力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在多元智力理论
基础上,加德纳在教育观上提出了“ 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学习者之间
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22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
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意外,视觉—
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
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
在习作教学方面,小学生的能力和原有水平是不同的,要允许学生应用多种
形式的创造思维进行习作,要就需要借助艺术作品创设情境来辅助进行启发式教
学,学生在融入情境中,同书画、说写、写演、视听、乐感等艺术创设方式相结

22
[美]霍华德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4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合,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优势只能,最终带动习作教学的语言智能发展。在音乐
欣赏中调动语言智能,通过想象联系已有经验带动逻辑智能,语言表达调动内心
需求,让学生在“需要倾诉”和“需要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习作课堂运用艺术手段创设情境营造内化语言良好环境,以激活学生的表达
欲望,通过艺术思维与言语—语言智力有效对接,突破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只关注
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发展,不断让学生体验习作的快乐,同时利用艺
术激发学生文字创作的积极情绪,强化写作动机,加深习作行为,多智能的发展
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从而内化为良好的习作行为。

2.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依据

2.3.1 对滨州市 S 学校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调查


①调查目的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习作教学也得到相应的重视。但随
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写作教学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倾向。为了了解小学
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以便为艺术创设情境运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科学实施,
笔者通过毕业实习在实习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前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艺术创设情境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更好的实施提供基
础。
②调查对象
选取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 130 名学生发放问卷,有效问卷 110 份
③调查内容
本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习作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学生对教师
辅导帮助习作的情况;情境用于习作教学环节的使用频率情况;习作过程中学生
的表现情况。

2.3.2 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5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1、情境习作教学模式单一

图 2.1:情境习作教学模式情况数据统计结果
如图 1 中所示:有 62%的学生(68 人)认为习作课堂的情境教学模式
较为单一,仅有 3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采用多元的情境习作教学模式进行
教学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习作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情境习作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选择教学方法灵活性差。

2、情境用于习作教学环节的使用频率低
分析作文主 从写作角度 素材提供启 提供艺术手 习作结构
题方面 和方向 发 段辅助 及框架
人数(人) 30 12 33 28 67
总数(人) 110 110 110 110 110
百分比(%) 27.3 10.9 30 25.5 60.1
表 2.1 情境用于习作教学的环节使用频率统计表
在表 2 中我们看到,情境用于习作教学的环节非常有限,其中 27.3%的(30
人)在习作进行前会获得情境关于习作主题的引导;而仅有 10.9%的学生(12 人)
选择教师会用情境引导学生习作方向和角度;情境带来的素材启发方面有 30%;
在情境辅助方面,仅有 25.5%(28 人)的学生获得收益;而有 60.1%的学生(67 人)
会根据情境作文的要求给出写作框架和结构方面的帮助。由此可见,情境用于习
作教学环节的使用频率低。

1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3、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艺术情境的指导与帮助
习作前希望获得 习作完成后希望获 习作过程中希望获得帮
帮助 得评价 助
人数(人) 102 101 93
总数(人) 110 110 110
百分比(%) 92.7 91.8 75.5
表 2.2 学生对教师帮助的希望程度数据统计结果
如表 2 可以看出,无论是艺术情境创设的习作前、习作完成后还是习作过程
中,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其中,高达 92.7%的学生表明希望在习作
前教师多给予指导;而渴望教师在艺术情境习作过程中参与指导的占 75.5%(93
人);有 91.8%的学生认为在习作教学后获得真实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
情境习作教学教师的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学生渴望获
得教师对于艺术情境创设的习作的指导和帮助。
4、学生情境习作盲目性较高

图 2.2:学生习作个体独立性情况数据统计图
由图 4 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是进行独立写作的,
这一比例高达 55%;其次有 28%的学生是通过课外参考书来寻找写作灵感;剩下
的一小部分同学是通过和教师交流和同学间讨论来促成习作作品的完成,分别所
占比例为 9%和 8%;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学生的习作
课仍停留在传统习作教学的阶段,学生们独立写作盲目性较高,而与教师和同伴
交流想法较少。

17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2.3.3 对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与分析


①情境习作教学模式单一,为教而教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往往重视阅读教学和基础教学,而习作
教学却往往被忽略,重讲解,讲练结合读低,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时间过少,缺乏
方法指导和路径指引。学生即使学到习作知识,却往往比较难形成能力。教师教
的摸不到头绪,学生也学的云里雾里。教师难教方法模式单一,学生难学苦不堪
言。习作的教学问题着实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胡同。尽管一线教师在习作教学
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效果却一直微乎其微,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
果,学生面对习作时仍然是苦不堪言23。如何有效又有趣的进行习作教学着实成为
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扰,而对于学生而言,尽管老师教会一种题材,可再写其他类
型的文章时,依旧是无从下笔。文章空话、套话随处可见,缺少的是真正内心的
想法,缺少的是真实情感。
②教师重习作结果,忽视情境习作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语文经验是缓慢而持续的增长过程,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
感和已有经验的积累。传统习作课,教师注重的是选材,呈现的多半是教学技巧,
忽视学生生活和内心情感的后果便是导致学生写作毫无真实情感,缺少生命力。
现今的语言教学注重的是“主题学习”这样的单元结构,写每个单元后依附的习
作思路提供的也仅仅只是根据课本内容的编排,与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相关甚远。
王荣生先生说“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适当、教学方法不对路等这些
问题,症结在以‘教’的活动为基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备课的常规思路是‘我
要教这个’,一切都是从‘教’的角度考虑而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
么学才好’。
③情境参与度高,习作创作兴致低
教师有意识到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习作教学,学生们往往容
易受到引导,也非常乐意的观察和思考,融入情境活动的参与度比较积极,但真
正写成文,又无话可说。比如笔者在上《走进梵高的艺术世界》这一节课的时候,
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的创设带领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一篇麦田,有音乐和艺术
作品的融入,课堂一下鲜活起来,问学生“你在看到了怎样的麦田?”顿时教室
里热闹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非常高。但当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
思路并就此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教室里顿时唉声叹气,学生们也没了兴致。
④情境与习作过程结合程度低,习作辅助力差
对于刚从低年级过来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习作是他们不愿意尝试跨越的鸿

23
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5.
18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沟,特别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字数要求,孩子们更加惧怕作文写作。但当老师将
活动和情境同时带入课堂时,学生们便能展现出出众的活动能力,他们灵活爱动,
如《猴年写猴》这一节的授课中,学生们纷纷热情参赛,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
生动的将猴子的动作、神态、语态等等生动而形象的表现出来。但活动能力强并
不意味着学生们写作水平也可以跟得上,往往学生们的创作的文章犹如记流水账
一般,并不能将课堂上的生动场面形象的表现出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
任何活动参与度都非常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上活动时间所占用了
比较长的比重,如果大概用 10 分钟布置任务和创设情境,则需要占用 15 分钟左
右完成体会、引导、交流的活动时间,如果加之反馈和点评环节,学生们真正写
作创作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长久以来,从教者都致力于解决学生们笔下无语的
境地,“活动式”“情境式”作文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却未能从
根本上解决学生“无米之炊”就的烦恼,尽管学生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表达出来,但品读同班学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雷同想法、雷同情感。文章缺少的
是独特性和创新性生机,怎能成就学生习作成果的别样精彩?

19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3.1 艺术情境创设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①有利于引领学生开启习作新思维
本课题从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富有趣味、形象生动、互动性强的
艺术情境氛围,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使写作起始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并为高年级阶段积极投入写作活动中打下夯实基础。
《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的
学生要“乐于书面的表达,以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对
于刚刚从低年级过来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是他们不敢跨越的鸿沟,尤其是
规定了一定的字数要求后,孩子们更是惧怕和担心写作文,笔者探索利用音像、
图片、音乐、 等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帮助孩子们在愉悦舒畅地走进习作大门,有
效引领学生叩开写作艺术之门,轻松感受其中的乐趣所在。
②有利于传统习作教学模式的改善
在艺术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自由习作的训练,
催生初步接触写作的孩子们的种子,积累对语文课堂的热爱,成为从说、写、读
能力中不断的有效推动力。
建立情境创设手法直观性强,利用音乐、影像、图片、表演等艺术对情境进
行创设,形象直观、表达简要、重点突出是它的特点,由此直至学生的情感,改
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发现可以写的东西,提供多元写作主题,消除思维
浑浊,有效拓展习作思路。从选择材料、构思习作表达、到修饰润色,无论哪个
过程,艺术元素情境都可融会贯通在习作过程之中,支撑有效习作教学的完成。
③有利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对于声音、语言、旋律天生敏感。功到自然成,坚持这种素材积累,
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一旦时机成熟之时,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会“喷发”。学生面
临的问题如不善于想象、思考不合理、想象内容无从表达等等,通过加深学生情
感体验的方法,从设计合理的情境入手,激发调动学生想象力,并尝试进行提高
习作水平的综合研究24。而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内部的思维活动,是需要学生在
艺术情境中自主常识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作文,在丰富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写出
个性文、自主文、自能文,并且可以做到自主评讲、生生互评。
④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语言智能的发展
艺术创设情境符合新课程观,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引导者的作用,情境是
辅助学生思想表达的放胆尝试。教师重要的就是抓住机会,创造机遇,充分利用

24
李武兵.小学语文作文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5.
2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艺术手段创设合理情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中思考、描述中写作,把动态的情境
转变为活泼的文字。教师要做的便是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这也是新课改习作课的
根本所在,教师不必指点、点评的时间过长,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写作时间要
保量保质的完成。教师也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对待艺术作品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有独到的发现和认知,并以此努力的表达出来。
“放胆写”是学生的尝试,教师则
是引导学生从乐于表达指向最终的善于表达。在艺术情境中首先要做到“先放后
收”,第二要“多放少收”在讲评环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有序观察、真实体会、
运用联想和交际表达等方面的“写后指导。让学生在艺术情境中自由充分的表达
出内心的真实情感。
⑤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作文课是不同于其他课程,并不是由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构成25。让学生自由
的在艺术情境中体会感受,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艺术情境,从选材、谋篇、描写
中启发学生习作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写作中的主题设计出具体而明确的情境,让
学生在由易到难的任务完成中,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要让祖国语言文字训练湊出和谐的乐章,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习作教学方法,运
动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巧妙挖掘习作教学的“泉眼”,让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和艺术情境发生深层次的对话,从而有效的对习作语言表达进行不断的内化
和创造。在不断探求多元习作教学中体会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欣喜,同时让语文课
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3.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策略和原则

3.2.1 艺术初体验,感知激趣
此环节是教师运用情境感知策略让学生初步接近艺术,通过创设的艺术情境
来激发学生兴致。教师创设的情境艺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素材来源,教师在从
中起到主导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喂素材”。艺术情境也可以使学生为此建
立初步理解,对接下来激发情感感受奠定基础而艺术手段创设情境更侧重的是真
实写作,在感受艺术氛围中与真实的生活相联系,学生自主发现情境从而善于表
达,更乐于表达。
艺术初体验,感知激趣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①情感感知策略
整体感知策略要求学生真正的深入情境,通过图片、影像、音乐、诗歌等调

25
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5):25.
2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动全身感官去探索与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解读艺术作品内容及内涵,于此同时,
不忽略交流环节,实时的促动学生对艺术情境的整体感知的信息,师生之间在相
互交流中更深入艺术作品的整体内涵。
②自主发现原则
自主发现原从学生的主体性上体现出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起到的是支架作
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遵循自主发现原则在艺术情境中自主选择习作主
题和角度,教师则需要提供学生所需求的条件性指导。教师发挥牵引作用,充分
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发现原则。。而教师则需要引导性的促进学生自觉表象性活动发
展,使他们在艺术情境中提高发现的鲜明度和表象稳定度,思维越活跃则越有利
于创造性的发挥,也就有益于习作的内容真实、具体形象。
案例一:
题目 这是我的自画像
师:今天的教室不仅仅是教室,老师用神奇的魔法把它变成一家画廊,好不好?”生:
“老师,画廊要许许多多的画!”
师:
“对啦,我们先欣赏一组人物漫画,说说看,你们能认出他们是谁吗?还有你能跟
老师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把他们认出来的吗?




学生 1: “第一个最好认,是演员葛优,他的光头和一对大耳朵太搞笑了,一看见他
我就想乐,我和爸爸都喜欢看他演的喜剧,特别有意思。”
学生 2:“最后一张是姚明和潘长江。看身高对比,一个那么高,一个那么矮。还有
姚明手上有篮球,他是篮球运动员。”
学生 3:
“我认识第二副,是郭德纲,一条细缝小眼睛,还有脸很圆”
学生 4:“拿着话筒的是孙楠,看眼睛就知道了,小小的眼睛。还有那个手势,孙楠
的标志性动作。”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评 教师通过名人漫画来激起课堂气氛,在学生辨认人物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
析 住特征来辨认,通过与现实情境做出对比,突出特征的概念。采用艺术初体验,感知
激趣,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总是会有零零星星的想法产生。

2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3.2.2 多感官体验,创设情境
五官齐上阵,七情尽情在艺术情境中舒展,写景、写人、状物、记事等多题
材多体验多感受中形成多元互动,翻转课堂。在此过程中,感受艺术与文字的结
合的过程,从感受素材开始,动眼动耳动手等共同欣赏,在动脑过程中合理想象,
在感受艺术体验多感官共同发展的过程。
多感官体验,创设情境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①多感官参与原则
人的感受性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艺术情境中,对于艺术作品的想象和思考方
向也是具有差异的,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是丰富而多彩的,教师要有意注意到学生
的个体差异性。在不同经历、年龄、经验、智力是不同的,所以具有差异性的学
生感受艺术作品的多感官注意力,在方向、分配、时间上也同样有着些许差异,
另一方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感受性也是瞬息万变的26。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多感官参与度的发挥,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情感,动用多感官参与中陶冶情
感,在真挚、强烈的情感共鸣中触动自身内心深处的精神拨弦,从而有效的发挥
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②艺术联觉策略
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从
教者应注重联觉的运用,从艺术情境中激发学生联觉效应,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运用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激发另一种感觉的
心理现象,有助于文字创作最后结果的形成。27在选取素材内容上,要选取的艺术
作品内容我贴合学生的审美观,不易选取高深而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较难把
握艺术思想。艺术作品的内容多以健康、积极、向上为主,同时要注意到学生对
新鲜直观事物的兴趣性,联系实际,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态创设艺术情境,
便于激起学生的创作想象力。
案例二:
题目 大自然的奇妙之旅
播放视频:奇妙的森林世界
师:“孩子们,观看视频影像,你一定初步对大自然中的森林有了一定的认识,
谁想来说说,森林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6
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7
李璞琅主编.心理学与艺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3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指引学生完成用道具把眼部遮挡的动作环节)
视 师:
“绑好你们的眼罩了吗孩子们,先感受一下,现在你看到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觉 生 1:“黑黑的。”
体 生 2:“什么都看不见了,但好像也能‘看见’一点心里想的。”
验 师:“那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呢?”
情 生:“好像是还有一些刚才老师给放的视频的感觉。

境 师:“那你现在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 1:“很兴奋”
生 2:“非常高兴!”
师:“完整的表达一下现在的感觉”(提示学生说完整句子)
(师在教室四处角落里撒上带有森林味道的香味水)
师:“孩子们,先别着急发言,先静静的感受一下。

嗅 一分钟后
觉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体 生:“好香啊!

验 生:“老师,我鼻子闻到了很香的味道。”
情 师:
“香,很好。这是小鼻子朋友帮你感受到的,下面请你轻轻的把眼罩摘下来,
境 慢慢的睁开眼睛。”
(播放轻音乐)
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请用心体会你感受到的体会。

……
听 师:
“听着时而舒缓,时而紧凑的音乐节拍,你想象出了怎样的一个奇妙的森林
觉 呢?下面请把你刚才记录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在分享之后,请发挥你
体 们的想象力,看看能不能把大家所想的,联系编成一个有关森林的故事,好不好?
验 故事创作完成后,老师将请两个小组到台上来展示。”
情 (学习小组展示环节)
境 ……
本案例主要运用了联觉练习策略和表达策略,在创设情境初始,便有意识地提示学
评 生要带着“耳朵、嘴巴、鼻子、眼睛”这这几位“好朋友,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自
析 己的五官运用。课堂艺术情境创设分别运用,嗅觉感受森林,调动想象力;视觉感
受森林,初步感知情境;嗅觉感受森林,调动想象力;听觉之旅,唤醒创作灵感这
几个阶段分步骤进行五官与艺术情境创设的配合。

24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3.2.3 灵感勤记录,细节移情
教师要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
营造合适的艺术情境,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和选择鲜
明主题的艺术情境。在艺术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局部细节的把握,学生会有
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体会也会不同,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感知。
灵感勤记录,细节移情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①艺术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创设艺术情境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更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
要遵循联系实际原则。生活化的艺术情境让学生感到亲近,而艺术必然来源于生
活,在艺术情境中学生较容易参与其中,投入其中,引起内心的共鸣。相反,如
果教师创作的情境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那么学生则比较困难找到切入点,无从下
手更何谈写出优秀的作品?违背联系实际原则,则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也间接的降低学生习作的兴致。教师要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好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营造合适的艺术情境,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艺术
作品,为学生提供和选择鲜明主题的艺术情境。
②描述表达策略
艺术创设情境只是最开始的一步,在情境中相互结合,借活动激活五官感受,
教师及时的促进学生在观察中、在倾听里、在感受下灵动的记录情境中的体验和
感受过程,才是艺术创设情境习作教学的意义所在。流畅的表达是建立在有想法
有思路的基础上的,而趁热打铁则是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采用艺术手
段创设艺术情境,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总是会有零零
星星的想法产生,此时从教者便要实时的激发这一特性,促进学生们之间的有效
交流,让学生们一吐为快,充分发挥描述表达策略。
③说写联动策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句俗话,但确可以有效的表达出及时记录的溢
出。艺术情境中的灵感都是转瞬及时的,从教者在带领学生们深入感受的同时,
定要引导学生灵动的记录当时的想法。“情已动而辞难发”,重视习作教学和口语
交流之间的综合效果的联系,将“想”“说”“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善于发
挥由“说”到“写”的能力,做到表达的流畅。
案例三:
题目 这是我的自画像
师:
“我们通过漫画家帕特里斯·雷科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到要表现一幅画要
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征可以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突出特征,还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

25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来进行创作。那你们有没有想法也想创作一幅?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涂鸦一幅自
己的自画像吧!画完之后我们比赛 PK 一下,看谁画的最神似,我们说一说为什么要
这么画。”
学生画简笔自画像
学生交流,互动,展示。
教 师:
“孩子们,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你们创作的画转化成语言来跟大家说一说你的
学 创作思路?”
过 学生:
“我画了一双大眼睛,因为我觉得我的眼睛最特别,同学们都说我的眼睛
程 像小鹿的眼睛,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所以我的自画像就把眼睛这一特征画出来了,
妈妈说,眼睛会说话。还有我的嘴巴很小,像樱桃,所以我在嘴巴上画了一颗小樱
桃。”
……
师: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我们都是最独特的自己,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种不
同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就把刚才想到的写一写,你可以用上刚才学会的夸张的表
现手法,注意运用描写面部特征的方法,突出你最与众不同的自己。”
评 在学生们了解创作思维之后,调动学生们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全面观察和细节感知
析 中,将这一概念深入观念,随后分别让学生们画一画和说一说,通过教师让学生自
己画自己的艺术活动中,在参与情境中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3.2.4 艺术巧移情,回归生活
在习作教学的最后环节,紧扣课程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
回归点。在艺术情境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室则成为探究学习
的“片场”,学生自觉主动的感受丰富的艺术世界和语文世界的融合,在习作天地
中感受艺术情境与文字结合的乐趣,体验学习习作的成功,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和
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从已有生活体验和新观念建立的人为联系,并鼓励学生在
思考联系中深入艺术情境,注意情境中各艺术元素的相关联系,及时分析以获得
最大的感受。
艺术巧移情,回归生活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①多远互动性原则
学生通过观赏、思考、描述、写作,把动态情境转变为活泼的文字,把藏在
心里的、在艺术情境中感受到的、挂在眉梢的喜怒哀乐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借助简洁形象的文字跃然纸上。多元互动原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或者全程
指导,教师需要饱含参与度热情的陪伴学生一同参与其中,在与学生不断的互动

2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并主动参与到情境中来。
②一课一得策略
与其“蜻蜓点水”不如“一课一得”,教师挑一个重点来精讲,紧紧围绕此次
习作的核心要求,片段习作教学要想在 10-15 分钟内完成习作练笔显然是不可完成
的,但将练笔的重点范围规范好却不是一件难事,由此,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写作
着力点尽可能的缩小,精确练笔范围,抓重点,抓主要,抓兴趣。让学生自主选
择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来记录过程。如此,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习作练习,才能
够游刃有余地把内容写的清楚,在力求完整的基础上写具体、写生动、写精彩、
把握细节的同时不忽略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如何写的更为精彩,
如此,每课一得,课课相连,经过一整学期的习作教学,学生自然可以串珠成线,
织线成体系,让学生真正在每一节习作课上获得受益。
③总结联系策略
总结策略多用于习作活动结束之后来应用,该策略可用通过联想、对比、总
结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概括,探寻更深刻的意义所在,总结策略不目的是获取艺术
情境的意义本质,通过联系自身,提炼出在情境中不同的情感体验。紧跟主题内
容,掌握中心,紧紧围绕着习作主旨进行写作教学。
题目 猴年写猴
师:
“孩子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猴’的艺术文化,相信啊,咱们大家心里一
定对猴子的形象有了你们独特的认识,接下来,咱们就比试比试,开展一场‘猴王
争霸赛’,好不好?”
生:“
(欢呼雀跃)太好了。”
(模仿猴王,pk 环节)
教 师:“刚才的模仿秀实在太精彩了,在大家心目中一定选出了自己内心的猴王,
学 接下来,请你就刚才你心目中的猴王形象,为他写一段描述性的语言,篇幅不用太
过 长,关键是抓精髓、抓特点、抓住最能表现形象的点。”
程 ……
师:
“写完了吗?下面这个环节阿,是读一读,猜一猜。到台上的同学读出你刚
才的话,我们就来猜猜看,这是描写的是哪位猴王?”
……
师:
“孩子们,你们的扮演十分精彩,朗读的也是津津有味,通过这一节课,相
信大家对‘猴‘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今年就是猴年,请你把你作文草稿
纸上的不成文的段落整理成一写猴的文章,把你所了解到的‘猴戏’艺术介绍给你
的爸爸妈妈。”
教室里能提供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而如何用仅有的教学资源将其发挥到极致,从

27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评 猴戏艺术的角度抓住猴的形象塑造的特点,从学生一种能够接受的水平出发,是其
析 最先考虑到的一点。整个教学情境设置围绕一个“猴”来展开,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和总结。

3.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案例

一、习作教学案例一
案例:“这是我的自画像”习作教学(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来创作。
2、通过图文结合方式,来初步感知突出重点的方法,并以此来构思写作内容。
3、感受艺术情境,激发创作兴致,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自画像”的含义并学会抓住自己的突出特点以凸显独特,并按照一定顺序写
下下来。
难点:通过借助艺术情境所感知到“抓特点”的方法,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资源准备:绘图卡纸、蜡笔、微视频、人物漫画、镜子
教学课堂实录片段
第一课时:
一、漫画激趣,情境初体验
师:今天的教室不仅仅是教室,老师用神奇的魔法把它变成一家画廊,好不好?”
生:
“老师,画廊要许许多多的画!”
师:
“对啦,我们先欣赏一组人物漫画,说说看,你们能认出他们是谁吗?还有你能跟
老师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把他们认出来的吗?

学生 1:“第一个最好认,是演员葛优,他的光头和一对大耳朵太搞笑了,一看见他我
就想乐,我和爸爸都喜欢看他演的喜剧,特别有意思。

学生 2:“最后一张是姚明和潘长江。看身高对比,一个那么高,一个那么矮。还有
姚明手上有篮球,他是篮球运动员。

28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我认识第二副,是郭德纲,一条细缝小眼睛,还有脸很圆”
学生 3:
学生 4:“拿着话筒的是孙楠,看眼睛就知道了,小小的眼睛。还有那个手势,孙楠
的标志性动作。”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二、细节感知,把握重点
教师给予引导,探寻漫画形象与真人之共同之处,学生各抒己见。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迅速的辩认出漫画中对应的人物形象,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觉
得漫画中的人物和咱们现实中对他们的模样一样吗?”

学生 1:“不太一样,虽然一眼就看出了是谁,但要说跟真人完全一样好像也不是。
“葛优的牙,还有孙楠的眼睛真人好像也没有那么那么的小。”
学生 2:
师:
“你们说的对,画画和现实中的人是不能完全符合,绘画艺术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
法,你们有没有发现,美术家用这种艺术手法是抓住了图画和真人的共同之处,那这个共同
之处到底是什么呢?”
“共同之处就是最明显的。让别人一眼就注意到的地方。”
学生 1:
“可能是一个人最特别的地方,与众不同的。”
学生 2:
师:
“你说的很对,让别人一眼就注意到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突出特点。通过突出外貌
特征,来体现这个人物形象。”(板书:外貌特征)
师:
“法国有一位漫画家帕特里斯·雷科,他在创作漫画作品的时候,就巧妙地运用这种
作画手法,创作了许多的漫画作品,老师带大家欣赏几幅,你们边看边思考艺术家创作漫画
的构思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 1:“好像是抓住一处特征,然后画的十分夸张”
学生 2:“这几副漫画都有他们突出的特点,人物和动物结合在一起了好像。”
……
三、对接生活,深入体会
师:
“我们通过漫画家帕特里斯·雷科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到要表现一幅画要表现人物
的面部特征可以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突出特征,还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进行创作。那你
们有没有想法也想创作一幅?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涂鸦一幅自己的自画像吧!画完之后我
们比赛 PK 一下,看谁画的最神似,我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画。

学生画简笔自画像

29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学生交流,互动,展示。
四、回归自身,灵感转化
师:“孩子们,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你们创作的画转化成语言来跟大家说一说你的创作思
路?”
学生:“我画了一双大眼睛,因为我觉得我的眼睛最特别,同学们都说我的眼睛像小鹿的
眼睛,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所以我的自画像就把眼睛这一特征画出来了,妈妈说,眼睛会
说话。还有我的嘴巴很小,像樱桃,所以我在嘴巴上画了一颗小樱桃。”
……
师: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我们都是最独特的自己,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
记录下来,我们就把刚才想到的写一写,你可以用上刚才学会的夸张的表现手法,注意运用

描写面部特征的方法,突出你最与众不同的自己。
第二课时:学生课堂写作
学生习作作品片段
“我叫王紫萱,今年已经九岁了,在滨州 S 学校读三年级。我的个子有点高,每次站队我
都站最后一个,我是我们班女生最高的,这是我最骄傲的地方。你别看我个子很高,我还特
别瘦呢!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叫我‘瘦高萱’,还有的小伙伴叫我‘长颈鹿’,哈哈哈我挺喜欢
这个名字,因为长颈鹿非常的漂亮,我还要继续吃饭长高个,将来成为女模特,成为中国名
模。

“我有一双大大圆圆的眼睛,有点像葡萄,还有一张苹果一样的鼻子,还有一张香蕉一
样的嘴巴。嘻嘻我的五官都是水果组成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我的脸啊,特别的
圆,就像水果盘一样的圆,两颗葡萄,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香蕉就是我了。你说我可爱不
可爱。”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笑,因为特别爱笑,所以我的性格也是非常开朗的,我的嘴巴常常
带着弯弯的弧度,弯道耳朵两旁。老师说,嘴角微微上扬会给人一种自信阳光的感觉,我希
望的笑可以感染身边人,让大家都开心起来。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主要运用了感知策略和描述策略。教师通过名人漫画来激起课堂气
氛,在学生辨认人物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来辨认,通过与现实
情境做出对比,突出特征的概念。从全面感知事物的外貌特征到从细节入手抓住
具体特征,学生在观察中反复体会漫画特征,同时认识到肖像漫画是抓住人物的
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来进行创作。在艺术情境中能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来感知,不
简单停留在表面,而是可以多方面、多视角、多层面的进行具体感知。在具体感
知之后,不要事物的部分和整体来进行比较,这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艺术情
境的主题内涵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随后,将艺术家帕特里斯·雷科的艺术创作思维引入情境,给学生们以启发。
在学生们了解创作思维之后,调动学生们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全面观察和细节感
知中,将这一概念深入观念,随后分别让学生们画一画和说一说,通过教师让学
生自己画自己的艺术活动中,在参与情境中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流畅的表达是
建立在有想法有思路的基础上的,而趁热打铁则是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采用艺术手段创设艺术情境,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总
是会有零零星星的想法产生,在语言促进中渐渐的提升表达能力。在其次期间运
用描述策略,将同学们实时带入情境,而描述策略则是在整个习作过程中起着承
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实时的促进学生进入已设置好的情境之中,学生在被调
动积极性的同时全身心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学生联系自身,并发掘自身的特
点,丰富体验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了创作基础。

二、习作教学案例二

案例:“大自然的奇妙之旅”(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全身心地调动学生感官感受大自然情境。
2、调动感官,激发学生文字创作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动感官,体会情境,并能将想法和感受按照一定顺序写下下来。
难点:记录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并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记录真实情感。
教学资源准备:香水、蜡笔、微视频、遮眼罩
教学课堂实录片段
第一课时:
一、教室变森林,情境激趣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森林探险,感受大自然。你们想去吗?”
生: (反应激烈,举手)“想去想去!”
师: “别着急,去旅行之前啊,要先问问你身上的几个朋友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出发去探险。”
生: “朋友在哪里?什么朋友?我们认识他们吗?”
师: “看来大家对这几位朋友充满了好奇,先别着急,这几位朋友都在我们身上,他们是,你
们的鼻子、眼睛、耳朵和嘴巴。 ”
生: “这就是我们脸部的五官阿老师,那肯定愿意跟着我一起去,这个我说的算。”
(全班笑)
师: “那好,带着你的感官,咱们出发啦!”
二、视觉感受森林,初步感知情境
播放视频:奇妙的森林世界
师: “孩子们,观看视频影像,你一定初步对大自然中的森林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想来说说,
森林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1:“森林里面有很多绿色的植物!”
生 2:“森林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反正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太一样。”
生 3:“好像森林里有树,也有草,也有水,好像也有动物。”

3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师: “孩子们,你们想象的都很有趣,接下来,咱们就要开始咱们的森林探险啦!”
(指引学生完成用道具把眼部遮挡的动作环节)
师: “绑好你们的眼罩了吗孩子们,先感受一下,现在你看到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生 1:“黑黑的。”
生 2:“什么都看不见了,但好像也能‘看见’一点心里想的。”
师: “那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 “好像是还有一些刚才老师给放的视频的感觉。”
师: “那你现在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 1:“很兴奋”
生 2:“非常高兴!”
师: “完整的表达一下现在的感觉”(提示学生说完整句子)……
三、嗅觉感受森林,调动想象力
(师在教室四处角落里撒上带有森林味道的香味水)
师: “孩子们,先别着急发言,先静静的感受一下。”
一分钟后
师: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 “好香啊!”
生: “老师,我鼻子闻到了很香的味道。”
师: “香,很好。这是小鼻子朋友帮你感受到的,下面请你轻轻的把眼罩摘下来,慢慢的睁开
眼睛。”
(播放大自然系列的轻音乐)
师: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请用心体会你感受到的体会。”
……
师: “下面想把你刚才的想法,记录在你的作文草稿本上,可以是几个词语,也可以是短语的
形式,当然如果你能把想到的写成一句话,那更好了。开始记录吧”
四、听觉之旅,唤醒创作灵感
师: “听着时而舒缓,时而紧凑的音乐节拍,你想象出了怎样的一个奇妙的森林呢?下面请把
你刚才记录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在分享之后,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看看能不
能把大家所想的,联系编成一个有关森林的故事,好不好?故事创作完成后,老师将请两个
小组到台上来展示。”
(学习小组展示环节)
生 1:“闻着花香,闻着草香,我轻轻的走进了一片绿色的世界,天空中有很多小鸟围绕着我
身边,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
生 2:“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给我唱这歌,我也咿咿呀呀的哼着小曲,走着走着,森
林里好像越来越看不见阳光了,我心里有点害怕,但也有点小激动。 ”
生 3:“我来到了一片蓝色的湖旁边,湖水非常的蓝。小鸟也飞累了,落在我的肩膀上,这个
时候湖水中央突然出现了魔仙公主,我吃惊极了。 ”
……
师: “孩子们,你们的故事太棒了。这段奇妙的森林之旅,你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吧。下
面,让我们继续伴着美妙的音乐,把你心里那个美妙的故事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学生课堂写作
学生习作作品修改后成文:
奇妙的森林之旅

3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一天,早上醒来,突然我闭上眼睛,用力一飞,一下子就飞到森林的身旁。森林可真美啊!
到处都是绿色的小树,一排排,一篇篇。更有趣的是,在大森林里,我在飞,小鸟也在身边
飞,这真是有趣极了!
慢慢的,天变暗了下来,好像快要黑天了。可是我还没有玩够,还是不想飞回家,我心想:
“如
果能在森林里住一晚上就好了。”就这样想着、飞着,我飞到了一个小山坡上。
小溪姐姐开口说话了:“留下来吧,晚上我小溪姐姐和草地哥哥这里,还有一场美妙的森林音
乐会呢!”“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突然,音乐响了起来,突然之间,草地上出现了很多的
小动物,有大象、小马、狮子、小猴子、还有长颈鹿。我们在一起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别提
多快乐了!
一会儿,我好像听见妈妈在叫我。我一下子睁开的眼睛,唉,原来是一场梦啊。我太喜欢这
个梦了,真想再重新回到大森林里跳舞唱歌呢!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主要运用了联觉练习策略和表达策略,在创设情境初始,便有意识地提示
学生要带着“耳朵、嘴巴、鼻子、眼睛”这这几位“好朋友,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
自己的五官运用。课堂艺术情境创设分别运用,嗅觉感受森林,调动想象力;视
觉感受森林,初步感知情境;嗅觉感受森林,调动想象力;听觉之旅,唤醒创作
灵感这几个阶段分步骤进行五官与艺术情境创设的配合。教师有意识的抓住学生
的心理特点,较为科学的设计艺术情境,在遮盖眼睛之前,就先让学生观看有关
森林的视频影像,随后让学生遮住眼睛,有效的形成视觉后像,有助于达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加入香水刺激嗅觉的感受力,使学生真正融入情境,在及时的加以
音乐辅助。科学的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推动学生表达和真正感受。运用艺术
手段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激发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有助于
文字创作最后结果的形成。
教师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激发学生融入情境的热情,多方
面感知森林的情境。而表达策略中,让学生说出感受到的真实情感,学生在森林
的活泼气氛中,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学生的口语表达也仅仅限于简
单的活动描述,难以再现情境活动的精彩纷呈。可见,说是写的基础,融情于艺
术情境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把话说好,也是习作教学的不可缺少
的环节之一。每一个学生关于森林的想象都是不同的,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分组编
故事的环节,并没有强调过多的要求,而是让学生随意发挥,就是让学生在感受
中勇敢的去说,同时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水平。
在最后的写作环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并指准提笔方向。学生则可以顺畅的
从“看、听、说、想、写”四个角度入手,抓住突出特点,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
习作流程。

三、习作教学案例三

案例:“猴年写猴”主题习作教学(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猴戏艺术、通过影像艺术手段,初步认识中国戏曲文化。
2、通过猴戏艺术,抓住猴子这个动物的特点,并能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表现下来。
教学重难点:

33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重点:按照习作要求,学会组织语言和内容。
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描写事物,并写出特点。
教学资源准备:视频音像、猴道具、人物漫画
教学课堂实录片段
第一课时:
一、影像动画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师:
“孩子们,听音乐(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熟悉吗?”
“熟悉,是西游记。”
生:
师:
“没错,这就是西游记的主题曲,那西游记里的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
“我最喜欢猪八戒,因为他很乐观,也很可爱。”
生:
生:“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会 72 变,别提多神气了!还有,他是齐天大圣,很灵活很聪
明很厉害”
师:
“孩子们,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形象,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段《西游记》里面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节选,你们认真看,一边看一遍想想,你想用上那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孙悟
空呢?如果想到了就快速的在你的本子上记录下来。”
(播放《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节选片段视频)
师: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都写下了哪些词语?”
生 1:“活泼、机灵”
生 2:“聪明、机智、灵活、性子急”
师:
“你平常积累真棒,能想到这么多词语呢,老师想问问你,你从哪里看得出孙悟空的
灵活呢?”
生 2:“孙悟空特别厉害,而且他的灵活是因为,因为十万天兵天将抓他一个,都不是他

的对手,也不能把他打败。
师:
“谁还有想说的词语”
生:
“聪明可爱、身手敏捷”
师:
“你也非常的聪明,还用上了四个字的词”
……
二、戏曲艺术辅助,情境入佳境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戏曲中,就专门有‘猴戏’艺术,这是咱们中国古老(介
绍)

生:
“老师,为什么中国会这么早就有猴戏了啊?”
师:“猴戏啊是我们古老的汉族表演艺术之一,早在汉代的画像中就有猴戏的形象,艺术就
是用这样形象塑造的手法……(介绍猴戏艺术)”
(播放教学视频,猴戏表演艺术节选)

34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三、联系实际,移情扮演
师:
“孩子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猴’的艺术文化,相信啊,咱们大家心里一定对猴子
,好不好?”
的形象有了你们独特的认识,接下来,咱们就比试比试,开展一场‘猴王争霸赛’
生:“(欢呼雀跃)太好了。”
(模仿猴王,pk 环节)
师:
“刚才的模仿秀实在太精彩了,在大家心目中一定选出了自己内心的猴王,接下来,
请你就刚才你心目中的猴王形象,为他写一段描述性的语言,篇幅不用太长,关键是抓精髓、
抓特点、抓住最能表现形象的点。”
……
师:
“写完了吗?下面这个环节阿,是读一读,猜一猜。到台上的同学读出你刚才的话,
我们就来猜猜看,这是描写的是哪位猴王?”
……
四、教师实时点拨,总结主题
师:
“孩子们,你们的扮演十分精彩,朗读的也是津津有味,通过这一节课,相信大家对
‘猴‘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今年就是猴年,请你把你作文草稿纸上的不成文的段

落整理成一写猴的文章,把你所了解到的‘猴戏’艺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文,教师实时指导,修改后成文。
成果展示:
假如我是孙悟空
在中国有一只猴子,这只小猴子活泼可爱,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哈哈,你一定猜到
了这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孙悟空的本事可大着咧!老孙一个筋斗云便能翻出个十万八千里,
你瞧瞧多厉害。更厉害的是,他还会 72 变,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技能。你看孙悟空的本
事这么大,但是他性格也非常淘气,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是不是孙
悟空的对手,分分钟就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哈哈哈连玉皇大帝都拿他没有办法。最后还是
太上老君出马才得以平息。
有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我吃了一只桃子就变成了孙悟空那该多好玩啊!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拿出我的金箍棒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打到,那样一定给公安局
里的叔叔省了不少事。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从后脑勺拔下一根猴毛,变成许许多多个我,这样,我就可以一
个去学校学习,一个去公园玩耍,一个去帮妈妈洗菜,一个帮爸爸倒水。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一个筋斗云飞到世界各地,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还可以跟世界
各地的小朋友交朋友。
假如我是孙悟空……

35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策略与实施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主要运用总结联系策略和表达策略。由孩子们先熟知的动画片孙悟空
大闹天宫的动画片导入,符合最接近原则,为后续的较难理解的猴戏戏曲文化的
情境导入打下了基础。写动物的文章有很多,但这里的写猴子与普通的描写动物
的作文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室里能提供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而如何用仅有的教
学资源将其发挥到极致,从猴戏艺术的角度抓住猴的形象塑造的特点,从学生一
种能够接受的水平出发,是其最先考虑到的一点。在艺术情境中,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教室则成为探究学习的“片场”,学生在总结联系策略的原则之
下,自觉主动的感受丰富的艺术世界和语文世界的融合,在习作天地中感受艺术
情境与文字结合的乐趣,体验学习习作的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猴子的性格、外貌特征等多方面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科
学的融入艺术情境。而联系拓展策略强调的是已有生活体验和新观念建立的人为
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思考联系中深入艺术情境,注意情境中各艺术元素的相关联
系,及时分析以获得最大的感受。此外,整个教学情境设置围绕一个“猴”来展
开,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动画片和猴戏表演的节选片
段也取代了高深的艺术作品。教师挑一个重点抓住学生的心,紧紧围绕此次习作
的核心要求,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如何写的更为精彩,如此,每课一得,
课课相连,经过一整学期的习作教学,学生自然可以串珠成线,织线成体系,真
正让学生在习作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3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4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4.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成效和总结

4.1.1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施程序
①确立艺术情境活动主题
基于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活动的首要的一步是确立艺术
情境的活动主题,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向出发,关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从全局性把握艺术情境活动主题的范围。艺术手段创设情境以不同的主题所营造。
在与艺术主题的活动中学生们得到收益。从现阶段学情出发,确立合理的艺术情
境活动主题,为接下来的方案制定和组织活动能够等奠定基础。
②设计艺术情境活动方案
设计艺术情境活动方案是艺术情境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的前提。教师主要
引导学生从全面入手,学习语文是需要多重感官共同参与的,而艺术情境则是为
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参与的阵营,在运用艺术手段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
投入其中,以场景素材为依托,充分调动“眼、耳、口、手以及脑等多重感官,28
沉浸在音乐中用耳来倾听,用眼睛来观察美术艺术作品的美丽,而这种动用多感
官来参与到情境活动方案,为习作教学的实施制定具体步骤。
③组织艺术情境习作活动
组织艺术情境习作活动是创设艺术情境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
体会艺术情境,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情境,了解情境主题,并初步引导学生的
对此情境的整体感受,学生从艺术初体验,感知情境激发兴趣开始,动用多感官
体验艺术情境,在细节感知中有效移情,并实时记录,最终回归生活。
主要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感知激趣
艺术初体验

创设情境
多感官体验

细节移情
灵感勤记录

回归生活
艺术巧移情

④指导艺术情境习作创作
教师也要有意调动学生从不同方面入手体验、感受以挖掘更深的情感体验。
在艺术情境中能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来感知,不简单停留在表面,而是可以多方面、
多视角、多层面的进行情境的融入和感知。同时不忽略引导对情境主题与生活的

28
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37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对接,引导学生在艺术情境中将感受和体验转化成为生动的文字,最终形成一篇
习作作品。

4.1.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实施成效
①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实施效果
第一,从整体上看,艺术情境习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和谐课堂师生关系。
在艺术创设情境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室已然成为富有变化的城
堡,学生在此积极发现与探索,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悟中学。习作过程也穿
插其中,这种随时记录想法的动态习作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写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正
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贴切教法。与此同时,教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互动合
作。在丰富情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主动思考、主动
参与、主动创作中形成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则是主导,引导
着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感悟、思考。这符合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即学生在
积极的感受情境中,主动探索与发现文章写作的灵感,在艺术情境中潜移默化的
积累文章习作素材,最终指向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作品。
第二,从艺术情境活动效果上看,学生乐参与、高配合、课堂气氛和谐。
教师运用艺术情境教学的方法,从创设艺术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
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创作的兴趣和思路。这种富有情境式的习作教法,从欣赏艺术
作品的角度,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为回归点,最后创作习作文章的过程,充分发
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同时,学生参与热情度较为高涨,积极投入艺术情
境中,并在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和谐的艺术情境中表达自己、抒发感
受。艺术情境活动效果完成度较高。
第三,从学生习作作品成果上看,艺术情境与习作作品对接效果显著,从选
材、谋篇和描写等方面有所改善。教师让学生自由的在艺术情境中体会感受,设
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艺术情境,从选材、谋篇、描写中启发学生习作方法,教师引
导学生从乐于表达指向最终的善于表达。艺术情境参与习作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
一种语文思维生活,呼唤起学生对内心情感的由衷感受,让精神和语言共同生长。
②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的评价
1)学生对此方法的评价
艺术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结束后,在滨州 S 学校 50 位学生中,
按照语文测试水平高低抽取了不同的成绩等级的学生共 6 名进行访谈。

38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1、艺术情境创设的习作教学实践结束后对这一教法的认同程度。
访谈目的 2、从学生自身体验出发,了解这一教法对学生实质性的习作帮助和启发。
3、关注学生在此教法学习后的成长。
进步指标 访谈实录
“这样的语文作文课特别有意思,刚开始我觉得挺有趣,因为老师刚开始
没说要写作文,她先带着我们玩,玩的时候偶尔让写一点,可那个时候我也是
有一点点想法的,因为有时候真的挺好玩,如果能及时的记下当时的想法,和
写作思路 那些偶然想到的词语,最后再让我写作文我也觉得不是那么的困难了,我觉得
这就是我的进步。就是不太像以前那样说要写作文也记不起来要写什么,现在
看着作文草稿纸就多少有点思路了”
王熹韩(语文学习水平中等)
“我非常喜欢这样上课,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以前一说写作文我就头
疼。可是上了三年级的小学生又必须写作文,真是没办法摆脱的噩梦啊, 可是
写作兴致 史老师这样的作文课就挺有意思。感觉不像是在上课,更是是老师带我们玩,
可以看图片,还有听着音乐写东西也是很享受啊,我再也不讨厌上作文课了,
因为我开始不恐惧写东西了。”
梁天威(语文学习水平中下等)
“通过这样生动的语文习作课,会给我非常多的启发。如果之前我是愿意
写,现在我感觉素材启发性更强了,第一节课时都是给我大量的素材,这样的
课堂特别有趣,还有音乐可以听,还有有时候老师给我们放电影,我们还做游
写作素材 戏呢。我也非常愿意融入这样的作文情境,毕竟在里面我可以切实的感受自己
的,有时候灵感来了老师就让我们快速记录下来,这对我后续文章的形成也有
帮助,这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李一珂(语文学习水平优等)
“以前老师总是说我写的东西死板,时好时坏的,那可不么,因为有时候
我知道怎么写,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但是史老师有时候让我们在小组参
与中合写一篇文章,因为你一言我一语的,有时候灵感就来的特别快。他们能
写作方式 想到的我可能没想到,但是大家在一起把文章构思出来大致框架。我挺喜欢这
样的方式,还有就是老师让我们感受一些东西,也鼓励我们表达,还有情景剧
和看视频什么的,其实我们都特别喜欢这样上课。”
张晓燕(语文学习水平中上等)
②笔者访谈总结:
从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并乐意接受这样的习作课的
方式。大家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通过这样艺术情境创设的习作课堂,变得生动
39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有趣,并且乐意参与其中。
“第一节课时都是给我大量的素材,我也非常愿意融入
这样的作文情境”,“这样的课堂特别有趣,还有音乐可以听,还有有时候老师给
我们放电影,我们还做游戏呢。”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听、说、读、
写”等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退后,意味着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教
室成为学生的舞台。
建立情境创设手法直观性强,利用音乐、影像、图片、表演等艺术对情境进
行创设,形象直观、表达简要、重点突出是它的特点,由此直至学生的情感,改
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现可以写的东西,提供多元写作主题,消除思维
浑浊,有效拓展习作思路。从选择材料、构思习作表达、到修饰润色,无论哪个
过程,艺术元素情境都可融会贯通在习作过程之中,支撑有效习作教学的完成。
学生有话可说是建立在学生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的,这与教师科学合理设计分
不开。从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富有趣味、形象生动、互动性强的艺术
情境氛围,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使写作起始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为
高年级阶段积极投入写作活动中打下夯实基 础。运动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
趣,巧妙挖掘习作教学的“泉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艺术情境发生深层次的
对话,在不断探求多元习作教学中体会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欣喜,同时让语文课堂
教学充满生命力。
2)教师对此方法的评价(访谈目的、访谈实录)
艺术情境创设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参与或听课的
三年级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访谈。
1、对教师艺术创设情境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2、了解教师在应用艺术情境前的教学前的课堂情况。
访谈目的 3、对教师艺术情境创设实施的认同程度进行点评。
4、提出对改进艺术情境创设应用于习作教学意见。
访谈实录片段节选
“通过观摩并参与滨州市 S 学校三年级的史老师提出的艺术情境应用于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这一习作教学模式的提出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滨州市 S 学 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是具有实效性的,艺术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语文习作
校三年级语 的课堂带来了不少活力,学生们乐于接受,并乐于参与其中。学生们在参与
文组组长赵 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为学生们创造了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意境。对于
秀雯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贵的是,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观察
联系实际,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写出的文章具有
个性、具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这是艺术情境创设带给学生们的可贵之
处,让他们有机会将课堂和实际联系起来,习作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
高。”

4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审美教育要贯彻在小学生的各学科之中,在艺术创设情境应用于习作
教学的理论中,将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到的艺术作品融入到习作课堂之中。这
些艺术作品是学生平常留心观察较少的,更不会去思考这样的艺术作品与生
活之中有什么联系。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善于发现事物的
滨州市 S 学 美好,并将这些感悟写进习作作品之中,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艺术创设
校语文教研 情境符合新课程观,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引导者的作用,情境是辅助学生
室主任李香 思想表达的放胆尝试。教师重要的就是抓住机会,创造机遇,充分利用艺术
菊 手段创设合理情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中思考、描述中写作,把动态的情境
转变为活泼的文字。创设艺术情境运用在习作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
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身边的美。

“艺术情境的创设对于习作教学的创设是多方面的。作文课是不同于其
他课程,并不是由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构成。让学生自由的在艺术情境中体
会感受,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艺术情境,从选材、谋篇、描写中启发学生习
滨州市 S 学 作方法,史老师根据学生写作中的主题设计出具体而明确的情境,让学生在
校三年级语 由易到难的任务完成中,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放胆写”是学生的尝试,
文组李晓梅 史老师则是引导学生从乐于表达指向最终的善于表达。在艺术情境中首先要
做到“先放后收” “放胆写”是学生的尝试,史老师则是引导学生从乐于
表达指向最终的善于表达。这种让艺术情境参与习作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一
种语文思维生活,呼唤起学生对内心情感的由衷感受,让精神和语言共同生
长。”
“艺术情境创设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让学生真正的表达内心的感
受。唤起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逐步提高,促成学生综合能力的
表现。通过对艺术的解读,不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赏水平的提高,
滨州市 S 学 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提出自己对艺术情境的解读。教师退后,
校四年级语 意味着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教室成为学生的舞台。从小学三年
文组王丹 级开始小学生开始习作课堂,这也是学生开始有审视生活、关注生活所产生
的真实写照。在艺术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和写作能力。”

4.1.3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经验总结
习作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在艺术情境创设后,学生融入情

4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境时,是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感受力的,而在融入情境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得到发挥,教师要发挥适当的组织教学能力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艺
术情境带来的是学生的情感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就是学
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发挥。在感受、体验、表达的穿插训练中,逐步提高语文
习作水平。通过教学案例实施活动,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创设艺术情境运用小学语
文习作教学的案例进行了总结:
①以稳定学情分析基础创设科学艺术情境
教师在创设艺术情境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了较稳定的学情
分析之后,再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把握。例如在案例《猴年说猴》习作教学
中,教师的引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动画片《西游记》引入,有了《西游记》动画
的铺垫,为后续戏曲‘猴戏’的介绍有了更容易接受的认识。因此,选择符合学
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为后续教学更好的展开打下了坚实
基础。对艺术的解读是多面的,而创设符合学情的艺术情境,在美育培养的理念
下,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为了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
多样的多元写作情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
智能强项去认识事物,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方式去参与情境,表达真实感情。
②教师合理角色定位与生同参与共感受
在艺术情境辅助习作教学中,教师的角度要从传统的角度转变为支架作用,
为学生起到引导和指导性的作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语文教学也应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首要的是创设情境,
随后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学习。创设艺术情境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
三个教学案例均体现了这一理念。在“这是我的自画像”习作主题中,教师提供
人物塑造的漫画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图片,但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抓住
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而是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特质的把握。在“走
进奇妙的森林世界”这一主题中,教师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将教师营造出森林的气
氛,而学生对森林的理解更是独特而多方面的,学生们自己观察、独立体验、最
后完成稿每一篇都丰富多彩,这都跟教师的有效引导分不开的。在艺术情境运用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永远只是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感
受,共同体验,为学生创造情境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的空间。
③多角度体验艺术思维多感官感受艺术情境
创设艺术情境对于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性的发挥。习作教学案例的实施,都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等多种感觉,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智能

4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的理论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想象,以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29
创设艺术情境只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而想象的水平发挥则是以一个
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质量和情况为转移的。想象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教
师有意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创设想象情境,并接受想象刺激,为习作素材的
积累创造基础。多感官参与形成独特、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都离不开艺术情境
的科学渗透。

4.2 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启示意义

4.2.1 可取性分析与讨论
①丰富学生情境体验便于真实情感抒发
思维是习作过程的核心,经历“感知事物—形成意象—内部言语—外部言语”
是思维顺利转换成清晰的文字语言的必要过程。而感知则是创作的首要条件。感
知策略的内涵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共同感知体会
艺术情境。让学生爱观察爱体会从而让文字表达成为一种习惯,伴随成长,看世
界的目光更别致,随着不断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将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短时的
记忆容易遗忘,但记录和交流为记忆的检索和素材感受性的提取提供了便捷方法,
教师促进表达的同时与学生写作灵动结合,才是两全其美的策略方向。对于从低
年级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习作的首要动力,孩子们天性中爱
玩仍在主导地位,他们喜欢尝试并且体验新鲜生动的情境活动,在艺术情境中参
与游戏。所以从教者就应注重参与情境与艺术表达体验有机的结合。
②师生有效互动推动良好课堂气氛的生成
除了学生独立参与之外,也不忽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依照新课程
标准,有意识培养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而教师在创设的艺术情境中,学
生尽情直抒胸臆各抒己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比如在教
授《秋天的味道》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图片、影像、诗歌等艺术手段所营造出
秋韵,此时此刻学生们总会有满腹感言,此时教师便要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把心里的感想与同伴分享,在交流互动中积累习作的思考方向。教学过程中不忽
视从多方面评价,尽可能的找到学生作品的发光点,师生有效互动中推动良好课
堂气氛的生成。教师就应抓住习作教学最为本质,在表达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
掌握并指准提笔方向。
③学生实时记录构建“表达共同体”

29
陈满铭.新式作文瞭望台[M].3.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43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短时的记忆容易遗忘,但记录和交流为记忆的检索和素材感受性的提取提供
了便捷方法,教师促进表达的同时与学生写作灵动结合,才是两全其美的策略方
向。学生则可以顺畅的从“看、听、说、想、写”四个角度入手,抓住突出特点,
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习作流程。在习作教学中,应侧重学生在思考后表达和创造
的能力,如《猴年写猴》这一课的教授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影像了解了猴戏艺术,
并比赛“模仿猴王大咖秀”的活动中,学生们在参与的时候也应该灵动记录,从
动作细节入手,并注重神态、动作、语言的综合贯通。可以在草稿纸上简要的记
录关键词,也可以备注下自 己的独特想法等等,也可在纸上用简笔画简要的勾勒
出在模仿比赛中观察到的动作细节,这些往往都是独立思考后的珍贵的习作素材
资源。美术作品与文字写作作品是有种奇妙的联系,最后通过鉴赏书画家画猴的
美术作品,从个性中抓住共性,为最终的习作作品的完成所服务。
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如遇到在语言表达方
面有障碍或者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时,应着重培养并鼓励学生表达的行为,可用“边
演边说”,用丰富的身体动作帮助表达,从而带动口头表达,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难
度,帮助其流畅表达。30另外一种情况,当学生对某个具体的表情和情感表达模糊
不清楚时,教师可运用镜头回放的方式,借助教师抓拍的镜头进行回放,让学生
反复体会,通过再次观察进行实时启发。也可鼓励学生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进行
描绘,只要学生理由充分、语意表达清楚即可。

4.2.2 局限性分析与改进方案
①创设情境与随堂练笔时间分配需合理
习作教学也应保证时间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完成度,把握并落实“随堂练笔”,
纵观习作情境活动课,尽管教师有意识地安排随堂练习的环节,但往往艺术情境
创设和交流环节占用了一大部分的时间,随后随堂练习往往 10-15 分钟便匆匆收场
以应付了事,以至于下课时一大部分学生未完成习作作品。在短暂的时间里,应
把保证学生书写和习作内容得高质量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活动时间长了,练习
时间自然被迫剪短,如何化解这个矛盾?教师在备课环节,除了选用艺术手法和
情境创设的用心安排,还应注重习作练习的合理设置。如《说说我的特长》一节
的授课中,尽量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学生投入“各有所长”的 PK 比赛中,在了解如
何抓特长这一环节之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写的环节。
②融入情境兴致和写作创作热情需协调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艺术情境创设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依旧

30
张秀亚.写作是艺术[M].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5.
44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艺术情境创设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分析与讨论

兴致不减,但让学生真正的将活动想法说出来时,却往往难以做到。学生的口语
表达也仅仅限于简单的活动描述,难以再现情境活动的精彩纷呈。让学生在表达
环节中真正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能够把在体验艺术作品的蓄积的想法和激情正
确表达和重组,还需要融入情境的兴致与写作创作的热情协调一致。
教师创设艺术情境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在艺术情境下发现的眼睛,放手让学生
自己独立探索、发现素材、思考感悟。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使三年级学生在平时
生活中较少的运用“有意注意”。 艺术情境的创设的表象稍纵即逝,这样学生比
较难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二次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写作的难度。在引导
学生进行创作方面,学会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空谈艺术作品毫无意义,重要的
是在对艺术品反复体会中感悟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艺术联结生活,充分发挥想象
力,用文字记录,写出真正打动人的佳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学
生在艺术情境中通过听、看、说、写等不同方式将感受到的思想同现实生活发生
贴合联系,真正写出具有生活滋味和生命力的作品。
③讲评环节与情境创设需呼应
讲评环节必不可少,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无法一一对学生习作作品进
行讲评。教师要有课堂全体意识,就要在选择作品上进行有意义筛选,选择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学生作品往往具有典型性,同时也是其他学生代表的基石。
习作批改是检测情境作文是否达到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有所得的同时也可以促进
思考。最好的效果是即作即评,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尽量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
收益。
由此,教师则需要在课堂上勤于巡视,精选作品,选取能窥一斑而知全班的
代表性习作作品,以促进全班共同的提升空间。在教师批阅完,也可预留出一定
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也可
借助文章重温情境,另一方面下面的同学可以担任小评委,大家议论纷纷、各抒
己见,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恰当的点评,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把握从细节到整体
写的生动。

45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小学语文习作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习作文章通过反映客观现实,来表达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逐渐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习作教学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语言和思
维发展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习作教学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能力
体现,是在掌握理解和应用技能以正确的运用文字的必要手段。新课程改革的深
入为语文学科的改善带来了不少可喜的变化,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仅以滨州 S 学校为例,语文习作教学中就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教师教学方式传统、
学生写作兴致差、习作评价单一等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将艺术情境运用
到习作教学当中,以期改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
创设艺术情境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艺术初体验,感知激趣;
多感官体验,创设情境;灵感勤记录,细节移情;艺术巧移情,回归生活;教学
原则作为教学步骤的实施提供策支撑,创设艺术情境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为四
个原则:自主发现原则、艺术联系实际原则、多感官参与原则、多元互动原则。
自主发现原则是以教师创设艺术情境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在艺术情境下发现的眼
睛,促进学生自觉表象性活动发展,使他们在艺术情境中提高发现的鲜明度和表
象稳定度,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发现素材、思考感悟;艺术联系实际原则
是教师创设艺术情境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更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
际,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态创设艺术情境,便于激起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多
感官参与原则是以场景素材为依托,充分调动“眼、耳、口、手以及脑等多重感
官,在真挚、强烈的情感共鸣中触动自身内心深处的精神拨弦,从而有效的发挥
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多远互动原则是在与学生不断的互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
生情感并主动参与到情境中来。创设艺术情境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为五个基本
策略:情境感知策略、描述表达策略、说写联动策略、艺术联觉策略、总结联系
策略。情境感知策略分为整体感知和具体感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从身体和精神
两个方面,共同感知体会艺术情境;描述表达策略是在学生灵动记录,教师及时
强化记忆并促进表达,在感受下灵动的记录情境中的体验和感受过程;说写联动
策略把握艺术情境本质以指准提笔方向,及时关注动向的同时实时给予启发;联
觉练习策略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激发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有助于文字
创作最后结果的形成;总结联系策略是从总结概括和联系拓展两个阶段在习作天
地中感受艺术情境与文字结合的乐趣,体验学习习作的成功。
由于笔者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对于艺术情境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调

46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结与展望

查研究并没有那么详尽,该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在艺术情境创设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没有给予详细的阐述。2、创设的艺术情境
策略和原则方面比较粗糙,主要针对的是滨州 S 学校三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分
学段分年级来进行实践研究。3、可以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艺术情境创设运用于
习作课堂与普通的习作教学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因此该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
的检验和完善。

47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200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M].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1.
[4]朱学清等编著.“大语文”教育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郑汉雄. 情境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J]. 小学语文教学 . 1996 年 06 期
[6]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7]李吉林、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0.
[8]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9]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0]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11] Anonymous, Drawing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Charles S.Francis,1848), 3.
[12]John Clark, Elements of Drawing and Perspective Embracing Exercisesfor the Slate
and the Blackboard Chambers' Educational Coures (NewYork :A. S. Barnes & Co.), iv.
[13]Cathryn Bailey, The Tools of Women' s Studies and Philosophy: CriticalThinking
in Writing Courses
[1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著.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5]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6]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7]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1.
[19]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0]李光华.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7):92-93.
[21]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11): 123-125.
[22][美]霍华德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3]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5.
[24]李武兵.小学语文作文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5.

48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25]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5):25.
[26]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7]李璞琅主编.心理学与艺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8]张锦莲. 创造情境,指导作文[J]. 河北教育. 1999 年 04 期
[29]陈满铭.新式作文瞭望台[M].3.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30]张秀亚.写作是艺术[M].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5.

49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 A: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5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51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 B: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非常感谢你能配合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本问卷是为了调查小学语
文情境习作教学中某些方面的现状。本问卷全部匿名填写,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问卷的采集
只供学术科研,绝对保密,请你放心。
【填答说明】
1、请根据您的真实想法填写这份问卷。
2、把“√”画在您选定的代码上。
【问卷内容】
1.你的老师在你写作文之前,是否会创设情境帮你对作文主题进行分析?
A.会 B.不会
2.每次作文课上,你的老师是否会帮助你分析写作的角度?
A.会 B.不会
3.老师在作文课上是否会提供给艺术情境帮你启发习作思路?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4.在你写作文之前是否会艺术作品进行多感官感受?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5.作文课上,你的老师是否会规定作文写作的框架?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6.你觉得老师给你提供的情境对你写作文有没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 B.有点帮助 C.没有帮助
7.在老师所提供的艺术情境当中,你是否会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8.在老师创设艺术情境后,你是否对自己的作文写作有了把握?
A.有一定的把握 B.没什么作用 C.还可以 D.从来不
9.在剩下的写作时间,你一般会怎么做?
A.自己写作 B.同学之间讨论 C.与老师交流 D.参考课外书
10.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老师是怎么做的?
A.教师不管不问,学生自己写作 B.老师不断地进行指导
11.在作文课上老师允许同学间,小组内进行想法交流吗?
A.允许 B.不允许
12.你觉得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对你作文的写作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一般 C.不知道 D.没帮助
13.习作结束,还会对艺术情境主题进行回归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14.你的老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你的作文?
A.课上学生自己评价 B.课上小组评价
C.教师课后评价 D.课后家长评价

52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 谢

最想感谢我的是我的导师申仁洪教授。读研期间遇到这样一位好导师是我最
大的幸运,申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在为人与为学方
面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本文从选题、拟纲、定题到成稿都是在申教授的精心指导
下完成。申老师一丝不苟的教风和谦逊的态度体现在与他相处每一个细节之中,
使我受益匪浅。同时,由衷的感谢读研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张希希老师、李
祚山老师、牟映雪老师、杜萍老师、郭军老师、姚俊老师、彭文波老师、陈妙蛾
老师、吴雪辉老师、郭莉老师等,正是有了你们的悉心指导才有了我今天的成果。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爱与支持,感谢读研期间遇见的每一个朋友。
两年的研究生生涯转瞬即逝,感谢所有帮助关心我的人,是你们让我遇见了
一个更好的自己!

史晶
2016 年 3 月 20 日

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