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阅读教学

YU EDU JIAOXU E
DOI:10.13513/j.cnki.41-1041/h.2016.16.021

比较阅读,强化阅读教学的“语用”价值
筅浙江省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陆娟萍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 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研究段落结构,领悟写作方
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法。
的确,比较是思维的重要方式。王尚荣先生也说过:
“阅 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引导学
读教学就是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比较是极为有 生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与眼珠子的转动”
效的方法。”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比 这三个事例,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三个事
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体的特征,鉴别文体的 例都是为了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
差异,体会用词的准确,捕捉情感表达的关键处等,以 点,紧紧抓住“不断发问”这一部分详写,而对“解决问
觅得文本语言的秘妙。 题”和“找到真理”
这两部分采用了略写。如果单单从一
那么,
我们该如何来进行比较阅读呢?笔者认为, 个事例来看的话,学生就很难发现,很难深刻感知作者
同一个文本内,可以从典型篇章、
重点句段、
关键词语、 对文本详略安排的策略。
特殊标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 (二)重点句型的比较
体特征,
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也可链 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用不同
接生活经验来进行隐性比较阅读等。 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时,所传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教
师应采用句式对比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
一、
文本内比较阅读
现、揣摩言语形式的表现力。
在同一个文本内寻找可以比较的点,小到一个词 如教学《慈母情深》,文中有这么一句:
“ 背直起
语、标点,大到段落、篇章等,都是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 来,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
材料。 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一)典型篇章的比较 可以将这个倒装句改写成:
“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篇章是文章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文章谋篇布局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
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典型段落的作用,引 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教师引导学生从

私的母爱、自始至终的母爱。这里面始终荡漾着浓烈的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表达的情感至少有四种:一是赞
母爱。但当时作者却没有感受与体悟到。而直到母亲 美母亲表现出的无尽的母爱;二是对母亲不理解的懊
去世,才品味出来。——
—在自我沉寂的日子里,母亲的 悔;三是 的悔恨之情;四是对母亲深
“子欲养而亲不待”
呵护被作者漠视或者遗忘了。 切的怀念。这些观点非常恰当。
《秋天的怀念》的魅力产生是自我救赎中的自然升 从自我救赎层面看,
《秋天的怀念》 的独特魅力就
华。一般人写母爱,每每停留在正面表现真情上;由于 表现在对母爱的 与
“后觉”“后知”上。当母亲离开人世,
母爱就在身边,
反而感受不到、
体验不深。什么时候最 当自然的秋天和人生的秋天共同降临,这种怀念就有
能深深地感受与体会到呢?这就需要一种转折、一种情 了深沉的背景,就有了相当深刻的情思萦绕。作者正是
境的唤醒与刺激。对于《秋天的怀念》来说,那刺激就是 在这样的咀嚼中走向自我救赎,而课堂上学生们的阅
秋天,
那转折就是母亲的离世。有人说,细细阅读课文 读与领悟,也才能成为另一种自我救赎。

2016 年 8 月下(总第 326 期) 59


YUWEN ZHISHI
网址:
www.ywzszz.com

形式和语意上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个倒装句有着 (同学们都表示没有)
独特的表现力:句子的节奏、情感都强烈地表现出来 师:你觉得用哪个好?
了,我也看到了母亲的艰辛。 生:感叹号。因为作者要强烈地表达出维吾尔人对
(三)重点词语的比较 土地的热爱敬佩与赞叹。
词语是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采用替换比 这么一比较,学生们一下就领悟到了作者在此处
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同一个 用感叹号的用意。
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
互文式比较阅读
如教学《燕 子》时 ,文 中 有 这 么 一 句“ 蓝 蓝 的 天
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出示:
“蓝蓝的天空,电 互文式比较就是将所学的文本与其他的一个或数
杆之间连着几条细线”。请学生读一读,并问学生:如 个相关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可针对现有课文补充一
果把“痕”换成“条”,你觉得可以吗?引导学生在比较 篇或多篇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教学,可以是思想、内容
中感悟,由于作者在远处,细细的电线,若有若无,似 上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不同
乎只有痕迹,所以用“痕”更准确,而不宜用“条”,还 篇目,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同主题的篇目;还可以是作
要读得轻些。 家原作的未定稿、外文作品的不同汉译版本、
自编的相
还可通过增、换、删、
移等方式进行对比阅读,引导 似言语材料等。
学生体会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作用,感悟文本语 (一)相同内容不同文体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言的精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寻找内容相同的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四)特殊标点的比较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特征。
郭沫若说:
“标点之于言文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 1. 不同表达方式的比较
还在其上。”
从标点入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把标点符 如一位老师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和布封的
号背后的内容和情感挖掘出来,更好地感悟人物品质, 《松鼠》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松鼠,
同样展现松鼠的天性。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你觉得布封的《松鼠》和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为什
如教学《和田的维吾尔》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 么?在比较中,
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表达方式的不同。继而
句:
“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 跟进引导:
不论哪种类型的文章,
要看用在什么场合,

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 要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独具匠心的构思,
就一定是
常食品——
—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学生很难 好文章,哪怕是这样一首小诗——
—《早安,小松鼠》。这
发现作者在这两个反问句后用了感叹号。教学时出 样,让学生在三篇同样写松鼠的文章的比较阅读中,

示:
“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 受不同文体、
不同表达方式所带给读者的不同理解与阅
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 读感受。
常食品——
—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引导学生 2. 不同译者的比较
进行对比阅读。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翻译家韦苇根据俄罗斯作家
师:读读,发现了什么? 斯克列比茨基的作品翻译的。著名女翻译家王汶在翻
生:原句用了感叹号,改后的句子用了问号。 译这篇文章时给本文重取了一个题目,叫《谁偷吃了糖
师:老师这么一改写,可以吗? 果》。出示相关段落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来读一读,

生:可以,这两个句子是反问句。 了题目不同,还有内容也有所不同,你又发现了什么不
师:那么课文原句是错误的? 同?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者
生:我认为也对,其实反问句是没有疑问的,所以 的不同理解。
用感叹号也行! 3. 课文与影视的比较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播放该电

60 2016 年 8 月下(总第 326 期)


阅读教学
YU EDU JIAOXU E

影片段,引导学生对比评述:你觉得这一片段的电影和 子的爱。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去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书本文字描写有什么不一样?电影涉及制片和对整部 读一读,看还能发现什么。孩子们不难发现,都在写
小说的选择侧重,加上导演对小说也有自己的阅读理 母亲的矛盾心理,但有不同: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想
解,
所以拍出来的效果和小说阅读效果不一样。这样, 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独自出门看病,但又懊
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比较,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魅 悔、自责的矛盾心理;
《剥豆》中的母亲想让孩子赢,
力,
明白了电影电视欣赏是不能代替文本阅读的,文本 给孩子自信,又不想让孩子赢,以锤炼其承受挫折的
阅读更能领略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能力。她们不同的心理活动,都饱含着对孩子深深的
4. 课文与原著的比较 爱。如果单学《学会看病》这篇文章的话,它言语表达
如教学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和原著《西游 比较隐秘,不易被学生发现;而和《剥豆》一文放在一
记》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原著语言 起进行对比阅读,
“ 秘密”就很容易显露出来,引起学
的精妙。 生的注意,唤醒他们的认知,提高了学生阅读时对语
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学生们能更敏锐地捕捉到 言的敏感度。再对这种言语形式进行模仿迁移,学生
文本中潜藏着的不同表达的秘妙、
语言的魅力,提高了 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
链接生活经验的隐性比较阅读
(二)相似主题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寻找相似主题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引导 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文中走一个来回,先
学生感受不同的选材、构思、写法及风格等。如教学 “走进去,再走出来”。所谓走进去,即去理解体会文章
《北京的春节》时,阅读链接自主阅读中的两篇短文, 的内容;走出来,就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
讨论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引导 的生活经验,加深体会文章的内涵。不少课文来源于生
学生体会到阅读链接中第一段采用了反话的写法, 活,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在品读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过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 中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更能体
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 悟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情感。
过年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一)移情体验
又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后,引导学生 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自我。读者的经验也是极其重
比较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点。 要的特殊文本,是比较阅读中不可替代的参照物。阅读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联想自己和文中人物相似的经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历与体验。
表达内容 节日风俗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时间 事物的不同方面 如教学《搭石》一文时,问学生,如果你走到了搭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 石边,迎面碰上了一位残疾人时,你会怎么做呢?引
表达方法 比喻、反问、象征、夸张
较、打比方 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和文中的内容进行联系,从而
自然、平实、准确、精练、 丰富多彩、生动传神、文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走搭石”的那种精神境界。又如
语言风格
京味浓郁、耐人寻味 学色彩浓厚
《全神贯注》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
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增强对文本的认识, 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
使课文彼此之间产生联系,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
又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教学
如教学《学 会 看 病》时 ,可 引 入 同 一 作 者 的《剥 时,问学生,如果你是罗丹,会有这样的表现吗?为什
豆》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 么?你有没有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的经历?说一说。
基础上,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 联系自身的体验,和文本相比较,就能感受到罗丹的
这两篇文章是都通过自己的心理描写刻画母亲对孩 那种全神贯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作者用词的

2016 年 8 月下(总第 326 期) 61


YUWEN ZHISHI
网址:
www.ywzszz.com

精妙感受更深刻了。 啄两下他的手指”。追问:作家抚摸你的绒毛,你有怎样
(二)实物对比 的感受?你怕吗?学生:很舒服,我才不怕呢!我做了那
学生的直观知觉能力较强,
可以采用文本和实物对 么多淘气的动作,他一点儿也不生气。我知道他一定是
比的形式,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准确、
用词的精妙。 喜欢上我了,我也喜欢上了他,所以我啄他的手表示我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 的友好……这样对比着体会,学生也逐渐进入了语文
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 学习的美妙境界。
上翘起,像挂在天上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 (四)笔法迁移
里的水蛇”这段话时,出示独木舟、新月、水蛇的图片, 文章中,总有很多典型的段落、句式或短语等,是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小艇像独木舟、像新月、像水蛇, 学生作文的很好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仿写开
从而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凸显了小艇 头,或仿写结尾,或仿写人物描写,或仿写环境描写等,
独特的特点。 让学生在练笔中和原文比较,以习得写作方法,
掌握写
通过实物,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对比,增强了可信 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度。 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后,请学生
(三)人称转换 也像课文那样先提出一个观点,再用几个事例来支持
很多文章都用第三人称来写,在语文教学中,引导 该观点,写一个片段。写完后,和原文比一比。又如教
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第二人称改写,
不失为一 学《山中访友》的第5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像文中那样写
种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同时 一写向山中的其他景物问候的情景,在模仿、比较中,
出现的文章进行互换。在这样的转换比较中,
强化学生 掌握经典形式,提升习作能力。
的体验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由表及里,举一反
如教学《鲸》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完成抓重点句段、 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提升对语言文
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变换人称——
—如果你 字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从而掌握语言的规律与方法,

就是那条鲸,你会怎么来介绍自己呢?引导学生采用第 建新的言语世界。比较阅读使学生的视野更广阔,阅读
一人称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创编,加深了对课文内 方法更科学,语言表达更精准,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
容的理解与体会,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如教学 丰满。
《珍珠鸟》时,
引导学生理解
“珍珠鸟是怎样逐步
‘信赖’
我的”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问学生:假如改变文章的 参考文献:
人称,以“小鸟”作为第一人称写,你觉得应该怎样写。 [1]蒋晓飞. 比较阅读:走“生态化”路径,强“策略型”教
其中有一句“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他一点也不 学[J]. 语文教学通讯, (1).
2014,
怕,
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变换后就变成了
“他 [2]项飞. 漫溯文本“比”为舟——
—阅读教学中比较方法

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一点也不怕,反而友好地 运用例谈[J]. 小学教学(语文版), (5).


2012,

62 2016 年 8 月下(总第 326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