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7(1).

人人都會有疑惑, 但當時的人不從師學習,便難以解決疑惑
7(2). 當時的人會為兒子擇師, 自己卻恥於向老師學習, 令人費解
7(3). 君子看不起醫師、樂師和各類工匠, 但當時的君子卻不懂從師學習, 令人感到 奇
怪。
7(4). 不滿

8. A

9(1). 從師而學
9(2). B

10.
並不重複, 作者在整篇文章都是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提出見解, 作者認為這是嚴重錯誤
的觀念, 必須糾正, 並再三強調擇師應以老師是否領會「道」為準則,而不須在乎老師
的年紀。

11.
句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說明:引用孔子的話, 論證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更有才能或德行, 只要對方先領會道理或


有技藝, 便應虛心向對方學習, 孔子向德行不及自己的人學習,一般人更應從師學習。

12.
句子: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與主旨的關係:本文的主旨是藉寫文章贈給弟子李蟠, 批評中唐時期士大夫恥於從師
求學的歪風。文中指出當時的士大夫不願從師求學的原因, 包括認為對方不能比自己
年輕,地位比自己低的感到羞恥, 地位比自己高的則有阿諛奉承之嫌。這句反駁了這
些錯誤的觀點,指出擇師的惟一原則是對方是否領會「道」, 突出從師的必要。

13(1)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13(2)


固定
13(3) 古之學者必 有師。
13(4) 古之聖人, 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 問焉。
13(5) 例子
13(6)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 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 也,亦先
乎吾,吾從而師之。
13(7)



先領會「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