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三部分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363・

建筑结构胶抗冲击剥离性能研究
王文军1,许艳红1,李红旭1,岳彩艳1,蒲国民1,张首文2,贺曼罗2
(1.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11;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辽宁大连,116011)

摘 要:抗冲击剥离性能已作为一项新的强制性指标被列入国家相关标准之中。从改性环氧树脂
类建筑结构胶配方特点出发,研究了液体环氧树脂的种类、填料的添加量、增韧剂的添加量、固化剂种类
等因素对结构胶抗冲击剥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和增韧剂决定着胶粘剂的抗冲击剥离性能,含填
料配方体系的冲击剥离强度优于不含填料配方,选用合适的液体环氧树脂和助剂(偶联剂、消泡剂、触变
剂)等能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胶。
关键词:冲击剥离;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

O 引言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针对灾区重建与修复而出台的《地震灾后建筑鉴定加固技术指南》对
建筑结构胶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加固使用的粘钢和粘贴纤维复合材的结构胶,必须复验其
抗冲击剥离能力指标;其检测方法及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报批稿的规定。另外,即将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在征求意见稿中也
将抗冲击剥离性能(取代不均匀扯离性能)作为承重结构胶的强制性指标。抗冲击剥离能力实际上反映
了结构胶的韧性。本文从改性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的特点出发,系统研究了各因素对结构胶抗冲击
剥离性能的影响,在结构胶的刚性与韧性的统一,其他各性能(包括耐湿热老化性能)与抗冲击剥离性能
的平衡等方面做了较为仔细的探索。

1 实验部分

1.2 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液体环氧树脂(双酚A型,双酚F型),工业品;KH--07系列增韧剂,工业品;改性胺固化剂,
工业品;无机粉末填料,工业品;环氧活性稀释剂,工业品;硅烷偶联剂,工业品;消泡剂,工业品;气相白
炭黑,工业品。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剥离试验机。
1.3 实验方法
胶粘剂配制:将增韧剂、环氧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和消泡剂加入到液体环氧树脂中(根据配方需
要还可加入无机粉末填料和触变剂,如石英粉、气相白炭黑等),混合均匀得到胶粘剂的甲组分;将硅烷
偶联剂加入到改性胺固化剂中(根据配方需要还可加入增韧剂、无机粉末填料和触变剂等),混合均匀得
到胶粘剂的乙组分。
胶粘剂性能测试: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测试胶粘剂的粘接性能和胶
体性能,具体包括钢一钢剪切、钢一钢对接接头、胶体拉伸、胶体弯曲和胶体压缩;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测试胶粘剂的抗冲击剥离(T形剥离)性能和快速湿热老化性能。

作者简介:王文军(1970一),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胶的研发和产业化。
・364・ 第十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结果与讨论

1.1环氧树脂的影响
液体环氧树脂是建筑结构胶配方的基础成分,其对结构胶性能的影响常常被忽略。笔者考察了三
种通用的液体环氧树脂,即E一51、E一44、双酚F环氧和它们之间的混合物对冲击剥离的影响,结果如
下(见表1)。

表1 环氧树脂种类对冲击剥离的影响

注:1.胶粘剂配方含50%无机填料;2.除环氧树脂外,其余成分不变。

E一51和E一44单独或复合使用,都能达到A级胶的标准。三支环氧树脂中以E一44冲击剥离性
能为最佳,分析原因可能是E一44粘接能力强,固化收缩更小一些。双酚F环氧的冲击剥离性能最差,
原因可能与E一44的正好相反。考虑到工艺性能和成本等因素,以E一51和E一44复配为好,例如当
E一5l与E一44的质量比为4:1时,结构胶的冲击剥离已超过A级标准,而且施工工艺性能良好。
2.2填料的影响
填料的影响表现在胶粘剂中是否含有填料、填料的添加量以及填料的种类等三方面。本文重点考
察了前两项对结构胶冲击剥离的影响,对于同一配方体系(除填料添加量外,其余成分相同)得到如下结
果(见表2)。

表2填料添加量对冲击剥离的影响

注:填料选用280~400目优质石英粉(石英砂)。

从表2可以看出,含填料和无填料体系有明显差异,当结构胶体系中加入填料后,冲击剥离强度明
显提高,而且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冲击剥离强度有提高的趋势。一般认为,加入石英粉等硬质填料后,
胶粘剂的刚度会增加,弹性模量会增加,断裂伸长率会下降,从而冲击韧性也会降低,但事实正好相反,
冲击剥离性能大幅改善。原因分析:加入填料后,大大降低了胶粘剂固化后的收缩率和收缩应力。但当
填料含量超过60%后,结构胶的冲击剥离强度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填料的过度“稀释”作用,造成了胶
粘剂的粘接能力下降(从破坏机理分析:粘接力是冲击剥离性能的基础)。为兼顾结构胶的其他性能,比
如胶体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在含填料体系中,填料的添加量在50%~60%为宜。同种填料不同
粒径以及不同种类填料对结构胶冲击剥离强度的影响还正在研究之中。
2.3 增韧剂的影响
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的改性重点集中体现在胶粘剂的增韧方面,而增韧剂是提高冲击剥离强度
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前面的讨论中,很多配方的冲击剥离都达到或超过A级标准,正是由于选择和
应用了合适的增韧剂(KH一07系列增韧剂)的结果。考察了大连凯华自主合成的KH一07系列增韧剂
的添加量对冲击剥离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第三部分 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365・

不含填料完全剥离 85 42 18 12 5 23 39
剥离长度

(ITlm) 0 14
含填料 96 52 35 17

从表3可以看到,对于不含填料的体系,增韧剂的添加量在25%左右时,冲击剥离强度最高;而对
于有填料体系,增韧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0%。另外,增韧剂过量地加入会降低胶粘剂的内聚强度,冲击
剥离也会随之下降。
2.4 固化剂的影响
固化剂决定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性能,因此选用合适的固化体系是提高结构胶冲击剥离强度另一
最有效的手段。建筑结构胶常用的固化剂的各种改性胺类包括改性脂肪胺、改性芳香胺、改性脂环胺
等。选用大连凯华公司自主合成的系列固化剂及其复配而成的固化体系,研究不同固化体系对冲击剥
离的影响,结果见表4,其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为:A一环氧化合物加成多元胺;B一曼尼期碱;C一迈克
尔加成多元胺。

表4 固化剂种类对冲击剥离的影响

备注:甲组分相I司(不含填料,含KH一07增韧剂)。

由上表可知:当固化剂单独使用时,环氧化合物加成多元胺固化体系的冲击剥离强度最高,迈克尔
加成多元胺次之,而曼尼期碱最差。这是由于多元胺与单环氧或双环氧化合物加成后,分子量增加,导
人了长链状结构,所以固化产物的韧性也显著增加了。另外,还可发现,当固化剂复配后,协同作用明
显:曼尼期碱单独使用,冲击剥离根本不合格,但与冲击剥离仅为B级的迈克尔加成胺复配,结构胶的
冲击剥离就能达到A级水平。建筑结构胶的性能指标很多,不仅仅是冲击剥离,当然还包括工艺性能。
单一的固化剂很难满足所有指标同时都能达到A级要求,因此固化剂复配是必然的选择。例如表中所
示三元复配固化体系,不仅冲击剥离超过A级,其他各项指标,包括湿热老化也都能达到A级标准,而
且潮湿环境下的施工性能和固化情况良好。
2.5 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其他因素包括: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偶联剂、消泡剂和触变剂等助剂。环氧树脂活性稀释
剂的种类和品种很多,其对建筑结构胶冲击剥离的影响试验正在进行中。如果说固化剂和增韧剂是冲
击剥离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助剂则是次要影响因素,但也不能被忽视。偶联剂能够改善胶粘剂的
粘接性能和湿热老化性能;消泡剂能降低胶体内部缺陷,从而提高胶体强度(如胶体拉伸、弯曲、压缩等)
触变剂可以改善胶粘剂的工艺性能,防止施工中的空鼓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助剂的作用在于促使结构
胶的抗冲击剥离性能和粘接性能、胶体性能、耐湿热老化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等达到合理的平衡。选用合
适的助剂能有效提高胶粘剂的综合性能。
2.6综合性能
选用增韧剂、固化剂、环氧活性稀释剂等得到的建筑结构胶综合性能如下(表5)
・366・ 第十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表5建筑结构胶的综合性能

性能项目 含填料配方 不含填料配方

抗拉强度(MPa) 38.6 56.5


抗弯强度(MPa) 58.5 87.7

抗压强度(MPa) 87.2 84.O

钢一钢剪切(MPa) 27.6 28.4


钢一钢一抗拉(MPa) 45.5 38.1

钢一混凝土正拉(MPa) 4.1 3.9

T形剥离 剥离长度(mm) O 2

湿热老化 钢一钢剪切下降率(%) 1.4 2.2

备注:混凝土标号C50。

3 结论

(1)含填料配方的建筑结构胶抗冲击剥离强度明显优于不含填料配方,当石英粉的含量在40%~
60%之间时,结构胶的冲击剥离能达到或超过A级指标要求。
(2)固化剂和增韧剂对冲击剥离强度有决定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固化剂的种类和增韧剂的添加量
方面:不同种类固化剂复配是提高胶粘剂冲击剥离强度和综合性能的必然选择。当选用KH一07增韧
剂时,对于不含填料的体系,增韧剂的添加量在25%左右时,冲击剥离强度最高,而对于有填料体系,增
韧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0%。

4 结语

抗冲击剥离强度是建筑结构胶韧性最直接的体现,与配方体系密切相关。在改善提高建筑结构胶
的冲击剥离性能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胶粘剂的其他性能,比如胶体性能、耐湿热老化性能、工艺性能等。
只有在各种性能达到平衡和统一的基础上,建筑结构胶的抗冲击剥离性能研究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中.环氧树脂生产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文军,李红旭.新型增韧剂在建筑结构胶中的应用[J].粘接,2010,3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