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9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硕士学位论文
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研究

学科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研 究 生: 夏 进
指导教师: 李元松 教授
培养单位: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 ○ 一 四 年 五 月

万方数据
分类号:TU375 学校代号:10490
学 号 :201103026 秘 密:公开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研究

作者姓名:夏进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李元松 教授

申请学位类别: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14 年 4 月 3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4 年 5 月 27 日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吴益平

万方数据
Comparative Study on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Major: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andidate:Xia Jin

Supervisor:Prof. Li Yuan-so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 P. R. China

万方数据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夏进

2014 年 5 月 3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我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我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本人授权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Ο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夏进 指导教师签名:李元松

2014 年 5 月 30 日 2014 年 5 月 30 日

万方数据
摘要

摘 要

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际化进展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渐扩大了对


外交流,不仅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开始大量承担涉外工程,国外设计公司也逐渐进
入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外所采用的设计标准不同,因此在结构分析中,经常发现
结构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而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欧洲各国及非洲和亚洲
一些国家中都有应用,是一套通用性、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结构设计规范,在
业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先进性,可能成为一套国际标准。因此研究对比中欧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异同点,有助于解决涉外工程结构分析中产生的问题,为进一
步扩大我国建筑行业对外交流奠定基础。
同时研究对比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差异,可以全面了解欧洲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现状及该领域国际发展方向,并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为我国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修订及相关人员了解熟悉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帮助,有助于今
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同时有助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国际
接轨。
而 EN1992-1-1 部分给出了有关使用标准轻骨料制成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
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的通用设计基础,以及建筑物的特殊规定。而
EN1992-2 除了包含 EN1992-1-1 部分中描述的大部分内容外,还规定了有关桥梁
设计的原则与应用准则。EN1992-1-1 部分中只有极少数内容在 EN1992-2 中被明
确删除或更改,而其他的所有条款规定均适用于桥梁设计。
因此本文主要是将 GB 50010-2010 与 EN1992-2 进行对比。而且会大量引用
我国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里
的条款。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比中欧规范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的条款,弄清了我国规范
是采用基于可靠度设计方法,而欧洲规范是在可靠度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分项系数
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欧洲规范采用的荷载及荷载组合值系数均比我国规范
大,欧洲规范结构设计更为保守。
(2)对比中欧规范所采用材料,弄清了中欧规范在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下,
欧洲规范对应的混凝土标准强度、弹性模量、强度设计值的取值都比我国规范大,
且中欧规范非线性结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出现峰值应变之前非常接近,在峰值
I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变之后,我国规范极限应变比欧洲规范大很多,另外欧洲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
比我国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平均大 3.33%。欧洲规范取值更为保守。对比中欧规
范钢筋特性,弄清了中欧规范钢筋品种、规格比较接近,而钢筋强度级别有所不
同,我国钢筋是低、中、高级别兼顾,而欧洲规范没有低强度级别,偏重于向中、
高级别发展。另外在相同钢筋级别下,中欧规范对钢筋强度取值和弹性模量取值
是相同的,而对于钢筋分项系数,欧洲规范取值比我国规范平均小 4.17%。
(3)对比中欧规范对混凝土构件的二阶效应分析,弄清了中欧规范可直接
通过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分析方法计算,也可在一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
弯矩增大系数近似计算。在弯矩增大系数法中,与我国规范相比,欧洲规范的计
算方法比较复杂,计算中还涉及到了钢筋面积,而且还考虑了一阶弯矩中由初始
缺陷引起的弯矩。另外我国规范只考虑有侧移的情况,而欧洲规范按无侧移和有
侧移两种情况考虑。欧洲规范在二阶效应方面的考虑较我国规范更为保守。
(4)对比中欧规范非荷载裂缝控制条款,弄清了我国规范构造配筋在梁两
侧,且在箍筋内侧,而欧洲规范的在梁两侧和下部,且在箍筋之外。另外我国规
范对构造配筋和伸缩缝的规定更为详细。对比中欧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荷载裂
缝的控制方法,弄清了我国采用裂缝宽度验算的方法进行控制,而欧洲规范裂缝
控制验算内容较多,包括计算最小钢筋面积、限制混凝土和钢筋应力、不需进行
计算的裂缝控制和裂缝宽度验算。中欧规范对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较接近。
关键词:中欧规范,混凝土结构,对比分析,二阶分析,裂缝控制

II

万方数据
Abstract

Abstract

Since China joined WTO, China’s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gress had continued to


accelerate,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gradually expanding foreign
exchange. Not only more and more domestic enterprises began to undertake a lot of
foreign projects, but also foreign design companie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domestic marke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and foreign design
standards, their results are often found different in structure analysis. The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us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some
countries in Africa and Asia is a set of general,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it can become a se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hich has a strong
influence and advanced in the industry.study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Therefore, comparative
study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reig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analysi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foreign
exchange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studying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can understand status of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ield comprehensively,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understanding, it can help revise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nd related personnel understand and be
familiar with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which also help
revised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b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EN1992 parts - 1-1 is given about using standard mad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general
desig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pecial provisions. And EN1992-2 in addition to
containing EN1992 described in part 1-1 most of the content, also stat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bridge design code. EN1992 parts - 1-1 of only a handful of content
in EN1992-2 be explicitly deleted or changed, and all the other terms are suitable for
III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ridge design.
So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GB 50010-50010 and EN1992-2 compar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tandard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JTG D62-2004) 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By comparing gener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load effect combination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is used to design structures on basis of the
theory of reliability design, and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is
used to design structures with partial factor method on basi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They make loads and coefficients for combination value of the load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more than loads and coefficients for
combination value of the load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nd it’s more conservative whe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is
used to design.
(2) by comparing the material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y of cement varieties
which is used as the cementing material are different, and requirement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are also different. These make that the
corresponding concrete standard strength values,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 modulus
valu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values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re more than thes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nd that nonlinear structural stress - strain curves are very similar
before the peak strain appears at the same concrete strength level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fter the peak strain, Ultimate
strain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is more than that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nd the concrete partial factor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re more 3.33% on average than thos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The value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re more conservative and uneconomical. By comparing the

IV

万方数据
Abstract

reinforced characteristic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the reinforced varieties and specifications are similar, but the
reinforced strength levels are different. The concrete irons in China have low ,
medium and high levels, but there is no low intensity level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which lays emphasis on developing medium and high
levels. These make that at the same reinforced levels the corresponding reinforced
strength valu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 modulus values are the sam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nd that the reinforced
partial factor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re smaller 4.17%
on average than thos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When we
design according to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to go according to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we should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ductility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3) By comparing the second-order effects analysi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we
can calculate directly by considering method for analysis of structural geometric
nonlinear effect and we also can calculate approximately by considering the moment
magnification coeffici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irst order. In the method
of the moment magnification coefficien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easier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inforced area is harder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And it only considers the sway cas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but it considers the non sway case and the sway case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Europe i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about considering
second-order effects.
(4) By comparing non - load crack control term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th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are in both sides of the beam and inside of the stirrup in China, and that th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are in both sides and the bottom of the beam and outside of the stirrup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n Europe. And the terms about th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and the expansion joints
are more detailed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hina. By comparing
control method of load crack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in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 figure out that the load crac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method for checking the crack width in China. And the contents
about checking the cracks control are more which conta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inimum reinforced area,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concrete and reinforced stress, crack
control without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the crack width in Europe. The method of
the crack width calculation is familiar among them.
Keywords : Chinese and European norms, concrete structures , comparative analysis,
second-order analysis, crack control.

VI

万方数据
目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VII
第 1 章绪论................................................................................................. 1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2 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 1
1.2.1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 1
1.2.2 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 2
1.3 我国与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 5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5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 7
2.1 概述................................................................................................ 7
2.2 中欧规范极限状态设计原理对比 ............................................... 7
2.2.1 中欧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对比 .............................. 7
2.2.2 中欧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对比 .............................. 8
2.3 中欧规范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对比 ........................................... 9
2.4 耐久性及保护层 ......................................................................... 11
2.4.1 环境类别 ............................................................................ 11
2.4.2 中欧规范保护层厚度取值对比 ........................................ 14
2.5 本章小结...................................................................................... 15
第 3 章材料............................................................................................... 17
3.1 混凝土.......................................................................................... 17
3.1.1 中欧规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对比 .................................... 17
3.1.2 中欧规范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对比 .................................... 18
3.1.2 中欧规范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比 ........................................ 21
3.1.3 中欧规范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 22
3.2 钢筋.............................................................................................. 26
3.2.1 中欧规范钢筋特性对比 .................................................... 26
3.2.2 中欧规范钢筋强度对比 .................................................... 27
VII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3 中欧规范钢筋延性对比 .................................................... 29


3.2.4 中欧规范钢筋冷弯性能对比 ............................................ 30
3.2.5 中欧规范钢筋设计假定对比 ............................................ 31
3.3 中欧规范材料分项系数对比 ..................................................... 33
3.4 本章小结...................................................................................... 34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 37
4.1 概述.............................................................................................. 37
4.2 二阶效应的简化准则 ................................................................. 37
4.2.1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长细比限值取值对比 ........................ 38
4.2.2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长细比限值算例对比 ........................ 39
4.2.3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有效长度取值对比 ............................ 41
4.2.4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有效长度算例比较 ............................ 43
4.3 中欧规范二阶分析方法对比 ...................................................... 44
4.3.1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刚度法与我国规范 η-l0 法对比......... 44
4.3.2 基于名义刚度法与 η-l0 法算例对比 ................................. 47
4.3.3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曲率法与我国规范 η-l0 法对比......... 50
4.3.4 基于名义曲率法与 η-l0 法算例对比 ................................. 52
4.4 本章小结...................................................................................... 54
第 5 章裂缝控制....................................................................................... 57
5.1 概述.............................................................................................. 57
5.2 中欧规范非裂缝控制对比 ......................................................... 57
5.2.1 中欧规范构造配筋条款对比 ............................................. 57
5.2.2 中欧规范伸缩缝取值对比 ................................................ 60
5.3 中欧规范荷载裂缝控制对比 ..................................................... 61
5.4 中欧规范裂缝控制算例对比 ..................................................... 70
5.5 本章小结...................................................................................... 73
第 6 章结语............................................................................................... 77
参考文献................................................................................................... 79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83
致 谢....................................................................................................... 85

VIII

万方数据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际化进展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逐


渐扩大了对外交流,不仅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开始大量承担涉外工程,
国外设计公司也逐渐进入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外所采用的设计标准不
同,因此在结构分析中,经常发现结构分析结果有很大变化。而欧洲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欧洲各国及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中都有应用,
是一套通用性、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结构设计规范,在业界具有较
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已成为一套国际标准。因此研究对比中欧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异同点,有助于解决涉外工程结构分析中产生的问
题,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建筑行业对外交流奠定基础。
同时研究对比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差异,可以全面了解欧洲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状及该领域国际发展方向,并在这一认识基础
上,为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及相关人员了解熟悉欧洲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提供帮助,有助于今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
订,同时有助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国际接轨。

1.2 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1.2.1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国原建筑工
程部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批准发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BJG 21-66),该规范除了个别术语的译名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命名,
还有没包含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以外,其他的与前苏联规范
HNTY 123-55 是一模一样的。1971 年,我国原国家建设委员会标准
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一轮全面制定和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活动,
并于 1974 年颁布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10-74)在
内的一批各材料结构的设计规范。而该规范主要是参照前苏联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H 10-57)制定的。
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此时我国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
构研究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织下,全国有关高等院
校、科研、设计、施工单位,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课题的研究。并出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报告选集》,并
根据这三批课题的研究成果,我国于 1989 年颁布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J 10-89)

在 1992、1996 年,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进
行了两次局部修订。后来根据建设部 97 建标字 108 号文,中国建筑
科学研究院主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 10-89)进行了一次
全面修订,并颁布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该
规范的修订包含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注重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
国际规范的接轨,二是邀请了水工、铁路、港口等各规范组的成员参
与修订,从而吸收相关规范的有益成分。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6]77 号文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
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
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 2010 年,修订完成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总共有 11 章,51 节,
10 附录,其中有 14 条强制性条文,是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直
接涉及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三章的基本设
计规定,第四章的材料,第五章的结构分析,第六章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第七章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第八章的构造规定,第
九章的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第十章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第十
一章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2.2 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

1975 年 , 欧 洲 共 同 体 委 员 会 (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简称 CEC)在罗马条约第 95 条的基础上,确定了建设
领域的一项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消除行业的技术障碍并统一技
术规范。经过 15 年的努力,最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制定了第一代欧
2

万方数据
第 1 章 绪论

洲规范。
1989 年,为了使欧洲规范在将来能具备欧洲标准的地位,欧洲
委员会、欧盟成员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根据欧洲标准委员会和 CEN
之间的协议,决定通过一系列的授权将欧洲规范的编制和出版任务移
交给 CEN。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根据欧洲规范的规划,并在欧洲
标准技术委员会 CEN/TC-250 的组织和协调下,成立了分技术委员会,
编制了一套欧洲试行规范 ENV1991~ENV1999,该规范只供试用并提
交委员会讨论,而且从试行之日起,两年后邀请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
员提交正式的评论以为未来进一步工作做铺垫。
在 1997 年 5 月,CEN 决定将欧洲试行规范 ENV 转变为欧洲正
式规范,即欧洲规范 EN。欧洲规范是一相互配套使用的土木工程结
构设计规范,这套规范见表 1-1。
表 1-1 欧洲规范系统
编号 规范 本文简写

EN1990 欧洲规范 0:结构设计的基础 EC0

EN1991 欧洲规范 1:结构作用 EC1

EN1992 欧洲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 EC2

EN1993 欧洲规范 3:钢结构设计 EC3

EN1994 欧洲规范 4:复合钢-混凝土结构设计 EC4

EN1995 欧洲规范 5:木材结构设计 EC5

EN1996 欧洲规范 6:砌体结构设计 EC6

EN1997 欧洲规范 7:岩土工程技术设计 EC7

EN1998 欧洲规范 8:防震结构设计 EC8

EN1999 欧洲规范 9:铝结构设计 EC9

欧洲规范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要求,在极限状态概念的基础上使用分项系数方
法进行结构设计。同时,它也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性能要求的结
构设计规范,是适用于土木基础设施的系统的规范,其中 EN1990、
EN1991、EN1997 和 EN1998 为“通用篇”
(原则、作用、抗震等)

EN1992、EN1993、EN1994、EN1995、EN1996 和 EN1999 为“材料
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明篇”
(混凝土、钢、木结构等)。它们的结构体系和相互关系见图
1-1。

图 1-1 欧洲规范的结构体系和相互关系
而欧洲规范 2 还包括有以下内容:
第 1-1 部分:一般规程与建筑设计规程
第 1-2 部分:结构耐火设计
第 2 部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第 3 部分:挡水和含水结构
EN1992-1-1 部分给出了有关使用标准轻骨料制成的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的通用设计基础,以及建筑物
的特殊规定。而 EN1992-2 除了包含 EN1992-1-1 部分中描述的大部分
内容外,还规定了有关桥梁设计的原则与应用准则。EN1992-1-1 部
分中只有极少数内容在 EN1992-2 中被明确删除或更改,而其他的所
有条款规定均适用于桥梁设计。
因此本文主要是将 GB 50010-2010 与 EN1992-2 进行对比。而且
会大量引用我国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JTG D62-2004)里的条款。这也是我国规范在修订的过程中需
要向欧洲规范进行学习的,将各专业规范对基本的共性技术问题和表
达方式达成完全一致,从而形成国内统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EN1992-2 总共有 13 章、17 附录,给出了有关桥梁设计以及由标
准骨料和轻质骨料制成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中部件设计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章设计依据,第三章材料,

万方数据
第 1 章 绪论

第四章钢筋耐久性和保护层,第五章结构分析,第六章承载力极限状
态,第七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第八章钢筋与预应力筋的细部设计-
概述,第九章构件细部设计与特殊规定,第十章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结
构的补充规定。第十一章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第十二章素混凝土和少
筋混凝土结构,第十三章施工阶段设计。

1.3 我国与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目前,系统地对比我国与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研究较少,
都只是片面比较了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部分内容,如严亚林对中
欧混凝土规范构件设计作了对比研究[16]。吴建斌,侯敏,王文义对国
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裂缝控制进行了比较分析[23]。李志华,赵
勇,尚世仲对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24]
。许晶,贡金鑫对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计算的
对比分析[25]。黄舒对中外混凝土结构构造措施的对比研究[39]。韩秀星,
刁波对中国与欧洲混凝土结构规范耐久性设计异同的对比研究[40]。田
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内外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41]。薛颖亮对中欧风
荷载、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对比研究[42]等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对比中欧规范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的条款,弄清
了我国规范是采用基于可靠度设计方法,而欧洲规范是在可靠度分析
的基础上使用分项系数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欧洲规范采用的荷
载及荷载组合值系数均比我国规范大,欧洲规范结构设计更为保守。
(2)对比中欧规范所采用材料,弄清了中欧规范在同一混凝土
强度等级下,欧洲规范对应的混凝土标准强度、弹性模量、强度设计
值的取值都比我国规范大,且中欧规范非线性结构应力-应变关系曲
线出现峰值应变之前非常接近,在峰值应变之后,我国规范极限应变
比欧洲规范大很多,另外欧洲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比我国规范混凝土
分项系数平均大 3.33%。欧洲规范取值更为保守。对比中欧规范钢筋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性,弄清了中欧规范钢筋品种、规格比较接近,而钢筋强度级别有
所不同,我国钢筋是低、中、高级别兼顾,而欧洲规范没有低强度级
别,偏重于向中、高级别发展。另外在相同钢筋级别下,中欧规范对
钢筋强度取值和弹性模量取值是相同的,而对于钢筋分项系数,欧洲
规范取值比我国规范平均小 4.17%。
(3)对比中欧规范对混凝土构件的二阶效应分析,弄清了中欧
规范可直接通过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分析方法计算,也可在一
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弯矩增大系数近似计算。在弯矩增大系数法中,
与我国规范相比,欧洲规范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计算中还涉及到了
钢筋面积,而且还考虑了一阶弯矩中由初始缺陷引起的弯矩。另外我
国规范只考虑有侧移的情况,而欧洲规范按无侧移和有侧移两种情况
考虑。欧洲规范在二阶效应方面的考虑较我国规范更为保守。
(4)对比中欧规范非荷载裂缝控制条款,弄清了我国规范构造
配筋在梁两侧,且在箍筋内侧,而欧洲规范的在梁两侧和下部,且在
箍筋之外。另外我国规范对构造配筋和伸缩缝的规定更为详细。对比
中欧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荷载裂缝的控制方法,弄清了我国采用裂
缝宽度验算的方法进行控制,而欧洲规范裂缝控制验算内容较多,包
括计算最小钢筋面积、限制混凝土和钢筋应力、不需进行计算的裂缝
控制和裂缝宽度验算。中欧规范对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较接近。

万方数据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2.1 概述

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定性分析包括结构的概念设计,分析结果的预测及对计算结果正确性
的判断。定量计算就是利用数学和力学方法根据给定的变量值对结构
的内力、变形等进行计算。这种设计计算中直接使用的变量称为基本
变量。它代表一组规定的物理量,如设计中的荷载、材料强度、弹性
模量、构件尺寸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抗力 R 和荷载效应 S 两个方面。
抗力 R 是结构承受荷载效应的能力,荷载效应 S 是荷载在结构上的
反应。显然,R 和 S 的大小决定了结构或结构构件的状态。当 R>S
时,结构处于可靠状态,R=S 时,结构处于极限状态,R<S 时,结构
处于失效状态。

图 2-1 结构的状态

2.2 中欧规范极限状态设计原理对比

2.2.1 中欧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对比

EC2-2 引用 EN 1990:2002 规定:必要时,应校核下列最终极限


状态:
(1)EQU:结构及其构件作为刚体失去静力平衡;
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STR:结构或结构构件(包括基础、桩和基础墙等)的内部失
效或过度变形;
(3)GEO:地基失效或过度变形。
其中 EQU 校核公式为:
Ed,dst<Ed,stb (2-1)
式中 Ed,dst 为不稳定作用效应的设计值;Ed,stb 为稳定作用效应的
设计值。
STR、GEO 采用的校核公式为:
Ed<Rd (2-2)
式中,Ed 为作用效应设计值;Rd 为相应的抗力设计值。
GB 50010-2010 对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的一般校核公式为:
γ0 S≤R (2-3)
式中 γ0 为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S 为作用效应;R 为抗力。
因此,在设计表达式上,中欧规范采用的都是“作用效应<抗力”
的模式。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考虑结构破坏
后果的严重性及结构使用年限的影响。而 EC2 并没有单列变量反映
使用寿命的影响,而是在耐久性考虑中对不同使用年限的结构作了不
同的规定。

2.2.2 中欧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对比

EC2规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要基于考虑下列因素的标准:
(1)影响外观、用户舒适度或结构功能(包括机械或服务功能),
或导致表面涂饰或非结构性构件破坏的变形;
(2)使行人感到不舒适,或限制结构功能的有效性的振动;
(3)对外观、耐久性或结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损坏。
基于以上因素,EC2规定应验算:
Ed≤Cd (2-4)
式中:
Cd 相关正常使用标准的极限设计值;
Ed 正常使用标准中规定的作用效应设计值,在相关组合基
础上确定。
8

万方数据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GB 50010-2010 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
求,按下列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对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
(3)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
(4)对舒适度有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
基于以上因素,GB 50010-2010 规定验算:
S≤C (2-5)
式中:
S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 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
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中欧规范都是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使用功能、外观等要求进行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而且所采用的表达式形式完全相同。但是与欧
洲规范 EC2 相比,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对不同要求应验算的内
容所作的规定更为详细。

2.3 中欧规范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对比

中欧规范规定的恒荷载取值都是主要考虑建筑结构构件及相关
的装饰物的重力,由于欧洲规范涉及的国家较多,而且各个国家的发
展不一致,以致在活荷载的取值上,欧洲规范是以区间的形式给出的。
不过欧洲规范根据统计规律另外给出了各类荷载的建议值,以作为没
有另外附加条文说明的国家的参考数据。EC2 规定的部分常见民用建
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最小值和建议值如表 2-1。从表 2-1 可以看出,欧
洲规范规定的活荷载建议值不小于我国规范的取值;而欧洲规范规定
的活荷载最小值和我国规范的取值接近,有的甚至比我国规范的取值
大。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1 中欧规范常用民用建筑活荷载(kN/m2)对比
规范 住宅 教室 办公室 餐厅、食堂 舞厅 书库 医院门诊室

EC2(最小值) 1.5 1.5 2 2 4.5 7.5 1.5

EC2(建议值) 2 2 3 3 5 7.5 2

GB 50010-2010 2 2.5 2 2.5 4 5 2

对比中欧规范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所采用的荷载组合如表
2-2。中欧规范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组合形式是相同的。
表 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组合
作用组合 EN1990:2002 GB 50009-2012

G  P  Qk ,1   0,i Qk ,i
m n
标准组合
j 1
k, j
i 1
Sj 1
G jk  S Q1k   ci S Qik
i2

G  P  1,1Qk ,1   2,i Qk ,i
m n
频遇组合
j 1
k, j
i 1
S
j 1
G jk  f1 SQ1k   qi SQik
i 2

G  P   2,i Qk ,i
m n
准永久组合
j 1
k, j
i 1
S
j 1
G jk   qi S Qik
i 1

Gk , j、S G jk 为永久荷载标准值; Qk ,1、S Q1k 为可变荷载标准值; ci 为可变荷载标准值系数;


 f 为可变荷载频遇值系数; q 为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P 为预应力作用相关代表值;
i i

“+”表示“与„„组合”;
“Σ”表示“„„的组合效应”

中欧规范中部分常见的民用建筑楼面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系数如表 2-3。
表 2-3 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规范 住宅楼面 住宅阳台 住宅楼梯 商场 舞台 书库

Ψc 0.7 0.7 0.7 0.7 0.7 1.0

EN 1991:2002 Ψf 0.5 0.5 0.5 0.7 0.7 0.9

Ψq 0.3 0.3 0.3 0.6 0.6 0.8

Ψc 0.7 0.7 0.7 0.7 0.7 0.9

GB 50010-2010 Ψf 0.5 0.6 0.5 0.6 0.6 0.9

Ψq 0.4 0.5 0.4 0.5 0.5 0.8

从表 2-3 可以看出,对于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中欧规范的取值基
本是相同的,只有欧洲规范的书库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比我国规范的稍
大一点;对于活荷载频遇值系数,商场、舞台这种活荷载较大的地方,
欧洲规范规定的系数值比我国的要大些,而其他活荷载较小的地方,
中欧规范的规定基本上是相同的;对于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在活荷
10

万方数据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载较小的地方,我国规范规定的值较欧洲规范的稍大些,而在活荷载
较大的地方,欧洲规范比我国规范规定的值大。

2.4 耐久性及保护层

EN 1990:2002 要求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必须使其在
预期的环境条件下,在整个预期使用寿命期内,能够维持其安全性、
适用性、强度、稳定性和可接受的外观,而无需进行过量的额外养护
和维修。
GB 50010-2010 规定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
进行耐久性设计。

2.4.1 环境类别

EC2 基于 EN 206-1,用“暴露等级”对环境条件进行了分类,
如表 2-4 所示。
表 2-4 暴露等级(与 EN 1992-2 的建议合并)
等级 环境描述 可能出现该暴露等级的示例

1.无腐蚀或侵蚀风险

对于无钢筋或埋置金属的混

凝土:受冻融、磨蚀或化学侵

X0 蚀以外的环境; 周边空气湿度非常低的室内混凝土

对于有钢筋或埋置金属的混

凝土:非常干燥

2.碳化腐蚀

周边空气湿度低的室内混凝土
XC1 干燥或者永久湿润
永久浸于水中的混凝土

表面长期与水接触的混凝土
XC2 湿润,很少干燥
多数基础

周边空气湿度中等或较高的室内混凝土

XC3 中湿 有遮蔽不受雨水影响的室外混凝土,包括空心桥梁

结构内部远离排水和行车道泄水的混凝土

1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面有防水层(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包括桥

面板

XC4 干湿交替 XC2 未涵盖的表面与水有接触的混凝土

3.氯化物侵蚀

XD1 中湿 表面暴露于含氯化物的空气中的混凝土

游泳池

XD2 湿润,很少干燥 暴露于含氯化物的工业用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混凝土

构件

部分接受含氯化物的水喷洒的桥梁,包括使用盐来

除冰的 6m 行车道范围内(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表

面(例如护栏、护墙和桥墩),以及可能受行车道排
XD3 干湿交替
水和泄水影响的表面(例如伸缩缝处的墩顶)

桥面铺装

停车场的板

4.海水中的氯化物腐蚀

暴露于含盐的空气中而不直
XS1 海岸上及海岸附近的结构
接与海水接触

XS2 永久淹没在海水中 部分海工结构

XS3 潮汐与海浪溅射 部分海工结构

5.冻融剥蚀

XF1 中等水饱和,无融冰剂 受雨水和冰冻影响的竖直混凝土表面

道路结构中受冰冻和空气中弥散的融冰剂影响的竖

XF2 中等水饱和,有融冰剂 直混凝土表面,包括接受融冰盐除冰处理的车道 6m

范围以外的混凝土表面。

XF3 高度水饱和,无融冰剂 受雨水和冰冻影响的水平混凝土表面

直接受融冰剂影响的道路和桥面板

受冰冻影响且接受含氯化物的水喷洒的混凝土表

面,包括使用盐来除冰的行车道 6m 范围内(水平
XF4 高度水饱和,有融冰剂或海水
和竖直方向)的表面(例如护栏、护墙和桥墩),以

及可能受行车道排水和泄水影响的表面(例如伸缩

缝处的墩顶)。

12

万方数据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海工结构受冰冻影响的溅射区

6.化学侵蚀

XA1 化学侵蚀作用轻微的环境 天然土与地下水

XA2 化学侵蚀作用中等的环境 天然土与地下水

XA3 化学侵蚀作用严重的环境 天然土与地下水

GB 50010-2010 规定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如表 2-5。


表 2-5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条件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二a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二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三a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盐渍土环境;

三b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海岸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对比表 2-4 和表 2-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与我国规范相比,


欧洲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的分类更为详细。2)欧洲规范不
但对混凝土结构的环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反映出了环境对混凝土的
影响程度。

1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2 中欧规范保护层厚度取值对比

EC2 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定义为混凝土表面到最近的钢筋(包括
相关的连接筋、箍筋和分布筋)表面的距离。保护层名义厚度 cnom 定
义为最小保护层厚度 cmin 与设计允许误差△ cdev 之和:
cnom=cmin+△ cdev (2-6)
其中,设计允许误差△ cdev 一般取为 10mm;最小保护层厚度 cmin
应满足粘结要求及耐久性要求,按表 2-6 取值,暴露等级见表 2-4。
表 2-6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环境要求的 cmin,dur(mm)

暴露等级
结构等级
X0 XC1 XC2/XC3 XC4 XD1/XS1 XD2/XS2 XD3/XS3

S1 10 10 10 15 20 25 30

S2 10 10 15 20 25 30 35

S3 10 10 20 25 30 35 40

S4 10 15 25 30 35 40 45

S5 15 20 30 35 40 45 50

S6 20 25 35 40 45 50 55

GB 50010-2010 规定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


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 2-7;而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的
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2-7 中数值的 1.4
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大于 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5mm;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 40mm。
表 2-7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c(mm)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柱、杆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0

14

万方数据
第 2 章一般设计原则及荷载效应组合

中欧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不同,而且对最小保护层厚
度的确定方法也不相同,欧洲规范是根据混凝土结构暴露等级以及环
境类别来确定的,而我国规范是根据环境类别以及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确定的。

2.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比了中欧规范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相关规定,现
归纳如下: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设计表达式上,中欧规范采用的都
是“作用效应<抗力”的模式。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通过结构重要
性系数考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及结构使用年限的影响。而 EC2
并没有单列变量反映使用寿命的影响,而是在耐久性考虑中对不同使
用年限的结构作了不同的规定。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欧规范都是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使
用功能、外观等要求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而且所采用的表达
式形式完全相同。但是与欧洲规范 EC2 相比,
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对不同要求应验算的内容所作的规定更为详细。
(4)作用。中欧规范规定的恒荷载取值都是主要考虑建筑结构
构件及相关的装饰物的重力;对于活荷载作用,欧洲规范规定的活荷
载建议值不小于我国规范的取值;而欧洲规范规定的活荷载最小值和
我国规范的取值差不多大,有的甚至比我国规范的取值大。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组合。中欧规范对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作用组合的规定是相同的。对于中欧规范部分常见的民用建筑楼面
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1)对于组合值系数,中欧规范的
取值基本是相同的,只有欧洲规范的书库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比我国规
范的稍大一点;2)对于频遇值系数,商场、舞台这种活荷载较大的
地方,欧洲规范规定的系数值比我国的要大些,而其他活荷载较小的
地方,中欧规范的规定基本上是相同的;3)对于准永久值系数,在
活荷载较小的地方,我国规范规定的值较欧洲规范的稍大些,而在活
荷载较大的地方,欧洲规范比我国规范规定的值大。
(6)环境类别。对比中欧规范对环境类别的分类:1)与我国规
1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范相比,欧洲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的分类更为详细。2)欧
洲规范不但对混凝土结构的环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反映出了环境对
混凝土的影响程度。
(7)保护层厚度。中欧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不同,
而且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也不相同,欧洲规范是根据混凝土
结构暴露等级以及环境类别来确定的,而我国规范是根据环境类别以
及混凝土的结构形式确定的。

16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第 3 章材料

3.1 混凝土

EC2 涵盖了对普通重量混凝土最高强度为 90MPa 及轻质混凝土


最高强度为 80MPa 的混凝土的相关规定。混凝土的规格和制备依据
EN 206-1。
JGT D62-2004 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顶应力混凝
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
构构件的设计。

3.1.1 中欧规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对比

EC2 将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分为 28 天龄期的圆柱体抗压


强度(fck)和等效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ck,cube)
。例如,强度等级 C40/50
代表该普通混凝土的圆柱体抗压强度为 40 N/mm2,立方体抗压强度
为 50 N/mm2。但在 EC2 的所有公式中均使用圆柱体抗压强度。表 3-3
提供了普通混凝土的材料属性和典型圆柱体抗压强度。它与等效的立
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为:fck≈0.8fck,cube。标准抗压强度 fck 定义为
在特定混凝土的全部强度试验结果中,小于该值的个数占总个数的比
例为 5%。
EC2 建议限制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37 到 C70/85
之间。国家附件可以改变这个范围。
GB 50010-2010 规定用边长为 150mm×150mm×150mm 的立方体
为标准试件,在温度(20±3)℃和相对湿度 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
28d,按标准制作和试验方法(以每秒 0.2~0.3N/mm2 的加荷速度)测得
的强度称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将具有 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称为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用 fcu,k
表示。强度等级前冠以大写英文字母“C”如 C30,其具体含义为按标
准方法制作、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按标准方法试验的标准混凝土试件
具有 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为 30MPa。
中欧规范对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取值见表 3-1。

1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欧洲规范所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我国规范所取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范围宽。在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欧洲规范规定的抗压强度标
准值比我国规范对应的值平均高 23.5%。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规范的
强度标准值是直接根据混凝土试件试验确定的,没有考虑混凝土试件
与混凝土构件的差别,而我国规范考虑到了这一差别。
表 3-1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立方体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7 C45 C50 C55 C60 C67 C75
EN1992-1-1(MPa) 12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GB50010-2010(MPa) 10.0 13.4 16.7 20.1 24.8 29.6 32.4 35.5 38.5 42.7 47.4
相差(%) 20 19.4 19.8 24.4 21 18.2 23.5 26.8 29.9 28.8 26.6

3.1.2 中欧规范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对比

EC2 给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与其相应
特征值的关系为:
 cc f ck
f cd 
c (3-1)
 ct f ctk ,0.05
f ctd  (3-2)
c

式中:
γc 混凝土强度分项系数,对于持久和短暂状况,建议取
1.5,对于偶然状况,取 1.2,对于使用极限状态,取 1.0;
αcc 考虑混凝土长期效应及不利影响的折减系数,取 0.8~1.0
之间,根据英国工程经验,一般取为 0.85。而文献[2、
7、9]说明,αcc 的取值,对受压和受弯而言取为 0.85,
其他情况取为 1.0。
αct 考虑抗拉强度长期效应及加载方式不利影响的系数,建
议值为 1. 0;
fctk,0.05 表示具有 95%保证率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其
取值及计算公式见表 3-3。
我国规范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取值方法与欧洲规范取值方法相
同,但分项系数略有不同,欧洲规范分项系数取值要高于我国规范的
取值。GB50010-2010 取 γc=1.4,JTG D62-2004 取 γc=1.45。此外,欧

18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洲规范考虑折减系数 αcc,而我国规范则不考虑这一系数。中欧规范
对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取值见表 3-2。在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欧
洲规范规定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比我国规范对应的值平均高 15.3%。
表 3-2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立方体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7 C45 C50 C55 C60 C67 C75

EN1992-1-1(MPa) 8.0 10.7 13.3 16.7 20.0 23.3 26.7 30.0 33.3 36.7 40

GB50010-2010(MPa) 7.2 9.6 11.9 14.3 17.7 21.1 23.1 25.3 27.5 30.5 33.8

相差(%) 11.1 11.5 11.8 16.8 13 10.4 15.6 18.6 21.1 20.3 18.3

1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 EC2 中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特征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公式/说明
fck(MPa) 12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80 90
fck,cube(MPa) 15 20 25 30 37 45 50 55 60 67 75 85 95 105
fcm(MPa) 20 24 28 33 38 43 48 53 58 63 68 78 88 98 fcm = fck +8 (MPa)

fctm(MPa) 1.6 1.9 2.2 2.6 2.9 3.2 3.5 3.8 4.1 4.2 4.4 4.6 4.8 5.0 fctm = 0.30 fck(2/3) ≤ C50/60,fctm = 2.12ln(1+( fcm /10)) > C50/60

fctk,0.05(MPa) 1.1 1.3 1.5 1.8 2.0 2.2 2.5 2.7 2.9 3.0 3.1 3.2 3.4 3.5 fctk,0.05 = 0.7 fctm(5%分位值)

fctk,0.95(MPa) 2.0 2.5 2.9 3.3 3.8 4.2 4.6 4.9 5.3 5.5 5.7 6.0 6.3 6.6 fctk,0.95 = 1.3 fctm(95%分位值)
Ecm(GPa) 27 29 30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1 42 44 Ecm = 22(fcm/10)0.3(fcm 单位 MPa)
εc1(‰) 1.8 1.9 2.0 2.1 2.2 2.25 2.3 2.4 2.45 2.5 2.6 2.7 2.8 2.8 εc1(‰) = 0.7 fcm0.31 < 2.8
fck < 50MPa 时,εcu1(‰) = 3.5,fck ≥ 50MPa 时,εcu1(‰) = 2.8+27((98-
εcu1(‰) 3.5 3.2 3.0 2.8 2.8 2.8
fcm)/100)4
fck < 50MPa 时 , εc2(‰) = 2.0 , fck ≥ 50MPa 时 , εc2(‰) =
εc2(‰) 2.0 2.2 2.3 2.4 2.5 2.6
2.0+0.085(fck-50)0.53
fck < 50MPa 时 , εcu2(‰) = 3.5 , fck ≥ 50MPa 时 , εcu2(‰) =
εcu2(‰) 3.5 3.1 2.9 2.7 2.6 2.6
2.6+35((90-fck)/100)4
n 2.0 1.75 1.6 1.45 1.4 1.4 fck < 50MPa 时,n = 2.0,fck ≥ 50MPa 时,n = 1.4+23.4((90-fck)/100)4
fck < 50MPa 时 , εc3(‰) = 1.75 , fck ≥ 50MPa 时 , εc3(‰) =
εc3(‰) 1.75 1.8 1.9 2.0 2.2 2.3
1.75+0.55((fck-50)/40)
fck < 50MPa 时 , εcu3(‰) = 3.5 , fck ≥ 50MPa 时 , εcu3(‰) =
εcu3(‰) 3.5 3.1 2.9 2.7 2.6 2.6
2.6+35((90-fck)/100)4

20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3.1.2 中欧规范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比

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描述混
凝土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众所周知,由于混凝
土并不是完全的弹性材料,其应力一应变关系为曲线,一般可以定义
混凝土的三个弹性模量,即原点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如图
3-1 所示。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是割线模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强
度等级有关,一般强度高的混凝土,弹性模量也大,但两者不是线性
关系,弹性模量增大的速度要比强度增大的速度小。

图 3-1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2 取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上 0 与 0.4fcm 连线的斜率作为混
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欧洲规范给出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平均值与
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的关系为:
f cm 0.3
Ecm  22( ) (GPa ) (3-3)
10

式中:fcm 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EC2 将混凝土受拉弹性模量取为与受压弹性模量相同的值。
JTG D62-2004 采用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是对标准棱柱体试件,
加载至 0.5 fc,反复 5~10 次取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斜率得到的。规
范给出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与混凝十抗压强度的关系为:
10 5
Ec  ( MPa ) (3-4)
34.7
2 .2 
f cu ,k

JTG D62-2004 对于混凝土的受拉弹性模量,也取与受压弹性模


2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相同。
根据上述公式,表 3-4 给出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我国规范和
欧洲规范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取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欧洲
规范给出的弹性模量均高于我国规范给出的弹性模量,其平均水平约
为 5.6%。
表 3-4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Ecm)(×104MPa)
立方体强度等
C15 C20 C25 C30 C37 C45 C50 C55 C60 C67 C75

EN1992-1-1 2.7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3.8 3.9

GB50010-2010 2.20 2.55 2.80 3.00 3.16 3.35 3.45 3.55 3.60 3.67 3.75

相差(%) 22.7 13.7 7.1 3.3 1.3 1.5 1.4 1.4 2.8 3.5 4

EC2 规定当没有裂缝时混凝土的泊松比取 0.2,当出现裂缝时泊


松比取 0;剪切模量取 Gc=0.42Ecm;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也将混
凝土的泊松比取 0.2,剪切模量 Gc=0.4Ec。

3.1.3 中欧规范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1. 用于非线性结构分析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EC2 规定进行非线性分析时,可采用图 3-2 所示混凝土短期应力
-应变关系。其表达式为:
c k- 2
 (3-5)
fcm 1   k -2

式中:
   c /  c1 ;
εc1 为应力达到峰值时的应变,  c1 (0 / 00 )  0.7 f cm 0.31  2.8 ;
k  1.05 Ecm   c1 / f cm 。
式(3-5)适用于 0   c   cu1 的情况,εcu1 为名义极限应变,按下式
计算:
 3.5 10 3 , f ck  50MPa

 cu1   98  f cm (3-6)
[2.8  27  ( )] 10 3 , f ck  50MPa
 100

GB50010-2010 规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图 3-3)


22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可采用下面的表达式:
  (1  d c ) Ec  (3-7)
 c n
 1  n  1  x n x 1
dc   c (3-8)
1  x 1
  c ( x  1) 2  x

f c ,r
c  (3-9)
Ec  c ,r
Ec  c , r
n (3-10)
Ec  c , r  f c , r


x (3-11)
 c ,r

式中:
αc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参数值,
按表 3-5
取用;
fc,r 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的
需要分别取 fc、fck 或 fcm;
εc,r 与单轴抗压强度 fc,r 相应的混凝土峰值压应变,按表 3-5
取用;
dc 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演化参数。

图 3-2 用于非线性结构分析的应力-应变关系

2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3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表 3-5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参数取值
fc,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N/mm2)

 c , r (10 6 )
1470 1560 1640 1720 1790 1850 1920 1980 2030 2080 2130 2190 2240

c 0.74 1.06 1.36 1.65 1.94 2.21 2.48 2.74 3.00 3.25 3.50 3.75 3.99

 cu /  c , r 3.0 2.6 2.3 2.1 2.0 1.9 1.9 1.8 1.8 1.7 1.7 1.7 1.6

注:εcu 为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应力等于 0.5fc,r 时的混凝土压应变。

应力-应变关系式均为经验表达式,从形式上看,中欧规范差异
较大。研究表明中欧规范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峰值应变之前
非常接近,而在峰值应变之后,曲线差异较大,我国规范的曲线呈缓
慢下降趋势,且极限应变较大,而欧洲规范的曲线呈快速下降趋势,
且极限应变较小。
2. 用于截面设计的应力-应变关系
对于整体分析(非线性分析)和截面验算,EC2 对应力-应变关
系的用法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截面设计,EC2 给出了三种替代的
应力-应变图式:抛物线-矩形组合型、双线型和简化矩形型,见图 3-4。
它们仅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S)设计,而不用于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SLS)。

24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a) 抛物线-矩形分布 (b) 双线形分布

(c) fck≤50MPa 时混凝土的等效设计应力分布

图 3-4 用于混凝土截面设计的应力-应变关系
(a)抛物线-矩形分布
  n
 f cd [1  (1  c ) ] 0   c   c2
c    c2 (3-12)

 f cd  c 2   c   cu 2

式中:
n 表 3-3 中定义的指数;
εc2 达到最大强度时的应变值;
εcu2 极限应变。
(b)双线性图式
εc3 达到最大强度时的应变值,使用设计值时即为 fcd;
εcu3 极限应变。
(c)简化矩形图式
λ 和 ε 分别用来定义有效受压区高度和有效强度,取值如下:
当 fck≤50MPa 时,λ=0.8
当 50<fck≤90MPa 时,λ=0.8-(fck-50)/400
当 fck≤50MPa 时,ε=1.0
当 50<fck≤90MPa 时,ε=1.0-(fck-50)/200
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截面分析,所
2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采用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为:
  n
 f c [1  (1  c ) ] c  0
c   0 (3-13)

 fc  0   c   cu
式中:
ζc 混凝土压应变为 εc 时的混凝土压应力;
ε0 混凝土压应力刚达到 fc 时混凝土的压应变,按下式计算:
 0  0.002  0.5  ( f cu ,k  50) 105 (3-14)
当计算的 ε0 值小于 0.002 时,取为 0.002;
εcu 正截面的混凝上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时,按
下式计算:
 cu  0.0033  0.5  ( f cu ,k  50)  10 5 (3-15)
如计算的 εcu 值大 0.0033,取为 0.0033;当处于轴心受
压时取为 ε0;
n 系数,按下式计算:
1
n  2  ( f cu ,k  50) (3-16)
60
当计算的值大于 2.0 时,取为 2.0。
比较式(3-12)和式(3-13)可以看出,中欧规范所采用的应力-应变
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有关参数有些差别。此外欧洲规范还给出了另
外两种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式。
3.2 钢筋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另一种建筑材料,它不仅为结构提供抗
拉强度及抗压强度,还使结构具有特殊要求的变形性质,使结构在偶
然局部超载的情况下发生内力重分布而不破坏。所以钢筋的力学性能
非常重要。

3.2.1 中欧规范钢筋特性对比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牌号分别指钢筋的供货形式、直径及钢筋的
表示方法。中欧规范中对于钢筋的品种、规格的规定比较接近,品种
一般都是直条和盘卷。GB 50010-2010 中钢筋的规格一般为 6~40mm

26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或 6~50mm。EN 10080 中,钢筋的最小规格可到 4mm,一般直条钢


筋的常用规格范围在 12~32mm,盘卷钢筋规格一般不大于 l0mm。
对于钢筋的强度级别或牌号,各国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但总体
思路一般是考虑到低、中、高几种强度,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特殊要求,
如抗震要求。
但各国标准还各有侧重,GB 50010-2010 中钢筋的总体思路是低、
中、高级别兼顾,而 EN 10080 中钢筋没有低强度级别,偏重于向中、
高级别发展。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规定了五种级别:HPB 300 级、
HRB 335 级、HRB400 级、RRB400 级和 HRB500 级,如无特殊要求
时均为普通用途,有特殊要求时可执行协议条款,即强屈比和反弯试
验的规定,其中 HPB 表示热轧钢筋,HRB 表示热轧带肋钢筋,RRB
表示余热处理带肋钢筋。欧洲标准 EN10080-1999 规定了 B500A、
B500B 和 B450C 三种级别,并分 A、B 和 C 三种延性(塑性)等级。例
如,屈服强度为 500MPa 且延性等级为 B 的钢筋以“B500B”为标识,
其中“B500”表示屈服强度为 500MPa 的钢筋,后面的“B”表示该钢筋
的延性等级。值得注意的是 EC2 不包含光圆钢筋。

3.2.2 中欧规范钢筋强度对比

对设计者而言,钢筋最重要的特性参数通常是其标准屈服强度
fyk。
EC2 定义标准屈服应力 fyk 由标准屈服荷载除以钢筋的截面公称
面积得到。此外,对于没有明显屈服应力的钢筋,可将残余变形为
0.2%对应的试验应力作为屈服应力来使用。图 3-5 示出了钢筋典型的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2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热轧钢 (b) 冷处理钢

图 3-5 典型的钢筋应力-应变关系图
EC2 规定 fy,max 不得超过 1.3fyk。极限抗拉强度表示为 ft=kfy,欧
洲规范中对 k 的要求见表 3-6。这些特性是针对的是温度范围在
-40℃~100℃之间的钢筋。
表 3-6 EC2 规定的钢筋特性
产品形式 直条和盘卷 要求值或分位值(%)

等级 A B C -

特征屈服强度 fyk 或 f0.2k(MPa) 400~600 5.0

≥1.15,
k=(ft/fy)k 的最小值 ≥1.05 ≥1.08 10.0
<1.35

最大拉力时的特征应变,εuk(%) ≥2.5 ≥5.0 ≥7.5 10.0

GB 50010-2010 对于具有明显屈服的钢筋,将屈服点对应的强度
定义为钢筋的屈服强度,用 fy 表示,曲线上对应于最大强度的点为极
限抗拉强度,用 ζb 表示;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的钢筋,取应力-应变曲
线上残余应变为 0.2%点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同样曲线上对应于最大强度的点为极限抗拉强度,一般应力应变曲线
上残余应变为 0.2%的点的应力约为极限抗拉强度的 85%,即 0.85ζb。
作为对比,表 3-7 列出中欧规范采用的强度值。

28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表 3-7 中欧规范中采用的普通钢筋强度
规范或标准 种类(热扎钢筋) d(mm) fyk fyd(抗拉) f’yd(抗压)

HPB300 6~22 300 270 270

HRB335 6~50 335 300 300


GB50010-2
HRB400、
010 6~50 400 360 360
RRB400

HRB500 6~50 500 435 410

R235 8~20 235 195 195

JTG HRB335 6~50 335 280 280

D62-2004 HRB400 6~50 400 330 330

KL400 8~40 400 330 330

B400 400 350 -

EC2 B500 500 435 -

B600 600 520 -

3.2.3 中欧规范钢筋延性对比

EC2 规定钢筋必须具有足够的延性,延性是用钢筋的抗拉强度与
屈服应力之比(即强屈比 k= (ft/fy)k)和最大拉力时的应变 εuk 来定义
的。欧洲规范关于钢筋延性等级的规定见表 3-8。
表 3-8 钢筋的延性等级
等级 最大拉力时的标准应变 εuk k =(ft/fy)k 的最小值

A ≥2.5% ≥1.05

B ≥5% ≥1.08

C ≥7.5% ≥1.15, <1.35

欧洲规范中,强屈比根据不同的用途,其指标也不相同,如对塑
性要求较低的强屈比一般在 l.05 左右。对塑性仅有一般要求的,强屈
比一般在 1.10 左右,而对塑性有较高要求的一般在 1.25 左右。强屈
比还跟地震有关,地震少的地区或国家,对强屈比的要求低些,而地
震多的地区或国家,对强屈比的要求要高些,所以我国对强屈比的要
求要高于欧洲各国。

2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规范对延性的定义是以断口伸长率(δ5、δ10 和 δ100)表示的,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反映钢筋拉断以后颈缩局部区域的残余
变形而并不反映拉断前的平均总变形。
我国规范规定的高强钢丝、钢绞线的延性较高,热轧钢筋的延性
极好,均匀伸长率在 10%~20%之间,超过国外标准的要求。但钢筋
冷加工后均匀伸长率却大幅下降,呈明显的脆性。我国规范规定的强
屈比为 1.25,是根据需方要求才保证的协议条款。
作为对比,表 3-9 给出了中欧规范对钢筋延性的要求。
表 3-9 中欧钢筋的伸长率
标准 牌号或等级 规格范围(直径,mm) 伸长率(%)

GB 1499.1-2008 HPB235 8~20 ≥25

HRB335 ≥16

GB1499.2-2007 HRB400 6~25,28~50 ≥14

HRB500 ≥12

GB13014-2013 RRB400 8~25,28~40 ≥14

Part2 B500A 4~16 2.5%


prEN10080-19
Part3 B500B 5.0%
99 6~40
Part4 B450C 7.5%

注:① δ5 表示按试件 5d 段内的伸长量计算;

② 按试件规定区段(203. 2mm)内的伸长量计算。

3.2.4 中欧规范钢筋冷弯性能对比

钢筋弯钩、弯折加工时应避免裂缝和折断,冷弯性能可通过冷弯
试验确定。热轧钢筋的冷弯性能很好,而脆性的冷加长钢筋的较差。
钢丝、钢绞线不能弯折,只能以直条或平缓的曲线形式使用。钢筋产
品标准及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都对钢筋冷弯性能提出了要求,钢筋在
使用前应通过相应的试验检验。表 3-10 给出了中欧规范对钢筋弯曲
和反弯试验的规定。
从表 3-10 可以看出,我国标准中有弯曲试验,且规定弯曲角度
为 180°或 90°,而欧洲标准则没有弯曲试验。另外,我国标准规定反
弯试验的角度为正向 45°、反向 23°,而欧洲规范规定反弯试验的角
30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度为正向 90°,反向 20°。对于反弯试验,我国规范的规定比欧洲规


范的规定更为宽松。
表 3-10 中欧钢筋弯曲和反弯试验规定
弯曲试验 反弯试验

标准号 牌号或等级 弯曲 直径范围 弯芯直径 弯曲角 直径范围 弯芯直

角度 (mm) (mm) 度 (mm) 径(mm)

GB

1499.1-2 HPB235 8~20 a - - -

008

(若要
6~25 3a 6~25 4a
HRB335 求)正
28~50 4a 28~50 5a
向 45°
GB1499.
180° 6~25 4a 反向 6~25 5a
2-2007 HRB400
28~50 5a 23° 28~50 6a

6~25 6a 6~25 7a
HRB500 -
28~50 7a 28~50 8a

GB1301 8~25 3a
RRB400 90° - -
4-2013 28~40 4a

Part B500
4~16 5d
2 A 正向

prEN100 Part B500 90°


- - - ≤16 5d
80-1999 3 B 反向

Part B450 20° >16~≤25 8d

4 C >25~≤40 10d

① a 表示我图标准中的钢筋直径;

② d 表示欧洲标准中的钢筋直径。

3.2.5 中欧规范钢筋设计假定对比

对于截面设计,EC2 允许使用两种可以相互取代的应力-应变关
系曲线,如图 3-6 所示。采用以下两者中的一种:
(1)倾斜的屈服曲线,应变限值为 εud,最大应力为与应变 εuk
3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应的 kfyk/γs;
(2)水平的屈服平台,应力等于 fyd,应变无限制。
εud 可由国家附件确定,推荐取为 0.9εuk。εuk 和 k 可从表 3-8 查取。
对于持久和短暂设计状况,钢筋的 γs 推荐值为 1.15。钢筋弹性模量的
设计值 Es 可取为 200GPa。
GB50010-2010 规定设计中采用的钢筋应力-应变关系为:
 Es  s s   y
s   (3-17)
 fy  y   s  0.01
式中:
Es 钢筋弹性模量;
fy 钢筋屈服强度;
εy 钢筋屈服应变,εy=fy/Es。
对应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3-7 所示。

A-理想假定线
B-设计采用线

图 3-6 EC-2 中钢筋应力-应变关系图(拉压通用)

图 3-7 GB50010-2010 中的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作为对比,中欧规范所采用的钢筋弹性模量如表 3-11。

32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表 3-11 中欧规范采用的钢筋弹性模量
规范或标准 种类 Es

HPB300 2.1×105N/mm2

GB50010-2 HRB335、RRB400、HRB400、HRB500 2.0×105N/mm2

010 消除应力钢丝 2.05×105N/mm2

钢绞线 1.95×105N/mm2

R235 2.1×105N/mm2

HRB335、HRB400、KL400
2.0×105N/mm2
JTG 精轧螺纹钢筋

D62-2004 消除应力光面钢丝、螺旋肋钢丝、刻痕钢
2.05×105N/mm2

钢绞线 1.95×105N/mm2

普通钢筋 2.0×105N/mm2

EC2 钢丝 2.05×105N/mm2

钢绞线 1.95×105N/mm2

3.3 中欧规范材料分项系数对比

EC2-2 规定了用于混凝土桥梁设计的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预应力
筋材料分项系数的特定值,如表 3-12 所示。
表 3-12 材料分项系数的推荐值(EC2-2)
设计状态 γc(混凝土) γs(普通钢筋) γs(预应力筋)

ULS持久和短暂状况 1.5 1.15 1.15

ULS偶然状况 1.2 1.0 1.0

疲劳 1.5 1.15 1.15

SLS 1.0 1.0 1.0

JTG D60-2004 关于混凝土桥梁设计的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预应


力筋材料分项系数的特定值,如表 3-13 所示。
比较表 3-12 和表 3-13 可以看出,欧洲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比我
国规范混凝土的分项系数平均大 3.33%,但钢筋的分项系数比我国规
范的分项系数平均小 4.17%。我国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不考虑疲劳验

3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算,因此没有给出疲劳分项系数,这是我国规范与欧洲规范较大的不
同之处,值得注意。
表 3-13 材料分项系数的推荐值(JTG D60-2004)
设计状态 γfc(混凝土) γfs(普通钢筋) γfs(钢绞线) γfs(精轧螺纹钢)

ULS 1.45 1.2 1.47 1.2

SLS 1.0 1.0 1.0 1.0

3.4 本章小结

(1)欧洲规范用两种形式表示混凝土强度标号,比如 C40/50,
前者为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强度特征值,后者为立方体试件强度的特
征值;我国规范用一种形式表达,比如 C50 表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
标准值。当中欧规范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时,欧洲规范的标准强度值
比我国规范的特征值平均高 23.5%。
(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表 3-2 给出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我
国和欧洲规范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由表中数值可以看出,在以受
压为主的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当中欧规范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时,欧
洲规范的强度设计值比我国规范的强度设计值平均高 15.3%。
(3)弹性模量。EC2 取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上 0 与 0.4fcm
(fcm 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连线的斜率作为混凝土的受压
弹性模量,JTG D62-2004 采用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是对标准棱柱
体试件,加载至 0.5 fc,反复 5~10 次取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斜率。
两者相差不大。当中欧规范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时,欧洲规范的弹性
模量比我国的弹性模量平均高 5.7%。
(4)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用于结构分析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中欧规范均为经验公式。形式相差较大,参数取值方法也不同。研究
表明中欧规范关于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在峰值应变之前非常接近,
峰值应变之后,曲线差异较大,我国规范的曲线呈缓慢下降趋势,且
极限应变较大,而欧洲规范的曲线呈快速下降趋势,且极限应变较小;
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截面设计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相同,但参数
取值也有差异,此外,欧洲规范还给出了两种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
式。
(5)钢筋的特性。我国和欧洲标准中钢筋的品种、规格比较接
34

万方数据
第 3 章 材料

近,品种一般都是直条和盘卷,规格一般为 6~40mm 或 6~50mm。


欧洲标准最小规格可到 4mm。一般直条钢筋的常用规格范围在 12~
32mm,盘卷钢筋规格一般不大于 l0mm。
钢筋的强度级别或牌号。我国标准规定了五种级别:HPB 235 级、
HRB 335 级、HRB400 级、RRB400 级和 HRB500 级,如无特殊要求
时均为普通用途,有特殊要求时可执行协议条款,即强屈比和反弯试
验的规定,其中 HPB 表示热轧钢筋,HRB 表示热轧带肋钢筋,RRB
表示余热处理带肋钢筋。欧洲标准 EN10080-1999 规定了 B500A、
B500B 和 B450C 三种级别,并分 A、B 和 C 三种延性(塑性)等级。例
如,屈服强度为 500MPa 且延性等级为 B 的钢筋以“B500B”为标识,
其中“B500”表示屈服强度为 500MPa 的钢筋,后面的“B”表示该钢筋
的延性等级。
(6)钢筋强度。我国国标准中钢筋的总体思路是低、中、高级
别兼顾,而欧洲标准中钢筋没有低强度级别,从 400Mf'a 级起步,偏
重于向中、高级别发展。总体来看,钢筋强度级别的设置为低 300
MPa、400MPa,高 500MPa,同时再考虑到特殊使用要求的模式是比
较合理的。
(7)钢筋延性。EC2 中的延性用钢筋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应力之
比 (ft/fy)k 和最大拉力时的应变 εuk 来定义。伸长率 B500A 为 2.5%,
B500B 为 5.0%,B450 为 7.5%,强屈比分别规定为 1.05,
1.08 和 1.15~
1.35。我国以断口伸长率(δ5、δ10 和 δ100)表示延性,具有很大的局
限性,因为它只反映钢筋拉断以后颈缩局部区域的残余变形而并不反
映拉断前的平均总变形。我国的高强钢丝、钢绞线的延性较高;热轧
钢筋的延性极好,均匀伸长率在 10%~20%左右,超过国外标准的要
求,但钢筋冷加工后均匀伸长率却大幅下降,呈明显的脆性。我国标
准规定的强屈比为 1.25。
(8)钢筋弯曲。我国标准规定有弯曲试验,弯曲角度为 180°,
而欧洲标准未规定弯曲试验。我国标准规定反弯试验的角度为正向
45°、反向 23°,欧洲规范规定反弯试验的角度为正向 90°,反向 20°,
相对于欧洲规范讲,我国规范的规定较宽松。
(9)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中欧规范基本相同,均为理想弹塑

3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模型,所不同的是欧洲规范另外还规定一种线性强化模型作为替换
方案。
(10)分项系数。欧洲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比我国规范混凝土的
分项系数平均大 3.33%,但钢筋的分项系数比我国规范的分项系数平
均小 4.17%。我国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不考虑疲劳验算,因此没有给
出疲劳分项系数,这是我国规范与欧洲规范较大的不同之处,值得注
意。

36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4.1 概述

由于混凝土和钢筋各自的特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筋混
凝土结构具有不同于其他结构的特点:低强度的混凝土是弹塑性材
料,高强度的混凝土呈现明显的脆性;正常使用荷载下,钢筋混凝土
构件是带缝工作的,混凝土产生裂缝后成为各向异性体,其变形特性
完全不同于未开裂时的构件。是否考虑,以及如何考虑这些因素,需
要根据二阶效应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
二阶效应是由轴向力与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相互影响而产生的附
加作用效应。一阶挠度导致轴力在构件中产生附加弯矩,附加弯矩反
过来又会使挠度增加。这种效应又称为 P-Δ 效应,因为附加弯矩是由
轴向力与构件或结构的挠度的乘积产生的。最简单的二阶效应是轴向
力和水平力作用在悬臂桥墩顶部的情形,如图 4-1 所示。二阶效应的
计算可通过计入该附加变形影响的二阶分析计算。
EC2 规定如果二阶效应低于对应一阶效应的 10%,则可以忽略二
阶效应。

单独由 H 产生的挠度
(一阶) 由 P 和 H 产生的挠度
(二阶)

图 4-1 初始直立的桥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4.2 二阶效应的简化准则

由于二阶效应是轴力在一阶变形基础上产生的,与一阶弯矩相
比,一般不是很大。当与一阶弯矩相比可以忽略时,则可不考虑几阶
效应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简化。因为分析二阶效应时考虑的因素和处
3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方法不同,各国规范中判别忽略二阶效应的条件也不同。

4.2.1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长细比限值取值对比

如果使用简化方法,可用有效长度确定构件的长细比。然后用长
细比确定是否进行二阶分析。长细比定义如下:
λ=l0/i (4-1)
其中,l0 为有效长度,i 为未开裂混凝土截面的回转半径。
EC2 给出了一条简化准则,当长细比 λ 低于国家决定参数 λlim 值,
则可以忽略二阶效应,而 λlim 的推荐值可如下得出:
lim  20 A  B  C / n (4-2)
式中,n=NEd/(Acfcd)为轴压比。轴力越大,n 越大,也意味着截面
对二阶效应越敏感,相应的长细比限值就越小。同时徐变、配筋率和
一阶弯矩峰值与二阶弯矩峰值的相对位置也会影响长细比限值。它们
分别通过 A、B、C 三项体现:
A=1/(1+0.2фef) (4-3)
其中,фef 为有效徐变系数。在 фef 未知的情况下,A 可以取为 0.7。
相当于近似取 фef=2.0,这是一种合理的保守做法。
B  1 2 (4-4)
其中,ω=Asfyd/(Acfcd)为力学上的配筋率。如果 ω 未知,B 可取为
1.1,这相当于 ω=0.1。
C  1.7  rm (4-5)
其中,rm 为弯矩比 M01/M02,这里的 M01 和 M02 为构件杆端的一
阶弯矩,即, M 01  min( M top , M bottom )  ei N , M 02  max( M top , M bottom )  ei N ,
因此 M 02  M 01 。如果 rm 未知,C 可取为 0.7,这相当于整个构件承受
弯矩均匀的情况。如果构件的一阶弯矩主要来自横向荷载或者构件的
几何缺陷,或者构件为无支撑构件时,C 值也应取 0.7。
我 国 规 范 JTG D62-2004 规 定 , 当 偏 心 受 压 构 件 的 长 细 比
  l0 / i  17.5 时,应考虑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轴向力偏心
距的影响,即应考虑二阶效应。当 l0 / i  17.5 可忽略二阶效应的影响。
对比中欧规范的长细比限值如图 4-2,当取 A=0.7,B=1.1,C=0.7
时,长细比限值和轴压比(0<n<0.9)有如下关系:1)当 0<n<0.38
38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时,欧洲规范的长细比限值均比我国规范的大,即我国规范较欧洲规
范更为保守。2)当 n=0.38 时,欧洲规范与我国规范的长细比限值是
一样的。3)当 0.38<n<0.9 时,欧洲规范的长细比限值比我国规范的
小,即欧洲规范较我国规范更保守。

图 4-2 中欧规范长细比限值和轴压比的关系
现以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作进一步验证,取 A=0.7,B=1.1,
C=0.7,
按 GB 50010-2010 分别取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时,对
比中欧规范的长细比限值 λlim。
表 4-1 长细比限值 λlim
抗震等级(轴压比)
规范
一级(n=0.65) 二级(n=0.75) 三级(n=0.85) 四级(n=0.90)

EC2 13.37 12.45 11.69 11.36

JTG D62-2004 17.5

从表 4-1 可以看出,欧洲规范规定的长细比限值随着轴压比的增
大而减小,同时当 0.38<n≤0.9 时,欧洲规范的长细比限值均比我国规
范的取值小。即此时欧洲规范更为保守。

4.2.2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长细比限值算例对比

算例 4-1 条件:现有一顶端带有自由滑动支座的桥墩,高度 l 为
27.03m,其截面尺寸如图 4-3 所示。桥墩混凝土的圆柱体抗压强度为
40MPa,承受的轴力为 31867kN。试计算其短轴方向上的长细比,并
判断其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桥墩的有效长度取其实际高度的 2.1
倍。
3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墩底 Ф50
的排水管

图 4-3 算例 4-1 中桥墩的截面尺寸


1. 按欧洲规范 EC2-2 计算
截面绕短轴的惯性矩=3.1774m4,截面的面积=4.47m2。长细比的
限值由下式确定:
lim  20 A  B  C / n
由于本例轴力未分短期作用还是长期作用,按照前述讨论可保守
地取 A=0.7。截面配筋率,取 B 的推荐值,即 B=1.1。由于桥墩可自
由侧移,因此是无支撑的构件,无法从桥墩两端的弯矩比计算 C,因
此取 C=0.7(相当于两端无相对侧移的桥墩两端弯矩相等)

轴压比为:
31867 103
n  N Ed /( Ac f cd )   0.314
4.47 106  22.67
其中 fcd=αccfck/γc=0.85×40/1.5=22.67MPa。
因此由式(4-2)可得: lim  20  0.7 1.1 0.7 / 0.314  19.4
桥墩截面的回转半径:i=0.843m
结构的有效长度:l0=2.1×27.03=56.763m
长细比:λ=56763/843=67.3>>19.4
因此,桥墩的二阶效应不可忽略。
2. 按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计算
截面绕短轴的惯性矩=3.1774m4,截面的面积=4.47m2。则回转半
径 i 为:
I 3.1774
i   0.843
A 4.47
长细比为:
40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l0 2.1l 2.1 27.03


    67.3  17.5 (限值)
i i 0.843
根据规范 JTG D62-2004 规定,桥墩的二阶效应不可忽略。
比较上述中欧规范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利用欧洲规范计算的轴压
比 n=0.314<0.38,此时我国规范计算的长细比限值(17.5)比欧洲规
范计算的长细比限值(19.4)小,即我国规范较欧洲规范更为保守。

4.2.3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有效长度取值对比

EC2 规定有支撑构件的有效长度(图 4-4(a)):


 k1   k2 
l0  0.5l 1    1   (4-6)
 0.45  k1   0.45  k2 
无支撑构件的有效长度(图 4-4(b))


 k k  k   k  
l0  l max  1  10 1 2 ; 1  1   1  2   (4-7)

 k1  k2  1  k1   1  k2  

其中,k1 与 k2 分别为构件端点 1 和端点 2 处转动约束的刚度,它
们与构件自身的抗弯刚度有关,按下式计算:
 EI
k 
M l
其中:
ζ 为弯矩 M 作用下约束的转角;
EI 为受压构件的抗弯刚度;
l 为受压构件约束之间的净高。
k=0 为刚性转动约束的理论极限,k=∞代表无任何转动约束的情
况。因为实际结构中没有完全的刚性约束,所以 EC2 建议 k1 和 k2 的
最小值为 0.1。

(a) 单个桥墩的压屈(有支撑) (b) 侧移模式下的整体压屈(无支撑)

图 4-4 有支撑和无支撑构件的压屈模态

4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B 50010-2010 规定构件计算长度 l0 的取值:当两端均为不移动


的铰时取 l,如图 4-5(a);当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取 2l,如图 4-5(b);
当一端固定一端为不移动的铰时取 0.7l,如图 4-5(c);当构件两端
固定时取 0.5l,如图 4-5(d)
。l 为构件支点间长度。

图 4-5 独立构件的各种压屈模态及其相应的有效长度示例
根据图 4-5 的条件按 EC2 相关规定计算构件的有效长度 l0,并与
GB 50010-2010 相对应的有效长度进行对比:
(1)如图 4-5(a),即两端均为不移动的铰时,k1=∞,k2=∞且
该构件为有支撑构件,则根据式(4-6)计算得:
 k1   k2 
l0  0.5l 1    1  
 0.45  k1   0.45  k 2 
 
2

 0.5l 1  
 0.45   
l
(2)如图 4-5(b)
,即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k1=0,k2=∞且该构
件为无支撑构件,则根据式(4-7)计算得:
 kk  k   k 
l0  l max  1  10 1 2 ; 1  1   1  2 
 k1  k 2  1  k1   1  k 2 
 0   0    
 l max  1  10 ; 1    1  
 0    1  0   1   
 2l
(3)如图 4-5(c),即一端固定一端为不移动的铰时,k1=∞,k2=∞
且该构件为有支撑构件,则根据式(4-6)计算得:

42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 k1   k2 
l0  0.5l 1    1  
 0.45  k1  0.45  k 2 

 
2

 0.5l 1  
 0.45   
l
(4)如图 4-5(d)
,即构件两端固定时,k1=∞,k2=∞且该构件
为有支撑构件,则根据式(4-6)计算得:
 k1   k2 
l0  0.5l 1    1  
 0.45  k1  0.45  k 2 

 
2

 0.5l 1  
 0.45   
l
根据(1)~(4)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按图 4-5 的
条件进行计算,其条件不是很完整,k1 和 k2 的取值都不是很精确,
都是取它们极限状态下的值,没有考虑构件自身的抗弯刚度;2)按
图 4-5(a)和图 4-5(b)的条件进行计算的结果与 GB 50010-2010
的规定是相同的;而按图 4-5(c)和图 4-5(d)进行计算的结果与
GB 50010-2010 的规定比较接近。

4.2.4 中欧规范独立构件有效长度算例比较

算例 4-2 条件:算例 4-1 桥墩基础的转动柔度(即桩群和桩帽的


转动刚度的倒数)为 6.976×10-9rad/kNm。混凝土的短期弹性模量 E
取为 Ecm=35×103MPa。试计算该桥墩在短轴方向上的有效长度。
1. 按欧洲规范 EC2 计算
截面关于短轴的惯性矩=3.1774m4,因此:
EI/l=35×106×3.1774/27.03=4.114×106kNm/rad
在桥墩的底端,k1=(ζ/M)·(EI/l)=6.976×10-9×4.114×106=28.7×10-3。
该结果小于推荐的最小限值 0.1。但是,由于上述刚度是由土的材料
特性的下限和桩帽刚度计算得到的,因而 k 取刚度较大的计算值。
由于墩顶自由,故 k2=∞。
计算有效长度:

4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0.0287    0.0287    
l0  l  max  1  10  ; 1    1  
 0.0287    1  0.0287   1    
 l  max 1.13; 2.06
 2.06l
2. 按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取值
由于桥墩顶端带可自由侧移,桥墩与基础连接可认为刚性连接,
计算模型可近似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根据规范 JTG D62-2004
规定,l0 取 2l。
根据算例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尽管我国规范取值方法偏于简
化,但是欧洲规范计算的有效长度与我国规范规定的长度很接近。这
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计算长度对 k1,k2 的取值并不敏感。

4.3 中欧规范二阶分析方法对比

二阶效应是一个与结构整体受力反应密切相关的问题,应从结构
整体受力特征出发,不能简单视为只涉及单根构件截面设计中弯矩需
要增大的问题。对于有侧移结构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附加弯矩的计
算,目前已经形成了实用简化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等多种方
法,现有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 4 类:杆系结构考虑二阶效应的非线
性有限元法、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弹性有限元法、计算有侧移结构二
阶效应附加内力的各种弹性简化方法〔包括迭代 P-Δ 法、层增大系数
法、结构整体增大系数法、负刚度杆件法和负面积杆件法等,其中以
层增大系数法最为普遍)以及使用构件截面偏心距增大系数(或弯矩增
大系数)的传统方法。
我国规范允许采用考虑二阶效应的弹性分析方法和构件截面偏
心距增大系数法,而欧洲规范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非线性二阶分析的
一般方法、基于名义刚度的二阶分析和基于曲率估计的方法。当能够
确定名义刚度的值时,基于名义刚度的二阶分析方法可用于独立构件
和整体结构。基于曲率估计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独立构件,但采用真实
的曲率分布假定,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整体结构。

4.3.1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刚度法与我国规范 η-l0 法对比

44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EC2 规定按下式通过增大一阶弯矩(包含所有初始缺陷效应)来
确定桥梁或桥梁构件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总弯矩:
  
M Ed  M 0Ed  1   (4-8)
 ( N B / N Ed )  1 
式中,β = π2/c0,NB=π2EI/l02,其中 l0 为压屈有效长度。M0Ed 为由
一阶分析得到的设计弯矩(包含初始缺陷引起的弯矩),c0 取决于弯
矩的分布进而取决于柱的曲率。对于曲率均匀的压杆,c0=8。对于曲
率呈正弦分布的压杆,c0=π2,弯矩计算的简化形式:
 M 0Ed 
M Ed    (4-9)
1  ( N Ed / N B ) 
混凝土开裂会体现出显著的非线性,而且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响
应中也有着内在的非线性。这就导致针对给定轴力的“EI”随着弯矩的
增大而减小,且并不唯一。
EC2 通过为给定截面指定一个“名义刚度”EI 来克服这个困难,名
义刚度取决于所有相关参数,诸如配筋率、轴向力、混凝土强度、徐
变和长细比等:
EI=KcEcdIc+KsEsIs (4-10)
其中:
Ecd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设计值,即 Ecm/γcE。γcE 是国家确定
参数,推荐值为 1.20;
Ic 混凝土毛截面的惯性矩;
Es 钢筋弹性模量的设计值;
Is 钢筋绕混凝土截面形心的惯性矩;
Kc 考虑开裂、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和徐变的系数;
Ks 钢筋的贡献系数,Ks=1.0。
在此计算方法中,构件整个高度范围内的 EI 只能取一个值。如
果构件中有钢筋被截断,使用这个方法要谨慎,因为这会影响使用上
述 β 参数时假定的曲率的贡献。如果钢筋按弯矩承载力包络图连续截
断,β 值采用弯矩为常数时的 π2/8 则更为合适。由于二阶弯矩取决于
截面的刚度,而截面的刚度自身又受其配筋影响,所以如果要从初始
计算假定的钢筋用量中节省,则按照第 5.8.7 条所进行的计算将是一
个迭代的过程,如图 4-6。
4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一阶弯矩 (b) 一阶弯矩引起的挠度 (c) 一阶弯矩放大后引起的附加二阶


(不含缺陷) (不含缺陷) 弯矩(不含缺陷)

(d) 缺陷引起的一阶弯矩 (e) 缺陷引起的一阶弯矩产生 (f) 缺陷引起的一阶弯矩放大后引


的挠度 起的附加二阶弯矩

考虑二阶效应的总弯矩为(a)、(c)、(d)和(f)四项之和

图 4-6 有端弯矩和缺陷的有支撑柱
JTG D62-2004 规定,当混凝土结构构件需考虑二阶效应时,则
构件截面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 e0 应乘以一个偏心距增大
系数 η。对于矩形、T 形、Ι 形和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偏心距增
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l
  1 ( 0 ) 2 1 2 (4-11)
1400e0 / h0 h
e
1  0.2  2.7 0  1.0 (4-12)
h0
l
 2  1.15  0.01 0  1.0 (4-13)
h
式中:
l0 构件的计算长度;
e0 轴向力对截面重心轴的偏心矩;
ho 截面有效高度,对圆形截面取 h0=r+rs;
h 截面高度,对圆形截面取 h=2r,r 为圆形截面半径;
δ1 荷载偏心率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
46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δ2 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
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对于偏心构件的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
公式与 EC2 基于名义刚度法所采用的增大系数的计算公式有很大差
异,而且一阶弯矩还考虑由初始缺陷引起的弯矩。

4.3.2 基于名义刚度法与 η-l0 法算例对比

算例 4-3 条件:算例 4-1 桥墩混凝土的圆柱体抗压强度为 40MPa,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绕短轴承受 31867kN 的轴向荷载和 1366kN 的水
平荷载,如图 4-7。纵向主钢筋为 136 根直径为 32mm 的钢筋。在此
荷载工况下,有效徐变系数 фef 为 1.0,Ecm=35×103MPa。试计算桥墩
底部的最终弯矩。

图 4-7 算例 4-1 中桥墩的荷载情况


1. 按欧洲规范 EC2 计算
首先计算混凝土截面的惯性矩和钢筋绕混凝土截面质心的惯性
矩,它们分别为:
Ic=3.177m4
Is=7.81×10-2m4
根据 EN1992-1-1 第 5.8.7.2(2)条系数 Kc:
fck 40
k1    1.41
20 20
 67.3
k2  n  0.314   0.12  0.2 满足要求
170 170
(n 和 λ 取自算例 4- 1)
k1k2 1.41 0.12
Kc    0.085 (对于 ρ>0.002)
1  cf 11

4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 EN1992-1-1 第 5.8.6(3)条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d=Ecm/γcE=35×103/1.2=29.2×103MPa
根据 EN1992-1-1 第 5.8.7.2(2)条钢筋的贡献系数:
Ks=1.0(对于 ρ>0.002)
墩的名义抗弯刚度为:
EI=KcEcdIc+KsEsIs
=0.085×29.2×103×3.177×1012+1.0×200×103×7.81×1010
=2.35×1016Nmm2
由算例 4-2,有效压屈长度 l0=2.1×27.03=56.763m,于是压屈荷载:
 2 EI  2  2.35 1016
NB    71911.2kN
l02 567632
墩顶的初始缺陷位移计算,即 l  i  l  0   k ,其中
k  2 / l  2 / 7 . 0 30 为国家确定参数,推荐值为 1/200。本
=2 0.38,ζ
算例使用 EN 1992-1-1 中所规定的下限值 αh≥2/3 以考虑较大的施工误
差,但 EN 1992-2 中不存在这样的限值。于是:
1 2
l  i  27030    90mm
200 3
墩底的一阶弯矩 M0Ed=1366×27.03+31867×0.09=39791kNm。
二阶效应的最终弯矩:
  
M Ed  M 0Ed  1 
 ( NB / NEd )1

对于近似正弦曲率,β 取为 1.0,于是上式被简化为:
 M 0 Ed  39791
M Ed      71055.4 kNm
 1 N Ed / N B   131867/ 71911.2
2. 按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计算
桥墩可视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构件,根据规范 JTG D62-2004
推荐,l0 = 2l。假设保护层厚 40mm,取 as=56mm。
墩底一阶弯矩:MI=Hl=1366×27.03=36923kNm
则由式(4-11)有
M  36923
e0    1158.7mm
N 31867
e 1158.7
1  0.2  2.7 0  0.2  2.7   1.48  1.0 ,取 ξ1=1.0
h0 2500  56

48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l 2.0  27.03
2  1.15  0.01 0  1.15  0.01  0.93
h 2.5
1 l
  1 ( 0 ) 2 1 2
1400e0 / h0 h
1 2  27.03 2
 1 ( ) 1 0.93
1400 1158.7 / 2444 2.5
 1.66
则桥墩底部的最终弯矩为:
M  e0 N  1.66 1.159  31867  61310.2kNm
中欧规范在轴力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比较见下图:

图 4-8 欧洲规范基于刚度名义计算的弯矩

图 4-9 我国规范计算的弯矩
比较图 4-8 和图 4-9,可以看出欧洲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1l,而
我国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0l。还有欧洲规范的计算值(71055.4kNm)
大于我国规范的计算值(61310.2kNm),相差约 15.9%。分析其原因有
二,其一,欧洲规范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我国规范没有考虑;其二,
欧洲规范推导弯矩放大系数时,使用的极限应变比我国规范的极限应

4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变值大,从而导致放大系数比我国规范的大。

4.3.3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曲率法与我国规范 η-l0 法对比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可从桥梁结构中隔离出来的构件,其边界条件
可通过构件的有效长度来表征。考虑初始缺陷影响的一阶弯矩与由最
大附加挠度引起的弯矩相加。
MEd=M0Ed+M2 (4-14)
其中:
M0Ed 考虑初始缺陷效应的一阶弯矩;
M2 估计的(名义)二阶弯矩。
附加的二阶弯矩由下式计算:
M2=NEde2 (4-15)
e2  1/ r  l02 / c ,其中 1/r 为估计的失效曲率,c 为与曲率分布有关
的系数,当曲率呈正弦分布时,c=π2;当曲率呈均匀分布时,c=8。
曲率 1/r 的值取决于徐变和所施加的轴力大小。对于对称等截面
(包括钢筋也对称布置)的构件:
1/r=KrKф(1/r0) (4-16)
其中:
1/r0 曲率基本值;
Kr 取决于轴力的修正系数;
Kф 考虑徐变的修正系数。
1/r0 的推导是基于矩形截面的,矩形截面的钢筋呈对称布置时,
曲率由下式给出:
1/r0=εyd(0.45d
/ ) (4-17)
其中  yd  f yd / Es ,d=(h/2)+is,h 为截面高度,is 为总钢筋截面
面积半径,d 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在配筋不对称的情况下,根据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值 εyd 和
受压纤维的应变达到失效应变 εc 时截面的应变状态近似计算曲率
1/r0:
1/r0=(εyd+εc)/h (4-18)
其中,h 为弯曲方向上截面的高度(将其作为外层钢筋到截面另一
50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侧的距离的一种近似)。混凝土的应变可以保守地取 εc =εcu2。
Kr 为考虑轴力增长对曲率的削减作用的系数,等于(nu-n)/(nu-nbal)
≤1.0。nu 为截面只承受轴向力 Nu 时的极限承载力,由 Nu 除以 Acfcd
得到。Nu 的计算涉及钢筋的总面积 As ,使得全截面的受压抗力
Nu=Acfcd+Asfyd。因此:
nu=(Acfcd+Asfyd)/Acfcd=1+ Asfyd/ Acfcd
nbal 为轴向荷载的设计值除以 Acfcd,它使得截面的抗弯承载力最
大化,见图 4-11。

图 4-10 “平衡”截面的轴力
对于对称截面的 nbal 取为 0.4。对于其他情形,该值可由截面分
析得到。Kr 总是可以保守地取为 1.0,这种近似的取法通常不会使得
桥墩的设计太不合理,除非压力荷载水平非常高。
Kф 为一个考虑徐变影响的系数,按下式计算:
Kф=1+βфef≥1.0 (4-19)
其中:
af   , t0 M 0 E / M 0 Ed 为有效徐变系数;
lp

β=0.35+fck/200-λ/150,λ 为长细比。
我国规范对于偏心受压构件,采用的简化方法是偏心距增大系数
法,即通过增大偏心距考虑二阶弯矩。计算公式见式(4-11)、
(4-12)
和(4-13)

5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4 基于名义曲率法与 η-l0 法算例对比

算例 4-4 条件:在算例 4-3 所给出的桥墩墩顶施加 31867kN 的轴


向力和绕短轴产生弯矩的 1366kN 的水平力,此轴向力和水平力均是
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而言的,具体计算图见图 4-9。桥墩纵向布置有
136 根直径为 32mm 的钢筋,钢筋的屈服强度为 460MPa(小于 500
MPa 的 标 准 )。 在 此 荷 载 工 况 下 , 有 效 徐 变 系 数 фef 为 1.0 ,
Ecm=35×103MPa。试计算桥墩底部的最终弯矩。
1.按欧洲规范计算
由于截面是对称的(截面的几何形状和配筋均是如此)。钢筋的
回转半径 is 为 845mm,因此有效高度:
d=h/2+is=2500/2+845=2095 mm
曲率 1/r0 由 EN1992-1-1 第 5.8.8.3(1)条计算:
1/r0=εyd(0.45d)
/ =(460/200×103)
(0.45×
/ 2095)=2.44×10-6mm-1
对于对称截面,nbal 取为 0.4,而相对轴力 n=0.314(见算例 4-1)

则 n<nbal,所以 Kr=(nu-n)/(nu-nbal) >1.0,因而 Kr 应取为 1.0。
为了计算 Kф,需要先计算 β,由算例 4-2 可知 λ=67.3,于是:
β=0.35+fck/200-λ/150=0.35+40/200-67.3/150=0.101
可得 Kф=1+βфef =1+0.101×1.0=1.101
于是,名义曲率:
1/r=KrKф(1/r0)=1.0×1.101×2.44×10-6=2.69×10-6mm-1
此墩在稳定问题中的有效长度 l0=2.1×27.03=56.763m,按正弦分
布的曲率决定了 c=π2。
e2=(1/r)l02/c=2.69×10-6×567632/π2=879mm
M2=NEde2=31867×0.879=28011kNm
初 始 缺 陷 在 墩 顶 造 成 的 位 移 可 按 l·ζi=l·ζ0·αh 计 算 , 其 中
αh=2/(l)½=2/(27.03)½=0.38,ζ0 因国而异,其推荐值是 1/200。在本算例
中,EN 1992-1-1 所规定的下限值 αh≥2/3 得以应用以考虑更大的施工
误差,但是此限制在 EN 1992 中是不存在的:
l·ζi=27030×(1/200) ×(2/3)=90 mm
墩底的一阶弯矩 MOEd=1366×27.03+31867×0.09=39791 kNm。
考虑了二阶效应的最终弯矩:
52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MEd=MOEd+M2=39791+28011=67802kNm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曲率方法计算的最终弯矩见图 4-12。在长轴方
向上也需要对由初始缺陷引起的弯矩效应和名义二阶弯矩效应进行
检核。
2. 按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计算
桥墩可视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构件,根据规范 JTG D62-2004
推荐,l0 = 2l。假设保护层厚 40mm,取 as=56mm。
墩底一阶弯矩:MI=Hl=1366×27.03=36923kNm
则由式(4-6)有
M  36923
e0    1158.7mm
N 31867
e 1158.7
1  0.2  2.7 0  0.2  2.7   1.48  1.0 ,取 ξ1=1.0
h0 2500  56
l 2.0  27.03
2  1.15  0.01 0  1.15  0.01  0.93
h 2.5
1 l
  1 ( 0 ) 2 1 2
1400e0 / h0 h
1 2  27.03 2
 1 ( ) 1 0.93
1400 1158.7 / 2444 2.5
 1.66
则桥墩底部的最终弯矩为:
M  e0 N  1.66 1.159  31867  61310.2kNm
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对于考虑二阶效应的最终弯矩的计算方
法只有一种,因此计算过程和结果与算例 4-3 相同,见图 4-9。

图 4-11 欧洲规范基于名义曲率方法计算的弯矩
比较图 4-9 和图 4-11,可以看出:1)欧洲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1l,
5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我国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0l。2)欧洲规范的计算值(67802kNm)
大于我国规范的计算值(61310.2kNm),相差约 10.6%。3)欧洲规范
基于刚度名义的方法和基于名义曲率的方法都考虑了初始缺陷的影
响,而我国规范没有考虑。4)欧洲规范还根据名义曲率考虑了附加
的名义二阶效应,而我国规范只将初始偏心距乘了一个放大系数。

4.4 本章小结

对于是否考虑以及如何考虑二阶效应,中欧规范存在诸多差异,
主要归纳如下几点:
(1)由于二次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问题,计算复杂,
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结构及其构件都需进行二阶分析。为
此各国规范都规定不考虑二阶分析的简化准则。欧洲规范认为二阶效
应低于对应的一阶效应的 10%时,可以不予考虑,为具体应用时易于
判断,又规定构件的长细比满足条件 λ≤λmin=20A·B·C/√n 可不考虑二
阶效应;我国规范则规定   l0 / i  17.5 时要不考虑二阶效应。
当取A=0.7,B=1.1,C=0.7时,中欧规范的长细比限值与轴压比
存在如下关系:1)当0<n<0.38时,欧洲规范的长细比限值均比我国
规范的大,即我国规范较欧洲规范更为保守。2)当n=0.38时,欧洲
规范与我国规范的长细比限值是一样的。3)当0.38<n<0.9时,欧洲规
范的长细比限值比我国规范的小,即欧洲规范较我国规范更保守。
(2)对于有效长度的计算。欧洲规范分为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
情况分别进行计算的,而我国规范是根据经验规定的,但是欧洲规范
计算的有效长度与我国规范规定的长度很接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了计算有效长度对 k1,k2 的取值并不敏感。
(3)中欧规范都很重视轴向受压构件的二次效应。现有分析二
次效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 4 类:杆系结构考虑二阶效应的非线性有限
元法、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弹性有限元法、计算有侧移结构二阶效应
附加内力的各种弹性简化方法以及使用构件截面偏心距增大系数(或
弯矩增大系数)的传统方法。
欧洲规范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名义刚度的二阶分析和基于曲率
估计的方法。当能够确定名义刚度的值时,基于名义刚度的二阶分析
54

万方数据
第 4 章中欧规范轴向受力构件二阶效应分析对比

方法可用于独立构件和整体结构。基于曲率估计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独
立构件,但采用真实的曲率分布假定,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整体结构。
我国规范允许采用考虑二阶效应的弹性分析方法和构件截面偏心距
增大系数法。
(4)基于名义刚度二阶分析方法,根据算例 4-3 的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欧洲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1l,而我国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0l。
欧 洲 规 范 的 计 算 值 ( 71055.4kNm ) 大 于 我 国 规 范 的 计 算 值
(61310.2kNm),相差约 15.9%。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欧洲规范考
虑初始缺陷的影响,我国规范没有考虑;其二,欧洲规范推导弯距放
大系数时,使用的极限应变比我国规范的极限应变值大,从而导致放
大系数比我国规范的大,见图 4-9 和图 4-10。
(5)基于名义曲率二阶分析方法,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对于
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只有一种,因此计算过程和结果与算例 4-3
相同,见图 4-9。
并且通过比较图 4-9 和图 4-11,可以看出:1)欧洲规范的计算
高度为 2.1l,而我国规范的计算高度为 2.0l。2)欧洲规范的计算值
(67802kNm)大于我国规范的计算值(61310.2kNm),相差约 10.6%。
3)欧洲规范基于刚度名义的方法和基于名义曲率的方法都考虑了初
始缺陷的影响,而我国规范没有考虑。4)欧洲规范还根据名义曲率
考虑了附加的名义二阶效应,而我国规范只将初始偏心距乘了一个放
大系数。

5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6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第 5 章裂缝控制

5.1 概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大多是由非荷载因素引起的。主要
包括由温度变化、收缩、徐变、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作用引起的裂缝。
而使用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静荷载或动荷载作用下,当主拉应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引起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沿主拉应力方向增
宽,扩展方向通常与主拉应力方向正交。根据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状
况的不同,如受弯、受剪、受压等,裂缝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除了上面按构件受力状态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分类之外,根据裂缝
产生的顺序,还可分为主裂缝和次裂缝,如图5-1所示。主裂缝一般
呈楔形,其宽度在梁底处最大,中性轴处为零。次裂缝一般出现在主
裂缝之间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拉力最大处,但一般不会延伸至构件表
面。

图5-1 梁受弯时的主裂缝和次裂缝

5.2 中欧规范非裂缝控制对比

5.2.1 中欧规范构造配筋条款对比

为减少及控制温度和收缩可能引起的裂缝,可以配置抵抗温度和
收缩的钢筋,钢筋虽然不能避免裂缝的出现,但可限制裂缝的宽度,
将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板
GB 50010-2010规定按单向板设计的板,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
钢筋外,还需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
截面面积不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小于该方
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直径不小于
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
距不大于200mm。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取为
150mm~200mm,并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
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小于0.1%。
EC2规定在单向板中应布置不小于主筋20%的次横向钢筋。单向
板和双向板中钢筋的间距不超过smax,slabs。smax,slabs的值由执行欧洲规范
国家的国家附录规定,欧洲规范的建议值为:主钢筋,3h≤400mm,
其中h为板的总高度;次钢筋,3.5h≤450mm。对于有集中荷载或最大
弯矩作用的区域:主钢筋,2h≤250mm;次钢筋,3h≤400mm。
对比以上中欧规范关于板构造配筋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规范对
于板的构造筋的设置较欧洲规范更为详细,见表5-1。
表5-1 中欧规范关于板分布筋对比
规范 截面面积As 间距s 直径d 配筋率ω

≤250mm

集中荷载较大:

≥15%Ay ≤200mm
GB 50010-2010 ≥6mm ≥0.1%
且≥0.15%Ab 温度、收缩应力

较大:

150mm~200mm

EN1992-1-1:2004 ≥20%Ay ≤smax,slabs - -

Ay 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Ab 板截面面积;

smax,slabs建议值为:主钢筋,3h≤400mm;次钢筋,3.5h≤450mm。对于有集中荷载或最大弯矩

作用的区域:主钢筋,2h≤250mm;次钢筋,3h≤400mm。

h-板的总高度。

58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2)梁
GB 50010-2010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需在梁的两个
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
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
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此处,hw为截面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为
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为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形截面取腹板净
高。以矩形截面为例,见图5-2(as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EC2规定如果梁或其他构件配置的主受拉钢筋直径大于32mm或
采用等效直径大于32mm的钢筋束,则需采用防止混凝土剥落的表面
筋。表面筋可采用钢丝网或小直径钢筋,布置在箍筋之外,如图5-3
所示。在平行和垂直于梁中受拉钢筋的两个方向,表面筋的面积As,surf
不小于As,surfmin。As,surfmin的值由执行欧洲规范国家的国家附录规定,
欧洲规范的建议值为0.01Act,ext,其中Act,ext表示箍筋之外受拉混凝土的
面积(图5-3,x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中和轴的高度)。当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大于70mm时,为提高耐久性,应使用类似的表面钢筋,每
一方向的面积为0.005Act,ext。

(a)梁截面 (b)梁纵向表面

图5-2 GB 50010-2010中的构造钢筋

(a)梁截面 (b)梁纵向表面

图5-3 EN1992-1-1:2004中的表面钢筋
5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梁的构造配筋,对比图5-2和图5-3可以看出:1)我国规范的
构造配筋在梁的两侧,而且在箍筋内侧。而欧洲规范的表面筋在梁的
两侧和下部,而且布置在箍筋之外。2)我国规范还规定梁每侧纵向
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As≥0.1%bhw 。而欧洲规范规定表面筋的面积
As,surf≥0.01Act,ext(Act,ext表示箍筋之外受拉混凝土的面积)。3)我国
规范规定构造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而欧洲规范对表面筋的间
距没有规定。

5.2.2 中欧规范伸缩缝取值对比

当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较大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会受到混
凝土结构自身的约束,从而产生裂缝。为减小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约束,
设计规范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同规范的具体要求不同。
GB 50010-2010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
表5-2的规定。
表5-2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装配式 75 50
框架结构
现浇式 55 35

装配式 65 40
剪力墙结构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 装配式 40 30

构 现浇式 30 20

注:①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

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③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

栏的数值取用;

④现浇挑槽、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于下列情况,表5-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①柱高
(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②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
60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的排架结构;③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
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④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
构;⑤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对于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规范规定表5-6中的
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①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②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③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
施。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还要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
影响。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
础可不断开。
EN 1992-1-1:2004规定,设计中应考虑由温度、徐变和收缩引
起的混凝土变形,变形的影响通常按规范的具体规定来调节,还需考
虑如下三个方面:①通过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使早期移动、徐变和收
缩引起的变形和裂缝最小;②通过提供支撑和变形缝,使变形约束最
小;③如果有约束,保证设计中考虑其影响。
对比中欧规范关于伸缩缝的规定,GB 50010-2010对伸缩缝的规
定更为详细,规定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等伸缩缝的
最大间距。而且还规定了某些情况下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增大或者减
小。而EN 1992-1-1:2004对伸缩缝的规定比较粗略。

5.3 中欧规范荷载裂缝控制对比

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能因开
裂、或裂缝宽度较大而影响结构的使用。
GB 50010-2010规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其所处
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并按下列规定验算受
拉边缘应力。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应符合ζck - ζpc ≤0 的规定。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需满足以下规定。
1)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
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ζck - ζpc ≤ f ck 的规定。
2)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
6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应符合ζcq - ζpc ≤0 的规定。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
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5-4规定的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Wmax ≤Wlim
式中:
ζck 、ζcq 荷载效应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
凝土法向应力;
ζpc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
压应力;
f ck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Wmax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式计算;
 sk d eq
 max   cr (1.9c  0.08 ) (5-1)
Es  te
其中αcr为构件受力特征系数,见表5-3。
Wlim -为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表5-4采用。
表5-3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αcr
受力类型
钢筋混凝土构件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 2.1 1.7

偏心受拉 2.4 -

轴心受拉 2.7 2.2

表 5-4 GB50010-2010 的裂缝宽度限值(mm)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环境类别
裂缝控制等级 最大裂缝宽度 裂缝控制等级 最大裂缝宽度

一 三 0.3(0.4) 三 0.2

二 三 0.2 二 -

三 三 0.2 一 -

对于受弯和大偏心受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预拉区在施工阶
段出现裂缝的区段,ζpc 乘以系数 0.9。

62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对于普通混凝土和 B 类部分预应力构件,我国混凝土规范
JTGD62-2004 规定:
(1)钢筋混凝土构件和 B 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应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
应影响进行验算。
(2)矩形、T 形和 I 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及 B 类预应力混凝
土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度 Wfk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ss 30  d
Wtk  C1C 2 C3 ( )(mm) (5-2)
Es 0.28  10 
As  AP
 (5-3)
bh0  (b f  b)h f
式中:
C1 钢筋表面形状系数,对光面钢筋,C1=1.4;对带肋钢筋,
C1 =1.0;
C2 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系数,C2=1+0.5Nl/Ns,其中
Nl 和 Ns 分别为按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和短期效
应组合计算的内力值(弯矩或轴向力);
C3 与构件受力性质有关的系数,当为钢筋混凝土板式受弯
构件时,C3=1.15,其他受弯构件 C3=1.0,轴心受拉构
件 C3=1.2,偏心受拉构件 C3=1.1,偏心受压构件 C3=0.9;
Ms
 ss 
ζss 钢筋应力, 0.87 h0 As ;

d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mm),当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时,d
改用换算直径 de,d e   ni d 2 i /  ni d i ,式中,对钢筋混
凝土构件,ni 为受拉区第 i 种普通钢筋的根数,di 为受
拉区第 i 种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对混合配筋的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为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的
钢丝束或钢绞线束,式中 di 为普通钢筋公称直径、钢
丝束或钢绞线束的等代直径 dpe, d pe  n d ,此处,n
为钢丝束中钢丝根数或钢绞线束中钢绞线根数,d 为单
根钢丝或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
焊接钢筋骨架,公式(5-2)中的 d 或 de 应乘以 1.3 系

6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数;
ρ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当 ρ> 0.02
时,取 ρ=0.02;当 ρ< 0. 006 时,取 ρ=0.006;对于轴心
受拉构件,ρ 按全部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As 的一半计算;
bf 构件受拉翼缘宽度;
hf 构件受拉翼缘厚度。
欧洲规范 EC2 控制荷载裂缝方式有基于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
积、限制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和不直接进行计算的裂缝控制。
(1)基于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
为避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发生脆性的少筋破坏(见图 5-4,一
旦出现裂缝,受拉钢筋随即屈服),设计中要对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
最小面积进行限制,相应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基本原则是构件
极限弯矩大于构件混凝土开裂时的弯矩。当要求控制构件的裂缝时,
欧洲规范 EN 1992-1-1:
2004 也对有粘结钢筋的最小面积提出了要求。
对于矩形梁、T 形梁和箱梁之类的构件,截面的每一部分(腹板,翼
缘)单独确定。计算公式为
As ,min s  kc kf ct ,eff Act (5-4)
式中:
As,min 裂缝控制要求的受拉区钢筋最小面积;
Act 受拉区混凝土面积(即将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受拉部
分);
ζs 混凝土刚开裂时钢筋的允许最大应力绝对值,可取钢筋
的屈服强度 fyk,也可根据最大钢筋直径(表 5-7)或间
距(表 5-8)取满足裂缝宽度要求的值;
fct,eff 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抗拉强度平均值,fct,eff=fctm,若开
裂早于 28d 则取更小的值;
k 考虑不均匀自平衡应力影响的系数,可使约束力减小:
当腹板高度 h≤300mm 或翼缘宽度>300mm 时,取 1.0;
当腹板高度 h≥800mm 或翼缘宽度>800mm 时,取 0.65;
中间采用线性插值;
kc 在即将开裂的截面内考虑应力分布特性和力臂变化的

64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系数:
只受拉时:kc=1.0
受弯或者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时:矩形截面、箱形截面
和 T 形截面的腹板
 
 c 
kc  0.4  1   1 (5-5)
 k  hf 
1    ct , eff
 h  

箱形截面和 T 形截面的翼缘
Fcr
kc  0.9  0.5 (5-6)
Act f ct ,eff

ζc 作用于所考虑截面部分混凝土的平均应力,按下式计
算:
N Ed
c  (5-7)
bh
NEd 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于所考虑截面部分的轴力(压力为
正),NEd 值的确定应考虑相关作用组合下的预应力和
轴力特征值;
h﹡-h<1.0m 时,h﹡= h;h≥1.0m 时,h﹡=1.0m;
k1 考虑轴力 NEd 对应力分布影响的系数,NEd 为压力时,
2h
k1=1.5;NEd 为拉力时, k1  ;
3h
Fcr 按 fct,eff 计算的开裂弯矩产生的翼缘分即将开裂时的拉力
绝对值。
如果构件受拉区配有有粘结预应力筋,则假定有粘结预应力筋只
在钢筋中心≤150mm 内对开裂起作用。此时
As ,min s  1 Ap  p  kc kfct ,eff Act (5-8)
式中:
Ap Aeff 内先张或后张预应力筋的面积;
ξ1 考虑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不同直径的粘结强度调整系
数,按下式计算:
s
1   (5-9)
p
ξ 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的粘结强度比,按表 5-5 取值;
6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Фs 普通钢筋的最大直径;
фp 预应力筋的等效直径,按下式确定:
1.6 Ap 钢筋束


 p  1.75wire 7股钢绞线 (5-10)
1.20 3股钢绞线

 wire

若只使用预应力筋控制裂缝,则 1   ;
Фwire 单股钢绞线直径;
Δζp 预应力筋处混凝土应变从零开始的应力变化量。
表 5-5 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的粘结强度之比 ξ
ξ

预应力筋 有粘结、后张
先张法
≤C50/60 ≥C55/67

光圆钢筋和钢丝 不适用 0.3 0.15

钢绞线 0.6 0.5 0.25

刻痕钢丝 0.7 0.6 0.3

带肋钢筋 0.8 0.7 0.35

对于荷载特征组合和预应力特征值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果
混凝土应力小于 ζct,p,则不需按最小普通钢筋面积配置钢筋。ζct,p 的
值由执行欧洲规范国家的国家附录规定,欧洲规范的建议值为 fct,eff。

图 5-4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三种破坏方式
(2)限制应力
欧洲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EN 1992-1-1:2004)从混凝土
应力和钢筋应力两个方面对应力进行限制。
为避免产生纵向开裂、微裂缝或比较高的徐变,对结构的功能产
66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生不可接受的影响,欧洲规范对混凝土压应力的限制是,在荷载特征
组合下,对暴露等级为 XD、XF 和 XS 的地区,不超过 k1fck,其中 fck
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特征值,k1 的值由执行欧洲规范国家的国家附录规
定,欧洲规范的建议值为 0.6。
当准永久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小于 k2fck 时,认为徐变是线性的。
当混凝土应力大于 k2fck 时,应考虑非线性徐变,其中 k2 的值由执行
欧洲规范国家的国家附录规定,欧洲规范的建议值为 0.45。
为避免产生非弹性应变、不可接受的开裂或变形,欧洲规范对钢
筋拉应力的限制是,在特征荷载组合下,不超过 k3fyk。如果应力是由
外加变形引起的,拉应力不超过 k4fyk。预应力筋的平均应力不超过
k5fpk,其中 fpk 为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特征值,k3、k4 和 k5 的值由执
行欧洲规范国家的国家附录规定,欧洲规范的建议值分别为 0.8、1
和 0.75。
在计算应力和挠度时,如果弯拉应力未超过 fct,eff,则认为截面未
开裂。当钢筋最小面积按 fctm 或 fctm,f1 确定时 fct,eff 可取 fctm 或 fctm,f1。计
算裂缝宽度和拉伸刚度时应使用 fctm。其中 fctm 为混凝土抗拉强度平
均值;fctm,f1 为混凝土弯拉强度平均值;fct,eff 为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抗
拉强度平均值,fct,eff=fctm。
(3)不直接进行计算的裂缝控制
欧洲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EN1992-1-1:2004)对混凝土结
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的规定如表 5-6 所示。
表 5-6 EN1992-1-1:2004 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mm)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无粘结预应力
暴露等级 有粘结预应力构件
构件

荷载组合 准永久组合 频遇组合



X0,XC1 0.4 0.2

XC2,XC3,XC4 0.2
0.3
XD1,XD2,XS1,XS2,XS3 消压

① 对暴露等级 X0,XC1,裂缝宽度不影响耐久性,这些限制只是为满足外观要求,当

无外观要求时可以放松限制;

② 对于这些暴露等级,在准永久荷载组合下应当验算消压。

6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钢筋满足最小面积且符合下列规定时,裂缝宽度不会超过规定
的值,可不对裂缝宽度进行计算而认为满足要求:
1)对于主要由约束引起的裂缝,钢筋直径不超过表 5-7 给出的
值,其中钢筋应力按混凝土开裂后的截面计算;
2)对于主要由荷载引起的裂缝,符合表 5-7 或表 5-8 的规定。钢
筋应力应根据相关作用组合下的开裂截面计算。
表 5-7 裂缝控制的钢筋最大直径
钢筋最大直径(mm)
钢筋应力(MPa)
wk=0.4mm wk=0.3m wk=0.2m

160 40 32 25

200 32 25 16

240 20 16 12

280 16 12 8

320 12 10 6

360 10 8 5

400 8 6 4

450 6 5 -

对于主裂缝由钢筋的直接粘结来控制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可使
用表 5-7 和表 5-8 的值,钢筋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预应力。对于裂缝
主要由普通钢筋混凝土控制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使用表中的值时钢
筋应力的计算包含预应力的影响。
表 5-8 裂缝控制的钢筋最大间距
钢筋最大直径(mm)
钢筋应力(MPa)
wk=0.4mm wk=0.3m wk=0.2m

160 300 300 200

200 300 250 150

240 250 200 100

280 200 150 50

320 150 100 -

360 100 50 -

表 5-7 中的钢筋最大直径是在标准情况下得到的,对于不同高度
68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的构件,还需按下式进行修正:
受弯(至少为截面的受压部分)
f ct ,eff  kc hcr 
s  s ( (5-11)
2.9  2(h  d ) 
)

受拉(所有受拉截面)
f ct ,eff  hcr 
s  s ( (5-12)
2.9  8(h  d ) 
)

式中:
фs 调整后的钢筋最大直径;
s 钢筋最大直径,见表 5-7;
h 截面全高;
hcr 考虑准永久作用组合下预应力特征值和轴向荷载,混凝
土即将开裂时受拉区的高度;
d 到外层钢筋中心的有效高度;
fct,eff 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抗拉强度平均值,fct,eff=fctm,若开
裂早于 28d 则取更小的值。
中欧规范控制因荷载引起的裂缝方式差异较大。EC2-2 按下述三
种方式进行裂缝控制:1)基于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2)限制混
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3)不直接进行计算的裂缝控制。而我国规范
主要根据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
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规定验算受拉边缘应力,以达到控制裂缝
的目的。
比较中欧规范对于应力的限制,欧洲规范 EC2 对应力的限制包
括对混凝土应力限值和钢筋应力的限制。当考虑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时,应对混凝土应力限值:1)标准组合作用应力水平不超过 k1fck;2)
准永久作用组合超过 k2fck 的条件下考虑非线性徐变。而为避免出现非
弹性应变、不合格开裂或变形,应对钢筋应力也进行了限制:1)特
征组合作用条件下拉伸应力不超过 k3fyk;2)由外加变形引起的应力,
拉应力不应超过 k4fyk;3)预应力束中平均应力值不应超过 k5fyk。
而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对应力的限制分为持久状况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应力控制和裂缝应力控制。前者控制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
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和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后者控制预应力混
6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凝土正截面拉应力、斜截面主拉应力。
对比中欧规范对裂缝宽度的限值,我国规范的限值比欧洲规范的
限值更严格,欧洲规范对应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的限值分别为 0.2mm
和 0.3mm。而我国规范对于Ⅰ类和Ⅱ类环境 0.20mm,Ⅲ类和Ⅳ类环
境 0.15mm。

5.4 中欧规范裂缝控制算例对比

算例 5-1 条件:图 5-5 所示为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截面,下部


配有 5 根直径 32mm 的 B500 钢筋,上部配有 2 根直径 32mm 的 B500
钢筋,采用 C25/30 混凝土,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为 MGk=240kN·m,
MQk=320kN·m。准永久系数 ψ2=0.3。设最大裂缝宽度限制为 0.3mm,
判断梁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

图 5-5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
1. 按欧洲规范计算
h=600mm,b=300mm。fck=25MPa。假定钢筋重心到梁最近表面
的距离 d′=60mm,则 d=600-60=540mm,wk=0.3mm。
(1)最小钢筋面积要求
实际钢筋面积
32 2
As  5   3.14  4019.2mm2
4
32 2
As  2   3.14  1607.7mm2
4
钢筋配筋率
As 4019.2 A 1607.7
   0.0248 ,    s   0.010
bd 300  540 bd 300  540

70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混凝土弹性模量
 f 8
0.3 0.3
 25  8 
0.3
f 
Ecm  22 cm   22 ck   22     31GPa
 10   10   10 
E 200
e  s   6.45
Ecm 31
梁为开裂时的混凝土受压高度为
  d  
2
1h
    e       
xuncr 2  d   d 

d h
 e (    )
d
2
1  600  60
   6.45  (0.01  0.0248)
2  540  540

600
 6.45  (0.01  0.0248)
540
 0.587
xuncr  0.587d  0.587  540  317mm
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受拉区高度
hcr  h  xuncr  600  317  283mm
受拉区面积
Act  bhcr  300  283  84900mm2
混凝土有效抗拉强度
2 2
f ct ,eff  f ctm  0.3 f ck 3  0.3  25 3
 2.568MPa
由式(5-5),kc=0.4。内插求得 k=0.79。取 ζs=fyk=500MPa,则
得裂缝控制要求的最小钢筋面积为
kc kfct ,eff Act 0.4  0.79  2.568  84900
As ,min    137.8mm2
s 500
由于 As>As,min,满足要求。
(2)钢筋直径验算
弯矩设计值
M d  M Gk   2 M Qk  240  0.3  320  336kN  m
梁开裂后的受压混凝土高度为

7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cr d
  e (     )   e2 (     ) 2  2 e (     )
d d
 6.45  (0.01  0.0248)
60
 6.452  (0.01  0.0248) 2  2  6.45  (0.01  0.0248)
540
 0.396
xcr  0.396d  0.396  540  213.8mm
梁开裂后的截面惯性矩
d 
3 2 2
I cr 1 x  x  x 
  cr    ( e  1) cr     e 1  cr 
bd 3
3 d   d d  d 
2
1  60 
  0.3963  0.01 (6.45  1)   0.396  
3  540 
 0.0248  6.45  (1  0.396) 2
 0.083
I cr  0.083bd 3  0.083  300  5403  3.92 109 mm4
所以钢筋应力为
 e M d (d  xcr ) 6.45  336 106  (540  213.8)
s    180.3MPa
I cr 3.92 109
由表 5-10,对于 wk=0.3mm,内插得最大钢筋直径为 s  28mm 。
所以调整后的钢筋直径为
 f ct ,eff   kc hcr  2.568  0.4  283 
s  s     28    23.4mm
 2.9   2(h  d )  2.9  2  (600  540) 

由于实际钢筋直径(32mm)较调整后的限制值 23.4mm 大。所


以,从钢筋直径判断不能满足裂缝控制要求。
(3)钢筋间距验算
由表 5-11,对于 wk=0.3mm,当 ζs=180.3MPa 时,最大钢筋间距
为 275mm,梁的宽度为 300mm,放置 5 根钢筋间距显然是满足要求
的。
欧洲规范 EN1992-1-1:2004 规定,钢筋间距和钢筋直径只要有
一个满足表 5-10 或表 5-11 即可认为构件能够满足裂缝控制要求。由
于本例钢筋间距满足表 5-11 的要求,所以本例的构件是满足裂缝控
制要求的。
2.按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计算
设该钢筋为带肋钢筋,活荷载视为交通荷载,则 C1=1.0,ψ1=0.7,
72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ψ2=0.4,受拉钢筋的面积为 As=4019.2mm2,Es=200GPa,构件为受弯
构件,C3=1.0。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M s  M Gk  1M Qk  240  0.7  320  464kNm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M l  M Gk  2 M Qk  240  0.4  320  368kNm
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C2=1+0.5Ml/Ms=1+0.5×368/464=1.4
Ms 464 106
钢筋应力,  ss    246MPa
0.87h0 As 0.87  540  4019.2
A 4019.2
受拉钢筋配筋率,   s   2.5%
bh0 300  540
最大裂缝宽度为:
 ss 30  d
wmax  C1C2C3 ( )
Es 0.28  10
246 30  32
 1.0 1.4 1.0  ( )
2.0 105
0.28  10  0.025
 0.2mm  wlim  0.3mm
满足要求。
对比中欧规范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欧洲规范比我国规范
的计算过程复杂。欧洲规范对裂缝宽度的验算,需验算最小钢筋面积
以及钢筋间距和钢筋直径,其中最小钢筋面积必须满足要求,而钢筋
间距和钢筋直径只要有一个满足表 5-7 或表 5-8 即可认为构件能够满
足裂缝控制要求。而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只需验算最大裂缝宽度
是否满足要求。

5.5 本章小结

本章讨论裂缝控制的相关规定。中欧规范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基本
相同。但某些细节处理仍存在差异,比如:
(1)关于板构造配筋的规定,我国规范较欧洲规范更为详细,
GB 50010-2010 规 定 按 单 向 板 设 计 的 板 , 分 布 钢 筋 的 截 面 面 积
As≥15%Ay(Ay 指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且 As≥0.15%Ab(Ab 指板截面
面积);分布钢筋的间距 s≤250mm,直径 d≥6mm;对集中荷载较大
的 情 况 s≤200mm 。 在 温 度 、 收 缩 应 力 较 大 的 现 浇 板 区 域 内 ,
s=150mm~200mm,并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
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小于 0.1%。温度收缩钢筋可
7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
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而EC2规定在单向板中应布置不小于主筋20%的次横向钢筋。单
向板和双向板中钢筋的间距不超过smax,slabs。smax,slabs的建议值为:主钢
筋,3h≤400mm,其中h为板的总高度;次钢筋,3.5h≤450mm。对于
有集中荷载或最大弯矩作用的区域:主钢筋,2h≤250mm;次钢筋,
3h≤400mm。
(2)关于梁的构造配筋。1)我国规范的构造配筋在梁的两侧,
而且在箍筋内侧。而欧洲规范的表面筋在梁的两侧和下部,而且布置
在箍筋之外。2)我国规范还规定梁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
As≥0.1%bhw。而欧洲规范规定表面筋的面积As,surf≥0.01Act,ext(Act,ext表
示箍筋之外受拉混凝土的面积)。3)我国规范规定构造箍筋的间距
不宜大于200mm。而欧洲规范对表面筋的间距没有规定。
(3)对比中欧规范关于伸缩缝的规定,GB 50010-2010 对伸缩
缝的规定更为详细,规定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等伸
缩缝的最大间距。而且还规定了某些情况下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增大或
者减小。而 EN 1992-1-1:2004 对伸缩缝的规定比较粗略。
(4)中欧规范控制因荷载引起的裂缝方式差异较大。EC2-2 按
下述三种方式进行裂缝控制:1)基于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2)
限制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3)不直接进行计算的裂缝控制。而我
国规范主要根据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处环境类别和结
构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规定验算受拉边缘应力,以达到控
制裂缝的目的。
(5)欧洲规范 EC2 对应力的限制包括对混凝土应力限值和钢筋
应力的限制。当考虑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时,应对混凝土应力限值:1)
标准组合作用应力水平不超过 k1fck;2)准永久作用组合超过 k2fck 的
条件下考虑非线性徐变。而为避免出现非弹性应变、不合格开裂或变
形,应对钢筋应力也进行了限制:1)特征组合作用条件下拉伸应力
不超过 k3fyk;2)由外加变形引起的应力,拉应力不应超过 k4fyk;3)
预应力束中平均应力值不应超过 k5fyk。
而我国规范 GB 50010-2010 对应力的限制分为持久状况预应力

74

万方数据
第 5 章裂缝控制

混凝土构件应力控制和裂缝应力控制。前者控制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
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和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后者控制预应力混
凝土正截面拉应力、斜截面主拉应力。
(6)我国规范的裂缝宽度的限值比欧洲规范的限值更严格,欧洲
规范对应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的限值分别为 0.2mm 和 0.3mm。而我
国规范对于Ⅰ类和Ⅱ类环境 0.20mm,Ⅲ类和Ⅳ类环境 0.15mm。
(7)对比中欧规范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欧洲规范比我
国规范的计算过程复杂。欧洲规范对裂缝宽度的验算,需验算最小钢
筋面积以及钢筋间距和钢筋直径,其中最小钢筋面积必须满足要求,
而钢筋间距和钢筋直径只要有一个满足表 5-7 或表 5-8 即可认为构件
能够满足裂缝控制要求。而我国规范 JTG D62-2004 只需验算最大裂
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

7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6

万方数据
第 6 章结语

第 6 章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设计基础、材料、轴
向受力构件的二阶效应分析和裂缝控制的相关条款,分析了两者的差
异,并得出了一下几点认识:
1)中欧规范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时,欧洲规范的标准强度值比
我国规范的特征值平均高 23.5%。而欧洲规范的强度设计值比我国规
范的强度设计值平均高 15.3%。欧洲规范的弹性模量比我国的弹性模
量平均高 5.7%。
2)欧洲规范混凝土分项系数比我国规范混凝土的分项系数平均
大 3.33%,而钢筋的分项系数比我国规范的分项系数平均小 4.17%。
我国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不考虑疲劳验算,因此没有给出疲劳分项系
数,这是我国规范与欧洲规范较大的不同之处。
3)当取A=0.7,B=1.1,C=0.7时,中欧规范的长细比限值与轴压
比存在如下关系:1)当0<n<0.38时,欧洲规范的长细比限值均比我
国规范的大,即我国规范较欧洲规范更为保守。2)当n=0.38时,欧
洲规范与我国规范的长细比限值是一样的。3)当0.38<n<0.9时,欧洲
规范的长细比限值比我国规范的小,即欧洲规范较我国规范更保守。
4)对于有效长度的计算,欧洲规范分为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情
况分别进行计算的,而我国规范是根据经验规定的,但是欧洲规范计
算的有效长度与我国规范规定的长度很接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
计算有效长度对 k1,k2 的取值并不敏感。
5)欧洲规范对二阶效应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名义刚度二阶分析
方法和基于名义曲率二阶分析方法。而我国规范对二阶效应的分析方
法为构件截面偏心距增大系数法。欧洲规范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
的弯矩均比我国规范计算的结果大。
6)中欧规范对非荷载裂缝的控制都是采用构造配筋和伸缩缝的
形式。对于板的构造配筋,我国规范采取的措施更为详细;对于梁的
构造配筋,我国规范是将构造筋设置在箍筋内侧,且沿着梁的两侧,
而欧洲规范则是将构造筋设置在箍筋外侧,且沿着梁的两侧及底部;
另外我国规范对构造箍筋的间距有一定要求,而欧洲规范没有。对于
77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伸缩缝的规定,欧洲规范较我国规范更为详细。
7)中欧规范控制因荷载引起的裂缝方式差异较大。EC2-2 按下
述三种方式进行裂缝控制:1)基于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2)限
制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3)不直接进行计算的裂缝控制。而我国
规范主要根据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
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规定验算最大裂缝宽度,以达到控制
裂缝的目的。

78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British Standard. BS EN1992-1-1:2004: Eurocode2: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Part 1-1: Gerneral rules and rules for buildings [S].
London: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04.
[3]British Standard. BS EN1992-2:2004:Eurocode2: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Part 2:Gerneral rules and rules for buildings [S].
London: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04.
[4]British Standard. BS EN1990:2002 Basis of Structural Design[S].
London: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02.
[5]British Standard. BS EN1991-2:2003: Eurocode1: Actions on
structures-Traffic loads on bridges[S]. London: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03.
[6]British Standard. BS EN206-1:2000 Concrete-Part1: Specification,
performance, production and conformity[S]. London: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2000.
[7]A. Alexandrou. Introduction to Eurocode2: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M].Taylor & Francis,1998.
[8]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9]刘建永.美国混凝土规范构件设计及中美规范比较研究[D].北京:中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6.
[10]GB/T 50081-201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
[1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12]陈岱林,金新阳,张志宏.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原理及算例[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魏巍.考虑非弹性及二阶效应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强度问
题与稳定问题[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院,2004.
[14]贡金鑫,车轶,李荣庆.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15]贡金鑫,魏巍巍,胡家顺.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9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严亚林.欧洲混凝土规范构件设计及其与中国规范的比较研究[D].
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
[17]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18]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S].
[19]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S].
[20]GB 13014-2013.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S].
[21]prEN10080-1999. 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 Weldable
reinforcing steel[S].
[22]徐雪花.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及处理分析[J].武汉:交通科
技,2006(2).
[23]吴健斌,侯敏,王文义.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裂缝控制的
比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24]李志华,赵勇,尚世仲.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的
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2).
[25]许晶,贡金鑫.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计算对比分析[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7(3).
[26]朱占友.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阶效应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
学,2006.
[27]刘毅.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阶效应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重庆:重庆
大学,2007.
[28]童岳生,童申家.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挠曲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J].工业建筑,2012,42(10).
[29]洪健,刘澎.混凝土框架柱二阶效应计算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
发,2009,28(1).
[30]曾铁梁,高洪波,黄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理论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5(2).
[31]李云贵,黄吉峰.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分析[J].第二十届全国
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08.
[32]黄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理论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
筑,2004(4).
[33]过镇海,时东旭.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80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社,2003 年 12 月第一版.
[34]王振东,叶英华.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8 年 8 月第一版.
[35]李杨.裂缝控制因素探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3).
[36]汪淼.混凝土裂缝控制验算在不同规范中的异同和应用分析[J].钢
铁技术,2006(6).
[37]余金梅.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关于梁的裂缝分析及防治研究[J].工程
与建设,2012,26(2).
[38]戴红斌.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的裂缝的控制[J].广东建材,2007(3).
[39]黄舒.中外混凝土结构构造措施的对比研究[J].福建建筑,2011(12).
[40]韩秀星,刁波.中国与欧洲混凝土结构规范耐久性设计异同[J].混
凝土,2010(3).
[41]田磊.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内外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D].大连,大连
理工大学,2009.
[42]薛颖亮.中欧风荷载、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对比研究及欧洲
规范版 SATWE 软件开发[D].

81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2

万方数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一)发表论文:

(1)李元松,夏进,余顺新,邓涛.中欧规范关于基桩承载力确
定方法的比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34(2):44-49.

(2)李元松,李新平,田昌贵,夏进,郭运华.基于模糊神经网
络的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A].第 3 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
议论文集[C].2012

(3)李元松,陈文峰,李新平,田昌贵,夏进,郭运华.基于模
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1).

83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4

万方数据
致 谢

致 谢

本文从选题到论文的完成,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
这三年的研究生期间,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待人接物方面,
导师给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我的每一个进步都得益于导师的帮助和
鼓励,在我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导师给予了无限的宽容,每次聆听导
师的教诲,都有许多新的领悟和体会,坚定了我努力进取的信心和决
心。导师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治学态度都给我深刻的启迪。在此对导
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学业的全力支持,是他们给我提供了物
质基础和精神支柱,使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完成论文。

85

万方数据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6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